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簡稱“南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
[81]
,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峯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校園
[129]
、金磚國家大學聯盟
[141]
、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150]
、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151]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
[153]
、中國高校科創聯盟
[168]
成員,首批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通識教育聯盟
[106]
[148-149]
[155]
。
學校肇始於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時期,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與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陵大學原址。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簽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有四個校區;設有40個院系,開設本科專業91個;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4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有本科生14714人、碩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學生1396人。
[1-4]
- 中文名
- 南京大學
- 外文名
- Nanjing University
- 簡 稱
- 南大、NJU
- 創辦時間
- 1902年(壬寅年)
- 創辦人
- 張之洞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110]
985工程
211工程
全國重點大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107] 展開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譚鐵牛(黨委書記)
[124]
談哲敏(校長) - 專職院士數
-
中國科學院院士29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 [1]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 [83] - 本科專業
- 91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8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 - 博士後
- 科研流動站38個 [1]
- 國家重點學科
-
一級學科8個
二級學科13個 - 院系設置
- 40個院系
- 校 訓
-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 校 歌
- 《南京大學校歌》
- 校慶日
- 5月20日 [118]
- 地 址
-
仙林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
鼓樓校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漢口路22號
浦口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學府路8號
蘇州校區: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太湖大道1520號 [132] - 院校代碼
- 10284
- 主要獎項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6年)
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最高獎) - 知名校友
-
楊潔篪
厲聲教
吳健雄
厲麟似
郭金龍 展開
南京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南京大學清末時期
- 三江師範學堂
- 兩江師範學堂
1905年,三江師範學堂易名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李瑞清出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校長)。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校訓,大力提倡科學、國學和藝術教育,在高校首創藝術系科,為中國培養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
[5]
[6]
南京大學民國時期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18年10月,中國科學社設在南高師,主要成員多在南高、東大任教,他們多是將各自領域西方現代科學系統引入中國的先驅,因而南京高師被稱為“中國現代科學大本營”、“中國自然科學的發祥地”。在中國現代科學的早期,半數以上的在國際頂尖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的中國科學家是南京大學的教職或畢業生。
[8]
1919年9月,江謙因病辭職,代理校長郭秉文繼任校長。
[9]
1920年,正式招收8名女學生入學,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之風。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務會議上首次提議改辦國立大學,9月聯名致書教育部,“擬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設南京大學,以宏造就”,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一提議並沒有獲得民國教育部批准。
1920年9月,學校實行選科制與學分制,開設必修及選修課,修畢一定學分方可畢業。這些改革逐步為全國教育界所採用。最早在中國開展現代學術研究,建立了全國最早期的現代科學研究實驗室,成為中國最早的以大學自治、學術自由、文理為基本兼有農工商等專門應用科、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為特徵的現代大學。
- 國立東南大學
1921年6月6日,東大籌備處在上海召開董事會,通過大學組織大綱,編制預算,推薦郭秉文為首任校長。7月教育部核准《東南大學組織大綱》,東大遂於8月招考預科學生。9月,國立東南大學正式開學。
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牌撤去,南高正式併入東大,遂稱之為國立東南大學。
1924年8月,因經費緊張,東大停辦工科,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組為河海工科大學。
-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教育行政委員會經過通盤考慮,實行大學區制,國立東南大學、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以及江蘇境內四所公立專門學校的9所公學合併,在首都南京改組易名“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以紀念孫中山先生及北伐軍攻克的第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11]
- 江蘇大學
學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學後,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山大學不止一處,不易辨認。1928年國民政府頒行《大學區條例》,要求“各省大學依據各地名名之”,規定改第四中山大學為江蘇大學。於是,1928年2月改名為“江蘇大學”。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廣大師生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國中心之學府,又不足以樹首都聲教之規模”。全校師生羣情激憤,組成“改定校名請願團”,要求政府依照英國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等的做法,將校名改為“國立南京大學”。但國民政府執意要改江蘇大學,最後還是定名為江蘇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
1928年5月16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作出決議,“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張乃燕仍為校長。8月,國立中央大學進行院系調整,改設文、理、法、教、農、工、商、醫等八個學院,成為當時中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10]
[12]
1927年9月,中華自然科學社在校始創。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寶等知名教授在該校發起創立“自然科學座談會”,1944年改建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194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自然科學座談會”改名為“九三座談會”,隨後更名為九三學社。1958年,以源於該校的中國主要科學團體為基礎在北京組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940年前後,該校學生先後創刊《太公報》和《大學新聞》。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吳有訓出任校長。1946年11月1日在京(當時南京的簡稱)開學。全校設文、法、理、農、工、醫、師範七個學院、37個系、6個專修科、26個研究所,是全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根據1947年的統計,全校教職員1266人,學生4066人。其規模之宏大,學科之齊全,師資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國各大學之首,因而有“民國最高學府”之稱。
南京大學建國初期
- 國立南京大學
- 南京大學
1950年10月10日,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通知,校名去“國立”兩字而徑稱“南京大學”。校長周鴻經去職,梁希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1951年7月,南京大學改校務委員會製為校長制,潘菽任校長。這一階段,學校根據“維持原有學校,逐步進行改善”的工作方針,通過一系列積極穩妥的改革,確立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明確了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針和民主集中制的領導體制,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2年7月進行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學院等院校以及組建有關院校相關係科;保留文、理學院,主要併入金陵大學文、理學院,校址從四牌樓2號遷至鼓樓原金陵大學校址,成為文理綜合性大學。
[14]
1956年12月,潘菽率心理系師生遷到北京組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次年郭影秋接任校長,1963年匡亞明任校長。1966年文革爆發,教學工作受到破壞,本科生停止招生6年,研究生停止招生12年;當時南京大學以被稱為曾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高等學府”、“國民黨的文化中心”等理由而受到特別的衝擊。
南京大學文革以後
1976年,南大在校師生率先發起旨在反對和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南京三·二九事件”,為四五運動的先聲,南京反文革勢力運動,影響全國。
1978年5月,哲學系青年教師胡福明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全國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拉開了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序幕,推動了鄧小平領導開創的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1978年5月,匡亞明復任校長。
1984年8月,曲欽嶽任校長。
1993年,南京大學浦口校區投入使用。
1996年,南京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大學。
1999年,南京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行列。
2001年,首批獲准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16]
2006年,教育部和江蘇省再次簽訂重點共建南京大學的協議。
2009年9月,中組部和教育部發文確定南京大學為首批全國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10月,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啓用,原浦口校區移交金陵學院。仙林校區按規劃和鼓樓校區協作分工,將成為南京大學主校區。12月30日,南京大學在原有的物理學系、電子科學與工程系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基礎上,新組建成立了物理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18]
2015年3月,入選2014年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157]
。
2018年1月,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江蘇文學院在南大仙林校區掛牌成立。3月,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是首家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C9高校;揭牌儀式後,南京大學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學院戰略協議》,同時與京東、科沃斯、曠視三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教育部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認定結果,南京大學有5個項目成功入選
[142-143]
。
2019年3月,南京大學與蘇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協議。4月,學校與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發起成立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5月,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7月,成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創始成員。9月,發起成立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副理事長單位。12月,學校與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9-37]
2020年4月2日,與南京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等高校正式宣佈成立國際大學氣候聯盟。
[38]
6月,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成立。
[39]
7月,該校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
[40]
9月23日,南京大學梅庵書院成立。
[41]
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2020年,學校5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42]
[156]
2021年1月7日,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簽約並揭牌。
[90]
1月17日,倡議發起成立長三角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資源共享研究聯盟。
[43]
同年,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
[44]
3月12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國際醫院正式揭牌。
[89]
4月23日,發起組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84]
5月21日,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86]
國家新聞出版署“智慧出版與知識服務重點實驗室”落户南京大學。
[87]
5月25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阿克蘇醫院正式揭牌。
[88]
7月,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正式成立
[95]
。7月2日,南京大學病毒與感染病研究所正式成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被聘為兼職教授和名譽所長。
[96]
11月29日,南京大學大理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1年度)。
[105]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學召開慶祝建校120週年大會。
[117]
6月28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軟件與工程、集成電路、數字經濟與管理四個學院同時揭牌。
[119]
8月9日,南京大學無錫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
[120]
8月19日,南京大學-蘇銀金融租賃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123]
11月28日,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揭牌大會暨國關學術季啓動儀式在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正式亮相,同時標誌着南京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成立。
[130]
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發佈"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南京大學排名第六。
[136]
4月8日,聯合成立“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
[140]
7月22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舉行校名石揭幕儀式暨迎接新生活動。
[158]
9月5日下午,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理事會在常成立。
[162]
9月12日,南京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蘇州)正式啓動。
[163]
11月29日,南京大學參與發起設立的江蘇高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聯盟正式成立。
[170]
南京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南京大學院系專業
學院(系) | 本科專業 |
---|---|
漢語言文學 | |
戲劇影視文學 | |
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 哲學 |
歷史學 | |
考古學 | |
考古學(文物鑑定) | |
物理學 | |
應用物理學 | |
聲學 | |
統計學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天文學 | |
空間科學與技術 | |
地質學 | |
地球化學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
地質工程 |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
地球物理學 | |
生物演化與環境(國際班) | |
大氣科學 | |
應用氣象學 | |
地理科學 |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 |
地理信息科學 | |
海洋科學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 電子信息類(含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材料物理 | |
材料化學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
生物醫學工程 | |
廣告學 | |
廣播電視學 | |
新聞學 | |
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 | - |
英語 | |
俄語 | |
日語 | |
德語 | |
西班牙語 | |
朝鮮語 | |
法語 | |
法學 | |
生物科學 | |
生態學 | |
生物技術 | |
國際政治 |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
行政管理 |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理科實驗班(大理科班) | |
-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圖書館學 | |
編輯出版學 | |
檔案學 | |
社會學 | |
社會工作 | |
心理學 | |
- | |
化學 | |
化學(化學生物學) | |
應用化學 | |
環境科學 | |
環境工程 |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臨牀醫學(八年本博連讀) | |
口腔醫學(五年制) | |
軟件工程 | |
自動化 | |
工業工程 | |
金融工程 | |
建築學 | |
城鄉規劃 | |
建築與城鄉規劃實驗班 | |
漢語言 | |
漢語國際教育 | |
注:各院系辦學實力可以瀏覽學校各院系網站或者《南京大學110週年校慶特刊》。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有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等。南園有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故居(中山樓),還有設立了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的拉貝故居,北園有賽珍珠故居、何應欽故居(鬥雞閘)等。
南京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總計4794人,其中專任教師219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1219人,具有副高級職稱的840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26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級領軍人才近400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400餘人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135人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8人。
[1]
[134]
類別 | 姓名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
[47-48]
|
社會學專業教學團隊 | 馬克思主義哲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
化學實驗課教學團隊 | 凝聚態物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英美文學與文化教學團隊 |
軟件工程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 物理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資本論與中國經濟教學團隊 |
地球科學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團隊 | 環境科學教學團隊 |
南京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現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三期項目立項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4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
[1]
在2017年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南京大學共有41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獲得數共21個,A類學科總數位居全國第6。其中天文學、地質學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三個學科獲得A+,哲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等11個學科獲得A,理論經濟學、法學、數學、化學、地理學、生態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7個學科獲得A-。
[50]
建設項目 | 專業名稱 |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6個) | 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 | 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3個)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史、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英語語言文學、社會學、情報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環境科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氣象學、自然地理學、外科學(普外)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經濟法學、中國近代史、世界經濟、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博士學位二級學科 | 碩士學位二級學科 |
---|---|---|---|
01哲學 | 0101哲學● | 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 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
010102中國哲學 | 010102中國哲學 | ||
010103外國哲學 | 010103外國哲學 | ||
010104邏輯學 | 010104邏輯學 | ||
010105倫理學 | 010105倫理學 | ||
010107宗教學 | 010107宗教學 | ||
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 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 ||
0101Z1東方哲學與宗教■ | - | ||
0101Z2文化哲學■ | - | ||
02經濟學 | 0201理論經濟學● | 020101政治經濟學★ | 020101政治經濟學★ |
020104西方經濟學 | 020104西方經濟學 | ||
020105世界經濟學 | 020105世界經濟學 | ||
- | 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
0202應用經濟學● | 020204金融學(含保險學) | 020201國民經濟學 | |
020205產業經濟學 | 020202區域經濟學 | ||
020206國際貿易學 | 020204金融學(含保險學) | ||
0202Z1數字經濟學■ | 020205產業經濟學 | ||
- | 020206國際貿易學 | ||
- | 020209數量經濟學 | ||
03法學 | 0301法學● | 030101法學理論 | 030101法學理論 |
030104刑法學 | 030102法律史 | ||
030105民商法學 |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
030107經濟法學 | 030104刑法學 | ||
0301Z1商法學■ | 030105民商法學 | ||
0301Z2中國法■ | 030106訴訟法學 | ||
- | 030107經濟法學 | ||
- |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 | 030109國際法學 | ||
0302政治學● | 030201政治學理論 | 030201政治學理論 | |
030206國際政治 |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 ||
030207國際關係 | 03020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 ||
0302Z1中國政府與政治■ | 030204中共黨史 | ||
99J8海疆與海洋安全(交-世界史、中國史、法學)■ | 030206國際政治 | ||
- | 030207國際關係 | ||
- | 030208外交學 | ||
0303社會學● | 030301社會學★ | 030301社會學★ | |
030302人口學 | 030302人口學 | ||
030303人類學 | 030303人類學 | ||
0303Z1社會心理學■ | - | ||
0303Z2社會工作■ | - | ||
99J9整合心理科學(交-基礎醫學、生物學)■ | - | ||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03050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03050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
- |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
04教育學 | 0401教育學※ | 040106高等教育學 |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
- | 040106高等教育學 | ||
- | 040110教育技術學 | ||
- | 0401Z1體育教育與訓練學■ | ||
0402心理學※ | - | 040201基礎心理學 | |
- | 040203應用心理學 | ||
05文學 | 0501中國語言文學●◎ | 050101文藝學★ | 050101文藝學★ |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 ||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 ||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 ||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 ||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
0501Z1海外漢學研究■ | - | ||
0501Z2對外漢語教學■ | - | ||
0502外國語言文學● |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 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 |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 ||
050203法語語言文學 | 050203法語語言文學 | ||
050204德語語言文學 | 050204德語語言文學 | ||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050205日語語言文學 | ||
0502Z1東亞語言文學■ | 050207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 ||
- | 050210亞非語言文學 | ||
- |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
0503新聞傳播學● | 050301新聞學 | 050301新聞學 | |
050302傳播學 | 050302傳播學 | ||
06歷史學 | 0601考古學● | - | - |
0602中國史● | 0602Z1邊疆學■ | - | |
0603世界史● | 0603Z1國際關係史■ | - | |
07理學 | 0701數學●◎ | 070101基礎數學★ | 070101基礎數學★ |
070102計算數學 | 070102計算數學 | ||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
070104應用數學★ | 070104應用數學★ | ||
- |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 ||
0702物理學●◎ | 070201理論物理★ | 070201理論物理★ | |
070202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070202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
070203原子與分子物理 | 070203原子與分子物理 | ||
070205凝聚態物理★ | 070205凝聚態物理★ | ||
070206聲學★ | 070206聲學★ | ||
070207光學 | 070207光學 | ||
070208無線電物理★ | 070208無線電物理★ | ||
0703化學●◎ | 070301無機化學★ | 070301無機化學★ | |
070302分析化學★ | 070302分析化學★ | ||
070303有機化學 | 070303有機化學 | ||
070304物理化學★ | 070304物理化學★ | ||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0704天文學◎● | 070401天體物理★ | 070401天體物理★ | |
070402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 070402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 ||
0705地理學● | 070501自然地理學★ | 070501自然地理學★ | |
070502人文地理學 | 070502人文地理學 | ||
0705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0705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
0705Z1旅遊地理與旅遊規劃■ | - | ||
0705Z2海岸海洋科學■ | - | ||
0705Z3土地利用與自然資源管理■ | - | ||
0705Z4國土空間規劃■ | - | ||
0705Z5資源環境遙感■ | - | ||
99J2海洋地球科學(交-大氣科學、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 | ||
0706大氣科學● | 070601氣象學★ | 070601氣象學★ | |
070602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 070602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 ||
0706Z1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 | - | ||
0709地質學●◎ | 070901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 | 070901礦物學、岩石學、礦牀學★ | |
070902地球化學★ | 070902地球化學★ | ||
07090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070903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
070904構造地質學★ | 070904構造地質學★ | ||
070905第四紀地質學 | 070905第四紀地質學 | ||
0709Z1海洋地球化學■ | - | ||
0709Z2水文地質學■ | - | ||
0709Z3地震學■ | - | ||
0710生物學●◎ | 071001植物學★ | 071001植物學★ | |
071002動物學 | 071002動物學 | ||
071003生理學★ | 071003生理學★ | ||
071007遺傳學 | 071007遺傳學 | ||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 | 071011生物物理學 | ||
0713生態學● | - | - | |
08工學 | 0803光學工程● | - | 0803光學工程 |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 |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 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 |
080502材料學 | 080502材料學 |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 ||
0805Z1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 | ||
99J1健康工程(交-臨牀醫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 | - | ||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 080901物理電子學 | 080901物理電子學 | |
080902電路與系統 | 080902電路與系統 | ||
080903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080903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 |
0810Z1控制科學與智能工程■ |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 ||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 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 |
081202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081202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 ||
0812Z1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 | - | ||
0813建築學● | 0813Z1城鄉規劃與設計■ | 081304建築技術科學 | |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 - | - | |
0818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 |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
081803地質工程 | 081803地質工程 | ||
0818Z1能源地質學■ | - | ||
99J3水文學與水資源(交-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 - | ||
0819礦業工程● | - | - | |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 083001環境科學★ | 083001環境科學★ | |
083002環境工程 | 083002環境工程 | ||
0830Z1環境規劃與管理■ | - | ||
0830Z2環境材料工程■ | - | ||
0833城鄉規劃學● | - | - | |
0835軟件工程● | - | - | |
10醫學 | 1001基礎醫學● | 1001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1001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100102免疫學 | 100102免疫學 | ||
100103病原生物學 | 100103病源生物學 | ||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
1002臨牀醫學● | 100201內科學 | 100201內科學 | |
100210外科學★ | 100202兒科學 | ||
100204神經病學 | 100204神經病學 | ||
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100205精神病與精神衞生學 | ||
100208臨牀檢驗診斷學 | 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
100211婦產科學 | 100208臨牀檢驗診斷學 | ||
100214腫瘤學 | 100210外科學★ | ||
100217麻醉學 | 100211婦產科學 | ||
1002Z1重症醫學■ | 100212眼科學 | ||
1002Z2口腔科學■ | 100213耳鼻咽喉科學 | ||
- | 100214腫瘤學 | ||
- | 100217麻醉學 | ||
- | 100218急診醫學 | ||
1003口腔醫學※ | - | 100302口腔臨牀醫學 | |
1007藥學● | 100701藥物化學(含天然藥物化學) | 100701藥物化學(含天然藥物化學) | |
100702藥劑學 | 100702藥劑學 | ||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 ||
100706藥理學 | 100706藥理學 | ||
12管理學 |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2工商管理● | 120201會計學 | 120201會計學 | |
120202企業管理★ | 120202企業管理★ | ||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 ||
1202Z1人力資源管理■ | - | ||
1204公共管理● | 120401行政管理 | 120401行政管理 | |
120402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 120402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 ||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 ||
120404社會保障 | 120404社會保障 | ||
120405土地資源管理 | 120405土地資源管理 | ||
1204Z1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 | - | ||
1204Z2大眾傳媒與媒介管理■ | - | ||
1204Z3應急管理■ | - | ||
1205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120501圖書館學 | 120501圖書館學 | |
120502情報學★ | 120502情報學★ | ||
120503檔案學 | 120503檔案學 | ||
1205Z1信息資源管理■ | - | ||
1205Z2出版學■ | - | ||
1205Z3國家安全數據管理■ | - | ||
13藝術學 | 1303戲劇與影視學● | 99J7藝術文化學(交-哲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 | - |
1304美術學※ | - | 1304Z1數字媒體公共設計藝術■ | |
14交叉學科 | 1401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 - | - |
1402國家安全學● | - | - | |
注:●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自主設置46個(其中:交叉學科6個) |
類別代碼 | 類別名稱 | 領域代碼 | 領域名稱 |
---|---|---|---|
0251 | 金融 | / | / |
0252 | 應用統計 | / | / |
0254 | 國際商務 | / | / |
0257 | 審計 | / | / |
0351 | 法律 | / | / |
0352 | 社會工作 | / | / |
0451 | 教育★ | 045105 | 學科教學(物理) |
045108 | 學科教學(英語) | ||
0453 | 漢語國際教育 | / | / |
0454 | 應用心理 | / | / |
0551 | 翻譯 | 055101 | 英語筆譯 |
055105 | 日語筆譯 | ||
055107 | 法語筆譯 | ||
0552 | 新聞與傳播 | / | / |
0553 | 出版 | / | / |
0651 | 文物與博物館 | / | / |
0851 | 建築學 | / | / |
0853 | 城市規劃 | / | / |
0854 | 電子信息★ | / | / |
085404 | 計算機技術 | ||
085405 | 軟件工程 | ||
085406 | 控制工程 | ||
085410 | 人工智能 | ||
085411 | 大數據技術與工程 | ||
085412 | 網絡與信息安全 | ||
0856 | 材料與化工 | / | / |
0857 | 資源與環境★ | / | / |
085703 | 地質工程 | ||
0860 | 生物與醫藥 | / | / |
1051 | 臨牀醫學★ | 105101 | 內科學 |
105104 | 神經病學 | ||
105108 | 重症醫學 | ||
105111 | 外科學 | ||
105114 | 運動醫學 | ||
105115 | 婦產科學 | ||
105121 | 腫瘤學 | ||
105123 | 放射影像學 | ||
1052 | 口腔醫學★ | / | / |
1054 | 護理 | / | / |
1251 | 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 | / | / |
1252 | 公共管理 | / | / |
1253 | 會計 | / | / |
1255 | 圖書情報 | / | / |
1256 | 工程管理 | 125601 | 工程管理 |
125603 | 工業工程與管理 | ||
125604 | 物流工程與管理 | ||
1351 | 藝術 | 135102 | 戲劇 |
135107 | 美術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化學 | 生態學 | 工商管理 | 應用經濟學 |
大氣科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生物學 | 公共管理 | 哲學 |
地理學 | 基礎醫學 | 世界史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政治學 |
地質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數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中國史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考古學 | 天文學 | 軟件工程 | 中國語言文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理論經濟學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社會學 | 藥學 |
法學 | 臨牀醫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物理學 | 戲劇與影視學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
法學 | 法學 |
政治學 | |
社會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歷史學 | 中國史 |
世界史 | |
考古學 | |
理學 | 數學 |
地理學 | |
生態學 | |
工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軟件工程 | |
城鄉規劃學 |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
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法學 | 法學 |
政治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理學 | 海洋科學 |
生態學 | |
工學 | 光學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建築學 | |
地址資源與地質工程 | |
軟件工程 | |
醫學 | 基礎醫學 |
臨牀醫學 | |
口腔醫學 | |
藥學 |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 |
南京大學教學建設
南京大學曾經首倡“教學法”,率先實行“學分制”和“選科制”。首開“女禁”,實行“男女同校”,引領中國風氣之先。發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教師節。
院系 | 專業名稱 | 院系 | 專業名稱 |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地質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歷史學系 | 歷史學 | 軟件學院 | 軟件工程 |
哲學系 | 哲學 | 物理學院 | 物理學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大氣科學學院 | 大氣科學 |
商學院 |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 |
政府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數學系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 |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 天文學 | 醫學院 | 臨牀醫學 |
外國語學院 | 英國語言文學、法語 | 內容來源於學校官網 |
院系 | 課程名稱 | 主持人 | 課程名稱 | 主持人 |
---|---|---|---|---|
匡亞明學院 | 大學物理學 | 化學原理 | 姚天揚 | |
外國語學院 | 英國文學 | 王守仁 | 西方思想經典 | 朱剛 |
法語閲讀 | - | - | ||
商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運營管理 | 楊東濤 | |
政治經濟學 | 高級財務管理 | 楊雄勝 | ||
微觀經濟學 | 劉東 | 國際貿易學 | 張二震 | |
管理學 | 國際貿易實務(網絡精品課程) | 黃繁華 | ||
國際金融學 | - | - | ||
化學化工學院 | 物理化學 | 儀器分析 | 於俊生 | |
大學化學實驗 | 吳琴媛 | 綜合化學實驗 | 章文偉 | |
社會學院 | 社會心理學 | 周曉虹 | 社會調查方法 | 風笑天 |
數學系 | 大學數學 | 蘇維宜 | - | - |
大氣科學學院 | 現代天氣學原理 | 伍榮生 | 動力氣象學 | 方娟 |
流體力學 | 楊修羣 | - | - |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地球科學概論 | 徐士進 | 地下水動力學 | 吳吉春 |
普通地質學 | 舒良樹 | - | - | |
生命科學學院 | 普通生物學 | 陳建秀 | 生態學 | 安樹青 |
生物化學及實驗 | 陳鈞輝 | 生理學 | 王建軍 | |
基礎生物學技術 | 陳建羣 | - | - | |
大學外語部 | 大學英語 | 王海嘯 | - | - |
文學院 | 中國古代文學 | 莫礪鋒 | 中國戲劇史 | 馬俊山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丁帆 | 大學語文(網絡精品課程) | 高小方 | |
古代漢語 | 高小方 | - | - | |
環境學院 | 環境學 | 左玉輝 | - | - |
物理學院 | 熱學 | 秦允豪 | 光學 | 丁劍平 |
大學物理實驗 | 周進 | 固體物理學 | 胡安 | |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 普通天文學 | 李向東 | - | - |
哲學系 | 哲學概論 | 徐小躍 |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 胡大平 |
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 GIS設計 | 李滿春 | 自然地理學 | 楊達源 |
新聞傳播學院 | 網絡傳播 | 杜駿飛 | - | - |
軟件學院 | 計算系統基礎 | 陳道蓄 | 計算與軟件工程 | 駱斌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操作系統原理與實踐 | 費翔林 | 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精品課程) | 袁春風 |
法學院 | 刑法學(網絡精品課程) | 孫國祥 | 國際經濟法(網絡精品課程) | 肖冰 |
院系 | 中心名稱 | 院系 | 中心名稱 |
---|---|---|---|
物理學院 |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 新聞傳播學院 | 傳媒實驗教學中心 |
化學化工學院 | 大學化學實驗中心 | 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生命科學學院 | 大學生物學實驗中心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 |
內容來源於學校官網 |
理科基地班 | 文科基地班 | 經濟學基地班 |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 |||
---|---|---|---|---|---|---|
數學 | 大氣科學 | 生物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經濟學 | 生命科學與技術 | |
物理學 | 天文系 | 地質學 | 歷史學 | —— | —— | |
化學 | 地理學 | 大理科班(多學科綜合點) | —— | —— | —— | |
大理科試驗班,即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基礎學科理科強化班,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中唯一的多學科綜合點。 |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天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大理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大氣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南京大學合作交流
始建於1981年的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國改革開放後首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165]
南京大學與世界很多學校合作辦學,截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學的合作交流學校涵蓋了美洲(美國46、加拿大17、智利1、阿根廷1、墨西哥3)、歐洲(英國18、法國22、德國13、荷蘭3、西班牙6、俄羅斯3、波蘭1、意大利5、瑞士4、瑞典5、挪威、比利時2、芬蘭1、丹麥1、冰島1、保加利亞1、葡萄牙1、智利1)、亞洲(韓國30、日本29、新加坡2、以色列3、泰國2、馬來西亞1、印尼2、沙特1、土耳其1、敍利亞1)、大洋洲(澳大利亞12、新西蘭2)、非洲(摩洛哥1、埃及3、蘇丹1)等五個大洲。
[54]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 中日文化研究中心 | 中德法學研究所 | 黛安/傑爾福特-格來澤猶太文化研究所 |
南大中荷國際MBA | 南大-康奈爾EMBA | 華英文教基金會 | 英特爾-南京大學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社會評價
時間 | 排名發佈 | 位列名次 |
---|---|---|
2019年 |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97位 |
2020年 | 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 位列第14位 |
2020年5月 | 2020年CNUR中國大學排行榜 | 位列國內第4位 |
2020年6月 |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124位 |
2020年8月 | 20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位列世界第111位 |
2021年8月 | 2021年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77位,在內地高校中排名第4 |
2022年10月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95位 |
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95位 | |
2023年 | 2023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 位列世界第123位 |
2023年8月15日 | 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 位列世界第94位 |
南京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南京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0月,南京大學進入ESI排名前1%的學科為13個,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牀醫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數學、動植物學、計算機科學和農業科學。不僅學科數量迅速增長,而且各學科的排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化學學科發表論文總數和被引總次數在全球科研機構中的排名分別為17名和32名。
[51]
其最活躍的幾個學科為: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學、多學科材料學、多學科化學,以及無機化學和原子化學。按論文總數排名計算,南京大學化學排名最高,名列全球第20位;按總被引次數排名計算,同樣是化學排名最高,在全球範圍內排在第79位。南京大學在全球前1%研究機構中,論文總數排名184位,總被引次數排名429。
截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學2015自然指數在亞太地區(Asia-Pacific)各大科研機構與高校中排名第7位,在全國高校中排名保持第3位,緊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至此,南京大學的自然指數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62]
截至2013年7月,南京大學有37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4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南京大學有25部教材由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推薦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
2010-2014年,南京大學文科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6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3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76項,其中,2013年度42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2014年度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獲5項重大項目立項資助,位居全國第一。
[63]
2014年9月9日,南京大學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5項。其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等完成的《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這是自1994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改革後、20年來江蘇高校首次摘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64]
2021年1月,南京大學有17個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物理學、一般社會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數學、免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生物與生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計算機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11個全球前1%學科,地球科學、化學、環境/生態學、臨牀醫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6個全球前千分之一學科。
[91]
南京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南京大學有鼓樓、仙林兩座圖書館大樓以及各院系專業圖書室和各種電子數碼信息資源。其中,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藏書500萬冊。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線裝書30多萬冊,其中列入全國善本書目的有500多種,1萬餘冊;地方誌共藏4000餘種,約4萬冊;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代目錄學文獻以及叢書。
學術期刊
2000年,南京大學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依託南京大學情報學、圖書館學2個博士點的優勢,中心研製開發了CSSCI數據庫。
[66]
《南京大學學報》創刊於1955年,分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npj Quantum Materials》,“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NPJ)
2016年3月1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團與南京大學正式簽約,合作出版開放獲取期刊npj Quantum Materials(《npj-量子材料》)。
[67]
《物理學進展》(Progress in Physics)
《無機化學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高校地質學報》(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數值數學:中國的雜誌》(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當代外國文學》(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分析在理論和應用》(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腸外與腸內營養》(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Dialysis&Transplantation)
南京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有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1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1個,各類省部級科研平台80餘個。
[1]
自然科學
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物理學院 | |
化學化工學院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生命科學學院 |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同濟大學合建) | 環境學院 |
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化學化工學院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環境學院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醫學院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長三角大氣與地球系統科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大氣科學學院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江蘇應用數學中心 |
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 | 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 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 |
科研平台 | 所屬單位 |
---|---|
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 |
大氣科學學院 | |
化學化工學院 | |
物理學院 | |
醫學院 | |
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 |
表生地球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
化學化工學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 化學化工學院 |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
人文社科
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文科類) | ||
---|---|---|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
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經濟轉型和發展研究中心 | 當代資本主義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
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 | 中國元史研究會 | 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 |
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 |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 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 |
中國會黨史研究會 | 南京大學校友總會 |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 | ||
社會科學實驗室 | ||
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 |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計算實驗中心 | |
俄羅斯研究中心 | 猶太和以色列研究所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 |
非洲研究所 | - | - |
重點研究基地 | ||
國家信息資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
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 | 文化和旅遊部 | |
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 |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 |
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 | 中宣部 | |
紫砂藝術傳承基地 | 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
政策理論研究基地 | 民政部 | |
智慧出版與知識服務重點實驗室 | 國家新聞出版署 | |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 |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 | |
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 | ||
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 | 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 | |
省部共建基地 | ||
南京大學國家信息資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 | 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 |
江蘇社會風險與管理研究中心 | 江蘇省城市現代化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當代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
公共事務與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儒佛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政府新聞學研究所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 | ||
南京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南京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南京大學校徽外形採用盾形的設計風格,該風格為中央大學時期所流傳下來。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南大校徽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紫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南大紫。
校徽為燕盾形,燕意寓學校培養的學生像春天的燕子一樣活潑、可愛,富有朝氣、向上的精神;盾意寓南京大學薈萃着眾多的學者、名流,他們為構築科技長城作出卓越貢獻。
校徽的外部輪廓類似於U字型+“人”。其中,字母U是大學(University)的首寫字母,最上方則是由“一”字變形而成的“人”字,寓意是一切為了人,為了立德樹人,培養大寫的人。
校徽正中為南京的市樹——雪松,作為常青樹,雪松表示着南京大學歷史悠久,寓意南大堅韌不拔的精神。雪松下方的書本圖案形象,寓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代表着南大對於知識不斷探索的追求。“1902”字樣代表南京大學建校時間為1902年。
校徽上方為一對辟邪。辟邪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神獸,也被認為是能體現南京古都形象的神獸,它似獅而帶翼,象徵吉祥如意。在辟邪中央,是由變形的“南京大學”四個中文字組成的圓形。圓形具有全球化的含義,意指學校以爭列世界一流的大學為努力目標,圓形的設計智慧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111-112]
(圖冊:南京大學視覺形象規範化標準)
- 校色
南大標準色為紫色(南大紫),無正式校色。中央大學時校色為紫金二色,加之松青,故依據傳統當為紫、金、青三色。紫色象徵典雅、莊穆、高貴、浪漫,金色象徵輝煌、光明、靈氣、智慧,青色代表活力、自由、健康、純樸、堅韌、清雅。紫金合於學校所在名山紫金山,青合於學校之象徵樹松。
- 吉祥物
南京大學校園文化吉祥物是“南大小藍鯨”,2016年12月30日發佈。由於“藍鯨”諧音“南京”,南大學子也時常親切地以“藍鯨大學”來表達對學校的熱愛。長期以來,“小藍鯨”一直是南大校內眾多學生組織、文創設計團隊熱愛的卡通形象。同學們自發設計了眾多版本的“小藍鯨”卡通形象,作為各類活動宣傳品、文創產品卡通形象。學校已啓動“小藍鯨”等商標註冊,“小藍鯨”即將成為南京大學校園文化的象徵和吉祥物。
[71]
南京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八字校訓,不僅言簡意賅,琅琅上口,易於傳記,而且端莊大氣,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現,宋真宗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將“誠樸雄偉”與“勵學敦行”兩句合為一起作為南京大學的校訓,既反映了學校的優良傳統與特色,又能體現學校辦學的理想追求和實現途徑。八字校訓既各自獨立成意,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繫,渾然一體,涵蓋了教育思想、科學精神、品格修養等各個方面。
[114]
- 校歌
歌詞 | 歌詞譯文 |
---|---|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 誠實之德多麼偉大,整個世界都為之鼓動; 象鼎之三足支撐着它的,是智慧、仁愛和奮勇。 集大成的聖人是孔子,是眾聖匯聚歸依的正宗; 直到千秋萬代,旁及四面八方,我們的目標都相同。 隨着海潮沿江西上,就是富饒的江東; 巍峨的北極閣啊,聳立在雄偉的南京城中。 上天開啓了教育的恩澤,我們的事業永無窮; 衷心祝願事業無窮,像初升的太陽照耀長空。 |
- 校慶
南京大學校慶日為5月20日。1947年5月,爆發了中央大學始發而後擴展到京滬蘇杭平津等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青年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稱為“五·二〇”運動,被毛主席譽為開闢瞭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1954年,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作出決議,確定5月20日為校慶日,以紀念偉大的“五·二〇”運動。
[115-116]
南京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南京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陳雲松
[154]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南京大學監察專員 | |
黨委常委 | 賙濟林
[164]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副校長 | |
校長助理 |
南京大學歷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 1902 | 中央大學校長 | 1932 | ||
三江師範學堂總稽查 | 1904 | 中央大學校長 | 1932-1941 | ||
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 1905-1911 | 中央大學校長 | 1941-1943 |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 1914-1919 | 中央大學永久名譽校長兼校長 | 1943-1944 |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 1919-1925 | 中央大學校長 | 1944-1945 | ||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及中央大學校長 | 1927-1930 | 中央大學校長 | 1945-1947 | ||
中央大學校長 | 1930-1931 | 中央大學校長 | 1948-1949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匯文書院院長 | 1888-1896 | |
匯文書院院長 | 1896-1907 | |
匯文書院院長,金陵大學校長 | 包文 | 1907-1927 |
金陵大學校長 | 1927-1951 | |
金陵大學校長、校委會主任委員 | 1951-1952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 1949-1951 | 南京大學代校長 | 1982-1984 | ||
南京大學校長 | 1951-1957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82-1984 |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53-1955 | 南京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常委 | 1984-1997 |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55-1957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86-1989 | ||
南京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 1957-1963 | 南京大學代校長 | 1996-1997 | ||
南京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 1963-1966 | 南京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 | 1997-2006 |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66-1968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1990-2003 | ||
南京大學革委會主任 | 1968-1970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2003-2014 | ||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 王勇 | 1970-1975 | 南京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 | 2006-2018.01 | |
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 1975-1978 | 黨委書記 | 2014-2018.10 | ||
校長兼黨委書記 | 1978-1982 | 校長 | |||
黨委書記 | - | - | - |
南京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中國政府在《新中國科技發展大事紀要》中遴選出解放後23項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其中有十項主要由南大校友完成。1955年至2014年中科院共評選出1255名院士,其中南京大學校友有226人(此處不包含5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解放後就讀於南大的校友中已有近百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13人是恢復高考後的本科畢業生,為恢復高考以來全國高校之首。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中的任新民、黃緯祿、錢驥、朱光亞、程開甲、趙九章是南大校友。截至2014年2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閔恩澤、吳良鏞、劉東生、張存浩、程開甲是南大校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閔乃本、王德寶、秦仁昌、馮康、侯先光等是南大畢業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亦為南大校友。
[74]
姓名 | 姓名 |
---|---|
謝啓美
[75]
| |
- | |
- | |
- | |
- | |
- | |
楊休 | 高紀凡 |
薛光林 | 趙令歡 |
杜廈 | 唐越 |
潘琦 | 李文正 |
楊宗義 | 羅釗明 |
張雨柏 | 蔣加平 |
陳光標 | |
高振東 | 劉正雲 |
馬勒斯·弗林特 | 張涵光 |
易會滿 | |
朱寒松 | |
袁兵 | 賈承造 |
竺稼 | 朱洪波 |
徐柏園 | 王希全 |
陳慶瑜 | 蔣志根 |
陳菊明 | 欒江紅 |
趙令歡 | 李世鶴 |
沈宗瀛 | |
餘紀忠 | 唐義方 |
徐新 | |
胡志宏 | 徐永新 |
楊丹 | Peter Fuhrman |
陶煒 | 王曉松 |
陶建幸 | 富蘭克林·萊文 |
李淳樸 | |
蔣國榮 | 石明達 |
姚文平 | 李軍 |
蔣曉冬 | 董啓彬 |
範力 | Thomas Gan |
王明夫 | 袁嶽 |
高震東 | 李祥生 |
方洪波 | 黃志偉 |
王志莘 | 楚崧秋 |
鄒祖焜 | 吳祖芳 |
傅和亮 | 張後奇 |
潘龍泉 | 孫剛 |
謝森中 | 盧國紀 |
徐柏園 | 谷嘉旺 |
劉攻芸 | 李小虎 |
陳一丹 | |
吳宵光 | 吳泓 |
許晨曄 | 相峯 |
董立新 | 秦勇 |
林復 | 焦世經 |
張偉 | 王江 |
劉文韜 | 王能 |
陳觀烈 | 胡代光 |
楊亨 | 陸正飛 |
李軍 | 楊瑞龍 |
陳曉魯 | |
鄭剛 | 邵健 |
- |
郭秉文 | 陶行知 | 厲麟似 | 陳鶴琴 | 艾偉 | 陸志韋 | 孫本文 | 楊開道 |
呂叔湘 | 聞一多 | 徐志摩 | 吳宓 | 梁實秋 | 葉兆言 | 盧前 | 李龍雲 |
黃侃 | 陳中凡 | 汪闢疆 | 朱東潤 | 畢飛宇 | 陳白塵 | 程千帆 | 蘇青 |
胡小石 | 陳夢家 | 張嘉佳 | 崔曼莉 | 今波 | 蘇禹 | 戴修瓚 | |
高華 | 朱希祖 | 顧頡剛 | 商承祚 | 羅爾綱 | 向達 | 章開沅 | 張其昀 |
梁啓超 | 柳詒徵 | 唐德剛 | 沈剛伯 | 白壽彝 | 陳漢章 | 向哲浚 | 張士一 |
胡福明 | 宗白華 | 湯用彤 | 方東美 | 唐君毅 | 殷海光 | 熊十力 | 南懷瑾 |
馬寅初 | 楊杏佛 | 陶大鏞 | 吳敬璉 | 狄超白 | 褚葆一 | 陳啓天 | 凌文淵 |
李國鼎 | 邢慕寰 | 楊必立 | 夏書章 | 林少宮 | 金碚 | 陸正飛 | |
王鐵崖 | 錢端升 | 周鯁生 | 厲聲教 | 韓德培 | 韓忠謨 | 謝冠生 | 範馨香 |
賽珍珠 | 程抱一 | 聶華苓 | 梅光迪 | 範存忠 | 商承祖 | 徐仲年 | 楊武能 |
張道真 | 樓光來 | 陳嘉 | 何如 | 余光中 | 俞大絪 | 張威廉 | 葉君健 |
蔣彝 | 徐悲鴻 | 喻繼高 | 馬思聰 | 傅抱石 | 吳作人 | 蔣兆和 | 潘玉良 |
李叔同 | 呂鳳子 | 張大千 | 李瑞清 | 張伯然 | |||
餘紀忠 | 譚躍 | 鍾天祥 | 賀超兵 | 劉彥究
[139]
| - | - | - |
姓名 | 姓名 |
---|---|
戴運軌 | 李卓敏 |
羅宗洛 | 王賡武 |
陸志鴻 | 秦大鈞 |
莊長恭 | 彭佩雲 |
虞兆中 | 陳啓智 |
馬廷英 | 陳裕光 |
沈剛伯 | 張紹忠 |
吳有訓 | |
楊杏佛 | 張榮 |
謝韜 | 李新民 |
楊希震 | 陳光中 |
查謙 | 張江樹 |
謝立惠 | 郭廣銀 |
牟復禮 | 嚴濟慈 |
施建軍 | 王焰新 |
高文兵 | 金俊燁 |
屈伯川 | 陳羣 |
- |
姓名 | 姓名 |
---|---|
阿龍·切哈諾沃 | 陳德亮 |
陸孝同 | 熊慶來 |
吳健雄 | 沈永忠 |
馮元楨 | 錢驥 |
閔士權 | 湯飛凡 |
劉振興 | 張鈺哲 |
陸孝彭 | 李濟生 |
徐鑫福 | |
張存浩 | |
夏培肅 | 徐家福 |
馮端 | 吉瀚濤 |
黃緯祿 | 田剛 |
趙忠堯 | 張翔 |
趙仁凱 | 宮鵬 |
徐舜壽 | 顧明 |
陳宜元 | 戴金星 |
王應睞 | 李善邦 |
汪猷 | 夏志宏 |
王德寶 | 翟成祥 |
劉振興 | 金建銘 |
王貽芳 | |
唐志敏 | 姚兵 |
葛正權 | 鮑哲南 |
張開濟 | 吳殿青 |
陸裕樸 | 張滌生 |
範圍 | 姓名 | ||||
---|---|---|---|---|---|
外籍 | 吳健雄 | 馮元楨 | 許靖華 | 阿龍·切哈諾沃 | |
哲學社會科學部 | 狄超白 | 湯用彤 | 向達 | 馬寅初 | 呂叔湘 |
陸志韋 | - | - | - | - | |
數理學部 | 陳彪 | 程開甲 | 戴元本 | 方成 | 馮端 |
馮康 | 趙忠堯 | 胡世華 | 經福謙 | 林同驥 | |
陸學善 | 閔乃本 | 錢臨照 | 周同慶 | 張淑儀 | |
曲欽嶽 | 施汝為 | 蘇定強 | 孫義燧 | 湯定元 | |
童秉綱 | 朱光亞 | 王業寧 | 魏榮爵 | 吳有訓 | |
嚴濟慈 | 龔昌德 | 張宗燧 | 章綜 | 邢定鈺 | |
王廣厚 | 陸埮 | 張鈺哲 | 吳嶽良 | 楊澄中 | |
田剛 | 楊立銘 | 葉企孫 | 餘瑞璜 | 王貽芳 | |
化學部 | 高濟宇 | 陳懿 | 陳洪淵 | 莊長恭 | 惲子強 |
袁翰青 | 趙宗燠 | 王葆仁 | 吳學周 | 吳徵鎧 | |
遊效曾 | 汪猷 | 時鈞 | 閔恩澤 | 陸熙炎 | |
陸婉珍 | 趙承嘏 | 樓南泉 | 柳大綱 | 劉有成 | |
江元生 | 梁曉天 | 李方訓 | 嵇汝運 | 張存浩 | |
黃耀曾 | 黃葆同 | 胡宏紋 | 郭燮賢 | 高怡生 | |
陳鑑遠 | 陳榮悌 | 程鎔時 | 戴安邦 | 高鴻 | |
生物學部 | 鮑文奎 | 李林 | 張經 | 陳曉亞 | 莊巧生 |
朱壬葆 | 鄭萬鈞 | 鄭國錩 | 薛社普 | 尹文英 | |
張致一 | 張肇騫 | 張景鉞 | 徐冠仁 | 俞大紱 | |
張廣學 | 陽含熙 | 吳中倫 | 王應睞 | 王世真 | |
楊惟義 | 伍獻文 | 魏曦 | 王家楫 | 王德寶 | |
秉志 | 孫曼霽 | 錢崇澍 | 盛彤笙 | 秦仁昌 | |
童第周 | 湯飛凡 | 裘維蕃 | 沈韞芬 | 羅宗洛 | |
梁希 | 李繼侗 | 李季倫 | 金善寶 | 胡經甫 | |
侯學煜 | 馮澤芳 | 鄧叔羣 | 戴松恩 | 戴芳瀾 | |
陳煥鏞 | 陳楨 | 蔡旭 | 蔡翹 | - | |
地學部 | 安芷生 | 郭華東 | 劉叢強 | 周忠和 | 鄭永飛 |
周志炎 | 賈承造 | 金玉玕 | 竺可楨 | 朱夏 | |
符淙斌 | 章申 | 徐克勤 | 業治錚 | 俞建章 | |
薛禹羣 | 張本仁 | 袁見齊 | 伍榮生 | 吳傳鈞 | |
吳汝康 | 翁文波 | 王水 | 葉篤正 | ||
王德滋 | 涂長望 | 陶詩言 | 田在藝 | 孫樞 | |
黃汲清 | 任美鍔 | 劉東生 | 劉振興 | ||
李吉均 | 巢紀平 | 李德生 | 朱顯謨 | 郭令智 | |
戴金星 | 高由禧 | 方俊 | - | - | |
技術學部 | 畢德顯 | 都有為 | 鄭有炓 | 吳培亨 | 徐芝綸 |
祝世寧 | 周仁 | 張鍾俊 | 楊廷寶 | 顏鳴皋 | |
朱森元 | 嚴愷 | 吳良鏞 | 汪胡楨 | 任新民 | |
夏培肅 | 周惠久 | 汪聞韶 | 童憲章 | 孫鍾秀 | |
錢鍾韓 | 錢寧 | 劉敦楨 | 陸元九 | 茅以升 | |
趙仁愷 | 李濟生 | 童秉綱 | 黃文熙 | 胡聿賢 | |
陳學俊 | 戴念慈 | 黃緯祿 | |||
工程院 | 陳俊愉 | 曾德超 | 鍾訓正 | 吳中偉 | 吳良鏞 |
於全 | 張全興 | 許紹燮 | 方家熊 | 鄭綿平 | |
劉志紅 | 時銘顯 | 童曉光 | 夏德全 | 趙仁愷 | |
張滌生 | 王士雯 | 文伏波 | 嚴愷 | 周鏡 | |
王正國 | 任繼周 | 喬登江 | 陸孝彭 | 閔恩澤 | |
齊康 | 陸元九 | 朱尊權 | 倫世儀 | 汪菊淵 | |
劉大鈞 | 李玶 | 劉守仁 | 黎磊石 | 朱光亞 | |
黎介壽 | 姜泗長 | 蔣亦元 | 黃熙齡 | 黃宗道 | |
何鳳生 | 盧良恕 | 胡海濤 | 陳毓川 | 戴復東 | |
美國科學院 美國工程院 | 許靖華 | 田炳耕 | 馮元楨 | 吳健雄 | 沈申甫 |
張德慈 | 王國金 | 李耀滋 | 周忠和 | 李卓皓 | |
易家訓 | 張翔 | 阿龍·切哈諾沃 | 鮑亦興 | 鮑哲南 |
南京大學所獲榮譽
編輯時間 | 獎項名稱 |
---|---|
2020年11月 |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表彰南京大學審計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
2021年4月27日 | 南京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
2022年2月 | 南京大學的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等項目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
2023年 | 南京大學“顯示用微小尺寸氮化物LED芯片關鍵技術”榮獲2021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23年5月 | 被設立為“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2023—2025年)” |
2023年12月4日 | 南京大學的工業廢水治理技術與裝備團隊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擬表彰對象。 |
南京大學地理位置
編輯仙林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
鼓樓校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漢口路22號
浦口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學府路8號
蘇州校區: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太湖大道
- 參考資料
-
- 1. 南大簡介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03]
- 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 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2-14]
- 3. WUN Member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聯盟官網[引用日期2017-04-01]
- 4. 中美新工科教育研討會在深舉行,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立 .天津大學[引用日期2019-04-28]
- 5. 王德滋,龔放,冒榮.南京大學百年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 6. 南京大學學報編輯部.南京大學校史資料選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 7. 南高、東大的系科設置 .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12-20]
- 8. 東南黌宇:從南高師到東南大學 .新華網江蘇頻道.2002[引用日期2013-03-20]
- 9. 東南黌宇:從南高師到東南大學(附圖) .新浪教育.2002-04-23[引用日期2020-10-03]
- 10. 中央大學 .華夏經緯網.2004-06-08[引用日期2020-10-03]
- 11. 南京大學個案:創建一流大學的方略與路徑 .中國網.2010-6-16[引用日期2012-12-23]
- 12. 第三節 培養目標、學科(專業)設置和學制 .江蘇地情網[引用日期2020-10-13]
- 13. 定名前後 .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引用日期2020-12-20]
- 14. 劉芳.南京大學 一分為八之傷,看歷史,2012,(6).
- 15. 歷史上的今天:國務院批准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2-22]
- 16. 首批試辦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高等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2-26]
- 17. 中國青年報:南京大學與中國氣象局聯合辦學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9-05-29]
- 18. 南京大學新成立三大學院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5-08-31]
- 19. 教育部公佈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19-02-23]
- 20. 教育部:至2020年建設100個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中國教育在線.2013-07-17[引用日期2019-07-29]
- 21. 教育部公佈14所入選“2011計劃”高校名單 .新浪教育 [引用日期2019-05-29]
- 22. 南京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7-07]
- 23. 國務院確定首批28個雙創示範基地 .新浪[引用日期2016-05-13]
- 24. 權威發佈:“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 .鳳凰網資訊 [引用日期2017-09-21]
- 2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所高校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05]
- 26. 被總理@4次!這個專業要火,新機遇來了! .海外網[引用日期2018-03-07]
- 27. 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揭牌 校地企簽署合作共建戰略協議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9-05-13]
- 28. 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55所高校入選 .澎湃網[引用日期2018-11-17]
- 29. 我校與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6]
- 30. 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成立大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人工智能信息網[引用日期2019-09-29]
- 31.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落户蘇州高新區 .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3-17]
- 32.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與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9-05-13]
- 33. “華東五校”在蕪湖發動成立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 .新浪[引用日期2019-05-25]
- 34. “民政部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在我校揭牌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9-05-29]
- 35. 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立 .中國科學院 [引用日期2019-07-05]
- 36.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在滬成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23]
- 37.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世界大學排名 清華北大領跑亞洲高校 9月,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的2020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中,南京大學入圍前200名。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12]
- 38. 南大等高校發起成立國際大學氣候聯盟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39. 南京大學成立“新中國史研究院”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0-06-16]
- 40. 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的通知 .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20-07-11]
- 41. 南京大學成立“梅庵學院”,首任院長莫礪鋒寄語新生:要有抗拒隨波逐流的力量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0-09-28]
- 42.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關於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01]
- 43. 華東五大名校成立文化研究聯盟:長三角文化“一體化”進入縱深發展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1-18]
- 44.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在山東財經大學成立 .大眾日報[引用日期2021-02-02]
- 45. 院系設置 .南京大學.2020-09-04[引用日期2020-09-04]
- 46. 關於我們 .南京大學醫學院[引用日期2020-01-08]
- 47. 兩院院士 .南京大學人力資源處[引用日期2019-12-22]
- 48. 南大英才 兩院院士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2]
- 49. 教育部公佈2010年度國家級教學團隊名單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引用日期2014-06-12]
- 50.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佈 南京大學A類學科繼續保持領先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8-01-15]
- 51. 特別報道:夯築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基石——南大學科建設巡禮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3-30]
- 52. 流動站名稱 .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介紹[引用日期2016-07-10]
- 53. 我校電子信息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3-14]
- 54. 合作辦學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4-06-11]
- 55. 我校現代工學院入選第二批“國際化示範學院”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8-31]
- 56. 英特爾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人工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南京大學.2018-09-13[引用日期2019-05-29]
- 57. 清華進入世界前2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1世界大學排名出爐 .中國教育在線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9-03]
- 58.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中國[引用日期2020-06-12]
- 59. best-global-universities/nanjing-university .USNews[引用日期2020-07-22]
- 60. 2020年CNUR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 .品牌MAIGOO[引用日期2020-09-05]
- 61. Nanjing University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THE .THE[引用日期2020-07-22]
- 62. 2015自然指數發佈:南京大學名列全國高校第三、亞太第七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3-30]
- 63. 特別報道:頂天立地鑄輝煌——南京大學近十年高水平科研成就回眸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3-30]
- 64. 南京大學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8-31]
- 65. 我校宣益民院士榮獲江蘇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引用日期2020-03-17]
- 66.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簡介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引用日期2014-06-11]
- 67. 自然出版集團攜手南京大學推出期刊npj Quantum Materials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3-14]
- 68. 我校與中科院合辦的《智庫理論與實踐》創刊號首發式在京舉行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3-14]
- 69. 學術期刊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6-03-14]
- 70. 科研機構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引用日期2013-03-21]
- 71. 南京大學校園文化吉祥物“南大小藍鯨”發佈 .南京大學.2017-01-01[引用日期2023-08-17]
- 72. 胡金波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教育部.2018-10-23[引用日期2018-10-23]
- 73. 呂建出任南京大學校長,陳駿不再擔任 .教育部網站[引用日期2018-01-30]
- 74. 我校舉行2017年度五四表彰大會暨“南大青年説”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6-10]
- 75.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獲南京大學博士學位(組圖) .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3-03-21]
- 76. 美軍選司令重中國眼光 南京大學畢業生成候選 .騰訊[引用日期2014-07-26]
- 77. 宋勤華簡介 .新浪[引用日期2014-07-26]
- 78. 《刀塔傳奇》的財富神話:贏在顛覆式創新 .新浪[引用日期2015-01-01]
- 79.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關於表彰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引用日期2020-12-03]
- 80.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81. 中管高校 .共產黨員網[引用日期2021-03-22]
- 82. 重磅!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來了!-專題-中工網 .中工網[引用日期2021-04-28]
- 83. 南京大學孫安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 .南京大學官網.2021-04-15[引用日期2021-04-29]
- 84. 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成立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5-03]
- 85. 統計資料 .南京大學統計資料[引用日期2021-05-25]
- 86. 南京大學新聞網-我校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5-27]
- 87. 國家新聞出版署“智慧出版與知識服務重點實驗室”落户我校 .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1-05-27]
- 88. 南京大學新聞網-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阿克蘇醫院正式揭牌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3]
- 89. 南京大學新聞網-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南京國際醫院正式揭牌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3]
- 90. 南京大學新聞網-南京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7-04]
- 91. 南京大學新聞網-最新!今年ESI學科排名首次公佈,南京大學2個學科新晉全球前1‰!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7-04]
- 92. 全國性學術團體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引用日期2021-07-04]
- 93. 重點研究基地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引用日期2021-07-04]
- 94. 重點高端智庫 .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引用日期2021-07-04]
- 95. 南京大學正式成立國際關係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7-07]
- 96. 重磅加盟!張文宏受聘南大 .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引用日期2021-07-08]
- 97. 排行-2019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官網[引用日期2021-07-11]
- 98. “三項大學使命”MosIUR第五次發佈!南京大學內地高校第四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1-09-20]
- 99. Moscow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 `` Three University Missions '', 2021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官網[引用日期2021-09-20]
- 100. 【軟科排名】-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軟科[引用日期2021-09-25]
- 101. 無錫籍兩院院士再添5位! .無錫市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1-11-21]
- 102. 談哲敏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1-11-21]
- 103. 關於公佈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21-11-21]
- 104. 2021新增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盤點!吉大、北航表現出色 .科學網[引用日期2021-11-22]
- 105.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2-04]
- 106. 成員 .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官網[引用日期2021-12-13]
- 107. “C9聯盟”高校名單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引用日期2022-01-26]
- 108.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2-14]
- 109. 教育部最新公佈!南京13所高校上榜 .中國江蘇網[引用日期2022-02-15]
- 110.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2-17]
- 111. 南京大學的“燕盾”情懷 .科學網[引用日期2022-04-20]
- 112. 校慶倒計時30天!請查收“南大校徽收集令” .南京大學官方公眾號[引用日期2022-04-20]
- 113. 你知道南京大學校徽、校歌、南大紫背後的故事嗎?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4-20]
- 114. 校歌校訓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2-04-20]
- 115. “五二〇”運動與護校迎解放 .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引用日期2022-04-20]
- 116. 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 “校史答題”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20]
- 117. 南京大學今迎120週年校慶播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5-20]
- 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37號(南京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28]
- 119.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四個學院揭牌,今年招收本科生500人 .澎湃[引用日期2022-06-29]
- 120. 南京大學無錫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 .中國江蘇網.2022-08-10[引用日期2022-08-10]
- 121. 教育部公佈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09-17[引用日期2022-08-19]
- 122.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8-19]
- 123. 校企強強聯合賦能行業發展 南京大學-蘇銀金融租賃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其他.2022-08-27
- 124. 譚鐵牛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澎湃.2022-09-23[引用日期2022-09-23]
- 125. 南京大學研究生專業目錄 .南京大學.2022-07-18[引用日期2022-09-27]
- 126. 南京大學專業學位目錄 .南京大學.2022-04-02[引用日期2022-09-27]
- 127. 南京大學2020-2021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南京大學.2021-11-15[引用日期2022-09-27]
- 128. 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公佈!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前100名 .魯網.2022-10-16[引用日期2022-10-16]
- 129.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22-11-19]
- 130. 揭牌!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正式亮相 .澎湃[引用日期2022-11-29]
- 131. 2021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揭曉!廈門多項成果獲一等獎 .百家號.2023-02-08
- 132. 南京大學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網[引用日期2023-02-14]
- 133. 院系專業 .南京大學本科招生網[引用日期2023-02-14]
- 134. 基本數據 .南京大學信息公開網[引用日期2023-02-27]
- 135. 月球儲水層在哪裏?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提供線索 .科技日報.2023-03-28[引用日期2023-03-28]
- 136. 202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佈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3-03-30]
- 137. 科研機構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03]
- 138. 現任領導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03]
- 139. 劉彥究專家智庫查詢檔案信息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官網[引用日期2023-04-06]
- 140. 剛剛成立的“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它有哪些關鍵詞? .澎湃.2023-04-08
- 141. 南大等中國110所大學入選金磚五國大學400強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26]
- 142. 我校5項目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4-26]
- 143. 我校5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4-26]
- 144. -我校代表出席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中俄大學校長論壇 .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4-28]
- 145.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正式成立 .中國科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4-28]
- 146. 北大清華浙大等九校建立聯盟 互認本科課程學分 .北京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10]
- 147.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0]
- 148.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申報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3-05-12]
- 149.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准第一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3-05-12]
- 150. 重磅!由同濟等“華東八校”組建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成立 .介紹[引用日期2023-05-13]
- 151. 我校代表出席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中俄大學校長論壇-南京大學 .其他.2023-05-17
- 152. 40家“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名單公佈 中山大學在列 .南方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29]
- 153.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在滬成立 .新華社-中國政府網.2019-09-23[引用日期2023-05-30]
- 154. 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陳雲松出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 .澎湃[引用日期2023-06-02]
- 155. 我校加入大學通識教育十校聯盟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6-24]
- 156. 我院獲批一項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南京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引用日期2023-06-26]
- 157. 全國高校180名專家28個團隊13個基地入選2014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7-17]
- 158.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啓用 500名本科生率先入駐 .央視網.2023-07-22
- 159. 譚鐵牛-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07-25]
- 160. 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佈,清華大學全球第22,上海兩高校穩居全球百強 .文匯報.2023-08-15[引用日期2023-08-15]
- 161. 祝賀!南京大學獲得13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南京大學.2023-07-26[引用日期2023-08-17]
- 162. 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理事會在常成立 校地加強協同發展 .常州市人民政府.2023-09-06[引用日期2023-09-06]
- 163. 南京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蘇州)正式啓動 .鳳凰網.2023-09-12
- 164. ??????????????龔躍任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澎湃.2023-10-20
- 165. 中心簡介 .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引用日期2023-10-22]
- 166. 建構複雜系統管理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大學聯盟成立 .荔枝網.2023-11-07[引用日期2023-11-07]
- 167. 張峻峯任中國海洋大學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2023-11-13[引用日期2023-11-13]
- 168. 南京大學加入中國高校科創聯盟 .南京大學[引用日期2023-11-23]
- 169. 全國首批!南京大學入選教育部重要名單 .南大招生小藍鯨[引用日期2023-11-23]
- 170. 江蘇高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聯盟成立,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貢獻江蘇高校力量 .揚子晚報.2023-11-30[引用日期2023-11-30]
- 171. 關於國家卓越工程師和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新華網.2023-12-0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