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松植物學史
編輯A. B. Jackson,S. G. Harrison,H. E. Moore 及植物分類學報5卷3期(1956)中均認為J. M'Clelland命名的Pinus griffithii是暫擬名,而在正式繪圖時卻是另外的植物,所以主張用Pinus wallichiana A. B. Jacks.為喬松的學名。經查核該地所產五針松僅喬松一種,雖然J. M'Clelland所繪之圖較粗(如將針葉繪成3-4針一束),但其基本形態,特別是球果與種鱗的形態與喬松一致,應屬有效。為此中國植物誌認為喬松的拉丁學名應為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但後來《Flora of China》改回Pinus wallichiana A. B. Jacks.為喬松拉丁學名。
[1]
[3]
喬松形態特徵
編輯
喬松(5張)
球果圓柱形,下垂,中下部稍寬,上部微窄,兩端鈍,具樹脂,長15-25釐米,果梗長2.5-4釐米,種鱗張開前徑3-4釐米,張開後徑5-9釐米;中部種鱗長3-5釐米,寬2-3釐米,鱗盾淡褐色,菱形,微成蚌殼狀隆起,有光澤,常有白粉,上部寬三角狀半圓形,邊緣薄,兩側平,下部底邊寬楔形,鱗臍暗褐色,薄,微隆起,先端鈍,顯著內曲;種子褐色或黑褐色,橢圓狀倒卵形,長7-8毫米,徑4-5毫米,種翅長2-3釐米,寬8-9毫米。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
[1]
喬松生長環境
編輯喬松生於針葉樹闊葉樹混交林中。分佈於中國西藏南部海拔2500-3300米地帶及東南部、雲南西北部海拔1600-2600米地帶。喬松喜低温潮濕氣候,原產地的氣候條件是:每年平均温度為7.5℃,1月平均温度為0.2℃,七月平均温度為14.4℃,年降雨量936.6毫米。喬松喜中性到微酸性土壤,根系穿透力強,耐瘠薄土壤,冬季怕幹風。
[1]
[4]
喬松分佈範圍
編輯喬松生長習性
編輯喬松幼苗期生長比較緩慢,一般一年生苗高15釐米,二年生25釐米,較油松、白皮松生長都快,個別植株有二次生長現象。五年後生長逐漸加快,20-50年是速生期,這時樹可達30米,胸徑可達45釐米左右。
[4]
喬松繁殖方法
編輯喬松繁殖
播種法:喬松多用種子繁殖,種子不需經過低温春化處理,隨時浸種沙藏,即可發芽播種。由於種子來源於天然林,密度較大;造成種子飽滿程度不好,有的不能發芽,因此在播種前,對種子要進行精選。播種方法可用高牀條播和撒播,播後覆蓋塑料薄膜。
[4]
喬松苗期管理
喬松主要價值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喬松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喬松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10-09]
- 3. 喬松 .Flora of China[引用日期2019-10-09]
- 4. 孫錦.園林苗圃.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2:146頁
- 5. 喬松 Pinus wallichia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