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尚

(冀州牧袁紹的第三子)

鎖定
袁尚(?-207年),字顯甫,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縣)人。東漢末年羣雄之一,冀州牧袁紹的第三子。
出身汝南袁氏,容顏俊美,受到父親袁紹的偏愛。繼承袁紹的官爵,招致長兄袁譚的怨恨,兄弟相殘,均被曹操所敗,帶着袁熙逃往遼西,投奔烏丸首領蹋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烏丸後,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遭到處死,首級傳送於曹操之處。
全    名
袁尚
顯甫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
逝世日期
207年
官    職
大將軍、冀州牧
爵    位
鄴侯

袁尚人物生平

袁尚繼承父位

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 [22]  ),袁紹憂憤而死。袁紹生前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慾立其長子袁譚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向因為驕傲奢侈使袁譚反感,辛評郭圖都同袁譚親近而與審配、逢紀有矛盾。審配等人擔心袁譚繼位會讓辛評等人為害,就偽造袁紹遺命,擁戴袁尚作為繼承人。 [1]  [32] 

袁尚大戰曹操

袁譚不能繼位,於是自稱車騎將軍,駐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並派逢紀跟隨,但及後因審配拒絕袁譚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紀被殺,二人更生嫌隙。 [2] 
建安七年(202年)九月,曹操攻打袁譚。袁譚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譚得到士兵後不還,留審配鎮守鄴城,自領士兵救援。 [4]  [12] 
同時,袁尚又派河東太守郭援、幷州刺史高幹、南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共攻河東,並與關中諸將馬騰等聯合出兵。曹操派鍾繇對抗,鍾繇派張既勸説馬騰支持。馬騰成功被説服,並派馬超龐德救援鍾繇。鍾繇趁郭援渡河時攻擊,大破郭援。龐德更將郭援斬首。南單于見郭援被殺後投降。 [13]  [31] 
袁譚、袁尚在黎陽與曹操交戰,多次敗退,只得固守黎陽城。 [12] 
建安八年(203年)三月,曹操攻打外城,袁尚、袁譚出城交戰,被曹操大敗,二人連夜退回鄴城。 [12] 
曹操追擊到鄴,收割麥田,又率軍攻打鄴城,不能攻克。(曹操攻鄴城之事見《張遼傳》 [14]  )另一説袁尚率兵逆擊,擊破了曹操軍。 [15]  曹操攻鄴失利後,依從郭嘉之計,撤回許縣,準備南征,任由袁尚與袁譚自相殘殺;又令張遼樂進攻破陰安縣,將當地百姓遷到河南。 [4]  [12]  [14]  [15]  [16] 

袁尚兄弟相爭

袁譚對袁尚説:“我方鎧甲不精,所以上次被曹操打敗。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着回家,趁着他們沒有遇河,出其不意發兵進攻,可以徹底擊潰曹軍,這個計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懷疑而沒有同意,既不給袁譚增派兵力,又不更換鎧甲。袁譚大怒,郭圖、辛評藉此機會對袁譚説:“要將軍的父親把將軍過繼給哥哥做後代的,都是審配用來構陷您的。”袁譚覺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就率領部隊退回南皮。王修率兵救援袁譚,並勸導兄弟應和睦;荊州牧劉表亦寫信給袁尚和袁譚,勸他們齊心,努力經營如今所領有的地區,但二人都不願意和解。袁尚及後大舉進攻,袁譚戰敗而退回平原據守。 [3] 
袁尚駐軍於館陶,袁譚主動出擊,擊敗袁尚,袁尚據險固守。袁譚追擊,袁尚於路途設下奇伏,大破袁譚軍,死屍不可勝計,袁譚逃回平原。 [17] 

袁尚形勢崩潰

袁尚進而圍城,袁譚於是派遣辛毗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見曹操後反而建議曹操應以此機會吞併河北,曹操於是派大軍攻袁尚,袁尚立即回到鄴。呂翔呂曠叛變歸順曹操。 [4] 
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攻平原,命蘇由、審配守鄴,曹操攻鄴,蘇由欲叛,事敗出逃。曹操破尹楷沮鵠韓範梁岐投降,皆獲封賞,又決漳水灌城,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袁尚得知鄴城危急,率領一萬多人回救鄴城,依西山來,又命李孚入城通知審配聯合攻擊。袁尚軍東到陽平亭,距離鄴城十七里,臨滏水紮營,舉火以示鄴城中,城中也舉火相應,審配出兵城北,打算與袁尚對決圍。曹操逆擊,審配敗還,袁尚也敗走,逃到漳水彎曲處紮下營寨,曹操又將其包圍,尚未合圍,袁尚害怕,派陰夔陳琳請求投降,曹操不答應。袁尚只好回頭逃奔藍口,曹操再次進兵,很快包圍了袁尚。袁尚的部將馬延等人臨陣投降,部眾徹底潰亂,袁尚逃往中山。曹操收得袁尚的輜重,獲得袁尚的印綬、符節、斧鈸和衣服物品,拿給城內的人看,城內守軍沮喪崩潰。不久,審配侄守將審榮引兵入城,審配被斬。 [5]  [18]  [21] 
袁尚敗走後逃到中山,袁尚部下的牽招去勸幷州刺史高幹迎接袁尚,被高幹拒絕,牽招無奈投降曹操。 [23]  在曹操包圍鄴城的時候,袁譚背曹,趁機抄掠攻佔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間,之後又進攻在中山的袁尚。袁尚戰敗,跑到故安投奔袁熙 [5]  [19] 

袁尚輾轉敗亡

建安十年(205年),袁熙部下焦觸張南叛攻袁熙、袁尚,袁熙和袁尚逃奔三郡烏桓 [20]  當初,三郡烏桓趁着天下大亂的時候攻入幽州,略得十多萬户漢人。後來袁紹和他們打好關係,立他們的酋豪為單于,並把族人的女兒作為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為妻。其中遼西單于蹋頓勢力強大,受到袁紹厚待,所以袁尚兄弟前去投奔他,想借着他的勢力奪回冀州。 [25]  [33] 
建安十二年(207年),田疇幫助曹操為嚮導征討柳城,烏桓得知後,袁熙、袁尚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率領數萬騎逆戰。曹操大將張遼白狼山之戰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投降者二十多萬口。 [24]  戰敗的袁尚與袁熙投奔遼東的公孫康,當時袁尚還有數千名騎兵。跟隨袁尚的還有樓班、烏延及遼東單于蘇僕延。曹操的部下勸他征討公孫康,則袁尚兄弟可以擒獲,曹操説:“我剛讓公孫康把袁尚、袁熙的首級砍下送過來,不必動兵。” [7]  [26-27]  [28] 
袁尚逃到遼東後,打算奪取公孫康的部眾,就同袁熙商量説:“現在到遼東,公孫康必然見我,我一個人為兄長親手殺了他,並且佔領遼東,還可以用來擴大自己。”公孫康心裏也想着:“現在不取袁熙、袁尚,無法取悦朝廷。”就事先在馬棚裹面安排了精強勇猛的士兵,然後出來邀請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進去,袁尚強迫他進去,袁熙就同他一道進去。還沒來得及坐下,公孫康喝使伏兵捉住他們,讓二人坐在結冰的地上。袁尚對公孫康説:“沒死的時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給我們坐席嗎?”袁熙説:“頭顱馬上就要走萬里路,要席子幹什麼用!”(一説此是公孫康所言)於是,公孫康砍下二人的腦袋送給曹操。 [6]  [29]  此前跟隨袁尚入遼東的蘇僕延、樓班、烏延也被公孫康斬首送予曹操。 [27]  [28] 
曹操得到袁尚的首級後,下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田疇因自己曾為袁尚所闢,於是前去為袁尚弔祭。 [30] 

袁尚人物評價

劉表:“君度數弘廣,綽然有餘。” [8] 
《典略》:“尚為人有勇力。” [8] 
毛宗崗:“彼袁氏者,紹與術既相左於前,譚與尚復相爭於後,各自矛盾,以貽敵人之利,豈不重可惜哉!”“善處人骨肉之間者,其惟王修乎!若執從父之見,則當以袁尚為嗣;若執立長之説,則當以袁譚為嗣。然使譚而能為泰伯,則尚可受之;譚而不能為泰伯,則尚不宜受之矣。使尚而能為叔齊,則譚可取之;尚而不能為叔齊,則譚不宜爭之矣。故審配之助弟以攻兄者,非也;郭圖之助兄以攻弟者,亦非也;惟王修之言,為金玉之論雲。” [9] 
鍾敬伯:“袁氏兄弟亦有詭計,畢竟死於公孫氏手,以公孫氏計更詭也。” [10] 

袁尚親屬成員

袁尚父母

父:袁紹
母:劉夫人

袁尚兄弟

兄:袁譚袁熙
弟:袁買(一説袁買為其侄)

袁尚史料記載

袁尚的事蹟見於《三國志》、《後漢書》的袁紹傳。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8]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11] 

袁尚藝術形象

袁尚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袁尚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增加了袁尚在倉亭之戰射殺曹營大將史渙以及黎陽之戰和張遼單挑,不三合大敗的情節。 [9] 

袁尚影視形象

2010年《三國》:張吉飾演袁尚;
2013年《新洛神》:鄭鵬飛飾演袁尚;
2013年《曹操》:李俊博飾演袁尚。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
  • 2.    《三國志》: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
  • 3.    《後漢書》: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皆是審配之所構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於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 4.    《三國志》:太祖北征譚、尚。譚軍黎陽,尚少與譚兵,而使逢紀從譚。譚求益兵,配等議不與。譚怒,殺紀。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眾,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於黎陽。自月至(九)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入城守。太祖將圍之,乃夜遁。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其將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復陰刻將軍印假曠、翔。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
  • 5.    《三國志》: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復攻譚平原。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泄,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於內作塹以當之。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週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高幹以幷州降,復以幹為刺史。太祖之圍鄴也,譚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尚於中山。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太祖將討之,譚乃拔平原,並南皮,自屯龍湊。十二月,太祖軍其門,譚不出,夜遁奔南皮,臨清河而屯。十年正月,攻拔之,斬譚及圖等。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
  • 6.    《後漢書》:十二年,曹操徵遼西,擊烏桓。尚、熙與烏桓逆操軍,戰敗走,乃與親兵數千人奔公孫康於遼東。尚有勇力,先與熙謀曰:“今到遼東,康必見我,我獨為兄手擊之,且據其郡,猶可以自廣也。”康亦心規取尚以為功,乃先置精勇於廄中,然後請尚、熙。熙疑不欲進,尚強之,遂與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下,坐於凍地。尚謂康曰:“未死之間,寒不可忍,可相與席。”康曰:“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送之。
  • 7.    《三國志》: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莫敢語,各以次歃。至別駕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闕矣;若乃北面於曹氏,所弗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勵事君。”高幹叛,執上黨太守,舉兵守壺口關。遣樂進、李典擊之,未拔。十一年,太祖徵幹。幹乃留其將夏昭、鄧升守城,自詣匈奴單于求救,不得,獨與數騎亡,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捕斬之。十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敗走奔遼東,公孫康誘斬之,送其首。
  • 8.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07]
  • 9.    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7]
  • 10.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07]
  • 11.    後漢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10]
  • 12.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秋九月,公徵之,連戰。譚、尚數敗退,固守。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戰,擊,大破之,譚、尚夜遁。
  • 13.    《三國志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袁尚拒太祖於黎陽,遣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幷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單于取平陽,發使西與關中諸將合從。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説將軍馬騰等,既為言利害,騰等從之。騰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擊幹、援,大破之,斬援首。幹及單于皆降。
  • 14.    《三國志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 15.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 16.    《三國志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
  • 17.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李賢注引《獻帝春秋》:譚尚遂尋干戈,以相征討。譚軍不利,保於平原,尚乃軍於館陶。譚擊之敗,尚走保險。譚追攻之,尚設奇伏大破譚軍,殭屍流血不可勝計。譚走還平原。
  • 1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魏略曰:會太祖圍鄴,尚還欲救鄴。行未到,尚疑鄴中守備少,復欲令配知外動止,與孚議所遣。孚答尚言:"今使小人往,恐不足以知外內,且恐不能自達。孚請自往。"尚問孚:"當何所得?"孚曰:"聞鄴圍甚堅,多人則覺,以為直當將三騎足矣。"尚從其計。孚自選温信者三人,不語所之,皆敕使具脯糧,不得持兵仗,各給快馬。遂辭尚來南,所在止亭傳。及到梁淇,使從者斫問事杖三十枚,系著馬邊,自著平上幘,將三騎,投暮詣鄴下。是時大將軍雖有禁令,而芻牧者多。故孚因此夜到,以鼓一中,自稱都督,歷北圍,循表而東,從東圍表,又循圍而南,步步呵責守圍將士,隨輕重行其罰。遂歷太祖營前,徑南過,從南圍角西折,當章門,復責怒守圍者,收縛之。因開其圍,馳到城下,呼城上人,城上人以繩引,孚得入。配等見孚,悲喜,鼓譟稱萬歲。守圍者以狀聞,太祖笑曰:"此非徒得入也,方且復得出。"孚事訖欲得還,而顧外圍必急,不可覆冒。謂己使命當速反,乃陰心計,請配曰:"今城中谷少,無用老弱為也,不如驅出之以省谷也。"配從其計,乃復夜簡別得數千人,皆使持白幡,從三門並出降。又使人人持火,孚乃無何將本所從作降人服,隨輩夜出。時守圍將士,聞城中悉降,火光照曜。但共觀火,不復視圍。孚出北門,遂從西北角突圍得去。其明,太祖聞孚已得出,抵掌笑曰:"果如吾言也。"孚比見尚,尚甚歡喜。會尚不能救鄴,破走至中山,而袁譚又追擊尚,尚走。】
  • 19.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曹操之圍鄴也,譚復背之,因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閒,攻尚於中山。尚敗,走故安從熙,而譚悉收其眾,還屯龍湊。
  • 20.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是月,袁熙大將焦觸、張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烏丸。
  • 2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二月,尚復攻譚,留蘇由、審配守鄴。公進軍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鄴,為土山、地道。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糧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鄴,公自將擊楷,破之而還。尚將沮鵠守邯鄲,又擊拔之。易陽令韓範、涉長梁岐舉縣降,賜爵關內侯。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塹,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秋七月,尚還救鄴,諸將皆以為"此歸師,人自為戰,不如避之"。公曰:"尚從大道來,當避之;若循西山來者,此成禽耳。"尚果循西山來,臨滏水為營。【曹瞞傳曰:遣候者數部前後參之,皆曰"定從西道,已在邯鄲"。公大喜,會諸將曰:"孤已得冀州,諸君知之乎?"皆曰:"不知。"公曰:"諸君方見不久也。"】夜遣兵犯圍,公逆擊破走之,遂圍其營。未合,尚懼,遣故豫州刺史陰夔及陳琳乞降,公不許,為圍益急。尚夜遁,保祁山,追擊之。其將馬延、張顗等臨陳降,眾大潰,尚走中山。盡獲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禽配,斬之,鄴定。
  • 22.    《後漢書》:(建安)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紹薨。
  • 23.    《三國志 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建安九年,太祖圍鄴。尚遣招至上黨,督致軍糧。未還,尚破走,到中山。時尚外兄高幹為幷州刺史,招以幷州左有恆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帶甲五萬,北阻強胡,勸幹迎尚,併力觀變。幹既不能,而陰欲害招。招聞之,間行而去,道隔不得追尚,遂東詣太祖。
  • 24.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十二年……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裏,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 25.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户。袁紹皆立其酋豪為單于,以家人子為己女,妻焉。遼西單于蹋頓尤強,為紹所厚,故尚兄弟歸之,數入塞為害。
  • 26.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遼東單于速僕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説公遂徵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
  • 27.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建安十一年,太祖自徵蹋頓於柳城,潛軍詭道,未至百餘裏,虜乃覺。尚與蹋頓將眾逆戰於凡城,兵馬甚盛。太祖登高望虜陳,柳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
  • 28.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徵烏桓,大破蹋頓於柳城,斬之,首虜二十餘萬人。袁尚與樓班、烏延等皆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並斬送之。
  • 29.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典略曰:尚為人有勇力,欲奪取康眾,與熙謀曰:"今到,康必相見,欲與兄手擊之,有遼東猶可以自廣也。"康亦心計曰:"今不取熙、尚,無以為説於國家。"乃先置其精勇於廄中,然後請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縛之,坐於凍地。尚寒,求席,熙曰:"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譚,字顯思。熙,字顯奕。尚,字顯甫。吳書曰:尚有弟名買,與尚俱走遼東。曹瞞傳雲:買,尚兄子。未詳。】
  • 30.    《三國志 卷十一 魏書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闢,乃往弔祭。太祖亦不問。
  • 3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六十四》:晚後,馬超校尉南安龐德,於鞬中出一頭,繇見之而哭。德謝繇,繇曰:「援雖我甥,乃國賊也,卿何謝之有!」南單於遂降。〔降,户江翻。考異曰:魏志張既傳曰:「高幹及單於皆降。」非也。〕
  • 32.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夏,薨。未及定嗣,逢紀、審配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於譚而與配、紀有隙。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
  • 33.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後袁尚敗奔蹋頓,憑其勢,復圖冀州。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