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濫觴

鎖定
濫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àn shāng。“濫”是流水漫溢的意思,這裏作漂浮講;“觴”是古代的酒杯。“濫觴”一詞出於《孔子家語·三恕》: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是説長江發源於岷山,源頭的水小得只能浮起酒杯。後用“濫觴”來喻事情的開始或事物的發端。
中文名
濫觴
外文名
the origin (of some phenomenon); lit. floating wine goblets on a stream
出    處
《孔子家語·三恕》
拼    音
làn shāng
注    音
ㄌㄢˋ ㄕㄤ
近義詞
發軔起源來源發端
詞    性
名詞、動詞
繁    體
濫觴
感情色彩
中性

濫觴詞語解釋

濫觴
漢玉羽觴 漢玉羽觴
“濫”是流水漫溢的意思,這裏作漂浮講;“觴”是古代的酒杯。“濫觴”一詞出於《孔子家語·三恕》: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是説長江發源於岷山,源頭的水小得只能浮起酒杯。後用“濫觴”來喻事情的開始或事物的發端。
荀子曰:“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孔子家語·三恕》中也有類似的話:“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濫觴”一詞,出現於此。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因此後來就把“濫觴”比喻為事之開始。“濫觴”,不但古代文獻中較為多見,現代書籍、報刊中也較為多見。
結合文獻,“濫觴”有如下義項:
1,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濫觴逶迤,周流蘭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指出:“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4,波及,影響。這是“濫觴”的動詞用法。例如: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滄浪詩評》中評價盛唐詩時這樣寫道:“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
5,氾濫;過分。例如:《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濫觴引證詳解

濫觴
拼音:làn shāng,注音:ㄌㄢˋ ㄕㄤ
1.〈動詞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
  • 孔子家語·三恕》:“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王肅注:“觴,可以盛酒,言其微。”
  • 荀子·子道》:“昔者江出於㟭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 [1]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 末·錢謙益《南京吏部右侍郎顧起元父國輔贈通議大夫制》:“朕聞黃河之水,源可濫觴。”
2.〈名詞指小水。
3.〈動詞/名詞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
  • 初學記》卷十六引·虞世南《琵琶賦》:“強秦創其濫觴,盛漢盡其深致。”
  • 梁書·鍾嶸傳·詩品·通論》:“夏歌曰:‘鬱陶乎予心’,楚謠雲:‘名餘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
  • 唐·玄宗《孝經序》:“況泯絕於,得之者皆煨燼之末;濫觴於,傳之者皆糟粕之餘。”
  • ·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 清·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夫荒唐之詞,發端於《漆園》;怪誕之説,濫觴乎《洞冥》。”
  • 郭沫若《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4.〈動詞波及;影響。
  • ·魏慶之詩人玉屑·滄浪詩評》:“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
  • 宋·陳亮《復胡德永書》:“亮方一切置門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於天地間,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數年前餘波之所濫觴也,決不敢以是自沮。”
5.〈動詞猶氾濫;過分。
  • ·葉子奇草木子·雜制》:“借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惟有漲滿浸淫,而有濫觴之患矣!”
  • 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 清·昭槤嘯亭雜錄·嘉慶初年諫臣》:“福文襄王康安雖屢立戰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廣進,沒後復膺重典,未免濫觴。” [2] 

濫觴辭書解釋

《辭源》(1979年版)
【濫觴】
荀子·子道》:“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又見《韓詩外傳》三、劉向説苑·雜言》、《孔子家語·三恕》。原意指江河發源之處水極少,只能浮起酒杯。後以指事物的起源。
《梁書·鍾嶸傳·詩品·通論》:“夏歌曰:‘鬱陶乎予心’,楚謠雲:‘名餘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唐劉知幾《史通·斷限》:“若《漢書》之立表志,其殆侵官離局者乎!考其濫觴所出,起於司馬氏。”
《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版)
【濫觴】
〈書〉①江河發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起源:詞~於唐,興盛於宋。
【濫觴】
1.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錢謙益《南京吏部右侍郎顧起元父國輔贈通議大夫制》:“朕聞黃河之水,源可濫觴。”
2.指小水。
南朝宋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濫觴逶迤,周流蘭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
初學記》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賦》:“強秦創其濫觴,盛漢盡其深致。”
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清王韜《自序》:“夫荒唐之詞,發端於漆園;怪誕之説,濫觴乎《洞冥》。”
郭沫若《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4.波及;影響。
魏慶之《詩人玉屑·滄浪詩評》:“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
宋陳亮《復胡德永書》:“亮方一切置門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於天地間,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數年前餘波之所濫觴也,決不敢以是自沮。”
5.猶氾濫;過分。
葉子奇《草木子·雜制》:“借使所入之溝雖通,所出之溝既塞,則水死而不動,惟有漲滿浸淫,而有濫觴之患矣!”
《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昭槤嘯亭雜錄·嘉慶初年諫臣》:“福文襄王康安雖屢立戰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廣進,沒後復膺重典,未免濫觴。” [2] 

濫觴現代用例

濫觴正確用法

1.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
以下是名詞用法的現代用例:
(1)隨後,在當地居民李棟樑的帶領下,當地民眾、環保社團、專家、大學生聯合掀起了一場台灣歷史上最著名的環保運動。這起事件也成為了台灣環保運動的濫觴。(《南方週末》2007年12月20日)
以下是動詞用法的現代用例:
(2)文物研究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濫觴於古代金石學;但文物學在中國又是一門起步較晚的年輕學科,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建立。(《光明日報》2006年1月27 日)
比較起來,用作動詞的比用作名詞的要多。用作動詞時,多組成“濫觴於……”結構形式,表示起源的時間、地點或基礎等。
2.猶氾濫;過分。
①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性行為似乎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態勢,尤其愛情的純潔和相互忠誠被一些人刻意淡化,代之的是性的隨意和濫觴。(《中國“問題孩子”調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②在當今經濟學領域中,“分工產生效益”早已被討論得濫觴了,實際上,“分工之後的結合產生更大效益”則幾乎被遺忘。(《新京報》2007年11月3日)
③但不知從何時起,“照顧”日益成為一種制度,照顧至上、照顧太多、照顧必然。縣級以上黨政幹部從“一線”下來,如果什麼職務也不安排,反而不正常,因此造成了當前各地“改非”的濫觴。(《廉政瞭望》2007年第11期)
④其實,後者的秩序和安全完全可以從市場或農村內部的約束力量那裏獲得,政府作為外部監管力量介入,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有邊界意識,更不能借助公共安全之名,行權力濫觴之實,否則這樣的政策就是惡的政策,遲早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南方都市報》2007年11月9日)
3.波及影響
⑴謨武文苑興辦20年來,不僅走出順昌,在全市推廣,而且濫觴城鎮其他行業。(《閩北日報》2006年5月9日)
⑵可能是慈禧太后青睞色彩濃豔的粉彩瓷,而不喜歡這種相比之下色彩淡雅並作詩題跋,帶有文人氣息的品種,故作品數量極少,在官窯之作中未成氣候,但它卻濫觴了清末民初的淺降彩瓷。(千龍網2007年12月28日)

濫觴誤用

以下為濫觴一詞誤用舉例。如:
⑴黃石舊巖,流水濫觴。昨日,在江海學院學生宿舍區,一處由中國著名疊石專家方惠設計的疊石假山正式完成。(《揚子晚報》2007年10月15日)
用“濫觴”來形容流水,是説水勢小還是大?是説泉水從這兒發源還是從這兒流過呢?
長山洋子很豔,華麗和服登台,長袖翩翩,蓮步碎碎,色藝都好。40歲的年紀,濫觴熟女,歌聲柔膩婉轉,媚聲隆隆,不是一般的迷人。(《新民晚報》2007年11月4日)
用“濫觴”這樣的古語詞來形容“熟女”這樣的時尚詞,真不知作者是想把它當作什麼意思?看來是把它作為褒義詞來用的。是當作一個副詞,來説明“熟”的程度呢,還是當作一個動詞,即“產生”“孕育”一類意思?
⑶本書記錄的是青春和歲月的濫觴,我不知道本書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誇張。(《山西青年報》2007年11月29日)
這裏的“濫觴”好像是痕跡、軌跡、足跡一類意思,但這有根據嗎?
⑷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建議在《著作權法》和《刑法》中增加“剽竊罪”,也許法律是到了該對道德濫觴有所作為的時候了。(《雜文報》2007年11月6日)
這裏的“濫觴”到底為何意真令人琢磨不透。首先它是貶義詞,好像作者是因音近而把它當作“淪喪”?是不是因為“濫觴”兩個字聽起來像“爛”“傷”而使人反感從而引起如此誤用呢?
“濫觴”的誤用和人們不熟悉這個詞的來歷有關,更和作者、編輯不認真查核辭書、審閲文稿的粗疏作風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少數專家的誤導有關。

濫觴其它

郭燦金、張召鵬合著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一書有一節的題目是《“濫觴”到底是何意》,作者認為“濫觴”一詞有多種含義:
1.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濫觴逶迤,周流蘭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指出:“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4.波及,影響。這是“濫觴”的動詞用法。例如: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滄浪詩評》中評價盛唐詩時這樣寫道:“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
5.氾濫;過分。例如:《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