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庾信

鎖定
金庾信(595年—673年),是朝鮮半島古代政權新羅的將領、重臣。他是金官伽倻(駕洛國)王室後裔,本人也與新羅王室聯姻,是新羅武烈王金春秋的妻舅兼女婿,新羅文武王金法敏的母舅兼妹夫。他歷事新羅五朝,聯合唐朝滅亡百濟高句麗,可謂新羅統一海東的元勳。後被追封為“興武大王”。
中文名
金庾信
國    籍
新羅
出生日期
595年
逝世日期
673年
職    業
將領、大臣
諡    號
興武大王

金庾信人物生平

金庾信出身貴胄

金庾信的曾祖父就是公元532年被新羅征服的金官伽倻(駕洛國)末代國王金仇衡(仇亥、仇次休),金官伽倻投降新羅後,新羅將其王室納入真骨王族,史稱“新金氏”(現在的金海金氏)。 [1]  金庾信的祖父金武力就開始為新羅效力,在公元554年的管山城之戰中大破百濟,俘殺百濟聖王,斬首一萬餘級。 [2]  父親金舒玄與新羅立宗葛文王法興王之弟,真興王之父)的孫女、金肅訖宗之女萬明夫人野合,懷孕二十個月後生下金庾信。 [3-4]  之所以取名庾信,正是因為金舒玄在庚辰夜夢見熒惑鎮星降於己,又仰慕當時中國的大文豪庾信,於是取與庚形近的“庾”和與辰音近的“信”來命名。 [5] 

金庾信抵禦外敵

金庾信畫像 金庾信畫像
金庾信十五歲成為花郎徒,他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和組織能力,因為為其他花郎徒所折服,號“龍華香徒”。他成長的年代,百濟、高句麗交相入侵新羅,金庾信聽説後獨自進入山洞,向天發誓要滅此二敵國。 [6]  據説途中遇仙人難勝傳授秘法。 [7] 
629年,與其父金舒玄攻打高句麗娘臂城,時任中幢幢主的金庾信在形勢不利、士氣不振的情況下衝入敵陣,直取敵將之頭,從而扭轉戰局,攻陷此城,斬首五千餘級。 [35] 
642年,百濟佔領新羅西部門户大耶城,善德女王任命金庾信為押梁州軍主,成功阻擋了百濟的進一步入侵。644年,金庾信升任蘇判(第三等官階),任內屢破百濟。 [8]  645年,百濟攻打利浦城,金庾信率軍打敗百濟軍,斬首二千級。 [23] 

金庾信滅亡百濟

公元647年發生毗曇之亂,善德女王在變亂期間去世,金庾信鎮壓了叛亂,並與妹夫金春秋共同輔佐真德女王主理國政。647年十月,百濟軍來圍茂山、甘勿、桐岑等三城,金庾信率兵一萬打敗百濟軍,斬首三千餘級。 [24] 
648年因大破百濟而晉升為伊湌(第二等官階)。 [9]  及至真德女王逝世,金春秋即位,金庾信以大角幹身份輔佐金春秋。648年,金庾信在大梁城以佯敗誘敵的戰術打敗百濟軍,俘虜百濟將軍八人,斬獲一千級。 [25]  金庾信乘勝攻入百濟境內,攻拔嶽城等十二城,斬首二萬餘級,後又屠進禮等九城,斬首九千餘級,俘虜六百人。 [26]  之後,又斬百濟佐平殷相、達率自堅等十人及士兵八千九百八十人。 [27] 
660年,金春秋任命金庾信為新羅最高官職——上大等。同年,唐軍應新羅之請,渡海東征百濟,金庾信率5萬新羅軍配合唐軍滅百濟,途中於黃山伐大戰階伯所率的5000百濟敢死隊,取得勝利,與唐軍會師,遂滅百濟。 [10]  據説唐將蘇定方要斬新羅督軍金文穎,以警告新羅失期之罪,金庾信揚言要與唐朝決戰,蘇定方的裨將董寶亮踩了蘇定方一腳,提醒新羅兵要搞事情,蘇定方才放了金文穎一馬。 [28] 

金庾信功成名就

661年,金春秋去世,金庾信的外甥金法敏即位,是為文武王,繼續倚重金庾信,加封金庾信為大將軍。662年,金庾信奉命深入高句麗境內,給圍攻平壤的蘇定方部唐軍送糧,回軍時大破高句麗追兵,斬首一萬餘級 [33]  。663年,金庾信與文武王一起圍剿百濟殘餘勢力,在豆率城擊敗敵軍,百濟人和倭人都投降,新羅王將倭人釋放回國 [34]  。667年,唐與新羅再攻高句麗,翌年滅亡。金庾信因年老,不能親臨戰場指揮,但主將金欽純(金庾信之弟)、金仁問(金庾信外甥)仍在出徵前請教金庾信,金庾信回答:“夫為將者,作國之干城,君之爪牙。決勝否於矢石之間,必上得天道,下得地理,中得人心,然後可得成功。今我國以忠信而存,百濟以傲慢而亡,高句麗以驕滿而殆。今若以我之直,擊彼之曲,可以得志。況憑大國明天子之威稜哉!往矣,勉焉,無墮乃事。” [11]  在翌年高句麗滅亡後,文武王論功行賞,封金庾信為“太大角幹(太大舒發翰)”,食邑五百户,並賜輿杖,上殿不趨,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12]  據説連唐高宗都下詔褒獎金庾信,還想召他入朝,但金庾信沒有成行。 [13] 
金庾信畫像 金庾信畫像
隨着百濟、高句麗的相繼滅亡,唐與新羅間又出現矛盾,爆發了唐羅戰爭。金庾信早就主張在唐羅聯盟中維護新羅的國家利益,對唐朝保持警惕,主張“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腳則咬之”,即使唐朝是宗主國,如果威脅到新羅的利益,也要敢於向其亮劍。 [14]  因此金庾信讓兒子金元述參與援助高句麗遺民反唐,然而新羅軍大敗,金元述逃跑,文武王問計於金庾信,金庾信答覆:“唐人之謀,不可測也,宜使將卒各守要害,但元述不惟辱王命,而亦負家訓,可斬也。”文武王沒有接受其大義滅親的建議。 [15]  翌年(673年)七月一日,金庾信去世,臨終向文武王遺言:“臣愚不肖,豈能有益於國家?所幸者,明上用之不疑,任之勿貳,故得攀附王明,成尺寸功,三韓為一家,百姓無二心,雖未至太平,亦可謂小康。臣觀自古繼體之君,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累世功績,一朝隳廢,甚可痛也。伏願殿下知成功之不易,念守成之亦難,疏遠小人,親近君子,使朝廷和於上,民物安於下,禍亂不作,基業無窮,則臣死且無憾。” [16] 
金庾信死後享盡哀榮,文武王贈賻彩帛一千、租二千石、給軍樂鼓吹一百人,以供喪事,安葬於金山原,立紀功碑,指定民户守墓。 [17]  興德王年間,追封金庾信為興武大王。 [18] 

金庾信歷史評價

金庾信正面評價

金庾信歷來被評價為新羅的股肱之臣、三國統一的元勳,也是名垂朝鮮半島歷史的一代偉人、民族英雄。在他生前,文武王就説:“庾信承祖考之業,為社稷之臣,出將入相,功績茂焉,若不倚賴公之一門,國之興亡,未可知也。” [19]  死後更被視為三十三天之一子,與文武王併為新羅的護國神。 [29]  新羅末年的君主景德王樸昇英亦盛讚金庾信“鰲山稟氣,鰈水騰精。握文符而出自相庭,攜武略而高扶王室。終平二敵,永安兔郡之人;克奉三朝,遐撫辰韓之俗”。 [30] 
高麗王朝的金富軾在《三國史記》中評價金庾信説:“觀夫新羅之待庾信也,親近而無間,委任而不貳,謀行言聽,不使怨乎不以,可謂得六五童蒙之吉。故庾信得以行其志,與上國協謀,合三土為一家,能以功名終焉。雖有乙支文德之智略、張保皋之義勇,微中國之書,則泯滅而無聞。若庾信,則鄉人稱頌之,至今不亡,士大夫知之可也,至於蒭童牧豎亦能知之。則其為人也,必有以異於人矣。” [31] 
朝鮮王朝時官修的《東國通鑑》評價金庾信説:“天生武烈(金春秋),弘濟蒼生,庾信應期而生,遭遇之奇,有同魚水。以忠憤之心,濟英偉之略,謀謨帷幄,算無遺策。東征西討,風驅電掃,所向無敵。娘臂之戰,毗曇之誅,大耶之捷,義旗一揮,而羣兇盡殲,他如前後數十餘戰,未嘗敗衄。捷音相繼,功既不細矣。及其伐濟而義慈降,伐麗而高藏虜,能成統一之功,使其君富有東韓之地,使其民永免鋒鏑之虞,自是位兼將相、身佩安危者二十餘年,屹然為國家之長城,豈非所謂有其才、得其君、得其時而成其功者乎?況有始鮮終、親君子、遠小人,臨絕之言,真得大臣告君之體。其備歷艱危,鞠躬盡瘁、功名忠節、終始兩全如庾信者,求之新羅九百年之人物,亦罕有儔矣。嗚呼賢哉!” [32] 

金庾信負面評價

後世朝鮮半島部分激進民族主義者對金庾信評價較低,如朝鮮半島近代民族主義史學的開山祖申採浩認為:“金庾信的戰功基本上是誣錄,則何以稱金庾信?金庾信不是智勇的名將,而是陰險騭悍的政治家,其平生之大功不在戰場,而是以陰謀亂鄰國者。” [20] 

金庾信軼事典故

金庾信斬馬還家

金庾信少年時曾有一次狎妓,母親當面教訓他説:“我已老,日夜望汝成長,立功名,為君親榮,今乃爾與屠沽小兒遊戲淫房酒肆耶!”接着痛哭不已。金庾信當即在母親面前發誓再也不會經過妓院的門。有一次,他在外面酒喝多了,騎馬回家,誤入妓院,妓女天官又高興又埋怨地出來迎接,金庾信猛然醒悟,當即斬所乘馬,棄鞍而返,天官便作《怨詞》一曲,後來其家就叫“天官寺”。 [21] 

金庾信女鬼索命

韓國道教典籍《月汀先生集》中曾經記載一段以金庾信為主角的誌異作品。內容大致講述金庾信某次行軍到郭山一帶,被女鬼以琴絃索命,幸得一位姓鄭的書生(有説法指鄭姓書生其實就是金庾信的業師鄭希良)相助驅鬼,再向金庾信授以假死之法,方保無虞。可是金庾信自此精神恍惚,失魂落魄,結果三年後猝然死去。

金庾信人際關係

  • 父親:金舒玄
  • 母親:萬明夫人
  • 弟弟:金欽純
  • 妹妹:金寶姬、金文姬(文明王后,武烈王金春秋之妻)
  • 妻子智炤夫人(武烈王金春秋之女)
  • 兒子:金三光、金元述、金元貞、金長耳、金元望(以上嫡子)、金軍勝(庶子)
  • 女兒:四人

金庾信後世紀念

  • 金庾信死後,新羅文武王命國子博士薛仁宣(一作薛因宣)撰其紀功碑,該碑現已失傳,其中提到金庾信為“軒轅之裔,少昊之胤”。 [1] 
  • 金庾信玄孫金長清作《金庾信行錄》十卷,內中頗多神化、美化金庾信之辭。高麗王朝時,金富軾所修《三國史記》將其刪為三卷,仍然佔了該書“列傳”部分的三分之一。 [22] 
  • 韓國江陵端午祭所祭拜的對象“十二山神”之中,金庾信也在其中。金庾信墓現存於慶州國家公園之中,是旅遊熱點。
  • 國際跆拳道聯盟共有二十四套拳法,當中有一式名為“庾信”,表示紀念韓國民族英雄金庾信。
立於首爾南山的金庾信將軍像 立於首爾南山的金庾信將軍像

金庾信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