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門縣

(廣東省惠州市轄縣)

鎖定
龍門縣,隸屬廣東省惠州市,縣境原是增城縣上龍門地區,故以龍門命縣名。位於廣東省中部,增江上游,東南與河源市、惠州市博羅縣接壤,西南與廣州市從化區增城區毗鄰,北與韶關市新豐縣相連,總面積2267.2平方千米 [34]  。截至2019年,龍門縣共轄2個街道、7個鎮、1個瑤族鄉 [1-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2年,龍門縣常住人口31.86萬人。 [36]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番禺縣,龍門屬番禺縣地。自建縣至清末,龍門縣均屬廣州府。1959年3月,歸屬佛山地區。1975年1月,隸屬廣州市;1988年4月始,龍門縣劃入惠州市管轄至今。 [25]  2017年11月,龍門縣獲“全國文明縣城”稱號。 [3] 
龍門文化主體是廣府文化,其本質受海洋文明的極大影響,敢為人先,兼收幷蓄而有容乃大。 [26]  龍門縣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瑤族文化的交匯地,被譽為“珠三角生態花園”和“北迴歸線上的綠洲”。 [28] 
2023年,龍門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3.78億元,同比增長2.6%。 [38] 
中文名
龍門縣
外文名
Longme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413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惠州
地理位置
廣東省中部,增江上游,珠江三角洲邊緣
面    積
2267.2 km² [34] 
下轄地區
2個街道、7個鎮、1個民族鄉
政府駐地
龍城街道東門路2號
電話區號
0752
郵政編碼
5168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1.86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桂峯山
香溪堡
三寨谷度假村
水西塔
分塔山森林公園
車牌代碼
粵L
地區生產總值
203.78 億元(2023年)

龍門縣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番禺縣,龍門屬番禺縣地。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縣析置增城縣,龍門屬增城縣。
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縣東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羅縣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設龍門縣,縣治置西林都七星崗。縣境原是增城縣的上龍門地區,故以龍門命縣名。
自建縣至清末,龍門縣均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廣東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粵海道
民國十年(1921年)後,隸廣東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7日,龍門縣解放,屬東江專區。
1952年11月,隸屬粵中行署。
1956年12月後,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龍門縣與增城縣合併,稱增城縣,隸屬廣州地區。
1959年3月,歸屬佛山地區
1961年10月25日,恢復龍門縣建置,仍隸屬佛山地區
1963年6月,龍門縣又屬惠陽地區管轄。
1975年1月始龍門縣隸屬廣州市
1988年4月,劃入惠州市管轄。 [25] 

龍門縣行政區劃

 龍門縣地圖 龍門縣地圖
2000年至2002年,龍門縣轄15個鎮,157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5年,天堂山鎮併入地派鎮;撤銷鐵崗鎮和左潭鎮,設立龍潭鎮
2005年6月16日,撤銷龍城鎮,設立龍城街道辦事處,並將原王坪鎮王坪居委會和青溪、戴屋、樟潭、黃溪、鸕鷀、橫田、城西、王坪、花圍、陳村、黃竹瀝、江廈、三洞13個村委會劃入龍城街道辦事處;王坪鎮更名為龍田鎮
2005年12月9日,撤銷沙逕鎮,併入龍華鎮;撤銷路溪鎮,併入龍江鎮。
2017年10月12日,撤銷平陵鎮,設立平陵街道
截至2022年7月,龍門縣轄龍田、龍江、龍華、麻榨、永漢、龍潭、地派7個鎮,龍城、平陵2個街道辦事處和藍田瑤族鄉,南崑山旅遊區管理委員會,縣內有市屬油田林場1個,縣屬密溪林場1個。基層組織中村委會有156個,社區居委會24個,自然村1955個,村民小組1943個,居民小組119個,縣人民政府駐龍城街道。 [33] 

龍門縣地理環境

龍門縣位置境域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中部,增江上游,東南與河源市東源縣、惠州市博羅縣接壤,西南與廣州市從化區、增城區毗鄰,北與韶關市新豐縣相連。行政區域位於東經113°48′26〞—114°24′58〞,北緯23°20′06〞—23°57′50〞。縣內土地廣闊,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全縣總面積2267.2平方千米。 [27] 

龍門縣地質

全縣地質分為七類:北部和西北部屬燕山第三期黑雲母花崗岩;中部偏東屬侏羅系灰白色面頁岩、粉砂岩、黃色細砂岩組成;中部偏北屬石炭系黃色粉砂質頁岩、黃色細砂岩、灰色或深灰色炭質頁岩;中部偏西和東南部由泥盤系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絹雲母頁岩、砂礫岩和二疊系砂岩、粉砂岩、頁岩組成;中部偏西南由寒武系泥質砂岩、粉砂岩、粉砂質頁岩組成;南部由震旦系質砂岩、石英片岩、絹雲母片巖及部分混合巖組成。形成於第四紀的河流衝質物,分佈於河流兩側,主要在增江流域一帶,構成河流地。 [27] 

龍門縣地形地貌

龍門縣地處九連、羅浮兩大山脈之間,九連山系伸入縣境,向東和東南分出分支與羅浮山山脈連接。境內山巒起伏,羣山重疊縱橫交錯,構成“羣山之地”。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上小下大,高低懸殊。西北西南高山多,東部和南部為低丘盆地。山川與丘陵之間有5—70平方千米的河谷盤地10個。 [27] 

龍門縣氣候

龍門縣位於廣東省中部略偏北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多是影響龍門縣氣候差異主要原因之一,導致縣內氣候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具有明顯山區氣候特點。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春暖來得遲,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涼來得早,秋季降温明顯,冬季晝夜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凍天氣。 [27] 

龍門縣水文

龍門縣主要河流是增江,發源於新豐縣七星嶺,經從化過境流入龍門縣,自北向南縱貫全縣,流經增城,在觀海口處注入東江。增江在龍門境內河段古有九淋水、高明水、西林河之稱。1981年,曾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命名為龍門河。1990年,廣東省地名委員會公佈的標準名稱為增江。增江總集水面積3114平方千米,河長205.6千米。其中在龍門境內河段集水面積2126平方千米,河長128.6千米,平均坡降0.71‰。除增江干流外,集水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條。它們分別為永漢河、油田河、朗背河、白沙河、藍田河、鐵崗河和公莊河。 [27] 
龍門西林河(增江) 龍門西林河(增江)

龍門縣自然資源

龍門縣水資源

增江在龍門縣境內集雨面積2126平方公里,河長128.6公里。龍門縣有水文站1個、蒸發站1個、雨量站11 個。龍門縣多年平均雨量2133.6毫米,多年平均總產水量48.966億立方米;徑流係數0.626,多年平均徑流量 30.659億立方米,徑流深1335.9毫米。全縣人均擁有水量10812 立方米。全縣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6.89億立方米。

龍門縣土地資源

龍門縣農用地21157公頃 、園地4550公頃、林地176172公頃 、牧草地1公頃 、水面4884公頃 、建設用地9265公頃 、工礦用地7033公頃、交通用地 951 公頃 、水利用地1281公頃 、未利用5862公頃、耕地25920公頃 。

龍門縣礦產資源

縣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鐵、鎢、汞、銀、煤、石灰石、瓷(石)土,地熱等,尤以石灰石、瓷(石)土、鉛鋅礦、地熱儲量最為豐富。 [27] 

龍門縣生物資源

龍門縣的植被及小灌木大多是藥用植物及花卉。龍門盛產的中草藥植物主要有巴戟、山楂、狗脊金櫻子、金銀花、金錢草、陳皮、山枝子、倒吊王、魚腥草、田基黃、車前草、板藍根、茅根、蘆根等400多種。南崑山有江南紅豆杉、桫欏、金邊兔耳風、紅花油茶、可可茶、橫經席檀木、山木蘭、山含笑等稀有物種。境內常見的野生動物有水鹿、黃猄、果狸、野豬、穿山甲、刺胸蛙、虎紋蛙;鳥類有毛雞、山鷹、貓頭鷹、山雀、啄木鳥、白鷳雞、紅嘴相思等;山溪裏還有山魽魚、山斑魚等多種名貴魚類。珍貴的稀有動物蘇門羚仍生活在南崑山中。

龍門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龍門縣全縣常住人口31.86萬人,城鎮化率45.82%;户籍總人口35.82萬人。其中,男性18.41萬人,女性17.41萬人;0-17歲人口8.74萬人,佔總人口的24.40%;18-59歲人口21.19萬人,佔總人口的59.15%;60歲及以上人口5.89萬人,佔總人口的16.46%。 [36] 

龍門縣政治

縣委書記:劉洪添
縣長:陳宇浩 [37] 

龍門縣經濟

龍門縣綜述

2023年,龍門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3.78億元,同比增長2.6%。 [38] 
2022年,龍門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3.21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7.99億元,同比增長10.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3.62億元,同比下降3.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1.60億元,同比增長11.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70:41.15:40.16。 [36] 

龍門縣第一產業

2022年,龍門縣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06萬畝,同比增長1.2%;蔬菜(含菜用瓜)種植面積18.63萬畝,同比增長4.1%;水果種植面積34.47萬畝,同比增長2.2%。全年生豬年末存欄量11.03萬頭,同比下降8.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1.00萬頭,同比增長1.9%。 [36] 
2022年,龍門縣糧食總產量11.28萬噸,同比增長0.8%;蔬菜(含菜用瓜)產量36.04萬噸,同比增長6.3%;水果產量51.67萬噸,同比增長3.0%。全年肉類總產量2.13萬噸,同比增長17.3%。全年水產品產量0.93萬噸,同比增長12.8%。 [36] 

龍門縣第二產業

2022年,龍門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2%。分企業類型看,無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同比下降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同比下降10.6%。 [36] 
2022年,龍門縣實現水泥產量1418.54萬噸,同比下降1.2%;水泥製造業用電量7.8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0%。 [36] 
2022年,龍門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5.33億元;實現利税總額7.1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9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38.45萬元/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合計131.75億元,同比增長5.2%;應收賬款淨額20.71億元,同比增長13.2%;資產負債率由去年同期的50.4%上升到56.0%。 [36] 

龍門縣第三產業

2022年,龍門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9.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9%;商品房銷售額14.51億元,同比下降37.5%。 [36] 
2022年,龍門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18億元,同比增長3.7%。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70.04億元,同比增長39.1%;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9.86億元,同比下降3.2%。 [36] 
2022年,龍門縣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個,同比下降44.4%;外商直接投資合同外資金額4775萬美元,同比增長566.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93萬美元,同比下降87.9%。 [36] 
2022年,龍門縣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5.8億元,同比增長1%。其中,全年累計完成外貿進口總額4.5億元,同比下降3.4%;全年累計完成外貿出口總額21.3億元,同比增長2%。 [36] 

龍門縣社會事業

龍門縣教育事業

2022年,龍門縣現有普通中學22所(其中,高中4所、初中18所),小學24所,幼兒園42所。各類學校教職工人數現有4836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1956人、小學教職工1452人、幼兒園教職工1428人。各類學校教專任教師3878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795人、小學專任教師1352人、幼兒園專任教師731人。 [36] 
2022年,龍門縣各類學校招生人數14278人、在校學生63921人、畢業班學生17908人。其中,招生人數普通中學7300人、小學4503人、幼兒園2475人;在校學生普通中學21199人、小學30981人、幼兒園11741人;畢業班學生普通中學6663人、小學5480人、幼兒園5765人。 [36] 

龍門縣文化事業

2022年,龍門縣有文化館1個,組織文藝活動59次,參加人數達46.88萬人次;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25.18萬冊件套(其中,圖書總藏量23.36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1084件套,參觀人次2.2萬人;廣播電視發射台1個,電台頻率4個,電視頻道3個,無線廣播人口覆蓋率和無線電視人口覆蓋率均為99.99%,有線電視覆蓋率100%。 [36] 

龍門縣體育事業

2022年,龍門縣創建了“2022年廣東省全民健身志願服務走進龍門”活動、“慶七一·喜迎二十大”紅色徒步活動、“全民健身日”展演活動及“廣東省第十六屆定向錦標賽”等活動賽事在龍門縣陸續開展;體育健身工程不斷完善,目前,全縣10個鄉鎮分別建有鄉鎮文體廣場,全縣156個行政村建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場地設施,200多個自然村安裝有籃球架、乒乓球枱和健身路徑等體育設施。 [36] 

龍門縣醫療衞生

2022年,龍門縣共有各類衞生機構(不含村衞生室)73個。其中,醫院4間,衞生院(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6間,婦幼保健院1間,專科疾病防治院1間。醫院病牀1364張,平均每萬人擁有42.71張。衞生技術人員2147人。其中,執業醫師484人,執業助理醫師321人,註冊護士846人。 [36] 

龍門縣社會保障

2022年,龍門縣共有8561人納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8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73人。特困人員和城鄉孤兒人數1377人。其中,農村特困人員和農村孤兒人數1288人,城鎮特困人員和城鎮孤兒人數86人。 [36] 

龍門縣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龍門縣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3億元,同比下降6.9%。民用車輛擁有量4.59萬輛,同比增長5.2%。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4.19萬輛,同比增長0.3%。 [36] 
截至2022年,龍門縣郵政業務總量3575萬元,同比下降9.1%。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2.54萬件,同比增長175.5%;其中:包裹業務19.90萬件,同比增長23.3%;特快業務量0.27萬件,同比增長114.5%。年末固定電話用户3.86萬户;年末固定寬帶用户12.57萬户。 [36] 

龍門縣歷史文化

龍門縣方言

龍門縣內主要聚居漢、瑤兩個民族,流行四種不同系屬的漢語方言,形成紛繁複雜、豐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佈除縣治所在地龍城街道及毗鄰的龍田鎮統一流行一種比較接近於廣州話的粵方言“龍門話”,縣境東南路溪流行“路溪話”,西部縣境南崑山、北部縣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話”外,其餘鄉、鎮同時流行兩種或兩種以上方言的“雙語區”。 [31] 
龍門話
龍門縣縣治所在的龍城以及王坪、永漢、沙逕、龍華、麻榨、鐵崗、左潭、地派、藍田、天堂山、油田等鄉、鎮、場,流行一種同廣州話較接近的粵方言,屬於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慶話、花縣話、東莞話、增城話在內的粵語粵海系。由於粵海系的廣州話在粵方言區佔有標準語的地位,而本方言同它相近,又是縣治所在城鎮的方言,因而成為本縣的代表方言,稱“龍門話”,使用人數約16萬人。 [32] 
客家話
麻榨、永漢、沙逕、龍華、左潭、鐵崗、地派、藍田、油田、天堂山、王坪等鄉、鎮、場,在流行龍門話的同時,還流行客家話;北部的密溪林場、西部邊境的南崑山鎮,東南境的平陵、龍江兩鎮的絕大部分或一部分人,都使用客家話;其他各地方也有少數人講客家話。使用人數約8萬人,是龍門縣的第二大方言。 [32] 
本地話
在平陵、龍江­一帶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種既非客家話,又與龍門話大相徑庭的本地土話,當地人習慣稱為“黃沙話”、“祖塘話”、“格朗話”等。本地話與惠州話、河源話、博羅話在語音和詞彙方面都有極其相似之處,屬於粵方言分佈在東江­中、上游地區的一個特殊支系。它與廣州話龍門話較之接近。
路溪話
路溪話兼有粵海方言,客家話、本地話和其他語種的影響,也屬於粵方言,是東江­中、上游地區一個特殊支系。路溪話之所以被看成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語種,除了它的分佈僅在路溪一鎮外,它在語音上自成體系,與龍門話、客家話、本地話迥然不同。

龍門縣地方風俗

龍門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匯地,有獨特的瑤族文化,地域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客家山歌、粵劇、賽龍舟、舞火狗等傳統民間文化。全縣還有功武村古建築羣、見龍圍炮樓、廖金鳳墓和鶴湖圍等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6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門文化主體是廣府文化,其本質受海洋文明的極大影響,敢為人先,兼收幷蓄而有容乃大。 [4] 
“舞火狗”是龍門縣藍田瑤族特有的傳統文化,具有較廣泛的羣眾性和民間傳承性,也是嶺南民族文化發展變遷的一塊活化石,它既是藍田瑤族一項祭祀活動,也是瑤族少女的成年禮。“舞火狗”於2006年5月被列入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舞火狗”民俗風情歌舞系列被列入廣東省2014年羣眾文化重點活動項目,也是龍門縣繼農民畫品牌之後的又一特色文化品牌。
龍門農民畫作品集
龍門農民畫作品集(6張)
龍門縣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龍門農民畫為中國三大農民畫之一,它吸收和借鑑了民間傳統的刺繡、木雕、剪紙等藝術,充分發揮農民創作者的藝術想像,在藝術風格上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龍門農民畫從1972年開始創作活動。龍門農民畫作者所描繪的是自己熟悉的勞動、生活和家鄉風俗的熱鬧喜慶場面,飽含濃郁的民間文化特色。
龍門農民畫吸收和繼承了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創新地以單線平塗手法,結合水墨畫、水彩畫、油畫的表現形式並借鑑傳統民間刺繡、木雕、剪紙等藝術手法進行創作,同時也開創了以追尋“南蠻文化”痕跡,以“南蠻文化”作為獨特文化視角,展現南國地域傳統民俗文化為意念而大膽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它突破了焦點透視、比例、結構等基本繪畫方法的束縛,以濃墨重彩渲染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和生活。
1992年,龍門農民畫曾在廣州、西安、北京、上海、長春等國內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國、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100多張作品在國內外刊物發表,48張獲省以上美術獎,外賓購龍門農民畫4500多張,1988年龍門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98年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農民畫藝術)之鄉”。

龍門縣名優特產

有“中國年桔之鄉”之稱的龍門縣,出產的土特產除龍門年桔外,還有三黃鬍鬚雞、西溪筍、龍門優質米、蜂蜜草菇、永漢慈菇、觀音菜、青梅酒等,加工的名優產品有龍門牙籤、龍門臘味、麻榨涼果龍門米粉(“長灘米粉”最為知名)、龍門蜂蜜龍門米餅觀音菜蜂蜜醋南崑山毛茶、路溪石硤龍眼等。 [5] 

龍門縣風景名勝

龍門縣分塔山森林公園

龍門縣塔山森林公園
龍門縣塔山森林公園(2張)
分塔山森林公園位於龍門縣城東南部,與相連的幾座小山峯形成一條小山脈,山地面積約2000畝,被譽為“龍門縣城之肺”。

龍門縣馬圖崗古村

馬圖崗古村位於龍門縣永漢鎮振東村,距離鎮中心約兩公里,背靠橫龍山,面朝永漢盆地。村中的廣府老圍屋曾是馬圖崗古村的核心聚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部分古建築已約有900年曆史。這裏也是龍門有史料記載的早期聚落之一。馬圖崗古村除了最主要的馬圖崗廣府圍屋外,其北側還有始建於明代的宗信劉公祠。祠堂兩邊有3種居住單元。第一類是“竹筒式”居住單元,即單開間民居。“竹筒式”民居由於層高約4—5米,因此可建閣樓,用於堆放雜物。第二類是“三間兩廊屋”居住單元,即三開間主座建築組成的三合院住宅。廳堂居中,房在兩側,廳堂前為天井,天井兩旁分別為廚房、柴房等。第三類是“三開間天井式”居住單元,即上三間、下三間,正中為天井。這類居住單元等級高,房間多,位於祠堂左右兩側,僅有兩個。
龍門圍屋

龍門縣香溪堡旅遊區

香溪堡旅遊區位於增江河上游—龍門縣龍華鎮沙逕。厚重、濃郁的古堡風情,獨具嶺南文化建築藝術遺風的“古碼頭”、“五宅古圍”、“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築羣。

龍門縣天堂湖

天堂湖位於龍門縣城西北部,距離縣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庫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水質潔淨。白鶴潭、古榕、白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獨有的景緻。

龍門縣南崑山

南崑山位於惠州市龍門縣西南部,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崑山生態旅遊區)。
龍門縣南崑山風光 龍門縣南崑山風光

龍門縣桂峯山

桂峯山位於龍門縣西北部桂峯山東麓,海拔1085米,有2120多種植物和120多種動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構成了地派桂峯山風光。

龍門縣龍門藍田瑤鄉

藍田瑤族鄉是惠州中唯一少數民族聚居地,位於龍門縣城以北15公里,總面積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萬人,其中瑤族約佔88%。“舞火狗”源自當地瑤族傳統的民間習俗。在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瑤胞的團圓節上舉行“舞火狗”活動。

龍門縣龍門功武村古建築羣

功武村古建築羣位於惠州市龍門縣轄下的龍華鎮,毗鄰增城,建村於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龍門廖氏來自江西,乃廣東廖氏之始。這一貫廖氏世代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鳳於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考上進士,初為增城縣令,後從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連續三代功在於武,故起村名為“功武”。功武村地勢周邊高,中部低,據説此屬“五水歸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該格局含聚財之意。周圍三山似筆架,龍關蜿蜒不斷,增江、香溪河繞村而過,呈魚躍龍門之勢。村落佈局點線相接,次序營建。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築羣被列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功武村古建築羣包括五宅第、古碼頭、正街、廖氏宗祠等。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築羣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功武村古村落(廖氏宗祠全景)

龍門縣龍門龍華水坑文筆塔

水坑文筆塔,又稱文明閣,文昌閣,位於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水坑村委會水坑村民小組。根據《龍門縣文物志》記載,文筆塔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嘉慶年間村民集資重修。塔坐西北向東南,高18.5米,平面呈六角形,每邊邊長為2.3米,佔地面積約14平方米。首層塔門上陰刻“文明閣”纂體字的紅砂岩匾額。窗口鎮鏤空幾何圖案的綠陶件,各層檐口鋪飾綠琉璃瓦當,滴水,檐下塑飾0.4米高的紅底白色的捲雲,博古圖案。瓦面之上塔頂置寶瓶狀塔剎。塔內設木樓梯、木扶手,可上頂層。1986年6月23日,水坑文筆塔被列入第一批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

龍門縣著名人物

龍門縣歷史名人,包括龍門縣歷史上因為區域調整而劃分到其它地方的人物。
姓名
簡介
南宋進士。官任增城尹,長沙守,太尉,銀青光祿大夫。
劉士驥光緒十九年舉人。參加“公車上書”。署理平樂、永淳知縣。 [6] 

龍門縣榮譽稱號

廣東省生態縣(2015年)
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988年)
中國年桔之鄉(2007年)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8年)
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2010年)
中國最佳自然景觀旅遊勝地(2010年)
中國温泉之鄉(2010年)
世界森林温泉保養地(2011年) [7] 
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 [8] 
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2018年) [9] 
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2018年) [10] 
中國最美縣域 [11] 
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12]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13] 
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14]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5] 
2020年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16] 
2019年國家衞生縣城 [17] 
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18]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確認龍門縣為2019年國家衞生縣城。 [17] 
全國文明城市(2020年) [19] 
2020年11月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佈的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 [21] 
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市、區) [22] 
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3]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4] 
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擬保持稱號地區 [29] 
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 [30] 
2023年8月29日,入選廣東省基層衞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單位名單。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