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莞客家山歌

鎖定
東莞客家山歌主要包括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樟木頭客家山歌等。東莞市清溪鎮鳳崗鎮樟木頭鎮等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由來已久,流傳下來的山歌,可分為放牛歌、割草歌以及四六聯、白口聯、平山民歌等,詞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興編唱。 [1] 
2013年,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東莞客家山歌
流行區域
東莞市清溪鎮、鳳崗鎮、樟木頭鎮等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
類    別
傳統民歌

東莞客家山歌基本簡介

東莞山區流行客家山歌,解放後,從山間地頭登上了文化藝術舞台。1956年首屆山歌手在中山紀念堂登台演出,《穀穗笑他矮姑娘》、《千年松柏萬年青》等客家山歌還被收初中課本。清溪鎮2004年成功舉辦“贛、粵、閩、桂”四省客家山歌邀請賽,使古老的客家山歌煥發出新的魅力。 [3] 

東莞客家山歌樟木頭客家山歌

樟木頭客家山歌是東莞市樟木頭鎮的本土民歌,樟木頭鎮是東莞市唯一的純客家鎮,客家山歌曾在樟木頭廣為流傳,隨時代發展,唱山歌這種藝術日漸式微。樟木頭正將客家山歌這項民間藝術申報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傳承和發揚樟木頭客家山歌。樟木頭客家山歌以四句板和五句板為主,調式有仙公調、自嘆調、洋煙調等,歌唱內容信手拈來,多以物寄情。 [4] 

東莞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

鳳崗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在鳳崗及周邊村鎮甚至海外的影響甚廣,在長期的流傳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色。鳳崗客家山歌的歷史悠久,其始於元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鳳崗客家人從福建經梅州、惠陽等地遷入鳳崗定居,鳳崗客家山歌融匯了多個客家地區山歌曲調特點,並主要保留了梅州地區客家山歌的藝術風格。
鳳崗客家山歌是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載體,是鳳崗地區客家人對自然、社會、生產、生活的真實記錄和思想反映,包括了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禮俗歌、情歌、生活歌和兒歌等,涵蓋了鳳崗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鳳崗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多樣,多為演唱者有感而發的即興編唱,其語言非常直率、生動、樸素,通俗而押韻,取譬設喻巧妙,意境含蓄而深沉;唱腔則豐富多彩,節奏自由、明快又富於變化;曲式特點是主要以四句板為主,結構工整對稱。歌唱時可以用獨唱、對唱、尾駁尾對唱、猜調應答、山歌小組唱或表演唱等形式。由於山歌演唱多為即興,因此不受場地的約束,在田埂山間、穀場路邊、村頭巷尾、河涌溪沿等處都可表演。
鳳崗鎮客家山歌音樂上保留着純正的客家語言本色,具有濃厚的“古樸性”;在藝術、內容上基本保留着純樸、清新的“民間性”;其唱詞具有“詩的外表、詞的通俗、曲的韻律”,被譽為客家人的口頭文學。鳳崗客家山歌凝聚了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藴和中華民族磅礴的文化基因,是不可多得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近年來,鳳崗鎮成功舉辦了三屆“廣東省客家山歌擂台賽暨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2012年,廣東省文化館和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鳳崗鎮“客家山歌傳習基地”和“廣東省客家山歌之鄉”牌匾。2012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鳳崗鎮為“中國客家山歌之鄉”。 [5] 

東莞客家山歌清溪客家山歌

清溪客家山歌主要流傳於各村,用客家話演唱,其語言生動通俗,意境含蓄,講究押韻,一般都是即興編唱。唱時往往觸景生情,即席發揮,隨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豐富多彩,節奏自由又富於變化,常用直敍、比喻、雙關、歇後、誇張、疊字等手法。主要有男女對唱的情歌、唱苦情的攞食歌、在勞動中產生的放牛歌、割草歌、瀝翻歌、正版山歌以及四六聯、白口聯、平民山歌等。清溪客家山歌的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迴環曲折、委婉動聽。以四句板為主,由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工整對稱,偶有五句板結構,歌詞為七字五句,曲調是四句板的擴充。調式多為:仙公調、自嘆調、洋煙調、花箋調等。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尾駁尾對唱、猜調應答、山歌小組唱或表演唱。最初所用的樂器是口風琴伴奏,後來又採用了手風琴,發展到有古琴、二胡、小提琴、笛子、鎖吶、釵、鐺、鑼鼓等伴奏,使客家山歌的演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清溪客家山歌是一種客家語言歌曲,其各種調式、表演方法,在歷史上起到過積極的作用,至今客家人創作的大量歌曲,更是優秀的文學珍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之一。清溪客家山歌傳承了客家人愛國愛鄉、崇文重教、誠懇弘毅、團結包容、勤勞儉樸、開拓創新和剛柔相濟的精神,具有極高的文學和音樂研究價值。近年來,清溪鎮把客家山歌作為本鎮壓的藝術品牌來扶持、推廣,成功舉辦了粵、桂、閩、贛四省客家山歌邀請賽,並多次參加全省、全國性的客家山歌大賽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 [6] 

東莞客家山歌傳承保護

2007年7月,鳳崗客家山歌傳承基地由東莞市文聯批准成立,是接受鳳崗鎮政府文化部門指導,並由鎮文聯主管的民間文藝團體,傳承基地堅持每年常態開展客家山歌沙龍、園龍山四季歌會、客家山歌進校園、客家山歌知識講座、客家山歌擂台賽、文化惠民進基層、客家山歌交流展演等系列文藝活動,傳承基地積極挖掘、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遺產,出版了《鳳崗客家山歌欣賞》、《客家山歌進校園選唱》書籍和新民歌專輯《老屋家》;創作了《誇老公》、《誇鳳崗》、《客家妹》等優秀客家山歌作品;《客家山歌頌黨恩》、《舞麒麟》、《米篩團團圓》、《俗話講》、《月光光》等作品先後獲得中國首屆客家文化節、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兩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請賽等全省及全國賽事金獎。 [7] 
2010年起,樟木頭鎮全鎮各中小學、幼兒園分別將成立一支由20至30人組成的山歌隊,每星期至少訓練兩次,並建立管理機制,制定訓練計劃,每年舉辦培訓班進行強化訓練,挖掘、培養兒童山歌人才,把客家山歌搬進學堂,並對全鎮的客家山歌隊集中講授10堂音樂理論課和10堂山歌演唱課。 [8] 
2012年,鳳崗客家山歌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杜帶娣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崗客家山歌)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文化館授予鳳崗鎮“客家山歌傳習基地”牌匾;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鳳崗鎮為“廣東省客家山歌之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鳳崗鎮為“中國客家山歌之鄉”。 [7] 
2013年11月22日,清溪客家山歌鳳崗客家山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7] 
2017年,楊豔芬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崗客家山歌)代表性傳承人;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予鳳崗客家山歌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7] 
2018年10月23日晚,樟木頭客家山歌合唱團在樟木頭鎮文廣中心三樓會議室正式宣告成立。該合唱團成立後將致力於傳承和發展客家山歌。 [9] 
2019年1月15日,樟木頭舞蹈團成立,將與唱誦藝術團、客家山歌合唱團共同打造一支有組織、有規模、高素質的藝術團隊,成為樟木頭一張文化名片。樟木頭客家山歌合唱團以演唱客家山歌為主,圍繞客家語言、客家文化及山歌演唱技巧進行培訓,更好發展和傳承客家文化。 [10] 
2019年,樟木頭將客家山歌這項民間藝術申報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樟木頭客家山歌。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