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則

鎖定
蘇則(?-223年),字文師,扶風武功(今陝西武功)人,漢平陵侯蘇建長子蘇嘉之後,三國時期魏國能臣。 [9-10]  [26] 
蘇則年少以博學多才、品行端正聞名鄉里,及長舉為孝廉、茂才,后辟公府,皆不就。漢獻帝興平年間,因三輔大亂而避難北地(今寧夏吳忠縣),繼而隱居太白山中。後任酒泉、安定、武都太守。 [1]  [10-11]  [14] 
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軍徵漢中張魯過武都見蘇則,令隨軍任嚮導官。漢中平定後,調為金城太守。任上教民耕種,解決饑荒,社會安定,羌胡人歸服者眾多。曹操死後,麴演叛亂。蘇則奉魏文帝曹丕之命平叛,因功加封護羌校尉,賞爵關內侯。旋率軍平定麴演殘部再度叛亂,進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遷侍中。黃初四年(223年),被授河東相(一作東平相),於赴任途中病殃。 [10-13] 
全    名
蘇則
文師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扶風武功
逝世日期
223年
主要成就
鎮壓麴演叛亂
官    職
金城太守、護羌校尉 [16]  、侍中、河東相 [12-13] 

蘇則人物生平

蘇則少有名聲

蘇則,出身扶風著姓,為人剛直疾惡,常慕西漢大臣汲黯的為人。 [14]  少年時就以學問操行聞名於鄉里,被推舉為孝廉和茂才,朝廷徵召他去任職,他都沒有應召。起家為酒泉郡太守,調任安定郡武都郡太守,所在的地方都傳頌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張魯,經過蘇則所管轄的郡,見到蘇則,對他很欣賞,命他擔任部隊的嚮導。打敗張魯以後,蘇則平定安撫下辯一帶的各氐族部落,打通了河西道,又轉任金城太守。 [1] 

蘇則平定叛亂

當時金城吏民流離失所,飢餓貧乏。蘇則內撫百姓,外安羌、胡,用得到的牛羊來養活貧困的老人,並與百姓分糧而食,旬月之間,數千家流民皆歸。於是,蘇則發佈禁令,敢於觸犯者即斬,服從教導者必賞。當郡內逐漸安定下來,蘇則又親自勸導百姓耕田種地,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由此,歸附者日益增多。隴西郡的李越發動叛亂,蘇則率領羌胡軍隊包圍了李越,李越請求投降。 [2] 
建安末,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人一同舉郡反,自號將軍,相互攻擊。不久和鸞殺死顏俊,武威王秘又殺死和鸞。 [15]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麴演自稱護羌校尉。蘇則勒兵征討麴演,麴演請降。曹丕因蘇則的功勞,加拜他為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 [2] 
同年,麴演勾結附近的郡縣作亂,張掖人張進捉拿太守杜通,黃華也不受太守辛機,兩人都自稱太守響應麴演,又武威三種胡鈔寇,道路斷絕,武威太守毌丘興告急於蘇則。當時將軍郝昭魏平屯守金城,受詔不得西進。蘇則與郡內高級長吏及將軍郝昭等商議,説:“如今逆賊勢力雖然強盛,但都是新聚集起來的,還有的人受到脅迫,未必與他們同心;如果趁釁攻擊,敵軍善惡分離,善者歸於我軍,則我軍增強、敵軍受損。那時我軍既收穫士眾,又能壯大氣勢,再出擊討伐,一定能將他們擊敗。如果等待大軍支援,曠日持久,善人找不到歸宿,必定和逆賊同流合污,兩者一旦攪在一塊兒,就很難再把他們分開了。雖然有朝廷的詔命,但違背它也是隨勢應變,我們應當自行專斷。”郝昭等人贊同,蘇則於是違詔發兵救援武威,叛胡皆降。又與毌丘興擊張掖張進,麴演聞知,率領步騎三千假意迎接蘇則,蘇則誘其相見,將他斬殺示眾,他的黨羽也全部散走。 [3] 
蘇則又與費曜等諸軍圍張進,當時張恭派兵攻打酒泉牽制黃華,使他無法顧及張掖的情況。最終諸軍攻破張掖,斬張進及其支黨,餘眾皆降。黃華見大勢已去,放出扣押的人質乞降,河西遂平。蘇則以功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3]  [17-18] 

蘇則受忌遭貶

朝廷徵拜蘇則為侍中,與董昭是同僚。有一次,董昭枕着蘇則的膝蓋睡覺,蘇則把他的頭推下去,説:“蘇則的膝蓋,不是佞人的枕頭。” [8]  當初,蘇則同臨淄侯曹植聽説魏氏廢漢自立,都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現曹丕聽説了,卻不知道蘇則也同曹植是一樣的態度。曹丕在洛陽時,曾從容説道:“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説有人哭,為什麼呢?”蘇則以為是對他質問,鬍鬚都豎立起來,要正顏厲色地辯論。侍中傅巽連忙掐着他説:“不是説您。”這才擋住了他。 [4] 
另一説,蘇則當初在金城,聽聞漢帝劉協禪位,認為他已經駕崩,於是發喪,後來得知劉協還活着,自認為沒有查實清楚,心中很是默然。而曹植自認為失曹操之意,也怨憤而哭。後來曹丕出遊,追恨曹植,回頭對身邊的人説:“人心不同,當初我登大位之時,天下間還有哭的人啊。”當時從臣知道曹丕此言是有為而發,蘇則卻誤以為是在説自己,因此打算下馬謝罪。侍中傅巽給蘇則使了個眼色,蘇則才明白。 [19] 
曹丕問蘇則説:“前些時候攻破酒泉郡張掖郡,和西域互通使節,敦煌郡獻來直徑一寸的大珠,還能不能再從市場上買到呢?”蘇則回答説:“陛下如果能把國內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佈到沙漠地區,寶珠就會不求自來;如果求了,然後得到,那麼也就算不得珍貴了。”曹丕聽了,默默無語。後來蘇則陪同曹丕帝打獵,檻圈設置不牢固,被鹿撞破逃走了。曹丕大怒,腳踩胡牀拔出佩刀,把有關督吏都抓起來,要處死他們,蘇則跪地叩拜,説:“臣聽説,古代的聖王不因為禽獸而害人,現在陛下正推崇唐堯的教化,卻因為打獵的遊戲要殺死很多吏員,愚臣認為不能這樣,以死相求!”曹丕説:“你,是正直的大臣。”便把那些督吏全部赦免。然而蘇則也因此被曹丕忌憚。 [4] 
黃初四年(223年),蘇則出任河東相(一作東平相,詳見目錄“官職爭議”)。赴任途中,病逝,諡剛侯。其子蘇怡襲爵,蘇怡死後,無子,由其弟蘇愉襲封。蘇愉,鹹熙年間曾任尚書。 [5]  [12]  [13] 

蘇則人物評價

曹丕:“直臣也。” [6] 
張既:“則既有恤民之效,又能和戎狄,盡忠效節。” [20] 
《魏書》:“剛直疾惡,常慕汲黯之為人。” [16] 
陳壽:“蘇則威以平亂,既政事之良,又矯矯剛直,風烈足稱。” [6] 
孫盛:“夫士不事其所非,不非其所事,趣捨出處,而豈徒哉!則既策名新朝,委質異代,而方懷二心生忿,欲奮爽言,豈大雅君子去就之分哉?詩云:‘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士之二三,猶喪妃偶,況人臣乎?” [23] 
辛雄:“昔杜畿寬惠,河東無警;蘇則分糧,金城克復。”
郝經:“蘇則、杜畿風烈矯矯;鄭渾倉慈威愛克濟,明恤理之政,有漢良吏之規焉。則畿賢牧,峻祗能吏保民。足食殷彊,立治兵鋒遺黎虎口,赤子惠綏生,賴幸而集此。” [7] 
盧弼:“則為金城太守,出境圍隴西,服李越,救武威,擊張掖,誘麴演,斬張進,降黃華,平河西,以一郡守出境討賊,立功如是,不第為邊境之賢太守,且為智勇兼全之名將也。”

蘇則家族成員

蘇則先祖

蘇章蘇建八世孫。 [26] 
(注:蘇章為蘇則祖先見於《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此書稱蘇章是蘇建八世孫、也是蘇純之子,還是蘇則五世祖。 [26]  《後漢書》也記載蘇章是蘇建八世孫,但此書稱蘇章是蘇純之孫,與《新唐書》不同。 [27] 

蘇則兒子

蘇怡,蘇則死後繼承都亭侯爵位。 [5] 
蘇愉,蘇怡之弟,蘇怡死後因無子而由他繼承爵位,晉朝時歷任尚書、太常、光祿大夫。 [5]  [21] 
蘇遁,蘇則第三子。
蘇援,蘇則第四子。蘇遁、蘇援二人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26] 

蘇則孫子

蘇紹,蘇愉之子。
蘇慎,蘇紹之弟,左衞將軍。 [21] 

蘇則後代

蘇綽,蘇則九世孫,蘇威之父,見《北史》。 [28]  《新唐書》稱他是蘇則第三子蘇遁的後代。 [29] 

蘇則軼事典故

蘇則客居安定

興平年間,三輔大亂,蘇則因飢窮而避難北地郡,又客於安定郡,依附富户師亮。師亮對蘇則待遇不足,蘇則慨然嘆道:“天下安的日子應該也快到了,到時我必定回到此郡做太守,收拾你們這幫庸人!”後來,蘇則與馮翊吉茂等人隱居於郡南的太白山中,以書籍自娛。等到蘇則擔任安定太守時,師亮等人都打算逃走,蘇則得知後派人前去開解,並以禮回報他們。 [14] 

蘇則與傅幹

《北堂書鈔》記載:傅幹曾給蘇則寫信説:“六經為庖廚,百家為異饌。” [24-25] 

蘇則議論功績

《魏名臣奏》記載:曹丕曾修書給雍州刺史張既:“代理金城太守蘇則,既有綏民平夷之功,又聽聞他出兵西定湟中,為河西作聲勢,我甚嘉之。蘇則之功,可封爵邑嗎?封爵是大事,故以此詢問你,你切勿向外宣露。”
張既回書:“金城郡過去被韓遂屠戮,百姓死喪流亡,或逃奔戎狄,或陷於寇亂,户不滿五百。蘇則上任後,內撫凋殘之狀,外集離散之人,目前已有一千多户人家。又梁燒雜種羌昔日與韓遂同惡,韓遂斃命之後,他們逃出障塞。蘇則前後招懷,三千多部落返回金城郡定居,蘇則皆恤以威恩,封他們為官,以報效朝廷。西平麴演等倡造邪謀,蘇則立刻出兵,扼其咽喉,麴演當即投降,遣送人質,賊糧破絕。蘇則既有恤民之功,又能和撫戎狄,盡效忠節。今我等遇聖明之主,有功必錄。若封蘇則爵邑,實在能勸勵忠臣,以勵風氣。” [20] 

蘇則執虎與驅鹿

魏文帝曹丕時,蘇則擔任侍中。按照舊禮,侍中要親自照顧皇帝起居,因此俗稱“執虎子”。當時吉茂從縣令級升任閒職,他嘲諷蘇則:“升官可不只執虎子。”蘇則笑道:“我實在不能學你蹇蹇地為人趕鹿車。” [19] 

蘇則面諫曹丕

魏文帝曹丕時,軍隊多次出征,又經常建造宮室,而人民飢困。蘇則為此幾次面諫曹丕,惹得曹丕很不高興。 [12] 

蘇則官職爭議

《魏書》、《魏略》皆記載蘇則任侍中後,又出任“河東相”。 [12]  [13] 
《三國志·蘇則傳》並未提到蘇則擔任過河東相,卻記載黃初四年(223年)蘇則出任東平相,在途中去世。 [16] 
盧弼三國志集解》認為:按《武文世王公傳》,黃初三年(222年)曹霖被封為河東王,太和六年(232年)曹徽改封東平王。而蘇則擔任國相在黃初四年,則應該以“河東相”為準,《三國志》的“東平”可能是“河東”之訛。 [22] 

蘇則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16]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也。少以學行聞,舉孝廉茂才,闢公府,皆不就。起家為酒泉太守,轉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徵張魯,過其郡,見則悦之,使為軍導。魯破,則綏定下辯諸氏,通河西道,徙為金城太守。
  • 2.    《三國志》:是時喪亂之後,吏民流散飢窮,户口損耗,則撫循之甚謹。外招懷羌胡,得其牛羊,以養貧老。與民分糧而食,旬月之間,流民皆歸,得數千家。乃明為禁令,有干犯者輒戮,其從教者必賞。親自教民耕種,其歲大豐收,由是歸附者日多。李越以隴西反,則率羌胡圍越,越即請服。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稱護羌校尉。則勒兵討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則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
  • 3.    《三國志》:後演復結旁郡為亂,張掖張進執太守杜通,酒泉黃華不受太守辛機,進、華皆自稱太守以應之。又武威三種胡並寇抄,道路斷絕。武威太守毋丘興告急於則。時雍、涼諸豪皆驅略羌胡以從進等,郡人鹹以為進不可當。又將軍郝昭、魏平先是各屯守金城,亦受詔不得西度。則乃見郡中大吏及昭等與羌豪帥謀曰:"今賊雖盛,然皆新合,或有脅從,未必同心;因釁擊之,善惡必離,離而歸我,我增而彼損矣。既獲益眾之實,且有倍氣之勢,率以進討,破之必矣。若待大軍,曠日持久,善人無歸,必合於惡,善惡既合,勢難卒離。雖有詔命,違而合權,專之可也。"於是昭等從之,乃發兵救武威,降其三種胡,與興擊進於張掖。演聞之,將步騎三幹迎則,辭來助軍,而實欲為變。則誘與相見,因斬之,出以徇軍,其黨皆散走。則遂與諸軍圍張掖,破之,斬進及其支黨,眾皆降。演軍敗,華懼,出所執乞降,河西平。乃還金城。進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 4.    《三國志》:徵拜侍中,與董昭同察。昭嘗枕則膝卧,則推下之,曰:"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則及臨菑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帝在洛陽,常從容言曰:"吾應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則謂為見問,鬚髯悉張,欲正論以對。侍中傅巽掐。則曰:"不謂卿也。"於是乃止。文帝問則曰:"前破酒泉、張掖,西域通使,敦煌獻徑寸大珠,可復求市益得不?"則對曰:"若陛下化洽中國,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帝默然。後則從行獵,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牀拔刀,悉收督吏,將斬之。則稽首曰:"臣聞古聖王不以禽獸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堯之化,而以獵戲多殺羣吏,愚臣以為不可。敢以死請!"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見憚。
  • 5.    《三國志》:黃初四年,左遷東平相。未至,道病薨,諡曰剛侯。子怡嗣。怡薨,無子,弟愉襲封。愉,鹹熙中為尚書。
  • 6.    《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25]
  • 7.    《續後漢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5-11-06]
  • 8.    《三國志》:徵拜侍中,與董昭同察。昭嘗枕則膝卧,則推下之,曰:“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 9.    《咸陽大辭典》編委會編;張英民主編.咸陽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
  • 10.    施丁,沈志華 主編.資治通鑑大辭典·下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1034頁.
  • 11.    嚴正德,王毅武主編.青海百科大辭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10.第1052頁
  • 12.    《太平御覽 卷四百五十三 人事部九十四》引《魏略》曰:蘇則為侍中。文帝時,人多飢困,而軍數出,又兼治宮室;則又數面諫,由此,上頗不悦,其後,出以為河東相。
  • 13.    《世説新語箋疏 品藻第九》:魏書曰:「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剛直疾惡,常慕汲黯之為人。仕至侍中、河東相。」晉百官名曰:「愉字休豫,則次子。」山濤啟事曰:「愉忠義有智意,位至光祿大夫。」
  • 1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魏書曰:則剛直疾惡,常慕汲黯之為人。魏略曰:則世為著姓,興平中,三輔亂,飢窮,避難北地。客安定,依富室師亮。亮待遇不足,則慨然嘆曰:"天下會安,當不久爾,必還為此郡守,折庸輩士也。"後與馮翊吉茂等隱於郡南太白山中,以書籍自娛。及為安定太守,而師亮等皆欲逃走。則聞之,豫使人解語,以禮報之。】
  • 15.    《三國志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是時,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等並舉郡反,自號將軍,更相攻擊。俊遣使送母及子詣太祖為質,求助。太祖問既,既曰:"俊等外假國威,內生傲悖,計定勢足,後即反耳。今方事定蜀,且宜兩存而鬥之,猶卞莊子之刺虎,坐收其斃也。"太祖曰:"善。"歲餘,鸞遂殺俊,武威王秘又殺鸞。
  • 16.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1]
  • 17.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張進等反於酒泉,真遣費曜討破之,斬進等。
  • 18.    《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恭即遣從弟華攻酒泉沙頭、乾齊二縣。恭又連兵尋繼華後,以為首尾之援。別遣鐵騎二百,迎吏官屬,東緣酒泉北塞,徑出張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於是張進須黃華之助;華欲救進,西顧恭兵,恐急擊其後,遂詣金城太守蘇則降。
  • 19.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魏略曰:舊儀,侍中親省起居,故俗謂之執虎子。始則同郡吉茂者,是時仕甫歷縣令,遷為冗散。茂見則,嘲之曰:"仕進不止執虎子。"則笑曰:"我誠不能效汝蹇蹇驅鹿車馳也。"初,則在金城,聞漢帝禪位,以為崩也,乃發喪;後聞其在,自以不審,意頗默然。臨菑侯植自傷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後文帝出遊,追恨臨菑,顧謂左右曰:"人心不同,當我登大位之時,天下有哭者。"時從臣知帝此言,有為而發也,而則以為為己。欲下馬謝。侍中傅巽目之,乃悟。】
  • 2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魏名臣奏載文帝令問雍州刺史張既曰:"試守金城太守蘇則,既有綏民平夷之功,聞又出軍西定湟中,為河西作聲勢,吾甚嘉之。則之功效,為可加爵邑未邪?封爵重事,故以問卿。密白意,且勿宣露也。"既答曰:"金城郡,昔為韓遂所見屠剝,死喪流亡,或竄戎狄,或陷寇亂,户不滿五百。則到官,內撫彫殘,外鳩離散,今見户千餘。又梁燒雜種羌,昔與遂同惡,遂斃之後,越出障塞。則前後招懷,歸就郡者三千餘落,皆恤以威恩,為官效用。西平麴演等倡造邪謀,則尋出軍,臨其項領,演即歸命送質,破絕賊糧。則既有恤民之效,又能和戎狄,盡忠效節。遭遇聖明,有功必錄。若則加爵邑,誠足以勸忠臣,勵風俗也。"】
  • 2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愉字休豫,歷位太常光祿大夫,見晉百官名。山濤啓事稱愉忠篤有智意。臣松之案愉子紹,字世嗣,為吳王師。石崇妻,紹之女兄也。紹有詩在金谷集。紹弟慎,左衞將軍。】
  • 22.    盧弼《三國志集解 卷16》:【弼按:《御覽》引《魏略》雲蘇則出為河東相,與傳文“左遷東平相”不合。又按《武文世王公傳》“黃初三年,立曹霖為河東王。太和六年,改封壽張王曹徽為東平王”,是東平立國在後,蘇則為相在黃初四年,東平當為河東之訛。又按《世説·賞譽篇》注引《魏書》,亦云則河東相。】
  • 2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六 魏書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孫盛曰:夫士不事其所非,不非其所事,趣捨出處,而豈徒哉!則既策名新朝,委質異代,而方懷二心生忿,欲奮爽言,豈大雅君子去就之分哉?詩云:"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士之二三,猶喪妃偶,況人臣乎?】
  • 24.    《北堂書鈔 卷第九十五 藝文部一》:六經為庖廚「傅幹與蘇文師書雲六經為庖廚百家為異饌 今案陳俞本及傅節子輯本同」
  • 25.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輯錄-●北堂書鈔卷第九十五    藝文部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2]
  • 26.    《新唐書卷七十四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蘇氏出自己姓。顓頊裔孫吳回為重黎,生陸終。生樊,封於昆吾。昆吾之子封於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為周司寇,世居河內,後徙武功杜陵,至漢代郡太守建,徙扶風平陵,封平陵侯。三子:嘉、武、賢。嘉,奉車都尉。六世孫南陽太守、中陵鄉侯純,字桓公。生章,字孺文,幷州刺史。五世孫魏東平相、都亭剛侯則,字文師。四子:恬、愉、遁、援。愉字休豫,晉太常光祿大夫、尚書。七世孫彤。二子:雅、振。
  • 27.    《後漢書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蘇章字孺文,扶風平陵人也。八世祖建,武帝時為右將軍。祖父純,字桓公,有高名,性強切而持譭譽,士友鹹憚之,至乃相謂曰:“見蘇桓公,患其教責人,不見,又思之。”三輔號為“大人”。
  • 28.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2]
  • 29.    《新唐書卷七十四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魏都亭剛侯則第三子遁八世孫綽,周度支尚書、邳公。生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