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河

(長江支流裕溪河右岸支流)

鎖定
西河,古名“洲河”,下游也稱天河,為長江一級支流巢湖下游裕溪河的右岸支流、黃陂湖的主要通江河道。是一條在圈圩、聯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平原河流,基本平行於長江左岸東下。發源於廬江縣南鴨池山東麓,由蘇家河、中塘河、八里河等支流匯入黃陂湖,至缺口起始稱西河,自西向東流經無為市黃洛河鎮匯入裕溪河,全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622平方公里。 [1]  除上游黃陂湖水系支流外,主要支流有黃屯河、鶴毛河、郭公河、永安河,獨山河、花橋河、花渡河、黃陳河、湖隴河等。 [4] 
西河處於平原區,水流平緩,上游來水面廣,下游受長江水頂託,遇暴雨水位猛漲,山小圩則決堤為患。 [4]  1950年代,整治兆河,自缺口和東北至馬尾河口,溝通黃陂湖和巢湖,缺口以上的洪水基本經兆河入巢湖,則缺口以下西河入裕溪河。又建引河向南經鳳凰頸閘通江,1960年代又在上游建張院水庫,西河洪水壓力減輕。 [2] 
1990年代,西河黃陂湖以下,無為市無城至黃段可常年通航100噸級輪木船,無城至西河鎮段可通30噸級船隻,西河鎮以上段在枯水期不能通航。 [7] 
中文名
西河
別    名
天河、州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裕溪河右岸支流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南、長江北岸
流經地區
廬江縣、無為市
發源地
廬江縣南鴨池山東麓
主要支流
黃屯河、鶴毛河、郭公河、永安河,獨山河、花橋河、花渡河、黃陳河、湖隴河
河    長
108 km
流域面積
1622 km²
河    口
無為縣黃雒河口

西河形成變遷

歷史上西河為缺口至卞家拐河段,卞家拐以下統稱"天河"或"州河"。其中馬口閘至黃雒河口段下游河道,是古濡須水(裕溪河)的一部分。西河入江通道是從上游逐步向下游推移的,這是其水系演變的特點。最早的入江口是新安橋和劉家渡。明代以後,沿江圩口聯並,江堤興建,使一些通江支流被圈入圩內;上游通江口因江水位頂託,又向下遊尋找新的出口 [1] 
西河上游的來水最早經一些通江支流從新安橋和劉家渡兩處匯入長江。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堵塞了劉家渡通江口;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堵塞新安橋通江口後於萬曆辛卯年(1591年)建新安橋陡門。因此,西河的入江口遂向中下游移動,主要有經泥汊河從泥汊河口入江;經馬溝河和神塘河從神塘河口入江;經黃雒河口匯入裕溪河自裕溪口入江等三處。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堵塞了泥汊、神塘兩處入江口,至此,西河的排水出路僅留下經黃雒河入裕溪河一處,正式成為裕溪河的一大支流。 [1] 
西漢時稱“濡須河”,後又稱運漕河。西接巢湖東口門,流經巢湖、無為、含山、和縣4市縣,至裕溪口入長江。長60.4公里、流域面積3808平方公里。裕溪河沿線有清溪河、西河匯入。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巢湖水入江通道是從含山縣東關經無為市黃洛河鎮折向南馬口至神塘河口入江,稱為濡須河。在南宋期間(1127~1299年),開挖從黃洛河鎮至裕溪口入江新河道,並堵死神塘河入江口,無為市所有的內河水均匯入裕溪河。古濡須河的上段(東關至黃洛河鎮)仍為裕溪河的一部分,中段(黃洛河鎮至馬口)成為西河的中下游河道,而西河成為裕溪河的重要支流。 [1] 

西河幹流概況

西河在長江流域的位置 西河在長江流域的位置
西河干流走向及水系 西河干流走向及水系
西河發源於廬江縣南鴨池山東麓(黃泥河源),由蘇家河、中塘河、八里河等支流匯入黃陂湖 [1]  ,黃陂湖水經缺口後分支東流為西河(另一支塘串河北流入白湖新河),至榆樹拐流向無為市,《廬江縣誌》稱全長46.3公里,所指不確。上段北岸缺口至榆樹拐為廬江段(舊稱青帘河,又名浣川),長10公里;南岸迎水庵上為廬江、下屬無為。 [3] 
西河由榆樹拐入無為市,經黃姑、鶴毛、蜀山、洪巷、泉塘、湖隴、金雞、得勝、愛國、劉渡、襄安、吉祥、沈馬、姚溝、三溪、虹橋、官鎮、無城、長壩、鳳河、周閘、倉頭、陡溝、田橋、黃雒等鄉、鎮,從黃雒河口匯入裕溪河。無為市境內長76.45公里。 [4]  另一有支引河至鳳凰頸南入長江。西河處於平原區,水流平緩,上游來水面廣,下游受長江水頂託,遇暴雨水位猛漲,山小圩則決堤為患。 [4] 
西河自黃泥河源至黃雒河口全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622平方公里。 [1]  西河缺口以上黃陂湖和白湖總集水面積為1138平方公里,大都是山丘區,來水經兩湖調蓄後下西河。1953~1960年間白湖被圍墾,減少了西河上游的調蓄庫容,但疏浚整治後的兆河,已自缺口和東北至馬尾河口,溝通了巢湖。至此,缺口以上的洪水基本經兆河入巢湖,則缺口以下西河入裕溪河的來水面積為1622平方公里。 [2] 
西河上游黃泥河廬江縣泥河鎮段 西河上游黃泥河廬江縣泥河鎮段
廬江縣龍橋鎮黃陂湖區 廬江縣龍橋鎮黃陂湖區
西河無為縣襄安鎮段 西河無為縣襄安鎮段
西河匯入裕溪河處 西河匯入裕溪河處

西河水文特徵

解放後,對西河不斷整治,整治後的西河在無為市境內長76.45公里,較原弧形河道縮短19公里,河底寬20~30米,河底高程6~4米,最大引灌流量178立方米/秒,最大排灌流量300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746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26.2立方米/秒。據無城水文測報站1954年至1988年的資料統計:西河最高水位在9~11米之間的有25年;最高水位在11米以上即出現澇災,有4年(1954年8月29日最高水位13.02米);最高水位在9米以下即出現旱災,有6年(1972年7月30日最高水位8.40米)。枯水期西河最低水位在6米左右。 [4] 

西河主要支流

西河黃陂湖及其上游水系

黃陂湖 黃陂湖
黃陂湖,位於廬江縣城東南6~15公里,縱徑10公里、寬3.5公里。水位10米時,相應水面積37.9平方公里。由於多年來圍湖造田建圩佔原水面10餘平方公里,使湖面積減少約三分之一。該湖納瓦洋河、失槽河、黃泥河、縣河諸水,過缺口大橋後分流:東流入西河,北流經塘串河過白湖、兆河入巢湖。 [5] 
縣河,源出廬江縣境西郎家山、鴨池山,經西門劉橋、柏家井、通過南門大橋,集青龍、福泉(一部分)、鳳台和冶父山、東顧山之水東流至八字口入黃陂湖,長10.1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上游北側文昌河源出冶父山,經廬城東側南流入縣河。窯埠河源出郎家山,東流至劉橋上入縣河(1970年改道已不經繡溪河)。
黃泥河,位於廬江縣境南,發源於張院水庫,匯黃家大山北麓諸澗之水北流,經泥河鎮,在張圩附近入黃陂湖,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94.6平方公里。黃泥河最大的支流——沙溪河源出石牛山、平頂山,經沙溪鄉抵濠峯山下至三叉河匯黃泥河入黃陂湖。
瓦洋河,位於廬江縣境東南,上源分三支:東支源出石橋水庫的為石橋河,中支源出董沖水庫的為餈店河,西支源出關廟水庫的為巴灘河,三支流相匯於磚橋鎮南,再西流經天橋、雙鳳、洋河鄉,轉北流至天井鄉的齊心圩北拐入黃陂湖,幹流長23.1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河流中上部有一些無名溪流。
失槽河,源出廬江縣礬山、鐘鼎山,北流經礬山、缺口鎮,在缺口鎮的夏家嘴附近入黃陂湖,長9公里,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 [9] 
沙湖,位於廬江縣治東南,徑7裏,與黃陂湖相連。康熙《廬江縣誌》記載:“治東南15裏,面徑8裏連沙湖,其北隔一隴達後湖、黃陂。”沙湖在歷史上位置分明,統稱黃陂湖。 [5] 
塘串兆河,位於廬江縣縣東北,流向由南向北,是溝通黃陂湖、白湖、巢湖的樞紐水道。河分三段:由缺口大橋下至白湖一段叫塘串河(原名大缺口、麻線河、荒草溝、塘缺河)約5公里;塘串河至姥山頸一段叫新河(系白湖墾殖後新開河),縱穿白湖農場,長15公里;自姥山頸至馬尾河口一段叫兆河(原名皂河,系人工河),長12公里,是廬江與巢縣的分界線。支流長河(又名盛橋河),源出二蛟子山,由西向東經盛橋鎮入兆河,長21.5公里,集流面積85平方公里。順港河源出東顧山東麓,過蜃山經董灣入新河,長11公里。白湖的東環圩河環繞東大圩,南北兩端分別與新河相匯,長21.3公里;西環圩河環繞西大圩,南北兩端分別與新河相匯,長23公里。東西環圩河,既是泄洪道、航運線,又是白湖農場與周圍縣的界河。 [5] 

西河西河水系

黃屯河,源出廬江縣境東南天光山東麓、寨基山北,有十里長衝、汪家衝、黃演衝等溪流入黃屯河,自南向北經三溪橋、黃屯鎮至迎水庵匯入西河,黃屯河干流長15.2公里,流域面積51.2平方公里。 [3] 
西河自西向東貫穿無為市全縣,入裕溪河而後匯長江。其主要支流有鶴毛河、郭公河、永安河,獨山河、花橋河、花渡河、黃陳河、湖隴河等。 [4] 
鶴毛河,源於白錫嶺,經無為市鶴毛鄉由符渡注入西河,全長9公里,冬春乾涸。 [4] 
郭公河,又名港河,起於無為市汪田鄉張三渡,流經鄭河、洪巷鄉,至鍾家村分二支,一出夾澗橋,一出顧家渡入西河,全長14公里,流域面積121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8立方米/秒。 [4] 
永安河,源於無為市嚴橋山區,流經徐崗、古樓、尚禮、羊山、西都、先鋒、寶山、金雞、得勝、襄安等鄉鎮入西河,全長27.5公里,流域面積376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5.6立方米/秒。 [4] 
獨山河,從無為市尚禮鄉的潘家橋到西都鄉的二里半墩入永安河,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82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3立方米/秒。 [4] 
花橋河,起於無為市關河鄉花橋,經六店、西都、建國、寶山諸鄉,由尖擔嘴入永安河,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76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2立方米/秒。 [4] 
花渡河,起於無為市福路鄉的魏家橋,經紅廟、宏林、檀樹、赫店、虹橋、官鎮、無城等鄉鎮入西河,全長20.5公里,流域面積246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3.7立方米/秒(1974年開鑿新花渡河,該河從花渡閘下到上三溪口入西河,全長4.3公里)。 [4] 
湖隴河,北起無為市西河的戴家渡口,南達土橋的牌坊村入江,全長約19千米,流經戴家渡、華林、湖隴陡門鎮、南莊、黎家莊、胡家橋、張家咀、冊頭戴、山後陳、小裴家、新安橋、牌坊村等鄉鎮。屬於南北向河流,它是西河最早的入江通道。 [4] 

西河治理開發

西河蓄水工程

張院水庫(當地名青山水庫),座落店橋鄉張家老院,系攔蓄黃泥河上游黃山寨、黃家大山西麓15.3平方公里的地表徑流興建而成,是廬江縣一座以灌溉為主、防洪養魚為輔的中型水庫。該水庫於1966年10月至1969年12月興建,總計完成土方46.36萬立方米,石方10450立方米,總庫容為136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量900萬立方米。土壩的主壩長500米,副壩長200米,壩頂寬5米,最大壩高18.6米,內坡以石護砌,外坡植草,建有溢洪道,輸水涵,用啓閉機控制,配套開挖渠道55公里,閘、涵、橋建築物116座。水庫配套工程建成後,可使店橋、泥河、羅河、洋河等鄉2萬畝農田受益。 [8] 

西河河道治理

清乾隆元年至六十年間(1736~1795年),開挖新河溝通西河上下兩段,後又開新河泄黃陂湖、白湖及無為西南諸河來水經由泥汊和裕溪入長江。清道光元年至三十年(1821~1850年)在黃陂湖兩岸築沈家圩及連河圩。清同治元年至十三年(1862~1874年)又築天井圩、蘇家圩等。清道光五年(1825年),無為知州劉用田開鳳凰頸新河,長5裏許,使上游來水經姚家溝達泥汊入江,新河兩頭建壩,後河廢。 [2] 
為了汛期泄洪和旱時引江水灌溉的需要,1953年6月在西河入江口建成鳳凰頸閘,共兩孔,每孔淨寬5.6米,底高5米,閘孔淨高4米,胸牆底高9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大排澇流量112立方米每秒,排澇效益427萬畝,灌溉效益131萬畝。1972年裕溪閘建成後,長江高水位時,西河水不能外排,造成排澇困難。1987年西河整治一期工程開工,按小斷面治理,泄量300~350立方米每秒,河底高程4~3米,底寬55米,堤頂高程13~13.5米。 [2] 

西河涵閘工程

鳳凰頸節制閘:原有的鳳凰閘,始建於民國7年(1918),為雙孔疊木閘門,口門寬1.6丈,座落在鳳凰頸節制閘西1公里處,當時建此閘,僅為汛期拒江,冬春江潮枯落時供西河上游部分農田排水防漬保墒。解放初,從有效控制西河水域安全出發,必須增設通江口,因而決定擴建鳳凰閘從1952年起,到1982年,先後進行6次改建擴建工程。1952年11月到次年6月,拆除舊閘,耗資78.81萬元,建成鋼筋混凝土胸牆式中型節制閘,弧形鋼閘門兩台共10噸,設有人力啓閉機。閘室長21.3米,總寬16.0米,雙孔,每孔寬5.6米。閘底高程5.0米,開關閘面高程15.0米,閘邊堤頂17.24米。引河高程:上游(內側)河底5米,下游(外側)河底3米。設計排洪流量112立方米/秒。完成工程量:土方19.5萬立方米,石方4069立方米,混凝土2831立方米。其規模在當時屬省內第一座大閘工程。該閘能有效地調節河水餘缺,其引灌效益大於排灌效益。 [6] 
黃雒節制閘 黃雒節制閘
無為市黃雒節制閘,是集湖流域防洪治理骨幹工程神塘河排灌站的主要配套工程,閘址位於無為市黃雒鎮西河河口附近,閘址中心線距西河河口對岸裕溪河左堤約570米。黃雒閘的主要作用:一是擋集湖、裕溪河的超量洪水倒灌西河並 排西河洪水,提高西河流域圩區的抗洪能力;另一方面, 在西河洪水較小,而集湖、裕溪河洪水較大時,可通過鳳 凰頸泵站和神塘河泵站相機代排巢湖和裕溪河洪水。此外, 還有通航要求。 閘址區位於西河河牀上。西河自西向東流,在距河口約1100米處轉向北東,與裕溪河近予正交。 [11] 
鳳凰頸電力排灌站,建造在劉家渡鎮西江堤上,由廠房、水泵、攔污柵橋、跨河交通橋和內外引河等項工程組成。內側引河長3740米,外側引河長1040米,站身採用雙向流道形式,安裝水泵6台,電容量14800千瓦,設計引灌流量為200立方米/秒,最大排洪流量為240立方米/秒。1986年春破土動工,1989年冬竣工。專用的配套工程——廬江至襄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襄安至排灌站的35千伏輸變電工程,於1989年6月建成送電,建站和配套工程總土方442萬立方米,投資7000萬元。該站為巢湖地區400萬畝農田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使無為沿河圩田灌溉率從75%提高到90%,山丘地帶,通過引江,為抗旱補充水源,使近30萬畝農田結束望天收局面。 [6] 

西河灌溉工程

1978年大旱,巢湖流域200多天不雨。巢湖水位降至6.58米,水源奇缺,臨時在無為市鳳凰頸長江外灘建站通過西河向巢湖灌水。為加快巢湖流域治理,1979年5月,安徽省革委會請求水電部批准建設鳳凰頸引江灌溉樞紐工程。1985年春,國務院同意將鳳凰頸樞紐工程列入淠史杭—巢湖項目,使用世界銀行貸款配合國內資金進行建設。1986年,鳳凰頸樞紐工程在鳳凰頸老閘上游的劉家渡破土動工。工程以引江灌溉為主,兼顧西河排洪,是抽灌、抽排和自引、自排相結合的綜合利用工程。抽水站採用雙向進出水流道,閘站結合,裝機6台套1.48萬千瓦。引江流量200立方米每秒,排洪(澇)流量240立方米每秒,可為400萬畝農田提供灌溉水源,為合肥市及巢湖市提供居民和城市工業用水,改善近100萬畝農田的排澇條件,同時也為引江濟淮打下了基礎。 [2] 

西河航道航運

西河上游廬江縣境內,縣河與黃陂湖由廬城南門至河口名縣河,連接以黃陂湖中心航道,東經塘串河與白湖新河相通,經兆河入巢湖,東南流入西河、鳳凰頸、無為匯黃雒河入長江,是廬江縣廬南水域溝通江、湖的主要航道。
過去黃陂湖由於泥沙沉積,河道淤塞嚴重,豐水期,可通航30噸位船隻,枯水期只能通航5噸以下小船。1956年至1959年,組織民工疏浚黃陂湖中心航道,1971年冬至1972年春,又組織3萬民工整治廬城南門大橋至缺口大橋20公里縣河航道,河底由10米拓寬到30米,河底高程由6.4米降低到5.5米,疏浚後常年通航100噸級輪駁船。
黃陂湖水系支流:黃泥河、瓦洋河、沙溪河、黃屯河等航道,1956年至1976年多次進行疏浚,使黃泥河的15公里航道、黃屯河4公里航道能常年通航。 [10] 
西河黃陂湖以下,河底海拔高程4.7~6.5米,河面寬30~110米,無為市無城至黃段可常年通航100噸級輪木船,無城至西河鎮段可通30噸級船隻,西河鎮以上段在枯水期喪失通航能力。
西河永安河:是西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縣境西北部的胡家山雞毛嶺,全長27.5公里。嚴橋以下的河道較順直,河面寬約30米,嚴橋至開城段汛期可通航5噸木船,開城至卞家甸可常年通航10噸船舶。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