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西路28號,佔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館。
[1]
[9]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間,圓明園開始興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羣。1860年,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圓明園,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清朝滅亡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建國後,中國政府對圓明園開始了保護整修工作
[4]
[36]
[43]
圓明園歷史沿革
編輯圓明園選址造園
明代,達官貴人佔據北京西郊田園營建別墅。
圓明園建設時期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清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同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內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採伐林木。自此之後,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
清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闢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內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裏日後成為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築羣。第二部分,將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後來乾隆帝御題“四十景”的主體(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於雍正在位期間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築組羣。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台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4]
圓明園鼎盛時期
清乾隆九年(1744年),圓明園四十景全面竣工。
[36]
長春園
清乾隆十年(1745年),開建長春園(早期曾俗稱東園)。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歸併熙春園,俗稱東園,也就是清華園。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歸併春和園(康雍年間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賜邸花園,園名交輝),改名綺春園,俗稱南園。
綺春園
清康熙時期,綺春園的前身——萼輝園開始修建。關於萼輝園的詳細修建時間,並未見有史料記載,但有學者根據康熙所作《萼輝園記》推測,其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清乾隆中期,該園又改賜給大學士傅恆,易名“春和園”。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園歸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綺春園”。那時的範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綺春園添建宮門和朝房,並開始整修公主寢宮。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綺春園西南部的正覺寺落成。
清嘉慶四年(1799年),西爽村併入綺春園。
清嘉慶五年(1800年),消耗鹽政中的10萬兩白銀用於綺春園的擴建工程。
清嘉慶六年(1801年),於西爽村內開闢含暉園,並賜予莊敬和碩公主,直到公主逝世,將此園繳回,並改稱“南園”(即綺春園西南隅部分)。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綺春園宮門建成,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下來。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併入綺春園。
清道光八年(1828年),”南園”這一名稱被取消。
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帝乾隆開始組織籌建。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完成第一個景點“諧奇趣”。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養雀籠、海晏堂、方外觀、大水法建成。
文源閣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樣式雷奉敕仿寧波天一閣營造皇家藏書樓四庫七閣。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圓明園文源閣落成。
圓明園遭遇浩劫
馮婉貞(5張)
清咸豐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次日,軍官和士兵就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同年10月7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英法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軍官和士兵們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同年10月18日,數千名英國騎兵奉命到圓明園放火。圓明園以及位於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等處的宮殿、文物,全部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55]
圓明園徹底毀滅
同治年間,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範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后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修復圓明園。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土匪地痞們已不再滿足於搶劫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清宣統末年,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
清朝滅亡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
民國初期,軍閥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
清宣統二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10年至1937年),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
民國四年(1915年),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
民國十七年(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為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蒐羅乾淨,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
圓明園保護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文化大革命”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
[5]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下令禁止任何機關移用圓明園石塊。
1956年2月,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批准:市園林局在圓明園內荒地進行綠化,用地18公頃。
1959年12月,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劃定圓明園的綠化用地設計範圍為423.5公頃。
1960年3月11日,海淀區人民委員會公佈海淀區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名單,圓明園西洋樓殘存石雕及散失在朗潤園的五塊刻石列於其中。同年5月,市園林局完成徵用園內農業用地1069畝。
1962年5月,根據支援農業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長萬里決定將圓明園已徵用的土地和地上苗木移交海淀區管理。同年6月,市園林局與海淀區簽訂移交協議,計交地1809畝、樹木72萬餘株。頤和園代管之葦塘等不作移交。移交後,區人委責成區農林局將圓明園綠地交海淀公社西苑大隊管理。
1964年10月,海淀區成立專業綠化隊,圓明園遺址交區綠化隊管理。
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風景(18張)
1977年10月,圓明園管理處職工用一架絞盤,將觀水法的五塊石雕巨屏和兩件漢白玉方塔吊運回園內並歸安於原位。
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同年12月1日,首期工程——整修福海破土動工。
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110公頃範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台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
[35]
1994年5月22日,圓明園盛時微縮模型展室正式對外開放;同年8月18日,在市文物局考古所的指導下,開始對藻園景區進行遺址發掘清理工作;同年10月至12月,圓明園藻園景區內的35户居民遷出。
[18]
圓明園穩步發展
2001年4月,圓明園管理處委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圓明園內含經堂遺址進行全面系統地考古發掘,至11月17日發掘展陳工作告一段落,共發掘遺址面積近15000平方米;同年9月28日—11月10日考古發掘現場對遊人開放;同年年底,圓明園圍牆復建工程年內完成2816延長米,初步形成圓明三園的整體保護格局和基本框架。
[22]
2011年4月25日,三園交界展覽館改造工程完工,並於5月1日對遊客開放;同年7月6日,圓明園唯一倖存下來並保存的古建築羣——正覺寺,經過9年修繕、復建完工,向公眾試開放;同年11月10日,圓明園順利通過海淀區旅遊局進行的4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複核檢查。
[28]
2014年2月,武陵春色桃花洞遺址搶險與維護工程開工,並於5月份竣工;同年4月22日,圓明園九州清晏景區遺址橋修復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此項工程於當年2月份開工建設;同年5月12日,圓明園正覺寺福海周邊等重點景區監控工程開工,並於12月23日竣工;同年6月13日,圓明園澹懷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同年6月20日,圓明園正覺寺福海等重點景區夜景照明工程開工,並於12月23日竣工;同年9月15日,圓明園鑑碧亭修繕工程開工,並於12月竣工;同年9月18日,圓明園東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開工,並於12月23日竣工;同年10月8日,綺春園宮門修繕工程開工,並於12月竣工。
[30]
2015年25日,圓明園管理處南側衞生間改造工程竣工驗收;同年12月1日,圓明園文物區防護欄項目竣工。該工程於10月8日開工。完成了多稼如雲北側基礎及護欄、西部景區管理部基礎、昇平署南圍牆、綺春園東圍牆修補;綺春園東圍牆防護網、獅子林殘橋圍欄基礎、東門獅子圍欄、黃花陣北圍牆、西部景區北牆防護網;西部景區管理部鐵藝圍欄、獅子林殘橋石材安裝;管理處西門殘橋玻璃圍欄安裝、獅子林殘橋玻璃安裝;同年12月4日,圓明園九州景區碧瀾橋復建工程竣工。
[31]
2016年3月8日,圓明園管理處2016年第四次黨政聯席會研究決定,成立圓明園檔案館;同年4月1日,圓明園碧瀾橋玻璃欄板工程竣工。同年4月,對萬方安和遺址進行清理、展示;同年8月10日,圓明園廓然大公遺址完成水生態修復。通過在湖區構建“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羣落”共生系統,實現水體富營養物質資源化和水質淨化;同年12月19日,圓明園遺址(黃花陣)維修工程竣工,主要施工內容為場地鋪裝調整、陣牆維修、中心亭表面清洗及局部維修、局部環境整治。施工範圍包括整個黃花陣景區及其周邊環境整治,西至長春園西宮牆、東至現狀園區道路、南至現狀黃花陣南側黑色圍欄、北至現狀自然山體,南北長188米,東西寬86米,佔地約1.6萬平方米。
[32]
2017年6月12日,圓明園遺址(大宮門、綺春園、方壺勝境部分)安防工程結束;同年8月4日,長春園宮門區域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排水系統修繕工程竣工,工程內容包括:內外廣場原廣場磚拆除、土方開挖;內外廣場排水溝基礎、外牆、回填土及雨水篦子施工;內外廣場雨水管道基礎、預埋雙壁波紋管、土方回填;1號地及2號地北側預埋鑄鐵排水管道施工;內外廣場恢復原廣場磚;同年12月9日,圓明園含碧樓台明歸砌工程竣工。
[33]
圓明園建築格局
編輯圓明園綜述
圓明園佔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於8.5個紫禁城。綺春園位於圓明園的東南側,是由若干個小型園林組合而成,佔地約5370平方米;圓明園西洋樓景區佔地約5.3公頃,位於長春園以北,約佔圓明三園總面積的1.5%;文源閣東西寬約60米,南北長約90米,佔地0.54公頃。
[45]
[9]
[38]
[43]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佈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的圓明園,裏面有前湖、後湖等,其內建有“牡丹台”“天然圖畫”等園景。當時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規模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可後來隨着乾隆皇帝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來,在其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成為中國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建築風格
圓明園(9張)
乾隆皇帝弘曆曾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東巡岱嶽,巡遊熱河、盛京(即瀋陽)和盤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隨行畫師摹繪成圖,回京後在園內仿建。據不完全統計,圓明園的園林風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連名稱也一字不改地在園內全部仿建。
圓明園之綺春園(15張)
圓明園建築形式
圓明園的主要建築類型包括殿、堂、亭、台、樓、閣、榭、廊、軒、齋、房、舫、館、廳、橋、閘、牆、塔,以及寺廟、道觀、村居、街市等,應有盡有。其盛時的建築樣式,也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建築可能出現的一切平面佈局和造型式樣:既有常見的單檐捲棚灰筒瓦屋面;又有宮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頂;既有一進兩廂、二進四廂的規整院落,又有靈活多變的建築組羣。
圓明園的建築平面佈局共有38種之多,除常見的矩形、方形、圓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還有很多獨特新穎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書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環、方勝等。
[10]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餘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羣,即通常所説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台、軒榭、館齋、廊廡等各種園林建築,共約16萬平方米。園內的建築物,既吸取了歷代宮殿式建築的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型、羣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範的束縛,廣徵博採,形式多樣。創造出許多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較為罕見的建築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卷形等。加之在園林佈局上,因景隨勢,千姿百態;園中各景又環環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
[43]
圓明園建築元素
- 水元素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中國疆域《禹貢》“九州”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羣,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西岸的坦坦蕩蕩,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
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繡。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羣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嶽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台上建有三層殿宇。
福海之中的蓬萊瑤台,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雍正皇帝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説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亭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裏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牀在福海賞遊。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43]
- 宗教元素
安佑宮(鴻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舊例建造的。用來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園內的皇家祖祠。宮為九間,正脊重檐歇山,以黃色琉璃瓦覆頂,是園內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築物。周圍有喬松偃蓋,中軸線南端有兩對華表,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方壺勝境位於福海東北海灣岸邊,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瓊閣建造的,據史料記載,這裏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餘座佛塔。這處建築的前部底座以漢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個建築體態龐大。這處建築的格調和氣勢,是中國現存園林建築中所少見的。
舍衞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築。據史料記載,該建築是仿照古代印度橋薩羅國都城的佈局建造的,城內共有殿宇、房舍326間。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裏。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達數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燬,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字估量的。
[43]
圓明園自然資源
編輯圓明園植物資源
盛時的圓明園,堪稱當時的皇家植物園。園內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塢、芰荷香、君子軒、松風蘿月,以及深柳讀書堂等多處景點,均以植物風景特色成名。全園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側柏、國槐、楓樹、海棠、山桃、文杏、玉蘭、牡丹、月季、菊花、蘭花、藤蘿等百餘種鄉土花草樹木之外,還引進培植了江南的梅花與芭蕉,塞北的敖漢荷花與烏沙爾器,五台山的金蓮花,新疆的桑樹,南亞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餘種樹木花卉。所謂“二十四番風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開競放”,説的就是圓明園四時不盡的繁花、蓊鬱葱蘢的綠樹,與層層岡阜、潺潺流水和鳥語禽鳴。
[10]
圓明園古樹以側柏、檜柏為主,它們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主要分佈於正覺寺內,共有27株。古樹編號為11010802191至11010802217,古樹樹種包括:側柏、檜柏、白皮松、國槐、黑棗。古樹等級除編號為11010802198的檜柏為一級,其餘均為二級古樹。
[46]
盛時圓明園內以松、竹、柳、荷為四大園林植物:
園內種植蒼松的地方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月地雲居,安佑宮等;長春園的海嶽開襟、含經堂等;綺春園的鳳麟洲東山、問月樓等處。
園內以竹子作為植物構圖主調的有:圓明園的天然圖畫、君子軒、芳碧叢等;長春園的虛受軒、搴芳書屋等;綺春園的竹林院等處。
園內同時種植有蒼松和翠竹的地方有:圓明園的雙鶴齋、蓬島瑤台、平湖秋月、方壺勝境、萬方安和、映水蘭香、藻園等;長春園的獅子林、如園、玉玲瓏館、三友軒;綺春園的敷春堂、清夏齋、暢和堂等。
圓明園動物資源
圓明園水資源
歷史上圓明園的水面共計123.73萬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的十分之四,約2080畝。園內大中小水面相結合,在園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水系,構成全園的脈絡和紐帶,用於舟行和水上運輸物資。圓明園的水源主要來自玉泉山。清代時這一水源十分充足。根據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藏樣式雷圖及相關歷史檔案資料記載,圓明園的來水水源有兩個,入水口有九個,出水口有三個。此外,園外還有一條護園河,用於控制水的大小,同時保證三園用水。
[47]
圓明園主要建築
編輯圓明園綺春園
綺春園位於圓明園的東南側,是由若干個不同時期的小型園林組合而成,且形狀不規則,所以園林總體較為鬆散,各個小園子形成組羣,相互之間或以圍牆相隔,或散佈於水邊山間。
清嘉慶帝自登基伊始,便着手修建綺春園,直至清嘉慶十年,建成“綺春園三十景”,即敷春堂、鑑德書屋、翠合軒、凌虛閣、協性齋、澄光榭、問月樓、我見室、蔚藻堂、藹芳圃、鏡綠亭、淙玉軒、舒卉軒、竹林院、夕霏榭、清夏齋、鏡虹館、喜雨山房、含光樓、涵秋館、華滋庭、苔香室、虛明鏡、含淳堂、春澤齋、水心榭、四宜書屋、茗柯精舍、來薰室、般若觀。後來,又陸續建成了20多景。
萼輝園(綺春園前身)位於暢春園的東北方向,其具體位置大致在御園北側的索戚畹園(即後來的澄懷園)以東,淑春園以北、熙春園以西,也就是綺春園(全盛規模時期)的西南部,這個區域大致為現一零一中學所在地。
綺春園內最能凸顯其造園意境之處的便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時序景觀,即: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和生冬室。 | |
敷春堂 | 春景為敷春堂。敷春堂作為皇家在綺春園中最主要的寢宮區,建築規模龐大,而且其周圍的山水空間較為豐富。敷春堂北側和西側均為開敞的湖面。 |
清夏齋 | 夏景為清夏齋。清夏齋原是西爽村內的一處建築,後經過改建,更名為清夏齋。清夏齋的建築空間並不講求中軸對稱的格局,而且將建築、亭、廊、室外濱水場地、湖、山等要素結合在一起,既有室外遊樂空間,又有室內起居空間,同時院內還有“修竹數杆,蒼松百尺”。 |
涵秋館 | 秋景為涵秋館。涵秋館位於綺春園面積最大的兩個湖面的交接處,將兩側空間聯繫在一起。同時在涵秋館東部外側的山凹處,有仙人承露台,這一景物的佈置符合秋天“宰制庶物、涵育眾生”的內在含義。 |
生冬室 |
圓明園長春園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佈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一隻(現僅存一隻,陳列於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門為澹懷堂,九楹,捲棚歇山頂,前有月台丹陛,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過橋向北,經山口,即為園內核心建築——含經堂建築羣。含經堂前設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堂,是乾隆帝吟經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宏大的建築,有《淳化閣帖》摹版)、藴真齋。出後門為“得勝蓋”敞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牆外買賣街等建築。
含經堂建築羣規模富麗宏大,佈局參考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後常居的住所。含經堂西為思永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齋前建小有天園。思永齋北為海嶽開襟,是湖面上建造的雙層圓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層。海嶽開襟之東隔水為仙人承露台,台南為茜園,以石取勝,建有茜園八景。乾隆帝自杭州運來的南宋德壽宮遺石“青蓮朵”亦陳列於此。含經堂之東為玉玲瓏館、鶴安齋、映清齋、如園、鑑園等景點,園東北角為獅子林(仿蘇州獅子林),園北有法慧寺、多寶琉璃塔、寶相寺、澤蘭堂等建築。再北即為西洋樓景區。
[43]
[56]
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位於長春園以北,是中國首次仿建西洋建築和花園的一座園林。西洋樓景區由傳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和當時供職宮廷畫院如意館的耶穌會傳教士法國人蔣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年)設計監修,由中國匠師建造。
圓明園(80張)
西洋樓景區在清咸豐十年(1860年)時被焚燬,從1976年圓明園管理處成立至今,一直在對建築遺址、殿座基址、噴泉水池、柱壁石件進行整理和修復。西洋樓遺址及其山水環境從圓明園被毀至今歷經多次人為和自然的破壞,被稱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四大劫難,尤其是“土劫”對山形水系的破壞尤為嚴重。這些劫難導致西洋樓盛期的山水環境與現所保存的頗有不同。
西洋樓景區總體為較為獨立的空間,其南部為東西向的連綿山體,山體北側較陡,將西洋樓景區與長春園的其它景區分隔開。此外,景區其它三面均由院牆圍合。西洋樓景區內部的山體呈散點佈置。景區西南部的諧奇趣,其建築東北、西北各有一座堆土疊石的小型山體。黃花陣景點北部有一座土山,山體圍合形成的山坳之中有一亭。方外觀建築西南、西北各有一座小型假山。海晏堂西部水池的弧形石階處有四處疊石假山,遠瀛觀大水法中央水池東西兩側各有一處疊石假山,其北側的弧形石階處有兩處疊石假山。遠瀛觀東面為螺旋形的線法山,是西洋樓景區的至高點。螺螄牌樓南北兩側各有一處堆土疊石的假山。除這些散點佈局的小型山體外,景區其它部分地勢較為平坦。
西洋樓景區水系整體為東西走向,北部有一條貫穿景區的水渠,是景區的主水系。該水體從黃花陣西側的天宇空明水系引入,流經黃花陣西側、南側後進入內外院牆之間,平行於院牆流動,最終在線法畫景點東北側流出,匯入萬泉河。該水體有四處支流,一處在黃花陣北部由護園河引入,流經黃花陣東側後匯入主水渠。另外一處在黃花陣西南部,水流分支連接南邊的蓄水樓。再一處在方外觀,從建築西北側分流出來,環繞建築從東北側匯入主水渠。最後一處在方河西北側分流,流經方河水池的北面和東面連接獅子林景點。景區的其它水體為點狀分佈的噴泉或者水池。諧奇趣南部有一座水池,西端連接福海景區的方壺勝境水體,東端連接長春園大湖。景區東部的方河水體,其南部中段有一條水渠連接南面的獅子林景點。此外還有花園廣場中心的噴泉水池、諧奇趣建築南面花形水池,方外觀南面的圓形水池及其兩側心形水池,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噴泉水池及其西側的兩個圓形水池,海晏堂蓄水樓南北兩側的四個噴泉水池和遠瀛觀大水法的一個蓮花形水池及其兩側的兩個圓形的噴泉水池。
[44]
圓明園文源閣
文源閣位於圓明園景區的北方坎位,上應白水星,在五行中代表水。從現存的樣式雷圖檔來看:文源閣坐北朝南,閣額和閣內“汲古觀瀾”匾及楹聯等均為乾隆帝御書,屋頂上覆蓋黑色綠剪邊琉璃瓦,從外觀上看為上下二層,每層各六間,雙檐歇山頂。實際上內部結構為上中下三層,前後出廊。文源閣各脊及吻獸、走獸等均為綠色,正脊的琉璃雲海中飾有九條紫色游龍。
文源閣前有一南北長十五丈、東西長七丈的長方形水池,池中豎有高出水平三丈多的湖石,上面刻的“玲峯”二字乃是乾隆皇帝御題。此石至今已成數段,躺在文源閣的遺址上。水池南面有一假山,假山之西有一四方趣亭,其東還有一平台,台上有乾隆御書“月台”二字。文源閣前,東側有一文源閣碑。
[44]
圓明園主要景點
編輯圓明園綜述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峯夕照;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等。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
[1]
圓明園圓明園四十景點
名稱 | 介紹 |
---|---|
勤政親賢殿,即養心殿西暖閣前室,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北設寶座,南為窗,東有板牆開門,與養心殿明間相通,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窗外抱廈內圍有木屏,與明間相隔,較為隱秘。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養心殿的西暖閣,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單獨接見大臣,批閲殿試考卷的地方。暖閣的北牆上懸掛着雍正皇帝題寫的匾額:“勤政親賢”,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詩篇。 | |
長春仙館,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長春仙館位於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於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 |
碧桐書院,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位於後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前殿三楹,中殿、後殿各五楹。建築外一彎溪流,四面環土山,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 | |
山高水長,位於坦坦蕩蕩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小溪後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隔河為土山,平日是圓明園禁軍練兵場所。有乾隆“土牆”詩碑。每年正月在此設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賞煙火表演。東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 |
四宜書屋,位於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南為採芳洲、無邊風月之閣,西南為涵秋堂、遠秀山房,北為煙月清真樓。有別於綺春園四宜書屋。為乾隆南巡後,仿照杭州灣畔海寧一陳姓隅園改建。 | |
北遠山村,位於大北門內偏東,稻田遍佈,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濃郁田園景色。有蘭野、繪雨精舍、水村圖、稻涼樓、涉趣樓、湛虛書屋等建築。 | |
茹古涵今,書房。正殿五楹,後為韶景軒、茂育齋、竹香齋。 | |
日天琳宇,在匯芳書院之南,為佛堂。有中前樓、中後樓、西前樓、西后樓,前後樓間有穿堂,各樓之間以天橋相連。中樓前有八角亭“楞嚴壇”,東有瑞應宮。 | |
澡身浴德,位於福海西南,正殿澄虛榭,三楹,南為含清暉,北為含妙識。西南為靜香書館。北渡河為望瀛洲、溪風松月、深柳讀書堂。 | |
魚躍鳶飛,為五楹方殿,四面有門。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南有連綿土山,出山口為多子亭。 | |
多稼如雲,位於魚躍鳶飛之西,正殿五楹,周圍為稻田。 |
圓明園西洋建築羣
名稱 | 內容 |
---|---|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麪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製造。 | |
觀水法,位於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築有安放皇帝寶座的台基,後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遊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鐘,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內噴射水。 | |
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 |
圓明園其他景點
名稱 | 內容 |
---|---|
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時適逢《重刻淳化閣帖》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軒並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閣帖》刻板144塊,共10卷,彙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碑林
[57]
。 | |
圓明園典藏文物
編輯圓明園綜述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總管內務府大臣寶鋆等人雖兩次上奏咸豐帝説,英法夷人先後闖入清漪園、靜明園等處,“將各殿陳設搶掠,大件傷損,小件盡行搶去”,“將各殿陳設搶掠,大件傷損,小件多經搶去”,卻未能提供被劫掠寶物的具體數字,也未言及圓明園慘遭劫掠的情況。由於圓明園專門記載所藏文物數量、名稱等信息的陳設清冊可能在英軍焚園時一同銷燬,也有可能遺失後譭棄;也有學者根據古籍查證,認為圓明園陳設清冊並未編寫。不管何種原因,今人無法知道圓明園內文物的確切數量,長期以來,中國學者並未作這樣明確的區分,只是籠統地宣稱有150萬件之多。
[48]
[50]
據史料,紫禁城交泰殿藏有歷代國璽39枚,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王朝最重要的文物;再,乾隆帝日常把玩之鼻煙壺560只,也在紫禁城敬勝齋—屜—屜地收藏着。對大清國帝王來説,鼻煙壺的收藏價值不高,且,應該是隨身隨手隨時隨地賞玩之物,可即便如此,乾隆帝也沒有把它們帶進圓明圓,而是鎖在深宮紫禁城。
據《誰收藏了圓明園》一書:圓明園中流失文物中,有書畫、瓷器、琺琅器、銅器、漆器、圖書、鐘錶等,這是國內第一本關於圓明園流失文物之專著,涉及英法美各大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以及私人收藏,可是,總合觀之,只有七百件文物。這與圓明園藏金納寶、處處是白銀,滿地是文物之“印象”,天壤之別。由此,基本可斷定,圓明園並沒有最高等級的重要文物。
[48]
圓明園古玩字畫
書法 | |
繪畫 | 《臨李公麟人馬圖》,元代趙雍臨唐代李公麟臨品。 |
琺琅器 | 琺琅麒麟、琺琅五供(藏於楓丹白露宮,雍和宮有相同的一套),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 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該對香爐的形態為一對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一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鶴嘴施墨綠釉,紅頂。翅膀可開合為蓋。底座藍釉鏨胎琺琅為石底綠、白掐絲琺琅飾浪花。此器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琅和鏨胎琺琅相結合的工藝表現出雍正時期藝術品製作嚴謹執着和藝術修為。(2010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以1.2946億港元成交。) |
銅器 | 楓丹白露宮所藏銅鎦金佛塔,是一件重量級文物,含金量高;還有一個青銅鼎,估計是後世所仿造,非商周原作;圓明園十二生肖。 圓明園十二生肖:海晏堂門前左右有弧形疊落式石階數十級環抱樓下噴水池。池東高聳一尊巨形石雕貝殼形蕃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青銅雕像。每個時辰由相應的生肖依次噴水,正午時分一起噴水, 俗稱水力鍾。 2009年2月25日清乾隆圓明園十二生肖中的鼠首和兔首亮相巴黎佳士得拍場,兩件文物都以1400萬歐元拍賣,此次拍賣因中國藏家蔡銘超“拍而不買”而流拍。 |
瓷器 |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清乾隆御製粉青釉浮雕龍紋罐等。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是中國瓷器的最高價,也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之極品。(2010年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2.53億港幣成交) |
金器 | 金甌永固杯,做工極其繁複,反映了大內作之工匠技藝。 |
鐘錶 | 有三款鍾,一款是座鐘,做工極其精密優美和巧妙,另兩款是懷錶,但均為西洋之物。 |
石器 |
圓明園圖書典籍
圓明園(6張)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收書3400餘種,有近8萬卷,36000餘冊。因《四庫全書》篇帙浩瀚,當時又擇其尤要者,編成《四庫全書薈要》,計12000冊。
清乾隆年間,清代國力處於康乾盛世的頂峯。為博得稽古右文的美譽和銷燬反動書籍的目的,乾隆帝利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實力,開始了大規模的搜求整理文獻活動。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頒佈諭旨曰:“今內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富,然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採集,匯送經師,以彰稽古右文之盛。”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下令開設四庫館,編修《四庫全書》。為了妥善存放這部卷帙鉅著,乾隆帝還特意命人營造了南北七個藏書閣,決定將《四庫全書》分藏於大江南北。他命人組織3800多名學子用楷書手抄繕寫《四庫全書》七部,先抄好的四部分別藏於紫禁城文淵閣、盛京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文津閣,亦稱“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先後藏於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亦稱“南三閣”。
《四庫全書》在近代中國連綿不斷的戰爭中屢遭劫難。如今“南三閣”“北四閣”之書存毀各半:文淵閣《四庫全書》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文溯閣《四庫全書》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文源閣《四庫全書》在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時被焚,文津閣《四庫全書》現藏於國家圖書館,文宗閣、文匯閣《四庫全書》也都毀於戰火,文瀾閣《四庫全書》在戰火中散失部分藏書,後經丁申、丁丙、張宗祥等人抄補才得以恢復舊貌,現藏於浙江省圖書館。
《四庫全書薈要》共抄兩部,一部貯在故宮摛藻堂,另一部收藏於長春園含經堂的東廂“味腴書室”。
- 《淳化閣帖》
含經堂還有一文軒——淳化軒,是專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閣帖》摹版而建的。《淳化閣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獻之乃至蒼頡、夏禹、孔子等99人的書法名跡。帖分十卷,是中國的第一部大型叢帖。
乾隆年間,根據《淳化閣帖》的北宋“初拓賜本”,經過精審更定之後,進行鈎摹刻石。歷時三載,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將所摹刻的144塊帖版,鑲嵌於淳化軒前的24間左右迴廊之中,這就是《乾隆重刻淳化閣帖》。
- 《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在中國古代類書中體例最善,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陳夢雷在胤祉的支持下開始編纂《古今圖書集成》。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告成。但書成後卻因胤祉的問題而被擱置,直到雍正帝登基,雍正帝派蔣廷錫重新編校已經定稿的《古今圖書集成》。
清雍正四年(1726年)《古今圖書集成》以銅活字印成64部,10000卷。
- 黃龍郵票
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朝中有大臣向道光皇帝提出發展郵政事業,道光皇帝“准奏”,於是印刷了中國最早的郵票——黃龍郵票。這套珍貴的郵票印刷後一直珍藏在圓明園文源閣裏,並未公開發行。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幾個英國士兵在圓明園搶奪珍寶的時候,在文源閣內發現了黃龍郵票,見是幾張不起眼的圖片,便扔進了熊熊烈火中。一個名叫威廉·羅伯特的英國軍官在火堆邊撿到一枚完整的郵票並保存下來。
圓明園考古發掘
編輯第三次發掘自2013年開始至2020年結束,為圓明園遺址史上最大規模的發掘項目。在此次發掘中,圓明園考古隊已經完成22處景區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探明瞭這些景區的遺址保存狀況和佈局。先後對如園遺址、養雀籠遺址、海晏堂蓄水樓遺址等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達5萬餘件。
第三次發掘分為三期,計劃通過長期、持續的考古工作,明確絕大部分景區範圍、佈局和形制,完善整體保護體系,建立起可視、立體的考古成果展示平台,達到為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利用和展示服務的目標。
2017年9月21日,圓明園管理處發佈消息,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對圓明園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確認第五園春熙院位於圓明園東北角、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北側,總面積約150畝。
[7]
圓明園文化活動
編輯圓明園藝文
圓明園名稱由來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帝有個解釋,説“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明智。
[3-4]
圓明園文化服務項目
- 模擬考古與文物修復類訂單(4種)
圓明園作為首批國家遺址考古公園,擁有豐富的考古與文物資源。近年來,公眾考古與文物修復已成為圓明園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載體。通過系列活動,旨在揭開考古與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讓收藏在圓明園裏的豐富遺址與海量文物活起來,讓中華文化代代相傳。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用對象 | 建議課時 |
1 | 考古鏈接 ——考古知識講座(可作為參觀類活動的配選項目) | 1.介紹圓明園最新考古進展。 2.介紹手鏟、洛陽鏟等考古工具及使用方法。 3.講解文物發掘、拍照、繪圖、寫標籤等考古筆記撰寫指南。 | 6歲以上青少年 | 1—1.5小時 |
2 | 文物修復鏈接 ——文物修復知識講座 (可作為參觀類活動的配選項目) | 1.介紹圓明園文物出土與文物修復現狀。 2.講解分揀、清理、粘接、補配、找平、做色、繪紋飾、上釉、拍照歸檔以及工作日誌撰寫等步驟與方法。 | 6歲以上青少年 | 1—1.5小時 |
3 | 考古圓明園 ——實地模擬考古 | 1.相關知識講座 2.大宮門、紫碧山房等考古現場參觀。 3.模擬考古探方尋寶 | 8歲以上青少年 | 1.5—2小時 |
4 | 文物修復圓明園 ——現場文物修復 | 1.瓷器修復 2.漆器修復 3.陶器修復 4.青銅器修復 | 8歲以上青少年 | 1.5—2小時 |
- 愛國主義教育類訂單(3種)
圓明園作為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豐富的愛國教育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圓明園管理處以此為基礎,開發了適合各年齡段人羣的系列課程及活動。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用對象 | 建議地點 |
1 | 儀式圓明園 ——儀式類活動 | 1.少先隊入隊儀式 2.共青團員入團儀式 3.中共黨員入黨儀式 4.成人禮儀式 | 青少年、成人(黨團員) | 大水法、含經堂、“擼起袖子加油幹”背景牆 |
2 | 宣講圓明園 ——宣講類活動 | 1.圓明園園史概説 2.圓明園40景(每景一課時) 3.圓明園中的歲時節令 4.圓明園故事(蒙古包、曾憲梓像) | 所有人 | 社區、學校、老少邊窮地區 |
3 | 參觀圓明園 ——參觀類活動 | 1.紅色主題線:藻園門草坪—三·一·八烈士墓。 2.歷史文化主題線:環後湖線+環福海線 3.考古體驗主題線:紫碧山房考古現場—文源閣模擬考古 4.知恥後勇主題線:環西洋樓景區 5.愛國榜樣學習線:曾憲梓雕像及愛國事蹟碑參觀。 6.少數民族文化體驗線:含經堂蒙古包 | 所有人 | 見活動內容選項 |
- 非遺及傳統文化類服務訂單(30種)
為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也為了使更多的人瞭解圓明園的藝術價值、豐富圓明園每年近千萬遊客的文化體驗,圓明園管理處現重磅推出依託傳統文化內涵的兩類文化活動訂單:(一)非遺類文化服務項目;(二)清帝十二月令類文化活動項目。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宜年齡 | 建議時間/項 |
1 | 心靈手巧——剪紙十項 (1)人物(2)鳥獸(3)文字(4)器用(5)鱗介(6)花木(7)果蔬(8)昆蟲(9)山水(10)其它 | 1.欣賞中國剪紙藝術作品; 2.瞭解剪紙的製作過程,體驗摺紙藝術;瞭解剪紙的製作過程,體驗摺紙藝術; 3.設計作品;設計作品;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2 | 編道傳承——編藝五項 (1)繩編(2)竹編(2)棕編(3)草編(4)藤編 | 1.欣賞優秀編藝作品; 2.瞭解編藝用具;瞭解編藝用具; 3.學習學習2~3種編藝方法;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8歲以上 | 2-3小時 |
3 | 絹人工藝——絹人工藝四項 (1)唐娃娃(2)絹花(3)捻絲編花(4)盤發 | 1.瞭解北京絹人的“前世今生”; 2.講述北京絹人的製作工藝;講述北京絹人的製作工藝; 3.學習製作絹人藝術品的方法與技巧;學習製作絹人藝術品的方法與技巧;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4 | “繡”外慧中——繡藝三項 (1)刺繡(2)京繡(3)其它 | 1.瞭解繡藝的工藝; 2.觀看有故事的繡藝盛裝;觀看有故事的繡藝盛裝; 3.掌握繡藝的多種繡法;掌握繡藝的多種繡法; 4.學習製作繡藝作品。學習製作繡藝作品。 | 8歲以上 | 2-3小時 |
5 | 制扇至美——扇藝兩項 (1)團扇(2)摺扇 | 1.欣賞各種各樣的扇子,瞭解扇子的歷史和中國扇文化的藝術; 2.認識扇子的種類、結構、特點和用途;認識扇子的種類、結構、特點和用途; 3.學習扇子的製作方法;學習扇子的製作方法;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6 | 薪火“香”傳——香包製作 | 1.瞭解香包的來歷及種類; 2.瞭解香包製作的工具與工序;瞭解香包製作的工具與工序; 3.學習製作香包。學習製作香包。 | 3歲以上 | 1.5—2小時 |
7 | 中式之美——盤扣製作 | 1.瞭解盤扣及工藝; 2.學習和掌握盤扣的方法和技巧;學習和掌握盤扣的方法和技巧; 3.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8 | “箏箏日上”——風箏製作 | 1.話説風箏; 2.瞭解風箏的製作方法;瞭解風箏的製作方法; 3.製作風箏;製作風箏; 4.放飛風箏;放飛風箏;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9 | “毽”步如飛——中國羽毛毽子製作 | 1.話説中國羽毛毽子; 2.瞭解中國羽毛毽子的製作方法;瞭解中國羽毛毽子的製作方法; 3.製作中國羽毛毽子;製作中國羽毛毽子; 4.踢毽子比賽;踢毽子比賽;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10 | 雨中漫步——油紙傘製作 | 1.瞭解油紙傘的來歷,聆聽故事; 2.認識油紙傘製作所需工具;認識油紙傘製作所需工具; 3.熟悉油紙傘的工藝流程;熟悉油紙傘的工藝流程; 4.製作油紙傘。製作油紙傘。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11 | 大聖下凡——毛猴製作 | 1.學習毛猴的歷史; 2.瞭解毛猴的製作方法;瞭解毛猴的製作方法; 3.學習毛猴的設計理念和工藝美術與生活的結合;學習毛猴的設計理念和工藝美術與生活的結合;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12 | 葫蘆作畫——葫蘆畫 | 1.欣賞葫藝優秀作品; 2.瞭解葫蘆畫製作過程及製作工具;瞭解葫蘆畫製作過程及製作工具; 3.設計並完成作品。設計並完成作品。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13 | 中華國粹——勾畫臉譜 | 1.瞭解臉譜的起源,認識臉譜; 2.了臉相關圖案代表的人物及故事;了臉相關圖案代表的人物及故事; 3.瞭解臉譜的色彩及其代表的意義;瞭解臉譜的色彩及其代表的意義; 4.動手製作臉譜動手製作臉譜 5.角色表演;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14 | 面/紙乾坤——面/紙塑 | 1.瞭解面/紙塑的起源與用途; 2.瞭解面瞭解面/紙塑藝術的特點; 3.掌握面掌握面/紙塑的製作方法; 4.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3歲以上 | 1.5—2小時 |
15 | 奼紫嫣紅——插花 | 1.瞭解插花知識及插花的工具與方法; 2.掌握製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領;掌握製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領; 3.自己設計並製作插花。自己設計並製作插花。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16 | 盆中天地——盆景 | 1.瞭解盆景及發展史、分類、組成; 2.掌握盆景的製作藝術;掌握盆景的製作藝術; 3.完成作品。完成作品。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17 | 張燈結綵——彩燈 | 1.瞭解彩燈的用途與製作流程; 2.製作彩燈;製作彩燈; 3.裝飾彩燈;裝飾彩燈; | 8歲以上 | 2—3小時 |
18 | 年年有餘——年畫印製 | 1.年畫概述講座; 2.現場年畫印刷演示;現場年畫印刷演示; 3.參與體驗。參與體驗。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清帝十二月令類文化活動項目 | ||||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用對象 | 建議時間/項 |
1 | 正月觀燈 | 1.元宵節的由來。 2.清帝在圓明園的觀燈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製作紅包燈籠。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2 | 二月踏青 | 1.介紹中國人春季踏青習俗。 2.清帝在圓明園的踏青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手繪風箏。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3 | 三月賞桃 | 1.介紹中國人的賞花傳統。 2.清帝在圓明園的賞花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製作手工桃花貼畫。 | 6歲以上 | 1.5—2小時 |
4 | 四月流觴 | 1.介紹流觴風俗的由來。 2.解讀文人的流觴雅趣。 3.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描紅。 4.再現曲水流觴盛景。 5.小遊戲:飛花令 6.創意書法創作。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5 | 五月競舟 | 1.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與發展流變。 2.清帝圓明園過端午。 3.誦讀屈原經典。 4.延續傳統制作香囊。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6 | 六月納涼 | 1.介紹中國人的納涼傳統。 2.清帝在圓明園的納涼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手工製作摺扇。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7 | 七月乞巧 | 1.七夕節的由來。 2.清宮女眷在圓明園的乞巧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插花花藝活動。 | 女性優先 | 1.5—2小時 |
8 | 八月賞月 | 1.介紹中秋節的由來。 2.清帝在圓明園過中秋節。 3.涉及景點介紹。 4.手工製作月餅。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9 | 九月賞菊 | 1.介紹重陽節由來。 2.清帝在圓明園的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菊花茶道品鑑。(特邀老年人) | 老年人優先 | 1.5—2小時 |
10 | 十月畫像 | 1.中國人的冬藏學問。 2.清帝在圓明園的畫像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我為自己畫張相”。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11 | 十一月參禪 | 1.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智慧。 2.清帝在圓明園的自修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愛上閲讀留住初心——朗讀者小視頻拍攝(自選一段我最愛的文字,涉及老、中、青各年齡) | 10歲以上 | 1.5—2小時 |
12 | 臘月賞雪 | 1.介紹中國人的臘月習俗。 2.清帝在圓明園的賞雪活動。 3.涉及景點介紹。 4.手工製作臘梅花。 | 8歲以上 | 1.5—2小時 |
- 科技類訂單(3種)
為響應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共生號召,圓明園引進文化科技力量提升遺址與文物的保護、展示與利用水平。為讓更多創新成果惠享百姓並光大圓明園歷史文化,圓明園管理處特推出了科技類文化服務訂單。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用對象 | 建議課時 |
1 | 重見圓明園 ——3D打印系列 | 1認識3D建模軟件,學習建模軟件的使用方法。 2.介紹太湖石和疊石打印 3.出土文物打印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2.5—3小時 |
2 | 發現圓明園 ——VR考古體驗 | 1.介紹考古發掘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2.分組學習VR體驗涉及的圓明園景點。 3.做好體驗前的準備(帶好頭盔、手柄等) 4.分組上機體驗。 5.分享體驗感受。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搭配其他活動,VR體驗6—10分鐘 |
3 | 拼合圓明園 ——3D立體模型拼裝 | 1.積木模型拼裝 2.蒙古包模型拼裝 3.電子積木拼裝 | 青少年 | 1.5—2小時 |
- 園林生態類訂單(8種)
圓明園山、水、草、樹豐富,花、鳥、魚、蟲成羣,堪稱自然生態博物館和動植物科普大課堂。春天,踏青、賞花、放風箏;夏天,乘涼、觀荷、做插花;秋天,賞菊、寫生、撿落葉;冬天,寒梅,賞雪,讀書時。通過四季園林活動,讓體驗者感受濃濃的皇家園林文化。
序號 | 活動名稱 | 活動內容 | 適用對象 | 建議課時 |
1 | 花藝圓明園 ——插花藝術培訓 | 1.花束設計:單面觀、四面觀、單枝花、多枝花、小品花束等。 2.盆花設計 3.婚慶花束設計 4.鮮花保鮮小竅門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1.5—2小時 |
2 | 微景觀圓明園 ——吸水石盆景製作 | 1.園林造景與意境營造手法講解。 2.吸水石特點介紹。 3.吸水石堆疊技巧與手法指導。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1.5—2小時 |
3 | 微景觀圓明園 ——植物盆景 製作 | 1.微景觀營造技巧講解。 2.微景觀植物種類介紹。 3.動手營造微景觀。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1.5—2小時 |
4 | “藕”遇圓明園 ——蓮藕種植 活動 | 1.參觀荷花基地。 2.蓮藕種植技巧講解。 3.種植步驟及護養方法介紹。 | 青少年 | 1.5—2小時 |
5 | 科普圓明園 ——動植物科普課堂 | 1.鳥禽類科普課堂 2.魚類科普課堂 3.花草類科普課堂 4.樹木類科普課堂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1.5—2小時 |
6 | 水生態圓明園 ——圓明園再生水生態保護講座 | 1.盛時圓明園水循環系統介紹 2.圓明園再生水利用情況説明 3.圓明園再生水的保護舉措及成果展示 4.淨化類水生植物介紹 | 青少年、成人均可 | 1.5—2小時 |
7 | 美繪圓明園 ——圓明園美術寫生 | 以季節為主題,開展四季寫生 | 具有繪畫基礎的兒童或成人 | 2—3小時 |
8 | DIY圓明園 ——落葉手工畫製作 | 1.園內不同顏色樹葉分佈狀況介紹。 2.自主撿拾落葉。 3.拼畫技巧講解。 4.創意落葉畫製作與展示。 | 對創意手工感興趣的人羣 | 1.5—2小時 |
圓明園所獲榮譽
編輯1979年 | |
1988年1月13日 | |
1996年11月1日 | |
1997年5月 | |
1998年11月27日 | |
2007年12月4日 | |
2008年11月20日上午 | |
2010年3月 | |
2011年2月 | |
2011年4月 | |
2011年10月 | |
2014年10月31日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22年4月 |
圓明園價值意義
編輯圓明園內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
圓明園建築遺址是全園造園藝術的核心和靈魂。圓明園遺址在傳統建築組合方面包羅萬象,有亭、台、樓、閣、軒、榭、廊等;在單體建築上,也採用了大木作、小木作、磚石作、土作、裝飾、彩畫作、瓦作等建築手法。在建造工藝上,結合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精華,造就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史上的巔峯之作。在《圓明園內工則例》和“樣式雷圖檔”中,也記載了圓明園建築遺址的歷史,為研究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制和建造工藝提供了科學資料。
1860年英法聯軍那場大火焚燬了圓明園,盛時圓明園只能成為無數個記憶的碎片。如今,圓明園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然不只是一座園林。圓明園遺址所承載的內涵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具有極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她既是中華文明無比輝煌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近代屈辱的紀念遺址,更是值得全人類深刻檢討和反思的文化遺存。
[51]
圓明園參觀信息
編輯圓明園地理位置
圓明園開放時間
時間 | 售票時間 | 開園時間 |
1月1日—3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 | 7:00—17:30 | 7:00—19:30 |
3月16日—4月30日、9月1日—10月15日 | 7:00—18:00 | 7:00—20:00 |
5月1日—8月31日 | 7:00—19:00 | 7:00—21:00 |
圓明園門票價格
- 大門門票
門票類型 | 價格 | 備註 |
---|---|---|
成人門票 | 10元/人次 | — |
半價門票 | 5元/人次 | — |
月票 | 15元/月 | 每月1日起辦理當月月票,月票當月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及月票底版在售票處窗口辦理 |
年票 | 120元/年 | 每年1月1日開始辦理,年票全年可辦理,當年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在售票處窗口辦理,年、月票辦理後不退不換,丟失不補 |
未成年人 | 免費 | 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場 |
- 西洋樓遺址景區(含大水法、迷宮,暫不包含展覽館)
門票類型 | 價格 | 備註 |
---|---|---|
成人門票 | 15元/人次 | — |
半價門票 | 5元/人次 | — |
未成年人 | 免費 | 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場 |
- 圓明園盛時全景模型展
門票類型 | 價格 | 備註 |
---|---|---|
成人門票 | 10元/人次 | — |
半價門票 | 5元/人次 | — |
未成年人免費 | 無 | 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場 |
- 通票(暫不包含室內場館,如展覽館等)
門票類型 | 價格 |
---|---|
成人通票 | 25元/人次 |
半價通票 | 10元/人次 |
圓明園交通路線
公交 | |
公交至圓明園東門 | 305路,320路,365路,375路,424路,432路,614路,664路,681路,982路至圓明園東門站下車即可到達。 |
公交至圓明園南門 | 331路,424路,432路,438路,498路,508路,579路,594路,601路,664路,特19路,觀光3線至圓明園南門站下車即可到達。 |
公交至圓明園藻園門 | 333路,393路,437路,438路,476路,498路,534路,608路,636路,644路,686路,688路至騷子營站向南步行約600米紅綠燈路口東側即可到達。 |
地鐵 | |
- 參考資料
-
- 1. 圓明園遺址公園:數字園林的魅力重生 .和訊網[引用日期2013-09-29]
- 2. 公園概況 .圓明園官網[引用日期2020-03-26]
- 3. 115.紀念圓明園罹劫150週年青年詩會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9-29]
- 4. 圓明園是清朝盛世掌上明珠 六代皇帝苦心營建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9-29]
- 5. 圓明園遺址公園 .1988年大事記[引用日期2013-09-29]
- 6. 圓明園史上最大規模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進展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7-07-17]
- 7. 圓明園首次確認第五園位置:春熙院位於西洋樓遺址北側 .澎湃[引用日期2017-10-02]
- 8.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確定22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告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0-01-08]
- 9. 圓明園150年建造史 .中華龍都網[引用日期2013-09-29]
- 10. 盛時圓明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13-09-29]
- 11. 黃花陣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13-09-29]
- 12. 養雀籠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13-09-29]
- 13. 圓明園交通路線 .圓明園官網[引用日期2013-04-10]
- 14. 圓明園售票時間及停車場 .圓明園官網[引用日期2013-04-10]
- 15. 圓明園遺址公園首頁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1-06-30]
- 16. 12月13日起,圓明園對未成年人試行免費開放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1-12-06]
- 17. 1990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18. 1994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19. 1997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0. 1998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1. 1999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2. 2001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3. 2002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4. 2007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5. 2008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6. 2009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7. 2010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8. 2011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29. 2012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30. 2014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31. 2015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32. 2016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33. 2017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19]
- 34. 北京6月完成圓明園片區水網循環系統建設,三山五園水系格局將基本建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4-22]
- 35. 歷史概述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24]
- 36. 盛時圓明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4-24]
- 37. 建團100週年北京市先進組織和先進個人光榮榜 .北京青年[引用日期2022-04-30]
- 38. 吳豔瑩,阮景,曹煜雯,蔣子凌.綺春園歷史沿革及佈局特徵初探[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9,4(02):81-85.DOI:10.19490/j.cnki.issn2096-0913.2019.02.016.
- 39. 解秀清:圓明園與麥加的故事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5-14]
- 40. 圓明園:誤解與歷史的真相 .首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2-05-14]
- 41. 1988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5-14]
- 42. 1996年大事記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5-14]
- 43. 黃岡市政府門户網站 經典案例 北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 .北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5-14]
- 44. 尹航,曹新.圓明園西洋樓景區遺址環境變遷研究[J].古建園林技術,2017(03):33-38.
- 45. 段偉,周禕.圓明園文源閣建築與庋藏[J].北京檔案,2022(04):54-56.
- 46. 古樹名木 .圓明園[引用日期2022-06-20]
- 47. 硃紅,梁越. 圓明園水資源綜合可持續利用研究[C]//.《圓明園》學刊第六期.[出版者不詳],2008:50-55.
- 48. 劉雲楓. 關於圓明園文物若干問題的探討[C]//.《圓明園》學刊第二十期.[出版者不詳],2016:76-85.
- 49. 門票價格 .圓明園[引用日期2022-06-28]
- 50. 王開璽.圓明園收藏及流失海外文物數量別論[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138-149.
- 51. 圓明園的核心歷史文化價值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2-06-29]
- 52. 姚慶. 圓明園建築遺址保護研究[D].河北師範大學,2014.
- 53. 珍荷.亮相拍場的圓明園文物[J].中國拍賣,2014(11):32-33.
- 54. 圓明園考古發掘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百家號.2022-11-04
- 55. 馬勇.火燒圓明園始末[J].百科知識,2015(19):44-47.
- 56. 從荒園到公園,保護“被燒燬”的圓明園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3-03-07]
- 57. 清康乾二帝的書法之道 .中國檔案資訊網[引用日期2023-03-10]
- 58. 圓明園盛時四大園林植物,你知道幾個 .圓明園遺址公園[引用日期2023-07-13]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