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圓明園

(2006年薛繼軍執導史詩電影)

鎖定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
影片從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 [1]  。該片於2006年9月9日在中國上映。
中文名
圓明園
外文名
Yuanmingyuan
類    型
歷史、記錄
出品公司
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導    演
薛繼軍
金鐵木
編    劇
金鐵木
製片人
薛繼軍
主    演
老郎
肖煙(Jahod Mader)
王鋭
王至誠
武帥(David Bawen)
片    長
93 分鐘
上映時間
2006年9月9日(國內)
對白語言
普通話
出品時間
2006年
剪輯及製片主任
李慧興

圓明園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11張)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是清朝鼎盛時期建造的著名皇家御園,其營造時間長達150餘年。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它與紫禁城共同構成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故為名副其實的御園。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不幸的是,這一世界名園在歷史上經歷了無數次毀滅和劫掠,一代名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圓明園猶如一部中國近代史冊,具有撼人心魄的價值 [2] 

圓明園演職員表

圓明園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郎世寧 老郎
康熙 劉俊清
雍正 哈日巴拉
乾隆 羣演
咸豐 羣演
額爾金爵士 本傑明
王致誠 武帥
隨軍牧師 馬雷茲
宮廷畫師 金鐵木

圓明園職員表

出品人 薛繼軍、黃著誠
製作人 薛繼軍
監製 趙化勇、萬迪基、任振華、黃著誠、彭琦
導演 薛繼軍 (總導演)、金鐵木 (導演)
編劇 金鐵木
攝影 温德光
配樂 戚小源
剪輯 李慧興
道具 郭濤、孫振東、馬建軍、韓希忠、劉世楷、王亮、白克旭、楊俊濤、李煙華
美術設計 雷黨興
動作指導 於界明
服裝設計 黃寶榮
視覺特效 解銘
燈光 賈永傑
錄音 張磊
劇務 劉振才
發行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3-5] 

圓明園角色介紹

  • 郎世寧
    演員 老郎

    意大利畫家,清朝宮廷畫家,説帶外國腔的普通話,陪伴了清朝三代皇帝,為大清服務了50年,以一個西方傳教士的眼光見證了清朝的歷史。他參與了圓明園最初的設計和建設。[6] 

  • 康熙
    演員 劉俊清

    帝國第3代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間是絕無僅有的對科學態度積極。

  • 雍正
    演員 哈日巴拉

    帝國第4代皇帝。有很深的藝術造詣,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在園中經常穿着漢人服裝,前面剃光的頭頂上有一個怪異的綸巾。他有時是樵夫,有時扮作書生。[7] 

  • 乾隆
    演員 羣演

    帝國第5代皇帝,與父親雍正一樣,對圓明園充滿喜愛,一上位即擴充圓明園,而在對待科學時心態更加落後。

圓明園幕後花絮

  • 片中很多場面設計都來源於歷史資料的啓發,攝製組通過考察200多年前宮廷畫師的畫作,模擬真實皇家生活再現拍攝。
  • 在展現雍正視察圓明園的一段,攝製組特地找來了一隻與當年雍正所擁有的極其相近的獵犬欞緹。
  • 影片中涉及到多場馬戲和戰爭場面,為了展現清朝入關的殺氣霸氣,需要有幾百匹馬和演員來配合。
  • 在壩上和天漠拍攝期間,正值嚴冬,為了保證演員們的生命安全,攝製組專門安排了兩輛汽車用於緊急救護,以防有演員在騎馬奔跑過程中落馬摔傷。
  • 劇組通過查找大量資料後得知在圓明園所有精美的建築中,西洋建築只佔了2%,真正有特點的都是古代中式建築佔98%。為此,主創團隊與特技師一起,對每一個重現的三維效果精雕細琢,從顏色到式樣結構每一點微小的細節都不放過。
  • 本片是國產電影中第一部真正的數字中間片電影,與傳統上所講的數字電影相比,數字中間片技術可以幫助影片最大程度的在銀幕上實現優異的影象效果。為此,導演金鐵木專程前往新西蘭的WETA公司製作拷貝,請皮特親自為本片製作指導。
  • 2003年9月,當流失海外的圓明園豬首銅像回到祖國展覽時,劇組製作人員發現,他們製作的豬首竟然與真實銅像的相似度高達99%,影片中有兩千牌匾、對聯、文字內容也全部準確無誤。

圓明園獲獎記錄

時間
具體獎項
獲獎主體
備註
2007年
第16屆金雞獎
最佳科教片
圓明園
獲獎

圓明園幕後製作

圓明園創作背景

宮廷畫師繪製圓明園四十景觀
宮廷畫師繪製圓明園四十景觀(35張)
這部電影於1999年立項,接到這個任務時導演兼編劇金鐵木的腦子裏幾乎是一片空白。調動他所有的記憶,故事、激情、衝動、人物等等,好像和圓明園一點都不沾邊。沒辦法他硬着頭皮去了一趟圓明園。那時是春天,圓明園很淒涼,和他的心情一樣。對於紀錄片來説,真實是不可懷疑的準則,然而在圓明園裏能看到的只有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石塊。真實的圓明園就是這個樣子,那些石頭最多可以拍兩分鐘。他感到無所適從的鬱悶。
為了瞭解圓明園所經歷的那段歷史,整個2004年春天,金鐵木常駐國家圖書館,近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都去國圖上班。最後他給《圓明園》的定位是像故事片的紀錄片,像紀錄片的故事片。片子是從一個外國傳教士、宮廷畫師郎世寧的眼光來看圓明園的,他曾參與了圓明園最初的設計和建設,影片後半段則是由親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傳教士的角度來敍事 [8-9] 

圓明園演員選撥

人物劇照
人物劇照(6張)
片中,除了一位扮演太監的演員是專職演員外,其他的全都是照着史料上的照片在茫茫的人羣中尋找到羣眾。
因為入侵北京的英法聯軍中包括英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印度人等,金鐵木要求人種要相符合,不能是後來的移民,而且演員的形象氣質也要與1860年時期的人物形象相匹配。比如,歷史上額爾金是一個地道的英國貴族,所以需要一個有貴族氣質的英國人來扮演,但是貴族都是有錢人,不會在北京地界上混,有幸攝製組找到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獨具個性的英國人,這人是個酷愛演戲的票友,他對中國的文化和生活非常熱愛,當得知被選上出演本片中額爾金的角色時,非常興奮,沒有對出演侵略者表示尷尬。
而影片的第一主角郎世寧,導演要求此人必須是正宗的意大利人,需要有18世紀意大利畫家的藝術氣質,兼具教士的蒼涼感,又透着一點點中國式的圓滑。劇組又沒錢去意大利請專業演員,劇組差不多跟每一個停留在北京的意大利男性都套過近乎,可一個月都沒找到一個合適的意大利人,。後來一個同學介紹了一個德國人來,導演一見面就覺得他像極了劇組心目中的郎世寧,一聊天竟然發現他家祖上和郎世寧同為米蘭人,從此這個老外改名叫“老郎” [8] 
片中幾位皇帝的演員選拔都是找來幾位與歷史人物“形似”的演員,劇組根據皇帝的畫像找演員,一要長得像二要氣質像。其中“康熙”的扮演者是科教電影製片廠退休的老員工,劇組看他長的像皇帝,就把他“抓”來演了。

圓明園影片特效

景色劇照
景色劇照(14張)
技術團隊用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才製作出35分鐘的特效鏡頭,把圓明園的景色盡攬其中。之所以耗時如此之長,是因為圓明園被燒燬得非常徹底,5000畝荒地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地面建築,而歷史上有關圓明園的檔案和資料又十分有限,特效製作團隊在這樣的基礎上“無中生有”出了140餘處真實景點。
《圓明園》製作了大量實景拍攝和電腦動畫合成的鏡頭,在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三維仿真電影動畫技術,在影片中累計運用達35分鐘,並且第一次在科教電影中創造了將實景和三維動畫相合成的藝術氛圍,真實的展現了一個圓明園。影片採用了數字中間片技術,從而創造了獨特的影象效果。為了使影片方便國際國內影視媒體、廣大觀眾收看,該片首次製作了數字電影和傳統電影的兩種版本 [10] 
影片特效團隊完成了《圓明園》這個任務,除了資料方面的匱乏讓他們大費周章、甚至要搬出衞星地圖來做當年地形確定之外,在技術方面國內也幾乎沒有可借鑑的經驗。由於資金有限,他們引進國外的軟件卻得使用國產的設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兼容性的問題,特效團隊不僅克服了各種困難,還在製作過程中摸索出國際領先的合成技術,並創造了一個完整的製作體系 [11] 
電影中,有一段3000名英法聯軍行進在1860年的北京街道上的鏡頭,這組鏡頭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外景地由30多名外國羣眾演員拍攝的,在這個畫面基礎上,製作人員再“生髮”出3000人的大場面,同時還要虛擬出1860年老北京的街道。為了使140多年前的北京街道真實還原,他們找來了從康熙到民國年間的全部京畿地圖,從每個細節進行考證,用小尺把圓明園中殘留建築的地基挨個測量,包括長度、寬度乃至每一級台階的高度。還原每一間房子的位置 [12] 

圓明園影片評價

《圓明園》以時間的順序真實地再現了圓明園從一個小型的別宮最終變成一座空前絕後的宏偉園林的全過程。它用高科技數字電影為觀眾呈現了圓明園曾經的壯觀景象,並結合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將圓明園細緻而完整的“重建”了起來。畫面精美,色彩逼真,讓人猶如身臨其境。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真實的圓明園。影片還告訴我們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同時也客觀反映了統治了中國兩個世紀的大清皇皇氏家族興衰的玄機,用講述故事的手段為我們揭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等幾位皇帝的真實性情與功過,更為重要的是影片藉此所探討的中華隨着跌宕起伏命運的意義。這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重要的內涵(新浪娛樂評 [13] 
影片採用藝術敍事手法,風格介於故事片和記錄片之間,極具可看性。前半部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圓明園驚憾世人的美麗風采;後半部利用歷史文獻,真實記錄了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燒燬圓明園的始末。可以説,《圓明園》前半部呈現了驚世之美,後半部則揭示了對美的毀滅。文明與野蠻,在影片裏強烈牴觸、深刻對抗(新華網評)。
《圓明園》以穿透歷史的眼光俯瞰着這窮整個清帝國藝術家智慧的人類奇蹟。在歷史、藝術、政治、經濟等幾個維度上發散,卻始終瀰漫着一股對美的逝去的無可奈何的情緒。影片有兩條線索,一是通過宮廷畫師郎士寧以第一人稱講述圓明園的建設和“皇帝秘聞”,二是通過旁白講述圓明園的興衰及歷史等。兩條線索互補,前者着重趣味,配以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輕鬆、幽默,為稍顯沉悶的紀錄片增加了興奮點,令影片氣氛頓時活躍;後者以渾厚、深沉男聲為旁白,使用大量畫作、文獻及三維動畫,展示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建設、輝煌直到被毀滅的整個過程(京華時報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