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隸屬於北京市,位於北京市主城區西部和西北部,東與西城區、朝陽區相鄰,南與豐台區毗連,西與石景山區、門頭溝區交界,北與昌平區接壤
[1]
,總面積431平方千米。區境介於北緯39°53′—40°09′,東經116°03′—116°23′之間。
[2]
截至2021年10月,海淀區下轄22個街道,7個地區。
[4]
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為313.0萬人。
[3]
目錄
海淀區歷史沿革
編輯海淀區地名由來
海淀區因區政府駐地海淀鎮而得名。古代,海淀鎮是一片淺湖區,當地人稱之為“海淀”。在湖邊逐漸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歷史文獻中亦稱為“海甸”、“海店”,史料記載最早見於元初王惲所撰《中堂事記》。
[2]
海淀區建置沿革
- 先秦
-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秦帝國建立,廢止分封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原燕國北部設上谷、漁陽等五郡,又在薊城地區設廣陽郡,轄域可能涉及海淀地區的有廣陽郡(或上谷都)薊縣、上谷郡軍都縣。
[2]
- 漢代
東漢初,復置廣陽國,後併入上谷郡;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
- 魏晉南北朝
曹魏至北周,今海淀南部為燕郡薊縣轄地,北部在三國至北魏前期分屬燕郡軍都、昌平兩縣;北魏末年屬軍都縣;東魏至北齊天保年間可能分屬於軍都縣,及昌平、萬年、廣武、沃野等4個僑置縣;北周時則分屬於昌平、萬年兩縣。
[2]
- 隋唐五代
- 兩宋
金天會二年(1125年)底,燕山府又為金國奪佔,恢復燕京和析津府名稱,並置燕京路。
- 元代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蒙古軍攻佔金中都。將中都改稱燕京,中都路改稱燕京路。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燕京路改稱中都路。
- 明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軍攻佔大都城,隨即將大都路(兼領大興府事)改為北平府。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轄包括海淀在內的今北京大部地區。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稱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原由北京“行部”管轄的京師地區順天府等八府、二直隸州直轄於中央政府,稱為“北直隸”。至明末,海淀仍分屬宛平、昌平兩縣(州)。
[2]
清代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1月9日,昌平州更名為昌平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設立市轄區,海淀地區屬北平市轄域的地區分屬北郊、西郊兩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軍佔領,改北平為“特別市”,宛平、昌平兩縣初分屬津海道、冀東道,1940年6月以後都隸屬於“燕京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恢復“北平”名稱,仍為“院轄市”,市轄區恢復以數字序號命名,西交區定名為十五區,北郊區定名為十六區。宛平、昌平仍屬河北省。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北平絕大部分西郊地區,海淀屬北平市原分屬十五區(西郊區)、十六區(北郊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市政府新成立6個區,這些地區原來分別屬大興、宛平兩縣管轄。至1949年6月底,今海淀轄域分屬北平市十六區、十七區、十八區、十九區、二十七區和察哈爾省宛平縣、昌順(昌平)縣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3日,北平市重新調整市界和郊區行政區劃,原十七、十八兩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與由昌順縣劃入之西北旺等5村合併為十六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地區,劃歸新的十六區。十六區的建立標誌着以今海淀區轄域為主體的單一行政區域正式設立。
[2]
建國後
1950年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變更郊區各區番號。第十六區改名為第十三區,第十七區改名為第十四區,第十九區改名為第十五區。
1952年7月23日,河北省宛平縣全縣及房山、良鄉兩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海淀區(3張)
1958年8月30日,海淀區實現人民公社化,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全部分別併入各公社。至此,海淀區現轄區域基本形成。
1963年1月1日,原屬昌平縣的台頭村、梁家園村正式劃歸海淀區,海淀區與昌平縣的分界線北移至該兩村以北。至此,海淀區的轄域完全形成,與周邊各區、縣分界線確定下來,延續至今。
“文化大革命”中,海淀區機構名稱多有更改,行政區劃和建制變動多不規範。
1978年10月以後,海淀區各級各類機構陸續取消“革命委員會”,各街道、公社恢復原有建制。
海淀區行政區劃
編輯海淀區區劃沿革
1954年起,現區境南部陸續設若干街道。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
1963年實行城鄉“分治”,重設街道。
1968年撤銷區人民委員會,在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設革命委員會。
1981年取消區革命委員會,設區人大常委會和區人民政府。
1984年結束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改設鄉。
至1995年底,海淀區轄17個街道、11個鄉。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東部和南部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包含海淀區境東、南和西南部,地跨海淀區16個街道(除香山街)和四季青、玉淵潭、海淀、東昇、東北旺等5個鄉的全部或部分區域。
[2]
[7-8]
至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轄21個街道,5個鎮,3個鄉,2個地區。
海淀區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110108001000 | |
110108002000 | |
110108003000 | |
110108004000 | |
110108005000 | |
110108006000 | |
110108007000 | |
110108008000 | |
110108010000 | |
110108011000 | |
110108012000 | |
110108013000 | |
110108014000 | |
110108015000 | |
110108016000 | |
110108017000 | |
110108018000 | |
110108019000 | |
110108020000 | |
110108021000 | |
110108022000 | |
110108023000 | 萬柳地區 |
110108024000 | 東昇地區 |
110108025000 | |
110108026000 | 温泉地區 |
110108027000 | 四季青地區 |
110108028000 | 西北旺地區 |
110108029000 | 蘇家坨地區 |
110108030000 | 上莊地區 |
海淀區地理環境
編輯海淀區位置境域
海淀區位於北京城區和近郊區的西部和西北部,與朝陽區、西城區、豐台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昌平區接壤,介於北緯39°53′—40°09′,東經116°03′—116°23′之間
[11]
,總面積為431平方千米,約佔北京市總面積的2.53%。轄區呈不規則平行四邊形,東、西兩邊長於南、北兩邊。東極點河北村與西極點陽台山相距約29千米,北極點雙塔村與南極點吳家場相距約30千米。
海淀區地質構造
海淀區大地構造上處於陰山東西複雜構造帶南緣、祁呂一賀蘭山字形構造東翼反射弧與新華夏構造帶交接部位,西部山區為北京西山隆起帶,東部平原為北京平原沉降帶,地質構造發育、構造形跡複雜,岩漿活動頻繁。
海淀區地形地貌
海淀區地處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地帶,系古代永定河沖積的一部分。兼有山地平原,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積約為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5%左右;東部和南部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積約360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85%左右。西部山區統稱西山,屬太行山餘脈,有大小山峯67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18座,整個山勢呈南北走向,僅黃道嶺處向東稍有延伸至百望山,呈東西走向,將海淀區分為兩部分,習慣上以此山為界,山之南稱為山前,山之北稱為山後。温泉、冷泉、韓家川以南及香山、青龍山一帶,山勢低緩,屬低山丘陵,一般海拔200—600米。平原殘丘有玉泉山、萬壽山、田村山等。
[1]
[11]
山區
海淀山區分佈於區境西部,山體主要屬中生代燕山構造旋迥,晚期造山運動形成,至今約6000萬年。山體剝蝕,風化強烈,山谷多呈“U”形。按山體走向和山脊海拔高程差異以蘇家坨鎮寨口溝,北北東向斷層為界,可分為兩個部分:從原聶各莊鄉北部區界到原北安河鄉寨口溝稱大西山,原北安河鄉寨口溝以東山區部分稱小西山。
[11]
平原區
海淀區平原屬華北平原北部邊緣,分兩部分:百望山以南稱山前平原區,百望山以北稱山後平原區。山前、山後從氣候、降雨、到水資源賦存情況都有明顯差異。
山區周邊與平原之間,有寬1—2千米過渡地帶,山後地區過渡地帶海拔在50—100米之間,山前地區過渡地帶海拔在60—100米之間;過渡地帶東部是海淀區主要平原區,山前平原區由永定河洪沖積扇和清河洪沖積扇組成。山後平原區,主要由南沙河數個衝洪積扇和南口衝洪積扇共同構成。
[11]
海淀區氣候特徵
海淀區地處暖温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幹旱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風小光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春、秋季節短,冬、夏季節長。
春季(4月6日—6月5日)61天。多受西北大陸乾冷氣團控制,但冷空氣勢力明顯衰退,氣温回升快,乾旱多風沙。冷空氣活動仍頻繁,冷暖多變化,日夜温差大。
夏季(6月6日—8月31日)87天。受太平洋暖濕氣團影響,氣温高,雨水多,形成雨熱同季。極端最高氣温值出現於夏初。
秋季(9月1日—10月25日)55天。天高氣爽,冷暖適宜。氣温逐漸下降,降水顯著減少,日照時數較長。平均氣温比夏季低8℃—9℃。
氣温
海淀區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温為4.1℃,常年極端最低氣温在11℃—19℃之間。氣温有明顯日變化,最高氣温一般出現於15時至16時,最低氣温出現於日出前後。最低氣温出現時間因季節而稍有差異,夏季為5時左右,春秋季為6時左右,冬季為7時左右。年平均日較差為11.2℃。
[11]
降水
風
海淀區夏季多吹偏南風,春秋冬季盛行偏北風。有明顯日變化,白天北風轉南風,晚間南風轉北風。每年3月—5月是大風集中季節。最大風速是33米/秒。大風多出現於12月和第二年1月、3月、4月。夏季也出現短時雷雨大風。
[11]
日照
海淀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4.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日照時數5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
蒸發
海淀區春季蒸發量最大,冬季最小。蒸發量白天大於夜間,平原大於山區。年平均蒸發量為1900.4毫米。年內主要的蒸發月份是4月—6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814.9毫米,月平均蒸發量均在200毫米以上,佔全年的43%;11月—2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282.6毫米,月平均蒸發量不超過100毫米,佔全年的15%;其他各月平均累計蒸發量802.9毫米,佔全年的42%。
[11]
海淀區水文概況
海淀區水域面積在北京近郊區居第一位,歷史上湖、泉眾多,河流交錯,是金中都、元大都重要地表水源地。至明清,玉泉水系成為北京城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南長河則是向京城輸水的重要通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挖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把官廳、密雲兩大水庫之水引入玉淵潭、昆明湖。
[11]
河流
高梁河 | |
北長河 位於玉泉山東,是向昆明湖輸水和向清河排洪的河道。輸水屬通惠河水系,排洪屬清河水系。起自玉泉山北閘,終於青龍閘,長2千米。 | |
南長河 | |
清河 | |
小月河 原小月河源於德勝門外關廂,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經馬甸至清河入清河。1985年進行擴建治理,將原小月河及西北土城溝組合稱小月河。 現小月河起自明光寺學院路雨水下水道出口,經黃亭子、祁家豁子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至清河入清河。 | |
南沙河 温榆河支流,發源於蘇家坨鎮鰲魚溝,匯沙澗、柳林、周家巷、東埠頭、章村、崔家窯六大排洪溝水,東流至東玉河村北出海澱區境,再東流與北沙河交匯,同入沙河水庫,出水庫後入温榆河。 | |
北沙河 位於海淀區最北端,其中段為海淀區與昌平區界河。 北沙河是温榆河支流,元代稱“雙塔河”,古代曾是漕運河道。源於昌平區四家莊,東南流,於雙塔村西北進入海淀區,再東南流至梅所屯東北出海澱區界。又左匯虎峪溝、東沙河水東流入沙河水庫。 | |
蓮花河 |
湖泊
昆明湖 | |
福海 位於圓明園內,面積在園區諸湖泊中最大,為34.48萬平方米。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水系逐漸淤塞。 | |
紫竹院湖 位於紫竹院公園內,水域面積15.5萬平方米。 初為天然湖泊,後因湖旁建有“紫竹禪院”廟宇得名。湖底窪地有泉湧出,是古高梁河發源地之一。因南長河廣源閘段水位落差較大,船隻難於直航,該湖便辟為藏御舟的別港,後因湖泊逐漸淤高,被墾為稻田。 | |
玉淵潭 東臨釣魚台,西臨西三環中路,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處3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
名泉
卓錫泉 又名水泉,是碧雲寺水泉院裏清泉。 | |
靈泉 位於大覺寺。大覺寺初名清水院,寺因泉名。 | |
金山泉 因源出北安河村西3千米的金山寺山門前石隙,故名。 泉水清涼甘甜,為京西名泉之一。 |
海淀區土壤類型
海淀區受地質、氣候、地形諸因素影響,土壤具多樣性:
海淀區植被條件
海淀區受地貌、氣候、土壤的影響,從山區到平原,植被具較明顯的分帶特徵。
海淀區自然災害
海淀區自然資源
編輯海淀區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京密引水渠和永定河引水渠通水後,每年向海澱區供水0.6億—0.8億立方米,最多年供水達1億立方米。北沙河與蓮花河多年平均總入境水量為0.26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地下水佔海淀區多年平均用水量的80%。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按貧富可分為三個水文地質單元:
一、四季青地區為富水區,面積約130平方千米。
二、清河地區為次富水區,面積100平方千米。
海淀區野生植物
海淀區野生動物
海淀區礦產資源
泥炭:主要分佈在温泉、冷泉、蘇家坨一帶,儲量約為340萬噸。
磚用黏土礦:廣泛分佈在平原區,區內最大的黏土礦是西六里屯黏土礦,為中型工業礦牀。
花崗岩:分佈在北安河至西山農場一帶,車耳營地區花崗岩儲量為127萬立方米。
礦泉水:集中分佈在四季青、温泉一帶。
[11]
海淀區人口
編輯2021年6月7日,北京市海淀區統計局、北京市海淀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北京市海淀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3133469人。全區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京人口為1118215人,佔常住人口的35.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56145人相比,減少137930人,下降11%,年平均下降1.2%。
[74]
2021年末,海淀區常住人口313.0萬人,比2020年末減少0.2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07.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2%。常住人口出生率5.28‰,死亡率4.16‰,自然增長率1.12‰。年末全區户籍人口244.1萬人,比2020年末增加3.2萬人。
[3]
海淀區政治
編輯中國共產黨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 書記 | 王合生
[84]
|
副書記 | 李俊傑
[87]
| |
區委常委 | ||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
副主任 | ||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 | 區長 | 李俊傑
[91]
|
副區長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書長 |
海淀區經濟
編輯海淀區綜述
2021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01.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億元,增長18.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1.3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668.6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構成為0.02:8.75:91.23。
[3]
據初步統計,2022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06.9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比重達24.5%,高於去年同期0.9個百分點,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高於全市2.8個百分點。2022年,北京市海淀區GDP總量突破一萬億元,成為全國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市轄區。
[92-93]
-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海淀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2020年增長10.8%。按產業分,第二產業投資下降38.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43.5%。按構成分,建安工程投資增長5.2%,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89.8%。
[3]
- 財税收支
- 人民生活
海淀區第一產業
2021年,海淀區農業觀光園87個,實現總收入9638.6萬元,比2020年增長12.9%。鄉村旅遊接待28.8萬人次,比2020年增長42.8%;實現總收入6058.5萬元,比2020年增長48.4%。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20年增長10%。其中,農業實現產值2.3億元,與2020年增長46.9%。
[3]
海淀區第二產業
- 工業
2021年,海淀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62.9億元, 比2020年增長29.8%。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260.1億元,比2020年增長33.5%。高技術製造業實現產值2482.6億元,比2020年增長33.2%。
[3]
- 建築業
2021年,海淀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36.5億元,比2020年下降29.1%。其中,在本市完成產值505.9億元,比2020年增長1.5%。實現竣工產值739.2億元,比2020年增長6.5%。
[3]
海淀區第三產業
- 國內貿易
- 對外經濟
2021年,海淀區進出口總額490.6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3.5%。其中進口額263.4億美元,增長20.8%;出口額227.2億美元,增長26.8%。全年吸收合同外資148.2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02.2%;實際利用外資額62.4億美元,增長10.3%。
[3]
- 房地產業
2021年,海淀區房地產開發投資比2020年增長23.6%。年末全區房屋施工面積1086.2萬平方米,比2020年末下降11.7%,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28.0萬平方米,下降43.5%。房屋竣工面積304.8萬平方米,增長31.1%。商品房銷售面積100.5萬平方米,增長57.9%。
[3]
- 金融業
2021年,海淀區各類金融機構達3546家,其中銀行機構737家,保險機構174家,證券機構155家。年末全區中資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39384.0億元,其中個人存款9246.7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1218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818.9億元,中長期貸款8097.2億元。
[3]
海淀區交通運輸
編輯截至2020年末,海淀區共有各級市政道路3148條,道路總長1510.3千米,其中快速路97.4千米,佔6%;主幹路157.2千米,佔10%;次幹路575.1千米,佔38%;支路680.5千米,佔46%。北京三、四、五、六環路和地鐵1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16號線和昌平線貫穿海淀區境內。
2022年6月22日,海淀區交通委、住建委(重大辦)發佈2022年交通重點工作計劃。為了緩解停車難,海淀區上半年新增15處橋下停車場,累計新增停車位4065個。今年將實施100萬平方米區屬道路大中修、疏堵工程,上莊路、巨山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年內完工。將在30所學校、12家醫院、5處景區、5處商圈周邊開展交通綜合治理。將重點推進5條線路的軌道線網建設。5條線路為:16號線南段、昌平線南延、12號線、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A線和B線。昌平線南延一期(清河站-學院橋)和16號線(玉淵潭東門-榆樹莊)這兩條線路,共計11公里,計劃於今年年底實現開通。
[88]
海淀區社會事業
編輯海淀區科技事業
2021年,海淀區專利授權量為7.2萬件,比2020年增長17.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4.0萬件,增長19.6%。全年登記技術合同6.1萬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2920.8億元,增長43.2%。
[3]
海淀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海淀區共有普通中學87所,在校生11.8萬人,畢業生3.1萬人。小學89所,在校生18.7萬人,畢業生2.7萬人。幼兒園223所,在園幼兒7.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7003人,畢業生1768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85人,畢業生125人。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共有教職工4.2萬人,其中特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和市級學科帶頭人共573人。35歲以下教師佔比43.8%;高級以上職稱教師佔比18.2%。
[3]
學校 | 院校屬性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
- | |
- | |
- | |
- | |
- | |
- |
海淀區文化事業
海淀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末,海淀區公共體育場地共有372個;全民健身工程1532個;羣眾參與各類體育活動39.3萬人次。全區運動員共獲得全國性比賽及北京市級比賽獎牌794枚,其中金牌285枚,銀牌251枚,銅牌258枚。
[3]
海淀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1年末,海淀區共有衞生機構1361個,比2020年末增加108個,其中,醫院10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50個。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0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55萬人,註冊護士1.78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3166.48萬人次。嬰兒死亡率1.35‰。全年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87/10萬。
[3]
海淀區勞動就業
截至2021年末,海淀區實有登記失業人數14609人,其中,城鎮户籍登記失業人員14527人,農村户籍登記失業人員82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97%;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65.07%,比2020年提高10.76個百分點。
[3]
海淀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1年末,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317.2萬人、328.0萬人、220.3萬人、267.8萬人和248.3萬人,分別比2020年末增長13.1萬人、3.1萬人、0.3萬人、9.3萬人和4.8萬人。年末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5萬人。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為63243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為307人次。
[3]
海淀區環境保護
2021年,海淀區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9.5%,與2020年提高0.2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下降8.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3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和54微克/立方米。
[3]
海淀區歷史文化
編輯海淀區傳統技藝
曹氏風箏工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 北京風箏哈製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
繡花鞋製作技藝(王冠琴·市、區級非遺) | 京劇盔頭製作技藝(市、區級非遺) |
彩燈工藝(小燈張·區級非遺) | 惠豐堂魯菜製作技藝(區級非遺) |
京西水稻種植技術(區級非遺) | 頤和園聽鸝館壽膳製作技藝(市、區級非遺) |
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 繡花鞋製作技藝(蔣麗娟·區級非遺) |
御膳製作技藝(區級非遺) | 蒙鑲(鄭旭映·區級非遺) |
山石韓疊山技藝(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醫藥
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國家、市、區級非遺) | 蔡氏脈象(區級非遺) |
程氏針灸(市、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習俗
喜轎習俗(區級非遺) |
海淀區民間文學
頤和園傳説(市、區級非遺) | 圓明園傳説(市、區級非遺) |
香山傳説(市、區級非遺) | 曹雪芹(西山)傳説(國家、市、區級非遺) |
鳳凰嶺傳説(市、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音樂
海淀區傳統舞蹈
海淀撲蝴蝶(市、區級非遺) | 西北旺少林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
藍靛廠少林棍(區級非遺) | 六郎莊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
蘇家坨太平鼓(市、區級非遺) | 南安河武松打店棍會(區級非遺) |
高蹺秧歌(市、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戲劇
京西皮影戲(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曲藝
太平歌詞(市、區級非遺) |
海淀區雜技競技
踢石球(市、區級非遺) | 花樣空竹表演技法(區級非遺) |
傳統彈弓術(區級非遺) | 珍珠球(市、區級非遺) |
紀氏太極拳法(區級非遺) | 口技(市、區級非遺) |
宋氏三皇炮捶拳(區級非遺) | 孫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 |
吳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 | 屯佃中幡(區級非遺) |
白猿通背拳(海淀·區級非遺) | 飛叉(海淀·區級非遺) |
臨清潭腿(區級非遺) |
海淀區傳統美術
北京麪人郎(國家、市、區級非遺) | 傳統插花(國家、市、區級非遺) |
穎拓藝術(區級非遺) | 團花剪紙(區級非遺) |
金屬鍛鏨(區級非遺) | 彩塑京劇臉譜(市、區級非遺) |
麪塑(潘大洪·區級非遺) | 北京絹人(齊聰穎·區級非遺) |
麪人湯麪塑(海淀分支·區級非遺) | 平刻微雕(區級非遺) |
剪紙(曉林剪紙張·區級非遺) | 京劇臉譜(劉派·區級非遺) |
京繡(海淀分支·區級非遺) | 麪塑(賈會珍·區級非遺) |
京派內畫鼻煙壺(鐵華·區級非遺) |
海淀區風景名勝
編輯海淀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有“神皋佳麗”、“都下寶地”的美譽,形成了以“三山五園”為代表的古典園林區,有不可移動文物314處。
海淀區歷史古蹟
乾隆十五年,頤和園前身清漪園建成;咸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重建,改稱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破壞。1998年11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9]
;2007年5月8日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燬,現僅存遺址。圓明園規模宏偉,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峯作品。
[30]
| |
佔地188公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 |
山名源於東麓之名泉——玉泉。玉泉之盛名始於金代,金章宗明昌年間始定的“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指的就是玉泉。 | |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停靈在碧雲寺普明妙覺殿,現改稱“孫中山紀念堂”。
[32]
| |
俗稱卧佛寺,位於海淀區香山壽安山南,始建於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修後賜名“十方普覺寺”。 | |
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海淀區陽台山,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 | |
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寺內明代大鐘名為華嚴鐘,通高6.75米,外徑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之稱。 | |
海淀區旅遊名勝
位於海淀區白石橋附近,北京首都體育館西側,始建於1953年,因園內西北部有明清時期廟宇,“福廕紫竹院”而得名。 全園佔地47.35公頃,其中水面約佔三分之一。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三湖兩島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萬,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式山水園。
[36]
| |
隸屬北京林業大學,林地面積832.04公頃,年均氣温12.2℃。鷲峯主峯海拔465米,公園最高峯1153米,是海淀區第二高峯。相傳曾是遼代七十二營寨之一,後曾建消債寺和觀音底等。山南有小路壘壁鑿石而上,迴轉于山崖石罅之間。山上有朝陽洞,深不可測,已被封堵。民國六年(1917年),徐容光在此始建別墅,後為林行規購得,易山名為鷲峯,又擴建“鷲峯精舍”。
[37]
| |
公園佔地面積40公頃,其中園林綠化30公頃,水面1.9公頃。園內選種了體現園址歷史特色的景觀植物,共40餘萬株。有音樂彩光噴泉廣場、可踩踏常綠型草坪、貫珠泉、下沉庭園、稻田景區等10餘處特色景觀。 | |
位於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三區,以北京西山試驗林場為基礎,總面積5970公頃,是京郊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區最近的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 地帶性植被為温帶夏綠闊葉林,現有植物共計73科250餘種,獸類有10餘種,鳥類有50餘種,數種兩棲類及爬行動物。 | |
位於西山卧佛寺附近,於1958年批准建立,是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北京首批精品公園之一,首批國家重點公園之一。 | |
海淀區紅色景點
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位於天安門西的長安街延長線上。 軍博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週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共10個。 | |
坐落於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為仿古式庭院建築。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 陵園為方形院落,李大釗漢白玉雕像高2米,立於李大釗及夫人趙紉蘭墓前。墓後為寬4米,高2米的紀念碑。 | |
海淀區著名人物
編輯元代政治家。其八世祖為遼丹東王,父親耶律履官至金國尚書右丞。耶律楚材追隨成吉思汗,太宗時官至中書令。 儘管他受蒙古兩代君主的信任,政績卓著,且精通佛理,但面對蒙古貴族的歧視和非議,仍深感“才如江湖命如絲”,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最惱苦樂由他人”的感慨。 | |
周氏(?—1504),明昌平縣柳林村人(今蘇家坨鎮柳林村),明英宗朱祁鎮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 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朱見深,天順元年(1457年)封為貴妃。 朱見深即位,尊為皇太后。明孝宗朱祜樘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去世。諡號“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陪葬裕陵。 | |
1958年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軍區話劇團任演員。 | |
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影視男演員、歌手。小學就讀北京市育英學校(1996級),初中就讀北京市師達中學(2002級),高中就讀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2008年赴韓留學期間被SM娛樂公司星探發掘
[52-54]
。2012年4月以韓國男子組合EXO/EXO-M成員正式出道,擔任主唱、領舞、門面擔當。2014年8月,個人微博單條評論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中文社交媒體上的首位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者。10月,申請與SM公司合同無效,回國發展。2015年1月,首部主演電影《重返20歲》上映,獲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5月,登上《福布斯》雜誌中文版封面。12月,個人首張專輯《Reloaded(重啓)》全球發行。2016年7月19日與SM公司達成和解。12月,榮登“中國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榜首;同月,參演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在全球公映。
[55-56]
|
海淀區榮譽稱號
編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關村科技園)
[61]
2022年9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十部門聯合授予首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
[90]
- 參考資料
-
- 1. 海淀概況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2022-02-07[引用日期2022-03-12]
- 2. 海淀區志 第一編 建置 .北京市海淀區黨史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4-22]
- 3. 海淀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海淀區政府網.2022-04-29[引用日期2022-05-26]
- 4. 海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3-12]
- 5.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6. 海淀區 .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19-04-29]
- 7. 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7-05-11]
- 8. 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5-11]
- 9. 海淀完成行政區劃調整 .新浪網.2005年11月18日[引用日期2014-02-20]
- 10. 北京市(京) - 北京市 - 海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3-15]
- 11. 海淀區志 第二編 自然地理 .北京市海淀區黨史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4-24]
- 12. 區委領導 .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0-17]
- 13. 主任之窗 .海淀人大[引用日期2020-10-17]
- 14. 區政府領導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09]
- 15. 本屆領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海淀區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10-17]
- 16.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 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7-22]
- 17.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 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2017-09-21[引用日期2020-03-20]
- 18. 民政部 財政部關於確定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的通知 .民政部[引用日期2020-02-22]
- 19.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0.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1.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習俗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2.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3.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音樂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4.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5.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6.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7.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雜技與競技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8. 海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30]
- 29. 頤和園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4]
- 30. 圓明園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12]
- 31. 香山公園簡介 .北京市香山公園管理處[引用日期2017-04-30]
- 32. 佛教聖地:香山碧雲寺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02]
- 33. 十方普覺寺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7-05-02]
- 34. 大覺寺粽香茶香迎端午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7-05-02]
- 35. 玉淵潭公園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12]
- 36. 5.15鳥獸學院“樂鳥行”:紫竹院觀鳥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5-08]
- 37. 鷲峯森林公園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3-12]
- 38. 公園簡介 .北京植物園[引用日期2017-04-30]
- 39. 北京植物園 沉浸在春花綠樹中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05-08]
- 40. 中央廣播電視塔介紹(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7-05-08]
- 41.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塔 .大洋網[引用日期2017-05-08]
- 42. 軍博簡介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引用日期2017-04-30]
- 43. 軍事旅遊推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華網[引用日期2017-05-16]
- 44. 李大釗烈士陵園——北京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7-04-30]
- 45.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景區介紹 .北京市海淀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05-08]
- 46. 佟麟閣將軍紀念館介紹 .北京市海淀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05-08]
- 47. 耶律楚材抑鬱而終 曾感慨“人生自古誰無死”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48. 北京兩處明代周吉祥塔考辨 .北京市文物局[引用日期2017-05-01]
- 49. 米萬鍾 .中國·國際藝術界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50. 詞的中興和納蘭性德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51. 劉佩琦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52. 鹿晗亮相雜誌封面 背景傳聞很多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5-26]
- 53. 鹿晗巡演預定啓動門票32秒搶空 暖心定票價拒黃牛(3)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17-05-26]
- 54. 網爆天朝四子家境狀況 吳亦凡富二代張藝興最窮?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5-26]
- 55. 鹿晗登福布斯名人榜 偶像養成記全盤點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5-01]
- 56. 美男鹿晗泡花瓣浴 擇天記獻出“七個第一次”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5-08]
- 57.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2017-11-14[引用日期2017-11-14]
- 58. [北京新聞]海淀區獲“全國文明城區”稱號 .中央電視台[引用日期2017-11-20]
- 59. 海淀區榮膺“全國文明城區”稱號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20]
- 60. 海淀雙擁體現智力資源優勢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11-20]
- 61. 科技部授予中關村科技園"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1-20]
- 62. 關於公佈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縣(市、區)名單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11-20]
- 63. 關於對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縣(市、區)名單進行公示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11-20]
- 64. 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峯會召開 發佈“寧波共識”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9-08]
- 65. 民政部關於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結項驗收結果的通知 .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1-17]
- 66. 全國普法辦關於通報表揚"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安徽普法網[引用日期2020-02-22]
- 67.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 民政部 司法部關於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12-18]
- 68.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公佈第九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2020-03-06]
- 69. 關於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定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8-23]
- 70. 水利部關於公佈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0-12-01]
- 71. 2018-2020 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命名名 單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1-01-15]
- 72.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引用日期2021-01-20]
- 73.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名單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5-27]
- 74. 公報來了!信息量超大!海淀區常住人口3133469人 .北京日報.2021-06-07[引用日期2021-06-09]
- 75. 教育部關於實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19]
- 76. 關於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09-26]
- 77. 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方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10-06]
- 78. 張小川、嶽立、徐振濤任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10-12]
- 79. 關於命名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1-10-14]
- 80. 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名單的公示通知-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荊楚網[引用日期2021-12-03]
- 81. 新一屆海淀區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產生 劉長利當選為主任 .北京海淀[引用日期2021-12-18]
- 82. 新一屆海淀區政府領導班子產生 王合生當選為區長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18]
- 83. 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於通報表揚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1-28]
- 84. 張強已任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3-14]
- 85. 市委決定:肖丹任海淀區委常委 .微信[引用日期2022-04-01]
- 86. 海淀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海淀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4]
- 87. 市委決定:王合生任海淀區委書記 市委同意:提名李俊傑為海淀區區長人選 .北京海淀[引用日期2022-06-09]
- 88. 一批道路年內完工 海淀區發佈2022年交通工作目標-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6-22]
- 89. 國家知識產權局 通知 關於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評定結果的公示 .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22-07-29]
- 90. 首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在安徽合肥授牌 .總枱安徽總站[引用日期2022-09-05]
- 91. 李俊傑當選海淀區人民政府區長 .北京海淀.2022-11-18[引用日期2022-11-18]
- 92. 2022年北京市海淀區GDP總量突破一萬億元 .其他.2023-02-02
- 93. 北京市海淀區成為全國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市轄區 .澎湃新聞.2023-02-02[引用日期2023-02-0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