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场
- 韶关丹霞机场
- 区域中心城市
- 韶关 [3]
发展历史
播报编辑
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之地
《史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舜帝精归姓姚达踏糠,史称虞舜,是华夏始祖五帝之一,为上古首领的典范。司马迁《史记》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舜帝南巡不仅至“苍梧之野”,更远至“南抚交趾(今越南一带。相传舜帝南巡时曾在“苍梧之野”,鼓琴作歌,其乐名为《韶》,亦称“韶乐”。因韶乐九奏而成,故又称“九韶”,即所谓“箫韶九成”。舜帝南巡奏韶乐,史料记载传闻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舜奏韶于山岳”(即南岳山脉),称韶山(即今湖南韶山毛泽东故乡);另一次又“抚琴于大盘石上”,后称为韶石(即韶关韶石山)。唐代时谢楚留有《碣》曾述:“曲江有虞帝祠。故老言:‘舜作乐于城东盘石上’,故石号称韶石,而州以韶名”。
周秦道姜影以后的粤北行政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时粤北地区分属南海郡龙川县(今乐昌、乳源、连州、连山、连南等五县,秦属长沙郡,汉初归桂阳郡)。秦龙川县范围较广,约相当于今韶关、河源、梅州、潮汕。秦始皇又在龙川县东置揭阳戍(在揭岭南麓)、西置横浦戍(在梅岭,今大庚岭)。
西汉高祖五年(202年)荆州南部增设桂阳郡。
南越国(前204年—前111年)除今乐昌、乳源、桨放洪连州、连山、连南等五县地外,其余仍属龙川县。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腊牛了立国近百年的南越国后,在岭南设九郡,析原龙川县东境置揭阳县、西境置中宿县,隶属南海郡。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原桂阳郡南部增设始兴郡,粤北一带属之。
隋开皇十年(590年),韶州并入循州,西衡州更名洭州。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洭州改隶广州,隋仁寿元年(601年)广州更名番州。
隋大业三年(605年)属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遂被唐朝政府封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初辖循、潮、韶三州。杨世略,属于粤东土著民族俚族,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蓝田隘的 飞泉径;历南陈祯明、隋朝至唐,卒于垂拱年间。在任其间,他促进了潮州、循州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进一步融合,为后来的韩愈治潮州奠定了基础。今粤东人有纪念他平定南疆的功绩,路曰平南路,公园曰平南公园;并为其建祠、立牌坊,上书“飞泉玉露”,以纪念他的出生地及其夫人傅氏。梅州旧谚有云“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足见俚人杨姓之地位。
贞观元年(627年),韶州改隶广州总管。
天宝元年(742年),广州又更名南海郡。
乾元元年(758年),南海郡复名广州。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升广州为兴王府。
民国三年(1914年)设为岭南道。
1952年曾设置粤北行政区,行署驻韶关市,管辖19县:曲江县(韶关市)、南雄县(县城镇)、乐昌县(县城镇)、仁化县(城关镇)、乳源县(云峰镇)、始兴县(太平镇)、翁源县(龙仙镇)、新丰县(丰城镇)、清远县(清城镇)、英德县(附城镇)、阳山县(附城镇)、连南县(三江)、连山县(永和)、连县(连州镇)、佛冈县(石角镇)、连平县(元善镇)、和平县(县城镇)、花县(平山洛场)、从化县(街口)。
地理
播报编辑
文化
播报编辑
粤北地区在汉代前以百越话为主,此后至唐朝中期以韶州土话为主的,唐朝中期以后逐渐发展为以客家话为主。1938年10月日本入侵广州,1939年2月省政府迁址韶关,韶关作为战时省会。当时有大批的广州人涌到韶关避难,于是也就把广州话带了过来。 客家话在粤北地区仍是分布最广的方言,粤语则通行于清远及韶关城区,但清远不少人同时通晓客家话及粤语。清远地级市全境已可以通行粤语,客家话的优势地位有逐渐被粤语取代的趋势。
粤北地区的客家话主要分为两类语腔,即粤北片和粤台片(韶南小片)。粤北片客家话分布在南雄、仁化、始兴、乳源、乐昌,属于客家民系中的江汀民系。韶南小片客家话分布在曲江区、英德、翁源、新丰,属于客家民系中的循衍民系。请参阅“循衍文化”词条。 [4]
经济
播报编辑
韶关工业园区、韶关曲江经济开发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经济开发区、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台湾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英德华侨工业园区。逐步开发乐昌经济开发区、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始兴工业园区、东莞石龙(始兴)产业转移工业园、乳源经济开发区、南雄精细化工园、仁化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翁源官渡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的建设。
交通
播报编辑
旅游
播报编辑
国家级: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省级:仁化森林公园、仁化高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金鸡岭风景名胜区、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家山森林公园、广东后洞森林公园、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贤令山森林公园、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宝晶宫风景名胜区、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太和洞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羊角山森林公园、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森林公园、连州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清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梅岭梅关
梅岭,就是五岭之中的大庚岭的别称。因岭上多梅,又称梅岭,传说鸿雁南飞至此回转。梅岭在古代亦称为大庾岭,高300多米,居五岭之首,海拔746米。古时称塞上、台岭、东峤、连溪山,相传西汉庾胜将军奉汉武帝令统率大军驻此以征战南越,庾将军岭下筑城,岭上建寨,且岭形似禀庾(粮仓)故又称庾岭、大庾岭,为五岭之一。
宋人蒋之奇《浈水》:“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北来”,这首诗讲述的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帝遣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平南越乱的事。杨仆奉诏后,率楼船师溯赣江至南安,弃舟渡岭,在浈凌两江汇合处造船练兵,备战一年多,于元鼎六年冬率楼船师下浈水,与伏波将军会师石门,进军番禺,一举而平南越之乱。杨仆的楼船师不下5万人,楼船高20余米。
梅关,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交界处的梅岭隘口,亦称大梅关。秦统一全国,始在大庾岭设关,名“横浦”,派兵戍守。旧关早圮。唐代开元四年凿通梅关古道新辟驿道。宋嘉祐八年(1063),南安知军蔡挺筑关楼于其上,立石表云“梅关”。
如今,这条古道自然不再有车辚辚、马萧萧的气氛,沿着古道慢慢往上走,只见两旁的山壁郁郁葱葱,岭顶上,耸立着一方沉沉稳稳的城关,广东与江西的省界,便在这城关的中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梅关古道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梅岭因有着满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从古至今都吸引着无数诗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毫刻碑,实为一大景观。
地图信息
播报编辑
乐昌粤北印象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