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焦觸

(東漢末年將領)

鎖定
焦觸(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人物。
冀州牧袁紹次子幽州刺史袁熙手下將領。
建安十年(205年),率眾反叛袁氏,與張南驅逐袁熙、袁尚。自立為幽州刺史,逼迫幽州郡縣殺白馬為盟,歸降曹操,受封列侯
三國演義》中,焦觸後來跟隨曹操南征,被韓當殺害。 [7] 
全    名
焦觸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驅逐袁熙、袁尚
主    公
袁紹次子袁熙
自    號
幽州刺史

焦觸人物生平

三國智原畫-焦觸 三國智原畫-焦觸
焦觸,為幽州刺史袁熙帳下大將。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斬殺袁譚、平定冀州的同時,焦觸與張南等人叛離袁氏,舉兵攻逐袁熙、袁尚。二袁前去依附三郡烏丸 [1] 
焦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各郡太守、縣令、縣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立盟誓,下令道:“違令者斬。”眾人不敢説話,只得依次歃盟。別駕韓珩説道:“我受袁公父子厚恩,而今其破走,我不能憑智謀相救,也沒有勇氣赴死,於義有違。若還要我答應將北方交給曹氏,我實在是辦不到。”在座之人為之失色,焦觸説:“舉大事,當確立大義,事情成敗,不在於一人,可成全韓珩的志向,以此勉勵侍君之臣。” [2-3] 
焦觸等人舉其縣投降曹操後,被封為列侯。 [1] 

焦觸歷史評價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既誅袁譚,則幽州大將焦觸,攻逐袁熙,舉事來服。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策,折衝討難,芟敵搴旗,靜安海內,豈輕舉措也哉!誠乃天啓其心,計深慮遠,審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虛死,節不苟立,屈伸變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貲之祿。 [11] 

焦觸相關爭議

焦觸被殺刺史

就在焦觸自稱幽州刺史,舉各縣投降曹操的幾個月後,故安人趙犢霍奴起兵殺死了幽州刺史、涿郡太守。 [8] 
此處被殺的幽州刺史並未記載姓名,不知是否為焦觸。

焦觸勸進表“臣觸”

延康元年(220年)羣臣勸魏王曹丕稱帝,是為《魏公卿上尊號奏》,其中有“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 [9]  王昶金石萃編》中懷疑此“臣觸”有可能是焦觸。 [10] 

焦觸參考史料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5]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4] 

焦觸文學形象

焦觸演義形象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焦觸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的焦觸
焦觸初登場於《三國演義》第33回,為袁熙帳下大將。
曹操斬殺袁譚,引兵入南皮後,焦觸與張南倒戈卸甲,特來投降。曹操親自引軍迎接,封為列侯。後曹操採納郭嘉之策,命焦觸、張南等袁氏舊將分三路攻打幽州,袁熙、袁尚因此棄城投奔烏桓。 [6] 
三國志12的焦觸 三國志12的焦觸
第41回,焦觸、張南、馬延張顗四將在當陽與趙雲交戰。 [13] 
第48回,曹操橫江賦詩後,焦觸與張南請求率兵前往江口,奪周瑜軍旗鼓而還。於是曹操令其率二十隻船,率精鋭五百人,襲擊周瑜軍,又令文聘領三十隻巡船接應返回。
周瑜命令韓當周泰迎擊,焦觸捻長槍與韓當交鋒,韓當手起一槍,刺死焦觸。張南隨後大叫趕來,周泰飛身躍過張南船上,手起刀落,砍張南於水中,亂殺駕舟軍士。眾船飛棹急回。 [7] 

焦觸演義“烏桓觸”

《三國演義》中虛構了一位叫烏桓觸的人物,出現於第33回,事蹟與歷史上的焦觸大致相同。 [6] 
烏桓觸為幽州刺史,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背袁向曹,在別駕韓珩拒絕降曹時任其自便,並出城迎接曹操派去攻打幽州的焦觸等三路兵馬,被曹操封為鎮北將軍。 [6]  [12]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年春正月,攻譚,破之,斬譚,誅其妻子,冀州平。下令曰:"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令民不得復私讎,禁厚葬,皆一之於法。是月,袁熙大將焦觸、張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烏丸。觸等舉其縣降,封為列侯。
  • 2.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十年正月,攻拔之,斬譚及圖等。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命者斬!"眾莫敢語,各以次歃。至別駕韓珩,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闕矣;若乃北面於曹氏,所弗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勵事君。"
  • 3.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熙、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陳兵數萬。殺白馬盟,令曰:“違者斬!”眾莫敢仰視,各以次歃。至別駕代郡韓珩,珩音行。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闕矣。若乃北面曹氏,所不能為也!”一坐為珩失色。觸曰:“夫舉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可卒珩志,以厲事君。”
  • 4.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8]
  • 5.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28]
  • 6.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33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4-28]
  • 7.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48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4-28]
  • 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十年……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其眾十餘萬降,封為列侯。故安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烏丸攻鮮于輔於獷平。
  • 9.    《隸釋》卷十九《魏公卿上尊號奏》:……振威將軍涅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異、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臣等前上言,漢帝奉天命以固禪,羣臣因天命以固請,而陛下違天命以固辭,臣等頑愚,猶知其不可,況神祗之心乎?宜蒙納許,以福海內欣戴之望。而丁卯制書詔臣等曰:“以德則孤不足,以時則虜未滅,若以羣賢之靈,得保首領,終君魏國,於孤足矣。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聖德遺慶,孤何有焉?是以未敢聞命。”
  • 10.    《三國志集解》:王昶金石萃編雲:碑前段所列諸臣銜名,微有剝落,然證之隸釋,尚可全讀……臣觸疑即焦觸,見武帝紀。
  • 11.    《昭明文選 卷四十四》載 檄吳將校部曲文一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3]
  • 12.    《三國演義》第33回:幽州刺史烏桓觸,聚幽州眾官,歃血為盟,共議背袁向曹之事。烏桓觸先言曰:“吾知曹丞相當世英雄,今往投降,有不遵令者斬。”依次歃血,循至別駕韓珩。珩乃擲劍於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敗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於義缺矣!若北面而降操,吾不為也!”眾皆失色。烏桓觸曰:“夫興大事,當立大義。事之濟否,不待一人。韓珩既有志如此,聽其自便。”推珩而出。烏桓觸乃出城迎接三路軍馬,徑來降操。操大喜,加為鎮北將軍。
  • 13.    三國演義(第41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