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馬孚

(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

鎖定
司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達。河內郡温縣(今河南省温縣)人。三國曹魏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曹操時代起,司馬孚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更未直接參與司馬氏廢立魏帝的謀劃。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太宰,封安平王。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馬孚去世,年九十三。晉武帝為其舉哀三日 [12]  ,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劉蒼,賜諡獻王。
全    名
司馬孚 [22] 
別    名
安平獻王
有魏貞士 [12] 
叔達
諡    號
獻王 [22]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內郡温縣
出生日期
180年
逝世日期
272年4月3日
主要成就
輔佐曹魏數代帝王;督軍防禦吳、蜀進攻
主要作品
《請造沁口石門表》《奏請葬高貴鄉公以王禮》《臨終遺令》等
官    職
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
爵    位
安平王

司馬孚人物生平

司馬孚早年經歷

司馬孚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司馬懿的三弟,兄弟八人俱知名,在當時號稱“八達”。司馬孚性格温厚廉讓,以貞白自立,不與他人結怨。他還博涉經史,漢末動亂時,與兄弟在遷徙途中,仍不忘讀書自學。陳留殷武,海內聞名,曾獲罪被流放,司馬孚前去探望他,與他同住同食,被時人稱頌。 [1] 
魏陳思王曹植很有才華,清選官屬,以司馬孚為文學掾。曹植恃才放曠,司馬孚總是誠懇地勸諫他,曹植開始並不接受意見,而後卻能向他道歉。後來,司馬孚又升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2] 

司馬孚入仕曹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馬孚勸諫太子曹丕節哀,與尚書和洽等整頓秩序,準備喪事,共同擁護曹丕繼位,不久代漢稱帝,是為魏文帝。 [3]  當時,曹丕選拔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親近之人,司馬孚勸諫,於是更改人選。司馬孚轉任中書郎、給事常侍,宿省內,除黃門侍郎,加騎都尉 [4]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伐吳,孫權向魏稱臣,許諾送來兒子作人質,送回俘虜于禁,很久沒有到達。曹丕疑惑,詢問司馬孚,司馬孚建議不要緊逼,而是準備部隊,靜觀其變。後來,于禁到達,只是因為路上得病而有所耽擱,而孫權的兒子終究沒有送來。曹丕率軍到達長江岸邊,責問吳國違背諾言,於是魏、吳關係惡化,吳國停止進貢。之後,司馬孚外放為河內典農,賜爵關內侯,又轉任轉清河太守。司馬孚在曹丕時代也和辛毗觀點相同,反對伐吳,主張休養生息。 [5] 

司馬孚累有功勳

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魏明帝曹叡繼位,欲啓用司馬孚,問身邊的人:“司馬孚有他兄長的風範嗎?”身邊的人回答説:“和他的兄長很相似。”曹叡説:“我有司馬懿兄弟二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於是任命司馬孚為度支尚書。度支尚書,魏文帝曹丕時開始設置,掌管國家財政。
司馬孚認為要擒敵獲勝,應該先有準備,每次諸葛亮入侵關中地區,邊境的士兵不能抵擋,需要調集中央軍隊奔赴戰場,倉猝間總是來不及準備,應該預先選出步騎二萬部隊,分為兩部,以作交戰之用。他又建議,關中地區連年交戰,糧食物資儲備不足,應該從冀州調集農夫五千人屯於上邽,秋冬訓練,春夏屯田。這些建議都被採納,於是關中物資充實,對待蜀國的進攻也有應對。 [6]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齊王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共同輔政。後來曹爽專權,李勝、何晏、鄧颺等掌權,司馬孚不管雜事,唯端正自己的行為避免被人陷害而已。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政變奪權,司馬孚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曹爽一黨被殺,司馬孚因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後來,司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為太尉。
嘉平五年(253年),孫吳太傅諸葛恪徵發二十萬人伐魏,圍攻新城。司馬孚督諸軍二十萬防禦,到達壽春,派毌丘儉文欽等進攻。諸將想迅速出擊,司馬孚説:“進攻的一方,是要消耗大量人力才能成功的,暫且使用詐巧,不要與敵人力爭。”故意滯留了一個多月才進軍,此時吳軍士卒疲勞,加之瘟疫流行,於是望風而退。 [7] 
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司馬孚未參與直接謀劃,但列名廢齊王的表章中。
正元二年(255年) ,蜀將姜維進攻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朝廷派遣司馬孚鎮守關中,統領諸軍。不久,徵西將軍陳泰與安西將軍鄧艾進擊姜維,姜維撤退。司馬孚回到京師,轉任太傅。 [8] 

司馬孚未嘗預謀

遊戲三國志12中的司馬孚 遊戲三國志12中的司馬孚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滿司馬昭專政,率宮人討伐司馬昭,於宮門處被殺。百官不敢奔赴,司馬孚前往,首枕其股(將曹髦的頭部枕於自己大腿上),失聲痛哭説:“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上奏請求捉拿主謀者,正趕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禮節安葬曹髦,司馬孚、司馬昭同羣公上表,請求改以王禮安葬,得到批准。
司馬孚性格十分謹慎,司馬懿執政之際,他就有意避免過多地參與政治。而後司馬氏廢立皇帝,他也未直接參與其中的謀劃。司馬師、司馬昭因司馬孚是長輩,也不敢逼迫他,後來進封他為長樂公。 [9] 

司馬孚終身魏臣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魏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遷往金墉城。司馬孚前往拜辭,握着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説:“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10] 
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孚為安平王,食邑四萬户,進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設置官屬。每次元會時,司馬炎下令讓司馬孚乘車上殿,司馬炎則降階相迎。等到就座後,司馬炎親自獻酒祝壽,以家人之禮對待。司馬炎每次下拜,司馬孚都下跪來制止,司馬炎又賜予他雲母輦、青蓋車。司馬孚雖被如此尊寵,卻不以為榮,常有憂色。 [11] 
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司馬炎於太極殿東堂為他舉哀三日,贈“東園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緋練百匹、絹布各五百匹、錢百萬,谷千斛”以助喪事。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劉蒼的舊例。司馬孚臨終時,遺令:“有魏貞士河內温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12] 
咸寧元年(275年),已故的司馬孚與太保何曾等功臣十二人都得以配饗太廟 [21]  [21] 

司馬孚軍事成就

司馬孚常被當作忠臣和長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一般不被人們重視。他的軍事才能雖然沒有司馬懿父子那樣突出,但是也還算出色。他也曾統帥部隊支援關中、合肥新城,同蜀漢、吳國的部隊作戰,這其中以救援合肥新城一役最為有名。
吳國太傅諸葛恪指揮二十萬大軍,挾東關大勝之勢攻打合肥新城,大將軍司馬師命司馬孚統帥二十萬大軍救援合肥新城。司馬孚到達前線壽春後,淮南大將毌丘儉文欽等要求立即進攻,司馬孚説:“凡是進攻的,都要藉助敵人的力量,為自己建立功績。要使用計謀和策略,不能僅憑力戰。”恰好司馬師也下令把合肥新城讓給諸葛恪進攻。司馬孚移駐合肥附近,城中守軍知道援軍就在附近,人心鞏固,並且用計拖延時間。吳軍中流疾橫行,許多士兵染病,再加上攻打堅城不克,部隊都無心作戰。諸葛恪圍困新城數月,反而日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一個月後,司馬孚摸清了雙方的情況,主動出擊,吳軍敗退。《三國志·諸葛恪傳》稱:“魏知戰士罷病,乃進救兵,恪引軍而去。”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在困於堅城之下,人員染病眾多的情況下,無力同司馬孚統帥的二十萬養精蓄鋭的援軍作戰,在撤退中,很多傷病人員倒斃,大批落後的士兵被俘,這次戰役以司馬孚勝利結束。
這一戰例的特點是,誘敵犯難攻堅,挫傷敵軍的鋭氣,並且在敵人精疲力竭的時候,使用新鋭部隊對疲敝的敵軍進行打擊。司馬孚能夠把握戰場的主動權,採用“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策略,保存增強自己的力量,讓敵軍消耗力量,蝟集在只有數千人的小城下,合肥新城是滿寵特意選擇的地勢險要的地方修建,城小堅固,容易防守。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也不能同時投入攻城,天氣炎熱,聚集在一起的部隊容易傳染疾病。守城的張特、樂文指揮得力,戰鬥從五月打到七月,諸葛恪也沒能象司馬懿那樣用晝夜不停,連續作戰的戰術,速戰速決,最終內外交困而失敗。司馬孚在援助新城戰役中的戰術在古今中外經常被使用。

司馬孚個人作品

全晉文》收錄有司馬孚的作品及相關言論共十一篇:《請造沁口石門表》、《奏吊陳羣母》、《奏永寧宮》、《奏請葬高貴鄉公以王禮》、《奏請易服復膳》、《重奏》、《奏止詣陵》、《重奏》、《又奏》、《皇后銘旌議》、《臨終遺令》。 [13] 

司馬孚人物評價

曹叡:“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毌丘儉:“性甚仁孝。”
司馬孚:"有魏貞士河內温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 [26]  "
司馬炎: ①“太傅勳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導弘訓,鎮靜宇內,願奉以不臣之禮。”②“王勳德超世,尊寵無二,期頤在位,朕之所倚。庶永百齡,諮仰訓導,奄忽殂隕,哀慕感切。”
朱瑒:“典午將滅,徐廣為晉家遺家;當塗已謝,馬孚稱魏室忠臣。”
房玄齡:①“安平風度宏邈,器宇高雅,內弘道義,外闡忠貞。洎高貴薨殂,則枕屍流慟;陳留就國,則拜辭隕涕。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範,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篤其慶。”②“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王應麟:“司馬孚自謂魏貞士。孚,上不如魯叔肸,下不如朱全昱,謂之正,可乎?” [14] 
陳普:“心地終輸範粲安,魚熊兼得古今難。永嘉陵墓温明器,得似安平素木棺。”
方孝孺:“孚當廢弒之際不失臣禮,使曹氏之臣皆能如孚,師、昭雖暴終不敢奪魏而自立也。”
李贄:“如向雄、司馬孚者,皆松柏也。可敬,可敬。” [15] 
趙翼:“魏、晉以來,易代之際,能不忘舊君者,稱司馬孚、徐廣。……是二人者可謂知君臣大義矣。然孚入晉仍受封安平王,邑四萬户,進拜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廣入宋,亦徐中散大夫。抑何其戀舊君,而仍拜新朝封爵也?”

司馬孚家庭成員

司馬孚家世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京兆府君
母親
-
京兆府君夫人
長兄
漢末兗州刺史
次兄
晉宣帝
四弟
曹魏魯相、東武城侯
五弟
曹魏鴻臚丞
六弟
曹魏中郎
七弟
曹魏司隸從事、安城亭侯
八弟
-
李妃
安平獻王妃
範妃
司馬輔之母
參考資料: [23-25] 

司馬孚兒子

序列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長子
安平貞世子
生卒年不詳
次子
義陽成王
205年 - 271年
三子
太原成王
?- 284年
四子
武賁中郎將
生卒年不詳
五子
下邳獻王
?- 296年
六子
太原烈王
?- 274年
七子
高陽元王
?- 274年
八子
常山孝王
?- 266年
九子
沛順王
?- 275年

司馬孚女兒

人物
簡介
司馬氏
嫁蘭陵繆氏,生子西晉散騎常侍,太僕卿繆胤

司馬孚藝術形象

司馬孚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司馬孚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曹操去世時,司馬孚任中庶子,勸曹丕節哀,早登王位; [16]  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之際,司馬孚任尚書令,與太尉蔣濟共同做表,彈劾曹爽; [17]  魏帝曹芳被廢后,司馬孚贊同太后之言,主立曹髦為帝; [18]  曹髦被殺後,司馬孚枕屍痛哭,又上表請以王禮安葬; [19]  晉代魏時,司馬孚哭拜於廢帝曹奐前,言“身為魏臣,終不背魏”,被晉帝司馬炎封為安平王,不受而退。 [20] 

司馬孚影視形象

2016年電視劇《軍師聯盟》:王東飾演司馬孚。
參考資料
  • 1.    《晉書》: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焉。孚温厚廉讓,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閲不倦。性通恕,以貞白自立,未嘗有怨於人。陳留殷武有名於海內,嘗罹罪譴,孚往省之,遂與同處分食,談者稱焉。
  • 2.    《晉書》:魏陳思王植有俊才,清選官屬,以孚為文學掾。植負才陵物,孚每切諫,初不合意,後乃謝之。遷太子中庶子。
  • 3.    《晉書》:魏武帝崩,太子號哭過甚,孚諫曰:“大行晏駕,天下恃殿下為命。當上為宗廟,下為萬國,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時羣臣初聞帝崩,相聚號哭,無復行列。孚厲聲於朝曰:“今大行晏駕,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海內,而但哭邪!”孚與尚書和洽罷羣臣,備禁衞,具喪事,奉太子以即位,是為文帝。
  • 4.    《晉書》:時當選侍中、常侍等官,太子左右舊人頗諷諭主者,便欲就用,不調餘人。孚曰:“雖有堯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貴。”遂更他選。轉孚為中書郎、給事常侍,宿省內,除黃門侍郎,加騎都尉。
  • 5.    《晉書》:時孫權稱藩,請送任子,當遣前將軍于禁還,久而不至。天子以問孚,孚曰:“先王設九服之制,誠以要荒難以德懷,不以諸夏禮責也。陛下承緒,遠人率貢。權雖未送任子,于禁不至,猶宜以寬待之,畜養士馬,以觀其變。不可以嫌疑責讓,恐傷懷遠之義。自孫策至權,奕世相繼,惟強與弱,不在一禁,禁之未至,當有他故耳。”後禁至,果以疾遲留,而任子竟不至。大軍臨江,責其違言,吳遂絕不貢獻。後出為河內典農,賜爵關內侯,轉清河太守。初,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專掌軍國支計,朝議以征討未息,動須節量。
  • 6.    《晉書》:及明帝嗣位,欲用孚,問左右曰:”有兄風不?”答雲:“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轉為度支尚書。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後除尚書右僕射,進爵昌平亭侯,遷尚書令。
  • 7.    《晉書》:及大將軍曹爽擅權,李勝、何晏、鄧颺等亂政,孚不視庶事,但正身遠害而已。及宣帝誅爽,孚與景帝屯司馬門,以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時吳將諸葛恪圍新城,以孚進督諸軍二十萬防禦之。孚次壽春,遣毌丘儉、文欽等進討。諸將欲速擊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為功,且當詐巧,不可力爭也。”故稽留月餘乃進軍,吳師望風而退。
  • 8.    《晉書》:魏明悼後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魏,或欲兩書,孚以為:“經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則帝稱皇帝,地稱后土,則後稱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號,流無二之尊名,不待稱國號以自表,不俟稱氏族以自彰。是以《春秋》隱公三年《經》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稱天,不曰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國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書國稱名,所以異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經》曰‘劉夏逆王后於齊',不雲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異乎列國之夫人也。至乎列國,則曰‘夫人姜氏至自齊',又曰‘紀伯姬卒',書國稱姓,此所以異乎天王后也。由此考之,尊稱皇帝,赫赫無二,何待魏乎?尊稱皇后,彰以諡號,何待于姓乎?議者欲書魏者,此以為天皇之尊,同於往古列國之君也。或欲書姓者,此以為天皇之後,同於往古之夫人也。乖經典之大義,異乎聖人之明制,非所以垂訓將來,為萬世不易之式者也。”遂從孚議。遷司空。代王凌太尉。及蜀將姜維寇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遣孚西鎮關中,統諸軍事。徵西將軍陳泰與安西將軍鄧艾進擊維,維退。孚還京師,轉太傅。
  • 9.    《晉書》:及高貴鄉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屍於股,哭之慟,曰:“殺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會太后令以庶人禮葬,孚與羣公上表,乞以王禮葬,從之。孚性至慎。宣帝執政,常自退損。後逢廢立之際,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不敢逼。後進封長樂公。
  • 10.    《晉書》: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就金墉城,孚拜辭,執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 11.    《晉書》:詔曰:“太傅勳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導弘訓,鎮靜宇內,願奉以不臣之禮。其封為安平王,邑四萬户。進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有司奏,諸王未之國者,所置官屬,權未有備。帝以孚明德屬尊,當宣化樹教,為羣后作則,遂備置官屬焉。又以孚內有親戚,外有交遊,惠下之費,而經用不豐,奉絹二千匹。及元會,詔孚輿車上殿,帝於阼階迎拜。既坐,帝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帝每拜,孚跪而止之。又給以雲母輦、青蓋車。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
  • 12.    《晉書》: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温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泰始八年薨,時年九十三。帝於太極東堂舉哀三日。詔曰:“王勳德超世,尊寵無二,期頤在位,朕之所倚。庶永百齡,諮仰訓導,奄忽殂隕,哀慕感切。其以東園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緋練百匹、絹布各五百匹、錢百萬,谷千斛以供喪事。諸所施行,皆依漢東平獻王蒼故事。”
  • 13.    《全晉文·卷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2-15]
  • 14.    《困學紀聞·考史》  .藏書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15.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7-23]
  • 16.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17.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18.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19.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20.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18]
  • 21.    《晉書》:(咸寧元年)以故太傅鄭衝、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驃騎將軍王沈、安平獻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賈充、太尉陳騫、中書監荀勖、平南將軍羊祜、齊王攸等皆列於銘饗。
  • 22.    《晉書》: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
  • 23.    《晉書·卷一·帝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24.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16]
  • 25.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26.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