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治通鑑綱目

鎖定
《資治通鑑綱目》是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朱熹。
中文名
資治通鑑綱目
作    者
朱熹
類    別
史學鉅著
出版社
中國書店出版社
ISBN
9787514926897 [2] 

資治通鑑綱目圖書簡介

在這部史學鉅著當中,南宋朱熹修訂了北宋的司馬光的正統觀,例如: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綱仿《春秋》,目仿《左傳》。
《通鑑綱目》創造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但他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單就歷史專業研究來説價值不高。宋明以來,有許多人為《通鑑綱目》附加價值,如尹起莘寫了《發明》,劉友益寫了《書法》,汪克寬寫了《考異》,把《通鑑綱目》進一步神秘化。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為《通鑑綱目》加上御批,加強了這本書的政治性,乾隆十一年閏三月修成《御撰資治通鑑綱目三編》,共二十卷,此書乃賡續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與商輅的《續資治通鑑綱目》而作。
《資治通鑑綱目》是大儒朱熹攜弟子趙師淵在《資治通鑑》的基礎上,參考其他史書,更正《資治通鑑》的謬誤,補充其缺漏,刪繁就簡,將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內容,縮編成五十九卷的精華,講述了自戰國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華夏曆史。在體例上,開創全新史書綱目體,綱舉目張,“綱”利於快速瀏覽,“目”可以對同一歷史事件深挖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在史實的基礎上,編撰者更將史學大家歐陽修、胡安國、范仲淹、楊時等的點評對具體史實的點評隨文附後,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的本質。明憲宗朱見深在《綱目》成化內府刊刻本序言中寫道:“是書誠足以繼先聖之《春秋》,為後人之軌範。”
朱熹編著的《通鑑綱目》, 自問世以後, 在社會上所產生的影響相當大, 上自朝廷, 下至平民百姓, 從中都曾得到過好處。因此, 不僅原著得到廣為流傳, 而且還形成了一種新的史學體裁—— — 綱目體。
民間所以歡迎《 通鑑綱目》, 關鍵在於簡明與通俗, 特別是提綱挈領, 大的事件可以做到一目瞭然,這對於那些需要了解歷史的人自然方便得多了, 特別是適合於士人的科舉考試。正如朱熹所説: “ 此書無他法, 欲其綱謹嚴而無脱落, 目欲詳備而不煩冗耳” 。尤其是全書卷帙不大, 僅 59 卷, 為《 通鑑》的五分之一, 這自然就適合廣大民眾的需求, 加之統治者又大力提倡, 因此, 問世以後很快得以廣泛流傳。 [2] 

資治通鑑綱目內容舉例

《通鑑綱目》仿效《春秋》、《左傳》,創立了“綱”與“目”。按照時間順序記載史事,記載一事,首先標列提要,用大字書寫,頂格編排,即綱;之後敍述具體內容,用小字分注,低格編排,即目。這種體裁稱為綱目體。
如卷三:
太宗孝文皇帝元年冬十月……以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右丞相,灌嬰為太尉……陳平謝病曰:“髙祖時,勃功不如臣;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願以右丞相譲勃。”從之……
其實是簡化的編年體體例,條例清楚,形成了綱目體體例。朱熹不僅從體例上仿效春秋經文,從寫法上也仿效春秋筆法。但由於春秋筆法的使用對其史料價值有所損壞,而且綱目體史書大多是改編之作,史料價值並不是很高

資治通鑑綱目世界影響

在明朝滅亡後的近百年裏,李氏朝鮮一直以堅守儒家傳統道德為核心的思想,以抵禦滿清作為事實上宗主國帶來的文化、政治衝擊;而由於朱熹所著的《資治通鑑綱目》“一主於大一統” [1]  ,遂成為朝鮮儒生們所推崇的經典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