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叔蕃

鎖定
李叔蕃(1373年—1440年),字伯應,號芸亭 [11] 朝鮮王朝初期大臣,朝鮮太宗李芳遠的心腹。
本    名
李叔蕃
伯應
芸亭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373年
逝世日期
1440年
主要成就
參與兩次王子之亂,助李芳遠奪位

李叔蕃人物生平

李叔蕃本貫安城,1393年文科及第 [12]  ,在太祖朝歷任左拾遺、知安山郡事 [13-14]  ,在河侖的推薦下成為靖安君李芳遠的腹心,利用他所率來京的遷移貞陵(神德王后陵)的兵力助李芳遠取得第一次王子之亂的成功。 [15]  其後又參加第二次王子之亂,並平定趙思義之亂,先後被策為二等定社功臣 [1]  、一等佐命功臣 [2]  ,封安城君 [16]  ,為李芳遠奪取王位與鞏固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15]  1413年任兵曹判書,翌年任議政府判事,1415年封安城府院君
史載,李叔蕃“自成大功後,恃功驕傲,視同列宰樞不啻如僕隸,君命召則稱疾不往,中使候者絡繹不絕,而絲竹鬧於內室,或欲注人官爵,則書名於小簡,伻人奏之,以故親朋佈列膴仕。大起甲第於敦義門內,惡聞人馬之聲,奏塞門禁行人,奢僭日甚”。 [3]  1416年夏發生旱災,李芳遠感到憂慮,李叔蕃數月稱病不朝。六月初四日,李芳遠傳旨承政院曰:“叔蕃近來何不出入乎?”接着舉出其六件不敬無禮之事,説:“有如此之臣矣,天何雨乎?”左代言徐選趁機揭發李叔蕃妄議朝政等不敬之舉。李芳遠召見右議政樸訔、兵曹判書李原,討論李叔蕃所犯之罪,他不僅在自己退朝後潛伏階下竊聽河侖與李芳遠的對話,還在諸閔伏誅後想要接近世子李褆。李芳遠遂命其出居黃海道延安農莊。 [4] 
李叔蕃在流放期間繼續私下聯絡世子李褆的寵臣具宗秀,等翌年具宗秀因違法亂紀而被處死之際,李叔蕃也受到彈劾。李芳遠本欲處死他,但李叔蕃懇求李芳遠思考昔日的“保全之言”,因此李芳遠只是將他流放到江原道的咸陽。 [5] 
1438年,申概上疏稱獻陵碑文中“炳幾殲除”一語不當,因為李芳遠發動第一次王子之亂是被迫反擊,而非先發制人。為了求證李芳遠的動機,朝鮮世宗決定召李叔蕃來京。 [6]  等詢問完當時的情況後,世宗決定讓李叔蕃在京城外任意居住(外放從便),並表示“叔蕃功甚大矣,太宗每每不忘,予所親聞也”。 [7]  1439年正月,世宗正式命他“外方從便”。 [8]  第二年三月,李叔蕃死去。 [9] 

李叔蕃人際關係

  • 父親;李埛
  • 母親:南氏(南輝珠之女)
  • 妻子:鄭氏(鄭總之女)
  • 兒子:李楨
  • 女兒:李氏(嫁姜順德)、李氏(嫁金眩) [10-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