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淵潭

鎖定
玉淵潭,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南部玉淵潭公園內,屬海河流域北運河支流通惠河水系。湖泊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處3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1970年代,以玉淵潭為主體建成玉淵潭公園。玉淵潭成為公園的主體然景觀,也是北京城西部蓄水調洪湖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兩水在羅道莊跌水處 [17]  匯合後,入玉淵潭,以保證京城用水需要。 [1] 
中文名
玉淵潭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公園內
所屬水系
北運河支流通惠河水系
面    積
440000 m²

玉淵潭位置境域

玉淵潭在北京市的位置及水系構成 玉淵潭在北京市的位置及水系構成
玉淵潭的範圍 玉淵潭的範圍
玉淵潭,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公園內,是公園內的主要湖泊。遼金時稱釣魚台,元朝又名玉淵潭。 [2]  東臨釣魚台,西臨西三環中路,南距復興路0.5公里,北距阜成路0.5公里。湖泊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處300米,總面積《海淀區志》記為44萬平方米,《玉淵潭公園志》記作46.3萬平方米(公頃)。佔全園水域總面積的75.3%,佔全園總面積的32.9%。玉淵潭湖貫穿公園東西,它西接西三環路,東臨釣魚台賓館,湖中一條長堤接通南北,把玉淵潭湖切為兩半,此堤稱為中堤。堤兩側水域分別稱為東、西湖。東湖水域22.4萬平方米(公頃),西湖水域23.9萬平方米(公頃)。 [1]  [3] 
玉淵潭地形概覽 玉淵潭地形概覽
西湖 西湖
東湖 東湖

玉淵潭形成變遷

玉淵潭距北京西山較近,由於長期“山前衝洪積物發育,構成面積廣闊的衝洪積扇。在岩層相變的臨界帶上,由西北向東南流動的地下水,因受阻,水位抬高,出露地表,在地形低窪”的玉淵潭一帶有泉水湧出形成湖泊。據《光緒順天府志·地理》記載,歷史上順天府宛平縣境內,共有54處名泉,其中的“釣魚台前泉”泛指玉淵潭一帶的眾多泉流。這些泉流早在金代以前即形成“前有長溪,鏡天一碧,一頃有餘。夏則薰風南來,清涼可愛”的自然景觀。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為了保障擴建中的北京西郊園林和香山至玉泉的輸水石渠免遭山洪侵襲,清政府在加緊開擴南旱河的同時,責令工部尚書福隆安派撥步兵數千人,在員外郎常慶等親自督率下對玉淵潭進行引洪疏浚工程。為保證工期,弘曆又欽派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親自前往督工。五月,玉淵潭已被挖成“寬自十餘丈至四五十丈不等”的人工湖泊,稱為“釣魚台河泡”(又稱釣魚台水泡)。在疏浚釣魚台河泡工程中,將“釣魚台河泡”下游的泄水河同時疏浚,並在“釣魚台河泡”湖泊東側出口處建一座三孔石閘,以節制上游洪水,將其順利導入泄水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玉淵潭開發為北京西郊蓄水調洪的湖泊。利用挖湖棄土,沿湖南北兩岸圍堰堆山,一方面增加了釣魚台河泡韻蓄洪能力,保證釣魚台行宮汛期安全;另一方面妥善地消納了挖湖產生的大量土方。
咸豐九年(1859年),由於釣魚台河泡長期缺乏水源,被總管內務府奉宸苑充為官地招佃租種。直至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農科大學把玉淵潭作為農林試驗場使用。湖中主要種植水稻、旱稻、蘆葦等作物。此時,釣魚台河泡之稱逐漸被農林試驗場所代替。在這片東西長約3裏,南北最寬處不超過310米的狹長地帶,由於上游河道淤塞,水源幾乎枯竭,西半部湖內有稻田220畝,東半部湖內蘆葦叢生。1950年代,疏浚工程結束後,形成了現代湖泊狀態。 [3] 

玉淵潭地理環境

玉淵潭流域內降水具有時空分佈不均,豐枯交替發生等特徵。多年平均降水量614毫米。降水年際變化顯著,豐水年多達1406毫米,枯水年僅381毫米。豐枯連續出現的時間一般為2至3年。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內各月、季節極不均勻,七、八兩月佔全年降水問題的64%,春冬兩季僅佔11.2%。 [4] 
玉淵潭流域內屬暖温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幹旱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風小光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春秋季節短,冬夏季節長。 [5] 
玉淵潭流域內屬華北平原北部邊緣,位於北京西山東部,屬新生代沉積區,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鬆散沉積層。由永定河總沖積扇和清河沖積扇組成。永定河沖積扇,在地表5米覆蓋層以下為一卵石、粗砂組成的含水層,地面是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程一般在58米~45.6米之間,地面坡降約1‰。清河沖積扇,在地表10米覆蓋層以下,為隔水層與含水層相間出現。地面海拔高程一般在48米~35米之間,地面坡降約為1.3。 [6] 

玉淵潭水系構成

玉淵潭的水源,一方面來自地下水溢出匯積,另一方面則受北京西部山區河渠水庫的定向補給。自金代開始,流經玉淵潭的河渠共五條,分別為金口河、南旱河、石盧水渠、永定河、京密運河。歷史上都在不同程度上為玉淵潭提供了水源補充,對玉淵潭公園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7] 
金口河,金、元以來,玉淵潭先後三次企圖受納永定河——金口河的水源,但都因水利工程失敗,未能持久。金遷都燕京後,中都成為北部中國的統治中心。由於高梁河西段淤塞殆盡,水量微弱,無法將山東、河北的漕糧沿水路運抵京師,“金大定十年(1170年)議定開盧溝水通京師漕運”。即利用高梁河西段,“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盧溝(即永定河水),一支東流,穿西山而出,是謂金口”。金口河行經的路線,據有關文獻考證:“自金口疏導至京城北,入濠而東,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分析可能經過半壁店、玉淵潭向東南入中都北城濠,再向東接通惠河。”金口河又稱金鈎河。永定河自三家店出山後,“由石景山向東,流經楊莊、八寶山與田村中間,在半壁店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在半壁店流至玉淵潭附近亦分兩支,即古薊河和古蓮花河繼續南下。由於其主幹與以後的金鈎河相吻合,故稱之為古金鈎河”。 [7] 
南旱河,明、清兩代,北京城市地面水源沒有修建開拓性的工程,玉淵潭僅靠自湧自溢的泉水匯成一片沼澤地帶。直至清乾隆年間,玉淵潭才被疏浚拓寬,接濟香山引河(即南旱河)的山洪。引河是為保護北京香山至玉泉山的輸水石槽而修建的用於疏導山洪的河道。因旱季河內長年缺水,河身乾涸,俗稱“南旱河”。乾隆三十七年(1172年)夏,為分減西山洪水,解決京城南護城河的水源,弘曆“命於香山別開引河,引卧佛、碧雲一帶山水”入玉淵潭。南旱河自香山北辛村起,東南行經西郊四王府、萬安公墓、小屯村、羅道莊至玉淵潭與釣魚台前泉相接,在白雲觀北分為兩支,一支東行入西護城河,一支東南行入南護城河,全長17.6公里。 [7]  1956年永定河引水渠佔用南旱河雙槐樹以下河道,故南旱河終點改為雙槐樹,長度減為6.6公里。後因平整土地,萬安公墓以上棄河為田,南旱河起點改為萬安公墓,長度減為5公里,流域面積22.8平方公里。 [8] 
石盧水渠,清末和中華民國時期,北京城區河湖淤塞,污水散流。每逢旱季,玉淵潭上游水流涓微,河牀經常於涸,城市用水幾乎枯竭。1927年(民國十六年),中國華洋義賑總會為整興平西水利,開鑿了石盧水渠(因以石景山、盧溝橋為起、訖點,故稱“石盧”),稍微緩解了北京用水日趨緊張的局面。石盧水渠起源於“宛平縣界永定河東岸石景山西南麓,渠道經古城、八角莊、張遺村至盧溝橋附近”。“支渠凡十二,遍佈平西各村農地間”。其中,第三支渠兼泄水渠,“由古城村、八角莊之間折入金鈎河,經老山迤北,田村迤南,至定慧村南,入南旱河”。1929年(民國十八年)春,石盧水渠建成。開閘放水以後,第三支渠餘水泄入南旱河,灌溉了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在玉淵潭的百餘畝稻田。但是,由於釣魚台以下河道“因被其濁流經過,河身逐漸淤高,西便門外一段,數年之間竟淤高數尺。旋於1937年冬,在八角村東老山龔村之間,橫斷金鈎河故瀆,築擋水土壩三座,阻渠水東流,得免於水流入市郊水道”。 [7] 
永定河引水渠,水源來自官廳水庫,乾渠全長26公里,1957年建成通水。自三家店攔河閘上游左岸,經模式口、十王墳與南旱河故道相接,在五孔橋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南,經玉淵潭鄉羅道莊入玉淵潭;另一支則經雙紫支渠入紫竹院湖。永定河引水渠道的建成,在歷史上第一次成功地開發了永定河水源。它不僅成為流經玉淵潭的主要河渠,而且為首都城市河湖供水及工農業用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7]  [9]  [8] 
京密引水渠崑玉段 京密引水渠崑玉段
京密引水渠,水源來自密雲水庫,貫穿密雲、懷柔、順義、昌平、海淀五個縣區,勾通懷柔、北台上、桃峪口、南莊、十三陵五座水庫,全長共110公里,是北京市東水西調的輸水大動脈。此渠從蘇家索鄉後沙澗村西北入海淀區境,至羅道莊北與永定河引水渠交匯,入玉淵潭和八一湖,流經海淀區34公里,自西北至東南縱貫全區。它的建成,使兩大水源匯入玉淵潭湖泊,不僅保證了首都城市生活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也美化了玉淵潭公園的環境。昆明湖——玉淵潭(崑玉段)程自昆明湖開始,利用一段長河舊道,向南經藍靛廠至羅道莊的新開渠道,全長9.7公里。渠道底寬20.66米,設計流量每秒40立方米,水深2.4米。昆明湖出口與玉淵潭入口的設計水位分別為49米和48.5米。崑玉段工程於1966年4月初建成並試水成功。 [7]  [7]  [9] 

玉淵潭湖堤島嶼

玉淵潭堤岸護坡

玉淵潭公園湖泊的堤岸和護坡,除八一湖及上游的永定河引水渠道是在興建施工中採用漿砌塊石砌護外,其餘均為疏浚湖泊工程棄土堆填而成的土堤土坡。1971年以後,隨着河道管理工作的發展,要求逐步提高,湖泊的堤岸和護坡分段進行了改造。直到1990年,整個堤岸護坡全部改建為漿砌塊石護坡。
西湖堤岸,是從1972年以後才逐漸將土堤岸一段一段分期進行改造,建成塊石護坡的。1972年,作為養魚池的玉淵潭西湖東南角一帶土堤岸,因長期受風浪侵蝕,坍塌嚴重,出現1.5米以上的浪窩。10月至11月期間,永定河引水管理處投資8913元,由第二管理所施工,將西湖東南角至中堤橋南一段215米長的土堤岸,進行了塊石護砌。新建石護坡斷面斜長3米,厚0.3米,邊坡係數為1.5。
1973年9月至11月間,市永定河引水管理處二所施工,將西湖南岸西段自西端南北隔堤至東頭塊石護坡處全長680米土堤岸改建為塊石護坡。坡斷面斜長與東段一樣同為3米,厚0.3米,邊坡係數1.5,工程投資3.4萬元。1990年,在玉淵潭公園櫻花園擴建改造工程中,將西湖北岸2040米堤岸改建。使西段北推、東段南移,建成曲線形直牆式漿砌塊石護岸。
1991年,由於西湖南岸石護坡長期被風浪衝涮,出現了一段段的坍坡,部分道路塌陷。公園將其作為公園大環境改造工程之一,進行了整治,由市城市河湖管理處二所和河北省曲陽大理石藝術雕刻廠兩單位分段施工,共完成直牆式塊石護砌駁岸850米1040立方米。
同期,在修建中堤橋、加固東北大堤工程中,對中堤兩側駁岸也進行了改造,由原來的土堤岸改建為塊石護砌直牆式駁岸。自此,西湖堤岸全部建成塊石護砌的堤岸。
玉淵潭東湖 玉淵潭東湖
東湖堤岸,兩岸是疏浚工程棄土堆成的土堤岸,隨着玉淵潭地方的發展,逐漸進行了改善。水工建築·37·東湖北岸以東北角一帶為主,一直作為水利部門防汛工作的重點,進行過多次加固改造。1964年4月一6月期間,由市政四公司、市政機械公司共同施工,在疏浚東湖的同時,對東北防護堤進行了加固工程。在泄水閘以北的110米圍堤內做漿砌塊石護砌,並於堤頂建防浪牆,完成築堤土方6727立方米,漿砌塊石290.7立方米,漿砌條石143立方米。
1973年8月,市永定河引水管理處委託市政部門將東北大堤餘下的部分進行護砌。投資10萬元,完成河坡護砌607延長米,砌塊石1279立方米。同年9月一11月,永定河引水管理處投資3.4萬元,將東湖北岸自釣魚台引水閘向東至東北岸原石護坡處全長237米的土堤岸改建為漿砌塊石護砌。護坡斜長6.6至11.1米,厚0.3米。1978年11月15日,為加固東湖環湖堤岸,使之符合防洪要求,市水利局委託國家五機部房修處利用三里河建築工地開挖基槽的土方,由市運輸公司七場運輸,對東湖環湖堤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加固工程,共培填土方8000餘立方米。
1984年,東湖碼頭建成後,碼頭兩側的河坡因雨水衝涮外層,岸邊樹根裸露,道路坍塌,特別是西段堤岸,沙坑、浪窩比比皆是。1990年,公園管理處在公園大環境改造工程中,對東湖南岸全線進行了改造加固。將護坡改建為塊石護砌水下直牆,岸間採用青石板鋪裝,山石封頂,使改造後的東湖南岸怪石嶙峋,錯落有致,更加堅固美觀。
1991年5月至7月,在改造東湖南岸濱湖道路的工程中,公園投資20萬元,完成土方4300立方米,壘山石700噸,砌毛石擋土牆418立方米,鋪大水泥方磚路面3500平方米,管理處東側圍牆150米,並在東段的河岔處建石板小橋兩座,這兩座小橋雖然是隻能兩入並行的簡易小橋,但它的建成為東湖沿岸增添了美好別緻的園林趣味。
1991年11月,為保證東湖堤岸安全,經市園林局和市水利局批准,對東北防護堤進行加固改造工程。工程由市城市河湖管理處規劃設計室設計,解放軍總後工程總隊二大隊施工。工程對全長1130米的堤頂道路進行混凝土澆築鋪裝,總鋪裝面積6105平方米。在東堤加砌1.5米高的塊石擋牆,為防岸坡上水土流失,按玉淵潭湖49.5米高程和京密渠道現狀,將長i080米、寬1.5米的湖岸進行青石板鋪裝,鋪裝面積2300平方米,形成堅固美觀的步道。在新建堤頂道路的一側,設置了照明用路燈燈杆20餘個,修建明暗溝共1205米,建暗溝出水口2座、沉沙池2座,壘砌山石1800噸,修毛石護坡2441立方米,填挖土方2.2萬立方米。全部工程於1992年9月底竣工,工程總投資181萬元。 [10] 

玉淵潭湖區島嶼

中山島,是位於八一湖和西湖之間的狹長的山坡地,長約800米,寬80米,是貫穿東西的一脈高低起伏、寬窄不一的山樑。它是歷史上幾次開挖和疏浚河湖工程的棄土堆積而成的一道屏障,阻隔在玉淵潭湖和八一湖之間,被稱為中山島。1981年,為方便遊人,將土山斷開,修建一條4米寬約30米長的道路,打開了兩湖間第一條通路。以後隨着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先後在中山島地區修建了重檐亭、少年英雄紀念碑,1990年代初期又對整個地形進行了改造,提高了這一地區的遊覽價值。 [11] 

玉淵潭水工設施

玉淵潭涵閘

玉淵潭公園湖泊主要靠玉淵潭進口閘和出口閘調節水位,控制流量。這兩座閘門是玉淵潭湖泊運作管理的重要設施。
進口閘 進口閘
進口閘,位於玉淵潭湖西端,是上游渠道來水的惟一入口。1956年,永定河引水工程竣工後,由於玉淵潭地面的標高較低,為避免淹沒樹木和道路,玉淵潭湖泊的水位一直受上游進VI處的一道土埝控制。該土埝將渠道與湖泊隔開,設一小進水口,引入流量每秒僅3立方米的水入潭湖。當水大時,渠道中水滿溢出,逾土埝入潭湖自由宣泄。1959年,永定河引水渠下游尚未疏通,渠道上游下泄水量受到限制。據此,市政有關單位提出,必須在玉淵潭滯洪。計劃在永定河引水渠道玉淵潭進口處建一座調節閘,引流量每秒50立方米的渠水入潭湖。1960年7月,市規劃局、市園林局根據京密引水渠將在玉淵潭進口處與永定河引水渠匯合的方案,決定將原計劃建閘位置向東移,在進口土埝處建節制閘。
1964年3月至1965年5月,在疏浚玉淵潭二期工程中,由北京市市政工程局負責組織施工,將永定河引水渠玉淵潭進口處的土埝拆除,改建成為二孔6米寬的節制閘。閘門分為兩層:西側臨永定河引水渠道的進口處為木質迭梁閘板;東側臨玉淵潭湖的出口處為弧形鋼板的電動閘。雙層閘門設置以便於檢修和排污。建成的玉淵潭進口閘過水能力為每秒125立方米。
出口閘,玉淵潭出口閘位於玉淵潭東湖末端,與永定河引水渠相接。它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36·玉淵潭公園志年)的玉淵潭疏竣工程,初建為三孔石閘,每孔3.3米寬,條石砌面,內填磚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因水勢湧盛,石制閘板被衝坍,三路牙石也被衝坍一道。後雖曾修復,但閘墩已不能利用。1951年,在南旱河第一期整治工程中,北京市衞生工程局為調節玉淵潭出水量和調蓄水位,對此泄水閘進行了整修,但由於未改變原閘墩基礎,僅應付當年使用。1964年3月至1965年5月,在玉淵潭二期疏浚工程中,將原石閘改建為三孔涵洞式機閘,將泄水能力擴大到每秒50立方米,有效地控制了玉淵潭水位,在美化公園的同時提高了玉淵潭蓄水排洪的功能。 [10] 

玉淵潭碼頭

東湖碼頭,在東湖南岸。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要結構,由23個傘狀“一柱亭”相連,分別組成售票室、遊廊、涼棚。售票室東側為長廊.廊柱間設有水磨石長凳。廊前為寬敞的臨水平台,平台探出湖岸,紅色缸磚地面和白色票房牆體、圍欄柱亭.使整個碼頭紅白相間,顯得清新、簡潔。1981年8月,由市園林局設計處設計.西城區生產服務管理局德勝門外工程隊承包施工,於1982年12月全部完工。此碼頭後改建為遠香園碼頭。
西湖西碼頭 西湖西碼頭
西湖碼頭,在西湖南岸,其建築風格為民居造型,輕體鋼框架,填充牆同樣採用輕質舒舍板材。工程於1994年7月30日開工,於1995年5月竣工。工程由園林古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河北安新建築工程總公司施工完成。此碼頭後改建為南山觀櫻碼頭。 [12] 
另外,2000年代後,還在西湖西北角增建櫻花園碼頭,在東湖北岸增強了濕地園碼頭。

玉淵潭橋樑

中華民國時期,玉淵潭出口下游有兩座橋,一座位於釣魚台門樓西側的釣魚台三孑L石閘南側,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疏浚“釣魚台河泡”工程中,後經多次改建,成為一座由石橋墩、木板橋面組成的人行步道橋;另一座是位於釣魚台謠南側的圓通觀橋。此橋原為磚橋墩、混凝土橋面,但由於通水不利,於1951年整治南旱河工程中將其改建為三孔木橋,橋寬4米,載重量3噸。這兩座橋均於1964年疏浚玉淵潭工程前拆除。
東門橋,位於出口閘下游跌水南端。1964年12月5日至1965年5月25日,在疏浚玉淵潭下游跌水渠道工程中,由北京市市政四公司第三工區施工,在玉淵潭出口下游跌水南端建公路橋一座,即東門橋。橋長12.2米,橋面寬6米,橋體自河牀至橋面高6米,為現場澆注250號混凝土結構。橋下河底建消力坎,使玉淵潭湖水經出口閘順跌水渠道直流而下,在橋下受阻後折向東南入永定河引水渠。這座橋是出入公園東門的必經之路。
舊橋 舊橋
中堤橋,是公園中較大的一座交通及遊覽橋,它位於中堤道路中部.中堤道路原為一條南北向的土堤,堤的中間和南端有8一10米的過水豁口,豁口上各有木製便橋一座。1963年6月由市園林局修建工程處施工興建,中堤中間的木橋為57L,長20.2米,中間起拱約20釐米,採用雙層橫鋪橋面板加厚中拱的辦法建成;南端木橋為3孔,全長12米。這兩座木橋成為溝通玉淵潭湖南北的重要通道。共投資1.13萬元。
1971年,為利用西湖水面養魚,永定河引水管理處二所組織施工,將中堤中部的木橋拆除,改建成NiL砼結構平橋。該橋基礎墊層為6.6米,橋基和橋墩均為花崗石水泥襯砌,橋墩東西長7米,寬1米,橋面為鋼筋混凝土現場澆注,長12米,與上游進口閘同長,寬3米,並裝有水泥護欄,橋西一側為閘,橋墩西側設置兩道閘槽、一道裝雙層鐵製魚算子。另一道為迭梁術閘板,閘上建約3米高的工作橋,橋上裝手搖式閘門啓動器,使用時,可交替提起魚箅子清除雜物及湖髒,在水流暢通的同時,保證魚不外流。當需要騰出玉淵潭湖庫容時,墩下迭梁閘板,還能保持西湖養魚水位,板頂高程48.6米。工程於1972年6月完工。1979年3月,公園將西湖恢復為遊覽水面.中堤閘失去了存在的作用,1980年5月將閘拆除。 [13] 
1991年10月至1992年3月,根據市園林局指示精神,配合櫻花園建設,將中堤舊橋拆除,在原處改建為一座具有北京園林特色的拱形橋。工程由市園林局設計院設計,施工採取招標方式,水電部二局第五建築工程公司中標。施工中,由於出現質量問題造成返工.新建懸索吊橋現代工藝特色。它不僅成為溝通湖南北兩岸的通道新建中堤橋改由河北省曲陽縣城市美化雕刻廠施工完成。在興建中堤橋的過程中,根據現場情況對原設計進行了較大的改變。使其地面標高為50.4米,橋欄長33米,寬5.5米。橋身內為五孔圓弧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採用整塊花崗石砌築。橋上的拱券、地伏、柱、抱鼓等一律採用草白玉石製作安裝,上刻精美櫻花圖案。橋面兩側各為1米寬石階提供遊人上下橋方便;中間為平面,可供小型車輛通過。改建後的中堤橋,既有古橋風格,又有而且為公園增加了一處新的景觀。 [13] 
2015年~2016年,中堤橋拆除重建。新建中堤橋總長82.2米,寬8米,橋體是仿明清北方官式五孔拱橋設計建成,大氣古樸的中堤橋與沿湖生態環境相得益彰,形成公園中心位置標誌性的園林景觀。玉淵潭公園作為調洪蓄洪重要通道,新建成的中堤橋橋孔洪水通過量為原來的6倍左右,雨季時能保證洪水迅速通過,避免雨洪對堤岸構成破壞。 [14] 
中堤橋 中堤橋
懸索鋼吊橋 懸索鋼吊橋
懸索鋼吊橋(攬玉橋),橫跨西湖入水口處,是連接櫻花園和中山島景區的重要交通紐帶。橋體為全鋼懸索結構,其跨度53米,寬2.5米,橋架高度6.5米,橋面荷載400公斤/平方米。這座橋的建成為遊人提供了玉淵潭西部環路的最佳遊覽路線。
懸索鋼吊橋修建工程自1991年4月開始籌建,於當年8月17日開工,10月17日竣工。工程由市園林局、玉淵潭公園與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共同設計,由北京植物園建築施工隊施工,工程投資25.87萬元。施工中,由於地表以下約5米深均為回填土,不宜作地基。為保證橋體堅固美觀,工程採用以重力平衡挖孔灌樁錨固方案,樁支撐在卵石層上,抗拔樁的樁頭錨固在卵石層以內。基礎施工採用台階式機械挖槽,人工挖孔樁,基礎地梁露出地面,按現場澆注混凝土方式操作。吊橋支撐架以及橋面結構全部採用A3F鋼,除懸索和吊杆採用螺栓連結外,其餘均為焊接結構。為增加橋面剛度,鋼樑間採用對接方法,鋼索選用直徑10毫米的鋼絲束線,每束19根,共2束,拉力為70噸。1991年10月25日,懸索鋼吊橋驗收合格,投入使用。該懸索鋼吊橋是當時北京惟一的一座懸索鋼結構吊橋,1992年被評為市園林局新優秀工程。 [13] 

玉淵潭湖區治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為了保障擴建中的北京西郊園林和香山至玉泉的輸水石渠免遭山洪侵襲,清政府在加緊開擴南旱河的同時,責令工部尚書福隆安派撥步兵數千人,在員外郎常慶等親自督率下對玉淵潭進行引洪疏浚工程。為保證工期,弘曆又欽派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親自前往督工。五月,玉淵潭已被挖成“寬自十餘丈至四五十丈不等”的人工湖泊,稱為“釣魚台河泡”(又稱釣魚台水泡)。在疏浚釣魚台河泡工程中,將“釣魚台河泡”下游的泄水河同時疏浚,並在“釣魚台河泡”湖泊東側出口處建一座三孔石閘,以節制上游洪水,將其順利導入泄水河。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玉淵潭開發為北京西郊蓄水調洪的湖泊。利用挖湖棄土,沿湖南北兩岸圍堰堆山,一方面增加了釣魚台河泡韻蓄洪能力,保證釣魚台行宮汛期安全;另一方面妥善地消納了挖湖產生的大量土方。
咸豐九年(1859年),由於釣魚台河泡長期缺乏水源,被總管內務府奉宸苑充為官地招佃租種。直至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農科大學把玉淵潭作為農林試驗場使用。湖中主要種植水稻、旱稻、蘆葦等作物。此時,釣魚台河泡之稱逐漸被農林試驗場所代替。在這片東西長約3裏,南北最寬處不超過310米的狹長地帶,由於上游河道淤塞,水源幾乎枯竭,西半部湖內有稻田220畝,東半部湖內蘆葦叢生。 [3] 
玉淵潭在建國初期,東半部分多為蘆葦所佔,西半部有稻田200畝,周圍為土山,山上樹木成林。建國後至1985年,市有關部門根據玉淵潭做為北京西部重要調洪湖泊的原則,進行過多次治理。1951年4月~7月市衞生工程局組織近郊農民和部分以工代賑工人在玉淵潭進口處以上,將南旱河疏浚一段,使其過水能力達到47立方米每秒。入潭後,緊靠右岸開挖了一條貫通東西湖的子河槽,過水能力為25立方米每秒。在子河槽上段左岸土埝上建溢流壩一座,長60米,使其過25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可溢流入西湖。同時改建了出口閘,疏浚了出口後的南旱河。經過此次治理,使玉淵潭在50米高程時蓄水能力達到110萬立方米。
1955年6月,市衞生工程局組織全市義務勞動,對玉淵潭再次治理,疏挖了潭內淤淺部分,將西部湖底下挖到46.5米高程,並將挖出之土培高右岸土堤和培埋於外露老樹根部。以期將玉淵潭改造成一座簡易公園。
1959年建國賓館,於玉淵潭北岸設閘引水。
1963年8月大雨,玉淵潭雖起到調洪作用,但仍有38立方米每秒洪水入護城河,以致護城河水位上漲,頂託城市下水道,造成城區多處積水,中斷交通。為此,1964年3月至1965年,由市政工程局負責組織,對玉淵潭又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治理,由市政設計院設計,主要工程項目是:拆除永定河引水渠上的玉淵潭進口土埝,改建成過水能力為125立方米每秒的進水閘;再次改建出口泄水閘,擴大泄水能力為50立方米每秒;加高加固左岸東北角土丘大堤,堤高程增至51.5米,頂寬6米並砌築護岸,使蓄水能力增大至160萬立方米。該項治理工程共完成土方2.5萬立方米,混凝土與砌石6700立方米,投資142萬元。原計劃將湖底疏挖至44.5米高程,但因湖底為漏水地層,未予施工。治理工程竣工後,市政工程管理處增加了玉淵潭的管理人員,市園林局也開始籌建玉淵潭公園。
十年動亂期間,玉淵潭被分割為二:東湖由國賓館管理,西部由市永定河引水管理處管轄。1970年西湖左半部開為稻田,1971年又改建成魚池。為此,加固了中堤,建中堤閘和玉淵潭與“八一”湖的連通閘,縮小了玉淵潭的調蓄能力。1971~1977年市永定河引水管理處在西半湖的範圍內更新樹木,栽植果樹、櫻花樹,鋪設濱湖路,襯砌東、西湖的護岸。1977年國賓館將東湖歸還地方。2月市政府決定:玉淵潭仍由園林部門管理;成立玉淵潭公園管理處。1983年中央決定將玉淵潭公園改名為“宋慶齡兒童科學公園”。 [15] 

玉淵潭城市供水

玉淵潭湖泊是北京城市河湖供水的重要樞紐之一。玉淵潭初為天然湖泊,是古薊城和金中都的供水源地。該地湧泉為潭,水光瀲灩,柳蔭蓮香,自古為文人雅士宴遊之地,帝王臨幸之所。據載,元代時水面10頃有餘。清乾隆年間,疏挖南旱河流經玉淵潭,並擴大水面,建出水閘,使玉淵潭成為北京城西部蓄水調洪湖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兩水在羅道莊跌水處 [17]  匯合後,入玉淵潭,以保證京城用水需要。 [1] 

玉淵潭園林建設

玉淵潭園林建設的歷史可追溯到遼金時代,當時此處為湖澤濕地,是金中都有名的風景遊覽勝地,金章宗完顏璟在此地修建釣魚台,玉淵潭因而有了“釣魚台”之名。建有“養尊林泉”、“釣魚河曲”等名勝。元朝名相廉希憲在此修建“萬柳堂”後,玉淵潭更是名噪一時,成為文人雅集之地。清乾隆時期,為治理水患將玉淵潭疏浚成湖,確立了其在京城水系中防洪蓄洪的重要地位,同時仿照江南名園制式建造釣魚台行宮,由此開啓了玉淵潭皇家苑囿的歷史。
1960年,北京市政府將玉淵潭園林正式定名為玉淵潭公園,逐步成為市屬歷史名園、城市休閒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與釣魚台國賓館、中華世紀壇相毗鄰,面積132.38公頃,其中水上面積59.72公頃。全園分為櫻花區、濕地區、運動休閒區和文化展示區4個區域,有櫻花園、濕地園、萬柳堂、中國少年英雄紀念碑、玉淵春秋等一批特色景區和園林建築,中央廣播電視塔建成後,增添顧“湖光塔影”新景觀。是廣大市民春賞櫻,夏親水,秋觀葉,冬嬉雪的休閒遊憩佳地。 [2]  [16] 
玉淵潭 東湖 玉淵潭 東湖
參考資料
  • 1.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112-113 .
  • 2.    玉淵潭公園介紹  .北京玉淵潭公園管理處[引用日期2020-04-01]
  • 3.    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段繼山 王踐和 康毓倩 孫新華 鍾啓競 魏璞 董迎建 馮雲 周穎 鄧華 .玉淵潭公園志 :學苑出版社 ,2000年11月 :30-31 .
  • 4.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117 .
  • 5.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107 .
  • 6.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106 .
  • 7.    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段繼山 王踐和 康毓倩 孫新華 鍾啓競 魏璞 董迎建 馮雲 周穎 鄧華.玉淵潭公園志:學苑出版社,2000年11月:26-29
  • 8.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110-111 .
  • 9.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473 .
  • 10.    北京市海定區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海定區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3年12月 :35-37.
  • 11.    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段繼山 王踐和 康毓倩 孫新華 鍾啓競 魏璞 董迎建 馮雲 周穎 鄧華 .玉淵潭公園志 :學苑出版社 ,2000年11月 :90 .
  • 12.    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段繼山 王踐和 康毓倩 孫新華 鍾啓競 魏璞 董迎建 馮雲 周穎 鄧華 .玉淵潭公園志 :學苑出版社 ,2000年11月 :98-99 .
  • 13.    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段繼山 王踐和 康毓倩 孫新華 鍾啓競 魏璞 董迎建 馮雲 周穎 鄧華 .玉淵潭公園志 :學苑出版社 ,2000年11月 :113-114 .
  • 14.    玉淵潭新建中堤橋南北貫通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0-04-03]
  • 15.    北京市海定區水利志編輯委員會 .海定區水利志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3年12月 :74.
  • 16.    北京市海淀區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海淀區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 :539 .
  • 17.    這是北京唯一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未來21座下河梯道讓市民親水  .北京市水務局[引用日期2024-02-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