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
播报编辑
闽西主要由原来的汀州辣誉组才套船朵成,包括:长汀县、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共八县。由于分属龙岩炼翻体热欢臭、三明两个地级市,挨辣提闽西指的是福建汀州府八县(长汀、连城、永定、武平、上杭、宁化、清流、明溪。)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由文化部于2017年1月19日批复发文正式设立,保护区想洪询范围为“古凝影汀州8县”充白坑,即现今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保护区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292.1万人。 [1]
地理
播报编辑
气温气候
闽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2005年,平均气温18.7℃~21. 0℃,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日照时数1804小时~2060小时。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地理特征
以龙岩市为例:其东西长约192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总面积19050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5.7%。其中山地14964平方公里,丘陵3101平方公里,平原985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西南走向,大体呈平行分布。
2005年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闽西历史悠久,从发现的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的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看,早在一万年前,闽西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闽西古为闽越地,周时属“七闽”,秦属闽中郡 [20]。西晋太原三年(二八二年),置什罗县。梁天监年间(502—519年)析晋平郡地增置南安郡,龙岩地域属南安郡。大同六年(540年)南安郡增置龙溪县,闽西隶属该县。 [20]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武平升场为县,元符元年(1098年)置清流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莲城县,时汀州辖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莲城6县。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汀州路。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莲城为连城。 [20]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汀州府,成化六年(1470年)置归化县,成化七年(1471年)置漳平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永定县,时长汀、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宁化、永定通称“汀属八县”。 [20]
人口
播报编辑
长汀县: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2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总人口55.14万人,总出生人口12447人,出生率为22.7‰;死亡人口1742人,死亡率为3.2‰;自然增长率为19.5‰。
上杭县:2018年,全县总人口544634人,育龄妇女133150人,已婚育妇106235人,2018年度出生8298人,出生率 15.34‰,登记流口人口18439人。2018年度男性出生4452人,女性出生3846人,出生性别比115.7:100。
永定:2018年末全区24个乡镇(街道)中有1个街道、12个镇、11个乡,19个社区、262个村。全区户籍户数155240户,户籍人口504431人,城镇人口177962人,乡村人口326469人,男263625人,女240806人。常住人口36.2万人(人口抽样数据)。年内出生人口8396人,出生率16.64‰,其中男4405人,女3991人,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37︰100。死亡人口2155人,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长率12.37‰。
连城县:2018年末,连城县110717户,户籍人口348443人,城镇人口125588人,乡村人口222855。
宁化县: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7.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550人,出生率为14.6‰;死亡人数2061人,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
经济
播报编辑
长汀县:2018年,长汀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7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3.0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96.24亿元,增长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648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5%。
上杭县: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4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2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71.70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75.5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7:42.7:43.6。
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18.81亿元,比年初增加46.66亿元,增长17.14%;各项贷款余额220.46亿元,比年初增加19.53亿元,增长9.72%,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保持全市县域第一,不良贷款率0.58%,长期位于全省低位。
武平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35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88.48亿元,增长7.3%。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6.2:40.1:43.7调整为15.8:40.5:43.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051万元,增长7.4%。
永定: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亿元、比增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比增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5.4亿元、比增5.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比增6.1%。
连城县:2019年,连城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58.66亿元,同比增长8.4%,超出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七县(市、区)的第二位。其中第二产业118.03亿元,比增10.5%,增速均居七县(市、区)的首位;第三产业102.78亿元比增7.8%。
清流县: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1784万元,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866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11588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428330万元,增长8.2%。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7.8:48.6:33.6,调整为15.8:55.1:29.1。
宁化县: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16亿元,按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666元,比上年增长6.7%。
明溪县: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2%,二季度增长8.3%,三季度增长7.9%,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2.1:43.6:34.3调整为22.9:43:34.1。
文化
播报编辑
儒家文化
明朝中叶始,社会矛盾日渐激化,山民暴乱频发,社会秩序屡损,闽粤边山区爆发了规模较大、影响甚远的暴乱,山民与官府抗争,烧杀掠夺,为患一方 [7]。1512年,钟聪、张番璮、李四仔等领导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上杭、寻邬一带畲、汉两族人民起义,起义军连陷建宁、宁化、万安等县 [8]。詹师富盘踞永定芦溪、象湖山(今永定区湖山乡),归附者众多,声势颇为壮大。 [9]
王阳明平定当地之乱后,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龙岩颁行了《乡约教谕》和《十家牌法》,史称“王文成公之教”。《乡约教谕》是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本,推行乡村治理,推广文明教化,构建基层社会秩序,让乡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规范约定。王阳明驻屯治理长汀、上杭、武平、永定、龙岩(今新罗),既是其心学实践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他实现“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生动写照。王阳明不止平定多处山民暴乱,为闽西带来了和平与稳定,还因其“破心中贼”的远大抱负,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教化举措,对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9]
明崇祯七年,龙岩知县邓藩锡在城东南的翠屏山麓龙岩洞旁兴建“三贤祠”,供奉朱熹、文天祥、王守仁三位先贤,让百姓朝拜,体现了龙岩人对其的敬仰之情。乾隆年间镌的《龙岩州志》又一次刊载了《乡约教谕》,使其得以资治教化。500多年来,王守仁的教化之道、仁爱之心,滋育着这片土地的乡民大众。 [7]
客家文化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后陆续从河南、安徽等地迁入的,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宁化、武平、上杭、永定、明溪、清流、连城以及漳州市的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丧喜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以中原汉人风俗为基础,这些南迁汉人集聚于以三明宁化石壁为中心的赣、闽、粤接合地带,与当地原住民(以畲族为主)进行了长期的融合,在融合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4]
客家与畲族的关系非常密切,客家及其文化的形成是汉畲两族长期互动的结果。客家人不断渗透、吸收、溶化了闽越族、畲族等的风俗,尤其是畲族原在长汀境内居住不少,迄今以畲字为地名的有二、三十处之多。他们长期和客家人相处交往,发展到通婚,彼此风俗互相影响。清朝时期,不少畲族已经汉化,成为客家人的主要成份之一,畲族汉化取汉姓后很多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作为畲族汉姓,有的把盘改为潘,雷姓改成吕、娄,蓝姓改为兰姓等。 [5-6]长汀客家的民俗风情,不论衣食住行、婚丧喜庆都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兼容中原遗风和土著习俗,而丰富多彩,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 [5]千百年来,随着闽西各姓氏客家人不断向外播迁,他们的后裔遍布全球各地。在闽西,留有了大量的客家祖祠、祖居、祖坟、祖谱,构成闽西客家十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18]
闽西客家人的婚礼多在夜间举行,奇特有趣。入夜,男家的迎亲队伍才能抵达女家。女方把家中灯火全部吹灭,要等男方进门用带来的灯火将女家灯火点亮,新娘才能出门。出门前新娘要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脱去旧鞋换上新鞋,称“过米筛”,象征辞故土创新业。接着,新娘由父亲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后娘家人把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夫家扎根。新娘上车时要放声恸哭,表示舍不得离别父母,有孝心,婚后有好运,称作“哭好命”。
不管路近路远,新娘都要在天亮前到达男家。路上还要避免和别的迎亲队伍相遇而冲喜,一旦遇上,两个新娘就要互相交换手帕以示友好。到男家后,新娘由一个多子有福气的妇人端着盛有柑桔的圆盘(寓甘甜、吉祥)牵引下车,跨过燃烧着木炭的火炉进门,以示带来兴旺。并用米筛遮其上方或踩在脚下,叫“遮米筛”,意为夫唱妇随;也有改用雨伞遮住,慢步入门。新郎新娘进入厅堂拜堂,男家便开始宴请亲朋。宴席上母舅坐在首席上位,上菜时唱道“食鸡,新郎新娘好夫妻”;“食猪心,全家结同心”;“食猪肚,子孙大起步(有出息)”等,母舅挟菜后众人才能动手。
闽西是闻名海内外的千年客家祖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和发展了客家民系,又播迁海内外,全国有20多个省区有客家聚居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1亿客家人。全球最大的客家社团活动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00年在闽西举办世界第16届客属恳亲大会,与会者3000多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闽西客家优势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下得到蓬勃发展,先后建立永定、武平、宁化、上杭、连城等客家博物馆。宁化客家公祠的世界客属石壁祭祖大典、长汀世界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这两个大型国际活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3]
闽西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推进祖国统一的清朝名将刘国轩,在北台湾垦殖、崇文兴教的先驱胡焯猷,他们“多次返回大陆家乡,动员和带领宗亲、乡人前往共同开垦”,促进了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台湾现有500万客家人中,由闽西直接迁台的约有70万人,由闽西迁粤东、闽南等地后辗转迁台的有283万人以上。
畲族文化
龙岩畲族常住人口3.02万人,有上杭官庄畲族乡和上杭庐丰畲族乡2个畲族乡 [10-11]。畲族自称“山哈”,意思是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12]。畲族本为广东东部最大的族群 [6],早在1200多年前畲族祖先就已进入上杭居住繁衍,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文化与客家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闽西畲族文化个性,过三月三、对山歌、树叶吹奏以及穿戴凤凰服饰是代代相传的畲族文化 [13]。麻子坝围龙屋被称为闽西“围屋王”,体现畲族和客家的和谐融合。 [14-15]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全乡拥有15.9万亩竹林,素有“九竹一田”之称,为玉扣纸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玉扣纸手工制作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较高的工艺价值,其工序繁琐,包含砍料、削青、浸塘、剥料、踏料、烘焙等共二十八道 [16]。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初二,清流县余朋乡太山畲族村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在庙会现场,都会上演“过火山”“吃乌米饭”“打糍粑”“摆字龙灯”等当地民俗。 [17]畲族文化以其独特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客家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闽西畲族文化个性,早已成为八闽文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节日
客家人岁时节令繁多,一年有大小35个,如大年初一,客家人先要祭祀祖先,再到庙堂进香,在说话做事上也有许多禁忌;初二起有“新正祭墓”的习俗,各家各户备上三牲、香烛上祖坟祭扫;初三是“穷日”,一般不出门;初五“开小正”,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初七,妇女们早出采集菠菜、芹菜、茴香、葱蒜、韭菜、芥菜、白菜等7样菜,共煮而食,以求勤劳聪明、发财得利;正月十五,庆元霄,“开大正”,各行各业全面恢复正常。此外,还有五月初七,木匠师傅纪念巧圣先师诞辰;五月十三日,经商者纪念关帝诞辰;七月七日,供奉织女“七星娘”;八月十五,中秋节妇女请“菜篮神”、扫帚神、笠神、桌神等;九月十三日,铁匠祭祀炉公先师;九月十四日,泥木匠祭祀柯叶先师,等等。
饮食
客家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菜肴丰盛、浓郁,节日时特别是过春节,家家都少不了煮一大锅焖猪肉;类似的大锅菜还有酿豆腐、酸菜笋、红烧狗肉等。菜肴中多用笋,历史上客家人还研制了各式各样的干菜,如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连城番薯干、宁化老鼠干、长汀豆腐干、明溪肉脯干、清流笋干等,合称闽西“八大干”。因这些地方古属汀州,故又称“汀州八干”或“汀州八大干”。传统的民间宴席流行“八大碗”、“五大盘”。头碗菜一般都是酿豆腐,传说乾隆皇帝爱吃酿豆腐,所以这碗菜在这里被称为“皇帝菜”,身价倍增,非头碗上桌不可。
擂茶是客家的特殊饮品。据说起源于商代伊尹发明汤液后的药饮,现以客家祖地石碧一带为正宗。擂茶制作是将茶叶、曲、盐一同放入陶制的擂钵内,用樟、楠、枫、茶等树木制成的擂持擂制成茶泥,加上香料、食品,注入沸水盖好,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配料多样,日常食品都可使用,分为荤茶、素茶、药茶、主食茶、辅食茶、自用茶、待客茶等。特点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既是饮料,又可当饭。
音乐
一番又一番,演奏和谐盛世的欢乐,所有的苦难已从丝弦上,轻轻地拨落,而全部幸福,正从心底里,汩汩地涌出……金秋十月,闽西客家艺术团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为游客表演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博得游客阵阵掌声。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国乐”“十班”“集番”“协番”等。之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时使用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共10余件,“十”是泛指,并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乐器。乐队的组合,除二胡、扬琴、月琴、竹笛及小锣鼓钹等主奏乐器必须外,其余则根据乐队所拥有的掌握乐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减,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
服饰
客家妇女的凉帽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独特而别致的圆形斗笠,用薄薄的蔑片或麦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有布块,有的还绣着花(多为梅花);边沿四周,除正面外,还垂挂着5寸来长色彩不同、折叠均匀的布。年轻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垂布的两端编织两条五颜六色的彩带,所以,由此就可以看出客家姑娘是否有了婆家。这种斗笠特别能遮阳,笠沿垂挂的色布和飘带还能招来丝丝微风。
客家人习惯称之为“凉帽”,仍为永定、武平、上杭、长汀等县的许多妇女所喜欢。
旅游
播报编辑
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连接赣州、梅州的中心枢纽和商贸重镇,史称“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1]。被誉为八闽客家首府,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长汀县“中国客家菜之乡”称号,荣膺“福建美食名城”。距长汀南站7公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281.9公里;319国道、534国道,省道205贯穿全境,赣龙铁路、赣龙铁路复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快捷。
2.永定土楼
土楼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她有多种功效:防震、防火、防御,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厦凉
3.连城冠豸山
冠豸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连城县城东1.5公里.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形如莲花,又名莲花山。因海拔最高的灵芝峰和五老峰,组成拾似法官头上戴的惠文冠,又叫"獬豸冠",故名冠豸山。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马周乡率千人拓宽上山石磴,建书院楼阁,标全山十三景,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闽西"上游第一观" 冠豸山风景秀丽、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水潺潺,松风亭建在半山巨石之上,游人在此倾听涛声,欣赏吐红杜鹃,分外悦目赏心,走过有惊无险的丹梯云栈,穿过"云嘱"堑门,便是高壁峭立,独开一面的"滴珠岩",上有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的"冠豸"两字,字经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
芙蓉坡上下有历代所建书院十余座,现存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东山草堂等。东山草堂内有清代《四库全书》总篡纪晓岚所题"追步东山"以及民族英雄林则徐所书"江左风流"题匾,评为中华名匾。过金字泉,便是五老峰和灵芝峰两峰峪谷形成的长200米的一线天,中有撩人遐思的玉女池,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风光,只见楼宇林立,田畴如画,九曲文川,缭绕如练,尽有"千峰历落双眸下,九曲潆洄一掌中"之感。五老峰下是"天上来"、"林赤章谈书处",周围有弥勒伴观音、沃泉岩、老虎岩、观音谷等景点。灵芝峰下有灵芝庵,唐代欧阳仙炼丹处,雪洞。至后山可见项南所题"万斗朝峰",在此可见高30余丈的"照天竹"当地称为"马锥石",现代人文谓之为"生命之根",其旁有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五姐妹石,在寿星峦顶有长亭,有著名书法家罗丹所题"人长寿"石刻。石门湖古时为连城八景中的"石门宿云"。七十年代在此筑坝建湖,形成一个山水相溶,水天一色的新景观,登船可览翠岛,疯增戴帽、莲花峰、双乳峰、千瀑岩、河马饮泉、大象戏水等景点,还可见湖一石 上似形女阴的被称为"生命之门"的大自然绝作。
在香兰亭弃舟上岸,经"三叠泉"便可览"桄榔幽谷"在必达亭可观看高空飞车表演。竹安寨,位于冠豸山右侧,与冠豸山山体相连,这里集雄、奇、险、绝于一体。踩踏有声,山体完全悬空的315级的摩天岭,有马头山、雄鹰展翅、寿星岩,永不干涸的天地,水门墙、双剑峰,三屏峰等景点。
4.梅花山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南端与博平岭间的玳昌 山麓,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的毗连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这里山峦耸峙,绿海无边,层林叠翠,荟萃了了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与物种,有"神奇的宝山""动植物资源基因库"之美称。该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1994年列入中国优秀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名录。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保护区仅维管束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凤光木、长苍铁杉、穗花杉、半枫荷、沉水樟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萼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多种,山溪鱼类36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尾雉和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月月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园"。
5.七峰山
七峰山地处上杭县城北郊,距城4公里。这里四季如春,万木竞秀。上杭县志载:"杭川钟灵毓秀之山,此为第一"。修建了露天坐佛、九松亭、赏景台、福寿亭、敬师厅、春晖阁20多个景点,其中如来坐佛,外观是佛,内为高23米五层的建筑,一层为佛堂,二层为佛经阁,三层为迎宾厅,四、五层为佛像头部,整座佛像高大雄伟,是福建第一座大型佛阁。
6.中华山
中华山位于连城县新泉乡马背村。中华山性海寺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是八闽名刹之一。中华山性海寺,四周树木苍翠,绿竹掩映,环境幽静。性海寺占地4000多平方米。寺观建筑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内有放生池,中有拱桥直通大雄宝殿,殿深14米,宽18米,正中供华严三圣,形象壮丽雄伟。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及法堂、宿舍。大殿后为藏经楼。中华山性海寺是"农禅并重"的典范,倡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遗风,在周围几十里山地各植有油茶林3000多亩及桃、李、梨、桔等各种果树和花卉,香客不断,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狮岩位于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 名胜词典。登狮岩,入主洞口,便是古佛殿,正中供奉三尊定先古佛。前一尊是台湾淡水镇鄞山寺送来的。岩壁上刻有北宋丞相李纲所题的"灵洞水清仙可仿、南安木古佛洞居",洞两旁立着护法神。洞右侧供的是一丈多高的如来佛,洞左侧供的是"水德参天"和妈祖。古佛殿后有一曲径,经过"通天第一洞",阵阵凉风袭人,洞内有许多大自然造化的石狮、石象、石猴、石龟等,岩顶上刻有"人世篷壶"四字,相传是乾隆皇帝所题。出了岩洞,左可通观音宫、何仙姑宫、七圣宫,右可通财神宫、药王菩萨宫、天上圣母宫。山麓为均天寺。狮岩山顶,古树参天。狮岩前有一天然泉水湖,称"蛟湖",清澈如镜,有"蛟潭涌月"之称。
8.虎豹别墅
9.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面环山叠翠,黄潭河蜿蜓而过,风景十分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直,砖木结构建筑,计有三个大厅,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正面牌坊式楼门上刻着"恩荣"两字,两边对联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在正大门左右两边各开一个圆门和耳大门,中厅三对青石柱擎着雕梁画栋、左右两壁临摹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均畅宏浑,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写的《李氏火德翁传》。宗祠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充分体现了客家家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筑的。从李火德入闽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桂、赣及东南亚各国。海外到此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