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圖

(東漢末年謀士)

鎖定
郭圖(?-205年),字公則,潁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
韓馥統冀州時,郭圖與荀諶等人奉袁紹之命,説服韓馥讓位。 [22] 
袁紹統一河北後,郭圖與審配等人力勸袁紹統率大軍攻打曹操 [4] 
袁紹死後,袁尚繼位。郭圖與辛評袁譚效力,挑唆袁譚攻擊袁尚。 [8]  建安十年(205年),郭圖和袁譚一同被曹操所殺。 [9] 
全    名
郭圖
公則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
逝世日期
205年(漢獻帝建安十年)
主要成就
遊説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
家世歸屬
潁川郭氏

郭圖人物生平

郭圖效力袁紹

郭圖,字公則,潁川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早期為潁川太守陰修部下計吏。 [1] 
中平六年(189年),涼州軍閥董卓入主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封韓馥冀州牧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辛評荀諶高幹張景明、郭圖等人遊説韓馥,使他將冀州讓給自己。 [21-22]  [32]  袁紹成為冀州牧之後,郭圖正式加入袁紹陣營。 [30] 
陽翟人郭嘉北上見到袁紹後,對辛評、郭圖説:“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能夠百舉百全,從而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善於謀劃卻不能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天下大難,建立霸王之業,難啊!” [31] 
興平二年(195年)冬天,漢獻帝在曹陽被李傕郭汜等人追逼,逃到河東。袁紹令郭圖為使拜見獻帝,郭圖回去後,勸説袁紹迎奉漢獻帝,袁紹不從。 [3] 
《獻帝傳》及《後漢書》則記載,沮授勸説袁紹:“將軍世代擔任朝廷宰相,歷代以忠義輔助國家。現在天子四處流離,宗廟被破壞,但觀察各州郡,雖然外表打着義兵的招牌,內心實際打對方的主意,就沒有憂慮關注國家為百姓着想的意思。而且冀州城大體平定,軍隊強大,士人歸附,去西邊迎接皇上,將鄴縣作為皇宮,挾制天子而號令諸侯,畜養兵馬來討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誰能夠抵禦呢?”
袁紹準備聽從沮授的計策。郭圖和淳于瓊阻止説:“漢朝王室衰敗,為時很久了。現在想振興王室,不也太難了嗎?再説,英雄同時興起,各自佔領州郡,聯合聚集徒眾,動輒有上萬人,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為天子。現在接來天子,動不動就要上書奏聞皇上,服從則權力太小,不服從則違抗皇命,這不是一種好辦法。”沮授説:“現在接來天子,在道義上是合理的,在時機上是合宜的。如果不早決定,必定有其他人先去迎接。權變不可失去時機,成功不可嫌其快速,希望您考慮。”漢獻帝的登基本來不合袁紹的意願,所以袁紹沒有采納。 [2]  [20] 

郭圖力主決戰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吞併四個州的地盤,擁有幾十萬軍隊,於是挑選出十萬精兵、一萬騎兵,準備攻打許都,沮授説:“近來討伐公孫瓚,出兵長達一年,百姓疲憊窮困,倉庫沒有積餘,賦税勞役正多,這是國家使人深為擔憂的事情。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進獻俘虜和戰利品,致力於農耕,使人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達天子,就上奏説曹操阻隔我通達天子的路徑,而後進兵駐守黎陽,逐步經營黃河南面,多造船隻,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騎兵,抄掠對方的邊境地區,使其不得安寧,而我得到安逸。這樣就可安坐而定天下。”
郭圖、審配説:“兵書上的方法,比敵人多十倍就將其包圍,比敵人多五倍就進攻敵人,力量相當就可以交戰。眼下憑藉明公的神明威武,會合河朔地區強大的軍隊,用來討伐曹操,其勢易如反掌。現在不及時攻取,將來就難對付了。”
沮授説:“消除禍亂,誅除強暴,這是符合道義的軍隊;仗恃人多,憑藉強大,這稱為驕傲的軍隊。仁義的軍隊沒有敵手,驕傲的軍隊先就滅亡。曹操擁戴迎接天子,在許都建造皇宮。現在發動全部兵力南攻曹操,就違背了義。而且克敵制勝在於謀略,不在於力量的強弱。曹操法令已經施行,士兵精強幹練,不是公孫瓚那種等着被包圍的人。現在丟棄萬分安全的謀略,發動沒有正當理由的軍隊,我私下為您感到恐懼。”
郭圖等人説:“周武王討伐商紂,不算不義;況且派兵攻打曹操,還怕找不出理由!再説,主公的部隊精強勇猛,將領士兵都想着奮力,如果不抓住時機早早決定大業,就成了人們所説的‘上天賜給而不去獲得,反而受到上天的譴責’。這是越國所以稱霸,吳國所以滅亡的原因。監軍的辦法,在於堅持穩妥,而不是根據形勢把握時機的權宜之計。” [4] 
袁紹採納郭圖的意見。郭圖等人藉此機會説沮授的壞話:“沮授監管內外,威權震動三軍,如果他逐漸強盛,用什麼辦法控制他呢?臣下與君主權力一樣,國家就滅亡,這是《黃石》書中所忌諱的。再説,統率外面軍隊的人,不宜參預內政。”袁紹於是將沮授統管的職權分為三個都督,讓沮授和郭圖、淳于瓊每人主管一軍,但未來得及實行。 [5] 

郭圖官渡之戰

郭圖影視形象
郭圖影視形象(11張)
建安五年(200年),郭圖、淳于瓊與顏良白馬,遭曹操輕兵掩襲,倉猝逆戰,主將顏良被斬,軍隊遂潰敗。接着袁紹親帥大軍渡過黃河,在延津的南面構築了營壘。沮授上船時嘆息説:“主公志驕意滿,部下追求功利,悠悠黃河水,我還能渡過黃河嗎?”於是藉口有病向袁紹要求辭去,袁紹不同意,但內心對他很惱火,就減少他統率的部隊劃給郭圖指揮。 [6] 
《張郃傳》記載:官渡對峙期間,曹操率軍偷襲烏巢,張郃説:“曹公的士卒善戰,必定會擊破淳于瓊等。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大計就完了,應該儘快引兵援救。”郭圖則説:“張郃的計策不對,我軍不如進攻敵軍本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于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郃説:“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等人被擒,我們全要變成俘虜了。”袁紹一面派遣輕騎救援淳于瓊,一面派張郃、高覽帶領着重兵攻打曹軍大營。結果張郃攻曹營不下,曹操又擊破淳于瓊,袁紹軍崩潰。郭圖見其建議失敗,擔心袁紹怪罪自己,便對袁紹説:“張郃喜於兵敗,出言不遜。”導致張郃投降曹操。 [7] 
(注:《武帝紀》、《袁紹傳》均記載淳于瓊敗後張郃、高覽便投降了曹操。張郃投降之後,袁紹軍崩潰。 [27-29] 
官渡之敗,審配兩個兒子被虜,袁紹之將孟岱與審配有矛盾,就通過蔣奇對袁紹説:“審配在任獨攬權力,宗族大,兵力強,而且兩個兒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郭圖、辛評也贊同蔣奇的話,袁紹便令孟岱為監軍,打算讓他代替審配守鄴。當時護軍逢紀為審配求情,袁紹於是打消了廢審配的念頭。 [26] 

郭圖交亂懿親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慾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駐紮在黎陽。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進攻黎陽退走後,袁譚要求鎧甲及士兵,袁尚拒絕。袁譚大怒,郭圖、辛評藉此機會對袁譚説:“讓先君(袁紹)把將軍過繼給兄長做後代,都是審配所構的。”袁譚覺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雙方在外城城門交戰,袁譚戰敗,就率領部隊退回南皮。 [8] 
郭圖對袁譚説道:“如今將軍國小兵少,糧匱勢弱,袁顯甫(袁尚)攻來,長久下去必然不敵。我認為可請曹操前來攻擊袁顯甫。曹操來,必定攻擊鄴城,袁顯甫回軍救援,則將軍引兵向西,便能將鄴城之北全部吞併。如果袁顯甫軍敗,手下兵眾逃散,又可以把他們召過來抵禦曹操。而曹操遠道而來,糧餉不足,必定逃走,等到那時,趙國以北皆屬於我們,也足夠應對曹操了。若不用此計,難以成功。”袁譚起初不從,後來決定採納,問郭圖:“誰可為使者?”郭圖回答:“辛佐治(辛毗)可以。”袁譚於是令辛毗前去向曹操求助。 [16] 
二袁交戰期間,審配曾寫了封信給袁譚,袁譚看後悵然,登城而泣。但郭圖堅持交戰,二袁之前也多次交兵,因此戰火不能停止。 [33]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擊鄴城,袁譚按照之前郭圖的計策出兵,並奪取了冀州的甘陵、安平、渤海、河間四郡。袁尚逃到中山,袁譚又擊破袁尚,收降其部眾。 [17]  同年十二月,曹操率軍把袁譚包圍南皮 [9]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在曹操的急攻下,南皮被攻破,袁譚在逃亡時被虎豹騎所殺,曹操進城後,殺了郭圖等人,將他們的妻子兒女也殺了。 [9] 

郭圖人物評價

郭嘉: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 [10] 
審配:兇臣郭圖,妄畫蛇足,曲辭諂媚,交亂懿親。 [11]  (注:《漢晉春秋》此處作“兇臣逢紀” [18] 
劉表:①初聞郭公則、辛仲治通內外之言,造交遘之隙,使士民不協,奸釁並作,聞之諤然,為增忿怒。②知變起辛、郭,禍結同生,追閼伯、實沈之蹤,忘常棣死喪之義,親尋干戈,殭屍流血,聞之哽咽,雖存若亡。 [12]  [19] 
曹丕:①佞邪穢政,愛惡敗俗,國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進滅於吳匡張璋,袁紹亡於審配、郭圖,劉表昏於蔡瑁張允。②匡、璋、配、圖、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後監前,無不烹菹夷滅,為百世戮試。 [13] 
胡三省:郭圖、審配各有黨附,交鬥譚尚,使尋干戈,以貽曹氏之驅除,譚尚既敗,二人亦誅,福禍之報為不爽矣。 [14] 

郭圖史料記載

三國志 [23] 
後漢書 [24-25] 

郭圖藝術形象

郭圖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裏,郭圖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袁紹平定河北,正值徐州劉備求救,郭圖以名正言順,力主興兵討曹,並勸袁紹發檄文歷數曹操的罪行。顏良文丑關羽斬殺後,郭圖勸力袁紹殺劉備,未果,又勸説袁紹聯合孫策,正逢孫策去世,此事因而作罷。官渡之戰,曹操偷襲烏巢,張郃、高覽欲往救之,郭圖請先攻打曹營,以圖圍魏救趙,計謀失敗後誣陷張郃、高覽,張郃、高覽於是投降曹操,袁軍崩潰。袁紹病死,袁譚不得立,郭圖為袁譚獻計,謀殺袁尚,但被審配等識破,導致兄弟交兵,又勸袁譚聯合曹操攻袁尚,以收漁翁之利,袁尚失敗後,袁譚反叛曹操,曹操攻之,袁譚軍大敗,郭圖亦被樂進射殺。 [15] 

郭圖影視形象

郭圖的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形象展示
1994
電視劇
新三國中郭圖 韓振國飾 新三國中郭圖 韓振國飾
1999
電視劇
曹操

2010
電視劇
三國
韓振國
2013
電視劇
曹操
張博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鍾繇傳》裴注引謝承《後漢書》曰:“南陽陰修為潁川太守,以旌賢擢俊為務,舉五官掾張仲方正,察功曹鍾繇、主簿荀彧、主記掾張禮、賊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計吏郭圖為吏,以光國朝。陰修官至少府。”
  • 2.    《後漢書》:沮授説紹曰:“將軍累葉台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將從其計。潁川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眾,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於義為得,於時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權不失幾,功不厭速,願其圖之。”帝立既非紹意,竟不能從。
  • 3.    《三國志》: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説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 4.    《後漢書》:沮授進説曰:“近討公孫,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庫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修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郭圖、審配曰:“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今以明公之神武,連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其勢譬若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授曰:“蓋救敵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曹操奉迎天子,建宮許都。今舉師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懼之。”圖等曰:“武王伐紂,不為不義;況兵加曹操,而云無名!且公師徒精勇,將士思奮,而不及時早定大業,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吳之所以滅也。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 5.    《後漢書》:三紹納圖言。圖等因是B44D沮授曰:“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紹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未及行。
  • 6.    《後漢書》:紹乃度河,壁延津南。沮授臨船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以疾退,紹不許而意恨之,復省其所部,並屬郭圖。
  • 7.    《三國志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太祖與袁相距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説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 8.    《後漢書》: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皆是審配之所構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於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 9.    《後漢書》:十二月,曹操討譚,軍其門。譚夜遁走南皮,臨清河而屯。明年正月,急攻之。譚欲出戰,軍未合而破。譚被髮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譚墜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於是斬郭圖等,戮其妻子。
  • 10.    《三國志·魏書·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5]
  • 11.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2-11]
  • 12.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 13.    《典論》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10-27]
  • 1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六十四》
  • 15.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8-19]
  • 16.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譚、尚戰於外門,譚軍敗奔北。郭圖説譚曰:"今將軍國小兵少,糧匱勢弱,顯甫之來,久則不敵。愚以為可呼曹公來擊顯甫。曹公至,必先攻鄴,顯甫還救。將軍引兵而西,自鄴以北皆可虜得。若顯甫軍破,其兵奔亡,又可斂取以拒曹公。曹公遠僑而來,糧餉不繼,必自逃去。比此之際,趙國以北皆我之有,亦足與曹公為對矣。不然,不諧。"譚始不納,後遂從之。問圖:"誰可使?"圖答:"辛佐治可。"譚遂遣毗詣太祖。
  • 17.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曹操之圍鄴也,譚復背之,因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閒,攻尚於中山。尚敗,走故安從熙,而譚悉收其眾,還屯龍湊。
  • 1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於譚曰:"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苟有圖危宗廟,敗亂國家,王綱典律,親疏一也。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獄,季友歔欷而行針叔之鴆。何則?義重人輕,事不得已也。昔衞靈公廢蒯聵而立輒,蒯聵為不道,入戚以篡,衞師伐之。春秋傳曰:'以石曼姑之義,為可以拒之。'是以蒯聵終獲叛逆之罪,而曼姑永享忠臣之名。父子猶然,豈況兄弟乎!昔先公廢絀將軍以續賢兄,立我將軍以為適嗣,上告祖靈,下書譜牒,先公謂將軍為兄子,將軍謂先公為叔父,海內遠近,誰不備聞?且先公即世之日,我將軍斬衰居廬,而將軍齋於堊室,出入之分,於斯益明。是時兇臣逢紀,妄畫蛇足,曲辭諂媚,交亂懿親,將軍奮赫然之怒,誅不旋時,我將軍亦奉命承旨,加以淫刑……】
  • 19.    全後漢文卷九十-國學導航-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2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獻帝傳曰:沮授説紹雲:"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託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悦,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義也,又於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紹弗能用。案此書稱沮授之計,則與本傳違也。】
  • 21.    《資治通鑑 卷六十》:會董卓入關,紹還軍延津,使外甥陳留高幹及馥所親潁川辛評、荀諶、郭圖等説馥曰:"公孫瓚將燕、代之卒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其鋒不可當。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馥懼,曰:"然則為之奈何?"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監危吐決,智勇過人,又孰與袁氏?"馥曰:"不如也。"諶曰:"袁氏一時之傑,將軍資三不如之勢,久處其上,彼必不為將軍下也。夫冀州,天下之重資也,彼若與公孫瓚併力取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彼必厚德將軍,瓚亦不能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馥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聞而諫曰:"冀州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 22.    裴松之《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洪答曰:……昔張景明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韓牧讓印,主人得地;然後但以拜章朝主,賜爵獲傳之故,旋時之間,不蒙觀過之貸,而受夷滅之禍。【臣松之案英雄記雲:"袁紹使張景明、郭公則、高元才等説韓馥,使讓冀州。"然則馥之讓位,景明亦有其功。其餘之事未詳。】
  • 23.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24.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25.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26.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官渡之敗,審配二子為曹操所禽。孟岱與配有隙,因蔣奇言於紹曰:“配在位專政,族大兵強,且二子在南,必懷反畔。”郭圖、辛評亦為然。紹遂以岱為監軍,代配守鄴。護軍逢紀與配不睦,紹以問之,紀對曰:“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不以二子在南為不義也,公勿疑之。”紹曰:“君不惡之邪?”紀曰:“先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紹曰“善”。乃不廢配,配、紀由是更協。
  • 27.    裴松之《三國志 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臣松之案武紀及袁紹傳並雲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于瓊破,遂來降,紹眾於是大潰。是則緣郃等降而後紹軍壞也。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後歸太祖,為參錯不同矣。】
  • 2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大破瓊等,皆斬之。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眾。
  • 29.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
  • 30.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而袁紹已奪馥位,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
  • 31.    《三國志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 32.    李賢注《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洪答曰:……昔張景明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韓牧讓印,主人得地。後但以拜章朝主,賜爵獲傳之故,不蒙觀過之貸,而受夷滅之禍。【《英雄記》雲:“袁紹使張景明、郭公則、高元才等説韓馥,使讓冀州與紹。”然則馥之讓位,景明亦有其功。其餘未詳也。】
  • 3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漢晉春秋載審配獻書於譚曰:……典略曰:譚得書悵然,登城而泣。既劫於郭圖,亦以兵鋒累交,遂戰不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