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燾

(高麗忠肅王)

鎖定
王燾(1294年—1339年),高麗王朝第27任君主(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小字宜孝,蒙古名阿剌訥忒失裏(Aratnašri,又作“阿剌忒實裏”,梵語意為“寶吉”),1335年一度改名為 [1]  他是高麗忠宣王王璋的次子,受父王禪讓繼位,先後迎娶三位元朝公主(濮國長公主、曹國長公主慶華公主)。他在位前期,實權仍在留元的忠宣王手中,後來又面臨從弟王暠(元朝沈王)對王位的覬覦。他於1321年到1325年被扣押在元朝,甚至遭遇了元朝將高麗廢國立省的危機,不過沒被付諸實施,高麗國運可謂不絕如縷。籠罩在這種陰影下的王燾無心理政,在1330年禪讓於世子王禎(高麗忠惠王),1332年被元朝復位。1339年去世,葬於毅陵。元朝賜諡號忠肅”,其子恭愍王加諡“懿孝”。
別    名
宜孝(小字)
阿剌訥忒失裏(蒙古名)
王卍(曾用名)
所處時代
高麗
出生地
元上都(推測)
出生日期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初七
逝世日期
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二十四日
主要成就
阻止元朝廢高麗為直轄行省
主要作品
《遊廣明寺》
本    名
王燾
信    仰
佛教
諡    號
忠肅懿孝大王
陵    墓
毅陵
身    份
高麗國王、元朝駙馬

王燾人物生平

王燾受父禪讓

高麗忠肅王王燾生於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初七,父親是高麗世子王謜(後來的高麗忠宣王),母親是一個叫也速真蒙古人(追贈懿妃),從其母未被稱為公主及生前沒有封號來看,應該是王謜邂逅的一個普通蒙古女人。王燾出生的地點似乎也在中國境內,因為當時王謜還在元朝,而在元上都的可能性比較大。大德二年(1298年),王燾被封為江陵軍承宣使,後封江陵侯,於大德九年(1305年)十一月隨祖父忠烈王入覲元廷。 [2]  忠宣王復位後封江陵大君,並陪同父王在元朝居住。 [3] 
王燾有一個同母哥哥叫王鑑,忠宣王曾為兄弟倆誰能繼承高麗王位而感到苦惱,他招來“通經史、究術數”的親信文臣樸全之,讓王鑑和王燾各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出示給樸全之説:“你看他倆誰會統治高麗國?”樸全之不敢回答,忠宣王非要他回答不可,樸全之就説:“觀看兩君筆跡的話,弟弟會成為國王。”果然,沒過幾個月王鑑就被忠宣王殺死,王燾便成為高麗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至大三年(1310年)的事。 [4]  皇慶二年(1313年)三月二十四日,忠宣王將王燾帶去見元仁宗,並請求傳位給他,元仁宗予以批准,冊封王燾為金紫光祿大夫徵東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高麗國王 [5]  而後王燾隨父王忠宣王和嫡母韓國長公主(薊國大長公主)返回高麗,六月二十六日在開京延慶宮正式即位,是為忠肅王。
儘管忠宣王傳位給忠肅王,但實權仍在忠宣王手中,不久後忠宣王赴元定居,依然以傳旨的形式遙控高麗朝政,因此在位初期的忠肅王僅僅是個傀儡國王而已。延祐三年(1316年),忠肅王朝覲元廷,透過父王請求下嫁公主,元仁宗遂以元世祖的孫女、營王也先帖木兒之女亦憐真八剌(追贈濮國長公主)賜婚於忠肅王。 [6] 

王燾被扣元朝

忠宣王不僅是高麗國王,還兼任了元朝所封的沈王,他將高麗王位傳給忠肅王,三年後又把沈王王位傳給侄兒王暠。忠宣王對這個侄兒的寵愛似乎更勝親兒,甚至還立他為忠肅王的接班人,許多高麗人也歸心於王暠,王暠的野心隨之愈發膨脹,迫不及待地要奪取高麗王位。 [7]  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駕崩,皇太子碩德八剌繼位,是為元英宗,忠宣王遭到迫害,流放吐蕃,忠肅王趁機肅清了忠宣王的親信權漢功、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試圖建構自身的權威,忠肅王的勢力“謀改忠宣之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國政紊亂。 [8]  沈王與元英宗過從甚密,向元英宗進讒言説忠肅王曾撕毀元帝詔敕,於是元英宗命令忠肅王入朝,忠肅王乃於至治元年(1321年)四月動身赴元。到了元朝後,元英宗就毫不客氣地詰責忠肅王手撕詔敕之事,並收繳其國王印,把他扣押在元朝。 [9]  其後來高麗調查的元朝使者絡繹不絕,更牽出了過世的亦憐真八剌公主的死因是屢遭忠肅王毆打所致,使忠肅王的處境更加危險。 [10]  不過因手撕詔敕之事查無實據 [11]  ,白元恆、樸孝修等高麗大臣也力辯毆打公主之誣 [10]  ,所以忠肅王暫時化險為夷,不過忠肅王本人倒是表現出“無所可否”的態度,導致左右侍臣也頗有動搖。 [12] 
沈王暠自然不肯善罷甘休,他的黨羽蔡河中(蔡洪哲之子)回到高麗,假傳聖旨,説皇帝已經欽點沈王暠做高麗國王,甚至公然咒罵忠肅王為”惡王“ [13]  ;怨恨忠肅王的權漢功、蔡洪哲等也在慈雲寺組織高麗百官向元朝中書省上書請願,廢燾立暠。監察執義尹宣佐、彥陽君金倫等官員拒絕署名,元朝中書省、翰林院等機構也沒有受理。 [14]  沈王暠一派的柳清臣、吳潛等人見立暠不成,乾脆請求元朝將高麗“立省比內地”。 [15]  此議得到元英宗的首肯,打算廢除徵東行省,改設三韓行省,與其他行省採取同樣模式治理,但此事在元廷內部討論的時候,遭到集賢殿大學士王約 [16]  、參議中書省事回回 [17]  和前通事舍人王觀 [15]  等的反對,再加上高麗大臣李齊賢崔誠之等上書懇求 [18-19]  ,元朝丞相拜住才説服皇帝放棄了立省高麗的念頭。於是,高麗躲過了事元以來最大的一次亡國危機,後來忠肅王回國後表示要銘記拜住恩德,每年朝貢時,都要給拜住子孫贈送禮物 [20]  。據説還為王約修祠供奉。 [16]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遇弒,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繼位,不僅赦免了忠宣王,而且賜還忠肅王印章。泰定元年(1324年)八月,忠肅王迎娶元魏王阿木哥之女金童(追贈曹國長公主)作為續絃。然而他繼續滯留元朝,一個原因是蔡河中、曹頔等沈王黨糾集2000多名留元高麗人聯名上書元朝中書省,對忠肅王攻訐不已 [21]  ,另外泰定新貴倒剌沙又重提將高麗國改為直轄行省之事,因高麗出身的元朝宦官方臣祐對八不罕皇后的疏通加上金怡、崔安道等高麗大臣的力爭而沒能得逞。 [22-23]  至此,立省風波方才告一段落,忠宣王為此專門派人告祭他父母忠烈王和齊國大長公主的陵墓。 [24]  泰定二年(1325年)五月十三日,忠肅王攜安童公主回到開京,同日忠宣王薨於元大都 [25] 

王燾蕭牆之爭

忠肅王回國途中,沈王暠前來迎接,並和他一起回到高麗。 [26]  當初忠宣王曾令忠肅王寬恕沈王黨 [27]  ,忠肅王回國後也因沈王黨的牽制而無所作為,甚至在泰定四年(1327年)差點上表元朝要禪位給沈王暠,因大臣韓宗愈李兆年等的阻止而未果。 [28]  致和元年(1328年),柳清臣和吳潛又向元朝告狀,説忠肅王盲聾喑啞,不親政事,又説忠宣王原定王暠為忠肅王的世子,但忠肅王卻奪了王暠的世子之印及忠宣王賞賜他的田宅,元朝派買驢去高麗調查,忠肅王起初稱病不見,買驢親自進宮質問,忠肅王侃侃而談,對答如流,買驢乃返元奏報柳清臣等的話實為對忠肅王的誣陷 [29]  ,忠肅王也藉機清洗了一批沈王黨官員。 [30]  但忠肅王厭倦政治已深,在寵臣金之鏡的勸説下,於天曆二年(1329年)十月派他上表元朝,以“久病不能朝” [31]  為由請求禪位於留在元朝為質的世子王禎 [32-33]  元文宗允其請,於天曆三年(1330年)二月冊封王禎為高麗國王,是為忠惠王。然而忠惠王上台後就罷斥了忠肅王的近臣,父子頓時反目,忠肅王決定赴元,期間勒令將忠惠王的母親德妃洪氏(恭元王后)轉移鄉下,不讓她和忠惠王相見 [34]  ,又在黃州遇見回國即位的忠惠王,藉口胡跪把忠惠王罵哭。 [35]  忠肅王這次赴元期間,又娶了元魏王阿木哥的另一個女兒伯顏忽都,號為慶華公主 [36] 
因忠惠王荒淫無道及涉嫌勾結流放高麗的元朝皇子妥懽帖睦爾謀反,元廷於至順三年(1332年)正月三日恢復忠肅王的王位,並派人把忠惠王帶到元朝。 [37]  至順四年(1333年)三月,執政的元朝丞相燕帖木兒以備倭為由催促忠肅王回國。 [38]  忠肅王復位後,倦於政務,朝政由被稱為“三青”的寵臣申青、樸青、李青把持 [39]  ,而他本人則沉迷於遊豫和狩獵。大臣李齊賢形容忠肅王末年“紫泥之封塗抹於宦寺之手,黑冊之謗流播於婦兒之口” [40]  ,當時的腐敗也就可見一斑了。
至元元年(1335年)閏十二月,元朝命忠肅王入朝。不久後,忠肅王聽説忠惠王在元悔過後,為之流淚。 [41]  至元二年(1336年)三月,忠肅王北上,卻又不願入朝,故久留西京平壤 [42]  ,到冬季因聽説元廷又有廢國立省之議才啓程赴元 [43]  ,至元三年(1337年)十二月回到高麗。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二十四日,忠肅王薨,享年四十六歲,葬於毅陵。至正四年(1344年),元朝賜諡號“忠肅”,後其子恭愍王加諡“懿孝”。

王燾個人作品

史載忠肅王“善屬文,工隸書”。 [44]  他愛好作詩,《高麗史》中有多次他賦詩的記錄。其作品僅有兩首七律漢詩流傳於世,其中游開京廣明寺詩如下:
獨訪禪房境轉深,賞春台感故人心。
清風北榻青山影,香霧東池綠樹陰。
螺點遠空千里岫,鶯穿絲柳一枝金。
箇中異瑞何須問,鸞鳳來巢錦繡林。 [45] 
題安州百祥樓詩如下:
清川江上百祥樓,萬景森羅不易收。
草遠長堤青一面,天低列岫碧千頭。
錦屏影裏飛孤鶩,玉鏡光中點小舟。
未信人間仙境在,密城今日見瀛洲 [46] 

王燾軼事典故

王燾潔癖

忠肅王有潔癖,在一個月中要用各種香料10多盆、苧布60多匹來洗澡,稱之為手巾。宦官時常偷竊忠肅王洗澡用具,但因為總量太大,所以即便被偷走一些忠肅王也不會察覺。 [47] 

王燾打人

忠肅王動輒對他人施以肢體暴力。他在東宮時,有一位叫李恭的官員多次向他直言進諫,忠肅王竟然為此踢瞎了李恭的一隻眼睛,不過即位後念其忠誠,仍然重用李恭,讓他觀察沈王暠的動靜。 [48] 亦憐真八剌公主的廚師韓萬福的證詞,因為忠肅王寵愛德妃洪氏導致公主妒火中燒,而忠肅王則對公主還以老拳,把她打出了鼻血,後來又在妙蓮寺毒打公主,幸被公主隨從於侁夫介(也先不花)所救,卻造成了公主英年凋謝。高麗君臣則堅稱無此事。 [10] 

王燾自閉症

在經歷了與從弟和兒子的權力鬥爭後,復位後的忠肅王顯得更加消沉,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史稱“王留燕五年,憂悸傷性,及還國,常居深殿,忽忽不樂,不親政事”。 [49]  他不願見人,獨來獨往,連左右侍從都不能接近他。有一個叫李敍的忽赤(侍從)擔心忠肅王一個人走在外面會出什麼事,便跟在忠肅王身後,忠肅王大怒,將其治罪。百官去迎賓館迎接元朝詔使,沒想到忠肅王早已來到,他們倉皇行禮時,忠肅王把百官全部趕走。 [50]  忠肅王雖然在位20多年,死後居然沒有任何大臣配享(此外高麗太廟中無人配享的君王還有高麗獻宗高麗忠穆王兩位幼主) [51]  ,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在位時君臣關係的異常狀況。

王燾歷史評價

高麗史》:自烈、宣、肅、惠世歷四代,父子相夷,至與之訟於天子之朝,貽笑天下後世。且父子天性之親,孝為百行之先,而政事之本也,本既失焉,其他無足觀者。忠肅晩年,遺棄國事,出舍外郊,信任樸青等三豎,威福下移,若子若孫皆罹兇夭,可勝嘆哉! [44] 

王燾家族關係

關係
封號
姓名
備註
父母
父親
高麗忠宣王
曾用名王謜
母親
懿妃
蒙古人,出身及生平不詳,生前無封號,追贈懿妃
胞兄
廣陵君
原為世子,1310年被忠宣王處死
妻妾
王后
濮國長公主
元營王也先帖木兒之女,1319年去世,諡號靖和公主
曹國長公主
元魏王阿木哥之女,1325年去世
元魏王阿木哥之女,1344年去世,諡號肅恭徽寧公主
嬪妃
德妃
洪氏
洪奎之女,1380年去世,諡號恭元王后
壽妃
權氏
權廉(權衡)之女,初嫁全信之子,1335年改嫁忠肅王
兒子
高麗忠惠王
德妃洪氏所出
高麗恭愍王
德妃洪氏所出,曾用名王祺
龍山元子
王某
曹國長公主所出,1325年生於龍山,1341年死於元朝

王燾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十一月 丙午 王以夢改諱燾為卍, 典理司貼牓喩人.
  • 2.    《高麗史》卷三二,世家第三二,《忠烈王世家五》:戊午 王如元, 孫廣平公·江陵侯及韓希愈·王惟紹·高世·金文衍·韓愼·宋邦英·宋璘·洪子藩·崔有渰·柳庇·金深·金延壽等從行.
  • 3.    《高麗史》卷三四,世家第三四,《忠肅王世家一》:忠肅王諱燾, 小字宜孝, 蒙古諱阿刺訥忒失裏. 忠宣王第二子, 母曰蒙古女也速眞. 忠烈王二十年甲午七月乙卯生. 年五歲, 封江陵軍承宣使, 長封江陵大君, 從忠宣王入元.
  • 4.    《高麗史》卷一〇九,列傳第二二,《諸臣傳·樸全之》:忠宣嘗召入內, 廣平·江陵二君侍. 王令各自書名, 以示曰, “誰享國者?” 全之不敢對, 王固要之, 良久避席曰, “觀兩君筆跡, 亞君當璧矣.” 不數月, 廣平卒, 江陵果為嗣, 其識見如此.
  • 5.    《高麗史》卷三四,世家第三四,《忠肅王世家一》:五年三月甲寅, 忠宣奏請傳位, 帝乃策曰, “諮! 爾高麗王世子燾, 國繇勳戚, 世立藩維. 乃父釋位以圖安, 肆爾承家而弘慶. 爰稽隆典, 載錫休章, 可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徵東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高麗國王, 尙堅忠孝之心, 永底人民之祐.”
  • 6.    《高麗史》卷三四,世家第三四,《忠肅王世家一》:王如元, 上王請婚於帝, 帝許之……戊申 王娶營王女亦憐眞八刺公主.
  • 7.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暠, 蒙古名完澤禿. 忠宣愛暠如己子, 養之宮中, 封延安君. 忠宣在元, 傳位忠肅, 以暠為世子. 因留為禿魯花. 忠宣嘗為瀋王, 忠肅三年, 奏帝, “傳瀋王位於暠.” 自稱太尉王. 遂封暠瀋王, 尙元梁王女, 梁王薊國公主兄也. 暠因得公主寶物, 寵幸無比, 忠宣愛護愈篤. 暠遂懷覬覦, 國人大半歸心.
  • 8.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壬申 令三司使金恂, 密直使白元恆, 密直副使尹碩·全英甫, 大護軍李仁吉, 及監察·讞部官, 杖權漢功·蔡洪哲, 流於遠島. 先是, 上王之留元也, 國家政事, 倉庫出納, 一委親近, 雖有過擧, 然倉庫盈羨, 人心畏服. 自西幸以後, 宦官左右謀改忠宣之政, 放逐舊臣, 倉庫俱竭.
  • 9.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暠又得幸英宗皇帝, 曹頔·蔡河中等左右暠, 謀奪王位, 讒訴萬端, 詔徵王入朝. 先是, 忠宣在元, 以從臣司僕正白應丘能殖貨, 令幹瀋王府事. 應丘逃還本國, 暠奏帝遣員外郞阿都刺, 勑王發應丘還都. 王不時奉行, 暠譖雲, “王手裂其勑”. 及王入朝, 帝怒, 詰責之, 收國王印, 遣翰林待制沙的等, 來訊之, 使者絡繹.
  • 10.    《高麗史》卷八九,列傳第二,《后妃傳·濮國長公主》:明年, 元中書省遣宣使李常志來, 囚公主宮女胡刺赤女子及饔人韓萬福, 問公主薨故. 萬福雲, “去年八月, 王暱御德妃於延慶宮, 公主妬, 被王歐鼻衄. 又於九月, 王如妙蓮寺, 歐公主, 於侁夫介等救之.” 常志遂執胡刺赤女子及萬福等以歸. 白元恆·樸孝脩等上書中書省, 辨萬福誣告.
  • 11.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沙的在行省, 鞫式目都監錄事李允緘等. 允緘言, “臣齎聖旨至王宮, 授代言安珪, 時有別駕徐允公見之.” 沙的執阿都刺及允緘·允公以歸. 帝命宗正寺, 鞫珪等. 珪辭及於王, 王未能自明, 丞相伯顏疑慮, 久而不決.
  • 12.    《高麗史》卷一一〇,列傳第二三,《諸臣傳·王煦》:忠肅留元, 瀋王內懷覬覦, 詭計百端, 而王無所可否, 左右多反覆.
  • 13.    《高麗史》卷一二五,列傳第三八,《奸臣傳·蔡河中》:及王如元見留, 收國印, 河中偕元使金家奴來言, “帝以暠為國王.” 百官詣暠母安妃賀. 頃之, 護軍李漣來言, “國王萬福.” 宰樞召河中漣面質, 始知河中之妄. 河中嘗恨辨違都監, 取其父及權漢功田民斷與於人, 至是, 召都監官謂曰 “從汝惡王命決耶?”
  • 14.    《高麗史》卷一二五,列傳第三八,《奸臣傳·權漢功》:後漢功·洪哲·光逢等怨王, 乃邀驪興君閔漬·永陽君李瑚等, 欲請立瀋王暠, 會百官慈雲寺, 上書中書省曰, “小邦厚蒙聖澤, 民安其業. 奸臣在王左右, 流毒內外, 百姓無辜不堪其苦. 素聞瀋王暠, 稟性慈善, 望之如渴, 是亦忠烈王之嫡孫也. 頃者, 白元恆·樸孝修等, 隨王入都留滯, 令國人上書, 乞王遄歸. 陪臣會議, 數月未就, 代言慶斯萬, 護軍金仁沇等, 以王命督之, 不獲已署名. 斯萬潛授金之鏡等, 呈於上省, 冒弄都堂, 伏乞詳照.” 漢功等復會慈雲寺, 招百官, 督署呈省書, 署未半, 天忽大雨雹. 監察執義尹宣佐曰 “吾不知吾君之非. 臣而訴君, 狗彘不為.” 唾之而去. 於是台諫·史翰及贊成事閔宗儒, 彥陽君金倫等皆不署. 漢功·河中等, 承瀋王旨, 囚斯萬·仁沇·之鏡於巡軍, 漢功等又招百官署名, 忽震雷以雹, 大如李梅, 四角如蒺藜. 漢功等, 使民部議郞趙湜齎書如元, 呈中書省, 不受, 呈翰林院, 亦不受.
  • 15.    《高麗史》卷一二五,列傳第三八,《奸臣傳·柳清臣》。
  • 16.    《元史》卷一七八,列傳第六五,《王約傳》:朝廷議罷徵東省,立三韓省,制式如他省,詔下中書雜議,約對曰:“高麗去京師四千裏,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丞相拜住稱善,奏罷議不行。高麗人聞之,圖公像歸,祠而事之,曰:“不絕國祀者,王公也。”
  • 17.    《宋文憲公全集》卷四一,〈元故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康裏公神道碑銘〉:高麗嗣王兄弟弗睦,上欲廢其國為郡縣,公曰:“是不當廢,宜遣使諭之,使改過自新,諭之不從,然後擇其宗室之賢者立之爾。”丞相偕公入奏,上不聽,復叩頭力諍,久之乃允。
  • 18.    《高麗史》卷一一〇,列傳第二三,《諸臣傳·李齊賢》。
  • 19.    《高麗史》卷一〇八,列傳第二一,《諸臣傳·崔誠之》。
  • 20.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太師右丞相東平王拜住, 於我父子, 臨危救難, 永安社稷, 恩莫重焉. 每歲貢獻之時, 幷土物於其子孫.
  • 21.    《高麗史》卷一二五,列傳第三八,《奸臣傳·蔡河中》:後帝復賜王印章還國, 河中·頔等又令留都無賴子弟二千餘人, 連名呈省, 復訴王不已.
  • 22.    李齊賢:《益齋亂稿》卷七,〈光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洛府院君方公祠堂碑〉:倒剌沙之為左相也,主立省之議甚力。平章白中宮,諭輔臣如前意,倒剌沙議詘,事遂寢。
  • 23.    崔瀣:《拙稿千百》卷二,〈崔大監墓誌〉:泰定初,朝廷採畔人言,議置徵東省官,例同天下,而公(崔安道)與故相金怡等力辨能止之……
  • 24.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庚申 上王以朝廷寢立省之議, 遣人祭告高·慶二陵.
  • 25.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五月 辛酉 王及公主至自元, 山棚結綵, 陳雜戱, 獻歌謠以迎. 是日, 上王薨於燕邸.
  • 26.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後二年, 王如元還國, 暠來謁行宮, 遂從王還.
  • 27.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忠宣戒諭國人曰, “從臣引曹, 交構國王及瀋王, 以致䦧墻之變. 其聽奸臣誑誘, 請立瀋王者, 予已諭國王, ‘毋念舊惡, 一皆原宥.’ 其悉知之.”
  • 28.    《高麗史》卷一一〇,列傳第二三,《諸臣傳·韓宗愈》:王又為奸臣所誤, 謂宗愈曰, “吾欲表請於元, 禪位瀋王.” 遂密以表授宗愈, 促令印之, 宗愈曰, “國家傳之祖宗, 豈宜廢嫡以與旁支乎?” 固諫不得命. 旣退託以墜馬不起, 與兆年謀諸大臣, 執奸臣斥之, 事竟不行.
  • 29.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秋七月 己巳 帝遣平章政事買驢, 舍人亦忒迷失不花等來, 興禮君樸仲仁, 及曹頔·趙雲卿, 上護軍高子英等從之, 皆瀋王之黨也. 時, 柳淸臣·吳潛詣中書省, 誣王盲聾喑啞, 不親政事, 遂訴雲, “上王奏仁宗皇帝, 以燾為高麗王, 以暠為世子, 已有定命. 至英宗時, 燾與伯顏禿古思謀, 令金怡説上王, 奪暠世子印, 又奪上王所賜暠田宅, 及陪臣淸臣·潛等百四十人田宅等事. 於是帝遣買驢來, 質問, 王辭疾不迎, 買驢意王實聾啞, 徑詣王宮, 宣詔詰問. 王對曰, “世祖皇帝賜我父王高麗王世子印, 武宗皇帝授父王瀋王爵. 未幾, 襲封高麗王, 洪重喜來曰, ‘一身上不宜兼綰兩王印.’ 奏於帝, 命我為高麗王, 延祐三年, 我朝京師, 父王授我世子印, 謂曰, ‘世祖皇帝賜此印曰, 「待胤子長專與之.」 今黨暠者言父王聽金怡説, 以印與我, 然仁宗賓天二年, 父王竄吐蕃, 時予在國, 何暇與伯顏禿古思謀? 且印乃延祐三年所授, 而言英宗時所與, 其言謬妄, 但使吾父子相夷耳, 我父王以世祖外甥, 又有累朝佐命之功. 重喜尙曰一身不可兼兩王.況暠有何功, 旣為瀋王, 又要高麗世子印耶? 父王田宅已與暠者, 曾蒙帝旨, 孰敢違異? 但懿州所置廨典庫店鋪·江南土田, 父王所與文契俱在, 營城·宣城兩掃裏, 世祖為高麗王朝見往來供給, 許置之, 子不得傳之於父, 而他人有之, 豈其理也? 又淸臣等田地, 皆奪他人所有, 非其傳於祖父者, 令有司, 考其文契, 還與舊主耳.” 買驢見王禮容嚴肅言辭有敍, 曰, “帝所以命臣來者, 察王疾也, 以今所見, 曏者之訴皆誣也.”
  • 30.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丙辰 貶樂安君金之謙, 為寧海府使, 流判事金千鎰于田裏. 先是, 之謙·千鎰與萬户洪綏, 歸心於暠, 誣以本國背上國, 又以王盲聾喑啞, 譖於元故及.
  • 31.    《元史》卷三三,本紀第三三,《文宗紀二》。
  • 32.    《高麗史》卷一二四,列傳第三七,《嬖倖傳·金之鏡》:……之鏡誘王辭位, 立忠惠……
  • 33.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庚戌 又遣金之鏡, 請傳位世子禎
  • 34.    《高麗史節要》卷二四:閏月. 上王將如元, 至海州, 政丞鄭方吉贊成事姜融前評理金元祥白曰, “今王之位, 殿下與之, 王宜誠心以事殿下, 而反如仇讎. 殿下之臣, 一皆褫職, 唯以義成倉屬之殿下, 供億不給, 辱莫大焉. 又今王與龍山元子有不友之心, 勢不可兩存. 請殿下與元子入朝.” 上王遂命德妃歸田裏, 使不與王相見. 中郞將曹益淸自王所來, 上王召謂曰, “王奪吾從臣等官, 何也. 雖暠為王, 豈至如此. 吾欲朝元, 何如.” 益淸力陳王位父子相傳之法, 言甚切至, 上王嘉納. 然以方吉等言, 猶不能自安.
  • 35.    《高麗史》卷三六,世家第三六:《忠惠王世家》:上王將如元, 至黃州, 王道上胡跪迎謁, 上王曰, “汝之父母皆高麗也, 何見我行胡禮? 且衣冠太侈, 何以示人? 可速更衣.” 訓戒嚴厲, 王涕泣而出.
  • 36.    《高麗史》只記載慶華公主是“蒙古女”,而高麗大臣李齊賢記載忠肅王“尚英(營)王女,又尚魏王二女”,可知金童和伯顏忽都兩位公主都是魏王阿木哥的女兒,參見李齊賢:《益齋亂稿》卷九,〈有元贈敦信明義保節貞亮濟美翊順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丞相上柱國忠憲王世家〉。
  • 37.    《高麗史》卷三六,世家第三六:《忠惠王世家》:甲子 元遣留守寶守‧前理問郞中蔣伯祥等來, 王郊迎. 伯祥傳聖旨雲, “已於正月三日命上王復位.” 王及左右皆失色. 伯祥收國璽, 封諸庫, 王遂如元.
  • 38.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三月 右丞相燕帖木兒奏於皇太后·皇太子曰, “高麗隣於倭境, 今其王久在都下, 請令還國.” 制可. 時文宗·寧宗相繼而崩, 皇太子未卽位, 王以文宗舊臣, 不忍遽還, 遷延不發, 朝廷督之.
  • 39.    《高麗史》卷一二四,列傳第三七,《嬖倖傳·申青》:及忠肅倦勤, 靑假威用事, 勢傾一國, 無忌憚. 與樸靑·李靑齊名, 時號三靑.
  • 40.    李齊賢:《櫟翁稗説》前集。關於“黑冊之謗”,參見《高麗史》卷七五,志第二九,《選舉志三》:(忠肅王)十六年九月 密直金之鏡, 掌銓注, 專擅除授, 及批目下, 用事者, 爭相塗抹竄定, 朱與墨, 至不可辨. 時人謂之黑冊政事【黑冊者, 兒輩用厚紙, 黑而油之, 以習寫字】.
  • 41.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丙午 上護軍安士由還自元, 以前王悔過白王, 王泣下.
  • 42.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三月 丙辰 王將如元, 發海州, 時王不欲入朝, 久留西京.
  • 43.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冬十月 壬辰 辛彥卿還自元曰, 漢人盧康忠·王誼·王榮等十二人訴王之罪, 謀欲除國, 夷為軍民, 王宜急入覲.
  • 44.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
  • 45.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四。
  • 46.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五二。
  • 47.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又性好潔, 一月湯浴之費, 諸香十餘盆, 苧布不下六十餘匹, 名曰手巾. 多為內豎所竊, 王不之知.
  • 48.    《高麗史》卷九一,列傳第四,《宗室傳·沈王暠》:恭性抗直, 王在東宮, 屢進直言, 怒蹴, 其目眇, 及卽位, 念其忠直, 驟加拔擢. 與呂為王覘暠動靜,
  • 49.    《高麗史》卷一二四,列傳第三七,《嬖倖傳·崔安道》。
  • 50.    《高麗史》卷三五,世家第三五,《忠肅王世家二》:王性厭人, 左右不得近, 忽赤李敍慮王獨行, 從其後, 王怒罪之. 翌日昧爽, 百官會迎賓館, 迎詔, 始知車駕先至, 驚惶行禮, 王使人逐之, 百官皆走匿. 王之忌人如此.
  • 51.    《高麗史》卷六〇,志第一四,《禮志二》。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