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堉

鎖定
金堉(朝鮮語:김육,1580年—1658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實學者。字伯厚,號潛谷、晦靜堂,本貫清風,屬於西人黨。仁祖初狀元及第,孝宗時官居領議政,在忠清、全羅兩道推廣大同法,頗有成效,家族亦聯姻王室,明聖王后孝懿王后均為其後代。死後諡號文貞,有《潛谷遺稿》《潛谷筆談》等著作傳世。
金堉一生四次出使中國,其中一次使明,三次使清。他也是朝鮮最後一位出使明朝的使臣(朝天使)。
伯厚
潛谷、晦靜堂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民族族羣
朝鮮族
出生地
漢城
出生日期
1580年
逝世日期
1658年
主要成就
推廣大同法
主要作品
《潛谷遺稿》《潛谷筆談》
本    名
金堉

金堉人物生平

金堉早年經歷

萬曆八年(1580年,朝鮮宣祖十三年)七月十四日,金堉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 [1]  他是在己卯士禍中殉難的士林派代表人物金湜的曾孫,祖父金棐和父親金興宇都只做了判官、康陵參奉之類的小官。金堉幼年受學於曹好益,壬辰倭亂期曾前往海州避難,求教於西人大儒成渾。其後幾年,相繼喪父母。 [2]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宣祖三十八年)通過司馬試(小科),成為生員,入讀成均館光海君初年,他曾領銜館學儒生,請求五賢(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彥迪李滉)從祀文廟,獲得光海君批准。但鄭仁弘為了維護自己的老師曹植,反對李彥迪、李滉從祀,成均館儒生遂發起“卷堂”(罷課)示威並將鄭仁弘開除儒籍(青衿錄),光海君要追究責任,金堉以成均館掌議自擔其責。不久,光海君因大臣勸止而不再追究。“癸丑獄事”後,西人受到沉重打擊,金堉隱居京畿道加平郡之潛谷,過着耕讀生活。 [3] 

金堉宦海沉浮

金堉畫像
金堉畫像(3張)
天啓三年(1623年,朝鮮仁祖元年)發生仁祖反正,西人重新上台,金堉出任義禁府都事、陰城縣監,翌年秋參加科舉考試,獲增廣文科狀元及第,歷任司諫院正言、成均館典籍、兵曹佐郎、司憲府持平、侍講院文學、兵曹正郎、司諫院獻納、弘文館修撰、弘文館校理、吏曹正郎等職。崇禎二年(1629年,仁祖七年)秋因事罷官,兩年後復任弘文館副修撰,此後歷任弘文館副應教、司諫、右副承旨等職。崇禎七年(1634年,仁祖十二年)外放安邊府使,崇禎九年(1636年,仁祖十四年)考滿,獲任冬至使,授禮曹參議銜,出使明朝,並呼籲明朝解除對朝鮮的硫磺、硝石之禁。 [4-5]  由於朝鮮發生丙子胡亂,金堉一行長期滯留明朝,至翌年閏四月才由明軍水師護送回國,五月登陸於平安道甑山,六月初二日入朝覆命。仁祖詢問明朝情況,金堉回答:“中朝物力雄偉……姑無一朝之危,而但朝士之貪風日甚,宦官之驕橫莫制,以此見之,中朝亦不固矣。且內賊蜂起,雖無窟穴,而聚散無常,可為腹心之疾矣。”由於此時朝鮮已稱臣於清,他就成為朝鮮最後一位朝天使(出使明朝的使節),此段行程被他詳細記錄於《玉京壯遊錄》和《朝京日錄》中。 [6-7] 
回國後,金堉歷任右副承旨、禮曹參議、忠清道觀察使、同副承旨、刑曹參議、成均館大司成、左副承旨、弘文館副提學、大司諫、兵曹參議、户曹參議、右承旨、漢城府右尹、都承旨等職。崇德八年(1643年,仁祖二十一年)十二月護送元孫至清朝,翌年五月,在盛京期間聽説北京陷落、明朝滅亡,遂作《哀江南賦》以哀悼。回國後歷任禮、兵、吏三曹參判,兼任備邊司和宣惠廳提調,十一月超授刑曹判書,躋身中樞。其後歷任議政府右參贊、大司憲、禮曹判書等職,任內提議從清朝引進時憲曆。順治三年(1646年,仁祖二十四年)二月因反對仁祖處死愍懷嬪而免職,不久作為謝恩副使出使清朝,再入北京,對明亡清興頗為傷懷,遂作《燕行感慨錄》及《次濯纓感舊遊賦》。翌年外放開城留守。 [8-9]  當時,西人又分化為原、洛、山、漢四黨,金堉為“漢黨”(因居於漢城一帶)領袖。 [10] 

金堉拜相輔政

順治六年(1649年,仁祖二十六年)五月,朝鮮孝宗即位,金堉獲得重用,於九月拜相,授右議政。 [11]  金堉在忠清道任職期間,關注民生疾苦,支持大同法,在任職右相後決心推行大同法,但遭到“山黨”金集的反對,遂於翌年正月辭職。 [12]  隨後以陳慰進香正使出使清朝。 [13]  回國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朝鮮孝宗二年)正月被拜為領議政,十二月鄭太和出任領議政,金堉為左議政,順治十二年(1655年,孝宗六年)七月再任領議政。但他多次上疏辭職,故改任領敦寧府事。任內輔佐孝宗在兩湖(忠清、全羅兩道)推行大同法,取得成效。孝宗對他也十分倚重,納其孫女為王世子嬪(後來的明聖王后)。順治十五年(1658年,孝宗九年)九月初五日,金堉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14]  孫女婿朝鮮顯宗繼位後,賜諡“文貞”。 [15] 

金堉歷史評價

  • 朝鮮孝宗:安得擔當國事、堅確不撓如金堉者乎? [14] 
  • 朝鮮王朝實錄》:自少篤於孝行,及長文學該博,為士類所推重。在昏朝,無意於世,屏居峽裏,躬耕讀書,若將終身。及仁祖反正,首舉遺逸,超授縣監,尋擢魁科,官至首相。為人剛果,操履端確,殉國之誠,出於天稟,遇事盡言,不避忌諱。丙子奉使燕京,聞本國被兵,日夜號哭,華人義之。平生以經濟自任,及為相,多所施設。兩湖大同之法,其所建白也。但自信太過,初議大同之法,與金集不合,堉遂懷不平,累陳疏攻集,人以此短之。 [14] 

金堉人際關係

  • 父親:金興宇
  • 母親:漢陽趙氏(趙希孟之女)
  • 妻子:坡平尹氏(尹汲之女)
  • 兒子:金佐明(金錫胄之父)、金佑明(明聖王后之父,出繼堂伯金址)
  • 女兒:四女,分別嫁金崇文、黃道明、徐元履、尹鎡
金堉人際關係 金堉人際關係

金堉主要作品

金堉有《潛谷遺稿》《潛谷別稿》《潛谷遺稿補遺》《潛谷續稿》等文集。此外還有《天聖日錄》《清風世稿》《朝京日錄》《己卯錄》《潛谷筆談》《皇明紀略》《海東名臣錄》《類苑叢寶》《救荒撮要》《闢瘟方》《種德新編》等著作。另有時調一首傳世。其著作被後人合編為《潛谷全集》。 [16] 
參考資料
  • 1.    金佐明:《潛谷年譜》:庚辰,七月十四日戌時,公生於漢城西部麻浦裏外王考趙新昌第。
  • 2.    金佐明:《潛谷年譜》:戊子,公年九歲,王父贊成公出宰江東,公隨議政公而往,受學於芝山曹先生好益……甲午,公年十五歲,正月到海州,謁牛溪成先生於石潭……四月十六日,議政公卒於彌勒村寓所……庚子,公年二十一歲……正月二十六日,妣貞敬夫人趙氏卒。
  • 3.    李敏求:《東州集》卷六,《議政府領議政諡文貞金公行狀》:制除,積毀未復。乙巳,始升上舍,掇科目有聲,士論鹹推重。館學請從祀五賢,舉公名冠多士。及祀典行,鄭仁弘藉形勢,詆晦、退兩先生,諸儒削仁弘儒籍,光海怒,錮首唱者,公謂:“吾為掌議,烏可指擿其人?”將上書請混被其罰,會以諸大臣言得已。公見時事日變,盡室就加平窮僻處,親行耕稼,因號潛谷,賦詩見志,若將終身。
  • 4.    李敏求:《東州集》卷六,《議政府領議政諡文貞金公行狀》:癸亥,內難平,首先舉遺逸,拜金吾郎。甲子春,逆適稱兵,公時家居,奔問於道次,超授陰城縣監……其秋,擢魁科,徵拜正言……婁遷兵曹郎、正言、司書、文學、持平、知制教,至有七八拜者……歷修撰、校理、獻納,為佐郎吏曹,升正郞。己巳秋,銓官議金世濂郎薦有所左右,大臣以為言,逮公下理,公既坐法,歸牛川成小築,逌然自適,經二年蒙敍,悉復原貫。轉應教、檢詳、舍人、司諫、輔德……癸酉,由參知拜承旨……其冬,外除安邊府使……丙子考滿。差賀至使。
  • 5.    金堉:《潛谷遺稿》卷八,《貢路硝黃事呈禮部(丙子十二月初七日)》:天朝之不許貢路於內地,嚴禁硝、黃之例貿者,出於小邦和虜之後,小邦不以貢路之危險,防禁之太嚴為蹙,而竊自悲以情外之跡,或見疑於父母之慈也。……小邦固知有受兵之禍,禦敵之具,略已完備,而惟是火藥將乏,無以繼用,蓋由數年以來,天朝不許和貿而然也。焰硝依法煮取,或有所得,而硫黃則不是土產,苟非天朝之許貿,無處可得,悶迫之狀,不訴於父母之邦而將何訴乎。……伏願老爺察此情悃,明白敷奏,快許登路,自職等歸時,而始許貿硫黃,使速往救,則豈但改路、許藥之為幸哉,明我寡君之至誠,快釋疑阻,實我東方萬世難報之恩也,伏惟老爺垂諒而亟施之!
  • 6.    《承政院日記》,崇禎十年六月初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7.    金佐明:《潛谷年譜》:閏四月初二日出山海關,九日到寧遠,軍門方一藻給一行船糧……令龍武營千總張成功領兵船四艘護行……五月十一日,還泊石多山……是行,有《玉京壯遊錄》《朝京日錄》《集杜詩》。
  • 8.    李敏求:《東州集》卷六,《議政府領議政諡文貞金公行狀》:拜兵曹參議,移禮曹、承旨。公久官台閣,隨事謇謇無已,而其所展布才猷,見於按節湖西……入朝,薦更參議禮、兵兼大司成,為承旨,積前後三載,歷大司諫、副提學,特授右尹,躡嘉善階,實癸未歲也。改副提學、都承旨,禮、兵、吏三曹參判,兼管備邊、宣惠等局。甲申,擢刑曹判書、世子賓客。乙酉,監昭顯世子封墓,撰哀冊,賜廏馬。拜右參贊、大司憲、禮曹判書。丙戌春,上因論姜氏罪,下嚴旨於諸宰,公隨大臣胥命闕門外。上益怒,解公職及內醫提調。旋奉使如燕,沿途有《感慨錄》,寓黍離麥秀之感。明年,留守松都。
  • 9.    金佐明:《潛谷年譜》:(癸未)十二月初七日,奉昭顯元孫赴瀋陽……(甲申)五月,聞燕京陷,作《哀江南賦》以悲之。七月十六日,奉元孫發瀋陽……十一月,兼備局、宣惠提調,二十五日超授刑曹判書……(乙酉)十二月初七日,禮曹判書兼世子右賓客,啓言曆法事,請送日官於北京,學時憲曆……(丙戌)二月二十六日,以謝恩副使赴燕……有《燕行感慨錄》《次濯纓感舊遊賦》。
  • 10.    李建昌:《黨議通略》:至上末年。又有原黨、洛黨、山黨、漢黨之目。原黨主原平府院君元斗杓,洛黨主上洛府院君金自點,皆勳臣也。山黨主金集,而宋浚吉、宋時烈等輔之,皆連山、懷德山林中人,故謂之山黨。漢黨主金堉及申冕,皆居漢上,故謂之漢黨。
  • 11.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2,即位年九月初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2.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3,元年正月十三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3.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3,元年三月初九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4.    《朝鮮王朝實錄·孝宗實錄》卷20,九年九月初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5.    《朝鮮王朝實錄·顯宗實錄》卷2,元年五月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8-29]
  • 16.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金堉》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1-08-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