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瑞清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鑑賞家)

鎖定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温圳鎮人,清末民初詩人、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士,後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寧提學使兩江優級師範學堂(今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校前身)監督(校長)、江蘇布政使等職。 [2] 
2020年11月1日,江西省進賢縣紀念李瑞清逝世100週年學術研討會開幕。 [2] 
中文名
李瑞清
別    名
字仲麟,號梅庵
梅痴
阿梅,晚號清道人
籍    貫
江西撫州
出生日期
1867年
逝世日期
1920年
墓    地
南京牛首山

李瑞清人物簡介

李瑞清(1867年-1920年),字仲麟,號梅庵、梅痴、阿梅,自稱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號李百蟹,入民國署清道人,諡號文潔。江西臨川縣温圳楊溪村(今屬進賢縣温圳)人。清末民初詩人、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鑑賞家。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恩師。書畫界名聲顯赫,書法自稱北宗,與曾熙的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説。與吳昌碩曾熙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

李瑞清兒時生活

李瑞清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其父李必昌,字慕蓮,號益生,又稱榮祿公,在湖南為官三十年,曾任長沙司馬攝武陵縣令,李瑞清從小在長沙生活,“少治《公羊》學,為文學司馬遷、範蔚宗,詩宗漢魏古直蒼涼……”;其高祖李宗瀚是清乾隆道光時期著名書法家、鑑賞家兼收藏家,其叔祖李聯琇(李宗瀚之子)是清咸豐年間進士、國子祭酒、國史總纂,鐘山山長。

李瑞清執政生涯

李瑞清 李瑞清
1891年,李瑞清在湖南參加鄉試,因不合鄉籍被註銷。1893年回原籍參加江西鄉試中舉,1894年中進士(另説是光緒二十一年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分發江蘇候補道,署江寧提學使,1905—1911年任兩江師範學堂(1949年更名南京16大學 [3]  )監督,即校長,1906年正式上任。李瑞清上任後,大力改革,使兩江師範成東南一大學府。針對東南地區急需任課師資的實際,在學堂增設選科、補習科,附設中小學校。創辦短期的留學預備學堂,輸送了一批青年學生去美國深造。提倡國學、科學、藝術不遺餘力。改博物科為農業博物科,購置農田耕牛供學生實習之用。親赴東瀛,聘請日本教習傳授西方科學和近代工藝。創設圖畫手工科,設立畫室及有關工場,並親自講授國畫課,增設音樂科,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近代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國畫大師張大千、著名書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黃鴻圖皆出門下。,著名學者如王伯沆柳詒徵劉師培夏敬觀姚明輝雷恆蕭俊賢、鍾鐘山、松本孝次郎皆執教於此。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和專家,如生物學家秉志教育學家廖世承、戲曲史家陳中凡、藝術教育家呂鳳子。自勉“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若子弟”,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校訓,“儉樸、勤奮、誠篤”為校風,倡導“匡時而振俗”,主張融會貫通中西之學以造就“中國之培根、笛卡爾”,為近代南京大學大學品風之雛形。
南京大學鼓樓石碑 南京大學鼓樓石碑 [4]
1912年,兩江師範學堂蒸蒸日上之時,辛亥革命爆發,李瑞清辭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職務。兩江師範陷於停辦,直到1914年,原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改建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15年開學,才復續學;再後1921年改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1949年易名南京大學,學脈循時承傳。南京高師(今南京大學)校長江謙在校園西北角六朝松旁(現為東南大學本部校園內),建茅屋三間,取名“梅庵”,以志懷念。梅庵處,以“梅庵琴派”聞名海內外。

李瑞清晚年生活

李瑞清晚年寓滬,1920年病逝,因對南京感情深厚,遵其“歸葬金陵”的遺言,弟子胡小石與梅庵先生同鄉摯友曾農髯將其遺體安葬於南京城郊牛首山雪梅嶺,墓旁植梅300株,築室數間,名“玉梅花庵”。南高師校長江謙為褒揚李瑞清的功績,在校園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間,取名梅庵,並懸柳詒徵手書李瑞清所定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李瑞清代表作品

遺著有《圍城記》;經門人整理遺稿,1939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清道人遺卷》,共計文、詩、跋、書論四卷。

李瑞清書法

李瑞清 李瑞清
李瑞清通詩、書、畫,尤精書法。自幼鑽研六書,學習書法,對殷墟、周、秦、兩漢至六朝文字皆有研究。為一代書法宗師,也是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李瑞清的書法,上追周秦,博宗漢魏,各體偕備,尤工篆隸。其書法“秀者如妖嬈美女,剛者如勇士揮槊”,瀟灑俊逸,各具神態,以篆作畫,合畫篆為一體。李派書學熔鑄古今,不偏不倚,至博且精,勇開風氣,所播深遠直至當代,為薪火相傳的金石書派。 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著名書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黃鴻圖皆出自其門下。

李瑞清繪畫

李瑞清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畫家,擅丹青,山水、人物、花卉,繪畫涉獵廣泛。山水師法原濟、八大山人,花卉宗惲南田。所繪松石、花卉意境獨特,尤擅畫佛。

李瑞清貢獻

李瑞清扇面 李瑞清扇面
辛亥革命時,瑞清一度代布政使職。南京光復之日,不僅不潛遁,且“封藩庫,積金數十萬”,由南京政府接收。嗣後,棄官寓居上海,家境貧寒,老弱數十口仰其供食,經常斷炊,乃賣書畫以自給,以免口腹累人。海內外聞知,求其書畫者,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日本書道界人士競渡海東來,爭相購置。就是在今天,他的書法作品也印成字貼出版。
李瑞清還善詩能文,他的詩詞古直蒼涼,大有曹孟德遺風,尤以絕句為勝,寫得悽豔動人。《清史稿》稱:“瑞清詩宗漢、魏,下涉陶、謝。”在清光緒宣統年間的古典詩壇上,他是一位非常活躍的詩人,曾被汪國垣在《光(緒)宣(統)詩壇點將錄》中封為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陳可毅曾作詩稱讚他道:“來往金陵又幾時,久聞人説李梅痴。過江名士知多少,爭誦臨川古體詩。”可見他的詩詞影響不小。其為文,學莊子太史公司馬遷,記事狀物,簡潔生動,並能“發抒胸臆,有所刺諷狎侮,頗以寄奇恢詭之趣相合”,亦有大家風度。此外,李瑞清亦精文字學、金石考據、書畫鑑別。他提出的“求分於石,求篆於金”的辨析金文書法流派的方法,頗具科學道理,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藝術大師。
李瑞清一生授徒甚多,桃李遍天下。著名學者秉忠、胡小石,國畫大師張大千,美術教育家呂鳳子以及撫州書法家李仲乾、何硯青、黃鴻圖等,均出其門下。
李瑞清在政治上,思想保守,愚忠清室。辛亥革命後,不當民國官,不寫“民國”二字,不剪辮子,自號“清道人”。1917年張勳復辟時,又一度出任學部左侍郎,但這些與其在書法、繪畫、教育等方面成就以及清廉自持、一介不取的清高品格相比,瑕不掩瑜。1920年,李瑞清卒於南京。摯友曾熙,學生胡小石等葬其於金陵牛首山,並在雪梅嶺之羅漢泉旁邊築一梅花庵以紀念他。南京大學為表彰其在兩江師範學堂辦學功績,特建亭於校園,曰“梅奄”。其門人並將他的詩文收集,編成《清道人遺集》、《清道人遺集軼稿》等書行世。至今在撫州市城區北面,仍有一綠樹成蔭、幽雅寧靜的街道,原名府前街,李瑞清曾居住於此。民國21年(1932年),為紀念李瑞清在教育、書畫上的貢獻,將此街擴寬後改名“梅庵路”。1980年地名普查後,始改名“羊城路”。但至今很多人仍記得“梅庵路”路名 [5] 

李瑞清近代紀念

2002年,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倡議重新修復李瑞清墓。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中央大學教授柳詒徵之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柳曾符看到墓地甚簡陋後也致信媒體,呼籲江寧區借建設之契機將李瑞清先生墓一併修繕,再現南京城外“春遊牛首”之盛景。後在南京市文物局局的指導和江寧區文化局的支持下,由南京大學投資和設計,經江寧區文化局具體組織施工,煥然一新的李瑞清先生墓終於在2002年4月正式竣工揭碑,使世人藉以表達對李瑞清先生等前輩先賢奠定、拓展學校基業的景仰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南大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更好地繼承優良傳統並努力使之發揚光大的堅定信念。 [6] 
2002年4月29日,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南京大學前身“兩江師範學堂”校長李瑞清墓修竣揭碑儀式在南京江寧牛首山舉行。 [6] 
2020年11月28日,江西進賢縣紀念李瑞清逝世100週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專家學者,共同追思、緬懷李瑞清,並就其身後留下的教育、詩文、書畫等諸多方面的思想文化遺產展開交流研討。 [2] 

李瑞清人物評價

李瑞清以篆籀行於北碑,為一時學北碑者所宗。(現代書法家李志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