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煦

(高麗王朝大臣)

鎖定
王煦(1296年—1349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本名權載,安東人,是政丞權溥第四子,後被高麗忠宣王收為養子,賜名王煦,蒙古名脱歡(意為鍋)。官至政丞,封雞林府院大君,諡號正獻,配享恭愍王廟庭。 [1] 
本    名
王煦
別    名
權載(原名)
脱歡(蒙古名)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出生日期
1296年
逝世日期
1349年

王煦人物生平

王煦(權載)生於世家大族,十四歲左右的時候,他的長兄權準曾在元朝被高麗忠宣王召見,詢問其諸弟姓名,忠宣王對權載的名字印象很深,還沒見面就授以郎將的官位,不久升三司判官。至大四年(1311年),他被召至元大都,面見忠宣王,忠宣王將他收為養子,賜姓王,賜名煦,列入宗籍。 [1-2] 
皇慶二年(1313年),王煦隨忠宣王回國,經常與忠宣王同車,歷任僕副正、司憲執義,皇慶三年(1314年)封雞林府院大君,稱王弟(當時的國王是忠肅王)。忠宣王回元朝後,舉薦他為皇太子的速古兒赤,元朝封他雞林郡公,官階資德大夫,並在大都賜給他田宅。至治三年(1323年)冬忠宣王獲釋之前奔赴臨洮會晤忠宣王,陪同他到大都。泰定二年(1325年)忠宣王薨於大都,他奉忠宣王靈柩回國。其後在他的奔走下,為忠宣王請得諡號。期間曾陪同王子王祺到元朝為質。 [1-2] 
忠穆王即位後,於至正四年(1344年)拜他為僉議右政丞,輔佐朝政。後他與金永暾入元,獲得元順帝授權,設立整治都監,改革高麗弊政,得罪不少權貴,最後連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都被整治都監的打死,事情鬧到了元朝。王煦主張妥協,而金永暾則固執己見,最後元順帝讓王煦全權負責整治都監,而各項整頓事宜也不了了之。不久任領都僉議司事。 [1] 
至正八年(1348年),王煦再次出任政丞,當時高麗京城及楊廣、西海道大飢,王煦開倉濟民,成功渡過難關。同年,忠穆王去世,德寧公主命王煦與奇轍攝徵東行省事。至正九年(1349年)三月,他被派到元朝祝賀聖節,回國途中於七月初四日病死於昌義縣,時年五十四歲。權臣盧頙對他當年設整治都監、侵害自己利益懷恨在心,阻止高麗朝廷為他護喪及下葬,但一路上驛吏都“望柩號泣,迎入祭之如父母”。恭愍王王祺即位後,感念王煦當年的陪同之功,賜諡正獻。後配享恭愍王廟庭。 [1-2] 

王煦歷史評價

高麗史》:為人剛正莊重,魁顏修幹,望之毅然,平生不妄言,稍讀書,通大義,能言先賢事。好接賓客,雖下士必待之盡禮。再為相,以興利除害為心。 [1] 

王煦人際關係

  • 父親權溥
  • 母親:柳氏(宰相柳升之女)
  • 妻子:洪氏(宰相洪詵之女)
  • 兒子:王重貴(官至同知密直司事,辛旽當權時因裏通北元的嫌疑被殺,朝鮮王朝時子孫恢復權氏)
  • 女兒:王氏(嫁元朝監察御史上左)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