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華縣

鎖定
五華縣,舊名長樂縣民國初改現名,隸屬廣東省梅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是粵東丘陵地帶的一部分。東南界豐順、揭西、陸河,西南接東源、紫金,西北鄰龍川,東北連興寧。總面積3237.8平方公里。 [1]  轄16個鎮,縣政府駐水寨鎮 [8] 
五華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的漢族客家民係為主體的羣落聚居地, [208] 南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釀酒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 [2]  。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工匠之鄉”的美譽。文化古蹟有獅雄山遺址獅雄山塔長樂台長樂學宮等文保單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有五華提線木偶戲五華採茶戲五華竹馬舞五華石雕等非遺項目。 [3] 
五華是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原中央蘇區縣、財政省直管縣 [4]  。享有國家“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政策”和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政策”、“廣州全面對口幫扶政策”等發展扶持政策。
2021年末,五華縣户籍人口1523442人,常住人口921912人。 [207]  2023年,五華縣地區生產總值為184.55億元,同比增長4.5%。 [225] 
中文名
五華縣
別    名
長樂縣
行政區劃代碼
4414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
面    積
3238 km² [135] 
下轄地區
16個鎮
政府駐地
水寨鎮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編碼
514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52.42 萬(2020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湯湖熱礦泥山莊
益塘風景區
新豐寨景區
漢光超順農旅園
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 展開
機    場
五華通用機場(在建)
火車站
華城站五華站(建設中)
車牌代碼
粵M
地區生產總值
184.55 億元(2023年) [225] 

五華縣歷史沿革

歷史隸屬
五華風光
五華風光(23張)
五華縣境古為百越(粵)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屬南海郡龍川縣,漢因之。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始由東官郡興寧縣管轄,南齊時屬東官郡齊昌縣,梁陳間屬梁化郡興寧縣。隋時先後歸循州、龍川郡管轄。唐貞觀元年(627)起復屬興寧縣。北宋熙寧四年(1071)置縣,因南越王趙佗在華城塔崗獅雄山築有“長樂台”,故名長樂縣,屬循州。明屬惠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屬嘉應州。民國3年(1914),因國內3縣同名,本縣遂改稱五華,屬潮循道。民國25年(1936)屬廣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初改為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興梅專區。1952年後屬粵東行政區。1956年後屬汕頭專區。1965年6月屬梅縣地區。1988年1月地改市,五華隸屬梅州市。 [5] 
建縣沿革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境廣跨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五華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五華兩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縣名由興寧江而得,縣治所在地設在今五華縣華城鎮雷公墩。
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設興寧、齊昌兩縣。齊昌縣以今興寧地為其轄境,縣治設在古寧昌鄉舊址,即今城北1公里處的洪塘坪(又稱楓林坪)。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齊昌併入興寧,縣治遷至佗城(古龍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興寧復置齊昌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興寧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興寧縣治由佗城遷至龍川縣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又析興寧縣,並在原齊昌縣境設齊昌府,府治設在洪塘坪。興寧為其屬縣。
宋天寶四年(971年),降齊昌府為縣。天禧三年(1019年),撤銷齊昌縣,併入興寧縣,縣治由吖下圩遷回雷公墩。宋熙寧四年(1071年),從興寧劃出西南部地區設長樂縣(今五華縣)。 [119] 
五華縣風光
五華縣風光(9張)
置縣初期,縣治設長樂鎮(今華城)。宋紹興十九年(1149)遷治於大壩七都九龍岡(今水寨鎮七都村)。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復遷長樂鎮。明隆慶三年(1569)朝廷批准割劃歸善縣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寬得都(柏埔河、義容河流域),長樂縣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設立永安縣 [6]  [173]  。民國3年(1914)長樂縣易名五華縣,縣治長樂鎮亦改稱華城。1954年縣治從華城遷水寨,至今。 [5] 

五華縣行政區劃

五華縣轄水寨鎮河東鎮郭田鎮雙華鎮棉洋鎮安流鎮梅林鎮龍村鎮橫陂鎮華陽鎮周江鎮長布鎮潭下鎮岐嶺鎮轉水鎮華城鎮等16個鎮,414個村民委員會,7390個村民小組,34個居民委員會。縣政府駐水寨鎮。 [6] 
 五華縣地圖 五華縣地圖
2019年年末五華縣行政區劃一覽表
五華縣行政區劃一覽表
鎮名稱
村民委員會名稱
村委會
(個)
居委會
(個)
水 寨
員瑾、河尾、羅湖、犁灘、協和、良美、黃井、大嶺、大布、上壩、壩美、大沙、高車、善坑、平湖、中洞、榕樹、崗陽、壩心、澄湖、大湖、七都、蓮洞、黃獅新村
24
4
河 東
走馬、增塘、苑河、苑堂、澄塘、東溪、太和、沙渴、寶瑞、下村、下一、高榕、下二、黃湖、河口、牛石、賽洞、布頭、磜坑、三田、桂田、蟬塘、桂嶺、羅塘、林石、楓林、聯嶺、平東、黎塘、黃坑、平西、黃泥寨、油新、下陶、浮湖、磜新、洋坑、萬華、油田、化裕、和民、大嵩、高車塘
43
3
轉 水
畲維、維龍、益塘、新豐、畲柯 、黃梅、青西、下潭、五星、青塘、長源、流洞、蛇塘、新華、新民、三源、黃龍、矮車、裏塘、旱塘、楓林塘
21
1
華 城
滿堂、紅星、高華、南方、興一、城鎮、董源、鐵爐、葵富、興中、新興、高竹、萬子、齊樂、維新、維西、湖田、西林、觀源、塔崗、城東、黃埔、黃金、河子口、河亨、新二、新建、新四、民主、新一、新五、華安、新亨、洋田
34
3
岐 嶺
羅經、朝陽、皇華、北源、榮貴、合水、鳳凰、榮福、黃福、龍寨、聯安、清溪、孔目、王化、魯佔、黃塔、塔星、龍嶺、華源、荷梅、龍水、大蒲、雙山、磜下、赤水
25
2
潭 下
杞水、南華、文裏、福靈、模石、竹梅、龍田、樂道、品畲、汶水、上圍、光華、新田、柏洋、布坪、錫坪、大玉、百安、中村、金石
20
1
長 布
石礎、藍塘、長生、長安、琴塘、棟嶺、橫江、粘坑、金華、北洋、棟新、太平、源潭、梅塘、紅旗、嶂下、大客、大徑、大坑、福興、高磜、五彩、樟村、青崗、中心
25
2
周 江
新良、甘茶、龍堵、獅潭、蘭魚、黃華、冰坎、早成、藍坑、聯太、黃布、溪口、良寧、峎頭、紅源、增洞、利洋、桂子、龍洞、三河、利河、中興
22
2
橫 陂
東山、新聯、石下、章聯、西湖、橫陂、崇文、江南、超羣、楊恩、紅光、聯長、華閣、夏阜、新寨、葉湖、近江、湖塘、長塘、增華、坑口、興華、壩頭、老樓、羅陂、東昇、田布、長興、安全、斑魚、桐樹、雙聯、貴人、增大、小都
35
3
郭 田
湖華、磜下、硿南、龍潭、橫塘、三坑、石團、布美、雙光、郭田、坪上、蕉州
12
1
雙 華
黃徑、禾沙、大陂、軍營、冰塘、蘇區、華拔、華南、竹山、虎石、福全、華東、公平、雙華、矮畲、富美
16
1
安 流
學園、大九、雙福、吉程、樟潭、龍樓、福龍、福陂、福華、完塘、三江、低坑、洑溪、東禮、福江、半徑、半田、吉水、萬塘、龍中、藍田、福西、學少、青江、葵樟、五聯、樓江、裏江、長江、文葵、福嶺、紅山、聯新、雙徑、大和、大同、聯和、豐聯、勝利、上布、河沿、石門
42
4
棉 洋
羣星、榮華、洛陽、新光、中新、琴江、紅星、美光、竹坑、羅城、福城、聯西、美田、葵嶺、黎洞、棉洋、陽光、平安、綠水、唐純、橋江、溜砂、水湖、雙璜、富強、大光
26
2
梅 林
新成、福新、福塘、新塘、黃沙、上磜、華光、招田、三樂、尖山、金坑、梅北、梅南、梅林、琴口、優河、梅東、宣優
18
1
華 陽
高塘、紅洞、蓮高、社徑、太坪、葉新、小拔、坪南、華陽、華南、華新、大拔、陂坑
13
1
龍 村
梧溪、公聯、杜坑、睦賢、龍村、金龍、樟華、塘湖、三湖、洞口、大坑、湖中、宮前、潭溪、石溪、柏溪、新豔、云溪、南洞、南中、水口、水南、興民、黃洞、營田、老田、硝芳、南口、留畲、先河、吉祥、榕溪、翻新、黃獅、登畲、大梧、下灘、梅蓄新村
38
3
合計
全縣轄16個鎮,414個村民委員會、34個居民委員會
説明:2019年8月,五華縣人民政府同意設立水寨鎮黃獅新村村民委員會和龍村鎮梅蓄新村村民委員會。 [6] 

五華縣地理環境

五華縣位置境域

五華縣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上游,介於北緯23°23′~24°12′,東經115°18′~116°02′。縣境東起郭田照月嶺,西止長布雞心石,南起登畲香爐山,北止新橋洋塘尾。東西寬71.59公里,南北長87.99公里,行政區域面積3238平方千米。 [135]  [144]  縣版圖略呈三角形。東南界豐順、揭西、陸河,西南接東源、紫金,西北鄰龍川,東北連興寧。縣城水寨距省會廣州386公里,距梅州市區82公里。 [229] 

五華縣氣候

五華是粵東丘陵地帶的一部分,北迴歸線橫跨縣境南端,屬中低緯度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水豐富,夏秋温熱多雨,冬季較短,開春較早,有利於植物生長。1979~2000年,縣境年均氣温21.2℃,年均降水1519.7毫米;年均雷暴天數77天,無霜期330天。主要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低温霜凍、寒露風、倒春寒等。

五華縣地質

五華地質較複雜,主要有侵入岩、噴出巖、砂質巖、石灰岩、花崗岩等五大類岩石構成山地、丘陵、盆地等三大地貌類型。全縣山地佔49.1%,丘陵佔41.3%,河谷沖積平原佔5.4%,盆地佔4.2%。 [7] 

五華縣盆地

西南東三面羣峯矗立,地勢逐漸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分為西部山地盆地區(北起玳瑁山,南至南琴江,西自白雲嶂、七目嶂,東止馬凹,包括潭下、長布、周江、華陽、橫陂西部和岐嶺、華城、轉水的南部,橫陂、安流的西部,龍村、梅林的北部);東南山地丘陵區(梅江河谷平原以南,琴江谷地以東,包括棉洋、雙華、郭田和龍村、梅林、安流、河東的一部分);北部丘陵區(梅江和五華河谷地北部,包括岐嶺和華城、轉水、水寨的一部分)和中部河谷平原區(包括琴江、五華河沿岸狹長的河谷地帶,和梅江五華縣境河谷平原。琴江河谷平原南起梅林北部,北至河東河口,包括梅林、安流、橫陂、河東、水寨大壩的一部分;五華河谷地西起藍關,東止水寨大壩,包括岐嶺、華城、轉水、水寨大壩的沿河兩岸;在琴江和五華河匯合處,是面積較大的水寨平原)。 [7] 

五華縣山脈

境內山脈多屬東北至西南走向,主要有蓮花山脈、西部山峯和北部低山組成。全縣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31座,其中最高山峯為縣西部的七目嶂(1318米)。 [7] 
該縣地勢西南高,東北底。西北部南嶺山脈自西北向西南延伸,北有玳瑁山,西北有七目嶂、石馬髻、筆架山、七星嶂。這些高山峻嶺,氣勢雄偉,蜿蜒起伏,組成了西北天然屏障,交匯成紫五龍河邊界。這支山脈,尤以七目嶂為第一高峯,海拔1318米;又以石馬支脈,東跨飯簍髻,南越洋塘山,平覆於黃龍、員謹、橫陂、夏阜、錫坑。東南部蓮花山脈由南向東延伸,三天嶂、聖峯嶂、李望嶂、三縣凸、鴻圖嶂,高山相照,巍峨挺拔,延綿八十公里,共有千米以上山峯12座,形成南部、東南部和東部屏障,交匯成揭、陸、華、豐邊境。這支山脈,既有宋丞相文天祥的足跡,又有天柱山的環山古蹟名勝。天堂山上的白雲庵,譽為“廣東名山第七庵”,八鄉山上的鴻圖嶂,築起了粵東電視轉播台。 [8] 

五華縣河流

縣內河流屬韓江流域琴江水系,集雨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大小河流98條。主要河流有琴江河(古名右別溪),集雨面積2871平方公里,五華河(古曰興寧江、縣前河),集雨面積1832平方公里。兩河在水寨河口相匯,東流出境經興寧、梅縣,至大埔三河壩匯合,注入韓江。 [7] 

五華縣自然資源

五華縣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面積3226.1平方公里,摺合4839150畝,佔廣東省土地面積1.81%、梅州市的20.37%。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住宅、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山地耕地有所減少。至2000年末,山地3640050畝,比1985年減5950畝;耕地(水旱田、旱地)476151畝,比1985年減少22070畝,年均減少1471.3畝。

五華縣礦物資源

縣內礦牀主要有原生礦牀和次生砂礦牀兩大類。原生礦牀又分大脈型礦牀、薄脈型礦牀和小脈型礦牀;砂礦牀又分沖積型礦牀和堆積型或殘積型礦牀。有金屬礦物和非金屬礦物共53種。
金屬礦物34種。其中有色金屬12種:鎢、錫、鉍、鉬、銅、鉛、鋅、鋁、鈷、鈦、錳、鐵;稀有金屬20種: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鉭、鈮、鈹、鋯、銣;貴重金屬2種:金、銀。
礦點97處。其中鎢礦、鉬礦達國家標準一級一類;螢石礦屬世界一級品;鉀長石儲量和質量均居全省首位;瓷土含鋁多,含鐵少,儲量大,質量上乘,其中尤以郭田、河東油田為最;油田礦泉水單日井湧量1662.68噸,其遊離二氧化碳、偏硅酸、鍶和鋰含量以及礦化度均達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87)標準;全縣温泉有4處,開發利用3處,其中轉水維龍湯湖熱礦泥,經專家鑑定含有人體所需的60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天下第一奇”。 [7] 

五華縣水資源

五華縣地下水全靠降雨下滲積存而成,地下水常年為5.29億立方米。過境年徑流量13.03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土地水資源量為80.5萬立方米,每畝耕地佔有水量5212.54立方米。全縣可利用水量為8.67億立方米,其中蓄水2.68億立方米、引水5.39億立方米、提水0.6億立方米。需水量5.2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需水4.56億立方米,工業需水0.02億立方米,人、畜、生活需水0.6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藴藏量13.81萬千瓦,可開發量9.94萬千瓦。 [7] 
地表水
縣境地形複雜且降雨量分佈不均。1979~2000年,全縣年均降雨量1519.7毫米、蒸發量1844.8毫米,冬春季節蒸發量多,佔年蒸發量的36.4%。年均地表水資源量25.97億立方米,豐水年(P=10%)地表水資源量38.18億立方米,平水年(P=50%)地表水資源量24.93億立方米,枯水年(P=90%)地表水資源量15.32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土地水資源量80.5萬立方米,每畝耕地佔有水量5212.54立方米。此外,過境年徑流量(主要是琴江五華河)13.03億立方米,佔全縣徑流量的50.17%。因此,汛期會增加防洪壓力,枯水期卻能補充供水量。
地下水
縣境地處南嶺與蓮花山脈之間,地形受歷次地殼運動影響,形成了五華大斷裂和紫金大斷裂,並伴隨形成周江斷裂、水寨斷裂。地下水資源直接以降雨和地表徑流為補給源,並以河川基流的形成與地表水資源重複交替轉換。因此,地下水資源不充足。參照《廣東省水文手冊》,用頻率90%枯水年的本地水徑流15.32億立方米和過境水7.69億立方米的23%折算,全縣地下水資源每年為5.29億立方米。

五華縣動植物資源

五華動植物種類繁多。境內有各種獸類20多種,禽類100多種,兩棲爬行類50多種,各種植物1000多種。 [7] 
植物資源
一、珍貴樹種
縣內珍貴樹木有:泡桐、水松、穗花杉、油欏樹、落羽杉、觀光木、刺桫欏、吊皮椎、山桐子、將軍樹三尖杉、南方紅豆杉、粘木、紅椿、伯樂樹、野龍眼等。主要分佈在省級自然保護區—大田七目嶂,區內粗石坑桫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羣落面積較大,數量可觀,其中一株高8.2米,譽稱桫欏王;棉洋七畲徑林場有水松12株,平均樹高14米、胸徑28.2釐米;雙華軍營村荷樹坳有觀光木3株,其中一株高達16米、胸徑82釐米。
二、優良樹種
杉樹
主要分佈在登畲、硝芳、龍村、華陽、梅林、長布、大田、潭下、小都等鎮,面積15.24萬畝,蓄積量28.92萬立方米。屬縣用材林優質樹木。
濕地松
70年代初引進縣內各地種植。種植面積9.79萬畝,蓄積量22.42萬立方米。屬近代用材林優勢樹種。
果樹
主要有妃子笑、黑葉、桂味、糯米餈品種荔枝,河東茶亭岡沙田柚(梅州金柚),大田果合柿,雙華板栗,棉洋桃駁果,周江柑桔,華城楊桃,轉水水晶柚,中興冬蜜梨等。
三、中草藥
全縣共收集民間野生中草藥1000多種。經專家鑑定237種,其中列為全國重點普查143種。經臨牀應用,藥用價值較高的129種。
屬灌木類有黃花猛、枸杞菜、兩面針、錢排樹、巴戟、假杜仲等29種;
喬木類有白緣樹、芙蓉樹、油籮樹、半楓荷、五指毛桃、枇杷等19種;
濕草類有老蟹夾、過塘蛇、鳳尾草、白花一枝香、溪黃草等36種;
荒草類有含羞草、金鎖匙、七娘草、滿山香、消山虎等36種;
其他有仙人掌、毛披樹、蘆薈等9種。
家種藥材有巴戟茯苓金銀花淮山川心蓮枳殼砂仁等38個品種。
動物資源
一、珍稀動物
全縣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蟒蛇、五爪金龍、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鷹,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小靈貓、大靈貓、白鷳(省鳥)等。
二、引進飼養動物
80年代始,縣逐漸引進動物飼養。畜類有:丹麥長白、廣州大白、比利時斯格(瘦肉型)、杜洛克品種公豬,巴基斯坦辛地紅、人工授精的雜交黃牛,荷蘭、陝西奶牛,瑞士雜交奶羊,安奇拉長毛兔,西德長毛免,狼狗,沙皮狗,哈巴狗,波絲狗等;禽類有:紅波羅、海佩科、白洛克、金黃洛克、AA、仙居、石岐雜等品種雞,櫻桃谷鴨,北京鴨,獅頭鵝等。
其他動物有石岐肉鴿、美國鷓鴣、海狸、雉雞、果子狸、美國青蛙、甲魚、烏龜、蛇等。
三、引進水生動物
淡水養殖有尼羅羅非魚、福壽魚、埃及鬍子鯰、泰國野鯪、美國雲斑鯝魚、蟾鬍子鯰、豐鯉、異育銀鯽、淡水白鯧、桂花魚、三魚魴、羅氏治蝦、銀魚、烏鱧、長江大口鯰等。

五華縣人口

秦以前,居民少,屬南越族。其後,中原居民始有南遷來縣。北宋末年始,五華古代先民因災荒、戰亂等由中原自北向南謀生,輾轉贛閩入粵,分批遷移,定居長樂(今五華境地)。至明初漸多,經世代繁衍,遂形成以傳承中華文化的漢族客家民係為主體的羣落聚居地。明清時,雖有極少量少數民族居民(如瑤、苗族)雜居其中,後或遷移他地,或與漢族客家同化,清末以來已無所聞。五華幾乎成為純漢族客屬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部隊官兵、境外幹部南下、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婚嫁,以及改革開放後跨境經商、務工等,外來人口來縣旅居或定居的有所增加,但所佔比例仍然很小。 [9] 
1979年末,全縣人口797041人。1990年末1017460人。2000年末1173423人,比1979年增長47.22%。21年共增人口376382人,年均增17922人。其間,年增人口數量最少的是1999年,比1998年增7301人,最多的是1990年,比1989年增38722人(其中有部分為前幾年漏登人口)。1979年起,縣每年堅持抓好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成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全縣人口出生率降至12.91‰,比1979年下降17.4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降至7.94‰,比1979年下降15.95個千分點。人口增長逐步趨於平穩。
2019年末五華縣户籍總人口為1524633人,其中城鎮人口為514064人,佔總人口的34%;鄉村人口為1010569人,佔總人口的66%;男性人口為797027人,女性為727606人,性別比為109.5%。常住人口為1093030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53%,比上年末提高0.62個百分點。出生率為12.9‰,比上年下降0.79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9‰,比上年下降1.0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6.61‰。 [120] 
五華縣人多屬漢族,還有蒙古族、壯族、回族、滿族、瑤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維吾爾族、侗族、土家族、白族、朝鮮族、佤族、高山族、塔吉克族等少數民族。旅居海外華僑13萬多人,港澳台同胞29萬多人。 [9]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五華縣户籍人口為1524184人,常住人口為916961人。 [109]  [128]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五華縣常住人口為916961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1052256人相比,十年共減少135295人,下降12.86%。全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31583人,佔36.1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85378人,佔63.84%。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63843人,佔50.58%;女性人口為453118人,佔49.42%。流動人口為95182人,其中,外省流入人口為9250人,省內流動人口為85932人。 [136] 
2021年末,五華縣户籍人口1523442人。其中,城鎮人口530891人,佔總人口的34.8%;鄉村人口992551人,佔總人口的65.2%。男性799753人,女性723689人,性別比為110.5%。常住人口921912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72%,比上年提高0.56個百分點。 [172] 
2022年末,五華縣户籍人口151.9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3.28萬人,佔總人口的35.1%;鄉村人口98.64萬人,佔總人口的64.9%。男性79.95萬人,女性71.97人,性別比為111.1%。常住人口92.4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9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11] 

五華縣經濟

五華縣綜述

五華縣
五華縣(5張)
五華是農業大縣。1979年後,逐步由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工業、服務業為主的第二、三產業轉變,經濟發展速度逐年增長。經省、市統計局統一核算,2020年五華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62.9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12億元,增長1.2%,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1.9%;第二產業增加值36.05億元,增長3.7%,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42.3%;第三產業增加值84.79億元,增長2.1%,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45.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由2019年的22.0:22.6:55.4調整為2020年的25.8:22.1:52.1。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5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税收收入7.11億元,增長0.47%。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64億元,比上年增長4.2%。 [109] 
2022年末,全縣有個體工商註冊户64476户、註冊資金41.38億元、從業108493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7.98%、19.16%和13.75%。全年新增註冊個體工商户13046户、註冊資金7.75億元、從業17443人,分別比上年增長5.88%、8.77%和1.85%;新增私營企業1340家、註冊資金107.25億元、從業13068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3.49%、17.11%和-24.86%。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574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40人。城鎮登記失業1559人,下降48.27%,城鎮登記失業率2.29%。 [211] 
2022年,五華縣實現生產總值178.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3.31億元,增長4.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3.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7.88億元,下降2.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4.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7.68億元,增長1.8%,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3%。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4.5:21.9:53.6調整為今年的24.2:21.2:54.6。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377元,比上年增長1.2%。 [211] 
2022年末,五華縣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358.90億元,比上年增長5.07%;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17.21億元,增長10.3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35.40億元,增長12.23%。存貸比65.59%,比上年提高4.17個百分點。全縣税收收入14.68億元,比上年下降24.99%。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3億元,增長2.22%。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8.15億元,增長4.83%。 [211] 

五華縣第一產業

2022年,五華縣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4.28萬畝,比上年增長0.21%;稻穀種植面積77.56萬畝,與上年持平;甘蔗種植面積0.98萬畝,下降6.67%;油料種植面積4.21萬畝,下降2.09%;蔬菜種植面積20.04萬畝,增長5.03%;園林水果種植面積29.27萬畝,增長9.13%;茶葉種植面積6.94萬畝,增長2.36%。全縣有農業產業園3個,“兩品一標”農產品8個。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0.80億元,增長4.9%。 [211] 
全年糧食產量34.54萬噸,比上年增長0.06%;其中稻穀33.08萬噸,下降0.44%。花生0.86萬噸,增長0.23%;大豆0.25萬噸,增長26.15%;甘蔗2.47萬噸,增長2.91%;煙葉0.18萬噸,下降1.11%;鮮木薯0.44萬噸,增長30.33%;茶葉0.51萬噸,增長17.12%;水果9.96萬噸,增長9.43%。 [211] 
農業產業園:梅州市國家儲備林基地五華縣茶葉產業園五華縣絲苗米產業園五華縣蔬菜產業園五華縣強盛南藥種植現代農業園區五華縣現代農業園區、五華縣南藥示範基地、廣東金柚產業集羣廣東柚子跨縣集羣產業園梅州柚優勢產區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中心五華縣農產品冷鏈倉儲中心中國聯塑花卉種植基地五華特色蔬菜生產基地廣東漢光超順蔬菜產業園五華台灣蔬菜園漢光超順種植基地廣東道地藥材現代化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粵東花卉世界產業園聯塑高檔花卉科技產業園五華縣苗木花卉種植基地轉水鎮絲苗米產業園廣東貴澳農旅扶貧產業園五華縣河東鎮食用菌種植基地桑芽菜示範種植基地葵富村鷹嘴桃種植基地鷹嘴桃種植基地湖中村蘭花種植基地五華縣長布鎮夏威夷堅果種植基地五華縣精品蔬菜種植示範基地五華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食用油生產基地蓮洞村稻蝦共作基地憫農公司稻蝦共作基地太平村澳洲堅果園基地龍村鎮三紅柚品牌創建基地龍村鎮茶葉品牌創建基地百稻莊五華基地天柱山茶旅園松崗嶂萬畝茶旅觀光產業園五華縣茶亭崗特色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五華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五華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台五華縣第二農產品初加工和商品化預處理中心五華縣農產品凍庫 [14]  [16-21]  [153-154]  [158]  [161]  [169]  [174-175] 

五華縣第二產業

五華史稱長樂,素有“工匠之鄉”的美譽。鐵業和石業,向來是五華最負盛名的兩大行業,歷史悠久。而鐵業,更為尤甚。據清康熙《長樂縣誌》記述:“溪二都,在宋代……其地峻益,山多出鐵,有爐在焉!”由此可見,五華在宋熙寧四年(1071)置縣時,已有鐵業。到了明代,五華鐵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那時,五華屬惠州府管轄,據明嘉靖《惠州府志》載:“惠之歸善、河源、長樂、興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共十八座鐵爐,而長樂則佔有十一座。”又據清道光《長樂縣誌》雲:“長樂民盡工著,外出惟工匠,而經商者少。”該志另引阮《通志》:“龍玉湖鐵爐一座,税銀五十三兩。”可見,明清時期的五華鐵業,遙遙領先於其他各縣,冠於全惠州府,乃至全省。 [194] 
2022年末,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家。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完成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5.38億元,增長8.3%。全年工業用電量3.77億千瓦時,下降1.63%。全縣有資質建築業企業33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7.65億元,下降20.43%。 [211] 

五華縣第三產業

五華鹽運歷史悠久。據民國《五華縣誌》的卷七“實業志·商業”中載:“油鹽商。縣屬各圩市,油鹽商店甚多。如橫陂、水寨、雙頭,每年均自榨豆油(即花生油)、茶油發售,亦有販自江西、梅縣,運銷各處。鹽商多由海、陸豐二縣,採辦來縣。塘湖、安流,鹽店尤多。”在五華縣龍村鎮塘湖村有一條築於清代,全長約10公里的五華古鹽道 [195] 
2022年,五華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8億元,比上年增長2.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64億元,增長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74億元,增長1.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2.5%;餐飲收入額9.23億元,增長1.0%。 [211]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石油及製品74%,機電產品及設備46.7%,文化辦公用品類21.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9%,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3.8%。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815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86%;其中,外貿出口總額16892萬美元,進口總額1264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8萬美元,比上年下降70.81%。 [211] 

五華縣交通運輸

五華是梅州通往珠三角的主要門户之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公路養護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五華着力改善區位環境,全力暢通出縣通道,初步構建起市縣1小時生活圈,縮短了與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 [27] 
五華歡迎您
公路:境內有長深高速(梅河高速公路)、濟廣高速興華高速)、汕湛高速畲華高速公路華陸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大豐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28]  205國道以東西方向橫穿境內,228省道、239省道以南北方向橫穿境內,此外還有238國道、355國道、120省道、223省道、238省道等國省道穿越境內,交通四通八達。 [146] 
鐵路:廣梅汕鐵路設有華城站,可以直達廣州梅州深圳武昌汕頭等城市;梅龍高鐵設有五華站,項目建成後,與贛深鐵路、廣汕鐵路銜接,梅州市與廣州、深圳中心城區之間將實現90分鐘通達。
五華縣·鐵路
航空:五華通用機場已列入廣東省交通“十三五”規劃,並列為梅州市2017年重點工作。五華通用機場按照A1類通用機場設計,總投資預計2億元人民幣。近期飛行區指標2B,跑道長度800米,飛行規則為目視飛行。機場主要用途為飛行培訓、私人飛行、航空旅遊、短途運輸,並提供應急救援、森林防火、公安巡邏、電力巡線、航拍航測等公共服務。五華通用機場的建設,是金泉航空有限公司佈局通航產業園和通航特色小鎮的核心組成部分。
梅州五華通用航空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建設通用航空學院區、飛機制造組裝區、航空旅遊區(含航空主題公園)、生活區、行政綜合管理區等。 [174] 
五華(潭下)直升機場位於五華縣潭下鎮,總投資2.5億元,機場本期建設跑道200米 X30米,佔地17.4公頃,261畝;遠期跑道800米 X30米,佔地33公頃,495畝。建設起止年限為2021-2025年。 [175] 
2021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完成全社會貨物週轉量80052萬噸公里,增長1.2%;完成旅客週轉量7017.46萬人公里,下降50.4%。全縣公路通車裏程4084.03公里,公路密度為126.13每百平方公里;境內鐵路通車裏程22.5公里,境內高速公路通車裏程202.84公里。有公交線路6條,公共汽車30輛,出租汽車53輛。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為13.15萬輛,其中個人汽車擁有量12.09萬輛,比上年增長10.3%。 [172] 
2021年,華陸、豐華高速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05.79公里,全縣高速公路總里程202.84公里,密度達6.2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投資6.24億元完成10個國省道公路項目建設,新增國道178.14公里,新增公路通車裏程808公里,全縣公路總里程4054.58公里,密度達125.2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增21.87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行政村全部通客運班車,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27] 
2022年,五華爭取在廣梅汕鐵路龍川站至岐嶺鎮王化段新增鐵路專線,謀劃五華至惠東、五華至東源高速和汕尾至梅州高鐵並在五華設站。爭創“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146] 
2023年,開展五華至紫金高速公路、五華至惠東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興華高速轉水、錫坑互通工程儘快動工。加快國道G238線縣城改線段,豐華高速郭田、平南互通兩條連接線改建工程,國道G238線龍中至雙璜段、省道S238線長布至周江段路面改造等一批項目建設進度。謀劃建設國道G238線河東至安流段改建工程、省道S223線梅縣南口至五華水寨段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完成天雲嶺旅遊公路建設。 [146] 

五華縣政治體制

五華縣縣委領導

縣委書記:鍾秀堂 [228] 
縣委副書記:丘煬宋學希
縣委常委:劉敬東幸國平張少凡羅麗思招業斌周長山甘飛鴻羅瑞金、謝瑞獅、蔡強 [29] 

五華縣縣政府領導

縣政府黨組書記、縣長:丘煬 [148] 
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謝國泉張裕招業斌李政江丘武秋鄺逸平
副縣長:賴俊香 [29]  [210]  、何嘉星 [224] 

五華縣縣人大領導

人大常委會主任:鍾光振
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國泉張裕曾冬雲李永浩李清昌、黃永響 [148] 

五華縣縣政協領導

政協主席:葉天泉
秘書長:顏定文 [29] 

五華縣縣紀委領導

縣紀委書記:幸國平
縣紀委副書記:鍾湘衡葉汝強 [29] 

五華縣社會事業

五華縣文化事業

2022年,全縣共建調頻廣播電台1座,衞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個,有線電視用户33421户,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為21%。全縣有縣級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3個。圖書館現有藏書35.96萬冊,進館讀者36.8萬人次,圖書流通量28.6萬冊次。有鎮級文化站16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48個、村(居)文化廣場448個、農村文化俱樂部76個。縣城文化廣場演出2場次,送戲下鄉演出74場次。 [211] 

五華縣科學技術

2022年,五華縣獲得國家專利授權449例,比上年下降22.59%。全縣有各類科技人員47人,增長123.81%;專業技術人員15721人,增長1.56%。 [211] 

五華縣醫療衞生

2022年末,全縣有衞生機構637個,其中醫院47家;全縣擁有牀位5488張,比上年增長1.07%;各類衞生技術人員3487人,其中:執業醫師790人,執業助理醫師825人,其他1872人。 [211] 
主要醫院:五華縣人民醫院梅州谷城醫院五華縣中醫醫院五華縣婦幼保健院五華縣慢性病防治站、梅州市人民醫院華城醫院、五華縣第二人民醫院(安流)、五華縣第三人民醫院 (華城)、五華縣第五人民醫院(龍村)、五華縣第六人民醫院(水寨)、五華新視界眼科醫院、五華世客口腔醫院五華縣康泰精神病醫院、五華縣皮膚院、五華明鑫醫院五華殘疾人康復醫院五華一鳴醫院五華福康醫院五華琴江醫院等。 [32-37]  [187-189]  [212] 

五華縣體育事業

五華奧體中心
五華奧體中心(17張)
2019年末,全縣各類註冊登記體育協會27個,新增五華縣長跑協會,會員有7945人,比上年增長25%,全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共3450多人,增長2.1%;全年組織、協助舉辦大型賽事共15項(其中3場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舉辦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共693場次。 [120] 
五華奧林匹克中心惠堂體育場已於2018年10月建成並交付使用,並於2019年1月1日啓用,惠堂體育場可容納3萬名觀眾,2019年將作為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中甲聯賽的主場。 [38] 
2019年1月1日晚,梅州市第一屆棕櫚·客家杯“一帶一路”國際足球邀請賽開幕式和揭幕戰在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惠堂體育場舉行,賽事時間為2019年1月1日晚至10日。
2019年中國足球協會女足四國賽(中國四國女足邀請賽)將於2019年1月14日至21日在五華縣奧體中心惠堂體育場舉行。參賽隊伍有中國女足、韓國、尼日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女足國家隊,這是梅州足球史上迎來最高級別的國際足球賽事。
2019年5月16日,五華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足球協會合作共建中國沙灘足球國家希望隊,標誌着全國首支沙灘足球國家希望隊落户五華。在2019世界沙灘足球俱樂部盃賽事中,代表中國參賽的梅州客家沙灘足球隊奪得世界亞軍,為中國沙灘足球創造了歷史。 [39-40] 
2021年12月22日,在2021中甲聯賽收官戰中,梅州客家成功衝超,全國唯一縣級中超球隊誕生,“足球之鄉”梅州再創歷史。 [171] 
2022年,全縣有體育場館6個,有各類註冊登記體育協會33個,註冊會員7000人,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400人。全年組織、協助舉辦大型賽事共15項,舉辦校園足球四級聯賽677場次。 [211] 

五華縣環境保護

2022年末,全縣有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16人,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356天。共有污水處理廠16座(其中,鎮級14座、縣城1座、工業園1座),垃圾處理站72個。全縣有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23個,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1.3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長179.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為0.525。
全縣全年完成新造林45762.6畝,全縣森林面積22430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9.24%,林木蓄積量累計達903.93萬立方米。全縣共有自然保護區1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8978.4公頃;縣級森林公園2個,城區綠化覆蓋率41.22%。 [211] 
截至2012年有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2個:李望嶂、益塘、五華天柱山、天吊嶂、天堂山、蒲石頂、桂竹園、五華清水河、龍獅殿、插天嶂、七目嶂鴻圖嶂 [104] 

五華縣社會保障

2022年,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103.96萬人,比上年下降6.83%;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20萬人,增長3.09%。全年發放醫療救助資金4434.95萬元,救助8.78萬人次。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8.93萬人,比上年增長0.02%;其中,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44.74萬人,比上年下降0.6%;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14.19萬人,增長2.3%。參加失業保險4.48萬人,增長2%;參加工傷保險5.98萬人,增長0.03%。
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6個,牀位727張。年末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羣眾28714人,其中城鎮居民352人,農村居民28362人。有特困供養人員3495人,其中在院集中供養246人,分散供養3249人。 [211] 

五華縣文化教育

1979年後,五華教育事業發展加快。1980年,全縣基本完成掃除青壯年文盲任務,獲“基本掃除文盲先進縣”稱號。1984年,全縣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91年,中小學危房校舍改造經省、市驗收合格,評為優秀。1992年,以全省第四名、全市第一名通過國家高標準掃除青壯年文盲達標驗收。1996年9月,以全市最高分通過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簡稱“普九”)達標驗收;1997年1月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先進縣稱號。
2022年,全縣教育財政撥款25.13億元,比上年增長3.40%。全縣有技工學校1所,在校學生4510人、增長5.30%。普通中學57所,在校學生77004人、增長4.92%;其中高中13所,在校學生24780人、增長2.16%。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997人、增長10.17%。小學161所,在校學生101125人、下降1 .97%。幼兒園225所,在校幼兒44861人、下降6.37%。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比上年提高1.48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初中畢業生入學率均達100%,均與上年持平;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9.87%,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在2022年高考中,全縣入專科線以上7468人,入圍率為95.50%;入本科線以上2057人,入圍率26.30%。 [211] 
職業技術學校:五華縣職業技術學校 [106] 五華縣技工學校五華縣體育運動學校 [133] 五華客家精英足球學校 [139] 梅州客家霍芬海姆足球學校 [140]  、五華縣西湖文武學校、五華縣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五華縣長興職業技術學校、五華縣教師進修學校等。 [101-102] 

五華縣歷史文化

五華縣地名由來

西漢初,趙佗(河北真定人)為龍川縣令,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趙佗一次為狩獵率行部到五華山下(即今華城北門外),恰巧高祖派遣漢使陸賈奉旨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為了朝拜漢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築台於五華山下,名為長樂台。以後以人口繁衍,設為長樂鎮。在北宋熙寧四年置縣時,因縣治所在取名為長樂縣
華城趙佗雕像 華城趙佗雕像
五華縣舊名長樂縣,"長樂"為何改"五華"呢?據有關人士説:孫中山查閲有關資料時發現"一國三長樂"的情況,縣名字相同,會有弊端。因此孫中山決定:"縣名相同者,按歷史時間長者保留。" 經國民政府官員查詢,縣名相同者進行歷史時間比較論證,廣東省長樂縣名歷史時間使用短几年。孫中山指示""尊重歷史事實,廣東長樂另賜縣名。"即派國民政府官員來廣東長樂調查核實。 在長樂鎮縣府駐地(今華城鎮)會同當地官員一起研賜縣名字,經磋商按地形地貌起賜縣名字,走上華山峯(今華城鎮內)望遠山腳下有一串珠弓狀形的五座小山丘形,像“五朵金花”。由地理條件反射下產生靈感,一致認為,就叫她"五花縣"好了。最後,國民政府官員回府向孫中山彙報初起賜縣名字。孫中山批示:"廣東長樂改五花縣與廣州的花縣有相似,按古人日:花者華也,叫她五華縣好了。"從此長樂改為五華。這年是一九一四年。 [45] 

五華縣文物古蹟

五華歷史悠久,人文積澱厚重,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鄉,也是原中央蘇區縣。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有華城獅雄山秦漢遺址、長樂學宮獅雄山塔李威光故居英烈廟李惠堂故居榮槐樓蘭芳樓曾國華故居古大存故居遺址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3處。其中,獅雄山遺址被列為廣東省“八大大遺址”之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6-47]  [177] 
五華縣文物博物工作起步較晚。原收集的一批石器、陶片、瓷器和革命文物,大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爛或搶走,資料無存。1982~1984年,開展全縣性文物普查工作,發現一批很有價值的文物點和傳世文物,計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春秋戰國文化遺址73處、秦漢遺址1處、古城池遺址2處、古村寨場遺址20處,古塔、橋、宮廟、祠堂、民居等25處,古墓葬20處,古陶瓷遺址20多處,古石場2處,摩崖石刻、碑記10多處,及石雕、木雕、書畫、陶瓷等。還有革命遺址和紀念建築30多處,紅軍標語30多條,革命文物20多件。(詳見: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市歷史建築名錄梅州市宗教活動場所名錄等詞條)
文物古蹟
獅雄山遺址
趙佗
趙佗,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趙佗原為秦朝將領,曾與任囂一起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後來被秦始皇任命為龍川令。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於公元前203年(一説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自立為王。公元前195年,趙佗接受了劉邦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公元前137年,趙佗病逝,享年逾百歲。在執政期間,趙佗實行“與越雜居”“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嶺南也開始有了文字,發展冶鐵業,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一般認為,趙佗是引導嶺南百越部落從原始氏族社會迅速走向文明時代的文化先驅和偉大政治家。
長樂
五華縣在秦朝、南越國(約西漢早期)時屬龍川縣轄地。華城鎮自北宋天禧二年(1018)始稱長樂鎮,熙寧四年(1071)設長樂縣,置縣治於長樂鎮,到民國三年(1914)長樂縣更名為五華縣,長樂鎮也改名為華城鎮。根據當地民間傳説,長樂縣、長樂鎮之名均得自西漢前期南越王趙佗在如今華城鎮一帶所修築的“長樂台”。據史料記載,趙佗統治南越國時在嶺南地區築了4個行宮(台),分別是廣州朝漢台、廣州越秀山越王台、新興白鹿台、五華長樂台。明末清初學人屈大均在其著作《廣東新語》中曾記載:“(四台)在長樂縣五華山下者,曰長樂,佗受漢封時所築。長樂本龍川地,佗之舊治。”
問跡尋蹤
“五華山下越王台,故址猶存卓氏宅。傳聞基石大專車,乃令譭棄無遺蹟。”這是清道光《長樂縣誌》編纂者、舉人温訓所作的《越王台懷古》。詩中的“越王台”,便是位於五華縣華城鎮由南越王趙佗所建的“長樂台”。如今長樂台杳不可尋,但在附近的獅雄山上,兩千多年前中原漢人在嶺南留下的足跡,昭示古老長樂的歷史底藴。 [48] 
1982年至今,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五華縣博物館先後五次對該遺址進行調查、發掘,出土了數百件鐵器、陶器、石器、封泥、碳化植物等文物。如今大部分文物收藏於五華縣博物館
千年古寺
天池古寺,坐落於古循州府(今廣東省五華縣華城鎮秦南越王趙佗勃興之地 [49]  ),地處新橋最高山頂平風台,因高山湧泉而得名。
古寺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曾與南華寺光孝寺並列為廣東省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始建於東晉年間(公元358)至今已有1650餘年。興盛於唐初,最鼎盛之時出家僧眾多達200餘人,在寺院安居常住。求佛聞法的信士也絡繹不絕。 [50] 

五華縣民間藝術

五華民間藝術斑斕,文化底藴深厚,品種較多。除木偶戲採茶戲外,還有竹馬舞春牛舞花朝戲嗩吶七盞燈客家民歌獅舞龍舞鑼花舞、八音樂班、雜耍等近20個羣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品種。其中五華提線木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華竹馬舞五華石雕五華採茶戲鑼花舞長樂燒酒製作工藝下壩迎燈等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五華金木雕工藝梅石宮醮會五華釀豆腐、五華大布七月七藥粄製作技藝、五華毛羔製作工藝、五華橫陂小炒七盞燈等技藝被列入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1-53] 
石雕藝術
五華工匠石雕作品
五華工匠石雕作品(10張)
五華石業歷史悠久,歷代五華石工的高超技藝,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舉世聞名的石雕精品:五華水寨大橋石獅兩尊(明代)、廣州越秀五羊雕像(1959年)、廣州海珠廣場廣州解放紀念雕像(廣州解放紀念碑廣州解放紀念像)、珠海漁女雕像(1981年)、廣州烈士陵園葉劍英元帥雕像、從化北迴歸線標誌塔、廣州聖心大教堂(又名石室)、北京烈士紀念碑石雕、江西南昌“八一起義紀念碑“、佛山城雕、廣州白雲山能仁寺虎跑泉石卧虎(1984年)、向秀麗雕像、草原英雄小姐妹石雕像,出口的澳大利亞的石獅、雙環石馬、廣州“南越王墓”前的石雕羣、深圳白芒海關石屋、香港中環的匯豐銀行大廈、為前聯邦德國建築的花崗岩石室等均是五華石雕工藝的代表作。
1958年,五華石工隊曾抽調參與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玉帶河清水橋、天安門廣場石獅和石板工程建設及人民大會堂的建設。1964年,五華石工隊還走出國門,參與6個國家援外工程,如支援越南興建全長80餘米的哥龍河拱式石橋。 [54-55]  2019年6月28日,南越王趙佗雕像揭幕儀式在五華縣華城鎮狀元公園舉行,為文化底藴深厚的五華老縣城華城鎮增添了濃郁的歷史文化韻味。 [145] 
傳統戲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華提線木偶,唱腔以漢劇為主,廣東漢劇在五華有深厚的羣眾基礎。近年來,廣東漢劇院按照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並重的要求,以廣東漢劇振興帶動提線木偶戲採茶戲等國家級“非遺”的整體性傳承與發展。2018年,廣東漢劇(漢樂)活動驛站在五華提線木偶傳習所設立,打造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五華提線木偶傳習所共同的活動陣地,通過溯本清源、藝術互動、交流培訓等形式,使廣東漢劇廣東漢樂五華提線木偶戲這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五華縣廣東漢劇協會成立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於2021年5月13日在五華提線木偶傳習所舉行。 [170] 
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樂鼓,是五華民間傳統文體項目。金龍、醒獅被視為福神降臨之物,節日串演城鄉,大受人們歡迎。金龍身長4丈,頭寬3尺,以布為身,9人持杆起舞,一持龍球,蹈導其前;另有4人持竹杆(頂端用硬紙貼製作鯉魚、公雞、魚、蝦彩圖)作柱,立於四方,金龍則穿梭柱間起伏、滾動,情趣喜人。轉水新民村的金龍舞舞技多變、樂鼓動聽,久負盛名。
五華舞獅多屬“王”獅,有單獅舞、雙獅舞之分,舞獅表演嫺熟生動,情趣喜人,翻滾、竄方桌、跳風車、疊高取寶尤為精彩。醒獅團拜後,還有武術表演,拳、棍、耙、刀、劍的單練和對陣,刀光劍影,緊張動人。1979年後,縣內龍獅隊不斷髮展壯大,活動日漸頻繁,常在重大節日和慶典會上表演,深受人們喜愛。
竹馬舞
五華竹馬舞民間俗稱“舞竹馬”。竹馬舞隨客家先民遷徙而來,已有500多年曆史。其曲譜獨具一格,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熱烈奔放的情趣,羣眾喜聞樂見,主要流傳新橋。1993年1月,新橋竹馬舞表演隊被選派參加中央電視台在梅州錄製電視片《神州百姓鬧元宵》演出,獲好評。1994年12月,在梅州市舉行世界客屬第12次懇親大會上,獲藝術遊行表演一等獎。2000年10月,新橋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五華縣本土方言

五華縣居民使用語言為客家方言。 [209] 

五華縣人文環境

工匠文化
五華素有“工匠之鄉”的稱謂,歷來能工巧匠輩出,特別是在石業、鐵業、木業、釀酒、建築、口腔等行業的工匠們身上,顯現出來的工匠精神,歷久彌新。新中國成立以後,五華石工參與了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等的建設,受到了國務院的獎勵和廣州“五羊”、珠海“漁女”等石雕珍品均出自五華石匠之手;3萬多名五華牙匠遍佈全國;投資佔地上千畝的五華紅木文化產業園,為五華木匠傳承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五華建築企業總部大廈的建成使用,為凝聚五華創建“中國建築之鄉”注入強勁動力。截止2020年12月,五華縣建築業行業協會共有會員企業56家,其中建築企業38家(一級8家、二級14家、三級16家)。全縣建築行業從業人員共4萬多人,一級建造師164人、二級註冊建造師318人。 [111-115] 
足球文化
五華縣是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擁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藴、完善的足球運動設施、完整的足球產業鏈條,多年的足球改革發展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成為全國唯一擁有男超和女超兩支職業足球隊的縣。五華縣已連續幾年承接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和甲級聯賽的賽區任務,產業特色鮮明,對本地區及周邊體育旅遊產業具有較好的帶動作用。 [218] 
五華縣高度重視體育產業和足球改革發展,先後制定出台了《五華縣加快體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五華職業足球隊參加中國足球協會聯賽績效獎勵方案》《五華縣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五華縣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政策文件,成立創建足球特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縣足球發展工作。五華縣堅持以足球為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理念,積極推動職業足球、羣眾足球、青少年足球運動協調發展,形成足球運動、體育產業良性循環,帶動全縣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218] 
五華體育擁有優良的傳統,廣泛的羣眾基礎,和未來發展無限的潛力。雖然還有很多困難,但是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五華人應繼續發揚“用心勤學、團結拼搏、責任擔當”的“足球之鄉”精神。為全民健康,為中國足球培養更多的人才而努力。相信五華的明天更美好。五華擁有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梅州五華足球俱樂部兩支中超級別職業足球俱樂部。湧現出張均浪魏崇金李玉展何偉文鍾金玉等許多優秀足球運動員。 [56-58]  [129] 
2021年12月22日,中甲聯賽最後一輪戰罷。梅州客家隊在五華縣體育場以1比1戰平崑山FC,從而以聯賽亞軍身份衝超成功。這是中國職業足球歷史上第一支在縣級城市誕生的頂級球隊,創造了廣東足球和中國足球的新紀錄,這也是梅州地區歷史上首次出現頂級聯賽球隊,同時,梅州客家本賽季與廣東足協共建廣東女足,廣東梅州客家女足在本賽季女超也獲得了第4名,是廣東女足重返女超後的最好成績。 [165-166] 
僑鄉文化
五華是有名的“華僑之鄉”,僑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至2000年,有港、澳、台、僑胞44.59萬多人,約佔全縣人口的38%。海上絲綢之路讓不同的宗教文化交匯在一起,所以絲綢之路不僅僅是經貿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比如宗教在五華流傳較早,縣民信佛始自宋末。清咸豐、同治年間,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基督教、天主教陸續傳入五華,宗教的傳播為當地民眾對外交流提供了載體和平台。直至現代,在長布大田的各處鄉野之間,不時能見到基督教堂;現代足球運動最早在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由德國傳教士畢安和邊得志二人在五華元坑傳教期間傳入;周江有180多年的牙藝發展歷史,周江鎮冰坎村鍾氏先人,在一百多年前憑着智慧與進取精神,將傳統中醫藥與德國牙科先進技術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牙科技藝沿傳至今,開啓了“中德牙藝、百年傳承”的五華牙科發展史等“海絲”印記。
紅色文化
五華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也是原中央蘇區縣。自大革命時期以來,全縣有1594名革命烈士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梅州各縣(市、區)之最,境內革命史蹟遍佈城鄉。五華縣有革命先烈1594名,其中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240名、抗日戰爭時期50名、解放戰爭時期74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230名。 [59]  五華縣革命遺址總數有173處,其中重要革命遺址78處。 [138]  2013年7月,五華縣被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屬於原中央蘇區範圍。2019年3月6日,被列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稱號,實現創建此榮譽以來四連冠。 [60] 
五華縣是廣東省建立中共地方組織較早的縣份之一。早在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後,廣大五華知識青年紛紛外出到全國各地求學,追求革命真理。1925年黃國樑先後介紹宋青、古大存、魏公傑、江傑夫等分別加入共產黨、青年團組織。他們在廣州組建了五華旅省同鄉會、五華青年同志會,並將《新五華》《春雷》等刊物,源源不斷地寄回五華,供廣大青少年學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五華的傳播。 [193] 
東江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四•一五”以後由中國共產黨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和中共東江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的部署,率領東江人民向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而創建的。 [197]  五興龍根據地位於東江的西北部,地處兩省(廣東、江西)三縣(五華、興寧、龍川)邊緣交界的地區,距三縣縣城均在百里之外,毗鄰中央蘇區。 [198] 
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五華蘇區就與中央蘇區、紅軍形成密切聯繫。五華人民為保障蘇區紅軍和中央蘇維埃政府緊缺物質的供應,幾乎每天都有數十擔食鹽分五、六路,從五華的棉洋、龍村等地挑運入中央蘇區腹地,有力地支持了偉大的革命戰爭。此外,當時五華有一大批鐵匠,先後進入到江西、福建為中央紅軍修槍造彈。在興國官田兵工廠、閩粵贛造槍廠、贛南兵工廠、粵贛省兵工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195] 
客家文化
“五華人硬打硬精神”是百折不撓、艱苦創業、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奮鬥求新的精神。五華縣本地的通用語言屬於客家話粵台片梅州話的一種,也稱五華話,梅州市轄的梅縣、興寧、蕉嶺、平遠、五華、大埔、豐順等縣,説的同是客家話,語言交流不存在障礙,但在語音上卻有些差別。 [61] 

五華縣風景名勝

五華縣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五華縣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五華縣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七目嶂位於梅州市五華縣大田鎮青岡村,北與龍川縣博石下交界,東與東源縣黃村鎮毗鄰,南與紫金縣中壩鎮相連。周邊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山16座。其中主峯七目嶂海拔1318米,因可眺望五華、龍川紫金連平和平博羅東源縣7縣而名,佔地58.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3%。1990年7月設立七目嶂天然次生闊葉林保護區,1995年5月升格為市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12月獲准為廣東省省級自然保護區。
七目嶂保護區內物種繁多。經專家考證擁有植物191科601屬1055種,野生動物23目53種。其中,有屬國家珍稀保護植物桫欏(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三尖杉、吊皮錐、紅椿等15種,被譽為“粵東明珠、物種寶庫”。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桫欏,羣落面積大,樹高超過2米的13棵,最大的一棵胸徑26釐米、高近9米、冠幅達20平方米,據專家稱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發現的最高的一株,譽稱“桫欏王”。珍稀動物有云豹、蟒蛇、雉雞、穿山甲等,還有從廣西引進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獼猴,現已繁殖有2~3羣。
七目嶂自然風光秀麗,羣峯峻峭,這裏有距今6000多年前的中生代森林景觀,有形象逼真的天然崖景。其中有稱為“精衞填海”、“木石駝鳥”、“觀音出浴”、“仙女浣沙”、“鱷魚上山”、“烏龜覓食”的奇異景觀。離主峯200米處,有個被稱作“高山海底世界”山坳,散立着千萬個酷似海洋生物的岩石,有“海龜望月”、“仙蛙鬥歌”、“龜牛親吻”、“海螺相親”、“海蛙幽會”、“海貝開屏”、“螃蟹爬岸”等景觀。

五華縣石馬山

位於梅州市五華縣長布鎮西北部,海拔1180米。因百丈懸崖上有天然形成酷似一牧童牽馬圖而冠名。山中有栩栩如生的“筆架凌霄”、“怪獸下山”、“神龜馱書”、“仙人洞”、“酒缸潭”、“雙門墩”、“風門坳”等怪石奇景,山下有石寮、石屋等古代客家建築遺址,山上稀產靈芝、香菇、木耳、茶葉、石花等貴重藥材、食品、名茶。相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被貶任惠州刺史時曾遊經此地,並寫下《石馬吟》一首雲:“石馬生成在惠州,仙人遺下幾千秋。狂風瑟瑟毛無動,細雨霏霏汗有流。青草可吞難張口,鐵鞭任打不回頭。諸君莫問何方歇,天地為欄夜不休”。

五華縣益塘水庫景區

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潭下鎮之間。水庫庫容量1.6億立方米,是梅州最大水庫。庫內有300多個庫灣,10多座特色各異的孤山小島。1993年,縣政府批准益塘水庫為旅遊風景區,着手規劃建設。1999年,深圳西湖公司投資購置電動遊艇等設施,興辦遊船、品果、度假旅遊項目。至2000年,已建成益塘大佛、杜鵑花徑,正在建會務中心和荔枝園別墅。

五華縣足球小鎮

足球之鄉
足球之鄉(22張)
2017年8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公佈全國第一批96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五華縣橫陂鎮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足球小鎮)榜上有名,成為此次全國唯一以足球為特色的入選項目。
五華縣橫陂鎮足球小鎮毗鄰縣城,選址在球王李惠堂故里聯長村,位於舊城區與琴江新城區交界處,擬以綠色、生態發展為原則,建設15個11人制標準足球場,配套建設1個四星級酒店公寓、運動場館、足球產業辦公樓、中德足球學校、山林住宅、球迷酒吧街、餐飲美食街。該小鎮規劃佔地面積1200畝,計劃總投資6億元,首期投資2億元。 [62] 

五華縣五華奧體中心

五華奧體中心場館
五華奧體中心場館(3張)
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位於縣城琴江新城內,規劃用地面積約17.54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約8.3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億元。景區內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正門廣場、球王李惠堂雕像、“工匠之鄉,宜居五華”石碑、五匠館、“五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賦”石碑、惠堂體育場、五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體驗館、足球科技館、威光體育館,周邊配套建設户外小型足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自行車騎行賽道等體育設施,是集市民健身、娛樂、文化交流和足球競技等為一體的體育文化旅遊綜合體。2019年1月1日五華惠堂體育場正式建成開館。該體育場是目前全國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縣域運動場館之一,可承辦中甲以上足球賽事及國內國際重要賽事,工程項目入選《2018年全國優選體育產業項目名錄》。2019年11月12日五華威光體育館正式投入使用。該體育館主要分為籃球館(五華首個CBA高標準大型室內籃球館)、羽毛球館、游泳館及其他功能用房等,是一個可容納約3000名觀眾的綜合性體育館。
主要旅遊景點:五華八景球王故里文化旅遊區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漢光超順農旅園七目嶂生態旅遊區、湯湖熱礦泥山莊益塘風景區五洲陽光温泉度假村雙龍山風景區新豐寨景區龍獅殿農業觀光旅遊區五華縣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遊區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五華元坑遺址景區長樂足球街秦漢文化特色光影小鎮球王故里足球產業園梅州五華·元坑遺址景區天堂山生態休閒旅遊區中國天柱山田園綜合體南灃山養生養老生態園寨頂巷歷史商街文化旅遊區保利客家人居文旅項目華城古鎮文化旅遊聚集區、南越國長樂台遺址、龍獅殿抽水蓄能電站觀光旅遊區、頤星湖健康生態旅遊產業園五華登雲嶂茶園景區、鄉溪谷美麗鄉村旅遊度假區七輋徑茶園生態旅遊區五華國際健康城足球運動小鎮元坑足球舊址公園、湖田農莊、老禾倉生態旅遊村、五華縣温泉旅遊度假基地五華工匠博物館五華縣歐盟外交官小鎮琴江景觀大道五華文化廣場華城水上樂園粵東五華茶博彙粵東農批美食廣場粵東花卉世界產業園五華縣球王文化產業園五華縣文化旅遊體育產業園綜合體五華南越工匠園文旅綜合體維龍村五彩繽紛温泉小鎮龍獅湖旅遊區五華營田農業生態旅遊區五華縣茶亭崗特色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區松崗嶂萬畝茶旅觀光產業園石馬山農旅綜合園區天柱山茶旅園鷹嘴桃種植基地荷景農莊梅州市長樂谷全民國防教育中心長樂工匠小鎮文旅景區五華縣狀元故里文化產業園五華縣石雕工藝文化產業園天堂山大峽谷天雲嶺養生養老生態園安流古鎮橫陂鎮崇文康養基地轉水鎮旅遊特色小鎮黃獅新村美食示範街華陽鎮美食街大眉山古驛道五華縣南粵古驛道五華古鹽道、千年客邑遺址西門寨、廣東梅州五華白石嶂國家礦山公園獅雄山秦漢遺址公園長樂公園人民公園親水公園琴江公園濱江公園獅山公園狀元公園球王公園老河道公園蒲麗頂森林公園天雲嶺森林公園五華禁毒主題公園五華縣民法典主題公園五華紅色體驗館中央蘇區(五華)歷史博物館竹山阻擊戰遺址羣竹山阻擊戰紀念園長樂學宮獅雄山塔、城隍廟、璼公祠宗聖祠、皇恩寵錫、天后宮平安寺益塘寺白雲庵英烈廟聯珠塔榮槐樓新民樓蘭芳樓福慶樓古大存故居古大存紀念長廊東征軍政治部舊址曾國華故居、“亞洲球王”李惠堂故居、武狀元李威光故居魏大斌故居戴恩賽·孫婉故居李友梅故居黃國樑故居等。(詳見:梅州旅遊景區) [63-68]  [132]  [149]  [215]  [221] 
2021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78.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35%;旅遊業總收入46.04億元,增長8.0%。

五華縣特產美食

五華土特產豐富,岐嶺長樂燒酒,被評為國優產品;大田柿花七畲徑茶五華紅薯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69]  [137] 五華三黃雞新橋腐竹 [108]  、轉水紅粬、五華禾梨 [134]  、華城細核荔枝、棉洋桃駁果,歷為名品;客都草魚梅州金柚客都稻米梅州梅片富硒綠茶板栗梅州荔枝梅州青欖梅州桃駁李客家娘酒老紅酒巴戟酒五華綠茶五華高山紅薯梅州柚客都米嘉應茶蘿蔔苗茶天柱山綠茶客家擂茶客家薑糖樓江甜粄梅乾菜梅菜)、五葉神湯料奶油花生酥客家打炒米客家柚皮涼果柚子月餅柚子酥柚皮糖柚子茶柚子酒金柚啤酒金柚蜜餞金柚果脯金柚花茶蜂蜜柚子茶冰糖柚子蜜柚子辣醬柚子果醬柚子口紅柚子洗髮露雙華板栗沙田鍋鼎生切煙絲布坪鷹嘴桃潭下菩米五華菩米、長布菩米、五華毛糕、特級豉油、香脆無花果、白芒壩花生、龍村臘蔗、雙華巴戟、益塘荔枝、長布土茯、茶亭岡沙田柚,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功用,為世人所稱道;五華還被省列為水果南藥紫膠烤煙生產基地,產量、質量均居全省前列。五華素有“工匠之鄉”的美譽,金木雕竹編工藝石雕等工藝品久負盛名。 [70-73]  [183-184] 
五華美食有:五華魚生客家擂茶客家鹽焗雞鹽焗雞爪鹽焗烤鴨五華釀豆腐釀香菇釀苦瓜釀茄子釀婆參釀蠔豉釀春捲釀辣椒釀青瓜釀豆角釀豆乾釀芋頭腐皮卷客家釀青椒客家辣椒釀魚肉釀豆腐西紅柿釀蛋客家釀蛋梅菜扣肉梅菜蒸豬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炆豬肉梅菜炆五花肉梅州菜乾蒸肉梅乾菜蒸鴨梅乾菜燒豆乾梅乾菜乾煸豆角香芋扣肉蜜汁焗排骨泥焗雞梅菜雞香菇雞白斬雞蒸滑雞板栗雞客家盆菜客家牛肉丸客家艾葉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雞客家葱油雞艾草煲雞蜂蜜燉雞姜酒雞黃酒雞羊肉酒三及第湯客家三杯雞客家鯇丸客家汆魚丸手工魚丸浮水大鯇丸姜芽嫩鴨姜芽炒鴨片銀芽炒雞絲滷鴨腳白滷鴨掌紅燜豬肉紅燒豬手板栗燒牛肉爆炒魷魚筒南乳烤肉雞雄鵝掌茹如豆腐咕嚕肉五香乾滷鴨五香醬鴨八寶窩鴨開鍋肉丸、燜狗肉、紅燒狗肉、狗肉煲、羊肉煲田螺煲豆腐煲雜菌煲苦筍煲客家蛋角煲客家薯絲煲客家芥菜煲芥菜芋頭煲蘿蔔牛腩煲清湯雙丸美味上湯雞八寶糯米酥雞姜糟燜狗爪豆大極素菜會響鈴叉燒肉水晶肉扣鴨栗子釀雞翅西利柴把鴨亂箭射綿羊薑絲炒大腸姜葱炒河鱸魚片油酥河魚乾椒絲河魚乾河魚乾炒韭菜香菇肉碎釀青椒客家鹹菜炒豬腸客家鹽水番鴨蘿蔔炒牛肉炒牛百葉梅菜蒸魚杞子燉甲魚清蒸魚炒墨魚醋溜魚酒糟魚松子魚紅燒魚炒魚片炸魚卷炒蝦仁炒豬紅炸芋丸鳳投胎燒乳豬臘豬肝黃皮豆乾炸豆腐豬腸灌青菜丸子米粉丸子蘿蔔丸番鴨丸炒三絲七寶羹蝦仁燒賣炒雞酒炒田螺黃鱔炒苦脈八寶糯米飯魚生粥豬膽幹臘豬肝泥鰍鑽豆腐生炒雞球姜葱炒雞球芋艿炒雞球荔枝炒雞球豉椒涼瓜炒雞球銀杏炒雞球酸子薑炒雞球豆豉香焗黃鱔參須燉雞陳年客家蘿蔔條五葉神燉豬瘦肉五指毛桃煲雞湯五指毛桃豬骨湯五指毛桃龍骨湯五葉神煲排骨湯蟲草花烏雞湯金針菇燉雞湯金針燜鴨湯黃花菜燉鴨塊黃花菜燉鴨湯紅菇雞湯福菜肉片湯雙丸湯全豬湯草菇湯紫菜湯醃蒜頭酸芋荷客家炒麪番薯糖水豆腐花清補涼綠豆湯番薯湯茶葉蛋香酥卷油餜子炸饊子煎丸子南瓜烙月光糕紅薯餅乾鹼粽砸粽油角煎堆煎圓薄餅燒麥蒸餃雲吞艾餈餈粑客家味酵粄仙人粄釀粄發粄甜粄艾粄薯粄蘿蔔粄芋頭粄豆子粄雞頸粄溜鍋板苧葉粄兩熟粄綠豆粄煎蕎粄抹茶紅豆粄、大布七夕藥粄、餈粑菩米菩米粥五華熟米粥五華橫陂小炒、毛糕豬骨湯、釀腐衣、焗黃鱔、蒜蓉醋蘸子鴨、外婆菜、烤高山紅薯、豆腐角、五華早餐(豬肉湯+缽子飯)等。 [74-75]  [147]  [199-200]  梅州五華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展示館於2020年8月3日在五華縣技工學校建成開放。 [76]  (其他詳見:客家菜客家美食客家飲食客家小吃梅州美食等詞條)。

五華縣著名人物

古代:古長樂縣人傑地靈,自置縣至清,先後考中進士25名,舉人203名,貢生609名;任七品以上官員227人。宋代賓州刺史古鞏,元代邠州知州鄒南卿,明代開國功臣陳秀甫,都察院左都御史古彥輝,山東巡撫張慎,雲南巡撫顏容端,工部郎中鍾道,贛州府知府魏鳳,嵩明州知州古獻臣,華州知州周遵;清代武狀元、南澳總兵李威光,武榜眼曾瓊琲,四川提督江童茂,廣東提督魏大斌,福建水師提督李南馨,重慶總兵江湖,副將李耀揚鄧林才林朝選等,武功將軍李正勇,抗英民族英雄張清齡,廣東布政使温榮槐,松茂道台、成都府知府魏成漢,重慶府知府黃為琳,太平府知府李熀,清朝知州孔繼峯劉希勳温開超等,唐宋大家裔派清代詩人温訓吉履青,瀘州老窖創始人温榮盛等。此外還有李藩盧逮黃渙劉叔向巫三祝詹學海賴鵬翀鍾丕謨李方李寧坦鐘相桐羅聲烈鍾谷曾佐平馬基彥黃斌全張威黃必清等進士。 [77]  [118]  [202]  [206]  [226] 
近代:亞洲球王李惠堂,中國軍醫之父徐華清,孫中山女婿孫中山遺囑見證人駐巴西公使戴恩賽,外交家繆培基,廣東都督張我權,國民政府水利部部長鍾天心,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繆培南李大超李國俊張民權,粵桂邊區總指揮鄒洪上將,國軍空軍上將魏崇良陳南桴,民國將領如黃志良鄒震嶽李友梅鄭明新李宏達湯毅生曾友仁鍾世謙鍾定天古肇英温轟張宗良張輔邦張俊珠賴慧鵬鄭燕飛蔡春元張國良張斯任張應增張應安張履珍魏中天鍾毓靈鍾興鍾奇曾磊曾伯瑤曾超球曾國懷曾傑魏濟中魏鑑賢魏國謨魏汝謀魏漢喬魏漢華魏大傑魏育懷魏源容魏覲光徐志端繆任梁繆培坤廖騏廖淑倫廖獻周李振中李興民李桂高古煥謨古鼎華古欣銘古尚英古懷鄧洪甘志良古振今等,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家陳槃,國藥名醫曾月根,畫家魏岸覺等。 [103]  [203] 
現代:革命家東江紅軍創始人古大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開國中將曾國華,紅軍幹部馬文賴紹宏李繼生劉愈忠邱林華周鑑祥 [78]  [196]  ,革命烈士黃國樑張劍珍古公魯古宜權魏雄英 [123-124]  ;新時期解放軍將領陳添林古建中楊耿光鄧淼泉廖維宏等;原廣東省副省長鄧文釗,原湖南省副省長徐明,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曾天節鄭羣,原駐巴哈馬大使胡定賢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虛擬人之父”鍾世鎮,科學家李耀輝曾源華等;著名影視理論家、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奠基人張鳳鑄 [204]  ;企業家繆壽良葉澄海温純青周國輝趙文林何慶華温育青朱坤華蔡鐵強吳炯聲、温喜泉、温仲豪張建輝劉朝霞楊桂香蔡鴻文蔡鴻章周輝權魏晉平張錫復陳梓紅周福新李秉彰温慶青楊漢軍陳思賢賴伴來張國威周初何燚 [125-127]  [191-192]  [205]  ;作家陳國凱張況楊文豐陳培周伯乃朱煥添萬振環李勁徐楚馮偉雄 [107]  ;藝術家徐東蔚李仙花廖藴玉李新賢張振謙 [79]  ;醫學界有劉堅古鴻烈曾紅科魏大藻鍾佛添李佛保廖新學 [80]  ;教育界有鄭德濤魏聰桂曾妙南陳鐵羣陳寬廖九如陳立中魏東海劉筠謙黃綠清邱國鋒陳達美 [130]  ;體育界有曾翠蘭等;綜觀經濟學的創建者魏雙鳳,電影《生死界限》的原型全國法院模範陳麟基,第5屆巴黎明日世界雜技節比賽團體和個人雙首獎得主戴文霞,2010年廣東高考理科狀元卓信成等。 [89-90] 
僑胞:原悉尼市副市長華僑政治家曾筱龍,紐約市職業局局長王張令瑜,愛國僑領鍾木賢李桂和魏松、陳宜炎 [81]  ,比利時王妃李然,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美國《美中畫報》雜誌社社長詹忠效,俄羅斯翻譯家李裕泰,瑞士電子科學發明家卓信章,華商卓定華葉宇翔劉載愛等。
此外還有眾多知名的五華籍人士和五華籍僑胞、港澳台同胞,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之一。如原國家農業部部長陳耀邦,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葉培 [82]  ,新儒家的代表學者唐君毅,《厚黑學》書作者李宗吾,“中華慈善獎”獲得者古潤金 [83]  ,“崇林世居”的建造者葉文昭,“大萬世居”的建造者曾傳周,“曾大屋”的建造者曾貫萬 [84]  ,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胡振中 [85]  ,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曾志偉,港星萬梓良古天樂 [216-217]  ,港姐冠軍戴月娥 [86]  ,旅港鄉賢廖長城廖長江 [87] 廖廣鑄 [222] 張復興李浩如李瑞琴楊發利鄧阿六鄧文田鄧廣殷 [142] 吳彩華 [185] 吳溢華 [186]  、周樹菁、胡國輝 [227]  ,澳門創業家周運賢,澳門外科學會會長鍾紅興,台灣勞動部部長陳雄文 [88]  ,原台灣海軍陸戰隊副司令魏為平,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全國台企聯監事長黃明智林秋霖等都是祖籍在五華愛國愛鄉的傑出代表。 [116-117]  [121-122]  [190] 

五華縣榮譽稱號

足球之鄉”、“文化之鄉” [91]  、“華僑之鄉 [92]  、“中華詩詞之鄉 [93]  、“木偶之鄉” [94] 
“工匠之鄉”(石匠之鄉 [95]  、鐵匠之鄉、牙匠之鄉) [96] 
“國家級糧食主產區”、“國家級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縣”、“廣東省產糧大縣”、“生豬調出大縣” [3]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法治縣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97] 
“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 [98]  、“廣東省衞生縣城” [99]  、“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00]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131] 
2023年7月3日,五華縣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成為廣東全省此次唯一入選的縣。 [2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