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弘文館

(朝鮮官署)

鎖定
弘文館是朝鮮王朝時期負責管理宮中經書史籍、處理文翰以及迴應國王各種諮詢的官署。 [1] 
中文名
弘文館
成立時間
1478年
機構職能
負責管理宮中經書史籍、處理文翰以及迴應國王各種諮詢

弘文館歷史沿革

1463年,朝鮮世祖採納梁誠之的建議,將藏書閣改稱弘文館,不過此時的弘文館就是一個藏書機構而已。直到1478年,作為言論、學術機關的弘文館才得以成立。從其過程來看,世祖革罷集賢殿後,集賢殿的機能部分隸屬於藝文館。世祖選拔年輕有才的文臣兼任藝文館職,讓他們可以專心於學問。但是藝文館不能完全取代過去集賢殿的機能,結果在1470年按照舊集賢殿制度,在藝文館中增加15名專任官,使藝文館兼備向來的藝文館與舊集賢殿的機能。1478年,朝鮮成宗將藝文館中原屬集賢殿的機能分離出來,移動到弘文館中。燕山君年間一度改稱進讀廳,中宗反正後恢復。1894年甲午更張,弘文館和藝文館合併為經筵廳,翌年廢止,不久又設立經筵院。1896年再次改稱弘文館。 [1] 

弘文館部門設置

弘文館設正一品領事1名、正二品大提學1名、從二品提學1名、正三品副提學(堂上)1名、正三品直提學(堂下)1名、從三品典翰1名、正四品應教1名、從四品副應教1名、正五品校理2名、從五品副校理2名、正六品修撰2名、從六品副修撰2名、正七品博士1名、正八品著作1名、正九品正字2名。其中領事至提學皆為兼職,實際首席官是正三品副提學。

弘文館機構職責

弘文館與司憲府司諫院合稱“三司”,又稱“玉堂”、“玉署”、“瀛閣”、“瑞書院”、“清燕閣”。既是學術性官府,也是言論三司之一。《經國大典》載弘文館的職能為“掌內府經籍,治文翰、備顧問,並用文官。提學以上,以他官兼。皆帶經筵。副提學至副修撰,又帶知制教”。
弘文館官職是“清要職”的象徵,所以成為弘文館官員的話,往往前途光明。朝鮮時代的政丞、判書中,幾乎沒有無弘文館履歷者。成為弘文館官員的資格,需要具備能擔當知制教的文章、擔當經筵官的學問與人格,此外家世出身也很重要。首先要上“弘文錄”,所謂“弘文錄”就是弘文館官員的候補名單,經過弘文館、吏曹議政府的“圈點”(投票),按得點多少的順序來決定。弘文館缺員的話,就由“弘文錄”中被注擬(提名)並落點(國王從提名中選定)的人來充當,所以要成為弘文館官員是一件很難的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