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林拳

(中國傳統武術拳法)

鎖定
少林拳是中國傳統拳種之一,得名於少林寺,是在中國古代健身術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拳術。作為一個最有影響的流派,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於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中文名
少林拳
起    源
北魏時期的少林寺
類    型
中國傳統拳種之一
拳    法
五拳、花拳、羅漢拳等
派    系
北派、南派

少林拳簡介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嵩嶽少室山北麓五乳峯下,北魏孝文帝和十九年(一説太和二十年)興建。關於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國體育史》記載,達摩“所創十八羅漢手即為後世少林拳之濫觴”,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當考》,經過若干考證,認為是“附益偽妄之説”,“不足信也”,這種爭議久無定論。達摩、亦作達磨,全名菩提達摩或菩提達磨,南天竺僧,或雲波斯人,後世論述其生平,多從北魏楊衍之《洛陽伽藍記》和唐釋道宣續高僧傳》之説,自宋《景德傳燈錄》流行後,傳説頗多失實,附會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對史籍所載達摩“遊嵩洛”、“寓止於嵩山少林寺”以及“嘗託茲山”等與少林寺有關的事蹟,論説不一。根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所記傳略和《中國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提達摩於“劉宋時來華”,“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陽,曾瞻仰修梵,永寧等寺。此後,他的行蹤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當不早於公元525年”。達摩在中國創“一乘宗”教派或稱“欏伽宗”。“以唐初已很衰微,......文獻極少流傳......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關達摩創十八羅漢手及少林拳一説,多出自明代天啓四年行世的《易筋經》,存疑很多,不可輕信。實事求是的論斷,尚有賴於史籍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和考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嵩山少林寺僧眾傳習拳術、發憤武事的記載,最初見於《舊唐書·稠禪師傳》。據《秦王告少林寺主教書》和唐裴《嵩嶽水林寺碑》所記,唐初,少林寺僧曾幫助唐太宗徵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並賜莊田40頃,擴充廟宇,建立僧兵,僧眾達5000多人,少林寺從此進入興盛時期,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養僧兵後,練武就直接與作戰相關連,為少林拳術發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為了提高實戰能力,不僅練拳術、器械、而且也練馬戰步戰、輕功、氣功等。寺僧還經常邀請各地武術名家指教,各方武術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經送寶,這樣,少林寺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會武之地,使它有機會博採眾家之長,彙集武藝之精華。宋以後,少林武術先後匯納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韓通的通背,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長,著拳譜於寺,留傳後世。傳説在金元時期,覺遠和尚西出師,李叟和白玉峯人入寺授拳及氣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訪少林寺傳授臨互相促進,經過歷代研練和總結。逐步發展成為有拳法,器械等多種內容。體系完整、大路精 湛的武術流派。 中國名拳之一,歷史悠久,流傳千年,功夫過硬。攻防嚴密,具有健身、防身作用,有“少林武術甲天下”之稱。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拳歷史發展

少林拳發展初期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武術的淵源,只能是北方地區、特別是中原地區的中國民間武功,至少在兩漢時期,中原地區的武術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行氣導引之術也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此外,據史料記載,是在達摩之前,北方一些寺廟就有練武的風氣,有的和尚還曾起兵反抗過官府。少林寺的和尚全部來自民間,有些人入寺之前就會武功,入寺之後又在僧眾之間互相切磋傳授。這就使他們能夠廣泛汲取僧俗兩界的武術精華,不斷總結經驗並有所發展創造。據史料記載,早在北齊(公元550-577)時,少林寺就出了一位以武功著名的稠禪師,其時少林寺才建寺不久。隋朝末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少林武功從此才漸有名氣。五代時,少林高僧福居邀請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獻藝,前後演練三年。福居博採眾長,去粗存精,匯成《少林拳譜》。金、元之際,少林高僧覺遠又在洛陽與武林名師白玉峯定交,二人同歸少林,新創七十餘手。從隋、唐到金、元,是少林武術迅速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少林寺以武功名揚天下是在明、清時期。
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少林武僧80餘人在月空等人率領下勇赴沙場,屢挫敵焰,先後有30多人為國捐軀。據《吳淞甲乙倭變志》記載,少林武僧“俱持鐵棍,長七尺,重三十斤,運轉便捷如竹杖,驍勇雄傑。官兵每臨陣,輒用為前鋒”。當時全國寺院設有僧兵的,有五台、代牛、少林三家,但僅有少林一家慷慨赴難。嘉靖四十年(1561),抗倭名將俞大猷曾親臨少林寺,指點拳術和棍法。俞大猷又從少林寺中選出宗擎、普從二僧,讓他們隨軍南下,親自傳授武藝,歷時3年有餘。萬曆五年(1577),俞大猷在京師授給宗擎《劍經》(《劍經》並非論劍之書,而是講的棍法)。在名家指點和汲取民間精華的基礎上,又經過實戰的磨練,少林棍術在明代中晚期有了明顯的提高。萬曆四十四年(1616),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一書,把少林棍法列為棍家“正傳”之一。其後,茅元儀《武備志》中進一步提出“諸藝宗於棍,棍宗於少林”,第一次將少林棍術列為諸家棍法之首。至此,少林棍術已被公認為武術正宗。

少林拳發展後期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棍術揚名四海之後,少林武僧又致力於拳術的提高。明末,“寺僧多攻拳”,因少林拳術“猶未盛行海內,今專攻於拳者,欲使與棍同登彼岸也”。與此同時,不少文人感嘆國事日非,內憂外患,遂自覺習武,以圖報國,一時文人習武之風大盛。在武裝抗清失敗以後,一些志士仁人恥於蓄髮留辮當新朝臣民,就紛紛遁跡山林,剃度為僧。他們既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些人又有深厚的武術功底。他們將民間武術與原有的少林武術交流融匯,使少林武功愈臻精 湛。
入清之後,中原地區習武之風依然盛行。雍正五年(1727),清廷曾下旨嚴禁民間習武,但少林寺僧眾依然暗中練武不輟。少林寺的反清民族意識曾引起清廷的注意,少林武功則通過秘密會社廣泛外傳到民間。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寺院武功在這一時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武術史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
明末清初之際,少林武術廣泛吸收了北方許多拳派的精華,在本寺武功的基礎上加以融匯提煉,形成了內容博深、技藝精 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術正宗的崇高地位。由於僧俗兩界武藝的互相交流,也由於少林武術的名氣越來專項大,北方的某些新派也託名少林以自重。這樣,少林拳系實際上涵蓋了中國北方地區的幾乎所有的武術門派,少林武術也成了中國北方武術的總稱。
大概在明清時期,少林武功逐漸南傳,對南拳拳系、峨眉新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少林拳術的要旨是拳禪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健身自衞、護寺護法的效果。正因為禪宗沒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禪定功夫為根基,泯滅爭強好勝之心,屏棄塵俗紛擾之念,才使得武僧們習慣於在心靜如水、無患無慮的狀態下練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傳統優勢,所以歷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學的較高境界,這不能不在相當程度上歸功於禪法的作用。

少林拳詳細介紹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中華武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發源於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寺,並因而得名,又稱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少林武術起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間(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最優秀的一項體育活動,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少林拳風格獨特、動作剛健有力、樸實無華、擅長技擊,在中國武術界中獨樹一幟,飲譽天下,聞名於世,“拳以寺名,寺以拳顯”,為中華民族搏得了讚揚和稱頌。
少林武術歷史故事非常多。據史載和傳説,世人皆知的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等;少林寺僧兵為國立功,最為人樂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術發展鼎盛時期。嘉靖年間,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應詔出征,威猛驍勇,為國捐軀。朝廷為嘉其義烈,在少林寺山門前立旗旌表,遺石尚在,塔林有銘可考。
少林拳 少林拳
少林武術因禪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禪入武,習武修禪,絕非自衞強身小技;退則參禪養性修道行,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故少林武術又稱“武術禪”。
少林拳派是武術中一個約定俗成的技術流派。因以少林寺傳習拳技為基礎形成,少林寺建於公元459年,座落在嵩嶽少室山。此山位於武術頗盛的中原地區。古代軍旅武術和民間武術不斷傳入少林寺,形成了少林拳的基本成分,逐步形成了包括功法、套路和格鬥三種運動形式的少林武術體系。在禪宗文化的影響下,演進成明清間已相對穩定成形的少林拳。
少林拳發展到近現代,運動特點表現為禪拳一體、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齊進齊退。少林拳的動作整體表現為全身上下,內外協調一致。內容有拳術、技擊散打、氣功和器械等。少林拳術有單練和對練兩種,單練套路有小紅拳、大紅拳、老紅拳、羅漢拳昭陽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對練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還有“心意把”等散招練習法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迎門鐵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槍等百餘種;氣功有少林易筋經、小武功、混元陰陽氣功等;器械有單練、對練、槍刀劍棍、長短軟硬十八般兵器一般都有,但以棍術最為著名。少林拳套路結構緊湊,動作敏捷,招式多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縣(市)建立了業餘武術學校,成立了少林拳研究小組,蒐集到了一些民間珍藏的拳譜,挖掘到一些瀕於絕傳的拳術和器械套路,並培養了一批練少林拳的骨幹和教練員,多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在節日和大型活動中舉辦武術表演,當地男女老少習武,已經蔚然成風。
當今,少林拳在國外,特別是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和其他國家少林拳愛好者曾頻頻來華訪問少林拳這個古老的拳種,少林武術正在為傳播各國友誼、增強人民健康而大放異彩。

少林拳拳種分類

少林豫、閩、粵、翼四流派掌門 少林豫、閩、粵、翼四流派掌門
作為中國武術的一種流派,得名於少林寺,相傳為北魏時僧人達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時所創。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嵋少林和武當少林,每派中又分許多小派和門別,派別繁多。從地域上又分為北少林和南少林兩大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少林拳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步法進退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速如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該拳套路較短小,運動多為直線往返。動作姿勢要求頭端面正,眼注一點,兼顧上下左右。頭豎不偏,隨身變轉,開胸直腰,不松塌,裹胯合膝,微扣腳尖。肩下松,手臂擊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以便曲防時含有攻意,直攻時含有守意。身法注重控制重心,動則輕靈,靜則沉穩。步架要求進步低,退步高,動作整體表現為全身上下內外協調一致。動作時,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見功夫。少林拳基本功是站樁,樁有馬步樁、椅子樁、丁字樁等,同時也練視、聽、抓、拉、推、舉、踢等。身法有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要求藏而不露,內靜外猛。戰術上善於聲東擊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實退,似退而實進,虛實兼用,剛柔相濟,乘勢飛擊,出手無情,擊其要害。在動、靜、呼吸、運氣、用氣方面,如拳訣説:"拳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的外三合和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的內三合。
少林拳包括有單練拳術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老洪拳、炮拳、長拳、梅花拳、昭陽拳、通背拳長護心意門、七星拳、關東拳、青龍出海拳、擴身流星拳、龍拳、虎拳豹拳蛇拳、鶴拳、柔拳、少林五拳、五戰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觀潮拳、金剛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散打有單練、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迎門鐵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槍等。氣功有少林易筋經、小武功、混元一氣功、陰陽氣功、八段錦等。器械有單練、對練、槍、刀、劍、棍、長短軟硬十八般兵器等。
流行於北方地區的多數拳種,如梅花、炮拳、洪拳、功(弓)力、劈掛、通臂、短打、燕青(秘蹤)、攔手、螳螂、七星、朝(昭)陽、關東、八極戳腳、鷹爪,以及長拳、猴拳、萇家拳岳氏連拳等等,都被認為屬於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種都又分別擁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據少林寺弟子講,僅少林寺內秘傳的拳路就有234種,器械套路137種,合計371種,另外還有許多功法,可謂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少林拳拳術十法

少林寺武術將“三節、四梢、五行、身份、步法、手足之法、上法進法、顧法(開法、截法、追法)、三性調養法、內勁法”叫做十法,它是綜合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功防、內外、勁法、三性調養等方面總結出來的理論。練習少林武術必須明瞭十法,才能不出偏差,收效迅速。 [1] 

少林拳三節

人的全身分為三節:手肘為梢節、腰腹為中節、足腿為根節。再進一步説,三節中,又各分為三節。如手為梢節之梢節,肘為梢節之中節,肩為梢節之根節;胸為中節之梢節;腳為根節之梢節,膝為根節之中節,胯為根節之根節三節之要訣是“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之。”即“起、隨、追”三字。例如衝拳的動作,拳為梢節之梢節,拳起動後肘(中節)隨肩(根節)追,只有這樣才能發力順達。向前進步時腳起、膝隨、胯追。這樣才能重心前移,十趾抓地穩如泰山。少林寺拳譜中説:“梢節不明恐中人七十二把擒拿,中節不明遍身是空,根節不明恐中人之盤跌,故三節貴明也。”明梢節是指兩手互換,身心相隨,互為救護的意思。明中節是指手不離心、肘不離肋,高挑低壓左右攔裹的意思。如“手起撩陰,肘發護心”,身應隨手而動。要知遠近明老嫩,手到身到,步變身轉,不給對方進擊的空隙,明根節指進步低退步高。進步低,可避免被對方勾、掛、挑、避搬腿之患;退步高,可避免對方勾絆,利於進退。“起、隨、追”三字十分精確、恰當。三節貫成一氣,進退得法。如根節,退步時,膝隨胯追,身體重心後移,十分協調。否則,步進身不進,步退身不退,手法再熟也運用無力。因此,對三節必須明瞭的地方,就是手腳身的精密配合。在擊打時心勇而進拳進身進步,全身之力集於拳面,就會迅速。羅漢拳的動作都是全身三節(手、身、腳),配合行動,進退擊打之時皆帶身法,身手腳步內見溶為一體,此為練習之要訣。少林寺拳譜中説:“上法須知先上身,腳手齊到斯為真,拳中有搓誰能解,明瞭其意妙如神。”此意即手、身、腳齊到,三節貫一。少林寺拳譜中指:“手到不如身到,身到不如心到,先到以心,後到以身。”猶如寫字,意在筆前,出必中的,心一動而百體從令。三節明則內外合,克人就無有不利。三節之理論,初看簡單,細察則玄而又玄,如不精研琢,細細體察,是不易達到高水平的。

少林拳四梢

四梢指血梢、骨梢、肉梢、筋梢。發為血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甲(指甲)為筋梢。四梢齊,指齊而發力,是發欲衝冠,牙欲斷金,舌欲摧齒,甲欲透骨的意思。少林寺拳譜中説:“明瞭四梢加一力。四梢齊則內勁出矣。”其要點在於:意識引導氣血達到這些部位,從而凝神聚氣,使身體各系發出更大能量。心裏想着四梢用勁,使身體各部位有所應答,再經過神經的反饋作用,傳到大腦,以對動作進行調節,故能齊力。因此“發欲衝冠”之時,頭必有意識上頂。這樣,不僅避免了低頭探腰的毛病,而且因氣貫行發,加速毛細血管網的代謝,增加了肌肉作功的能量。所謂明瞭四梢多一力,就是這個意思。又加“牙欲斷金”,指使面部肌肉緊張收縮狀態,增加了有關股羣的收縮力,緊扣牙齒以集元神。“甲欲透骨”意識上把力貫在指梢抵指甲上,使氣血充致指端,以利於勁力的發揮。從攻防角度上分析,勁發四梢也是科學的。如“牙欲斷金”時牙齒緊扣,而“舌欲摧齒”時舌在齒內,在對抗時即使下頦受到擊打,也不會磕牙用咬自己的舌頭。舌頂上齶,利於唾液的分泌及全身力量的貫注。設想四梢用力時,由於意識引導相關部位緊張,該處毛細血管 代謝交換過程一定加強,其協同肌和對抗肌了也必然配合工作,因而使代謝加強,內分泌增加,心肺等系統加強作功,產生超出一般的能量。所以,齊四梢後,感覺擊打額外有力。試將四梢所集之力放鬆,就會明顯地感到鬆勁。此與“易筋經”之靜力性肌肉用力收縮有相同之義,和氣功有內在之聯繫。
少林寺老前輩當時顯然不可能有先進儀器測試四梢齊所引起的血液、生物電、呼吸、代謝等方面的變化,但他們根據自身豐富的初中經驗,總結出科學的四梢齊發力方法,以增強鍛鍊身體的效果。這的確如下:“四梢齊則內勁出矣。齊之之法,必其發欲衝冠,甲欲骨,牙欲斷金,舌欲摧齒。心一戰而四者皆至。蓋氣從丹而生,如虎之恨,如龍之驚,氣發而為聲,聲隨手落,手隨聲發。故一技動而百技動,則四梢齊,勁力無有不出矣。”

少林拳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一種學説認為,自然界和人體都能用五行生剋化的學説進行解釋。武術界也應用五行學説解釋五官、五臟、及醫防變化生構的方法。少林武術講五行相剋,五行相合,。五行外應以之五官,內應人之五臟。如“心屬火,心動通力生;肝屬木,肝動火烙衝;肺屬金,肺動沉雷聲;腎屬水,腎動快如風;脾屬土,脾動大力醫。此五行之屬於內也。”又如“肝屬木,在五官上開竊於目;肺屬金,五官上開竅於鼻;腎屬水,五官上開竅於耳;心屬火,五官上開然於人中。而最宜知者,手心通心屬火,鼻尖通肺屬金尤不可不知。火到金化,自然之理。餘可類推”。火到金化指手打鼻疼,火能構金。少林武術講合自己之五行以克敵之五行。

少林拳身法

身法有八要: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吞吐、摺疊兇手在八要之中。少林拳術要求身法靈活。

少林拳常見拳法

少林拳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包含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是泉州武術的一門絕學。 [2] 
少林五拳特點為“以形為拳,以意為神,樸素明朗,拳勢激烈”,富於陽剛之美。其精義為:“注意不注氣,注氣不注力,見力生力,見力化力,見力得力,見力蕘力”
史載,金·哀宗正大年間,嵩山少林寺白玉峯(法號秋月)始創少林五拳,後傳給覺遠和尚,二人撰寫了《少林五拳精要》,系統闡述了龍、虎、豹、蛇、鶴五拳的特點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結合的練法。
明·嘉靖年間,倭寇經常侵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朝廷多次降旨詔嵩山少林寺武僧平寇。那時,許多武僧便就地建殿參禪,授徒傳功。進入清代,少林淨仁、淨林二僧南遷,先後在福建、廣東等南方地區將少林五拳深度傳授。久而久之,北派五拳吸收了南派拳法,形成了南派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屬於象形拳類,為仿生之武學。鳥獸行動和神態,在拳法中栩栩如生地表現。龍吟、虎嘯、豹竄、蛇纏、鶴立,無一不顯示出鳥獸之行與天地之合。
學習五拳,要內外兼修,以長拳、南拳作為基本功,同時配以內功氣息調節,做到“內外三合”,即腳、腰、肩力催三關,精、氣、神渾然合一,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催力,以關發氣。

少林拳少林花拳

花拳是少林古拳法中的稀有拳種,屬少林柔拳一派。特點:拳打卧牛之地,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精義:花拳八法,即“吞、吐、浮、沉、粘、離、擢、浚”。
少林花拳走的是輕柔飄逸一路,左盤右扭猶如迎風擺旗,技手攻守恰似風吹柳絮,起落進退宛若行雲流水,張弛急緩好像海潮起落。花拳拳法的奧妙主要不在招式,更在勁力的處理之上。“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勁發,離身消勁。”
花拳短小精悍,斗室之中尺棍兵器都能操練自如,充分體現“拳打卧牛之地”的特點,明·名士金聖嘆曾就此概括為:“花拳為一路短打。”
燕子鐺為少林花拳獨門兵器。燕子鐺為雙手短兵刃,外形酷似燕子身形而得名。平地時騰挪閃跳輕盈異常,躍起後凌空飛渡技擊長空。身段美妙,柔中帶剛,掩飾不了內中絲絲入扣的殺機。
泉州花拳最早見於清末民初。當時泉州學府路兩位私塾老師——周蒼玉、周潤玉兄弟,便是泉州花拳的開山祖師。二人將此拳傳於林朝泰,林又傳於鄭連來,鄭連來又傳於其子鄭昆淵。

少林拳少林羅漢拳

特點:“拳路清晰簡明,短捷緊湊,靈活多變。”精義:“出手似箭,收手如綿,一招得手,連環進擊。”
羅漢拳拳理滲透“相生相剋、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的中國傳統哲學觀點。其手形變化體現陰陽五行之説。羅漢拳手形按“五行”分為五枝:“仰掌為水,立掌為木,撲掌為火,握拳為土,鈎手為金。”同時,各種手形又有不同的運動要求:“水枝如行雲流水,木枝穿插如動箭,火枝如炎衝雲天,木枝下沉重如鐵,金枝變形如鈎。”變化多端的“三掌一拳一鈎”造就了羅漢拳的靈活,往往在實戰中能出奇制勝。
羅漢拳不僅在招式上有獨到之處,而且在武學之道的研究上也有不俗的見解。“練武者可分為三種境界:以力行,偏剛偏柔,剛而不柔,柔而不剛,為下乘;以氣行,能剛,能柔,剛柔相濟,氣達全身,為中乘;以神運,虛實互補,剛柔俱化,勁透體外為上乘。”習武之人有層次上的差別,武學之道不在於行而在於神,舞形易而入神難,需要練習者的悟性,更需要長久的揣摩與研習。其招式有“和尚捧經、醉卧羅漢、童子摘葱、連環進擊……”
一字馬一片身”是羅漢拳獨特的攻守方法。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羅漢拳以自己的側身對準對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隨機應變以寸勁或防或攻;後手相隨,或上或下,守中護肋。這種技擊觀念和現今的格鬥技術異曲同工!
俗説“南拳北腿”。一般認為腿功不是南派武學所長,但羅漢拳的腿上功夫卻不容忽視。與“北腿”的高起飛踢不同,羅漢拳為低腿勁踢,配合多樣化的步伐,隱蔽性大,重心頗穩,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敵。
羅漢門的傳統獨門兵器是“瘋魔禪杖”,也叫“魯智深醉打山門杖”。長近兩米,重達5公斤,兩端分別為日月雙鏟。傳説:此杖法本來為長白山道悦真人所有。遊方高僧藏玄大師與道長交往甚密,兩人經常對飲論武,互相學習武藝。高僧學得瘋魔杖法之後,雲遊來到泉州少林寺,將絕藝傳授給少林僧人,於是承傳至 今。瘋魔杖法“劈、切、截、戳、挑、撩、掃、掛、刺”,大開大合,大巧若拙,既似游龍走鳳般輕盈矯健,又有秋風掃葉般勇猛無情。其招式名稱有“大開山門”、“肩挑日月”、“驚魂靜心”等。
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侯君煥是羅漢門的一代宗師。民國時期,莊子深拜入侯君煥門下,學到至 今最為完整的羅漢門拳、械套路,包括羅漢三戰、少林拳、降龍伏虎羅漢拳、五枝生克手法、五枝靠打對練和達摩棍法、伏魔禪杖以及血刃刀。後傳其子輩。

少林拳少林龍尊拳

又稱龍拳。特點:“吞吐浮沉,身技腰馬,門户眼節,動靜神氣。”精義:“有橋斷橋,無橋生橋,注重練神。”其不僅集合雙手互搏術的守內、遊外之功,同時還具備二次防禦之功。
龍尊拳一共有17套拳法,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樸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但每一手頃刻間的變化都能起到“擋、防、攻”三種功效。“吞,如金貓捕鼠;吐,如餓虎出林;浮,大鵬展翅;沉,如老翁持拐”。看似以防為主,卻能誘敵深入,出奇制勝。
如龍尊拳中的“三獅拳”套路:雙拳奔出,氣勢磅礴,中指突起寸許,有如龍首。左右變換之時,動作迅速,富有整體感,驗證了古人“神龍無首”的變化莫測。動時,似黃龍滾水,浪裏推舟;靜時,養神安逸,出手有山嶽之威。時而原地踏步,時而突然快速遊走。這套拳法移動範圍以及拳法收縮幅度雖然不大,卻能在搖身轉胛間起到“擋、防、攻”的效力:一拳迅速抵擋敵人的第一次進攻,另一拳防好敵人的二次進攻,緊接着利用與敵人的近身迅速進攻,即“有橋斷橋,無橋生橋”。
龍尊拳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説,可一手端茶,一手出招,喝茶對陣即能比出高低。龍尊拳的秘訣即“練神”,根基為“三戰”,運氣要氣沉丹田眼法講究以目視目,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拳法則講究“門户”。“出拳時,肘距離肋骨不能超過一拳頭的距離,拳高則不能超過肩膀”,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以保證防守和進攻的力度,並起到借力用力的作用。其最高境界,則為“六鬥”。
流傳於泉州的龍尊拳,系少林寺龍尊拳正法。此法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清·雍正年間,鐵珠長老來福建,路經興化仙遊縣,收朱山為徒,遂將龍尊拳傳之。三年後朱山學成,傳給門人吳申天,即俗家第一代。朱山傳古田彭德成(俗家第二代),德成再傳俗家第三代彭金山。1945年傳到泉州市區西街的一池大師(黃承懋),已是俗家第十代。
龍尊拳法分為兩個流派,一派為“直上清溪”,即一路龍法;另一派為“太子游龍門”,即二路龍法。泉州流傳的是二路龍法。
龍尊拳為福建七大拳之一,在福州猶為盛行,而日本人對此拳也很感興趣。早在1993年2月,日本沖繩剛柔流泊手空手道協會就到福州與古田縣武術隊進行交流表演。

少林拳北派少林拳

北派少林拳大致可分為‘長拳’和‘短打’兩個系統。長拳類以遠距離攻握的技法為主,具有代表性的套路有少林長拳、少林大戰拳等;與長拳同類型的有北派太祖拳、梅花拳、北派羅漢拳、六合拳和螳螂拳中的小虎燕;此外與查拳和大、小洪拳等拳種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其動作大體上是在一條橫線上往復演練,還包含有二起腳、旋風腳、掃膛腿等動作。 [3] 
短打類以近戰技法為主,用肘、膝、肩從近距離進行攻擊的技法多,具有代表性的套路有文短打、少林短戰拳,同類型的有練彈腿的人多習練的六路短拳和六通短打等,一般人們都是長拳、短打兼練。
無論是長拳,還是短打,行拳的基本姿勢都是共同的,都是採用弓箭式、騎馬式、虛式、四六式、獨立式、坐盤式、僕腿式等姿勢構成拳路,這些原則與大架太極拳也完全相同。世上有不少人認為少林拳和太極拳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拳法,實際上兩者不同的地方只是練法和應敵法不同,基本姿勢和擊技都是相同的。

少林拳南派少林拳

從福建少林寺發展出來的門派有下列幾種:
  • 洪家拳
此派是南派最大的一個門派,相傳是福建茶商洪熙官從少林寺至善禪師和尼僧方永春學來後創始的。
  • 劉家拳
相傳系廣東省劉三眼從少林和尚學來後創始的。劉三眼還擅長棍法。
  • 蔡家拳
相傳系蔡九儀從少林寺一貫禪師學來後而創始的。
  • 莫家拳
相傳系廣東莫清嬌從蔡九儀學來後經過瑞意加工而自立的一派。此派尤精腿法
以上述四個門派,加上從東江潮汕傳出的李家拳,統稱為以廣東為中心的南派五大門
  • 李家拳
相傳是二百多年前廣東新會人李友山改良自五形拳而成的。
  • 詠春拳
相傳詠春年滿15時,有當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來逼婚。大涼山白鶴觀有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出身的五枚法師攜詠春返山,授以武藝。
  • 白鶴拳
相傳系由福建人方慧石把少林拳遺法傳給其女兒方七娘,以後又仿效鶴的動作而創編的。
  • 南派螳螂拳
相傳系福建人周亞南在少林寺修行後,參照螳螂的動作而創編的。
  • 佛家拳
相傳系少林寺清草和尚‘有一説是杏隱禪師’傳給廣東陳亨所創的。
  • 譚家三展拳
相傳系由廣東譚義均從少林寺至善禪師‘有一説是感法禪師’學來後而創編的。
以上述各門派拳法至 今在香港、台灣仍有許多人傳習,其中幾個門派互相融合又形成了洪佛派、蔡李佛派、洪頭蔡尾派以及五祖派等拳派

少林拳綜合少林拳

鐵扇封門童子拜佛 馬步劈拳 弓步衝拳 虛步推掌 插步擺掌 弓步貫耳 纏腕側踹 虛步挑拳 弓步頂肘 上步拍腳 馬步架打 丁步砍掌 弓步衝拳 虛步頂肘 弓步推掌 弓步左拔 回身推掌 躍步弓步劈掌 彈腿拍腳 上步三拳 撤步下劈 上步貫耳 丁步劈掌 馬步勾手 提膝抄掌 弓步衝拳 虛步左推右拔掌 弓步劈掌 馬步架插掌 弓步砍掌 馬步攔掌 蹬腳推掌 馬步架打 歇步蓋打 撤步衝拳 虛步衝拳 弓步衝拳 彈腿插掌 上步旋風腳 馬步架打 騰空飛腳 摟膝衝拳馬步勾手 提膝插拳 歇步亮掌 弓步栽拳 穿掌扣腳 童子拜佛 收式

少林拳主要內容

少林拳的內容有:
1.拳術──有單練和對練兩種,單練有小洪拳2路,大洪拳12路,羅漢拳3路,老洪拳1路,炮拳3路,長拳2路,梅花拳2路,朝陽拳1路,通背4路,長護心意門1路,關東拳2路,青龍出海拳2路,擴身流星拳1路,龍虎豹蛇鶴拳各1路等幾十路,對練的有六合拳6路等;
2.技擊散打──單練、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慮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羣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俞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迎門鐵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槍等百餘種:
3.氣功──有少林易筋經,小武功,混元一氣功,陰陽氣功等。4、器械──單練、對練、槍刀劍棍,長短軟硬十八般兵器一般都有,但以棍術為最著名。少林拳的套路結構緊湊,動作樸實健壯而敏捷,攻防嚴密,招勢多變,力量的運用靈活而有彈性,着眼於實用,不練花架子,具有很多攻防特色。

少林拳練習要求

少林拳首選 要求練好基本功,即站樁。樁有馬步、椅子樁,丁字樁等,同時也練視、聽、抓、拉、推、舉、踢等。“拳打一條線”是少林拳最鮮明的一個特點,法有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套路直來直往,動作樸實、幾種套路演練均在一條線上,少林寺千佛殿上練拳留下的腳窩就是明證。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運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以審敵勢;身法起橫落順着重掌握重心,有失平衡;小法進低退高,輕靈穩固,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內靜外猛。戰術上善於聲東擊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實退,似退而實進,虛實兼用,賜柔相濟,乘勢飛擊,出手無情,擊其要害。所以拳諺用“秀如貓,抖如虎,行如龍,動如閃,聲如雷”來形容其變化多端的戰術。在動、靜、呼吸、運氣、用氣方面,也有其特點。如拳訣説“拳打十分力,辦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在演練時強調一個套路要一氣呵成,要做到肩與醃、肘與膝、手與足的外三合和心與與意、意與氣、氣與力的內三俁,形成內外一體。用鼻呼吸,集中勁力,必要時用嘴配合發出吼聲,以威懾對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發力,克敵制勝。少年寺白衣殿南北山牆上各有一幅寺僧練武的壁畫,稱為“拳譜”,是清朝末年繪製的,有六合拳對練和各種器械對練,生動記述了寺僧練武的情景,突出了少林拳手眼身法步的特點和攻防要領。少林寺和尚歷代苦練拳法,因武藝高強多次被徵參加戰事,明代天啓年間建有少年觀武碑,現存少林寺,上面記載和林拳的技術特點和作用。又據《中國體育史》介紹,“少林拳即俗所稱之外家,其術以搏人為主”,“而外家之中,流派至雜......不外陰勁陽勁二派......或即世俗所言之南北二派,北派尚剛,南派尚柔......故拳術斯分剛柔之別”。南派重拳,尚短手,北派重腿,尚長手,即所謂“南拳北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縣建立了業餘武術學校,成立了少林拳研究小組,蒐集到一些中國民間珍藏的拳譜。挖掘出一些瀕於絕傳的拳術和器械套路,並培養了一批練少林拳的骨幹和教練員,多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並在節日舉辦武術表演等。當地羣眾男女老幼練武,已經蔚然成風。少林拳在國外,特別是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及其他國家少的愛好者曾頻頻來華訪問少林寺。少林拳這個古老的拳種,正在為傳播各國友誼、增加人民健康而大放異彩。

少林拳少林拳譜

演拳之法 [4] 
練拳秘鑰
拳打八字説
對習法説
內外六合説
內外五行説
三尖比論
蔽四梢説
手足法旨要
身法旨要
論勁力之別
秀標金口訣四章
性功羅漢拳訣
(二)打
習搏旨要
嚴察交口法
十二必要
見死反活法
二十四字法
交手論
交手要訣
白猴洗臉法
觀拳三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