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評

(東漢末年人物)

鎖定
辛評(生卒年不詳),字仲治,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人物。曹魏衞尉辛毗之兄。韓馥讓出冀州後,辛評輔佐袁紹 [11]  袁紹死後,辛評、郭圖欲立袁譚為主,與審配等不和。袁尚繼位後,辛評與郭圖一同挑唆袁譚攻擊袁尚,此後事蹟不詳。 [14] 
袁譚、袁尚反目時,辛評全家被收捕。後來曹操攻入鄴城,審配怨恨辛評、郭圖敗壞冀州,於是遣人將辛評全家殺害。 [4] 
小説《三國演義》中,辛評是袁譚手下的忠臣。曹操圍南皮時,辛評拒絕曹操勸降,後被袁譚猜忌而氣死。 [16] 
全    名
辛評
仲治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豫州潁川郡陽翟縣
主要成就
輔佐袁譚

辛評人物生平

辛評效力袁紹

辛評,是潁川陽翟人。辛評的先祖原本居住於隴西,在建武年間東遷潁川。 [18]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為奪取冀州,採取逢紀反客為主的謀略,借公孫瓚雄兵造勢,派高幹、辛評、荀諶郭圖張景明等人共同説服韓馥出讓冀州牧予袁紹,從此辛評與其弟辛毗在袁紹帳下效力。 [1]  [11]  [18]  [20] 
陽翟人郭嘉見到袁紹後,對辛評、郭圖説:“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能夠百舉百全,從而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善於謀劃卻不能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天下大難,建立霸王之業,難啊!” [21] 
官渡之戰後,審配的兩個兒子被虜,孟岱與審配有矛盾,就通過蔣奇對袁紹説:“審配在任獨攬權力,宗族大,兵力強,而且兩個兒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郭圖、辛評也贊同蔣奇的話,袁紹便令孟岱為監軍,打算讓他代替審配守鄴。當時護軍逢紀為審配求情,袁紹就打消了廢審配的念頭。 [2] 

辛評輔助袁譚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慾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人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后辛評等人會加害自己,就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 [3]  [12-13] 

辛評交亂懿親

三國志12的辛評 三國志12的辛評
建安八年(203年),袁譚、袁尚在黎陽被曹操擊敗,退守鄴城。曹操攻鄴不利,便撤軍回許縣。袁譚向袁尚請求增兵追擊,袁尚不許,辛評和郭圖趁機對袁譚説:“先公之所以把將軍過繼給自己兄長做後代,都是因為審配在後面構陷您。”袁譚於是舉兵與袁尚相攻,戰於外門,兵敗退回南皮。此後辛評事蹟不詳。 [14] 
袁譚、袁尚反目時,郭圖、辛毗的家屬都得以逃脱,唯獨辛評的家屬被收捕。 [4]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鄴城,審配侄守將審榮引兵入城,審配憤恨辛評、郭圖等人敗壞袁氏家業,便派人殺害鄴城中辛評一家。辛毗入鄴城後,進入獄中打算釋放辛評家屬,卻發現辛評全家已死。 [4] 

辛評人物評價

劉表:①初聞郭公則、辛仲治通內外之言,造交遘之隙,使士民不協,奸釁並作,聞之諤然,為增忿怒。②知變起辛、郭,禍結同生,追閼伯、實沈之蹤,忘常棣死喪之義,親尋干戈,殭屍流血,聞之哽咽,雖存若亡。 [5]  [15] 
羅貫中:不顧其身,一言氣昏。全忠盡節,河北功臣。 [6] 
鍾敬伯:評亦漢子。 [7] 
毛宗崗:辛評之死,勝辛毗之生。 [7] 

辛評親屬成員

辛毗,三國時期曹魏衞尉。 [19] 

辛評史料記載

《三國志》 [8] 
《後漢書》 [9-10] 
《資治通鑑》

辛評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辛評形象與正史略有不同。
小説中,辛評原為韓馥麾下謀士。韓馥逃亡後,為袁紹效力。 [17] 
袁紹去世後,辛評擔任袁譚的參謀,表現活躍。曹操包圍南皮時,辛評奉袁譚之命到曹營請降,曹操拒絕袁譚投降,但勸説辛評留下,辛評堅辭未從,回城因被袁譚猜忌出言刺激而被氣死,袁譚後悔莫及。 [7]  [16]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會董卓入關,紹還軍廷津,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所親潁川辛評、荀諶、郭圖等説曰:“公孫瓚將燕、代之卒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其鋒不可當。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懼,曰:“然則為之奈何?”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曰:“不如也。”“臨危吐決,智勇過人,又孰與袁氏?”曰:“不如也。”諶曰:“袁氏一時之傑,將軍資三不如之勢,久處其上,彼必不為將軍下也。夫冀州,天下之重資也,彼若與公孫瓚併力取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彼必厚德將軍,瓚亦不能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泰山也。”性怯,因然其計。
  • 2.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官渡之敗,審配二子為曹操所禽。孟岱與配有隙,因蔣奇言於紹曰:“配在位專政,族大兵強,且二子在南,必懷反畔。”郭圖、辛評亦為然。紹遂以岱為監軍,代配守鄴。護軍逢紀與配不睦,紹以問之,紀對曰:“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不以二子在南為不義也,公勿疑之。”紹曰:“君不惡之邪?”紀曰:“先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紹曰“善”。乃不廢配,配、紀由是更協。
  • 3.    《資治通鑑》:逢、審配素為譚所疾,辛評、郭圖皆附於譚,而與配、紀有隙。及紹薨,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譚至,不得立,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先賢行狀曰: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袁紹領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初,譚之去,皆呼辛毗、郭圖家得出,而辛評家獨被收。及配兄子開城門內兵,時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太祖兵入,忿辛、郭壞敗冀州,乃遣人馳詣鄴獄,指殺仲治家。是時,辛毗在軍,聞門開,馳走詣獄,欲解其兄家,兄家已死。是日生縛配,將詣帳下,辛毗等逆以馬鞭擊其頭,罵之曰:"奴,汝今日真死矣!"配顧曰:"狗輩,正由汝曹破我冀州,恨不得殺汝也!且汝今日能殺生我邪?"有頃,公引見,謂配:"知誰開卿城門?"配曰:"不知也。"曰:"自卿子榮耳。"配曰:"小兒不足用乃至此!"公復謂曰:"曩日孤之行圍,何弩之多也?"配曰:"恨其少耳!"公曰:"卿忠於袁氏父子,亦自不得不爾也。"有意欲活之。配既無撓辭,而辛毗等號哭不已,乃殺之。】
  • 5.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 6.    曹操引兵取壺關  .三國在線[引用日期2017-09-13]
  • 7.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2]
  • 8.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9.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10.    後漢書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11.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而袁紹已奪馥位,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弟諶及同郡辛評、郭圖,皆為紹所任。
  • 12.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夏,薨。未及定嗣,逢紀、審配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辛評、郭圖皆比於譚而與配、紀有隙。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
  • 13.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
  • 14.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於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城下,譚、尚敗退。操將圍之,乃夜遁還鄴。操進軍,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郭圖、辛評因此謂譚曰:“使先公出將軍為兄後者,皆是審配之所構也。”譚然之。遂引兵攻尚,戰於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 15.    全後漢文卷九十-國學導航-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16.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33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8-24]
  • 17.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7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8-24]
  • 18.    《三國志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隴西東遷。毗隨兄評從袁紹。
  • 19.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4]
  • 2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臣松之案英雄記雲:"袁紹使張景明、郭公則、高元才等説韓馥,使讓冀州。"然則馥之讓位,景明亦有其功。其餘之事未詳。】
  • 21.    《三國志 卷十四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