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權溥

鎖定
權溥(1262年—1346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學者。原名永,字耆卿,1309年改名溥,字齊萬(一作齊甫),號菊齋,本貫安東,科舉入仕,歷仕忠烈、忠宣、忠肅、忠惠、忠穆五朝,官至都僉議政丞(首相),封永嘉府院君,諡號文正。 [1-2] 
本    名
權溥
別    名
權永(曾用名)
耆卿、齊萬、齊甫
菊齋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出生日期
1262年
逝世日期
1364年
主要作品
《益齋李學士榮親宴次尊公東庵韻》
主要成就
歷仕五朝,拜相二十餘年
請求刊行朱熹《四書集註》,在高麗推廣朱子學

權溥人物生平

權溥早年經歷

權溥出身高麗王朝世代簪纓的門閥貴族——安東權氏,是高麗開國功臣權幸(金幸)的後裔。十五歲舉進士,至元十六年(1279年)及第,此後歷任錄詹事府、國學學諭、博士、右正言、僉議舍人等職。 [1-2] 
高麗忠宣王即位後,設詞林院,權溥被選為詞林學士,深受寵幸。後歷任秘書監、右副承旨、判禮賓寺事。 [1] 

權溥宦海沉浮

高麗忠烈王復位後,仍命他以左副承旨的身份掌管銓選 [4]  後升任密直學士,大德六年(1302年)以知密直司事之銜出使元朝,祝賀聖節 [4]  大德八年(1304年)正月,升任密直司使。 [5]  大德九年(1305年)二月,拜判密直司事。 [6]  六月,遷知都僉議司事。 [7]  七月,升都僉議參理。 [8] 
忠宣王復位後,他依然受到重用,於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獲任都僉議評理。 [9]  同年十一月出使元朝賀正 [10]  翌年拜僉議贊成事、判總部(相當於兵部)事,負責注擬七品以下武官人選。 [1]  [11] 
皇慶二年(1313年)三月,權溥受封永嘉君。 [12]  同年高麗忠肅王即位,權溥仍受器重,並於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被擢為僉議政丞(首相)。 [13]  又加修文殿大提學、領都僉議使司事,封永嘉府院君,賜“推誠翊祚同德輔理功臣”號。他還曾任徵東行省員外郎郎中、王府斷事官。 [1-2]  同年十一月,金利用代他出任政丞,此後權溥不再任職。 [14] 

權溥晚年去世

權溥一生歷仕五朝,宦途未受當時多次政治與外交風波影響,順風順水,從未被外放,亦未遭彈劾,任宰相達二十二年之久,可謂高麗官場的不倒翁。一家九人封府院君或君,“古未之有焉”。至正六年(1346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諡號“文正”。 [1-2] 

權溥主要影響

權溥是安珦的門人,而安珦是最早把朱子學(程朱理學)從元朝引介到高麗的人。權溥也為傳播朱子學而不遺餘力,他建議在高麗刊行朱熹的《四書集註》,還同其子權準褒集歷代孝子64人,讓女婿李齊賢編為《孝行錄》,刊行於世,故有“東方(指高麗)性理之學,自權溥倡”的説法。 [1]  [3] 

權溥歷史評價

  • 李齊賢:公温乎春風,湛乎晴空。敬以事君,誠以事親,睦於僚友,惠於族姻。目不睨粉黛,口不商財賄。齒既壯,雖子侄,待之如賓;爵既崇,雖舉台,遇之如尊。嗜讀書,老不輟,注《銀台詩》二十卷,觀者服其該博。為詩文簡而警,閔默軒漬、洪信齋革每擊節歎賞,而不以是自矜。任政房十有三年,位宰相二十有二年,而不以是自滿。蓋惇謹若萬石君,公廉若盧懷慎,向用五福,不亦宜哉! [2] 
  • 高麗史》:性忠孝,惠族姻睦僚友。嗜讀書,老不輟……為人無圭角,久典銓衡,鬻爵營產,時人以為視其父㫜之清懸遠也。 [1] 

權溥人際關係

  • 曾祖父:權守平(官至尚書左僕射)
  • 祖父:權韙(官至翰林學士)
  • 父親權㫜(官至贊成事、判典理,諡文清)
  • 母親:盧氏(左諫議大夫盧演之女)
  • 妻子:柳氏(侍中柳璥的孫女,都僉議參理柳升之女)
  • 兒子
    • 權準(官至贊成事,封吉昌府院君)
    • 宗頂(出家為僧,官至兩街都總攝,封廣福君)
    • 權皋(官至檢校侍中,封永嘉君,名臣權近之祖父)
    • 權載(後被高麗忠宣王收為養子,改名王煦,官至政丞,封雞林府院大君)
    • 權謙(官至判三司事,封福安府院君,一女為元朝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之妃,恭愍王時被誅殺)
  • 女兒:四人,分別嫁安惟忠、李齊賢及宗室順正大君王璹、淮安大君王珣 [1-2] 

權溥主要作品

權溥曾注李仁老《銀台集》二十卷(今佚)。 [1]  流傳至今的作品只有《東文選》所收錄的《益齋李學士榮親宴次尊公東庵韻》 [15]  《兒孫慶八十》 [16]  《蔡中庵學士宴》 [17]  《夜宴次韻》 [18]  四首詩。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