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夢周

鎖定
鄭夢周(정몽주,1338年1月13日-1392年4月26日),初名夢蘭、夢龍,字達可,號圃隱,高麗王朝末期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
鄭夢周本貫迎日(今韓國慶尚北道浦項市烏川邑),生於永川(今韓國慶尚北道永川市),至正二十年(1360年)狀元及第,在朝中多任寶文閣、成均館等館閣機構的詞臣和學官,在朝外常入韓方信、李成桂等將領幕下,隨其南征北戰。洪武五年(1372年)以後六次奉使明朝,三次到達南京,朝拜明太祖,為明麗宗藩關係的鞏固和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又曾出使過日本,緩解倭寇問題,為高麗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他與李成桂等一起擁立恭讓王王瑤,官拜門下贊成事,受封益陽郡忠義君。翌年任守門下侍中(副相),晉封益陽郡忠義伯。他力圖挫敗李成桂集團的篡國陰謀,終於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被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所遣刺客趙英珪、高呂等殺害於開京善竹橋。死後百日,高麗滅亡,朝鮮開國。李芳遠繼承朝鮮王位後,為鄭夢周平反,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學兼藝文春秋館事,追封益陽府院君,賜諡號“文忠”,以表彰其節義。
鄭夢周的儒學造詣頗深,將從元朝傳入高麗的程朱理學發揚光大,被譽為“東方(指朝鮮半島)理學之祖”。他與同樣忠於高麗王朝的牧隱李穡、冶隱吉再並稱“麗末三隱”,其思想脈絡為朝鮮王朝之士林派所傳承,影響極為深遠。遺作被輯為《圃隱集》。 [40-41] 
(概述圖為韓國現代畫家張遇聖所繪鄭夢周標準影幀 [42] 
全    名
鄭夢周
達可
圃隱
諡    號
文忠
封    號
永原君→益陽郡忠義君→益陽郡忠義伯→益陽府院君(朝鮮太宗追贈)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末期
出生地
高麗永川(今韓國慶尚北道永川市
出生日期
1338年1月13日(至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逝世日期
1392年4月26日(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初四日)
逝世地
開京善竹橋
安葬地
龍仁
主要成就
將程朱理學在高麗發揚光大,被譽為“東方理學之祖”
出使明朝、日本,為高麗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主要作品
圃隱集
最高官職
守門下侍中
本    名
鄭夢蘭、鄭夢龍
贈    官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學兼藝文春秋館事(朝鮮太宗追贈)

鄭夢周人物生平

鄭夢周早年生涯

鄭夢周是高麗王朝中期名臣鄭襲明的後裔,到他這一代時已經沒落,曾祖鄭仁壽、祖父鄭裕、父親鄭雲瓘生前皆無官職,只有外祖父李約做過膳官署丞這種小官。 [1]  至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338年1月13日),鄭夢周生於母家永川郡(今韓國慶尚北道永川市)東愚巷裏。 [2] 
鄭夢周“生而秀異,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他“天分至高,豪邁絕倫,少有大志,好學不倦,博覽羣書”,每天都讀《中庸》《大學》,積累了深厚的學問。 [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他在監試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績。其後與閔安仁、李存吾等在漢陽三角山(今北漢山)僧舍鑽研儒家經典。三年後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他在金得培、韓方信主持的文科三場考試中全部奪魁,於十月初一日狀元及第。 [4]  [38-39]  當時出的策論題目是針對高麗不久前擊退紅巾軍第一次東征的時事所提出的關於時局分析和治國理政的一系列問題,鄭夢周的策文主張“為今之計者,誠得文武兼備之人,廓揚文武兼用之道,教民以孝悌忠信之德,習民以坐作進退之法,而使將知其道,兵知其律,則可以無敵於天下矣”。 [99] 

鄭夢周宦海沉浮

鄭夢周家系圖 鄭夢周家系圖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冬,紅巾軍東征高麗,鄭夢周隨恭愍王播遷福州(今韓國安東)。 [5]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授藝文檢閲,十月升修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拜郎將兼閤門祗候。七月,拜宣德郎、衞尉寺丞。八月,他成為東北面都指揮使韓方信(鄭夢周的座主)幕下的從事官,在和州(今朝鮮咸鏡南道金野郡)與女真交戰,翌年二月又與李成桂之軍驅逐女真三善、三介。隨後回朝,拜朝奉郎、典寶都監判官,賜紫金魚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拜典農寺丞,同年丁憂終制後,拜禮曹正郎兼成均博士。在成均館期間,他講授當時唯一傳入高麗的理學著作《四書集註》,起初館中諸儒都有所懷疑,直到胡炳文四書通》傳入高麗,與鄭夢周所講多有吻合,遂令諸儒歎服,尤其得到大司成李穡的高度肯定。 [6-7]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鄭夢周被任命為奉善大夫、成均司藝、知制教,此後的任命皆兼帶館閣之職及知制教(負責起草教書)。洪武四年(1371年)遷太常少卿、寶文閣應教兼成均直講,同年十二月拜中正大夫、成均司成。 [8]  洪武五年(1372年)三月,鄭夢周被任命為書狀官,隨洪師範出使明朝,祝賀明軍平定四川,並請求明朝下賜樂器、同意高麗人留學明朝。然而使團在海中遭遇颶風,包括洪師範在內的39名使團成員被淹死,鄭夢周等113人漂到嘉興地界的巖島,得以倖存,靠食用障泥為生,直到十三天後才被明軍百户丁明救走,九月二十九日被接到南京。明太祖厚加賞賜,並對鄭夢周“文理條暢、援引典故”的諮文大為讚賞,同時批准了子弟入學的請求。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鄭夢週迴到高麗,完成使命。 [7]  [9-11] 
洪武七年(1374年)二月,鄭夢周被外放為慶尚道按廉使。翌年,拜右司議大夫、藝文館直提學,充春秋館修撰,不久調任成均大司成。 [14]  恭愍王遇弒後,高麗內部以世家大族為主的親元派和新興士大夫為主的親明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鄭夢周作為新興士大夫,與林樸、鄭道傳、樸尚衷、金九容等十多人堅持對明事大,反對通使北元,推動高麗朝廷派遣崔源赴明告哀,又拒絕迎北元使及在高麗百官上北元書籤名,由此得罪了權臣李仁任、池奫,鄭夢周因而被流放彥陽(今韓國蔚山廣域市蔚州郡彥陽邑),兩年後才獲釋回京。 [12-13] 

鄭夢周歷練四方

鄭夢周像
鄭夢周像(4張)
宣光元年(1377年,洪武十年)夏,東北面都元帥李成桂在南方剿倭,鄭夢周亦以助戰元帥的身份隨行。 [96-97]  九月,鄭夢周被派去出使日本(北朝),解決倭寇問題。此前的使者羅興儒在日本受到虐待,所以李仁任等權臣想借機讓鄭夢周也吃點苦頭。然而鄭夢周不辱使命,憑藉其出色的學識,與日本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得到了九州探題今川貞世(源了俊)禁斷倭寇的承諾。翌年七月,鄭夢週迴國,今川貞世派出僧人信弘率69人去高麗沿海捕捉倭寇,同時也將尹明、安遇世等數百名高麗俘虜交鄭夢周帶回。鄭夢周因功被拜為正順大夫、右散騎常侍、寶文閣提學、知制教。 [13]  [51] 
洪武十二年(1379年)四月,鄭夢周遷奉翊大夫、典工判書、進賢館提學。閏五月,拜奉翊大夫、禮儀判書、藝文館提學。十月,拜典法判書、進賢館提學。翌年三月,調任版圖判書,同年秋作為助戰元帥,隨李成桂在全羅道雲峯大破倭寇。十一月,拜密直提學、商議會議都監事、寶文閣提學、上護軍。 [15]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鄭夢周被授予“誠勤翊贊功臣”號,任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商議會議都監事、寶文閣提學、同知春秋館事、上護軍。九月調任僉書密直司事。翌年四月,他被派往明朝,補齊高麗欠繳的金銀貢物,但走到遼東時,接到了明太祖以高麗“心不誠”而要求高麗使者返回的聖旨,於是鄭夢週迴國,不久又以請諡使的身份出使明朝,同樣走到遼東就打道回府。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鄭夢周作為助戰元帥,隨東北面都指揮使李成桂驅逐胡拔都。 [16] 
洪武十七年(1384年)七月,鄭夢周獲任匡靖大夫、政堂文學,隨後被派到明朝祝賀聖節。當時明太祖對高麗五年歲貢不如約很不滿,一些高麗使臣因而被扣押乃至流放,所以去明朝被視為畏途,高麗臣僚無不規避。密直副使陳平仲本來是出使人選,但他自稱有病,並用數十名奴婢賄賂權臣林堅味,得以推脱。於是林堅味向王禑舉薦了鄭夢周,鄭夢周不避艱難,與書狀官鄭道傳當天啓程,趕到南京。明太祖看穿了高麗因為互相推脱導致日期緊迫,最後才將這個苦差交給鄭夢周,並認出了他是當年來祝賀平定四川的使臣,對他加以慰撫,指示禮部優待禮遇,又釋放了之前被流放的高麗使臣洪尚載等。 [17]  其後,他與密直提學李崇仁負責編纂先王實錄,據説二人忙着赴宴權貴家,而忽視了實錄編纂工作,故被當時的輿論譏諷。 [103] 
洪武十九年(1386年)二月,鄭夢周又一次被派往明朝,這次他的使命是請求明朝下賜國王常服及羣臣朝服、常服,並請求蠲免貢額。明太祖雖然沒有同意賜服,但同意蠲免高麗之前五年沒有繳清的貢物,並削去歲貢,只要求高麗每三年貢馬五十匹即可。 [17-18]  鄭夢周為此感激涕零,稱頌“從此三韓蒙帝力,耕田鑿井總安眠”。 [35]  明太祖還特賜鄭夢周朝服,參與朝賀,鄭夢周受寵若驚,賦詩《蒙賜朝服行賀禮》。 [36]  回國後,王禑大喜,賜給他衣帶鞍馬,拜為門下評理。 [17] 

鄭夢周為國柱石

洪武二十年(1387年),鄭夢周請求解職,於是受封永原君。同年偰長壽請來大明衣冠,在鄭夢周與河侖李崇仁等推動下,原本穿元朝官服的高麗百官改換明朝官服。 [17]  但不久明麗關係再現裂痕,同年十二月,鄭夢周被派去明朝“請通朝聘”,試圖修復雙邊關係,卻被擋在遼東。 [19]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鄭夢周被拜為三司左使。 [17]  同年發生威化島回軍,王禑被廢,其子王昌襲位,鄭夢周被任命為門下評理,知書筵事 [20]  ,翌年六月拜藝文館大提學。 [21]  九月,在他的請求下,李穡、李琳和李成桂獲得了劍履上殿、贊拜不名的禮遇。 [22]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他與李成桂、鄭道傳等人一起主導“廢假立真”,即廢黜被認為是辛旽後裔的王昌,立高麗神宗七世孫王瑤,是為恭讓王 [23]  隨後被拜為門下贊成事、同判都評議使司事、户曹尚瑞司事、進賢館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領書雲觀事,封益陽郡忠義君,賜“純忠論道佐命功臣”號。 [24]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一月,恭讓王以鄭夢周守門下侍中,改封益陽郡忠義伯。 [25-26]  鄭夢周本來深得李成桂賞識,此前李成桂每逢出征,都會選鄭夢周到自己幕下隨從,並屢次推薦鄭夢周升官,最終與鄭夢周同升為相。 [29]  鄭夢周開始也很欣賞李成桂,曾為李成桂畫像作贊,將他比作“華峯之隼”(出自杜甫魏將軍歌》詩句“華嶽峯尖見秋隼”)、“南陽之龍”(諸葛亮),稱頌他“遏洪流於滄海,扶日出於咸池”。 [37]  然而李成桂的篡位野心日益暴露,鄭夢周也與之分道揚鑣,併力圖挫敗李成桂集團的陰謀。李成桂集團想利用尹彝、李初叛逃明朝之事來整肅李穡等一批高麗忠臣,鄭夢周多方解救,使李穡免於問罪,鄭夢周也獲得“安社功臣”之號。 [27-28] 

鄭夢周遇刺殉節

朝鮮世宗下令繪製的《三綱行實圖》忠臣圖之“夢周殞命” 朝鮮世宗下令繪製的《三綱行實圖》忠臣圖之“夢周殞命”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之前奉使明朝的恭讓王世子王奭即將回國,李成桂出迎,期間在海州打獵時墜馬,據説受傷不輕。鄭夢周聞訊,頗有喜色,欲趁機剪除鄭道傳南誾趙浚等李成桂黨羽,然後殺死李成桂,便指使金震陽、李擴、李來、權弘、柳沂等彈劾李成桂的黨羽,將他們流放。正在為母守孝的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得知後,趕到李成桂所在的禮成江碧瀾渡,用肩輿將李成桂連夜抬回開京,並與李成桂之弟李和及李成桂之婿李濟等人策劃除掉鄭夢周,其謀被李成桂異母兄李元桂的女婿卞仲良泄露於鄭夢周。鄭夢周聽説李成桂要取他性命,便於四月初四日去拜訪李成桂以試探,李成桂對他跟往常一樣,鄭夢周便回家。李成桂之子李芳遠認為機不可失,指揮了刺殺鄭夢周的行動,原計劃在鄭夢周家洞口行刺。還沒等刺客準備好,鄭夢周就回家,不作停留,又去弔問剛去世的判開城府事柳源,並在那裏停留時間不短。於是李芳遠麾下刺客判典客寺事趙英珪、散員高呂、李敷等準備好武器,等候在外。鄭夢周出門後,趙英珪跑出來行刺,卻未擊中,鄭夢周大聲呵斥,策馬逃走。趙英珪追及,砍向馬首,馬匹顛仆,鄭夢周墜地,起身逃跑,高呂等追上,將他殺死。 [29-30] 
據朝鮮王朝史官記載,李成桂在得知鄭夢周的死訊後,第一反應是“震怒”,從病榻上起來斥責李芳遠説:“吾家素以忠孝聞,汝等擅殺大臣,國人以我為不知乎?父母教子經書,欲其為忠為孝也。汝乃敢為不孝乃爾?予欲仰藥而死也!”經過其妻康氏(神德王后)厲聲相勸,才追認了李芳遠的行動,並派人向恭讓王告知鄭夢周已死,並請肅清其黨羽。恭讓王被迫同意,其後金震陽、李崇仁等人都被流放。鄭夢周的首級被高懸於開京街頭,罪名是“飾虛事,誘台諫,謀害大臣,擾亂國家”,家產亦被查抄。百日之後,李成桂就成功篡國,建立朝鮮王朝 [29-30]  隨後,李成桂在呈上明朝的奏文中聲稱鄭夢周怨恨李成桂阻止攻遼造成高麗被明朝索取馬匹的後果,所以向恭讓王進讒言謀害李成桂,導致“國中臣民多被殺戮”,高麗臣民迫於無奈,只好推戴李成桂為王 [33]  ;又污衊鄭夢周想要學崔瑩,勸恭讓王攻遼,不得高麗人心,所以恭讓王退位,鄭夢周伏誅。 [34] 
鄭夢周殉節八年後,李芳遠登上王位,是為朝鮮太宗。他即位不久,壽昌宮就發生火災,乃下旨求言消災。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參贊門下府事權近應旨上書言事,其中請求為鄭夢周平反昭雪,錄其子孫為官。十一月,李芳遠終於接納權近的建議,追贈鄭夢周為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修文殿大提學兼藝文春秋館事,追封益陽府院君,賜諡號“文忠”,以表彰其節義,並錄用鄭夢周之子為官。 [29]  [31-32] 

鄭夢周主要影響

鄭夢周文化方面

鄭夢周對於朱子學(程朱理學)造詣極高。高麗文士原本鑽研詞章之學,鄭夢周開始提倡性理之學。 [43]  朱子學在高麗忠烈王時期由安珦從元朝引進高麗,陸續有白頤正禹倬權溥李齊賢李穡等人研習與傳播,但是高麗長期只有朱熹的《四書集註》而無其他朱子學書籍。鄭夢周無師自通,在成均館任職時將《四書集註》講解得頭頭是道。諸儒開始還有所懷疑,直到胡炳文四書通》傳入高麗,與鄭夢周所講多有吻合,遂令諸儒歎服,尤其得到大司成(成均館校長)李穡的高度肯定,於是他被時人推尊為“東方理學之祖”。 [7]  除了四書之外,他對五經也無不通曉,尤其精通易學 [44] 
旌表鄭夢周孝行的“孝子裏”碑 旌表鄭夢周孝行的“孝子裏”碑
鄭夢周“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3]  ,他不僅研究朱子學的理論,更力圖將朱子學的理論運用於實踐,融入高麗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中,以實現移風易俗之效。高麗本來以佛教為國教,葬禮和祭祀都用佛教禮儀,鄭夢周開始在士庶中推廣朱子家禮,並設立家廟(祠堂),供奉祖先牌位。 [29]  高麗人普遍不行三年喪,而且“守父母墳,多以奴代” [74]  ,但鄭夢周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父親去世、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母親去世都嚴格遵行三年之喪,廬墓守孝,在當時的高麗有很大影響,高麗朝廷為他旌表門閭,在其永川故居立“孝子裏”碑。 [45]  他當權後,在開京建五部學堂,在地方設立鄉校,“以興儒術”。 [29]  還主張按照朱熹《資治通鑑綱目》的形式修撰高麗歷史。 [25]  此外,他旗幟鮮明地站在“崇儒排佛”的立場,反對恭讓王迎僧人粲英為王師,並極力援救因請求毀佛而險些被恭讓王處死的成均博士金貂,肯定其“排斥異端”,稱“先王成典”就是三綱五常,背叛“先王成典”的不是金貂,而是佛教,終於使金貂免於一死。 [25]  [27]  除了理學,鄭夢周還推進過明朝冠服在朝鮮半島的普及、推動高麗“去蒙古化”。他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力主“革胡服,襲華制”,也就是將高麗百官所穿的元制胡服更換為大明衣冠,得到採納。此後直到朝鮮王朝末年,朝鮮半島的上層官服一直沿用明式。 [17]  [46] 
鄭夢周的學統經吉再、金叔滋、金宗直金宏弼趙光祖傳承,在朝鮮王朝形成士林派,影響極為深遠。 [41] 

鄭夢周政治方面

鄭夢周具備優秀的行政能力,當時高麗內外多事,機務繁雜,鄭夢周都處理得從容不迫,井井有條,舉措方針都非常適宜。他還革除了高麗的郡守、縣令雜用“秩卑人劣”的胥吏的弊端,開始選用有清望的朝臣出任郡守、縣令,嚴格落實其升降。並設置經歷都事一職,掌管錢穀出納。在法制上,他結合《大明律》《至正條格》及高麗律法,修成新律。但就在修成當年,他被暗殺,高麗亦亡。 [29] 

鄭夢周經濟方面

鄭夢周在經濟上建立義倉,賑濟窮人,設立水站,便利漕運。 [29]  同時主張革除私田,限制兼併。 [47]  但後來因為李穡反對而李成桂一派支持,所以他在私田問題上“依違兩間”。 [48] 

鄭夢周外交方面

鄭夢周所生活的時期,中國元明鼎革,日本南北分裂,東亞局勢動盪不安。鄭夢周聽説大明開國的消息後,“力請於朝,首先歸附”,促成明麗宗藩關係的確立。恭愍王遇弒後,權臣李仁任、池奫想與北元重修舊好,鄭夢周與其他崇尚朱子學的新興士大夫一起主張親明政策,堅持對明事大,反對通使北元,推動了高麗朝廷派遣崔源赴明告恭愍王之喪,又拒絕迎北元使及在高麗百官上北元書籤名,因此一度被流放。 [12-13] 
《圃隱集》書影 《圃隱集》書影
鄭夢周貫穿了高麗“事大交鄰”的外交活動,“事大”即與中國明朝的宗藩關係,“交鄰”即與日本的友好往來。他一生六次奉使明朝,其中三次到達南京,其餘三次因明麗關係的波折而被擋在遼東。第一次抵達南京是洪武五年(1372年),他在海上風暴中倖存,以書狀官的身份履行使命,其文章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嘉獎,使明太祖批准高麗子弟留學明朝的請求。第二次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他在明麗關係惡化的情況下被臨時指派赴明祝賀聖節的任務,他日夜兼程趕往明朝,再次得到明太祖嘉獎,並釋放了之前被扣押在明朝的高麗使臣。第三次是洪武十九年(1386年),他雖然沒有請來衣冠,但完成了另一項更重要的使命,即請求明太祖減免高麗貢額。 [49]  他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對明外交任務,還在中國留下了大量詩篇,與中國人展開廣泛交流,並在山東日照新羅村建新羅書院,題碑“日照縣”,書寫下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 [50] 
鄭夢周於宣光元年(1377年)九月奉使日本博多(霸家台),成功説服北朝的九州探題今川貞世(源了俊),約定協助高麗剿滅倭寇海盜,並歸還了尹明、安遇世等數百名高麗俘虜。回國後,他勸諸宰相各出私財,贖回被擄到日本的高麗人,讓尹明去完成這個任務,日本當即歸還百餘人,此後每次尹明去日本,都能贖回一批高麗人。鄭夢周在日本期間,也與當地日本僧侶進行了文化交流,以其學識受到尊重。後來他遇害的消息傳到日本,與他有交情的人都非常惋惜,還有人為他舉行齋會,祈禱冥福。 [13] 

鄭夢周歷史評價

  • 高麗史》:夢周天分至高,豪邁絕倫。有忠孝大節,少好學不倦,硏窮性理,深有所得。 [29] 
  • 李穡:夢周論理,橫説豎説,無非當理。 [7] 
  • 權近:竊見前朝侍中鄭夢周,本以寒儒,專蒙太上王(李成桂)薦拔之恩,以至大拜,其心豈不欲厚報於太上?且以才識之明,豈不知天命人心之所歸,豈不知王氏危亡之勢、豈不知其身之不保?然猶專心所事,不貳其操,以至殞命,是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也。 [31] 
    • ①圃隱先生道德宗,照人文彩最風流。
    • ②達可雖無其位,達可之學,學者素服其正也;達可之德,學者素服其達也……天生達可,其斯道之福歟!
    • ③先生於《大學》之提綱,《中庸》之會極,得明道傳道之旨;於《論》《孟》之精微,得操存涵養之要體,驗擴充之方。至於《易》,知先天后天相為體用;於《書》,知精一執中為帝王傳授心法。《詩》則本於民彝物則之訓,《春秋》則辨其道誼功利之分。吾東方五百年,臻斯理者,幾何人哉?……噫!先生之學有功於後世、先生之詩有關於世教如此,寧不為吾道重也? [52] 
    • ①鄭夢周以鄉生為壯[狀]元,豪放無比。 [53] 
    • ②父王時,謂之兩鄭,一夢周,一道傳。夢周當王氏衰季為侍中而盡忠,道傳感父王之恩而竭力,二人之道皆是矣。 [54] 
  • 俞好仁:公雖知天命人心已歸真主,而猶以區區一木,謀支五百年之大廈,竟伏節以死,豈非天地之正氣鍾於公?其生也有自來,其死也有自為耶? [55] 
  • 李滉:以圃隱之精忠大節,可謂經緯天地、棟樑宇宙。 [56] 
    • ①麗末鄭夢周稍有儒者氣象,亦未能成就其學,跡其行事,不過為忠臣而已。 [57] 
    • ②鄭圃隱號為理學之祖,而以餘觀之,乃安社稷之臣,非儒者也。然則道學自趙靜庵始起,至退陶先生(李滉),儒者模樣已成矣。 [58] 
  • 李昖:我國之人如小池生長之魚,不能如中國人,誠風氣使之然也。我國獨有金庾信、鄭夢周而已。 [59] 
  • 宋時烈:吾東方自箕聖以後,至於麗季,闡開道學,有功斯文,無如夢周之比,而至使人人得知君臣父子之位、內夏外夷之義者,亦皆夢周之功也。 [60] 
  • 李焞:粹然和氣,光風霽月。衣冠高古,精采發越。才抱王佐,學倡性理。世崇異端,獨尊孔子。居家惟孝,立朝以忠。專心所事,就死從容。烈烈侍中,扶植綱常。窮天罔墜,令名無疆。 [61] 
  • 李昑:道德精忠亙萬古,泰山高節圃隱公。 [62] 

鄭夢周軼事典故

鄭夢周三易其名

鄭夢周出生前,他的母親曾夢見自己所抱的蘭盆墜地,所以取名夢蘭。九歲時,母親又夢見黑龍升園中梨樹,於是又改名夢龍。行冠禮時,才使用了“夢周”這個名字。 [7] 

鄭夢周收葬座主

鄭夢周的座主金得培在驅逐紅巾軍的作戰中立下大功,戰後就遭到陷害,慘遭處斬。鄭夢周不顧金得培的罪人身份,向恭愍王請求為金得培收屍,並作祭文盛讚其功,為其鳴冤。後人認為鄭夢周作為一名剛入仕不久的官員,卻敢做為負罪的座主收屍這種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足見其“高義”。 [63-64] 

鄭夢周作丹心歌

相傳李芳遠在行刺鄭夢周前,曾設宴邀請鄭夢周,作《何如歌》勸酒,內容是:“此亦何如?彼亦何如?城隍堂後垣頹落亦何如?我輩若此為,不死亦何如?”
鄭夢周則作《丹心歌》回敬道:“此身死了死了,一百番更死了,白骨為塵土。魂魄有也無,向主一片丹心,寧有改理也歟?”
李芳遠由此確認鄭夢周不會改變對高麗的忠心,便萌生除掉他的想法。 [65] 

鄭夢周臨終大節

鄭夢周遺墨 鄭夢周遺墨
鄭夢周遇刺前,為高麗王朝的命運而憂心忡忡。遇刺那年春天,它曾拜訪友人,友人不在,他就在台階折花吟賞,隨之起舞,並讓女主人給他送酒,他將梨花酒一飲而盡,嘆道:“節物如是,惜也!風氣甚惡甚惡!”他上廁所要花費很久時間,想出詩句就在廁所上取筆硯寫下。遇刺前一段時間,夫人問他:“近日何不廁上作詩?”鄭夢周不高興地説:“詩思也沒。” [66] 
鄭夢周遇刺前夕,有一個與他素來相識的僧人勸他識時務,不要為高麗守節,鄭夢週迴答:“受人社稷,豈敢有二心?吾已有所處矣!”遇刺那天,恰逢好友權遇來訪,他出門弔喪,權遇也跟着去。途中發現有幾名武士在他面前不走。鄭夢周馬上命權遇離開,權遇仍然跟隨,鄭夢周怒斥其離開,權遇不得已告辭。不久後,就得到了鄭夢周遇害的消息。 [67] 

鄭夢周橋生善竹

鄭夢周遇難之地原名架資橋,相傳死後有青竹生於橋上,因此改叫“善竹橋”。 [68]  橋邊有朝鮮英祖和朝鮮高宗讚頌鄭夢周的御筆石碑,落款分別為“崇禎紀元後一百十三年(1740年,乾隆五年)”和“崇禎紀元後二百四十五年(1872年,同治十一年)”。1958年秋,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率團訪問朝鮮,在善竹橋留詩云:“三角山如藩,漢城手可捫。有橋名善竹,刻石表忠魂。碑跗留啼跡,橋端見血痕。明亡逾百載,猶紀崇禎元。” [69]  1992年,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視察開城時,在善竹橋講述鄭夢周的故事,並指示妥善保護善竹橋。 [70] 

鄭夢周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祖父
鄭裕
贈奉翊大夫、密直副使、上護軍,鄭襲明八世孫
父親
鄭雲瓘
贈慎德守義誠勤翊祚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守門下侍中、判兵曹事、上護軍、領景靈殿事、日城府院君
母親
李氏
本貫永川,膳官署丞李約之女,贈卞韓國大夫人,有《圃隱母堂時調》傳世
妻子
李氏
本貫慶州,判事李士贇之女,封敬順宅主
兒子
鄭宗誠
官至朝鮮王朝吏曹參議
鄭宗本
官至朝鮮王朝成均館司藝,其血緣後裔有右議政鄭維城、朝鮮孝宗駙馬鄭齊賢、陽明學者鄭齊鬥
女兒
鄭氏
嫁昌寧人成翼之(繼配)
鄭氏
嫁全義人李長得
鄭氏
嫁清州人韓承顏
孫子
鄭保
鄭宗誠之子,官至禮安縣監,其庶妹為韓明澮之妾,朝鮮世祖時面見韓明澮,為死六臣鳴不平,韓明澮告發於世祖,世祖以其為鄭夢周之孫而減死流放
鄭修
鄭宗誠之子,官至司憲府監察
鄭仁
鄭宗誠庶子
鄭恂
鄭宗本之子
鄭慎
鄭宗本之子
鄭慣
鄭宗本之子
孫女
鄭氏
鄭宗誠之女,嫁海州人鄭忠碩,為孝寧大君之舅嫂
鄭氏
鄭宗誠之女,嫁朝鮮定宗之子宣城君李茂生
鄭氏
鄭宗誠之女,嫁全州人李純全
鄭氏
鄭宗誠之女,嫁讓寧大君之子順城君李𧪚(繼配)
鄭氏
鄭宗誠庶女,為韓明澮之妾
鄭氏
鄭宗本之女,嫁丹陽人禹繼良
鄭氏
鄭宗本之女,嫁江陵人金愊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1]  [71-73] 

鄭夢周主要作品

鄭夢周生前著述頗豐,但大多散佚,殘存的300多篇詩文被其子鄭宗誠輯為《圃隱先生詩稿》,於正統四年(1439年)刊行。後刊行為《圃隱集》,又增補續錄,合為四卷。其詩文以“豪放峻潔”著稱。 [29]  此外,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庫藏有鄭夢周的科舉狀元策文。 [99] 
鄭夢周狀元策文 鄭夢周狀元策文

鄭夢周後世紀念

  • 墓葬
鄭夢周初葬於海豐郡,永樂四年(1406年)遷葬龍仁,與夫人李氏合葬。 [75]  正德十二年(1517年)鄭夢周配享文廟後,朝鮮王朝專門為其修墳墓、立墓碑。其墓碑只寫“高麗守門下侍中鄭夢周之墓”,不寫朝鮮王朝贈官與諡號,以明其“不事二姓之本意”。 [76] 
  • 祭享
自朝鮮太宗以後,朝鮮王朝歷代君主都大力表彰鄭夢周的忠節。景泰三年(1452年),朝鮮文宗將鄭夢周配享於麻田崇義殿(祭祀高麗君臣的祠堂)。正德十二年(1517年),朝鮮中宗聽從士林派建議,將鄭夢周從祀文廟,後成為東國十八賢之一。 [95] 
朝鮮王朝有十三處書院奉祀鄭夢周,最具代表性的是兩所賜額書院,一處是在鄭夢周永川故居興建的臨皋書院,由朝鮮明宗下賜匾額;一處是在鄭夢周開城故居興建的崧陽書院,由朝鮮宣祖下賜匾額。 [77]  此外,公州還有將鄭夢周與李穡、吉再(合稱“麗末三隱”)一起祭祀的“三隱閣”。 [100] 
  • 畫像
鄭夢周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擁立恭讓王、被策為功臣後,曾被畫像紀念。該畫像原件已失傳,但經過後人臨摹而保存,主要有以下三個摹本:
名稱
繪製年代
作者
收藏地
文化財編號
嘉靖乙卯臨皋本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不詳
韓國京畿道博物館
寶物1110-2號 [78] 
崇禎己巳摹本
崇禎二年(1629年)
金堉(存疑)
寶物1110-1號 [79] 
光緒庚辰摹本
光緒六年(1880年)
李漢喆
- [80] 
除此之外,韓國現代畫家張遇聖還根據以上摹本,於1981年繪製了鄭夢周半身像,作為韓國政府指定的歷史人物標準影幀。 [42] 
  • 造像
首爾鄭夢周銅像 首爾鄭夢周銅像
1970年,韓國政府在首爾第二漢江橋(今楊花大橋)入口綠地建立鄭夢周銅像,11月16日由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親自為其揭幕。 [81]  後來龍仁、永川亦樹立鄭夢周的銅像。 [82] 
中國曲阜孔子研究院、蓬萊登州博物館、揚州崔致遠紀念館唐城遺址博物館和寧波慶安會館均有韓國捐贈的鄭夢周銅像。 [83-85]  [98] 
日本埼玉縣日高市聖天院亦有鄭夢周石像。 [101] 
  • 學會
韓國有“圃隱學會”,其宗旨為研究鄭夢周並弘揚其學説、傳承其精神,定期舉辦中韓國際學術大會,與中國有關學術團體開展交流和往來。 [85]  該學會還編輯發行學術期刊《圃隱學研究》。 [86] 
  • 節慶
2003年6月,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將鄭夢周選定為本月文化人物。龍仁文化院和忠烈書院以此為契機,決定每年10月在龍仁舉辦“圃隱文化祭”,旨在弘揚鄭夢周留下的“忠孝禮”精神,重新確立現代人的生活價值,重新審視鄭夢周的學脈,以彰顯龍仁是朝鮮半島的性理學聖地。主要活動有還原遷葬禮行列,舉行追慕祭禮、漢詩大會、學術大會、傳統藝術公演等。 [87] 
  • 跆拳道型
國際跆拳道聯盟(ITF)的套路稱為程式(特爾),其中黑帶1段考核的套路以“圃隱”命名,演武線“一”為紀念他一生不變的忠節。 [88] 
  • 建築、道路
韓國龍仁市建有以鄭夢周雅號命名的“圃隱藝術廳”,該藝術廳所在街道被命名為“圃隱大路”。 [89] 
  • 紀念幣、郵戳
2002年,朝鮮發行鄭夢周與善竹橋紀念鋁幣。
2008年,韓國推出鄭夢周先生墓紀念郵戳。 [90] 
2009年,韓國造幣公社發行“韓國百大人物”紀念幣第12批中有鄭夢周紀念幣,正面為鄭夢周像,背面為《丹心歌》。 [102] 

鄭夢周藝術形象

  • 文學形象
韓國小説家李炳注著有傳記小説《圃隱鄭夢周》,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比較客觀、生動地刻畫了圃隱鄭夢周的生平及其在政治、思想、軍事、外交、文學方面的業績和貢獻。後被廉松心翻譯成中文,2015年由長春出版社出版。 [94] 
  • 影視形象
類型
名稱
年代
飾演者
電影
1965
金東園 [91] 
電視劇
開國
1983
朝鮮王朝五百年-楸洞宮大人
1983
洪癸一
1996
鄭承賢 [92] 
2012
2014
2015
金義聖 [92] 
20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