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審榮

(東漢末年袁尚部將)

鎖定
審榮(生卒年不詳),魏郡陰安(今河北清豐北)人,東漢末年袁尚部將,審配兄子。曹操攻打鄴城時,審榮為東門校尉,鎮守鄴城東門,趁夜開門放曹軍進城,致使鄴城陷落。 [2] 
全    名
審榮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出生地
魏郡陰安

審榮人物生平

審榮,是審配兄長的兒子。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鄴城,審榮當時為東門校尉,鎮守鄴城東門。八月,審榮趁夜打開東門,放曹軍入城,致使鄴城陷落。 [2-3] 
事後,曹操擒獲審配,問他:“你知道是誰打開城門的嗎?”審配説:“不知道。”曹操説:“就是你的侄子審榮。”審配説:“這小兒不足以任用,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4] 
審榮 審榮

審榮人物評價

審配:“小兒不足用乃至此!” [1] 
陳琳:“圍守鄴城,則將軍蘇遊,反為內應,審配兄子,開門入兵……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仁,悉與丞相參圖畫策,折衝討難,芟敵搴旗,靜安海內,豈輕舉措也哉!誠乃天啓其心,計深慮遠,審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虛死,節不苟立,屈伸變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祿。” [6] 

審榮親屬成員

叔父
審配,字正南,鄴城陷落後被擒,不屈而死。 [4] 

審榮藝術形象

審榮文學形象

審榮登場於小説《三國演義》第32回,事蹟與正史大同小異。
小説中,審榮是審配之侄,與辛毗交好,因見辛毗家屬被審配殺害,心中懷忿,於是密寫獻門之書,拴於箭上,射下城來。次日天明,審榮打開西門,放曹軍入城。後來曹操生擒審配,提到審榮獻門之事,審配怒道:“小兒不行,乃至於此!” [5] 

審榮影視形象

審配和審榮 審配和審榮
央視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對原著中審榮的形象做了改變,將相關劇情改為審榮已知城池不可守,於是大開城門,然後當着城外曹軍的面自刎身亡。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11]
  • 2.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軍萬餘人還救城,操逆擊破之。尚走依曲漳為營,操復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求降,不聽。尚還走藍口,操復進,急圍之。尚將馬延等臨陣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崩沮。審配令士卒曰:“堅守死戰,操軍疲矣。幽州方至,何憂無主!”操出行圍,配伏弩射之,幾中。以其兄子榮為東門校尉,榮夜開門內操兵,配拒戰城中,生獲配。操謂配曰:“吾近行圍,弩何多也?”配曰:“猶恨其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亦自不得不爾。”意欲活之。配意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
  • 3.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禽配,斬之,鄴定。
  • 4.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眾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先賢行狀曰: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袁紹領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初,譚之去,皆呼辛毗、郭圖家得出,而辛評家獨被收。及配兄子開城門內兵,時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太祖兵入,忿辛、郭壞敗冀州,乃遣人馳詣鄴獄,指殺仲治家。是時,辛毗在軍,聞門開,馳走詣獄,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是日生縛配,將詣帳下,辛毗等逆以馬鞭擊其頭,罵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顧曰:"狗輩,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殺汝也!且汝今日能殺生我邪?"有頃,公引見,謂配:"知誰開卿城門?"配曰:"不知也。"曰:"自卿文榮耳。"配曰:"小兒不足用乃至此!"公復謂曰:"曩日孤之行圍,何弩之多也?"配曰:"恨其少耳!"公曰:"卿忠於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爾也。"有意欲活之。配既無撓辭,而辛毗等號哭不已,乃殺之。初,冀州人張子謙先降,素與配不善,笑謂配曰:"正南,卿竟何如我?"配厲聲曰:"汝為降虜,審配為忠臣,雖死,豈若汝生邪!"臨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樂資山陽公載記及袁暐獻帝春秋並雲太祖兵入城,審配戰於門中,既敗,逃於井中,於井獲之。臣松之以為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豈當數窮之日,方逃身於井,此之難信,誠為易了。不知資、暐之徒竟為何人,未能識別然否,而輕弄翰墨,妄生異端,以行其書。如此之類,正足以誣罔視聽,疑誤後生矣。寔史籍之罪人,達學之所不取者也。】
  • 5.    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0-22]
  • 6.    文選卷四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