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于成龍

(清朝初年名臣(江南江西總督))

鎖定
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37]  ) ,北溟,于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清朝初年名臣。 [29]  [49]  [53] 
于成龍在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曾參加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父親年邁而未就職,直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歲時才以明經謁選吏部,授羅城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鼓勵農業生產。康熙六年(1667年)升任合州。後遷任黃州府同知、知府,歷任武昌知府(代)、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等職,累加兵部尚書。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奉命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死後遺物僅有破袍一件、鹽豉幾罐。其靈柩歸葬故里時,有數萬民眾步行二十里,在江邊伏地痛哭相送。康熙帝破例親自為他撰寫碑文,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為“清端”。 [6]  [29] 
于成龍善於決獄,以執法嚴正,不徇私情,正直清廉著稱 [43]  。在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龍三次被舉“卓異”,所到之處,皆有政聲,成為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帝曾贊諭道:“朕博採輿評,鹹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42]  史稱“閭巷誦其績,久而弗渝” [6]  。百姓呼為“於青天”,民間還流傳着“鬼有冤枉也來伸”的歌謠。 [39]  此外,他在直隸和兩江任職期間,曾組織編寫《畿輔通志》《江南通志》。 [52]  遺著有《於清端政書》等。 [47] 
概述圖來源 [44] 
全    名
于成龍
別    名
於清端公
於青天
於青菜
北溟
于山
諡    號
清端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汾州府永寧州來堡村(今屬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出生日期
1617年9月26日 [37] 
逝世日期
1684年5月31日 [37] 
安葬地
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南 [27] 
主要成就
先後治理羅城合州、黃州及江南江西總督下轄各地,為官有方、清正廉潔
主要作品
《於清端政書》
最高官職
江南江西總督太子太保(贈)

于成龍人物生平

于成龍家世出身

于成龍家族在元順帝時遷居石州(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白霜裏村,到于成龍的高祖父於素時,舉家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 [30] 
萬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1617年9月26日)丑時 [37]  ,于成龍出生。他是於素的曾孫於時煌與其原配田氏所生的次子。就在於成龍出生後不久,田氏病逝,於時煌繼配李氏。不過於成龍和繼母關係很融洽,家庭和睦。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29] 

于成龍科舉失意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于成龍參加鄉試,省城太原考場的考官公然徇私舞弊。于成龍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直抒胸臆。結果正榜無名,勉強考取了個副榜貢生 [29]  待到參加會試之後,于成龍以父親年老為藉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來堡村。
于成龍塑像 于成龍塑像 [48]
清朝入主中原後,于成龍繼續致力於應舉。順治四年(1647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于成龍到太原崇善寺開辦的學校學習了四年,但順治八年(1651年)的鄉試中,于成龍再次落榜,這年他已經三十五歲。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龍兄長於化龍病故,三子於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擔子落在他的肩上。父親於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因此受窘。于成龍為了養家餬口,供子上學,整日忙於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舉考試。順治十五年(1658年),於時煌病故。
順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準備出仕。

于成龍初入仕途

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歲的于成龍進京備選,被授予廣西羅城縣令一職。 [29]  [30] 
羅城位於廣西北部少數民族地區,萬山峻嶺,溝谷縱橫,虎狼晝行無忌,四時毒霧迷天,瘴癘盛行,北人視為絕境。加之瑤、僮等民族雜處,語言不通,糾紛時起,很難治理。于成龍受命時,羅城縣新隸於清統治下不到兩年,且幾經戰爭蹂躪,已殘破不堪。他之前的兩任知縣一死一逃。顯然,把這個最荒涼、最貧窮而充滿了危險的地方交給於成龍治理,親友們都為他擔心。他卻不以為然,説:“君命也,獨不聞義不辭險耶!”行前,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某此行絕不以温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于成龍明知前途多艱,仍毅然接受任命。他辭別母親、妻兒,跨上一匹驢,帶了四名僕人,離家上任。他涉歷重重險要,行程六千餘里,終於來到了羅城,只見遍地蒿草,荒無人煙,瘴霧瀰漫,羣山隱現。縣城僅有六户人家,城無寸牆,衙門僅是茅屋三間,門窗皆無。他一到,馬上砍籬棘插地為門,在院中積土當作几案,旁邊挖坑做飯,炊具只有一鍋一盆。 [29]  [31] 
于成龍到任後,就實心做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召吏民來“從容問所苦”,宣諭朝廷慰撫之意。在當時情況下,召集流亡百姓,保護他們安居,不再受戰爭襲擾,特別是打擊盜匪的搶劫活動,使他們安心生活,就成了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一發現有搶劫、盜竊等事件發生,立即命隨從偵破,審訊屬實,迅速做出處理。經此不斷打擊,搶劫、盜竊以及危害百姓的不法事明顯斂跡,地方漸獲安寧,百姓也開始安下心來。 [29]  [31] 
與羅城鄰近的瑤族頭人經常到羅城一帶殺掠,成為當地百姓一大禍患。于成龍到任後,組織鄉兵將其擊退,並追剿殘敵,欲一舉搗毀其巢穴。瑤人頭人非常害怕,發誓再也不敢侵犯羅城境,于成龍這時才下令停止進兵。百姓免去災禍,安心於生產,專力耕耘。于成龍體恤當地百姓疾苦,屢次請求上司放寬徭役的規定,減輕他們的負擔,還想盡辦法,從內地運進當地百姓急需的食鹽,解決了人們生活的一大難題。諸事稍有頭緒,他便興建一處學宮,開展文化教育,培養人才。他創設了一座“養濟院”,救濟衣食無着、無親故的貧窮人和無人侍養的老人。 [29] 
于成龍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就使羅城擺脱混亂,得到大治,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他深為當地百姓所愛戴,彼此親“如家人父子”。在每次繳納田賦時,他們總留出數錢放到于成龍的案桌上。開始,于成龍不明白他們的意圖,便問此為何意?他們説:“阿耶(‘耶’同‘爺’,此處指于成龍)不要‘火耗’,不謀衣食,難道酒也不買嗎?”于成龍感動不已,僅留下夠買一壺酒的錢,餘錢全部退回。 [29]  [31] 
于成龍塑像 于成龍塑像
在羅城,于成龍的生活十分清苦,他的四個僕人忍受不了,有的離他而去,有的受瘴癘之害而死。羅城人十分同情,每天早晚都去給於成龍請安。有時還湊些錢獻給他,説:“知道阿耶苦,我們供上一點鹽米費罷了。”于成龍笑着回答:“我一人怎需要這麼多東西!你們拿回去,換些甘美的事物敬奉給你們的父母,就好像我接受了一樣。”謝絕了他們的好意。 [29] 
有一天,于成龍的家人來探望他,消息很快傳開,羅城人高興得奔走相告:“阿耶人來,好將安家去。”他們以為于成龍家人來此取錢,作生活之用,而於成龍一定缺錢,於是便湊了不少錢獻上去。于成龍婉言謝絕,笑着説:“這裏離我家六千里,一個人拿着這麼多錢,只能增加負擔罷了。”讓大家都回去。羅城百姓跪伏在地,感動得痛哭流涕,于成龍受到感染,不禁為之落淚。最後,他還是不接受饋贈,勸他們把錢都收回去。 [29] 
于成龍在羅城的政績受到主政廣西的金光祖(先任廣西左布政使,後升廣西巡撫) [1]  、廣東廣西總督盧興祖等人的賞識。康熙六年(1667年),他們向朝廷舉薦于成龍為廣西省(當年)唯一的“卓異 [31]  [2]  。同年,康熙帝擢升于成龍為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知府 [32]  。這年,于成龍已經五十二歲了。羅城人得知他將要遠調四川,傾城出動,都攔在路上,失聲呼號,哭着説:“阿耶今天離開,我們這些人失去了天啊!”在於成龍起程之日,羅城人追送數百里,痛哭而回。有一個瞎子不肯回去,于成龍就問他為什麼不走。瞎子説:“我算計您袋中公費不夠一千里途中用。我學過算卦,有這麼點本事可以沿途掙點錢,以備不足之用。”于成龍聽後,便把他留了下來。由於陰雨連綿,在路上一再耽擱,錢也花盡了,多虧瞎子掙回些錢,做了路費,才使于成龍順利抵達合州。 [29] 

于成龍主政合黃

合州生活困難,與羅城不差上下。當地經濟在明末農民戰爭、清兵進川后遭到嚴重破壞,百姓背井逃亡,州城僅剩下百餘户人家。一年收繳正賦僅十五兩白銀,而供役相當繁重。于成龍到任後,立即着手整頓經濟。他把一切不合理的規定和明朝遺留下來的弊政統統廢除,招集百姓開墾荒蕪土地,由當地官府貸給種子和耕牛,迅速恢復生產。他上任才一個來月,百姓紛紛遷回合州,驟增至千户。 [29]  [32]  當時,巡撫旨令採伐楠木,于成龍直言上疏《採楠木詳》,痛斥採伐之事勞民傷財。 [41] 
由於招民墾荒政績顯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由於在黃州的突出政績,于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32] 

于成龍平亂湖廣

清人繪《于成龍像》史密森學會藏 清人繪《于成龍像》史密森學會藏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龍再次舉“卓異”後,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擢武昌知府。恰在這時,“三藩之亂”爆發。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特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 [33]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縣發現“偽札”,知縣即以“通賊”罪名大肆濫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將偽札”的該縣曹家河人劉君孚父子乘機聯絡東山一帶山寨發動暴亂。由於于成龍在當地很有影響,被請出來收拾局面。他以“招撫”為方針,查清事件原委後,發出安民告示,使絕大多數協從百姓歸家,事態很快趨於緩和。隨後,他又冒生命危險隻身進入首先發難的劉君孚山寨中説服劉及三百槍手(獵户)。十天之內,一場動亂順利平息。八月,于成龍調任黃州知府 [33] 
其時,第二次暴亂又接踵而至。潛入的奸細乘黃州府空虛,聯絡當地豪紳紛紛起事,於是何士榮在永寧鄉,陳鼎業在陽邏,劉啓業在石陂,周鐵爪、鮑世庸在泉畈,各自舉兵數千,號稱“東山賊”,“高山大潮,烽火相望”,聲勢與範圍大大超過前次。面對險惡的形勢,于成龍清醒地認識到黃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眾議,制訂了決不放棄黃州、組織鄉勇相機主動進剿的策略。他調集各鄉鄉勇兩千人,派黃岡知縣李經政攻陽邏,誅殺陳鼎業。隨後親自率千總羅登雲、吳之蘭與武舉張尚聖,分道抵禦來犯的何士榮。戰鬥激烈時,吳之蘭中槍而死,官軍稍稍退卻,于成龍不避危險,策馬向前,回頭對千總李茂升説:“我若戰死,由你回報巡撫!”李茂升奮力作戰,右路張尚聖繞至何士榮軍後,前後夾擊,終於大獲全勝,擒獲何士榮。後又乘勝攻克泉畈,僅用了二十四天的時間內就平定所有地區的叛亂。受到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 [34]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黃州出現災荒,謠言四起,社會動盪。于成龍修繕赤壁的亭榭,整日與僚吏在其中吟詠,這才使民心安定。不久後,他因繼母去世需回家丁憂,蔡毓榮奏請將於成龍“奪情視事”。 [35]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新設江防道,駐黃州,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防道道員 [35] 

于成龍閩省第一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 [3]  [36]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于成龍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舉“卓異”後升任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撫吳光祚還專疏向朝廷舉薦,稱于成龍為“閩省廉能第一”。 [36] 
儘管于成龍官運亨通,地位顯赫,但勇於任事的鋭氣不減,仍以重民命為宗旨,關注民間疾苦,儘自己權力所及,不斷為民請命。當鄭成功入據台灣後,朝廷嚴行海禁,封鎖鄭氏與沿海人民的來往。地方官吏動則以“通海”之罪隨意逮捕沿海漁民,株連數千人,皆判處死刑。于成龍此時正在福建按察使任上,而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率軍駐福州,維持耿精忠叛亂後的社會治安。于成龍便去見傑書,力陳“通海”各案所涉及的人多是平民,應予釋放。但地方大吏們以案已定,不好更改,感到為難。于成龍聲色俱厲地用手一指庭堂中被審的婦女兒童,説:“此曹皆何辜乃櫻斧鋤?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緘阿從事!”傑書久聞成龍盛名,此時聽了他的慷慨陳詞,便採納了他的建言,使千百無辜百姓得以活命。 [29]  [36] 

于成龍總督兩江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帝“特簡”于成龍為直隸巡撫。翌年春,他又召見於成龍於紫禁城,當面褒讚他為“今時清官第一”,並“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同年,于成龍又被升為江南江西總督(即兩江總督)。 [4]  這時他已經是六十五歲的老人,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 [29] 
于成龍塑像 于成龍塑像 [53]
此時,權貴擔心於成龍對他們不利,於是編織流言加以誣陷。這裏面與于成龍矛盾最深的,是當時權勢顯赫的大學士明珠。於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在江南督造漕船的副都御史馬世濟,回到北京後,上疏參劾于成龍年老體衰,被屬下中軍副將田萬侯欺騙、矇蔽。馬世濟的奏疏非同小可,康熙帝讓各部院大臣認真討論,最後決定讓于成龍根據參劾內容,“明白回奏”。 [40] 
朝臣接到于成龍的回奏,再次認真討論。最後,分管武官的兵部做出結論説:“既然于成龍説,田萬侯倚勢作弊,就中取利,沒有覺察,那就應該革掉田萬侯的副將之職。”分管文官的吏部做出結論説:“既然于成龍聲稱年齡太大,身體不好,那就讓他退休吧。”處理意見送到康熙帝手裏。康熙帝最後決定:于成龍留任,田萬侯降級。 [28]  [40] 

于成龍溘然長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于成龍嘔吐不食,同月十八日(5月31日)在兩江總督任上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37]  。各將軍、都統等地方大員及同僚、屬吏都前來瞻仰遺容,只見室中空蕩無物,僅在牀頭放着一個陳舊的方形竹製容器,裏面裝有一件綈袍,還有幾隻瓦罐,有的盛了一點粗米,有的盛了鹽制的豆豉。僅此數物而已。江寧百姓聽聞其訃訊罷市,聚在一起痛哭,家家繪圖像供奉祭祀。每天有數百、千人擁至衙舍哭拜,以致衙舍內外擁擠不堪。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賜祭葬,贈官太子太保諡號“清端”。 [5]  [29] 
雍正年間,于成龍入祀賢良祠乾隆帝即位後,分別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 [1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及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五次遣使祭奠于成龍祠。

于成龍主要影響

于成龍治盜勸農

于成龍在羅城首先在全城鄉建立保甲,嚴懲緝獲案犯,大張聲勢地“嚴禁盜賊”。境內初安後,他又約會鄉民練兵,甘冒“未奉鄰而專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條”的後果,抱着為民而死甚於瘴癘而死的決心,準備討伐經常擾害的“柳城西鄉賊”。在強大的聲勢下,西鄉“渠魁俯首乞恩講和,搶擄男女中只盡行退還”。接着又在全縣搞聯防,從此,“鄰盜”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內憂外患的同時,于成龍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復生產,他常常深入田間訪問農事,獎勤勸惰。農閒時帶領百姓修民宅、建學校、築城牆。對遷入新居的農家,還親為題寫楹聯,以示鼓勵。在深得民心之後,他又以剛柔並用的鬥爭策略,解決了“數大姓負勢不下”的問題,使這些一向桀驁不馴的地方豪強“皆奉法唯謹”。 [41] 
對待案犯他主張慎刑,以教為主,採取“寬嚴並治”和“以盜治盜”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清初,“盜”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在黃州府岐亭鎮一帶,盜賊甚至白晝劫路傷命,嚴重影響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龍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鎮岐亭治盜。為了摸清盜情和每一件重大盜案,他總是親自訪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調查疑情,從而對當地盜情瞭如指掌。他還特意在衣內置一布袋,專放盜賊名單,“自劇賊,偷兒蹤跡無不畢具,探袋中勾捕無不得。” [39] 
于成龍上任合州時,土地極度荒蕪。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於原主認業。為此,他嚴格規定了“凡一佔即為己業,後亦不得爭論”的原則。同時要求各縣注意為新附百姓解決定居與墾荒中的具體困難,並親自為他們區劃田舍、登記註冊,借貸牛種,申明三年後起科。這樣,“新集者既知田業可恃為己有而無復徵發倉卒之憂,遠近悦赴,旬日之間户以千計。”獎勵墾荒是清初基本國策,但于成龍實行“禁止原主認業”先於清廷明確規定的十五年前,加之他對具體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 [52] 
于成龍鐵面無私,頭腦敏鋭而細心,善於從一些常人忽視的細節上發現問題的癥結。曾排解過許多地方上發生的重大疑案、懸案,使錯案得到平反,從而被百姓呼為“於青天”,民間還流傳着“鬼有冤枉也來伸”的歌謠。于成龍在破案、察盜方面的許多事蹟,在清人野史、筆記和民間文藝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他的刑法思想在清朝一代很有影響。 [39] 

于成龍整頓吏治

御製畫像和康熙為于成龍御賜的對聯 御製畫像和康熙為于成龍御賜的對聯 [28]
于成龍從明末政治腐敗、終致滅亡的教訓中,深感吏治的重要性。長期生活於下層社會,使他耳聞目睹了封建官僚的諸多醜行並深惡痛絕,吏治的全面敗壞是王朝從政治上走向末路的深刻而具體的反映。于成龍從中認識到,作為統治階級,必須關注民情,肅清吏治,才能維護自身的統治。他指出:“國家之安危由於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於用人行政,識其順逆之情”。為此,他把用人行政當作己任,視之為“保邦致政之本”。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民本思想是很深刻的。在初任縣令時,他就積極向上司建言,指出貪官污吏是“害民害政之本”,“必按事而漸除之”,而今他身為管官的官,自然是身體力行,放手於吏治的整飭了。 [39] 
在直隸和兩江任內,于成龍都把整頓地方吏治放在首位。在黃州時,于成龍在衣內放置布甲袋,以便治盜。當他升任巡撫後,僕人請去掉布甲袋,于成龍笑道:“這袋子昔日‘貯’盜,如今用來‘貯’奸貪不省的官吏,不可去除!”他新到直隸就職,即發出清查庸劣官員的檄文,責令各屬將“不肖貪酷官員”,“昏庸衰志等輩”“速行揭報,以憑正章參處”。針對各屬賄賂公行,請客送禮之風,他從利用中秋節向他行賄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訪於民間,面對“州縣各官病民積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狀況,不禁嘆曰:“噫!吏治敗壞如倒狂瀾,何止時乎?”很快頒佈了《興利除弊約》,其中開列了災耗、私派、賄賂、衙蠹,旗人放債等十五款積弊,責令所“自今伊始”,將所開“積弊盡行痛革”。與此同時,他根據自己的體會,又制訂了以“勤撫卹、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為內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為地方官的行為準則。方法上,他舉優劾貪,寬嚴並濟,時人説凡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康熙帝也稱其“寬嚴並濟,人所難學”。 [39]  [52] 
對廉潔有為的人材,于成龍反對論資排輩。他對死板的任官“考成”制度提出異議,認為不利於吏治建設,造成“問其官則席不暇暖,問其職則整頓無心,勢彼然也”,常常使志向遠大的人材被困於“百里”之內。為此,他屢上疏推薦人材,如直隸通州知府于成龍(史稱小於成龍)、江蘇布政使丁思孔等都是較有作為的清廉官吏,由於他的舉薦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52] 

于成龍留心教育

于成龍對科考和教育十分關心。在文化發達的江南地區,官僚、勢豪賄通學政,科考中舞弊之風盛行,貧苦士子雖皓首窮經卻往往落榜。針對這種狀況,于成龍規定:一旦發現弊行,“立刻正章入告,官則摘印,子衿黜革候者按律擬罪。其蠹胥奸棍即刻斃之杖下”。于成龍對教育的重視,還表現在各地興辦學校上。即使是像羅城那樣條件困難的地區,他也很快辦起學堂,並鼓勵瑤、壯子弟入學。他多以倡導地方紳仕捐資的方式興辦“義學”。 [52] 

于成龍歷史評價

康熙御書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牌匾 康熙御書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的牌匾
康熙帝曾破例親自撰碑文並題寫“高行清粹”匾額賜給於成龍,評價他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8]  。康熙帝后來還説:“兩江總督居官善者,于成龍而後,惟傅臘塔。” [16] 
乾隆帝曾御書“清風是式”四字褒揚于成龍。 [21] 
熊賜履:“嗚呼!餘考傳記,三代而後以廉幹稱者代不乏人,然類多矯飾沽激,流為刻核,以納於偏畸。故措施建樹、表裏初終之際,往往難言之。未若公之狷介性成,質任自然,略無矯強刻厲之跡。而誠意感孚,無不服教畏神,不疾而速,直有超越於古人之上者。然後嘆公為真不可及,而益信誠中形外之為不誣也!” [18] 
於準:“先清端平生從不講學,而所行未嘗不合於道。素景慕者,漢則江都(董仲舒)、隆中(諸葛亮),唐則鄴侯(李泌)、宣公(陸贄),宋則魏公(韓琦)、温公(司馬光),明則文清(薛瑄)、文成(王守仁)。然江都之正誼明道,隆中之淡泊寧靜,鄴侯之智識,宣公之忠憫,魏公之度量,温公之立誠,雖不樹理學名,實歸真於理學。先清端之景慕乎諸君子者,亦期無愧於真而已。” [50] 
戴震:“成龍清嚴忠直, 勤勞治事,官吏無不敬畏, 歸於廉慎。” [8] 
乾隆皇帝為于成龍御題“清風是式” 乾隆皇帝為于成龍御題“清風是式” [28]
武祗菼:“餘由其言想其心,預信必為包孝肅(包拯)、趙清獻(趙抃)、司馬温公、海忠介(海瑞)一流人物。既而,由粵西而蜀而楚而閩,巡撫畿輔,總制兩江,數十年如一日。其剛毅自矢,不畏強禦,則包孝肅也;其精白一心,可對天地,則趙清獻也;其安上利下,扶危定傾,則司馬温公也;易簀之日,僅餘竹簍敗笥,污衣舊靴,銀錢毫無,則海忠介之蕭條,棺外無餘物,冷落靈前有菜根也!所謂‘言顧行,行顧言’,公之謂也。” [19] 
彭紹升:“操執似海忠介,智略似王文成。行成於獨,不言而人自化。用能保聖天子始終之恩,立百爾在官之準,永斯人沒世之慕。區區發奸禁暴,豈足以見公之厓量哉。” [17] 
唐鑑:“聖賢之學,體用一源。有真體者必有真用,有真用者必有真體。如先生者,昕謂有真用者也,而真體即於用中見之。……籲!先生之清令人畏,令人服,令人感泣,何若是其神也?則以其出於誠也!真體真用於是乎見之。夫而後知先生之《政書》,即先生之學案也。天下之言清者,孰如先生?天下之言勇者,又孰如先生?曰仁曰誠,先生可無愧矣。先生,吏者之師也。” [41] 
趙爾巽等:“于成龍秉剛正之性,苦節自厲,始終不渝,所至民懷其德。……之五人者,皆自牧令起,以清節聞於時。成龍、世綸名尤盛,閭巷誦其績,久而弗渝。” [6] 
周遠廉孫文良等:“康熙時期,社會趨於安定,掃除了前代明朝的一些積弊,居官清廉者不斷出現。于成龍與張伯行是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清官,被人們贊為‘江南第一清官’,‘天下廉吏第一’。” [29] 

于成龍軼事典故

于成龍簡樸生活

于成龍畫像 于成龍畫像
于成龍任羅城知縣時,兒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只有一隻鹹鴨,於是就割了一半給兒子,作為兒子歸路上的菜。由此,人們都叫他“半鴨知縣”。 [51]  後來,他的官階越升越高,生活卻更加艱苦。于成龍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採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二十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二十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 [38] 

于成龍兩個于成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江寧知府陳龍巖病故,于成龍推薦直隸通州知州、自己當直隸巡撫時期的老部下于成龍(小於成龍)接任。地方首長敦請朝廷補充幹部不是問題,但指名道姓、指定崗位,還要由從五品越級提拔到從四品,則嚴重違反規矩。于成龍在奏疏中寫道,陳龍巖忠誠可靠、廉潔自律,能力過人。陳龍巖去世後,他頓感失去了左右手,而在兩江轄區內,尚未發現合適人選。於是,他懇請康熙帝特事特辦,召集各大臣開會討論,現場推出合適人選。在報告的末尾,于成龍巧妙地點了一個人:有皇上關懷,像通州知州于成龍那樣的好乾部,一定會脱穎而出的。 [10] 
按照清朝的幹部制度,地方官出缺的,應召集後備幹部統一抽籤決定。于成龍的請求,侵犯了原屬吏部的職權。吏部指出:打破常規後,那些排着隊等抽籤的幹部難以處理,而且,“廷臣會推”知府這一級幹部,沒有規定,沒有先例,還是照章辦事為宜。康熙帝決定越過抽籤、“廷推”兩個步驟,同意讓小於成龍上任,並且在於成龍去世後仍然拔擢小於成龍。 [10] 

于成龍細心破案

一次,于成龍巡視屬下州縣到高郵。恰逢一大士紳家要嫁女兒,嫁妝準備得很豐厚,夜裏卻被盜賊穿牆進宅席捲而去。刺史沒有辦法破案。于成龍就命令關上所有城門,只留一個城門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門,嚴加搜查裝載物品的車子。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檢搜索,務必要找到贓物所藏的地方。于成龍又暗中囑咐吏目説:假如有反覆出入城門的人,就把這樣的人捉起來。
過了中午捉住兩人,除了身上穿的之外,並沒有攜帶其它行李。于成龍説:“這是真正的盜賊。”二人不停地詭辯。于成龍命令解開他們的衣裳搜查,發現外袍內還穿着兩套女子衣服,都是嫁妝箱內的衣物。原來(盜賊)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於轉移,但是物品多難以攜帶,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後多次出入城門。
于成龍 于成龍
另外,於公擔任縣令時,一次到鄰縣去。早晨,經過城外,看見兩個人用牀抬着病人,蓋着大被;枕上露出頭髮,頭髮上簪着一支鳳釵,這人側躺在牀上。有三四個健壯的男子在牀兩邊跟隨着,時不時輪換着用手塞(掖)被子,讓被子壓在身底,好像怕有風吹進去。一會兒,他們在路邊歇肩,然後又讓兩個人換着抬。
于成龍經過後,派遣隨從回去問他們,他們説是妹子病得厲害,準備送回夫家去。于成龍走了二三里,又派隨從回去,察看他們進了哪個村子。隨從尾隨他們,只見那些人到了村中一所屋舍前,兩個男子把那些人迎入屋內。隨從回來把所見的情況告訴于成龍。于成龍問該縣縣令説:“城中該不會發生了搶劫抄掠的事吧?”縣令説:“沒有。”當時朝廷考核官員的條例很嚴格,所以上上下下都忌諱説有盜賊,以致即使被盜賊劫殺的,也隱瞞忍耐着不敢説出來。
于成龍回到驛館,派家中僕役細細察訪這事,果然有一富貴人家被強盜搶劫了,主人也被燒燙死了。于成龍叫那主人之子前來,向他問明情況,主人之子堅持不承認。于成龍説:“我已替你們把大盜捕獲到這裏了,不是為其他事。”這時公子才叩頭哀哭,請求替死去的父親報仇。于成龍就去叩門見縣令,派強壯的差役在四更天出城,直奔那村中房舍,捉住了八個人,一審問都認罪了。問那病婦是什麼人,強盜招供説:“那一夜我們都在妓院,所以跟妓女合謀,把搶來的金子放置牀上,讓那妓女抱住躺着,到窩藏的地方再瓜分罷了。”大家都對於成龍斷案如神很佩服。
有人問于成龍是怎麼知道案情的,于成龍説:“這很容易解釋,只是人們不關心罷了。哪裏會有少婦在牀上躺着,而允許別人把手放進被子底下的呢?而且幾個人輪換着抬着走,那樣子就顯得份量很重;交替用手護着,就知道被子裏必定有東西。如果病婦昏迷不醒送到婆家,必然有婦女在門口迎接;只見男子出來,而且也不驚問一聲,所以可以斷定他們是盜賊了。” [20] 

于成龍與熊賜履

于成龍在黃州時,就和熊賜履有過交往。熊賜履敬重於成龍,經常在京城的官員中間宣傳於成龍的政績名聲,于成龍也將熊賜履引為知己。他到江寧上任後,經常去熊宅拜訪。當時,于成龍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褒獎,他擔憂自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遭到罷官或損害了名聲,於是找到熊賜履解惑。熊賜履家中有兩株梧桐樹,每次於成龍來了,兩人都在樹下品茶。這次,仍然是坐在梧桐樹下,于成龍談起了自己的擔憂,熊賜履慷慨激昂地説:“公亦慮此耶?大丈夫勘得透時,雖生死亦不可易,何況其他?”熊賜履認為,大丈夫處事,應該有明確的體會,堅定的信念,即使在生死關頭也不會改變,何況是丟官背處分這樣的小事。于成龍立即省悟,並在晚年的這個時期,自號“于山老人”,表達了自己期待退休歸隱的願望。 [28] 

于成龍人際關係

于成龍遠祖於伯達、於建中、於仕賢在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遷至石州(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白霜裏村。於仕賢生於淵,於淵生於坦等四子。於坦為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士,官至巡撫。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脈於素家族,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 [30]  於素便是于成龍的高祖父。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於恩
於素之子。
祖父
於採
——
父親
於時煌
——
生母
田氏
——
繼母
李氏
——
妻子
邢氏
淑人
兒子
於廷翼
字右之。歲貢生,曾任曲沃縣訓導。
於廷勱
字用之。歲貢生,候選訓導,未就職。
於廷元
字賡之。貢生,候選學博,未就職。據《永寧州志》,他曾任工部虞衡司員外郎。
孫子
字子繩,號萊公。於廷翼之子。歷官至江蘇巡撫貴州巡撫
於瀚
於廷勱之子。
於汪
於廷元長子,字洪度。貢生,候選知縣,沒有上任。
於灝
於廷元之子,字逢源,號廣齋。貢生,候選訓導,沒有上任。雍正年間曾任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4] 

于成龍主要作品

于成龍擅長書法,詩詞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後由其門人和孫子於準輯成《于山奏牘》七卷附錄《詩詞合選》一卷(《于山詩餘》 [25]  )和《於清端公政書》八卷行世。此外,于成龍任職直隸和兩江期間,曾組織編寫了《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對整理和保存當地政治、經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 [52]  [53] 

于成龍後世紀念

于成龍故居位於山西省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廉政教育基地。 [23]  2019年10月,于成龍故居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2] 
于成龍墓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南。墓前正中豎立着康熙帝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十五日手書的“御製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諡清端于成龍碑文”的龍頭御碑。 [27]  近現代兩次遭到較大的破壞。2014年,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呂梁市調研考察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儘快修復于成龍墓地和故居。 [9]  隨後于成龍墓被全面修繕。修繕後的于成龍墓保存在一階梯狀台地上,由園門、牌坊、甬道、台階、神道碑、墓冢等組成。 [11] 
  • 于成龍公園
于成龍公園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章羅村小潘屯附近,2011年由葫蘆山水庫改建而成。 [26] 
于成龍相關紀念建築

于成龍藝術形象

于成龍文學形象

當代作家王永泰有小説《清官于成龍》,曾被評書演員單田芳改編為一百回的評書,廣為流傳。 [50] 

于成龍戲劇形象

于成龍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飾演者
2000年
2009年
2017年
于成龍

于成龍史料索引

碑傳集》卷65《於公成龍墓誌銘》 [29] 
《碑傳集》卷65《於清端傳》 [29] 
國朝先正事略》卷7《於清端公事略》 [29] 
《於清端政書》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 [6] 
參考資料
  • 1.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十一 康熙三年 正月 十一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04]
  • 2.    廉吏于成龍也曾被處分:康熙時被降五級  .中新網.2014-10-10[引用日期2020-08-04]
  • 3.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74,康熙十七年六月初一日條:湖廣下江防道于成龍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 4.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十九年,擢直隸巡撫。蒞任,戒州縣私加火耗餽遺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縣,州縣即訐道府不得餽遺挾嫌,疏請嚴定處分,下部議行。宣化所屬東西二城與懷安、蔚州二衞舊有水衝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因問剿撫黃州土賊狀,成龍對:“臣惟宣佈上威德,未有他能。”問:“屬吏中亦有清廉否?”成龍以知縣謝錫袞,同知何如玉、羅京對。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並命户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成龍復疏請緩真定府屬五縣房租,並全蠲霸州本年錢糧,均報可。是年冬,乞假喪母,優詔許之。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
  • 5.    熊賜履所撰《于成龍墓誌銘》記載於成龍“卒之日, 金陵人為之巷哭。相率香燈祭與寢。日幾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遠近聞之, 皆輟市, 如喪其親”。在出殯當日, “士民數萬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 江干江水聲如不聞。公之得吏民之心,江寧人謂數百年來無能如此者”。
  • 6.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傳六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8-04]
  • 7.    清朝名臣 於氏成龍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4-10-29]
  • 8.    冀滿紅,辛超.試論兩江總督任上的于成龍[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54-58.
  • 9.    山西省委書記要求修復廉吏于成龍墓地 呂梁稱將落實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9-23]
  • 10.    兩個于成龍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2016-02-23[引用日期2021-02-20]
  • 11.    于成龍故居和墓地修繕完工  .易網-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2015-12-21[引用日期2021-06-08]
  • 12.    【戲中人】專訪《于成龍》主演成泰燊 真實還原聖賢的精神世界  .CCTV節目官網.2016-12-29[引用日期2022-08-16]
  • 13.    廉吏于成龍 ( 2009 )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8-16]
  • 14.    王振川.于成龍傳  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2016-09:365,376-379
  • 15.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385:(乾隆十六年三月十八日)遣官祭晉臣卞壼祠、宋臣曹彬廟、明臣徐達墓、常遇春墓、方孝孺等祠,並故兩江總督于成龍、傅臘塔祠。
  • 16.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五·列傳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16]
  • 17.    于成龍 著;李志安 主編;閻鳯梧,蕭泰芳,趙桂溟 點校.于成龍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06:317
  • 18.    王振川.于成龍傳 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2016-09:364-365
  • 19.    于成龍 著;李志安 主編;閻鳯梧,蕭泰芳,趙桂溟 點校.于成龍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06:268-269
  • 20.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10“於中丞”:於中丞成龍,按部至高郵。適巨紳家將嫁女,裝奩甚富,夜被穿窬席捲而去。刺史無術。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嚴搜裝載。又出示,諭闔城户口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屬吏目設有城門中出入至再者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此真盜也。”二人詭辯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着女衣二襲,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着而屢出之也。又公為宰時,至鄰邑。早旦,經郭外,見二人以牀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發,發上簪鳳釵一股,側眠牀上。有三四健男夾隨之,時更番以手擁被,令壓身底,似恐風入。少頃,息肩□路側,又使二人更相為荷。於公過,遣隸回問之,雲是妹子垂危,將送歸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隸回,視其所入何村。隸尾之,至一村舍,兩男子迎之而入。還以□白公。公謂其邑宰:“城中得無有劫寇否?”宰曰:“無之。”時功令嚴,上下諱盜,故即被盜賊劫殺,亦隱忍而不敢言。公就館舍,使家人細訪之,果有富室被強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喚其子來,詰其狀。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盜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頓首哀泣,求為死者雪恨。公叩關往見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詰其病婦何人,盜供:“是夜同在勾欄,故與妓女合謀,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窩處始瓜分耳。”共服於公之神。或問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關心耳。豈有少婦在牀,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勢甚重;交手護之,則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婦昏憒而至,必有婦人倚門而迎;止見男子,並不驚問一言,是以確知其為盜也。”
  • 21.    故宮博物院 著.康乾南巡匾額楹聯通解:故宮出版社,2017-10:323
  • 22.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  .中國政府網.2019-10-16[引用日期2022-09-11]
  • 23.    于成龍故居  .呂梁市人民政府網.2016-07-29[引用日期2022-09-11]
  • 24.    尹鴻 主編.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 劇目卷 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8-06:385
  • 25.    馬興榮等 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0:187
  • 26.    龍殿玉 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仫佬族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11:256
  • 27.    王振川.于成龍傳 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2016-09:380-381
  • 28.    惠洽兩江(三)  .呂梁新聞網-呂梁日報[引用日期2022-10-22]
  • 29.    白壽彝 總主編;周遠廉,孫文良 主編.中國通史 18 第10卷 中古時代 清時期 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1107-1114
  • 30.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明崇禎間副榜貢生。順治十八年,謁選,授廣西羅城知縣,年四十五矣。
  • 31.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瑤、僮獷悍,初隸版籍。方兵後,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鄰瑤歲來殺掠,成龍集鄉兵將搗其巢,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民益得盡力耕耘。居羅山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疏鹺引,建學宮,創設養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總督盧興祖等薦卓異。
  • 32.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康熙六年,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後,州中遺民裁百餘,正賦僅十五兩,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户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岐亭故多盜,白晝行劫,莫敢誰何。成龍撫其渠彭百齡,貰罪,令捕盜自贖。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入其巢,與雜處十餘日,盡得其平時行劫狀。乃出呼役械諸盜,具獄辭,駢縛坑之,他盜皆遠竄。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巡撫張朝珍舉卓異。
  • 33.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嶽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橋圮,坐奪官。三桂散偽劄遍湖北州縣,麻城、大冶、黃岡、黃安諸盜,皆倚山結寨應三桂。妖人黃金龍匿興寧山中,謀內亂。劉君孚者,嘗為成龍役,善捕盜,亦得三桂劄,與金龍等結大盜周鐵爪,據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龍舊治得民心,檄往招撫。成龍詗知君孚雖反,眾未合,猶豫持兩端。兼程趨賊砦,距十里許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來者日千計,皆貸之。先遣鄉約諭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騾往,從者二,張蓋鳴鉦,逕入賊舍。呼君孚出見,叩頭受撫,降其眾數千,分立區保,籍其勇力者,督令進討。金龍走紙棚河,與其渠鄒君申往保山砦,成龍擒斬之。朝珍以聞,請復官,即擢黃州知府,上允之。
  • 34.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諸盜何士榮反永寧鄉,陳鼎業反陽邏,劉啓業反石陂,周鐵爪、鮑世庸反泉畈,各有眾數千,號東山賊,遙與湖口、寧州諸盜合,將趨黃州。時諸鎮兵皆從師徇湖南,州中吏民裁數百,議退保麻城。成龍曰:“黃州,七郡門户,我師屯荊、嶽,轉運取道於此。棄此不守,荊、嶽且瓦解。”誓死不去。遂集鄉勇得二千人,遣黃岡知縣李經政攻陽邏,得鼎業誅之。士榮率賊數犯,自牧馬崖分兩路來犯。成龍遣千總羅登雲以千人當東路,而自當西路。令千總吳之蘭攻左,武舉張尚聖攻右,成龍力衝其中堅。戰合,之蘭中槍死,師少卻;成龍策馬冒矢石逕前,顧千總李茂升曰:“我死,汝歸報巡撫!”茂升戰甚力,尚聖自右出賊後,賊大敗,生致士榮,檻送朝珍,遂進克泉畈。凡二十四日,東山賊悉平。
  • 35.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十五年,歲饉,訛言復起。成龍修治赤壁亭榭,日與僚吏歗詠其中,民心大定。會丁繼母憂,總督蔡毓榮奏請奪情視事。十六年,增設江防道,駐黃州,即以命成龍。
  • 36.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時鄭成功迭犯泉、漳諸郡,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傑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遇疑獄,輒令訊鞫。判決明允,獄無淹滯。軍中多掠良民子女沒為奴婢,成龍集資贖歸之。巡撫吳興祚疏薦廉能第一,遷布政使。師駐福建,月徵莝夫數萬,累民,成龍白王罷之。
  • 37.    《于成龍墓誌銘》:旋治所,偶患嘔吐不食,數日而卒。時康熙甲子四月十八日也。…… 嗚呼!公亦可以自慰於九泉矣。公生於丁巳年八月二十七日丑時,得年六十有八。(參見王振川,于成龍傳 修訂本,北嶽文藝出版社,2016.09,第363,365頁)
  • 38.    李志安 主編.于成龍研究論文集:三晉出版社,2009-08:70
  • 39.    政協離石縣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 編.離石文史資料 第2輯(詞條內容參考王毅鳴《于成龍政績評述》):政協離石縣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91-03:124-129
  • 40.    《清史稿》卷277《于成龍傳》:成龍至江南,進屬吏誥誡之。革加派,剔積弊,治事嘗至達旦。好微行,察知民間疾苦、屬吏賢不肖。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為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豪猾率家遠避。居數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
  • 41.    李志安 主編.于成龍研究論文集(詞條參考內容引自李志安《于成龍治世思想和治政方略的現實意義》):三晉出版社,2009-08:34-35
  • 42.    桐城張家:清代政治世家頻現家族式清廉,獲王岐山低調造訪  .澎湃新聞網.2015-01-09[引用日期2022-03-25]
  • 43.    許煥玉等 主編.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黃河出版社,1992-05:547
  • 44.    歷代帝王貴妃大臣朝服像(于成龍)  .中華珍寶館[引用日期2023-04-25]
  • 45.    《于成龍訪房山》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7-03]
  • 46.    秦腔《廉吏于成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7-03]
  • 47.    鄭天挺,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09:91
  • 48.    于成龍  .大同市紀委監委網站[引用日期2023-07-03]
  • 49.    于成龍的“清端”  .學習強國.2021-11-18[引用日期2023-07-03]
  • 50.    王振川 著.于成龍:北嶽文藝出版社,2021-05:317-319
  • 51.    周正舉 著.詩文叢話:巴蜀書社,1999-02:468
  • 52.    劉貫文等 主編.三晉歷史人物 第3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02:337-340
  • 53.    于成龍  .呂梁市人民政府網.2007-02-01[引用日期2024-01-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