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漪園

鎖定
清漪園,位於北京城西北,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全園面積約242公頃,其中北部甕山(後改稱萬壽山)約佔總面積三分之一,是一座山水結合、以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園。現為頤和園。1750年(乾隆十五年),開始建設,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萬壽山山形呈一峯獨聳之勢,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點景建築;南面為昆明湖,形成開闊的山前觀賞範圍。
1860年(咸豐十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全部破壞。光緒中葉,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挪用海軍建設費二千萬兩白銀修復此園,1888年(光緒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園的格局,至此更名為頤和園
中文名
清漪園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新建宮門路19號 [3]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06:30-20:00(最晚入園18: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07:00-19:00(最晚入園17: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保護對象
頤和園
建設時間
1750年至1764年
聯繫電話
010-62881144 [4] 

目錄

清漪園佈局

外觀圖
外觀圖(6張)
根據使用性質和所在區域,清漪園可分為四部分。
一是萬壽山東部仁壽殿組羣,為朝會及居住的宮廷區。這部分建築佈局謹嚴,具有靜穆的氣概。
萬壽山 萬壽山
二是萬壽山的前山部分。這裏面對昆明湖,視野開闊,主要的觀賞建築皆雲集前山,其中以體型高大的排雲殿佛香閣為重心,周圍佈置十幾組小建築羣。佛香閣平面為八角形,高四層,建於高大的石台上,地位突出,和下面的金碧交輝的排雲殿建築羣共同構成萬壽山的主軸線,把前山大小建築統一起來。在主軸東西兩側,安排了轉輪藏、慈福樓及寶雲閣、羅漢堂兩條次要軸線以為輔翼。山下有長達728米的長廊環圍湖邊,聯絡東西,更強調了這種統一效果。
內部結構
內部結構(7張)
三是萬壽山後山和後湖。這裏山形陡峻,河湖狹窄,空間封閉,景觀以幽邃靜雅為基調。除後山中部的藏傳佛教寺廟及中段後湖兩岸的買賣街以外,山坡上下,河湖兩岸,皆配置小型園林建築,樹木葱鬱,風景幽靜,不求遠觀,移情內視,達到深奧的意境,和前山景觀環境的對比效果是很成功的。
四是昆明湖的南湖和西湖。湖中點綴島嶼,島上有形式不同的建築及橋樑,尤以十七孔橋及西堤六橋最為著名,在湖堤翠柳碧桃的襯托下,宛如江南水鄉景色。

清漪園特色

乾隆時期北京清漪園萬壽山平面圖 乾隆時期北京清漪園萬壽山平面圖 [1]
清漪園造園藝術中反映出清中葉宮苑的許多特色,如突出皇家氣派,唯我獨尊的意圖十分明顯,設計中採用的大尺度、大體量、琉璃瓦、金碧彩畫等,皆是一般文人園林所不能達到的。清漪園的總體規劃和許多景點設計是以江南勝景作為藍本的。總體佈局仿杭州西湖,西堤仿蘇堤,景明樓仿岳陽樓,鳳凰墩仿無錫黃埠墩,惠山園(諧趣園)仿無錫寄暢園等。
清漪園在組景和借景方面十分成功,以南湖島和堤岸將水面分隔成若斷若續的幾部分,增加了水域層次。在萬壽山西部景域,可通過西堤、西湖將玉泉山、西山諸峯和塔、廟、樹、田等景色組織到園景中來。而萬壽山東部也可將圓明園、暢春園的景色俯借進來,純熟地運用借景手法,擴大了清漪園的園景範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