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暢春園

(中國古代園林)

鎖定
暢春園,位於北京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是北大“九大園林”之一。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人稱“李園”。後來康熙將“清華園”改為“暢春園”,成為西郊第一所皇家園林。 [2]  暢春園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6]  康熙二十六年(1687),暢春園建成。 [5] 
暢春園全園坐北朝南,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為議政和居住用的宮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部分。 [5]  設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 [1]  暢春園是清朝在北京西郊興建的第一座“避喧理政”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三山五園”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開創之功。 [8] 
1981年,暢春園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 [2] 
中文名
暢春園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0.6 km²
保護級別
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後湖
著名景點
挹海堂
清雅亭
聽水音
花聚亭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暢春園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後在明皇親李偉的別墅“清華園”的廢址(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曾修葺)上修建暢春園。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暢春園一期工程在疊山家張然的主持下建造完工。 [6] 
康熙二十六年(1687),暢春園建成。 [5] 
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間(1689~1691年),暢春園在江南山水畫家葉洮主持下開展整修增建工程。 [6] 
清文宗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暢春園也被燒燬。暢春園現存的遺物,有未名湖羣鍾亭下方乾隆詩碑,此碑在1920或1930年代從暢春園移至未名湖畔。 [5] 

暢春園建築格局

暢春園結構

暢春園全園坐北朝南,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為議政和居住用的宮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部分。 [5]  根據文獻圖檔估算,暢春園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佔地900畝(60公頃)。設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正門在南牆東側,門內為暢春園的理政和居住區,中路沿中軸線向內依次為大宮門、九經三事殿、二宮門、春暉堂、壽萱春永殿、後罩殿、雲涯館、瑞景軒、延爽樓、鳶飛魚躍亭。亭北有丁香堤、芝蘭堤、桃花堤、前湖和後湖。東路為澹寧居、龍王廟、劍山、淵鑑齋、藏拙齋、蘭藻齋、太樸軒、清溪書屋、小東門、恩慕寺恩佑寺。西路為玩芳齋、買賣街、無逸齋、菜園、關帝廟、娘娘廟、凝春堂、蕊珠院、觀瀾榭、集鳳軒等景點。園西出大西門為西花園,有湖泊四處,湖邊散落有討源書屋、觀德處、承露軒等建築,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1] 
暢春園平面圖 暢春園平面圖

暢春園特點

從形制和景觀上來看,暢春園融合了江南園林和北方宮廷園林的特點,是北京西郊第一座兼有施政和遊樂雙重功能的離宮型園林。暢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樸素,多為小式捲棚瓦頂建築,不施彩繪。園牆為虎皮石砌築,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園內有大量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又種植了臘梅、丁香、玉蘭牡丹、杏、葡萄等花木,林間散佈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景色清幽。 [5] 
暢春園

暢春園主要建築

暢春園九經三事殿

九經三事殿 九經三事殿
九經三事殿在暢春園大宮門內,面闊五間,灰瓦覆頂,風格樸素,是暢春園的正殿。康熙駐蹕園中時,在此辦公。康熙後期,接見外國使節、慶祝萬壽盛典的千叟宴、元宵節賜宴外藩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動均在此舉行。雍正帝孝敬皇后那拉氏去世後,曾在此停靈。 [3] 

暢春園春暉堂

春暉堂 春暉堂
春暉堂在暢春園二宮門內,面闊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各有垂花門通壽萱春永,乾隆時,春暉堂與壽萱春永成為孝聖太后的寢宮所在。 [3] 

暢春園壽萱春永

壽萱春永 壽萱春永
壽萱春永在春暉堂後的垂花門內,面闊五間,左右各有配殿五間,東西各有耳殿三間,附有後照殿十五間。又名凝春堂,乾隆時,孝聖皇太后經常在此居住。 [3] 

暢春園恩佑寺

恩佑寺 恩佑寺
恩佑寺在暢春園東垣之內,本為清溪書屋的方位,是康熙在暢春園中的寢宮。康熙就病逝於此。雍正即位後,將其地改建為恩佑寺,用以供奉康熙的御容畫像。乾隆八年(1743年),將康熙御容移到圓明園內新建的安佑宮供奉,此寺遂成為專門的皇家寺廟。 [3] 

暢春園恩慕寺

恩慕寺 恩慕寺
恩慕寺在暢春園東垣之內,恩佑寺右側,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為紀念孝聖皇太后,仿照南苑的永慕寺(康熙為紀念孝莊太皇太后而建)與恩佑寺而建。正殿供奉藥師佛,南配殿供彌勒佛,北配殿供觀音。後殿供孝聖太后影像。寺內有石幢一,上刻全部《藥師經》。 [3]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恩慕寺毀於大火。 [5] 

暢春園文物價值

暢春園是清朝在北京西郊興建的第一座“避喧理政”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三山五園”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開創之功。 [8]  暢春園這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造園風格影響了在其之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乾隆擴建之前)等皇家宮苑。 [5] 

暢春園歷史文化

暢春園詩文對聯

康熙在《御製暢春園記》雲:“秦有阿房,漢有上林,唐有繡嶺,宋有艮嶽…朕匪敢希古人媲美。” [7] 
清代學者吳長元在《宸垣識略》一書中描寫這一帶:流泉滿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徑,或散漫塵沙間。春夏之交,晴雲碧樹,花香鳥聲,秋則亂葉飄丹,冬則積雪凝素。

暢春園歷史故事

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此後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暢春園凝春堂一帶改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園內居住了四十二年。
隨着清朝國勢轉衰,逐漸放棄了對園內建築的增建和修補,至道光年間,暢春園已趨破敗,迫使道光帝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圓明園綺春園居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時將其一併燒燬。此後暢春園廢址失於保護,園內殘存建築在同治年間被拆用於圓明園復建工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暢春園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駐軍的洗劫,園內樹木山石均被私分殆盡。至民國時期,暢春園遺址已成荒野,僅有恩佑寺恩慕寺兩座琉璃山門殘存。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在明末李偉清華園的舊址上營建暢春園。康熙之後,乾隆奉皇太后在此居住。乾隆後期及嘉慶朝,因沒有太后而逐漸被閒置。清文宗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徹底燒燬。宮門位於暢春園的西南角,門內是正殿九經三事殿。九經三事殿後依次為春暉堂、壽萱春永、雲崖館。暢春園西側還有一座西花園,曾是康熙朝太子胤初的居所。胤初被廢之後,西花園成為諸皇子的居所。
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駐蹕暢春園,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於園內寢宮,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暢春園居住和處理朝政。三十六年間累計居住暢春園257次3800余天,年均駐園7次107天。最短者為29天,最長者為202天。 [3] 

暢春園文化活動

  • 北大復建
暢春園 暢春園
1987年,北京大學在購得暢春園故址的東北部分後,新建了暢春新園,作為北大研究生居住的宿舍,優雅安靜。暢春園是與北大結緣的最後一所古園子,侯仁之先生題寫了暢春園石碑。 [2] 
  • 千叟宴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是康熙的60大壽。很多老人都入京向康熙皇帝祝壽,康熙甚是歡喜。於是下詔在暢春園正門前宴賞祝壽老人。
為慶祝活動搭置的綵棚,從西直門一直延伸到暢春園,長達20裏。從三月初一至月終,京官都要穿蟒袍、補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康熙帝佈告天下耆老,年65歲以上者,官民不論,均可按時趕到京城參加暢春園的聚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又先後召集老人一千餘人,宴賞於乾清官,並在宴會上賦詩《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成為當時一段佳話。 [5] 

暢春園文物保護

1981年,暢春園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於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2] 

暢春園旅遊信息

暢春園地理位置

暢春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4] 

暢春園交通路線

上海市——瀋海高速——京滬高速——京台高速——暢春園
鄭州市——京港澳高速——暢春園
武漢市——滬蓉高速——大廣高速——暢春園
參考資料
  • 1.    北京暢春園  .中國園林網[引用日期2017-09-25]
  • 2.    九園歷史  .北京大學房地產管理部[引用日期2021-11-27]
  • 3.    故宮博物院著,圓明園匾額楹聯通解,故宮出版社,2017.10,第537頁
  • 4.    (中國)王巖,京華通覽 北京的遺址墓葬,北京出版社,2018.03,第223頁
  • 5.    祁建. 解密暢春園[J]. 中關村,2021,(07):96-99.
  • 6.    崔山,王其亨,崔景舒. 康熙時期暢春園平面佈局推測及其園景題名解析[J]. 中國園林,2019,35(05):128-133.
  • 7.    焦雄. 北京西郊暢春園記略[A]. 中國紫禁城學會.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三輯)[C].中國紫禁城學會:中國紫禁城學會,2000:113-117.
  • 8.    三山五園的起始 暢春園-談往  .北京市政協[引用日期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