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侖

鎖定
河侖(하륜,1348年1月22日—1416年11月24日),字大臨、仲臨,號浩亭,本貫晉州,高麗王朝末期至朝鮮王朝初期大臣。
河侖不到二十歲就登科入仕,累官至同知密直司事,高麗昌王時因事被流放,恭讓王時出任全羅道都觀察使。朝鮮王朝開國後歷任全羅左道觀察黜陟使、僉書中樞院事、藝文春秋館學士等職,因得罪鄭道傳而被外放雞林府尹,一度獲罪流放,後投奔靖安君李芳遠,力勸其發動政變。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忠清道都觀察使任上,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鄭道傳被殺,李芳遠奪權,他趕回漢城聲援李芳遠,被拜為政堂文學,策一等定社功臣,封晉山君。不久擢為門下右政丞,進晉山伯。朝鮮太宗李芳遠即位後,他被策為一等佐命功臣,改封晉山府院君,建文四年(1402年)拜門下左政丞(實際上的首相),並被派往明朝祝賀明成祖登極。他前後四次出任左政丞(左議政),其間亦曾退為領議政府事(時為閒職),位高權重,是最受太宗器重的大臣之一。
永樂十四年(1416年),河侖致仕,同年自請往鹹吉道巡審朝鮮王室祖陵,途中病逝於定平,享年七十歲,諡號“文忠”。後配享太宗廟庭。有《浩亭集》傳世。
本    名
河侖
大臨、仲臨
浩亭
所處時代
麗末鮮初
出生日期
1348年1月22日(至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逝世日期
1416年11月24日(永樂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
主要作品
《浩亭集》
主要成就
輔佐朝鮮太宗李芳遠奪權
官    職
議政府左議政、領議政府事
爵    位
晉山君→晉山伯→晉山府院君
諡    號
文忠

河侖人物生平

河侖早年生涯

河侖家系圖 河侖家系圖
河侖是高麗王朝名臣河拱辰的後裔。曾祖父河卓回、祖父河恃源、父親河允潾均在高麗朝廷做一些小官。 [1] 
河侖十歲讀書,十四歲就通過國子監試,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登進士第。座主李仁復一見到他就覺得驚奇,將自己的侄女(弟弟李仁美之女)嫁給他。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選入春秋館(原翰林院),歷任檢閲、供奉,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任試監察糾正,翌年任監檢收司量田,因彈劾辛旽門客而被罷免。洪武四年(1371年),辛旽伏誅,河侖重獲起用,出知榮州,政績在慶尚道排第一,故在翌年升任考功佐郎。洪武六年(1373年)以版圖佐郎的身份察訪交州江陵道。 [1] 

河侖宦海沉浮

高麗禑王時,河侖是權臣李仁任的侄女婿兼心腹之一 [2-3]  ,歷任司憲持平、典理正郎、典校副令、典儀副令、典法總郎、寶文閣直提學、版圖總郎、交州道按廉使、典理總郎、典校令、成均大司成、密直提學等職,兼帶知制教。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丁母憂,翌年朝廷任命他為判典校寺事,他堅持要求服滿喪期,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二月終制後才出任密直司右副代言,翌年移右代言,不久任典理判書。洪武十七年(1384年)再任密直提學,翌年晉升僉書密直司事,負責接待來冊封高麗禑王的明朝使臣周倬一行,其後隨判門下府事曹敏修、門下贊成事禹玄寶出使明朝,謝弔祭冊封之恩。洪武二十年(1387年)任同知密直司事。翌年,崔瑩肅清李仁任、林堅味、廉興邦等權臣,河侖作為李仁任的姻親 [3]  ,被流放襄州(今韓國江原道襄陽郡,一説是因為反對崔瑩攻遼 [1]  ),威化島回軍後被召還。 [1]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河侖再次出任同知密直司事,與李崇仁等受永興君辨偽事件的連累而罷官,流放光州,翌年移配蔚州(今韓國蔚山廣域市)。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獲赦還鄉,六月起用為全羅道都觀察使,一年後回朝。 [1] 

河侖輔弼太宗

河侖回朝不久,李成桂就即位為王,建立朝鮮王朝。翌年九月,河侖被任命為京畿左道觀察黜陟使。 [4]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復任僉書中樞院事,翌年四月,升任中樞院使。七月,丁父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四月,被起復為藝文春秋館學士,河侖推辭,李成桂不允。同年,明太祖以表箋問題追責朝鮮,派使臣牛牛等來朝鮮索要鄭道傳,河侖負責接待明使。李成桂就是否交出鄭道傳的問題密訪朝臣,大多認為不必交出,河侖卻主張交出。鄭道傳聽説後,對河侖懷恨在心。同年七月,河侖作為啓稟使,帶着鄭擢、盧仁度等替罪羊到明朝,十一月回到朝鮮。翌年正月,在鄭道傳的安排下,河侖被外放為雞林府(今韓國慶州)尹。六月,河侖受到降倭復叛問題的牽連,下巡軍獄,七月流放水原,十月獲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出任忠清道都觀察使 [5] 
在赴任忠清道之前,河侖曾找到靖安君李芳遠,李芳遠問他如何對付政敵鄭道傳等人,他主張先發制人,發動政變除掉鄭道傳等人,李芳遠聽了後沉默,河侖進而説:“這只是兒子私自調動父親的軍隊來救命而已。即使主上有意見,到頭來又能如何呢?”河侖外放後不久,就發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亂,河侖聽説後立即離任赴京,宣稱率兵幫助李芳遠。朝鮮定宗李芳果受禪即位後,擢升河侖為政堂文學,策一等定社功臣,封晉山君。 [6]  建文元年(1399年),河侖獲任陳慰使,隨進賀使金士衡赴明祝賀建文帝登極並祭奠明太祖 [7]  十二月升參贊門下府事,翌年四月升贊成事,五月判義興三軍府事兼判尚瑞司事,九月,拜門下右政丞、判兵曹事,進晉山伯(不久改稱晉山府院君)。朝鮮太宗李芳遠即位後,他又被策為一等佐命功臣,排名僅次於李芳遠的姐夫李佇(李薆)及其父李居易。 [8]  [21] 

河侖晚年去世

建文三年(1401年)閏三月,河侖稱病辭職,拜領三司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建文四年)十月,拜議政府左政丞、判吏曹事。明成祖“靖難”成功的消息傳到朝鮮,朝鮮羣臣對中國局勢皆持觀望態度,河侖則挺身而出,主動請求赴南京祝賀明成祖登極,順便嚮明成祖請求再行一次冊封(之前建文帝冊封過李芳遠)。因為朝鮮是第一個朝賀明成祖的藩屬國,所以成祖大喜,恩准其請,遣使冊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李芳遠十分滿意,賜河侖土地一百結、奴婢十口。 [8]  [22-23] 
永樂二年(1404年)六月,河侖以旱災為由,請求免職,半年後又任左政丞,並加世子師。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再次以旱災為由請求辭職,翌年二月任閒職領議政府事,永樂十年(1412年)八月又任左政丞,兩年後任領議政府事。永樂十三年(1415年)十月任左議政 [8]  其時河侖權傾朝野,“事皆裁決,右政丞以下皆署押而下” [24]  ,他家晚上都有很多朝臣來聚會,到早上才散去,李芳遠對此深感不安,提醒河侖不要讓這種情況出現,此後李芳遠才放心。 [25]  河侖還與外戚閔霽一家過從甚密,與另一功臣李叔蕃反目對立,以致各成朋黨,相互傾軋。 [16] 
永樂十四年(1416年)春,河侖以年滿七十歲(虛歲)為由,請求致仕,李芳遠先是不允,經河侖反覆請求,至五月才批准致仕,但國家有大事還是會諮詢。同年十月,因女真騷擾問題,李芳遠想派人去鹹吉道查看祖陵情況,河侖自請前往,回來時生病,李芳遠派御醫醫治、御廚做飯,河侖最終還是於十一月初六日在定平(今朝鮮咸鏡南道定平郡)不治身亡,遺命葬禮按《朱子家禮》舉行,不得用佛教儀式。李芳遠得知河侖死訊,為之流涕,輟朝三日,素膳七日,賜諡“文忠”。 [8]  朝鮮世宗將河侖配享太宗廟庭。 [9] 

河侖主要影響

  • 政治方面
河侖投靠李成桂第五子李芳遠,在李芳遠奪位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先後被策為定社功臣和佐命功臣,均為一等,成為李芳遠在位時期最為器重的大臣。他前後四次出任首相,輔佐太宗治國理政,從而造就“二十年間,民殷物阜,措國家於磐石之安”的小康局面。 [9]  他還主導官制改革,改都評議使司為議政府、改中樞院為三軍府、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使、改中樞院承旨為承政院承旨等,初步確立了朝鮮王朝的特色官制。 [26] 
  • 經濟方面
建文三年(1401年)四月,河侖建議發行楮幣,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一建議被太宗採納,於是設立司贍署,負責印製發行楮幣。 [8]  [27] 
  • 文化方面
河侖向太宗提議限制佛教,將大部分寺剎所擁有的土田奴婢充公,得到太宗採納,使朝鮮王朝真正啓動了排佛政策的第一步。 [8] 
  • 外交方面
河侖四次出使明朝,在高麗時是跟隨曹敏修到明朝謝恩,朝鮮太祖時押送表箋負責人到南京,順利完成任務。朝鮮定宗時赴明陳慰。最重要的一次是朝鮮太宗時祝賀明成祖登極,這是他在“一國臣僚為之疑懼”的情況下主動請求奉使的。結果不僅得到明成祖的嘉獎,也完成了請求再行冊封的使命。朝鮮太宗對河侖此行評價甚高,稱他“遺我子孫萬世無疆之休”,即加強了朝鮮和明朝的宗藩關係,使朝鮮的國家安全和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22] 

河侖歷史評價

  • 李芳遠:①宰相之位如晉山府院君者,古有之,至如李氏社稷特有功德者,無如晉山府院君者……若晉山,乃李氏社稷之臣也,盡忠於我。 [14]  ②侖憂國如家,有所獻策輒進。今國家之安,顧非侖維持之力歟? [10]  ③晉山,忠直之臣,予尊其德義,不謂臣下,常以賓師待之。 [11] 
  • 李裪:①太宗嘗雲:“河侖文章比權近,如理會簿書之吏。”其後予聞河侖於經書果未能真知也。然文章雖短,吏材則長矣。 [15]  ②侖之為人,予及知之。學問之博、政事之才,雖有宰相體,然乏清介,事多模稜,每於啓事之時,至於閭閻請託,移日具陳,不顧聖躬之勞。以予思之,難以保全也,而太宗能保全焉。 [16] 
  • 尹淮:公天資重厚,識明而量洪,雍容簡默,平生無疾言遽色。至其端委廟堂,決疑定策,其氣毅然,略不以譭譽動其心。為相務存大體,不事苛察,嘉謀密議,啓沃弘多,而退未嘗泄於人。處己接物,一誠無偽,仁於宗族,信於朋友,下至僮僕,皆懷其惠。薦進人才,常若不及,片善必取而掩其小過。居家不治生產,不喜奢麗,不樂宴遊。性好讀書,手不釋卷,悠然嘯詠,至忘寢食,經史子集無不通究,至於陰陽、醫術、星經、地理皆極其精,禮樂、制度皆所詳定。勸勉後生,商確義理,亹亹忘倦。當國以來,專典文翰,事大辭命、文士著述必經公潤色印可而後乃定。 [12] 

河侖軼事典故

河侖早年受恩

據説河侖任知榮州事時,整天與郡妓廝混,考課殿最之際,慶尚道都事準備把他置於下考。當時的慶尚道按廉使叫金湊,他説:“我看河侖的氣象,不是能長久屈居於一縣之地的人,姑且不要處置。”於是把他列入上第,從此河侖平步青雲。後來金湊在第一次王子之亂中險些被殺,金湊妻子跪在河侖馬前為夫求情,河侖遂極力搭救金湊,使其倖免於難。 [17] 

河侖知遇芳遠

據説河侖擅長相面,他對李芳遠的丈人閔霽説:“我給很多人看過相,從來沒有像您的二女婿李芳遠那樣的蓋天英氣、瑞世奇表,我想見見他,請您先幫我疏通下。”閔霽便告訴李芳遠河侖想見他,李芳遠同意,於是河侖便與李芳遠“傾心交結”。 [18] 
河侖後來出為忠清道觀察使,李芳遠去其家餞別,賓客滿座,李芳遠正要向河侖敬酒,河侖佯裝醉倒,使滿桌湯菜灑在李芳遠的衣服上。李芳遠勃然大怒,起身離開,河侖對座客説:“王子怒去,須往謝罪。”於是就跟着李芳遠出門。李芳遠僕人向李芳遠稟報河侖來了,李芳遠置之不理,走到大門下馬,河侖也下馬。進入中門,河侖也進入中門;進入內門,河侖也進入內門。李芳遠開始覺得河侖另有深意,便轉頭問他來幹什麼。河侖説:“王子現在很危險啊!我之所以傾覆盤子,是為了向您預告將有傾覆之患。”李芳遠便將河侖引入室內問計,河侖説:“臣受王命,不可久留。安山郡事李叔蕃將要率貞陵移安軍到京城,這個人可以託付大事,臣也留在鎮川等待,如果事情成功,就馬上召見臣。”隨後河侖去忠清道上任。李芳遠依計而行,政變大功告成。據説政變當時,李芳遠在景福宮南門外張幕而坐,在下面又設一幕,時人都不知道為誰而設,直到河侖從忠清道趕回,便坐於此幕,於是世人都知道河侖的輔弼之功。 [19] 

河侖人際關係

  • 父親:河允潾(官至奉翊大夫、順興院使) [1] 
  • 母親:姜氏(檢校禮賓卿姜承佑之女) [1] 
  • 妻子:李氏(判書李仁美之女,封辰韓國大夫人) [20] 
  • 兒子:河久(嫡子)、河長(庶子)、河延(庶子)、河永(庶子) [20] 
  • 女兒:河氏(嫡女,嫁洪涉)、河氏(嫡女,嫁李承幹)、河氏(庶女,嫁金秩)、河氏(庶女,嫁張希傑)、河氏(庶女) [20] 

河侖主要作品

河侖有《浩亭集》傳世,此外《朝鮮太祖實錄》亦由他主持編纂。 [13] 

河侖影視形象

類型
名稱
年代
飾演者
電影
1965
金龜澤
電視劇
朝鮮王朝五百年—楸洞宮大人
1983
1998
任革 [28] 
2008
2014
2015
2021
南誠軫 [31] 
參考資料
  • 1.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河氏之先,出於晉州,為一鄉望族。自左司郎中諱拱辰仕高麗,樹功顯王朝,和戎卻敵,為一代名臣,其後有卓回仕高王朝,為四門博士。由博士而下四世登科,世有聞人,毓慶積善,至於公而門益大。公諱侖,字大臨,曾祖諱湜,博士五世孫,徵仕郎、膳官署丞,贈純忠輔祚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判司平府事、晉康君。祖諱恃源,式目錄事,贈純忠積德秉義輔祚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政丞判兵曹事晉康府院君;考諱允潾,奉翊大夫、順興院使,贈忠勤翊戴慎德守義協贊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事、晉陽府院君。妣姜氏,贈辰韓國大夫人。檢校禮賓卿、贈崇祿大夫、議政府贊成事、判户曹事諱承佑之女,皆以公貴得贈。至正丁亥春,姜氏得吉夢有娠,以其年十二月己丑生公,公自幼嶷然不類羣兒,十歲就學,既授輒成誦,年十四,中庚子國子監試,杏村李大夫其試官也。十九中乙巳科,樵隱李文忠公、牧隱李文靖公其座主也。文忠一見器之,即以其弟禮儀判書仁美之子妻之。……丁未選入春秋館,為檢閲、為供奉。洪武元年戊申,試監察糾正。己酉,監檢收司量田,劾辛旽門客之為副使者,忤旽罷。辛亥,旽誅,起知榮州,按廉使金湊上其治行第一。壬子,召拜考功佐郎。癸丑,以版圖佐郎察訪交州江陵道。甲寅,除諸陵署令。乙卯,歷司憲持平、典理正郎。丙辰,進典校副令、知制教,改典儀副令。丁巳,遷典法總郎、寶文閣直提學,依前知制教,自此除職皆帶館職,又以版圖總郞按廉交州道。戊午,轉典理總郞。己未,升典校令、成均大司成。庚申九月,丁內憂。辛酉,起復判典校寺事,乞終喪,許之。壬戌,服闋,授右副代言。癸亥,移右代言,尋判書典理。甲子,入密直為提學。乙丑,進僉書。秋,太祖高皇帝遣國子典簿周倬等來,公迎接於西北面,其還也,公奉謝表偕行,倬等甚禮重之。丁卯,改同知。戊辰春,武臣崔瑩欲興師犯遼陽,公力陳不可,瑩怒放之襄州。夏,瑩敗。公得還都。乙巳春,復拜同知。秋,有稱永興君王環者來自日本,公以姻戚素知環貌,言其非真,見放於光州。庚午春,移放於蔚州。夏尹彝、李初之獄作,會諸流人於清州置對,公得免,歸晉州。辛未夏,起為全羅道都觀察使,壬申夏,代還。
  • 2.    《高麗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二十八,《諸臣傳·趙浚》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3.    《高麗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三十九,《奸臣傳·李仁任》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4.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卷4,二年九月十三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5.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甲戌三月,復僉書中樞院事。乙亥四月,遷中樞使。七月丁外憂。丙子四月,起復藝文春秋館學士,辭不允。高皇帝以表辭不謹,徵我主文者鄭道傳入朝,且遣牛牛等官督之。公為館伴,太祖密訪廷臣以遣否,皆顧望以為不必遣,公獨言遣之便,道傳大銜。七月,太祖欲遣李至奏,使臣謂:“惟河館伴可以將命,請與之俱。”公至朝廷,敷奏詳明,事果得解。丁丑正月,鄭道傳議舉兵出疆,忌公,出為雞林府尹。其春,倭酋數人率眾至慶尚請降,四月,公與觀察節制諸公議所以處置者,主議者失策,倭酋逸去,六月逮公等於巡軍置對,七月安置水原府,十月得自便。戊寅七月,拜忠清道都觀察使。
  • 6.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32,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7.    《朝鮮王朝實錄·定宗實錄》卷1,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8.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己卯十二月參贊門下府事,庚辰四月升贊成事,五月判義興三軍府事兼判尚瑞司事,九月拜門下右政丞判兵曹事,進爵為伯。十一月,今上即祚。辛巳正月,錄佐命功,公又在一等,閏三月以病辭,拜領三司事。……始請造境內通行楮貨,以贍國用。……十月,拜議政府左政丞判吏曹事,入賀今上皇帝登極,知議政府事李詹為之介。公至朝廷,與李公上書禮部,以為新天天既與天下更始矣,請改賜吾王爵命,帝嘉之。永樂元年癸未四月,偕朝使都指揮使高得等捧誥命、印章以來,上益重之,賜賚甚厚。甲申六月,以旱乞免。乙酉正月,復左政丞,加世子師。丙戌,公以各宗寺社住持多佔土田奴婢,殖貨冒色,蠹財惑眾,建白於各道州郡量置一二寺,餘皆革去,其土田奴婢悉屬於公,上從之,識者稱快。丁亥……七月又以旱請避位,戊子二月領議政府事。……壬辰八月,復左政丞,公至是四秉國鈞矣。甲午四月,國家仿周官分政府,庶務歸諸六曹,以公領議政府事。乙未十月,又拜左議政。丙申春,公年七十矣,以故事乞政仕,上久未之許,公數以告,上特優公不朝,至四月乃許,以晉山府院君就第,國有大事,必以諮焉。其年十月,上欲遣使鹹吉道,巡審先王陵寢,公請自行,上悶其老而嘉其志,親出郊餞之。公既卒事將還,疾作,上聞之,亟遣內醫治疾、內廚調膳,中官問慰絡繹於道,十一月初六日癸巳卒於定平公廨。訃至,上悼甚,哭之流涕,輟朝三日,素膳七日,遣禮官齎教致祭,且命有司護喪還都,殯於第,上及世子親臨弔奠,賜諡曰文忠,官庀葬事有加,公之哀榮可謂無憾也已矣。……訓誨子孫,纖悉周備,且誡以喪葬一依《朱子家禮》,毋作佛事。
  • 9.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卷25,六年七月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10.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31,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11.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31,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6]
  • 12.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公天資重厚,識明而量洪,雍容簡默,平生無疾言遽色。至其端委廟堂,決疑定策,其氣毅然,略不以譭譽動其心。為相務存大體,不事苛察,嘉謀密議,啓沃弘多,而退未嘗泄於人。處己接物,一誠無偽,仁於宗族,信於朋友,下至僮僕,皆懷其惠。薦進人才,常若不及,片善必取而掩其小過。居家不治生產,不喜奢麗,不樂宴遊。性好讀書,手不釋卷,悠然嘯詠,至忘寢食,經史子集無不通究,至於陰陽、醫術、星經、地理皆極其精,禮樂、制度皆所詳定。勸勉後生,商確義理,亹亹忘倦。當國以來,專典文翰,事大辭命、文士著述必經公潤色印可而後乃定。
  • 13.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嘗奉旨修《太祖實錄》一十五捲上之……自號浩亭,有文集若干卷,預為遺文,藏之巾笥。
  • 14.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16,八年十一月初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15.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卷51,十三年三月初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16.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卷83,二十年十二月初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17.    成俔:《慵齋叢話》卷十:河浩亭為醴泉郡事,盡私郡妓,縱淫無忌,當殿最之日,都事論駁浩亭之咎,將置下考。時金湊為監司,止之曰:“觀河氣象,非久屈於一邑者也,姑且勿論。”遂居上第。其後湊與於定社之亂,勢甚危急,湊妻跪於浩亭馬首曰:“我是金某妻也。”浩亭力救得免。
  • 18.    李廷馨:《知退堂集》卷七,《東閣雜記》:文忠公河侖,善相人,謂閔霽曰:“吾相人多矣,蓋天英氣,瑞世奇表,未有如公之二甥者,吾欲見之,請公先容。”霽謂太宗曰:“河侖欲見君。”太宗乃見之,侖遂傾心交結。
  • 19.    成俔:《慵齋叢話》卷十:河浩亭為忠清道觀察使,太宗時為靖安君,往餞於其家,羣客滿座,太宗就前行觴,浩亭佯醉,傾覆饌盤饌湯。污瀉御衣。太宗大怒而起,浩亭謂座客曰:“王子怒去,須往謝罪。”遂隨而行。僕從告太宗曰:“監司來矣!”太宗不顧。至大門下馬,浩亭亦下馬;入中門,浩亭亦入中門;入內門,浩亭亦入內門,太宗始疑之,顧問曰:“何為。”浩亭啓曰:“王子事危矣!所以覆盤者,將有傾覆之患,故預告之也。”於是引入寢室問計。浩亭曰:“臣受王命,不可久留。安山郡事李叔蕃率貞陵移安軍到京,此人可屬大事,臣亦往鎮川留待,事若成則急召臣。”浩亭遂行。太宗召叔蕃,告之故,叔蕃曰:“易如反掌,何難之有?”遂奉太宗率宮中僕從及移安軍,先奪軍器監,被甲持兵,而出圍景福宮。太宗張幕於南門外,坐其中,又設一幕於其下,人未知誰人之座。及浩亭上來,居其中,人皆知。不久作相,其定社之功,皆浩亭與叔蕃之力也。
  • 20.    尹淮:《有明朝鮮國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晉山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春秋館書雲觀事世子師諡文忠河公墓誌銘並序》,《東文選》卷一百二十九:夫人李氏,今封辰韓國大夫人。生一男,曰久,中軍都總制府總制;女二人,長適漢城府尹洪涉,次適慶尚左道都節制使李承幹……庶男三人,曰長、曰延,皆幼,曰永,義興侍衞司大護軍。庶女三人,長適谷山府使金秩,次適中軍司直張希傑,次幼。
  • 21.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1,元年正月十五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2.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5,三年五月十一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3.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6,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4.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卷16,四年五月初九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5.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卷100,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6.    《朝鮮王朝實錄·定宗實錄》卷4,二年四月初六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7.    《朝鮮王朝實錄·太宗實錄》卷1,元年四月初六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17]
  • 28.    乘着政治季節而創下最高收視率記錄  .朝鮮日報[引用日期2022-01-17]
  • 29.    李光基:“河侖是處世之甲…因此享盡天年”  .韓聯社[引用日期2022-01-17]
  • 30.    六龍飛天-登場人物  .SBS官網[引用日期2022-01-17]
  • 31.    太宗李芳遠-登場人物  .KBS官網[引用日期2022-01-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