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客家山歌

(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

鎖定
客家山歌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 [1-2]  ,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 [3]  “漢族傳統歌曲活化石”, [4]  是中國民歌中較為情濃、放達的一種歌謠。 [5]  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6-7] 
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客家人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澱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標誌。 [46]  客家山歌繼承和發揚了《詩經》、楚辭以及漢樂府民歌的優秀傳統,後隨客家人由北而南的遷徙,又吸收了吳聲歌曲以及土著居民歌謠的精華。 [8-9]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喻,韻腳齊整。歌詞大多“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 [1] 
客家山歌主要分佈於廣東的深圳 [5]  [10]  河源梅州惠州韶關 ,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 [11-12]  ,廣西的賀州台灣等省市及國內外客家人聚居地等地 [4]  [13-14]  範圍主要包括贛江、 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的贛南閩西粵東粵北珠江口東岸的客家大本營,還有遍佈於湘滇陝黔浙瓊等省的散點客家居住地。 [15-20] 
客家山歌的內容廣泛,可以一曲多詞,反覆演唱。客家山歌同中有異,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如廣東的梅縣山歌、興寧山歌、河源山歌、深圳山歌等等。 [48]  經過不斷髮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6年5月,客家山歌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1] 
2013年,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惠陽皆歌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拓展名錄。 [22] 
中文名
客家山歌
外文名
Hakka Mountain Folk Songs
音樂類型
中國民歌山歌 [51] 
體現文化
客家文化
使用語言
客家語
流行區域
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地
保護級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3] 
著名歌手
餘耀南張振坤陳善寶張琳劉果林 [24-25] 
著名組合
客家三寶
代表作品
客家山歌刮出名
排排坐唱山歌
HAKKA客家
小小螢火蟲

客家山歌歌曲簡介

山歌,是民歌的一種,自古以來,民歌皆是一般民眾之歌,為人民口頭所創作,口頭傳唱,不斷修改,民歌流傳於民間,故稱為“民歌”。據史料記載,約始於夏商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即是春秋末年由孔子編定的《詩經》,其中十五國風就是民歌,但當時尚無“山歌”稱謂。至唐代才見其名。山歌流行於南方,但卻並非客家所獨有。“客家山歌”只是全國眾多“山歌”的一種,實是客家民系中流傳的一種山歌。客家山歌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他眾多的山歌而獨樹一幟,是因為它有自己鮮明的特徵。 [48] 
詩經 詩經
客家山歌繼承了《詩經》的傳統風格,受到唐詩律絕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自成體系,風格卓特。從題材內容看,包括了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等。曲調豐富,主要有號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優美。各種歌詞的結構大體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 [26-27] 
客家山歌,源於古代中原,是中華民族音樂百花園的一朵奇葩,伴隨着客家先民的遷徙落户廣東,是中原文化與廣東本土文化融合的結晶,歷經千年傳承、興盛不衰,廣泛流傳於廣東省梅州、惠州、韶關、河源等14個客家方言地區,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羣眾基礎。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抒發情懷的特有表現形式,藴含中華民族優秀民歌精髓和獨特藝術風格與魅力,被譽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客家山歌“賦”、“比”、“興”表現手法,四言七句格式和音韻,五句板彈唱、猜調、“尾駁尾”鬥歌,耍歌、罵歌,雙關、歇後、拆字、疊字等唱腔,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客家人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民俗風情、歷史足跡,對研究與發展客家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是民間文化藝術的寶貴財富。 [7] 
客家山歌裏被譽為“中國民歌中最為濃情、最為放達、也最為卓越的歌種”。 [49]  因其口頭傳唱與即興發揮的特性,山歌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也未被系統、有效地蒐集與整理,因而很難從史料或古書上找尋到山歌詞作的遺蹟。即使翻遍《嘉應州志》,也不見“山歌”二字。直到明朝,著名文人馮夢龍收集編著的《山歌》民歌集中,才出現了簡單的客家方言作品。清朝末年,詩人、外交家黃遵憲在《人境廬詩草》《人境廬集外詩輯》中稱讚山歌為“天籟難學”“妙絕古今”等,併為之創作多首詩句、民謠。 [27] 

客家山歌傳承保護

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3]  [26] 
2007年6月18日,九峯山歌白口蓮山歌石巖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8] 
2009年10月16日,竹板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9] 
2012年02月21日,大鵬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0] 
2013年11月22日,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惠陽皆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2] 
2018年5月12日,客家山歌劇翁源客家山歌河源客家山歌廉江涯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31] 
2022年4月29日,客家山歌(廣州客家山歌)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Ⅱ-3。 [47] 

客家山歌社會背景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立一支。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係,終日作業于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簡樸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風氣。這些都頗和客家山歌的產生有點關係。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社會背景和歷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風行於客家地區,大約有下列四種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佈於華東南各省山區地帶,日常生活與“山”發生關係,而且客家風俗是婦女與男子同樣擔任着山間的各種操作,在長期的山間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傾訴衷曲是預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韻的言詞,比一般語言更能表達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區地帶,工作較為辛勞,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幾首歌來發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舊時客家因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俗娛樂,平時抑制的情感不能獲得適當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種大眾化的娛樂,所以一般男女對它都有共同的喜愛。
第四,在客家社會里,舊禮教束縛很嚴,平常在家庭中或鄉村裏,男女之間保持嚴格的界限,除了夫婦關係,男女間的社交活動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婦之間,也很少有輕鬆的生活節目。由於在家裏拘束過嚴,所以到了山間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會自然地唱起山歌來。
就客家山歌的內容和性質來説,大致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是屬於自我陶醉或自我發泄的,唱時未必有對象,有時可以單獨一人隨口哼幾句 來調劑枯燥的心情。 二是屬於男女間調情的山歌,這是客家山歌的最主要部分。 三是屬於戲謔性的歌謠,即男女之一方以戲謔態度先向對方唱一首山歌,對方如有反應則互相以山歌調鬧譏諷對方,如無反應,可知她(他)是一個老實可欺或不會唱山歌的人,那就更可以放任起來了。
屬於自我陶醉的山歌:
食煙愛食兩三筒,連妹愛連兩三宗,
第一就要言語好,又要人才蓋廣東。
放下擔子坐茶亭,敢唱山歌怕乜人。
阿歌好比諸葛亮,唔怕曹操百萬兵。 [52] 
屬於戲謔性的山歌:
一陣雨來一陣風,看你衰鬼怕老公,
肚裏心事唔敢講,蛟子咬哩(了)唔敢動。
摘茶阿妹真可憐,背囊拗得像梨圓,
茶頭繞到茶尾轉,幾多辛苦做無錢。
衰鬼唔使緊嫌 ,你個命水還個歪。
一日三餐食唔飽,一年四季着草鞋。
屬於情歌:
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
藤生樹死纏到死,樹生藤死死也纏。
攬樹開花花攬花,阿哥攬上妹攬下,
牽起衫尾等郎攬,等郎一攬再回家。
新買扇子七寸長,一心買來送情郎,
囑咐情郎莫跌撇,兩人睡目好潑涼。
河邊楊柳嫩嬌嬌,拿起槳板等東潮,
阿哥搖船妹潑水,船浮水面任哥搖。

客家山歌傳承

客家山歌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變得迴環曲折、委婉動聽。客家山歌有多種唱腔,包括梅州地區的鬆口原板山歌、梅縣山歌、興寧羅崗山歌、蕉嶺長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客家山歌題材廣泛,意境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
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認為,客家山歌流傳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語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鑑賞價值。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應該與時俱進,要在原來山歌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用今天的眼光和時代的特徵來審視山歌,以此為靈感,把客家風情融入到歌曲的創作中去。
著名作曲家陳小奇指出,客家山歌由於語言的侷限性,限制了它在全國的傳播。但它的旋律在全國卻是首屈一指,在編配上可以有較大的變化,結構也只有四五句,所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客家音樂的創作素材非常豐富,藝術界對此開掘得還不夠充分。
著名詞作家閻肅認為,客家山歌極具藝術開發的潛力和價值。他説:“客家山歌的即興演唱和含蓄的意境、多達100多種的曲調觸動了大家的靈感。我們將運用客家山歌的音樂旋律,創作出一批兼具時代感和客家風味的新山歌,將客家山歌發揚光大。”
專家們認為,當前要振興和繁榮客家山歌文化,應當走雙管齊下的路子:既要整理和保存原腔原板的山歌資料,又要鼓勵創作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山歌。把傳統和時代的東西糅在一起,使傳統山歌煥發出時代的藝術魅力,從而帶動和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陳善寶赴中英街授課 陳善寶赴中英街授課
2021年8月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音樂協會副會長、梅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陳善寶受深圳中英街社區邀請為深港客家山歌合唱團授課 [45] 

客家山歌發展

2017年來自廣東梅州的客家三寶團隊,多次登上中央電視台、廣東衞視、山西衞視等平台,他們在節目錄制中演唱了用傳統客家山歌、客家童謠改編、重新創作的客家新山歌《客家山歌刮出名》、《排排坐唱山歌》、《月光光秀才郎》等,一首首客家新音樂、客家童謠為推動客家文化、客家音樂、客家童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推動效應。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與央視名嘴董卿老師、劉剛路遙等著名人親切互動,讓大家更瞭解了客家文化跟客家山歌。 [32] 
客家三寶新山歌登上央視

客家山歌種類與腔調

客家山歌的曲調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區的曲調,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異。它有多種腔調的變化,並有不同的名稱。
客家山歌曲調豐富,有號子山歌、正板山歌、快板山歌、五句板山歌。山歌中相當一部分是以情歌的內容表現。兩人對唱或多人唱和,以抒發胸中暢意和排解心頭苦悶。 [1] 

客家山歌類別

號子山歌 亦稱山歌號子。多采用“?喲嗬哈”等襯詞,只有一個長樂句,在高音區相鄰兩三個音之間進行,散板,節奏自由,用假聲唱,聲音高亢。
正板山歌 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是客家山歌中流傳最普遍的一種曲式。
四句八節山歌 歌詞4句,八節是指8個樂句。是把1句歌詞分作兩個樂句來唱,詞中夾以較多的襯詞。其曲調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礎上發展而成。
快板山歌 也叫急板山歌。歌詞無襯詞,曲調無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調,把節奏緊縮,將速度加快來演唱。
疊板山歌 亦稱疊字山歌。歌詞中插上較多的疊字疊句,有時多達數10字。其曲調的開頭與結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點,中間則由於採用疊字疊句而擴充了曲調,演唱時近似數板。
五句板山歌 歌詞為7字5句,曲調是正板山歌的擴充。

客家山歌調式

客家山歌調式多為羽調式和徵調式;一般多采用四聲羽調式為la-do-re-mi,徵調式為sol-la-do-re。曲調進行時,羽調式常採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調式常採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用音非常簡練,有的山歌只採用兩個音,如福建寧化的《新打梭標兩面光》,江西銅鼓的《急板山歌》等,只採用re、la兩個音。

客家山歌表現手法

客家山歌要把無形無影的思想情感化為具體可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常常運用各種形象生動的表現手法,主要有:比喻、雙關起興、重疊、直敍、對比、排比、對偶、頂真、誇張、拆字等十一種。如
郎有心來妹有心,二人恰似線和針;
銀針唔曾離絲線,絲線何曾離銀針。
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題材廣泛,意境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尤以雙關見長,語言生動通俗,押韻上口。如:“郎有心來妹有心,鐵杵磨成繡花針;郎系針來妹系線,針行三步線來尋。”這首山歌用比喻詞“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離的戀情比作始終不曾分離過的針和線,通俗易懂,形象可見,情真意切,生動傳神;“橄欖好食核唔圓,相思唔敢亂開言;啞子食着單隻筷,心想成雙口難言。”這首歌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並帶雙關,用於抒發相思之情,訴説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一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客家山歌藝術特色

感情濃烈、想象豐富
新打戒指九連環,一個連環交九年;
九九還歸八十一,還愛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中萬事萬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來是沒有感情的飾物,但歌中的戒指成了愛情的見證,表現了男女同結百年之好的熾熱戀情。
形象鮮明、意境清新
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
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
以山上藤樹相纏,死不分離的具體形象,比喻一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生死相戀的高尚情懷和堅強意志。歌中不僅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形象畫面,而且寓情於景、借景傳情,形成了情景交融、清新優美的意境。
抒情敍事、渾然一體
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着一驚;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
歌中敍述了客家妹子勤勞能幹,長途挑擔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為之吃驚心疼的同時,細緻刻劃了男青年對情人既關心又怕羞的複雜心情。
感物即事、自然流暢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間又三套,問妹愛廊唔愛廊(郎)。
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結構試探戀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貼切生動。聽者彷彿看到一個憨厚的小夥子急於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與“郎”偕音雙關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試探他心愛的姑娘。

客家山歌代表地區

客家山歌梅州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羣眾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它顯露出嶺南土著音樂的特色,大多比較高亢,節奏較自由,具有濃郁的山歌風味,頗富情趣。客家山歌豐富多彩,流行於我市各縣,各縣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在一個縣內的山歌中,又有幾種不同腔調。山歌可以通過有才華的山歌手,運用一個基本腔調,隨着內容的變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調也有所變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隨編隨唱,對答如流。下面介紹梅州地區各縣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一、梅縣區山歌:較有特色的是“鬆口山歌”。梅州鬆口山歌曲調豐富多彩,腔板多種多樣。如鬆口山歌號子: 在男女對唱山歌中,一般唱完號子就轉入柔潤婉轉的山歌正板:
二、興寧市山歌:有羅崗山歌、石馬山歌、水口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石馬山歌《新繡荷包兩面紅》,風趣幽默,腔板羽調式,唱調特色明顯。
三、五華縣山歌:有華城山歌、水寨山歌、安流山歌、上山山歌、橋江山歌、長布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五華長布山歌《唱歌要上石馬峯》,音域寬、鬆散結構,抑揚頓挫,如行雲流水。
四、蕉嶺縣山歌:有蕉城山歌、三斷山刃山歌、新鋪山歌、長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長潭山歌《長潭行出公王陂》,兼有湖南音調特色,比較抒情優美,多表達幽怨,將節奏壓縮,又可表達歡快的情緒。
五、大埔縣山歌:有埔北山歌、三河山歌、茶陽山歌、西河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西河山歌《烏烏赤赤,還過甜》,比較優美抒情,落音在宮調式,音調較明亮、舒展。
六、平遠縣山歌:大柘山歌、上山刃山歌、和田山歌、壩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上山刃山歌《上山刃唔得慢慢搖》,傳達勞動情緒、風趣,有特色。
七、豐順縣山歌:有麻竹壢山歌、潘田山歌、湯坑山歌、豐良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豐順縣新山歌《心上沒樹變荒心》。徵調式,歡快、可塑性強,可通過移位,豐富音樂形象。
以上是簡略介紹梅州地區各縣具有特色的山歌。客家山歌的調式主要是羽調式,大致分為:(1)沿江色彩區(包括梅縣區興寧、蕉嶺以及大埔、豐順沿梅江韓江兩岸地域);(2)興平色彩區(包括興寧、平遠);(3)五華色彩區;(4)大埔色彩區。其次是徵調式豐順色彩區和大埔色彩區。客家山歌由於語言和生活習慣各有差異,邊遠地區或受鄰省影響又形成各自風格特點的山歌。

客家山歌永定

永定是盛產山歌的地方,人稱“歌謠之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將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互為交融,為傳遞心聲,抒發情感,創作出許多極富特色的客家山歌。
永定客家山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有如奼紫嫣紅的百花園,各種類型的山歌異彩紛呈,爭奇鬥豔,如“勞動歌”、“情歌”、“生活歌”、“時政歌”等等,從不同側面給人以不同的享受,韻味無窮。
勞動歌。勞動是辛苦的,可永定客家人卻善於用歌謠來激勵情緒、驅除疲勞,如流傳於湖雷、坎市等地的《船工歌》:“撐船工人真可憐,日日夜夜住河唇;大雨落來沒瓦擋,狂風吹來又沒門。”流傳於湖坑、古竹等地的《紙工歌》:“新做紙寮個個高,哪有紙寮唔唱歌;做盡人間常用紙,日日夜夜苦奔波。”這些歌詞聲淚俱下,反映了舊社會貧苦農民因貧窮而不得不從事艱辛勞動的狀況。
情歌:在永定客家山歌中,情歌佔相當大的比例。它的熾熱、健康的情感,形象、生動的比喻,風趣、簡練的語言,有如山泉,沁人肺腑,如流傳於古竹、陳東等地的《走路好比風吹雲》:“阿妹生得白淋淋,好比高山紅林檎;講話好比黃鶯唱,走路好比風吹雲。”歌詞含而不露,娓娓動聽,如詩如畫,委婉地表達了少男少女初戀的情懷。流傳於高陂、坎市等地的《坐監好比逛花園》:“生愛戀來死愛戀,唔怕官司到衙前;殺頭好比風吹帽,坐監好比逛花園。”慷慨激昂的語句就像一團火,燒向封建禮教及其封建婚姻制度,頌揚了男女愛情專一,堅貞不渝。永定情歌,還有反映青年男女擇偶標準的。流傳於大溪、下洋等地的《情哥瞧妹會當家》:“高山頂上一枝花,情哥想妹妹想他;情妹看哥人品好,情哥瞧妹會當家。”流傳於培豐、虎崗等地的《有心戀郎莫講錢》:“有心戀郎莫講錢,兩人相愛才來戀;你若講起錢財事,好花難香月難圓。”坦然、直率,講述找對象只看人品,不講錢財。
生活歌:舊社會窮人的生活充滿了艱辛和不幸。永定生活歌,是以琅琅上口的歌謠形式,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勸世等幾個層面,展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立體畫卷,如流傳於仙師、洪山等地的《小生婢歌》:“細生婢子真冤枉,三餐食飯沒上桌;雞啼三遍還未睡,打個目花天大亮。”流傳於仙師、峯市等地的《十勸郎》:“……六勸郎,勸得多,南山勸到北山坡;賭博場上莫去混,婊子牀上莫去坐,哥呀哥!弄壞心思害阿哥。”反映了妻子勸丈夫要走正道的急切情懷。

客家山歌河源

河源客家山歌歷史悠久,曲調爽朗質樸,形式短小精幹,容易上口,多在山野勞動或逛遊時觸景生情即興而唱。從題材形式上,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拉翻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各種歌詞結構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聲韻。河源客家山歌曲調豐富,大致有號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調式多為徵調式和羽調式。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變得迴環曲折、委婉動聽。
河源客家山歌,與中原地區一帶的山歌比較,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梅縣客家山歌比較,既是客家傳統一脈相傳,但也由於不同方言、不同環境,所以在旋律上、語音上,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出於山水情緣,河源民歌數量很多,其中最有代表的歌腔有河源山歌、黃村山歌、讀書腔、船塘山歌、順天山歌、康禾疊子山歌、和平山歌及連平山歌、紫金義容山歌、龍川亞頂山歌、馬燈調、東江勞動號子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高亢而遼遠,纏綿而委婉,熔山水人情一爐,合敍事抒情一腔,感情樸實真切動人,散發着泥土的芳香。
河源客家山歌歌詞屬民間口頭文學,意境含蓄,善用賦、比、興、雙關、對偶、比擬、誇張及排比等藝術修辭手法。尤以雙關見長,如“橄欖好食核唔圓,相思唔敢亂開言;啞子食着單隻筷,心想成雙口難言”。歌中利用“成雙”語義雙關,構成整首山歌的歇後雙關,一方面指啞子食着單隻筷,想要一雙筷子卻又説不出來,一方面則用於抒發相思之情,訴説傾慕對方想與之結成一對夫妻但又難於開口,委婉儲蓄、耐人尋味。這種修辭手法特別適合用來描繪和刻畫人們各種複雜的心理和思想感情,所以在過去的年代裏,它成了河源客家人表達心聲的一種語言。無論是耕田放牛的阿哥,還是種地紡紗的阿妹,無論是鶴髮長者還是垂髫少年,大家都會唱山歌。客家人喜唱山歌,在山上唱,在田間地頭唱,在家裏也唱,這一習慣逐漸演變成羣眾性對歌活動的傳統風俗,成為河源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 [33-34] 

客家山歌惠州

惠州市境流行的山歌大致可分為三類,客家山歌便是其中一類(其餘兩類為惠州話山歌和藍田瑤族山歌)。每年中秋節前後的夜晚,人們自動集結於野外,邊聽山歌邊賞月。或散唱,或對唱(鬥歌),內容雅俗兼有。山歌內容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季節歌、猜字歌、勸郎歌等,其中情歌最多。
客家山歌主要流行於惠陽、惠東、博羅龍門的客家方言地區。一般每首4句,每句7字,一、二、四句押韻。各地唱腔略有不同。惠陽的山歌多出於潼湖、淡水。博羅以顯村山歌為代表,屬五聲音階“羽”調式,娓娓道來,敍事性強。惠東以多祝山歌最具代表性,可稱“西枝江民歌”,歌詞內容、表現主題、歌詞結構、曲調旋律等,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35] 

客家山歌賀州

賀州山歌劇植根本土客家文化,從中汲取藝術養分,不斷推出精品劇目,唱響客家文化品牌,弘揚客家風情藝術,享譽區內外。
賀州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積澱深厚。作為全國僅有六家客家劇團之一及廣西唯以演唱客家山歌劇為主的專業劇團,八步區山歌劇團一直是客家山歌劇的倡導者與傳承者。
該劇團自1965年成立以來,先後排演過《賣桃》、《蝴蝶歌飛》等數十個優秀劇目。1981年,以當地山歌為素材創作的小戲《掛牌》,首次將客家山歌劇搬上舞台並在廣西羣眾文藝匯演中獲得大獎。隨後又排演了客家大戲《愛情之花》,引起轟動,從此奠定了客家山歌劇種的地位。
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劇團為宣傳政策,先後排演了計生、税收、禁毒等專題文藝節目,多次參加當地重大慶典、公益演出等大型文藝活動。該劇團創作和排演的《趕圩》、《客車風韻》、《賣桃》、《蝴蝶歌飛》等十餘個節目先後獲得國家級金獎、銀獎。其中,潘鶴雲與裴志勇創作的客家山歌劇《賣桃》於2002年11月榮獲全國第十一屆“羣星獎”戲劇、小品決賽金獎,填補了賀州從未獲過此類全國大獎的空白。隨後受國家文化部邀請,作為地方優秀劇目專程進京參加十六大文藝匯演。2005年11月,劇團為配合賀州市政府舉辦第六屆東盟客屬懇親大會,與市歌舞團合作排演大型客家劇《一方水土》,受到自治區領導、與會嘉賓和國際友人的高度肯定。在廣東河源舉行的“中國首屆客家文化節”上,該劇團代表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參賽的客家山歌《過山過坳追太陽》摘取本屆演唱大賽桂冠。
11月23日,央視國際頻道《直播廣西》賀州專題在向海內外觀眾推介賀州客家文化與風情時,還特意演播了賀州客家歌舞,讓觀眾領略到了客家山歌的藝術魅力。
據悉,該劇團曾多次應邀前往客家人聚居區演出。2001年,劇團應邀赴台灣訪問演出,成為當地媒體追逐的焦點。2004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百家優秀文藝團體”,客家山歌劇遂成為廣西重點保護的劇種。 [36] 

客家山歌贛州

龍南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到龍南,與原土著畲族居民融合的文化產物。傳統時期,龍南境內山高林密,人煙稀少,飛禽走獸,出沒無常,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孕育了獨特的客家山歌文化。2013年,贛南客家民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50] 

客家山歌深圳

深圳客家山歌表演 深圳客家山歌表演 [37]
深圳客家山歌,和贛南、湘南、閩西、粵東的山歌相比較,從源流上來説,同宗共脈;但是,由於深圳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不同,有三種地方山歌特點:一如大鵬南澳等沿海山歌,靠近廣府、香港,吸收了粵曲、鹹水歌、漁歌等音樂元素,用帶有粵語、客家話、北方話混合成獨特的“大鵬話”唱,形成了大鵬山歌。二是鹽田沙頭角葵涌坪山石巖龍華、觀瀾、布吉和香港九龍的山歌,由於面向海洋,因此山歌的音域多一、兩度,唱腔上沒那麼高腔嘹亮,唱得平實婉轉;曲調形式除了掌牛歌、情歌、儀式歌、勞動歌、生活歌外,還有哭嫁歌、哭喪(叫哀)歌和敍事性“仙歌”。三是龍崗皆歌,主要流行於龍崗鎮和周邊坪山、坪地、橫崗和惠陽永湖等客家地區,特色在於七言二句或七言四句歌詞後面,有一定式的襯詞和曲調,襯詞如快板節奏,整個音樂跳躍歡快,可對唱、獨唱、齊唱和羣眾一起幫腔襯唱,非常適合節慶、大型歌詠活動,氣氛熱鬧,場面喜慶。
大鵬山歌、龍崗皆歌、石巖山歌,2007年1月入選深圳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6月,其中石巖山歌入選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8] 
大鵬山歌
大鵬山歌用大鵬“軍話”演唱,當地稱“軍話”也叫“千音”,也就是大鵬古城有千户人家千種口音。《寶安縣誌》載有:“在惠陽專區舉辦的1956年民間藝術匯演中,寶安客家山歌演唱獲獎。”同時載有《大鵬地名歌》:“七娘山上起雲頭,打落楊梅坑下求,兄弟齊全鹿嘴角,馬尿河前見日頭,舂白米頭系大碓,寫字唔成系碧洲,狗獵黃猄(野獸)大嶺下,朝朝霞霧半天雲,愛飲甜茶雞公篤,愛見灑蓮(即靚女)荔枝山,上洞田唇夾下洞,土洋行出系溪涌,下沙地福王母洞,龍歧對面水頭衝,行出布錦系水貝,行過窯坳系烏湧,松山隔離系田心,田心前面系大鵬。”一首地名歌,把大鵬各地地名全串起來了,山歌一唱,親切,明瞭。
《大鵬掌牛歌》唱出掌牛仔的辛酸:“掌牛阿哥好淒涼,戴頂笠麻也沒框,食入幾多笠麻水,淋濕幾多爛衣裳。放牛阿哥真吃虧,戴頂笠麻過嶺飛,食魚食肉沒你份,生水芋頭搏命推(吞)。命中生來苦又苦,打爛犁頭篾來箍,牛唔見時頭也大,惹爐香火怕煨烏。”(《羅湖區民間文學三套集成資料本》1987年)。
大鵬情歌男女對唱中,唱到關鍵時刻,每首第一句由工整的七言簡略為三言,加上“妹——”拖腔,使唱起來反駁對方簡潔有力。例如:女唱“有歌唔唱漚肚中,有馬唔騎爛馬鞍,爛了馬鞍有得換,莫來漚爛妹心肝。”男唱“嫁涯好呀嫁涯好,嫁涯單身有‘錢’佬,灶頭食飯唔使油燈火,自有明珠屋裏照。”女唱“涼帽爛喲——妹,等哥有錢買頂新,涼帽新來人又靚,賽過當年穆桂英。”男唱“快的嫁喲——妹,涼帽羅裙件件新,頭上有簪手有軛(鐲),房中又有解愁人。”大鵬哭嫁歌,雖“哭”,但不悲,是內心歡喜,難捨父母養育之情,同時擔心嫁到夫家,不知家婆家公好不好相處,心情難受。這時,在閨女房間由同村好姊妹(未婚青年)陪伴7天(當地俗稱“伴坐嬌”)裏,互相唱山歌安慰、鼓勵。這哭嫁歌,把七言四句更加簡為三言或五言一句,每句根據情緒用“啊哈——噫”襯詞唱成拖腔,如“爹孃好呀……啊哈——噫”,“對我有恩情哪……啊哈——噫”。唱“噫”時,帶深呼吸,發出抽泣的“噫”聲,演唱風格很獨特。
鹽田山歌
鹽田山歌,也叫九龍山歌,是流行於鹽田、沙頭角和香港九龍新界一帶。最大的特點是唱腔中有好幾節切分音、四分之一休止符和裝飾音,好像浪潮湧來時碰到海岸礁石,嘎然止住,然後又跟水退、水漲一樣,起伏流淌……例如《割草歌》:男唱“阿妹割草在山嶺,阿哥砍柴石壁攀;有心等妹來坐嬲,等妹等到日落山。”女唱“看白等到日落山,葛藤攔路嶺隔嶺;阿哥柴擔先挑轉,你係有心轉頭行。”“阿妹”和“看白”的第一個字是後半拍起,“割草”和“等到”、“在山”和“日落”的第一個字是切分音,表達語氣果斷、態度堅決,這種充分表現情緒的山歌唱法,是鹽田山歌的獨特之處。
演唱鹽田山歌最有名氣的,是沙頭角山歌手薛觀帶、吳彪、鹽田的黃繼娣。1958年鹽田村村民薛觀帶,改編客家山歌劇《劉三姐》並主演男主角,全劇需村民演員數10人,參加廣東民間藝術匯演獲優秀獎。1959年慶祝國慶10週年吳彪、薛官帶被選拔參加廣東省文藝演出團赴北京演唱山歌,成為寶安山歌唱到北京第一人,在當地傳為美談。吳彪是早年參加我游擊隊的老戰士,在發動羣眾、鼓舞士氣時開口就用山歌宣傳,直至解放初期當上深圳鎮領導,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大會講話講了沒多久,沒詞了,但他很快用唱山歌方法幽上一默:“阿叔年老眼草花,頂高那行看腳下,講來講去車車轉,大家聽到蒙查查……” 頓時,大家尷尬全無,會場輕鬆活潑。薛觀帶在上世紀60年代移居香港,又成為香港新界山歌王。黃繼娣也移居英國,把鹽田山歌帶往海外華人社區。
羊台山山歌
石巖、觀瀾、龍華布吉山歌,也叫羊台山山歌,這一帶的山歌形式和曲調基本一樣,除了情歌、兒歌、生活歌、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外,也有較獨特的哭嫁歌、哭喪歌(叫哀歌)和仙歌。
羊台山山高 587米,比不上梅州陰那山1297米高,深圳少崇山峻嶺,所以山歌表現的內容、題材也較生活化,少“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之類的描寫,山歌唱腔也沒有梅州客家山歌高昂激越。
2006年9月,我和深圳市文化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的同事,曾到石巖、觀瀾、龍崗、大鵬等地和當地老山歌手座談,採風,見到這幾個地方的老山歌手,全都六七十歲。其中68歲的“石巖客家山歌王”池官華老人一連唱幾個小時山歌,聽到我多年未聽的原汁原味鄉下山歌。原來,池官華的爺爺、爸爸很會唱山歌,愛唱“花箋”(歌冊,敍事山歌),舊陣時,他們出門下田時一架(扛)犁耙就唱,收工時一放擔竿也唱。池官華為我們唱起原生態的《死同死來生同生》敍事山歌:
男唱:火燒竹頭嗶啪聲,阿妹得病哥着驚,上擺(次)搭聲下午轉,三日路頭一日行。女唱:轉到哩,坐緊牀邊話你知,初一晨早擔水轉,灑濕衫裙搭壞哩。男唱:阿妹你有病自家知,如今要請醫生醫,若是阿妹無錢用,阿哥甘願當(賣)棉被。女唱:阿哥唔冒(不要)醫,使了錢銀枉心機,將你錢銀娶過只,賤命嬌蓮(自已)耽擱你。男唱:阿妹涯愛醫,使開錢銀唔計其,我十二街坊尋下轉,無只嬌蓮(女子)當得你。女唱:阿哥唔冒講柬好,一山還有一山高,番鬼(外國)銅錢冒(無)隻字,我介人樣哪裏冒。男唱:十七十八嫩枝枝,七嫩八生唔冒死浪你,身中懷有細晚仔(小孩子),涯點燭燒香服侍你。女唱:阿哥心莫焦,蛇死路邊有人挑,觀音菩薩泥作怪,長年月久有香燒。女唱:豬肝好食對摺腰,家婆打罵氣難消,丈夫怕娘冒開解,黃泉路上有幾條。男唱:一腳踏落外間房,聽妹講來真淒涼,爺孃那有百歲命,終歸有日做家娘。女唱:阿哥真有情,兩人講話心貼心,早晨洗面共盆水,晏晝(午飯)同挾一菜芯。男唱:阿妹兩人好,兩人好到白頭毛,好到羅浮山轉向,好到黃河水倒繞。合唱:新做書桌釘同釘,死同死來生同生,在生兩人同枕睡,死了兩人共金罌(骸骨裝入瓦罐)。
石巖、龍華、觀瀾、布吉山歌,有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兩種,第一句起子喜歡用“阿妹——”拖腔,趁拖腔這幾秒鐘想好下面的唱詞,接駁或反駁對方山歌。這種唱法,多數由男人唱,帶撩人、挑逗式的,比如“阿妹——要涯唱歌涯就唱,唱出日頭對月光,唱出麒麟對獅子,唱出公雞對鳳凰。”“阿妹——涯歌多呀涯歌多,牀頭放便三四籮,唱得涯贏系我嫂,唱涯唔贏做我老婆。”石巖鎮羅租村在解放初期至人民公社時期,每逢中秋有大規模山歌會,對歌對到晚上十一二點,第二天不過癮還對到河對面的官田村。1964年他們新編山歌《嫁錯郎》參加寶安縣文藝匯演。2004年9月廣東衞視專程錄製石巖鎮“羊台之歌”山歌擂台賽和池官華唱山歌專題播放。
觀瀾是個著名的僑鄉,當地人再窮也要繳子女讀書。觀瀾山歌的修辭手法豐富,樟坑徑村山歌手陳瑞強一口氣唱了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和雙關語山歌等。比如《椒妹追後生》:“過了一坑又一坑,看到鋪狗(狐狸)逐黃猄(野鹿),看到黃猄逐鋪狗,看到椒妹(女子)逐後生。”這是一首直言敍述,層層遞進,生動描述的賦體山歌。《行路就像搖船槳》是首比喻山歌:“冤枉淒涼就係涯,嫁只老公腳又跛,行路就像搖船槳,企緊又像馬張蹄,睡緊又像奉神雞。”船槳、馬張蹄、奉神雞都比喻得非常貼切、生動。起興山歌《吱吱呀呀心花開》:“三間鋪頭涯唔開,願跟阿哥挑石灰,左肩挑來右肩轉,吱吱呀呀心花開。”“嫁郎唔嫁燒炭郎,錐烏凌炭得人狂,嫁郎要嫁劏豬郎,至少有啖骨頭湯。”疊字山歌:“山谷山坑起山坡,山前山後樹山多,山間山田滲山水,山民山上唱山歌。”這首疊“山”字烘托“山民山上唱山歌”,重複“山”字,但意思不重,景緻不同,意境優美。雙關語山歌:“新郎新席新阿嬌,新船新槳任哥搖,阿哥搖妹搖出水,阿妹搖哥魂魄消。”“阿哥莫怨妹冒(無)心,上巷下巷眼針針(看着);燈草拿來綁門板,一出一入系關心。”雙關歇後語:“燈草綁門板——關心。”
龍崗皆歌
龍崗皆歌,是龍崗鎮一帶用客家話唱的一種山歌。
2006年我和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的同志,一起與龍崗區客家民俗博物館人員,深入瞭解龍崗皆歌的淵源和傳承情況。龍崗皆歌,始於清末民初時期龍崗圩鎮周邊的“八音仔”的演唱。“八音仔”是由村裏會唱歌、彈奏的人組成的音樂隊,一般由有錢人家請去為婚宴、壽誕、添丁演唱助興,祝賀鬧氣氛。也有人請去為70歲以上逝世的“喜喪”善後事吹打彈唱。1950年在龍崗圩一個叫“老鼠塘”的地方,闢建一個空坪,種上大榕樹,後來成為龍崗人聚集唱山歌的小廣場。龍東橋背村於1876年出生的邱其樂,跟隨過龍崗“八音”隊大佬林潭四處演唱過“揾食”。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盛行在龍崗圩大榕樹頭唱皆歌、斗山歌。1953年龍崗皆歌改編、演唱《半夜雞叫》參加粵東行政區專員公署在汕頭市大同劇場演出,獲得好評。《惠陽地區民歌集》選入龍崗鎮的《皆歌一唱鬧洋洋》一曲。《惠陽縣誌》記載:“1954年中秋節夜晚,惠陽縣文化館在龍崗區(1958年以前屬惠陽縣管轄,1959年後劃歸深圳市)舉辦山歌擂台賽,有竹板山歌、皆歌、漁歌等。”1959年皆歌《歌唱蔡嬌娘》參加了廣東省業餘民間匯演。
龍崗皆歌是由“八音”調演變而成。最大的特點是第一句歌詞後面,接着一句襯詞:“金牡丹哪!”,第二句歌詞後,同樣有一句襯詞:“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例如:
阿哥有情妹有心(金牡丹哪!),
唔怕山高水又深(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山高妹會來開路(金牡丹哪!),
水深哥造船載人(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唱歌唔系比聲音(金牡丹哪!),
總愛唱來情義深(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戀妹唔系論相貌(金牡丹哪!),
總愛兩人心貼心(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雞嘴就比鴨嘴尖(金牡丹哪!),
阿妹嘴比阿哥甜(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去 年同妹親個嘴(金牡丹哪!),
甜到今 年三月三(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
皆歌歌詞一般七言兩句或四句為一段,歌詞通俗,押韻,上口,羣眾易傳易唱。唱詞後面兩句富有特色的襯詞,固定不變,緊隨變化的山歌唱詞後面,特別是在對唱中,引起共鳴的台下羣眾情不自禁地集體幫腔,同唱襯詞“金牡丹哪!”和“牡丹花,一對鴛鴦賽紅花羅咧!”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龍崗皆歌雖然基本一個曲調、兩段襯詞,但根據內容和情緒的變化,可變成快板式歡快、激昂旋律,或低沉、傷感、緩慢節奏。由深圳市本土文化藝術團,根據龍崗皆歌音樂創作演出的《客家妹嫁老公》舞蹈,該舞蹈較好選用龍崗皆歌哭嫁時的委婉哀怨、出嫁時的歡快跳躍以及搶逗新娘中的幽默諧趣音樂元素,再現了深圳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受到羣眾和專家的好評。該節目參加2004年2月“中國梅州首屆國際山歌節”和深圳市鵬城金秋藝術節比賽,雙雙榮獲金獎。 [5] 

客家山歌汀州

舊時汀州有“山歌之鄉”的美稱,一提到唱山歌,大家就來勁了,你聽:
要唱山歌只管來,拿條凳子坐下來。唱到雞毛沉落海,唱到石頭浮起來。
要唱山歌就來唱,唱到日頭對月光。唱到麒麟對獅子,唱到金雞對鳳凰。
客家婦女與山歌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有道是,“客家山歌最出名,首首山歌有妹名。首首山歌有妹份,一首妹唱唔成”,離開了客家婦女,也就沒有客家山歌了。
客家山歌中數量最多、最精彩的是愛情山歌。歌者絕大多數是不識字的耕夫農婦,艱辛的勞動和樸實無華的生活是他們創作靈感的來源。歌聲緣情而發,天真而又直率。客家愛情山歌語言生動樸素,取譬設喻巧妙,貫穿歌中的感情真摯熱烈,抒發男女間的愛慕和相思,表現愛情的悲歡離合,可以與十五國風、南朝子夜歌媲美。
例如,一對男女初次相識,互相有了好感,男方就用山歌試探對方的心意:
十八老妹嘀嘀親,渾水過河不知深,丟個石子試深淺,唱支山歌試妹心。
女方出於慎重,同時因為嬌羞,遲遲沒有開口。男方急了,再送過一首山歌,把女方的嘴巴比作鐵打的荷包,盼望有一把利刀去打開它:
心想上天天高,心想戀妹妹刁。鐵打荷包難開口,石頭破魚唔似刀。
於是女方終於開口了,也用巧妙的比喻,婉轉地道出了自己心中喜悦,但不敢貿然表示的心情:
刀子斫柴筢子筢,老妹有事藏心下。老妹唔曾同郎講,好比楊梅暗開花。
等到了解了對方,心中主意已定的時候,姑娘便敞開了心扉,用最美好的語言讚美情郎:
十八親哥笑融融,肉色笑起石榴紅。牙齒賽過高山雪,眉毛賽過兩隻龍。
於是雙方互表心跡,男方唱道:
郎有心來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自有擺渡人。
女方唱道:
六月食冰冷津津,老妹喊哥放下心。親哥好比楊宗保,老妹好比穆桂英。
進而是雙方互贈定情禮物,也用山歌表達。女方送的是親手編織的草鞋,新穎的式樣,綿密的針腳,藴涵着姑娘的濃情蜜意:
郎有心來妹有心,做雙草鞋打鈎針。鞋面斜起胡椒眼,鞋底打起鯉魚鱗。
男方送的是特意新買的涼笠,寄託着小夥子對姑娘真切的關心:
新買涼笠四塊綢,送給老妹抵日頭。這得日頭檔得雨,唔怕大風吹爛綢。
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之間總是希望長相守,一刻也不分離。對於這樣的道理,客家人喜歡用人們常見的事物來打比方。有一首上杭客家山歌唱道:
春天裏來插菜秧,妹妹好比月光光,阿哥好比星子樣,夜夜陪妹到天光。
客家妹子大多是直性子,她們主張追求愛情要直爽、熱烈,不喜歡畏怯遲疑、遮遮掩掩。你聽,汀江岸邊浣衣的客家妹子唱得多麼豪爽大方:
你要蓮花快向前,你要戀妹莫挨延,世間只有船泊岸,盲曾見有岸泊船。
正在汀江中弄潮的客家小夥子同樣是快性子,你看他竹篙一點,船兒箭一般朝岸邊駛來,汀江上立即迴響起他熱情幽默的歌聲:
撐船撐到大路邊,唔曉老妹要搭船。妹要搭船開句口,亻哥立即就泊船。
客家妹子認準了心上人,就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愛情中,愛得纏綿、執著、死去活來。你聽這首長汀山歌:
郎是嶺中長年樹,妹是嶺中百年藤哎,樹死藤生纏到死嘿,樹生藤死死也纏,咧嗨喲。郎是嶺中長年樹,妹是樹邊長生藤哎,樹生藤死永唔離嘿,藤長樹生萬萬年,咧嗨喲。
這首歌熱烈、樸實,甚至帶點野性,表達了對生死不渝的愛情的追求。另有兩首上杭山歌,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郎有情來妹有情,兩人有情真有情;兩人好到九十九,麻衣掛壁不丟情。郎有情來妹有情,兩人有情賽贏人。黃鰍生鱗馬生角,鐵樹開花不丟情。
生也魂來死也魂,死喱兩人共墓墳;週年百日共碗酒,紙錢燒落兩人分。
麻衣掛壁、掃墓時燒紙錢、設酒祭奠等都是閩西客家的民俗,歌中將這些民俗事象吸收進來,又巧妙地運用“九十九”、“麻衣掛壁”、“共碗酒”、“兩人分”、黃鰍生鱗馬生角,鐵樹開花等民間象徵永恆和友好的詞語,反覆渲染雙方生生世世恩愛相守的感情,造成強烈的藝術魅力,感人至深。
對於勞動人民愛情生活的方方面面,閩西客家山歌都有所涉及,都留下了動人的篇什。下面這首《老妹連郎望久長》,表達的是男女青年因同勞動而生情,進而希望能結成夫妻,白頭偕老:
三月田行對行,阿哥田妹送秧。阿哥田望割谷,老妹連郎望久長。
有的表露等待情郎的細膩深沉感情,如《老妹低頭等親哥》:
一坡過了又一坡,坡坡竹子尾拖拖。竹子低頭食露水,老妹低頭等親哥。
還有一首《老蔗總比嫩蔗甜》,是一位熱戀中的女子用巧妙的譬喻,向比她年輕的戀人表達心聲:
芋子細細芋葉圓,老妹大哥唔嫌。好比入園摘蔗子,老蔗總比嫩蔗甜。
由於封建禮教佈下的天羅地網,自由戀愛睏難重重。下面這首山歌反映的就是女子愛情受阻左右為難的心情:
左也難來右也難,好比魚子在深潭。上潭又怕鸕鷀打,下潭又怕網來攔。
送郎送到大路邊,送郎送到古井前。古鏡上塵難見面,頭頂笠麻隔重天。
但是也有一些“野性”男女,敢於衝破一切阻力,敢於用熱血和生命為代價,去追求誠摯的愛情。下面這首山歌,就是一位熱血女子發出的衝破封建羅網的吶喊:
生愛連來死愛連,唔怕官司在眼前。殺頭好比風吹帽,坐監好比逛花園!
諸如此類的客家情歌不勝枚舉。有人説“山歌又幾乎是情歌的同義語”,雖有誇張,也還近實。根據調查,客家男女團唱山歌情投意合而結成夫妻的情況並不多,唱山歌表達愛情又常常被人認為淫蕩、不正經,受到種種阻撓和束縛。因此可以説,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在各種畸形婚姻的牢籠中,客家人大量的愛情山歌只是以此澆心中的塊壘。客家愛情山歌的蓬勃興盛,正好折射出客家人婚姻的普遍不幸。也就是説,至少在晚近以來,客家人有較自由的社交,有壓抑不住的愛情,但在舊時代,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由愛情走向婚姻的畢竟是極少數。 [39] 

客家山歌中山

五桂山
五桂山還是中山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不久前,五桂山的“白口蓮山歌”獲頒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五桂山民歌手劉永榮獲頒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
五桂山客家山歌分為採茶調、嘆情調、白口蓮、順口溜(兒歌)等4種。採茶調音調柔揚、易學易唱,適宜表達各種主題的內容,老少皆宜,是山區客家人最普遍傳唱的歌種;嘆情調音調低沉悲悽,感懷身世,哀怨纏綿,多在女子出嫁或哭喪時,邊哭邊唱;順口溜則多為客家兒歌歌謠,順口顯淺,易學易記,唱時猶如唸書一般,內容上,洋溢童趣且富有教育意義,多為長輩教小孩傳唱的歌謠。
而白口蓮山歌與採茶調、嘆情調、順口溜等歌調完全不同,接近於沙田區的鹹水歌調。 [40] 
傳統的客家山歌圍繞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主要是口頭創作,隨意而出,出口成歌。在傳唱之中,湧現出周金泉、周錫良、劉永榮、萬潤好、陳玉池、邱家仁、呂華基、周慶基等一批優秀民歌手。其中周金泉的山歌曾在省民間文藝匯演中演唱,其子周錫良因山歌唱得好而被中山文化局所招聘,劉永榮、萬潤好的山歌還被錄入《中山文藝》CD片中。

客家山歌東莞

東莞客家山歌主要包括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樟木頭客家山歌等。東莞市清溪鎮鳳崗鎮樟木頭鎮等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由來已久。 [41] 
東莞鳳崗鎮的山歌以客家山歌為主,雁田等村也有本地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抒發感情、表達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種形式。歌詞以七言為主,可以襯字。以獨唱(也稱放唱)、駁唱(也稱對唱)為主要演唱形式。唱歌的地點不限,以山野、田頭、禾坪等地為多。客家人喜歡唱山歌,以唱山歌為樂事。新中國成立前,鳳崗排沙圍、竹塘、黃洞、塘瀝、油甘埔、官井頭等地都有對歌的專門場所,以排沙圍、兩渡河中間的空曠地為最著名。對歌時,人們打着火把、扛着板凳,彙集在歌場上。山歌手即興駁唱,歌詞簡練,寓褒貶,別善惡;客家話悠揚悦耳,詞句貼近生活,聽者如醉如痴。各村都有善唱的客家山歌手。竹塘村有張仁和,黃洞村有洪官祥,三聯村有房新雲,五聯村有廖來興,塘瀝村有何官粦、曾春娣,鳳德嶺村有阮官嬌,油甘埔村有張竹英,官井頭村有李金等。新中國成立初,人們用客家山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歌唱新生活。改革開放後,由於娛樂的方式增多,加上客家山歌的演唱曲調單一、無新意,唱客家山歌的人越來越少。 [42] 

客家山歌湖南炎陵

近日,湖南衞視國際頻道《印記》欄目,播出節目時長約30分鐘的紀錄片《客家山歌》。據悉,5月份該欄目組深入炎陵縣客家山村,紀錄拍攝炎陵客家山歌的原始風貌,展現當地客家文化的獨特風情。炎陵縣客家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千百年來當地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唱勞動、歌唱生活、抒發情思,至今還傳唱着的客家山歌有2000餘首。2009年,炎陵客家山歌還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3] 

客家山歌陸河

在河婆鎮南側十多里,與陸河,普寧客區交界的地方,附近鄉村市鎮居民長年所需的燃料,多到蓮花山去採割山草。每到秋冬季節,農事稍暇,青年男女都成羣結隊到蓮花山割山草,處處都可聽到此起彼應的男女山歌對唱,有的—唱—答,竟日不歇;有的二五成羣鬥歌,各不相讓。他們所唱的歌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愛情生活各個方面,諸如以歌試探,互相諷刺、互表愛慕、互詢身世、互表關懷、以至海誓山盟等;有的以歌表達初戀、熱戀,送別、相思;也有的表達拒愛、感嘆、譴責,斷情等等,都是即景所生,隨口應答,出自肺腑,扣人心絃。從歌中反映出來的感情,有純真堅決的,有貪財愛貌,移情別戀的,性格上有大膽潑辣、有委婉含蓄,有大方袒露,有温柔羞澀,表現手法也十分多樣出神入化,妙不可言,雖然他(她)們在山歌中唱出百般恩愛,山盟海誓,但是在那個封建禮教統治下的社會,—切都受到封建宗法的約束,每個鄉里都有封建的“衞道者”,加以有形無形的干涉,不給男女青年婚姻戀愛的自由,有的以為有傷“風化”,不準在鄉里唱歌,但是—些具有反抗思想的青年,偏要上山唱山歌、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心裏上的滿足,如他們唱的:
敢放白鴿敢響鈴、敢唱山歌敢大聲。
哪人敢話唱唔得,官司打到北京城。
戲子下台好收棚。山歌唱了心內甜。
消盡憂愁精神足,百斤上肩還嫌輕。
許多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他們多數在婚姻愛情的追求上只是暫時的“畫餅充飢”、”望梅止渴”,但是他(她)們高度的才華所創的佳作。成為客家山歌寶庫中最為精彩的瑰寶。
下面輯錄幾首河婆蓮花山歌:
蓮花山上路迢遙,肚餓腳痠喉又騷(幹)。
唱條山歌來解渴,歌聲出口愁就消。
山歌唔唱心唔開,石磨唔推唔轉來。
人唔同心唔相戀,花唔逢春唔亂開。
黃峯釀蜜望花開,哥想成雙望妹來。
蜜峯戀花歌戀妹,並蒂蓮花愛水栽。
人築田塍用腳鋤。涯築田塍用手模。
人家戀妹用錢討,涯戀阿妹用山歌。
上山砍爛步步高,唔繫好柴唔開刀。
唔繫好藤涯唔割,唔繫好妹涯唔交。
嶺崗頂上—株梅,手攀梅樹望郎來。
阿孃問涯望哪個?涯望梅花幾時開。
(二)挑擔山歌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我國,1943年前後,潮汕沿海各地淪陷,人民流離失所、這時半山客的河婆山城成為後方重鎮,是聯結揭陽、陸豐、普寧、惠來、五華、豐順各縣的貿易中心,—批批大豆、米麪、食鹽等項,由沿海經河婆運抵五華,進入江西湖南等地,就日以幾千擔計,當時沒有水運和車運、千萬擔貨物全靠人力肩挑,自河婆到安流途中的“七畲徑”上,每天都有好幾千名挑夫“肩挑擔來口唱歌”或利用歇腳的機會鬥唱起山歌來。這些男女挑夫的山歌如果收輯起來十天十夜都唱不完。當年河婆有個女歌手叫劉粉,她與丈夫雙雙去挑擔賺錢,丈夫不太樂意,她就以山歌鼓勵丈夫刻苦去挑擔,她唱道:
講到賺錢切莫貪,不如夫妻去挑擔。
上午挑來買米煮,下午挑來買油鹽。
下田耕種不如核(挑擔),屐子丟掉穿草鞋。
雖然不是富家女,雙腳未曾沾看泥。
丈夫聽了“嘻”的一笑,就雙雙歡快地挑起擔來。
挑擔的男女雖然生活很勞累,但他們以樂觀主義的精神苦中作樂,請聽下面的“挑擔歌”:
因為無食挑鹽擔,一身汗水變成鹽。
早知身上有鹽出,唔當空手慢慢行。
此外還有“抗日山歌”“戒嫖戒賭歌”“勸善行孝歌”“十送親夫過台灣”,以及“長工苦”等,這些山歌在《河婆客家山歌選輯》裏已作為珍貴資料保存起來,這裏就不一—贅述了。 [4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