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倪瓚

鎖定
倪瓚(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
倪瓚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其性好潔而迂僻,人稱“倪迂”。其家原為本地富豪,因元末社會動盪,他於元順帝至正初年賣去田廬,散其家資,浪跡於五湖三泖之間,寄居村舍、寺觀。 [12-13]  洪武七年(1374年)去世,時年七十四歲。
倪瓚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倪瓚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9]  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清閟閣集》。
(概述圖:清葉衍蘭繪倪瓚像 [3] 
全    名
倪瓚
別    名
淨名居士
朱陽館主
滄浪漫士
曲全叟
海嶽居士
泰宇、元鎮
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301年
逝世日期
1374年
主要成就
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元代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
《清閟閣集》《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等
本    名
倪珽

倪瓚人物生平

倪瓚像 倪瓚像 [1]
倪瓚父親早喪,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在元代,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税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倪瓚從小得到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嬾)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
青少年時期的倪瓚雖然家境富裕,生活優裕,但未染上紈絝子弟習氣,對自身的學習修養,抓得挺緊。家中有一座三層的藏書樓“清閟閣”,內藏經、史、子、集、佛經、道籍千餘卷。倪瓚每日在樓上讀書作詩,除精心研讀典籍外,對佛道書籍也多有涉獵。“清閟閣”內還藏有歷朝書法名畫,倪瓚對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對董源的《瀟湘圖》、李成的《茂林遠岫圖》、荊浩的《秋山圖》,潛心臨摹,揣摹其神韻氣質。同時,他常外出遊覽,見到有價值的景和物隨手描繪,他精細地觀察自然界種種現象,認真地寫生,歸後往往畫卷盈笥。倪瓚一方面注意繼承傳統技法,博採各家所長,勤奮的學習,為他後來在繪畫上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元泰定五年(1328年),長兄倪昭奎病故。繼之,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相繼去世,使倪瓚悲傷不已。他原來依靠其長兄享受的特權,隨之淪喪殆盡,倪瓚變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經濟日漸窘困。
天曆三年(1330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20年內,是倪瓚繪畫創作的成熟期。這時期,倪瓚廣泛交際,友人多為和尚、道士或詩人、畫家。他作的詩作多半也是和這類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張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瓚曾為其精心繪製了《梧竹秀石圖》。由於倪瓚長期在寺院生活,並以僧人自居,僧人是他的重要交往羣體,其交往最密切的是方厓,倪瓚向其請教畫法,並稱其為老師。
倪瓚像
倪瓚像(1張)
從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他去世的20年裏,倪瓚漫遊太湖四周。他行蹤飄泊無定,足跡遍及江陰、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對太湖清幽秀麗的山光水色,細心觀察,領會其特點,加以集中、提煉、概括,創造了新的構圖形式,新的筆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藝術風格。
倪瓚晚年的精神信仰歸屬佛教,他選擇了“逃於禪”、淡然於世的人生態度。這一階段,倪瓚創作了《松林亭子圖》(1354年)、《漁莊秋霽圖》(1355年)、《怪石叢篁圖》(1360年)、《汀樹遙岑圖》(1363年)、《江上秋色圖》(1368年)、《虞山林壑圖》(1371年)等許多力作給後來的明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成為元四大畫家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十八日(1363年10月25日),其妻蔣氏病死,倪瓚受到很大的打擊。長子早喪,次子不孝,生活越覺孤苦無依,內心煩惱苦悶,無所適從。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堅辭不赴。
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作《題彥真屋》詩云: “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願做官。他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紀年。
洪武七年(1374年),倪瓚在江陰長涇借寓姻戚鄒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醫夏顴家就醫,夏顴築停雲軒讓其居住。倪瓚一病不起,於十一月十一日(12月14日)病逝於夏府,享年74歲。他的遺體埋葬在江陰習裏,後改葬在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周南老撰墓誌銘。

倪瓚主要影響

倪瓚繪畫

倪瓚作品
倪瓚作品(20張)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藴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倪瓚晚年的山水畫,受南宗禪"不二"理論的影響,呈現出空靈超邁、平淡質樸的總體風貌,他筆下的山水臻於"老境",樸訥深厚,素雅天真。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
縱觀倪瓚傳世的書畫作品,濃厚的佛學色彩是其顯著表徵之一。究其內在原因,這無疑與倪瓚深厚的佛學修養以及他與僧人密切交往的人生經歷相關聯。
影響
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他的畫而分雅俗,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畫壇有很大影響,至今仍被評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他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瓚書法

趙元 1352年作《倪瓚寫照》 趙元 1352年作《倪瓚寫照》
倪瓚工書法,擅楷書,他的書法作為在野的高人韻士,參禪學道,浪跡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韻,寫出了他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倪瓚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無怪乎後人多稱其為“倪高士”。文徵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讚美過他的書法。倪瓚與格守帖學的書法比較,完全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不免遭人非議。

倪瓚詩詞

清代徐璋繪《倪瓚像》 清代徐璋繪《倪瓚像》
倪瓚生活於戰亂的環境中,想逃避現實,放棄田園產業,過着漫遊生活。“照夜風燈人獨宿,打窗江雨鶴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寫照。不過他也不可能完全脱離現實,他在《寄顧仲瑛》詩中説:“民生惴惴瘡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長。”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關進牢獄,他在《素衣詩》中説:“彼苛者虎,胡恤爾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態度。不過倪瓚對現實常常採取消極姿態。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説:“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他不隱也不仕,漂泊江湖,別人都不瞭解他,他也不想被人瞭解。倪瓚的詩造語自然秀拔,清雋淡雅,不雕琢。

倪瓚歷史評價

倪瓚像 倪瓚像 [2]
元末畫家王冕:牙籤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送楊義甫訪雲林》) [5] 
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倪先生人品高軼,其翰札奕奕有晉宋風氣 。(《莆田集》) [4] 
明代戲曲理論家何良俊:雲林書師大令,無一點塵土。 [5] 
明代書畫家徐渭:瓚書從隸入,輒在鍾繇《薦季直表》中奪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文長集》) [4] 
明代書法家項穆:(倪瓚)下筆之際,苦澀寒酸。縱加以老彭之年,終無佳境也。(《書法雅言》) [4]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 古淡天真,米痴(米芾)後一人而已。(《畫禪室隨筆》) [4] 
清末民國書畫家李瑞清:倪迂書冷逸荒率,不失晉人矩 ,有林下風, 如詩中之有淵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玉梅花庵臨古各跋》) [4] 

倪瓚軼事典故

倪瓚愛潔成癖

(一)
倪瓚石刻像
倪瓚石刻像(2張)
據明王錡寓圃雜記》記載:倪瓚晚年為避禍曾暫住在光福山的徐氏家中,一天,與徐氏遊覽西崦,偶然喝到山上的七寶泉水,倪瓚很喜歡這泉水甜美。徐氏知道他愛乾淨,就叫人每天到泉中挑兩擔水回來,前一擔用來飲食,後一擔用來洗滌。徐家離七寶泉有五里地,徐氏這樣侍奉倪瓚,堅持半年毫無倦怠。後來倪瓚回到自己的家,有一次徐氏去拜訪他,羨慕倪家的清秘閣,反覆懇求才被允許進去觀看。遊賞時,徐氏偶然吐了一口唾沫。倪瓚叫僕人圍着清秘閣尋找他吐唾沫的地方。找來找去找不到,於是倪瓚親自去找,終於在桐樹的樹根處找到了,倪瓚馬上叫人挑水來沖洗桐樹,反反覆覆洗個不休。徐氏大為慚愧而離去。 [7] 
(二)
據《清閟閣全集》外紀之“潔癬”載,倪瓚曾讓童子入山擔七寶泉水,前桶用來煎茶,後桶用來灌足,人問其故,答日:“前者無濁,故以煎茶;後者或以泄氣所移,故以灌足。”同郡的富人曾邀請倪瓚宴飲,因富人家的廚師鬍子多,他以為不潔乃排袖而去,令在座客人相顧鬨然。倪瓚家中的梧桐湖石每日必讓人拭洗,苔蘚盈庭卻不容許踏足:每有落葉,就令童子以針綴於杖頭,將落葉挑出。他曾經留客夜宿,又恐客人有所移,竟然整夜監聽客人動靜,若聞有咳嗽聲,次日一早便令家僮尋覓痰跡。家僮找不到痰跡,又害怕遭到撻打,就騙説窗外的梧桐葉上有唾痕。於是,僮當即令人剪掉葉子並扔到十里之外,再將梧桐樹遍體刷洗一番。最令時人引為笑談的是,倪瓚曾召妓女趙買兒到別院共度良宵,因擔心她不潔,就讓她洗浴。待要臨寢時,倪瓚又嗅來聞去,命她再去洗浴,如此折騰了一夜,只好做罷。當時有位名醫叫葛可久,非常憎惡倪讚的潔癬。他趁倪瓚騎着白馬請他來為其母親治病之時,用污泥塗抹馬身,待入到倪瓚書房時,又故意弄亂文具。倪瓚雖然大為厭惡,終因母親而強忍下來。他對母親説:“兒子為了母親的病快好,所以我忍了。要是兒子生病了,寧死也不讓他醫治。”然後,又把白馬清洗了數日。 [8] 
(三)
明代初年,倪瓚的財產已經散盡,而官吏還逼着他要税,不得已,他便逃到蘆洲中躲避,焚香自適。香氣四溢為偵探發覺,被捕入獄。他在獄中,每遇獄卒送飯,必叫高舉過眉,獄卒問他為什麼,他説:“恐怕你的唾沫濺到飯裏。”獄卒發怒,把他鎖在便桶旁邊,經別人勸解才把他釋放。 [10] 
(四)
倪瓚愛潔成癖。他的香廁是一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着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
關於他的死因有多種版本,一説臨終前患痢疾,“穢不可近”,又説是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的。 [11] 

倪瓚出聲便俗

據明顧元慶雲林遺事》載: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聽説倪瓚的畫畫得很好,就派人送去綾羅綢緞,還以重金作為謝禮,要倪瓚給他作畫。倪瓚生氣地説:“我一生從來不做王侯權貴人家的畫師!”立即把張士信送來的綢緞撕破,把錢退回去。一天,張士誠和眾文士遊太湖,聞到一條漁船上發出奇異的香氣,認為裏面一定有奇異的人。急忙把船靠上去,到近處一看,原來是倪瓚。張士信見到他不禁大怒,想要親手殺了倪瓚,眾文士勸住了他,士信就命令身邊隨從狠狠鞭打倪瓚當眾羞辱他。倪瓚捱打的時候,咬緊牙關一聲不吭,事後有人問他:“先生您被士信毆打羞辱卻一聲不吭,這是為什麼呢?”倪瓚説:“一出聲就俗氣了!” [7] 

倪瓚寄住打人

倪瓚本身是個古怪之人,當他寄住在鄒家的時候,鄒先生有個女婿叫金宣伯,這天來拜訪他。倪瓚聞知金宣伯是個讀書人,連鞋子也沒穿好就出來迎接。可當見到他説話長相都很粗魯後,竟然很是憤怒,打了他一巴掌。金宣伯又是慚愧又是忿怒,也不見鄒先生就走了。鄒先生出來後,很是責怪他。倪瓚説:“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語無味,我把他罵走了!”

倪瓚不知風味

倪瓚好飲茶,特製“清泉白石茶”,趙行恕慕名而來,倪用此等好茶來招待他。趙行恕卻覺得此茶不怎樣。倪生氣道:“我以為你是皇族後裔,故拿出此茶,你卻不知風味,真是個俗物。”遂與之絕交。

倪瓚人際關係

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里。父早喪,弟兄三人,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字文光),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錄”、“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

倪瓚主要作品

倪瓚《清閟閣全集》十二卷 倪瓚《清閟閣全集》十二卷
倪瓚著有《清閟閣集》15卷。畫作有《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溪山圖》《六君子圖》《水竹居圖》《松林亭子圖》《獅子林圖》卷、《西林禪室圖》《幽澗 寒松圖》《秋林山色圖》《春雨新篁圖》《小山竹樹圖》《容膝齋圖》《修竹圖》《紫蘭山房圖》《梧竹秀石圖》《新雁題詩圖》等。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溪山仙館》《霜林湍石》等傳世。
倪瓚傳世書法作品有《三印帖》《月初發舟帖》《客居詩帖》《寄陳惟寅詩卷》《與率度札》《與良常詩翰》《與慎獨二簡》《雜詩帖》等多種。

倪瓚

【絕句】
【北里】
【煙雨中過石湖三首】
【題鄭所南蘭】
【荒村】
【對酒】

倪瓚

【雙調·折桂令】擬張鳴善
【越調·小桃紅】
【黃鐘·人月圓】

倪瓚人物爭議

倪瓚的生卒年曆來皆作大德五年(1301年)—洪武七年(1374年)。如《辭源》《倪瓚》條;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文學史》《倪瓚》節(各版本《中國文學史》皆同);國內外歷代歷來出版的《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史》等著作,以及有關研究和介紹倪瓚的文章皆作此説。其根據是周南老所撰的《元處士雲林先生墓誌銘》,其中有云:“洪武甲寅十一月十一日甲子,以疾卒,享年七十有四。”“洪武甲寅”年是1374年,上推而知倪生於1301年。周南老是蘇州人,又是倪瓚的朋友,為倪寫墓誌銘,其卒年不會錯。但倪的生年最清楚的當是倪自己,《清閟閣集》和《清閟閣全集》卷五皆載有倪雲林一詩:“乙未歲,餘年適五十,幼志於學,皓首無成,因誦昔人知非之言,慨然永嘆,賦此:陰風二月柳依依……五十知非良有以,重嗟學與寸心違。”乙未年是公元1355年,此年倪“年適五十”,上推應生於1306年。《清閟閣全集》卷九還有倪瓚“至正辛丑十二月”的“跋畫”文,其中有:“年逾五十,日覺死生忙(亡)能不為之撫舊事而縱選情乎?“至正辛丑”是公元1361年,如果按生於1301年計,此年倪61歲,應該是“年逾六十”,而絕不能説是“年逾五十”。是故,倪的生年還是以他自己所説的推算為生於1306年為準。 [6] 
元張雨題倪瓚像 元張雨題倪瓚像 [8]
參考資料
  • 1.    倪瓚版刻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 2.    倪瓚肖像明仇英繪,上海博物館藏。
  • 3.    倪瓚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22-01-18]
  • 4.    黃亞卓責任編輯;徐文平.江南文化史研究叢書 江南書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05:第262-263頁
  • 5.    李清芬著.中國畫史淺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4.12:第87-88頁
  • 6.    陳傳席著.中國山水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10:第286頁
  • 7.    梁文寧選注.中國曆代奇人小品選:東方出版中心,1999.05:第187-188頁
  • 8.    李傑榮編著.丹青意境 繪畫背後的故事:黃山書社,2015.12:第2-3頁
  • 9.    崔星編著.畫詮一歷代山水畫技法圖釋:福建美術出版社,2020.12:第139頁
  • 10.    盧光照編著.歷代畫家故事: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04:第82頁
  • 11.    閔生裕著.一個人的批判: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11:第17頁
  • 12.    首屆“倪雲林”全國美術作品展來啦!  .無錫新傳媒[引用日期2024-02-04]
  • 13.    倪瓚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4-02-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