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淀區

鎖定
海淀區,北京市轄區,位於北京市西北部,東與西城區朝陽區相鄰,南與豐台區毗連,西與石景山區門頭溝區交界,北與昌平區接壤,區域面積430.77平方千米。 [80]  轄22個街道,7個地區。 [81]  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312.5萬人。 [82] 
海淀區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兼具山地與平原地形,最高海拔1278米,最低海拔海拔35米。 [86]  境內有大小河流10條。 [80]  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83]  秦漢以來,海淀區南半部屬歷代北京城的附郭城;金、元兩代少部分區域屬金中都、元大都區域;清代,絕大部分區域劃入京師直轄;1928年,北京地區設市,成為市轄行政區。1949年7月,在海淀地區設北平市第十六區。1952年9月1日,海淀區正式命名。 [85]  1963年1月,形成現轄區域。 [84] 
海淀區是全國著名的科教文化區,中關村是我國規模最大、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高新技術及企業的聚集地,包括百度聯想新浪網易等公司總部均位於區內。擁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名勝古蹟眾多,包括頤和園圓明園香山等。 [84]  海淀區是全國雙擁模範城、 [93]  全國文明城區 [94]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90] 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92]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91] 全國科普示範區 [88] 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89] 
2023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0.2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億元,下降27.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10.9億元,下降0.1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207.8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8.9億元。 [87] 
中文名
海淀區
外文名
Haidian District
別    名
海甸、海店
行政區劃代碼
110108 [65]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北京市
地理位置
北京市主城區西部和西北部
面    積
430.77 km² [84] 
下轄地區
22個街道,7個地區 [81] 
政府駐地
海淀街道長春橋路17號
電話區號
010
郵政編碼
100089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83] 
人口數量
312.5 萬(截止2023年末常住人口) [82] 
著名景點
頤和園
香山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
大鐘寺(等)
火車站
清河站
車牌代碼
京A
地區生產總值
11020.2 億元(2023年) [82] 

海淀區名稱衍變

海淀區因區政府駐地海淀鎮而得名。元代初年,海淀鎮附近是一片淺湖水澱,“海淀”因此得名。 [96]  在湖邊逐漸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歷史文獻中亦稱為“海甸”“海店”,史料記載最早見於元初王惲所撰《中堂事記》。 [95] 
1952年9月1日,海淀區正式命名。 [84] 

海淀區歷史沿革

西周
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架於燕。後燕國兼併薊國,遷都於薊,故今北京地區先分屬於薊、燕,後統為燕國轄地。
燕國沿邊境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郡下設縣。今北京西部、西北部屬上谷郡,可能包括今海淀區境西北部分地區。 [1]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秦帝國建立,廢止分封制,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原燕國北部設上谷、漁陽等五郡,又在薊城地區設廣陽郡,轄域可能涉及海淀地區的有廣陽郡(或上谷都)薊縣、上谷郡軍都縣 [1] 
西漢
漢高祖元年(前202年),西漢建立,在薊城地區先後置燕國燕郡廣陽郡廣陽國
至西漢末年,海淀地區可能分屬於廣陽國薊縣、上谷郡軍都縣。
新莽
始建國二年(9年),王莽廢廣陽國,改設廣陽郡(曾改名為廣有)。
初,復置廣陽國,後併入上谷郡。
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
至東漢末年,分屬廣陽郡所轄薊、軍都和昌平縣。 [1] 
魏晉南北朝
曹魏北周,今海淀南部為燕郡薊縣轄地,北部在三國北魏前期分屬燕郡軍都、昌平兩縣;北魏末年屬軍都縣;東魏北齊天保年間可能分屬於軍都縣,及昌平、萬年、廣武、沃野等4個僑置縣;北周時則分屬於昌平、萬年兩縣。 [1] 
開皇三年(583年)十一月,隋文帝楊堅下詔“罷天下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度。燕郡、昌平郡等均廢,屬縣直接由幽州統轄。
大業三年(607年)又改州為郡,廢幽州,置涿郡。今海淀屬涿郡。
海淀在天寶元年(742年)前後可能分屬幽州(范陽郡)的薊、廣平、廣寧、昌平縣和帶州孤竹縣(寄置)。
後唐時,可能分屬於幽都、玉河、燕平、薊等縣。 [1] 
兩宋
契丹天顯十一年(936年)末,契丹進佔幽、薊、雲等燕雲十六州。會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城為南京,設南京道
天輔六年(1122年)底,金國攻佔遼南京,次年三月由北宋接管。北宋以原析津府為基礎,設燕山府路,燕京改稱燕山府
天會二年(1125年)底,燕山府又為金國奪佔,恢復燕京和析津府名稱,並置燕京路。
終遼之世,海淀地區分屬於遼南京道析津府的析津、宛平、玉河、昌平等縣;至金末,分屬於中都路大興府的大興、宛平、昌平等縣。 [1]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蒙古軍攻佔金中都。將中都改稱燕京,中都路改稱燕京路。
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燕京路改稱中都路。
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大元”,次年二月改中都為“大都”,正式建都,中都路改稱大都路,今北京地區絕大部分(包括海淀地區)屬大都路,海淀南半部大體屬宛平縣,北半部大體屬昌平縣。 [1]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軍攻佔大都城,隨即將大都路(兼領大興府事)改為北平府。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轄包括海淀在內的今北京大部地區。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稱北京為“京師”,正式定都,原由北京“行部”管轄的京師地區順天府等八府、二直隸州直轄於中央政府,稱為“北直隸”。
至明末,海淀仍分屬宛平、昌平兩縣(州)。 [1] 
清襲明制,在北京設中、東、西、南、北五城,並將五城管轄範圍擴大到近郊。海淀南半部和温泉、冷泉、北安河一帶隸屬於宛平縣;北半部大部隸屬於昌平州;延慶州有屬地在境內。 [1]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1月9日,昌平州更名為昌平縣。
海淀區行政區劃圖 海淀區行政區劃圖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原京兆各縣併入河北省;北京改名為北平,設北平特別市。海淀分屬北平市和河北省的宛平縣、昌平縣、延慶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下令推行“地方自治”,設立市轄區,海淀地區屬北平市轄域的地區分屬北郊、西郊兩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軍佔領,改北平為“特別市”,宛平、昌平兩縣初分屬津海道、冀東道,1940年6月以後都隸屬於“燕京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恢復“北平”名稱,仍為“院轄市”,市轄區恢復以數字序號命名,西交區定名為十五區,北郊區定名為十六區。宛平、昌平仍屬河北省。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北平絕大部分西郊地區,海淀屬北平市原分屬十五區(西郊區)、十六區(北郊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市政府新成立6個區,這些地區原來分別屬大興、宛平兩縣管轄。至1949年6月底,今海淀轄域分屬北平市十六區、十七區、十八區、十九區、二十七區和察哈爾省宛平縣、昌順(昌平)縣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3日,北平市重新調整市界和郊區行政區劃,原十七、十八兩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與由昌順縣劃入之西北旺等5村合併為十六區,原十六區新市區以北地區,劃歸新的十六區。十六區的建立標誌着以今海淀區轄域為主體的單一行政區域正式設立。 [1] 
建國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平改名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十六區即成為首都北京的市轄區。11月1日,廢止“昌順縣”名稱。
1950年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變更郊區各區番號。第十六區改名為第十三區,第十七區改名為第十四區,第十九區改名為第十五區。
1952年7月23日,河北省宛平縣全縣及房山、良鄉兩縣部分地區劃歸北京市。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政府通知:(一)取消按數字番號命名市轄區的辦法,將郊區劃為東郊區(原第十區)、海淀區(原第十三區)、石景山區(原第十五區)等區。(二)撤銷第十四區,該區原轄域以德勝門至清河鎮的馬路為界,其東劃歸東郊區(原第十區),其西(包括清河鎮)劃歸海淀區(原第十三區)。德勝門關廂劃歸西四區(原第四區)。(三)劃入北京市的宛平縣轄區,除絕大部分併入新設的“京西礦區”外,北安河等村劃歸海淀區。自此,海淀區的名稱確定,並沿用至今。
1958年8月30日,海淀區實現人民公社化,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全部分別併入各公社。至此,海淀區現轄區域基本形成。
1963年1月1日,原屬昌平縣的台頭村、梁家園村正式劃歸海淀區,海淀區與昌平縣的分界線北移至該兩村以北。至此,海淀區的轄域完全形成,與周邊各區、縣分界線確定下來,延續至今。
“文化大革命”中,海淀區機構名稱多有更改,行政區劃和建制變動多不規範。
1978年10月以後,海淀區各級各類機構陸續取消“革命委員會”,各街道、公社恢復原有建制。
1983年底,人民公社取消,海淀區在農村延續26年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終結。 [1] 

海淀區自然地理

海淀區位置境域

海淀區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東與西城區、朝陽區相鄰,南與豐台區毗連,西與石景山、門頭溝區交界,北與昌平區接壤。 [84]  地理座標為北緯39°53′~40°09′,東經116°03′~116°23′之間。 [85]  區域面積430.77平方千米,約佔北京市總面積的2.6%。邊界線長約146.2千米,南北長約30千米,東西最寬處29千米。 [84] 

海淀區氣候

綜述
海淀區地處暖温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幹旱多,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風小光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春、秋季節短,冬、夏季節長。
春季(4月6日~6月5日)61天。多受西北大陸乾冷氣團控制,但冷空氣勢力明顯衰退,氣温回升快,乾旱多風沙。冷空氣活動仍頻繁,冷暖多變化,日夜温差大。
夏季(6月6日~8月31日)87天。受太平洋暖濕氣團影響,氣温高,雨水多,形成雨熱同季。極端最高氣温值出現於夏初。
秋季(9月1日~10月25日)55天。天高氣爽,冷暖適宜。氣温逐漸下降,降水顯著減少,日照時數較長。平均氣温比夏季低8℃~9℃。
冬季(10月26日~次年4月5日)162天。受西北大陸乾冷氣團控制,氣候寒冷乾燥,是全年最冷月和極端最低氣温出現季節。 [98] 
氣温
海淀區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温為4.1℃,常年極端最低氣温在11℃~19℃之間。氣温有明顯日變化,最高氣温一般出現於15時至16時,最低氣温出現於日出前後。最低氣温出現時間因季節而稍有差異,夏季為5時左右,春秋季為6時左右,冬季為7時左右。年平均日較差為11.2℃。 [98] 
降水
海淀區降水量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季變化很大,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日數為66.8天,降雪日數為9天—10天,積雪日數為11天左右。平均初雪日期為11月28日,平均終雪日期為3月10日。 [99] 
海淀區夏季多吹偏南風,春秋冬季盛行偏北風。有明顯日變化,白天北風轉南風,晚間南風轉北風。每年3月~5月是大風集中季節。最大風速是33米/秒。大風多出現於12月和第二年1月、3月、4月。夏季也出現短時雷雨大風。 [99] 
日照
海淀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4.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日照時數5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 [99] 
蒸發
海淀區春季蒸發量最大,冬季最小。蒸發量白天大於夜間,平原大於山區。年平均蒸發量為1900.4毫米。年內主要的蒸發月份是4月~6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814.9毫米,月平均蒸發量均在200毫米以上,佔全年的43%;11月~2月份平均累計蒸發量282.6毫米,月平均蒸發量不超過100毫米,佔全年的15%;其他各月平均累計蒸發量802.9毫米,佔全年的42%。 [100] 

海淀區地質

綜述
海淀區大地構造上處於陰山東西複雜構造帶南緣、祁呂一賀蘭山字形構造東翼反射弧與新華夏構造帶交接部位,西部山區為北京西山隆起帶,東部平原為北京平原沉降帶,地質構造發育、構造形跡複雜,岩漿活動頻繁。海淀地區除缺失太古界震旦亞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白堊系地層外,其餘從寒武系到第四系地層均有分佈,巖性較齊全,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三大巖類齊全。 [101] 
褶皺構造
海淀區受祁呂、燕山及新華夏構造帶的影響,褶皺及斷裂構造發育。延伸到海淀區的褶皺構造有百花山—妙峯山向斜,延伸至北安河附近被陽坊—北安河巖體所截;往南有九龍山—香峪複式向斜,該向斜從大工、寨口延伸到白家瞳、百望山一帶,是影響本區最主要的褶皺構造。再往南有該褶皺的耳機構造灰峪向斜(延至温泉、太舟塢附近)及八大處—玉泉山背斜等。這些背斜及向斜軸的走向多在北東50°~60°之間。 [101] 
斷裂構造
海淀區斷裂構造主要有南大寨—八寶山斷層,走向北東60°,該斷層經八寶山、北窪路、海淀、清華園向北東延伸;黃莊—高麗營斷層,該斷層走向約北東45°,穿過永定路、紫竹院北及北鍾寺附近向北東延伸。此外還有走向北東60°左右的前沙澗—沙河斷層、南安河—上莊斷層和走向近南北的陽坊—北安河斷層、西玉河—昆明湖斷層及寨口—軍莊斷層。 [101] 

海淀區地形地貌

海淀區最高點——陽台山山地 海淀區最高點——陽台山山地
海淀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邊緣與太行山餘脈交匯地帶,系古代永定河沖積的一部分。全區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為蘇家坨鎮的陽台山,海拔1278米;最低處為清河街道東的黑泉村,海拔35米左右。海淀境內兼有山地和平原,西部為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面積約佔全區總面積的15%左右;東部和南部為海拔50米左右的平原,面積約佔總面積的85%左右。 [102] 
平原
海淀區平原屬華北平原北部邊緣,分兩部分:百望山以南稱山南前平原區,百望山以北稱山後平原區。山區周邊與平原之間,有寬1千米~2千米過渡地帶。山後地區過渡地帶海拔在50米~100米之間,山前地區過渡地帶海拔在60米~100米之間。地形表面凹凸不平,地形坡度一般在1°~2°之間,沉積層屬沖積扇山前的洪積、沖積、坡積物。
在過渡地帶東部是海淀區的主要平原區。平原區屬新生代沉積區,沉積了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層。山前平原區有永定河洪沖積扇和清河洪沖積扇組成。永定河洪沖積扇地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程一般在58米~45.6米之間。清河洪沖積扇地面海拔高程一般在48米~35米之間。 [103] 
山區
山區分佈於海淀區西部地區,統稱西山,屬太行山餘脈,有大小山峯67座,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18座,整個山勢呈南北走向,僅黃道嶺向東延伸至百望山,呈東西走向。百望山將海淀區分為兩部分,習慣上以此山為界,山之南稱為山前,山之北稱為山後。温泉、冷泉、韓家川以南及香山一帶,山勢低緩,屬低山丘陵。平原殘丘有玉泉山、萬壽山、田村山等。 [102] 
海淀山區山體主要屬中生代燕山構造旋迥,晚期造山運動形成,至今約6000萬年。山體剝蝕,風化強烈,山谷多呈“U”字形,勾谷中沉積巨厚新生代的坡沖積物。在溝口往往沉積有滾圓度、分選性查的厚度變化不一的礫石層。按山體走向和山脊海拔高程差異以蘇家坨鎮寨口溝,北北東向斷層為界,可分為兩個部分。
一、從聶各莊鄉北部區界到北安河鄉寨口溝稱大西山,山體總的走向近於南北向,區境內長約9千米,寬約2~3千米。海拔高程以北安和鄉西部陽台山為中心,向南向北遞減,主體山脊一般在600米~1200米之間。巖性以抗風化強的花崗岩為主,基岩裸露,土層較薄,植被稀少。在平緩的山頂和山坡被第四系風化的殘、坡積物覆蓋,土層較厚,植被生長茂盛。
二、北安河鄉寨口溝以東山區部分,山體主山脊海拔高程在200~600米之間,稱小西山。構成山體的巖性為古生界—中生界的砂岩、頁岩、石灰岩。表面被第四系風化的殘坡積層覆蓋,植被生長茂盛、山勢平緩。 [103] 

海淀區水文水利

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昆明湖 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昆明湖
海淀區水域面積在北京近郊區居第一位,歷史上湖、泉眾多,河流交錯,是金中都、元大都重要地表水源地。至明清,玉泉水系成為北京城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南長河則是向京城輸水的重要通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挖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把官廳、密雲兩大水庫之水引入玉淵潭昆明湖 [86] 
河流
高梁河 高梁河
高梁河
又名高梁水。水有二源,首見於《水經注》:“水出薊城西北平地,泉流東注,經燕王陵北,又東經薊城北,又東南流。”即把一部分灅水(今永定河水)從梁山(今石景山區金頂山)南,引入高梁河為上源。兩水在白石橋附近匯合,又東流至德勝門一帶分兩支,一支向南過“三海”、天安門、天壇,再東南流。另一支沿今北護城河向東,經壩河至通州入温榆河。金、元以後高梁河上源被南長河所代替,僅從紫竹院東流至高梁橋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稱。 [104] 
北長河 北長河
北長河
位於玉泉山東,是向昆明湖輸水和向清河排洪的河道。輸水屬通惠河水系,排洪屬清河水系。起自玉泉山北閘,終於青龍閘,長2千米。
北長河是古代帝王往遊於西湖和玉泉山之間的龍舟水道。1966年京密引水渠建成後,青龍閘廢。1977年昆明湖分流工程借用北長河一部分河道,終點改至三院閘的頤和園分水閘,河長縮短為1.2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104] 
南長河 南長河
南長河
又名玉河,起點為昆明湖出水口的繡漪閘,南流至麥莊橋,折向東南,終點為北護城河的三岔口,全長10.8千米。金代建都北京後,修建了以西山泉流為主要水源的河道,後經元代擴大和完善成為通惠河上游水源。幾百年來一直是北京城供水的主要水道,堪稱北京城的生命線。1965年京密引水渠借用其繡漪橋至長春橋3.1千米的河道,起點改在京密引水渠長河閘。 [104] 
清河 清河
清河
因水質清冽故名。清河從安河閘起東北流,經肖家河、朱房村、清河、河北村、立水橋、沈家村、沙子營後入温榆河,長28千米,流域面積150平方千米。清河水源有二:一是西山之山洪及泉水沿北旱河進入,二是玉泉山泉水沿北長河進青龍閘在安河橋匯入。1978年治理清河,裁彎取直河道,縮短為23.7千米,海淀區境內長12.5千米。 [104] 
小月河 小月河
小月河
原小月河源於德勝門外關廂,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經馬甸至清河入清河。1985年進行擴建治理,將原小月河及西北土城溝組合稱小月河。現小月河起自明光寺學院路雨水下水道出口,經黃亭子、祁家豁子沿德昌公路西側向北至清河入清河。小月河長10.25千米,流域面積27平方千米。 [104] 
南沙河 南沙河
南沙河
温榆河支流,發源於蘇家坨鎮鰲魚溝,匯沙澗、柳林、周家巷、東埠頭、章村、崔家窯六大排洪溝水,東流至東玉河村北出海澱區境,再東流與北沙河交匯,同入沙河水庫,出水庫後入温榆河。主河道自京密引水渠至海淀區、昌平區交界處長16千米,流域面積210.1平方千米。是山後地區主要排洪河道。 [104] 
北沙河 北沙河
北沙河
位於海淀區最北端,其中段為海淀區與昌平區界河。北沙河是温榆河支流,元代稱“雙塔河”,古代曾是漕運河道。源於昌平區四家莊,東南流,於雙塔村西北進入海淀區,再東南流至梅所屯東北出海澱區界。又左匯虎峪溝、東沙河水東流入沙河水庫。海淀區境內長7.1千米,流域面積3.4平方千米。 [104] 
蓮花河 蓮花河
蓮花河
位於海淀區最南端,廣安門西,古稱洗馬溝。源於蓮花池水,東南流,是古薊城的供水河流,金建中都曾將其圈入城中。明代將其截入南護城河,納入通惠河水系。1952年,在蓮花池以西沿豐台與海淀區分界處開挖8.54千米長的“新開渠”,以排放石景山區一帶雨、污水。1953年治理蓮花河時與南護城河脱離,直接匯入涼水河。海淀區境內長度4.76千米,流域面積9.31平方千米。 [104] 
湖泊
昆明湖 昆明湖
昆明湖
位於頤和園內,北依萬壽山,南向平野。初為自然湖泊,源於玉泉諸水,古稱“七里泊”、“甕山泊”、“大泊湖”、“西湖”。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及西山諸泉匯入,並擴大疏浚,成為向京城供水的一座蓄水庫。清乾隆年間將西湖向東、南兩面擴展,周長30多里,成為北京最早、最大的人工水庫。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名為“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景區,佔全園面積的3/4。 [104] 
福海 福海
福海
位於圓明園內,面積在園區諸湖泊中最大,為34.48萬平方米。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水系逐漸淤塞。1984年整修圓明園,疏浚福海,逐漸修復水系,1995年園內水面面積恢復至80萬平方米。 [104] 
紫竹院湖 紫竹院湖
紫竹院湖
位於紫竹院公園內,水域面積15.5萬平方米。初為天然湖泊,後因湖旁建有“紫竹禪院”廟宇得名。湖底窪地有泉湧出,是古高梁河發源地之一。因南長河廣源閘段水位落差較大,船隻難於直航,該湖便辟為藏御舟的別港,後因湖泊逐漸淤高,被墾為稻田。1953年3月,改造治理紫竹院,廢田還湖,建進、退水渠,設進、退水閘,使湖水與南長河相通。 [104] 
玉淵潭 玉淵潭
玉淵潭
東臨釣魚台,西臨西三環中路,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處3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初為天然湖泊,是古薊城和金中都的供水源地,元代時水面10頃有餘。清乾隆年間,疏挖南旱河流經玉淵潭,並擴大水面,建出水閘,使玉淵潭成為北京城西部蓄水調洪湖泊。 [104] 
名泉
海淀區歷史上名泉眾多,隨着時代發展,很多於20世紀70年代斷流乾涸,如玉泉、萬泉、雙清泉、黑龍潭泉、温泉等。 [7] 
卓錫泉 卓錫泉
卓錫泉
又名水泉,是碧雲寺水泉院裏清泉。
泉出石根,冬夏不涸,水質甘甜爽口,緩流淙淙若琴聲。泉水匯而為池,清澈可以照人。 [104] 
靈泉 靈泉
靈泉
位於大覺寺。大覺寺初名清水院,寺因泉名。
泉旁所立明碑“靈泉”。泉水源自後山,伏流地下,出露後匯入龍潭池中。池中置有筆架形小山,腰部有洞,泉水從石龍口噴出流入洞穴,形成“噴泉射竇”景觀。池中之水又分南北兩股順山勢蜿蜒流淌,似“二龍戲珠”,最後通過石刻水獸之口流入山門內功德池中。 [104] 
金山泉 金山泉
金山泉
因源出北安河村西3千米的金山寺山門前石隙,故名。
泉水清涼甘甜,為京西名泉之一。
金山泉流量穩定,常年不減,日出水300立方米左右。 [104] 

海淀區土壤

海淀區受地質、氣候、地形諸因素影響,土壤具多樣性:
山地垂直帶明顯,棕壤及地帶性褐土交錯分佈。山地自高到低,土壤分山地棕壤、淋溶褐土、普通褐土、潮褐土、褐潮土、潮土等類。山後傾斜平原廣泛分佈潮土。山前平原褐土與窪地水稻土相連。 [104] 

海淀區自然災害

海淀區主要的氣象災害有暴雨、雷電、冰雹、大風、高温、暴雪、大霧、霾、乾旱、低温冰雪等,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有雷電、暴雨、大霧、霾、大風、冰雹等。近年來由於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影響,海淀區氣候狀況總體上呈惡化趨勢,氣象災害發生次數明顯增多,極端災害性天氣也時有發生。 [83] 

海淀區自然資源

海淀區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京密引水渠和永定河引水渠通水後,每年向海澱區供水0.6億—0.8億立方米,最多年供水達1億立方米。北沙河與蓮花河多年平均總入境水量為0.26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地下水佔海淀區多年平均用水量的80%。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按貧富可分為三個水文地質單元:
一、四季青地區為富水區,面積約130平方千米。
二、清河地區為次富水區,面積100平方千米。
三、山後地區為貧水區,面積130平方千米。 [7] 
2022年,海淀區水資源總量1.2億立方米,總用水量4.3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4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397萬立方米,農業用水437萬立方米。 [74] 

海淀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海淀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1372.92公頃(20593.80畝)
其中,水田150.09公頃(2251.35畝),佔10.93%;水澆地969.74公頃(14546.10畝),佔70.64%;旱地253.09公頃(3796.35畝),佔18.43%。
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5.96公頃(389.40畝);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0.45公頃(156.75畝);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77公頃(11.55畝);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11公頃(1.65畝)。
二、園地1899.86公頃(28497.90畝)
其中,果園1851.60公頃(27774.00畝),佔97.46%;其他園地48.26公頃(723.90畝),佔2.54%。
三、林地10668.49公頃(160027.35畝)
其中,喬木林地9762.11公頃(146431.65畝),佔91.50%;竹林地0.80公頃(12.00畝),佔0.01%;灌木林地421.70公頃(6325.50畝),佔3.95%;其他林地483.88公頃(7258.20畝),佔4.54%。
四、草地289.83公頃(4347.45畝)
其中,其他草地289.83公頃(4347.45畝),佔100.00%。
五、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6156.18公頃(392342.70畝)
其中,城市用地15564.04公頃(233460.60畝),佔59.50%;建制鎮用地5063.06公頃(75945.90畝),佔19.36%;村莊用地4302.97公頃(64544.55畝),佔16.45%;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226.11公頃(18391.65畝),佔4.69%。
六、交通運輸用地1690.56公頃(25358.40畝)
其中,鐵路用地191.00公頃(2865.00畝),佔11.30%;軌道交通用地163.76公頃(2456.40畝),佔9.69%;公路用地1083.15公頃(16247.25畝),佔64.07%;農村道路245.21公頃(3678.15畝),佔14.50%;機場用地5.61公頃(84.15畝),佔0.33%;管道運輸用地1.83公頃(27.45畝),佔0.11%。
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02.99公頃(13544.85畝)
其中,河流水面179.17公頃(2687.55畝),佔19.84%;水庫水面13.43公頃(201.45畝),佔1.49%;坑塘水面213.96公頃(3209.40畝),佔23.69%;溝渠371.39公頃(5570.85畝),佔41.13%;水工建築用地125.04公頃(1875.60畝),佔13.85%。 [75] 

海淀區野生植物

據《北京植物誌》載,海淀區共有野生植物3門2綱111科614種。其中蕨類植物門9科20種,裸子植物門2科2種;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81科426種,單子葉植物19科166種。 [7] 
海淀區受地貌、氣候、土壤的影響,從山區到平原,植被具較明顯的分帶特徵。
海拔較高地方分佈着中生、耐瘠薄、抗寒性較強喬灌木及草本。山坡地上線主要是野生草本羣落、雜灌木及少量次生林植被。下線為人工林、果樹、野生雜草和灌木叢。 [7] 

海淀區野生動物

2024年2月1日,海淀區發佈了2023年陸生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名錄,相較2022年新增陸生野生動物59種,其中橙翅噪鶥、紅頭長尾山雀為北京市新記錄鳥種。 [79] 
哺乳綱:主要有豬獾狗獾家蝠草兔刺蝟巖松鼠狍子
鳥綱:主要有烏鴉喜鵲灰喜鵲山雞啄木鳥貓頭鷹蒼鷹家燕山雀家雀
爬行綱:主要有草蛇蝮蛇錦蛇
兩棲綱:主要有青蛙林蛙蟾蜍 [7] 

海淀區礦產資源

泥炭:主要分佈在温泉、冷泉、蘇家坨一帶,儲量約為340萬噸。
磚用黏土礦:廣泛分佈在平原區,區內最大的黏土礦是西六里屯黏土礦,為中型工業礦牀。
砂石礦:砂石礦主要分佈於永定河流域;基岩碎石礦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含量為95%—98%,次為白雲岩石英和少量的磁鐵礦,主要分佈在温泉村南,儲量為37.5萬噸。
制灰灰巖礦:分佈在海淀區温泉鎮。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次為白雲石、燧石,儲量為40萬噸。
花崗岩:分佈在北安河至西山農場一帶,車耳營地區花崗岩儲量為127萬立方米。
石墨礦:位於蘇家坨鎮南安河村,固定含碳量甚低,最高為43%,總儲量為3萬噸。
礦泉水:集中分佈在四季青、温泉一帶。 [7] 

海淀區行政區劃

海淀區區劃沿革

20世紀50年代,海淀區周邊的清河北安河田村等地陸續劃入區境。北部大半曾隸屬於昌平縣,是遠郊區,1958年併入海淀區,成為近郊區。
1954年起,現區境南部陸續設若干街道。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
1963年實行城鄉“分治”,重設街道。
1968年撤銷區人民委員會,在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設革命委員會。
1981年取消區革命委員會,設區人大常委會和區人民政府。
1984年結束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改設鄉。
至1995年底,海淀區轄17個街道、11個鄉。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海淀區東部和南部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包含海淀區境東、南和西南部,地跨海淀區16個街道(除香山街)和四季青、玉淵潭、海淀、東昇、東北旺等5個鄉的全部或部分區域。 [1]  [3-4] 
至2005年,北京市海淀區轄21個街道,5個鎮,3個鄉,2個地區。
2005年底,玉淵潭鄉被撤,原轄行政村併入萬壽路等5個街道。 [5] 
海淀區社區分佈圖 海淀區社區分佈圖

海淀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海淀區下轄22個街道,7個地區(鎮),共計570個社區,84個行政村。 [81]  [105]  。海淀區人民政府駐海淀街道長春橋路17號。 [6] 
海淀區行政區劃
區劃類別
數量
名稱
街道
22個
萬壽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莊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關街道、北太平莊街道、海淀街道、中關村街道、學院路街道、清河街道、青龍橋街道、香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馬連窪街道、花園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曙光街道、燕園街道、清華園街道、永定路街道。 [105] 
地區(鎮)
7個
四季青鎮、東昇鎮、海淀鎮、西北旺鎮、温泉鎮、蘇家坨鎮、上莊鎮。 [105] 

海淀區政治

海淀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截至2024年4月)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張革 [77] 
區委副書記、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
劉勇 [108] 

海淀區人口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常住人口312.4萬人,比上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減少0.6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05.9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3.9%。常住人口出生率4.83‰,死亡率4.43‰,自然增長率0.40‰。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户籍人口245.5萬人,比上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增加1.4萬人。 [74] 

海淀區經濟

海淀區綜述

2022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0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億元,增長7.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11.9億元,下降2.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393.0億元,增長4.1%。三次產業構成為0.02:7.95:92.03。 [74] 
2023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0.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億元,同比下降27.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10.9億元,同比下降0.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207.8億元,同比增長6.8%。 [78]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海淀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5.2%。按產業分,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4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9%。按構成分,建安工程投資增長6.3%,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下降1.7%。 [74] 
財税收支
2022年,海淀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90.5億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增值税109.9億元,下降28.1%;企業所得税127.3億元,增長17.2%。 [74] 
人民生活
2022年,海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53元,比上年增長2.9%。2022年,海淀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6947元,比上年下降0.9%。 [74] 

海淀區第一產業

2022年,海淀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4%。其中,農業實現產值2.6億元,與上年增長13.7%。2022年,海淀區農業觀光園84個,實現總收入10541.0萬元,比上年增長9.4%。鄉村旅遊接待21.0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7.3%;實現總收入4764.4萬元,比上年下降21.4%。 [74] 
稻香小鎮稻田 稻香小鎮稻田

海淀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海淀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749.1億元,比上年下降15.3%。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1857.1億元,比上年下降21.1%。高技術製造業實現產值2092.8億元,比上年下降19.1%。 [74] 
建築業
2022年,海淀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44.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在本市完成產值58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實現竣工產值686.9億元,比上年下降7.1%。 [74] 
中關村 中關村

海淀區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1-11月,海淀區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領域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2.2%,拉動全區第三產業收入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佔比近八成的互聯網信息領域保持兩位數增長。 [73] 
國內貿易
2022年,海淀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6.5億元,比上年下降7.0%。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62.5億元,比上年下降13.3%;商品零售2544.1億元,比上年下降6.6%。 [74] 
對外經濟
2022年,海淀區進出口總額477.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進口額258.7億美元,下降1.8%;出口額218.5億美元,下降3.8%。 [74] 
房地產業
2022年,海淀區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1.3%。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房屋施工面積951.7萬平方米,比上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下降12.4%,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34.1萬平方米,增長4.7%。房屋竣工面積154.6萬平方米,下降49.3%。商品房銷售面積82.7萬平方米,下降17.7%。 [74]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共有各類金融機構達3097家,其中銀行機構746家,保險機構324家,證券機構134家。年末中資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42747.8億元,其中個人存款11413.1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13058.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3675.8億元,中長期貸款9130.0億元。 [74] 
頤和園 頤和園

海淀區交通運輸

截至2020年末,海淀區共有各級市政道路3148條,道路總長1510.3千米,其中快速路97.4千米,佔6%;主幹路157.2千米,佔10%;次幹路575.1千米,佔38%;支路680.5千米,佔46%。北京三、四、五、六環路和地鐵1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5號線、16號線和昌平線貫穿海淀區境內。
2022年6月22日,海淀區交通委、住建委(重大辦)發佈2022年交通重點工作計劃。為了緩解停車難,海淀區上半年新增15處橋下停車場,累計新增停車位4065個。今年將實施100萬平方米區屬道路大中修、疏堵工程,上莊路、巨山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年內完工。將在30所學校、12家醫院、5處景區、5處商圈周邊開展交通綜合治理。將重點推進5條線路的軌道線網建設。5條線路為:16號線南段、昌平線南延、12號線、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A線和B線。昌平線南延一期(清河站-學院橋)和16號線(玉淵潭東門-榆樹莊)這兩條線路,共計11千米,計劃於今年年底實現開通。 [70] 

海淀區社會事業

海淀區科技事業

2022年,海淀區專利授權量為7.3萬件,比上年增長1.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4.3萬件,增長7.4%。2022年,海淀區登記技術合同6.2萬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380.4億元,增長15.7%。 [74]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海淀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共有普通中學87所,在校生12.3萬人,畢業生3.5萬人。小學90所,在校生19.4萬人,畢業生2.6萬人。幼兒園225所,在園幼兒8.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生7503人,畢業生163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1人,畢業生116人。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共有教職工4.5萬人,其中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共6321人。35歲以下教師佔比44.1%;高級以上職稱教師佔比18.2%。 [74]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北京市海淀區境內高校
學校
院校屬性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8] 
-
-
-
-
-
-

海淀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海淀區區屬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87.1萬冊,全年借閲人次33.7萬人次;文化館組織文藝活動703次。 [69] 

海淀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共有公共體育場地397個;全民健身工程1560個。全區運動員共獲得全國性比賽及北京市級比賽獎牌413枚,其中金牌142枚,銀牌161枚,銅牌110枚。 [74] 

海淀區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共有衞生機構1395個,比上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增加35個,其中,醫院100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50個。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6萬人,註冊護士1.8萬人。醫療機構總診療3051.6萬人次。嬰兒死亡率1.0‰。2022年,海淀區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97.4/10萬。 [74]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海淀區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實有登記失業人數38016人,其中,城鎮户籍登記失業人員37851人,農村户籍登記失業人員165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3%;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65.4%,比上年提高0.33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341.1萬人、327.32萬人、217.42萬人、276.6萬人和263.3萬人。截至2022年末,海淀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6萬人。
2022年,海淀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為63998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為145人次。 [74] 

海淀區環境保護

2022年,海淀區城市污水處理率為99.7%,與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下降9.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2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52微克/立方米。 [74] 

海淀區歷史文化

海淀區地名由來

海淀區因區政府駐地海淀鎮而得名。古代,海淀鎮是一片淺湖區,當地人稱之為“海淀”。在湖邊逐漸形成居民聚落,亦以“海淀”命名。“海淀”在歷史文獻中亦稱為“海甸”、“海店”,史料記載最早見於元初王惲所撰《中堂事記》。 [1] 

海淀區非遺項目

傳統技藝
曹氏風箏工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北京風箏哈製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繡花鞋製作技藝(王冠琴·市、區級非遺)
京劇盔頭製作技藝(市、區級非遺)
彩燈工藝(小燈張·區級非遺)
惠豐堂魯菜製作技藝(區級非遺)
京西水稻種植技術(區級非遺)
頤和園聽鸝館壽膳製作技藝(市、區級非遺)
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國家、市、區級非遺)
繡花鞋製作技藝(蔣麗娟·區級非遺)
御膳製作技藝(區級非遺)
蒙鑲(鄭旭映·區級非遺)
山石韓疊山技藝(區級非遺)
中式盤扣技藝(區級非遺) [9] 
傳統醫藥
葛氏捏筋拍打療法(國家、市、區級非遺)
蔡氏脈象(區級非遺)
程氏針灸(市、區級非遺)
正體複本術(區級非遺) [10] 
傳統習俗
喜轎習俗(區級非遺)
蘇家坨立夏習俗(區級非遺) [11] 
民間文學
頤和園傳説(市、區級非遺)
圓明園傳説(市、區級非遺)
香山傳説(市、區級非遺)
曹雪芹(西山)傳説(國家、市、區級非遺)
鳳凰嶺傳説(市、區級非遺)
民間氣象諺語(區級非遺) [12] 
傳統音樂:京西佛樂(區級非遺) [13] 
傳統舞蹈
海淀撲蝴蝶(市、區級非遺)
西北旺少林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藍靛廠少林棍(區級非遺)
六郎莊五虎棍(市、區級非遺)
蘇家坨太平鼓(市、區級非遺)
南安河武松打店棍會(區級非遺)
高蹺秧歌(市、區級非遺)
太少獅(京西藍靛廠義振旗緣太少獅會·區級非遺) [14] 
傳統戲劇
京西皮影戲(區級非遺)
西路評劇(區級非遺) [15] 
傳統曲藝
太平歌詞(市、區級非遺)
單絃(榮派·區級非遺) [16] 
雜技競技
踢石球(市、區級非遺)
花樣空竹表演技法(區級非遺)
傳統彈弓術(區級非遺)
珍珠球(市、區級非遺)
紀氏太極拳法(區級非遺)
口技(市、區級非遺)
宋氏三皇炮捶拳(區級非遺)
孫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
吳式太極拳(市、區級非遺)
屯佃中幡(區級非遺)
白猿通背拳(海淀·區級非遺)
飛叉(海淀·區級非遺)
臨清潭腿(區級非遺)
祁家通背拳(海淀) [17] 
傳統美術
北京麪人郎(國家、市、區級非遺)
傳統插花(國家、市、區級非遺)
穎拓藝術(區級非遺)
團花剪紙(區級非遺)
金屬鍛鏨(區級非遺)
彩塑京劇臉譜(市、區級非遺)
麪塑(潘大洪·區級非遺)
北京絹人(齊聰穎·區級非遺)
麪人湯麪塑(海淀分支·區級非遺)
平刻微雕(區級非遺)
剪紙(曉林剪紙張·區級非遺)
京劇臉譜(劉派·區級非遺)
京繡(海淀分支·區級非遺)
麪塑(賈會珍·區級非遺)
京派內畫鼻煙壺(鐵華·區級非遺)
齊派篆刻(區級非遺) [18] 

海淀區風景名勝

海淀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有“神皋佳麗”、“都下寶地”的美譽,形成了以“三山五園”為代表的古典園林區,有不可移動文物314處。

海淀區歷史古蹟

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皇家山水園林是古代園林,也是現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19]  乾隆十五年(1750年),頤和園前身清漪園建成;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破壞。1998年11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  ;2007年5月8日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也稱圓明三園,是清代皇家園林之一,面積5200餘畝,150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燬,現僅存遺址。圓明園規模宏偉,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峯作品。 [20] 
佔地188公頃,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香山公園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乾隆十年(1745年)大興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香山公園即佔一山(香山)一園(靜宜園)。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先後兩次被西方列強焚燬,1956年開闢為人民公園。 [21] 
山名源於東麓之名泉——玉泉。玉泉之盛名始於金代,金章宗明昌年間始定的“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指的就是玉泉。清乾隆年間,認為玉泉像濟南的趵突泉,因此,重新定名為“玉泉趵突”。泉旁立有兩座石碑,左刻乾隆御書“天下第一泉”,右刻御製汪由敦所書《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全文。
位於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餘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佈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相傳碧雲寺原為金章宗玩景樓舊址,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御馬監太監於經擴建碧雲寺。明熹宗天啓三年,魏忠賢再度擴建碧雲寺。民國十四年(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停靈在碧雲寺普明妙覺殿,現改稱“孫中山紀念堂”。 [22] 
俗稱卧佛寺,位於海淀區香山壽安山南,始建於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修後賜名“十方普覺寺”。全寺規模宏大,總體佈局和建築配置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宋寺院的特點。卧佛殿內的銅質卧佛為元代遺存,長5.3米,高1.6米,重4噸,頭朝西面,面向南,鑄造精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質卧佛,具有較高價值,也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 [23] 
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禪寺,位於海淀區陽台山,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大覺寺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內玉蘭花與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被稱為北京三大花卉寺廟。 [24] 
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寺內明代大鐘名為華嚴鐘,通高6.75米,外徑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之稱。鍾內外鑄滿佛教經咒17種,總計22萬7千餘字。相傳為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內容為明成祖朱棣御製為主的8種佛經。字形恭楷端正,古樸遒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難得的國寶。大鐘鑄造精緻,造型奇特,鐘聲節奏明快幽雅,體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冶煉技術。
又名五塔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永樂初年,印度高僧班迪嚮明成祖獻金佛像五尊和金剛寶座規式,成祖封其為國師,並建此寺。真覺寺有塔五座,為金剛寶座規格。塔建於高台(即金剛寶座)之上,五塔表示五方佛主,故真覺寺俗稱五塔寺。1961年,真覺寺的金剛寶座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三次整修,恢復了歷史原貌。

海淀區旅遊名勝

市屬十一大公園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海淀區西三環中路以東,西城區三里河路以西;東起釣魚台國賓館西牆。公園規劃總面積136.69公頃,其中水域面積61公頃,建成綠地面積74.44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園內現有各種植物約19.95萬株,其中有櫻花十餘個品種近2000株。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水闊林豐,風光秀麗。 [25] 
位於海淀區白石橋附近,北京首都體育館西側,始建於1953年,因園內西北部有明清時期廟宇,“福廕紫竹院”而得名。全園佔地47.35公頃,其中水面約佔三分之一。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三湖兩島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萬,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式山水園。 [26] 
隸屬北京林業大學,林地面積832.04公頃,年均氣温12.2℃。鷲峯主峯海拔465米,公園最高峯1153米,是海淀區第二高峯。相傳曾是遼代七十二營寨之一,後曾建消債寺和觀音底等。山南有小路壘壁鑿石而上,迴轉于山崖石罅之間。山上有朝陽洞,深不可測,已被封堵。民國六年(1917年),徐容光在此始建別墅,後為林行規購得,易山名為鷲峯,又擴建“鷲峯精舍”。 [27] 
就建於昔日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遺址,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在焚燬圓明園以後,又對周圍的皇家園林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掠和破壞,暢春園首當其衝,園中建築悉被焚燒。公園佔地面積40公頃,其中園林綠化30公頃,水面1.9公頃。園內選種了體現園址歷史特色的景觀植物,共40餘萬株。有音樂彩光噴泉廣場、可踩踏常綠型草坪、貫珠泉、下沉庭園、稻田景區等10餘處特色景觀。
位於北京西郊小西山,地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三區,以北京西山試驗林場為基礎,總面積5970公頃,是京郊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距北京市區最近的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地帶性植被為温帶夏綠闊葉林,現有植物共計73科250餘種,獸類有10餘種,鳥類有50餘種,數種兩棲類及爬行動物。
位於西山卧佛寺附近,於1958年批准建立,是首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北京首批精品公園之一,首批國家重點公園之一。
北京植物園面積達到400公頃,是以收集、展示、保存植物資源為主、科學研究、科學普及、遊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植物園中分為多個區域,共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萬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28-29] 
國家級的4A景點,坐落於海淀區西三環中路西側,航天橋附近,東臨秀美的玉淵潭和著名的釣魚台,南望公主墳,北瞰阜成路。中央廣播電視塔始建於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開放。佔地15.4公頃,高386.5米,加避雷針總高405米,總重5萬噸。可發射8套電視和10套廣播,是世界高塔協會成員塔,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高塔委員會成員塔。 [30-31] 

海淀區紅色景點

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位於天安門西的長安街延長線上。
軍博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週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陳列體系以軍事歷史為主,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共10個。共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9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754件。 [32-33] 
坐落於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為仿古式庭院建築。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陵園為方形院落,李大釗漢白玉雕像高2米,立於李大釗及夫人趙紉蘭墓前。墓後為寬4米,高2米的紀念碑。碑陽題詞“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碑陰是中央為李大釗烈士撰寫的碑文。 [34] 
位於海淀區温泉鎮,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36年馮玉祥為紀念辛亥革命灤州起義殉難的烈士而建。園門北向有紀念碑,碑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諸先烈紀念碑”。山腰有八稜形石幢,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山頂為紀念塔,陽面刻馮玉祥題“精神不死”,陰面刻“浩氣長存”。 [35] 
佟麟閣將軍是著名抗日將領,為國捐軀以後墓地安葬於海淀香山。2000年,程思遠先生題寫了館名。佟麟閣將軍紀念館於2005年落成,被海淀區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主體為兩層中式仿古建築,一層是佟麟閣將軍生平簡介,二層是日軍侵華大事件展覽。 [36] 
圓明園復原圖

海淀區著名人物

元代政治家。其八世祖為遼丹東王,父親耶律履官至金國尚書右丞。耶律楚材追隨成吉思汗,太宗時官至中書令。
儘管他受蒙古兩代君主的信任,政績卓著,且精通佛理,但面對蒙古貴族的歧視和非議,仍深感“才如江湖命如絲”,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最惱苦樂由他人”的感慨。元太宗死後乃馬真後篡權,耶律楚材不再被信任,兩年後抑鬱而終,享年五十四歲。楚材年輕時寓居於玉泉山一帶,留有“舊隱西山五畝宮”詩句。死後葬燕京附近甕山東南方,其墓元末明初被毀。 [37] 
周氏(?—1504),明昌平縣柳林村人(今蘇家坨鎮柳林村),明英宗朱祁鎮妃,明憲宗朱見深生母。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朱見深,天順元年(1457年)封為貴妃。朱見深即位,尊為皇太后。明孝宗朱祜樘即位,尊為太皇太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去世。諡號“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陪葬裕陵。
朱見深在位時,萬貴妃專寵,對宮中有孕的妃嬪宮女都迫其墮胎,甚至害死。明孝宗朱祜樘出世後,周太后將他養在自己的寢宮仁壽宮,避過萬貴妃的暗害。 [38] 
字仲詔,號石友,又號石隱庵居士,生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逝於崇禎元年(1628年)。原籍陝西安化,米芾後裔。徙居燕京(今北京),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
米萬鐘有好石之癖,善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既有南宮篆法,也有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山水得倪瓚法,花卉似陳淳。又善畫石,間亦潑墨仿米法作巨幅,氣勢灝瀚,煙雲滃鬱,令人歎絕。卒年五十九。
米萬鍾書跡流傳甚多。《湛園花徑詩》為大字行書,在當時較為少見,其書運筆迅疾,沉着爽利。《書史會要》説米萬鍾:“擅名四十年,書跡遍天下。” [39] 
滿族詞人。康熙進士,官至一等侍衞,深受寵信,但他厭倦隨駕扈從的仕宦生涯,產生“臨履之憂”的恐懼和志向難酬的苦悶,再目睹官場腐敗,日夕讀《左傳》、《離騷》自我排遣。
納蘭詞真摯自然,婉麗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運筆如行雲流水,純任感情在筆端傾瀉。他還吸收李清照秦觀的婉約特色,鑄造出個人的獨特風格。《蕙風詞話》的作者況周頤稱其為“國初第一詞人”。 [40] 
1958年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新疆烏魯木齊軍區話劇團任演員。
1985年首次在電影《二子開店》中參加演出。1986年因成功拍攝《無悔追蹤》而走紅。1996年調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因在《離開雷鋒的日子》中成功地扮演了喬安山。2000年主演電視劇《大宅門》,飾演三爺。2013年首次擔任導演兼主演拍攝大型温情勵志劇《幸福相依》。2014年與陳道明、鞏俐等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 [41] 
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影視男演員、歌手。小學就讀北京市育英學校(1996級),初中就讀北京市師達中學(2002級),高中就讀北京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2008年赴韓留學期間被SM娛樂公司星探發掘 [42-44]  。2012年4月以韓國男子組合EXO/EXO-M成員正式出道,擔任主唱、領舞、門面擔當。2014年8月,個人微博單條評論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中文社交媒體上的首位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者。10月,申請與SM公司合同無效,回國發展。2015年1月,首部主演電影《重返20歲》上映,獲第2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5月,登上《福布斯》雜誌中文版封面。12月,個人首張專輯《Reloaded(重啓)》全球發行。2016年7月19日與SM公司達成和解。12月,榮登“中國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榜首;同月,參演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在全球公映。 [45-46] 

海淀區榮譽稱號

海淀區是全國文明城市。 [47] 
全國文明城區。 [48-49] 
全國雙擁模範城。 [50]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關村科技園)。 [51]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 [52-53] 
2018年9月,獲“2018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 [54]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55] 
2019年11月,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稱號。 [56]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 [57] 
2020年3月4日,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58] 
2020年7月31日,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59]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60]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名單。 [61]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62]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63]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64]  [66]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公示。 [67] 
2022年1月,入選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68] 
2022年7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 [71] 
2022年9月,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十部門聯合授予首批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 [72] 
2023年5月,獲批首批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 [76] 
2024年1月,入選“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縣(市、區)”。 [9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