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山縣

鎖定
方山縣,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中段西側。東屏關帝山婁煩交城接壤,西依漢高山與臨縣毗鄰,北與興縣嵐縣交界,南與離石區相連,總面積1434平方千米 [20]  。截至2022年10月,方山縣下轄6個鎮 [24]  。截至2021年末,方山縣常住人口為11.2692萬人。 [25] 
方山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境內繁衍生息,隋大業三年(607年)置方山縣,已有1400多年曆史。方山縣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41%,被譽為“呂梁市的後花園”;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北武當山是1994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清代張家塔民居、“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故里等20餘處景點。 [1] 
2022年,方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147億元。 [23] 
中文名
方山縣
外文名
Fangshan
別    名
方山
行政區劃代碼
14112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呂梁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呂梁山中段西側
面    積
1434 km²
下轄地區
6個鎮
政府駐地
圪洞鎮
電話區號
0358
郵政編碼
0331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1.2692 萬(2021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北武當山
南村古城遺址
張家塔村堡遺址
大武木樓
太和宮等
機    場
呂梁機場
火車站
方山縣火車站
車牌代碼
晉J
地區生產總值
85.91 億元(2022年)
人    口
112692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方山縣歷史沿革

上古
據方山縣趙莊村和大坪村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鑑定,遠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境內繁衍、生息。
戰國
境內始置皋狼邑,屬趙地。
置皋狼縣屬西河郡。
西晉
置左國城,屬西河國。
天保三年(552年),置良泉縣,屬懷政郡(今離石)。
大象年間(579—580年),增設窟胡縣。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2張)
開皇三年(583年),改窟胡縣為修化縣,屬石州。
大業三年(607年),建方山縣。
武德二年(619年),置方州,縣屬之。
武德三年(620年),州廢,改屬石州。
貞觀十一年(637年),方山縣治移往今古賢,仍屬石州。
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縣治遷於積翠山。
至元三年(1266年),省方山縣,併入離石縣,屬石州。
中華民國
民國七年(1918年),復置方山縣,屬冀寧道。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四行政公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第二行政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晉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權——山西省第二游擊區行署,縣屬四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三、四專區合併為三專區,縣屬三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西北行政公署改名為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縣屬晉綏邊區三分區管轄。
1949年2月15日,晉綏邊區與陝甘寧邊區合併後設晉西北行署,下設4個分區,縣屬離石分區。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屬興縣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7月1日,撤銷興縣專區,縣歸榆次專區。
1954年7月1日,與離石縣合併為離山縣。
1958年11月10日,中陽縣併入離山縣後,改名離石縣。
1971年5月1日,恢復方山縣,縣城設在圪洞鎮,屬呂梁地區。
2004年5月,呂梁撤地建市,方山縣歸呂梁市管轄。 [4] 
2021年5月,方山縣撤銷麻地會鄉、積翠鄉,合併設立積翠鎮。以原麻地會鄉和原積翠鄉的行政區域為積翠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方山村。 [18] 

方山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方山縣下轄6個鎮 [24]  。方山縣人民政府駐圪洞鎮 [2]  [5]  [18]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方山縣地圖 方山縣地圖
141128100000
圪洞鎮
141128101000
141128102000
141128103000
141128104000
141128200000
積翠鎮
[18] 

方山縣地理環境

方山縣位置境域

方山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西麓腹地。東屏關帝山婁煩交城接壤,西依漢高山與臨縣毗鄰,北與興縣嵐縣交界,南與離石縣相連。介於東經111°2′50″—111°34′30″,北緯37°36′58″—38°18′27″之間,南北長62千米,東西寬46千米,總面積1434.1平方千米。 [6-7] 

方山縣地形地貌

方山縣地層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都有出露。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為孝文山主峯,海拔2831米,最低點為大武鎮武回莊河灘,海拔986.7米。方山縣東北部為土石山區,西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中部為河谷地帶。北川河縱貫南北。 [7] 

方山縣氣候特徵

方山縣屬温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季風作用與各季不同氣團的影響程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低温、乾旱。夏季短促暖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氣候宜人。冬季漫長寒冷、雪少於燥。年平均7.3℃,年平均降水量440—650毫米,無霜期由南到北逐步遞減,最南端的大武鎮達150天以上,最北端的開府一帶只有90天左右。 [6] 

方山縣土壤類型

方山縣土壤地帶性分佈不明顯,垂直分佈十分明顯。其規律是:山地草甸土,分佈於東部赫赫巖山山頂,海拔2500至2700米,是分佈最高、面積最小的一類山地土壤。山地棕壤,是方山縣的林區土壤類型,適宜發展林牧業,發源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相應草灌地帶,主要分佈於東西兩山上,海拔1800米以上。灰褐土,多發育於黃土覆蓋的山地、丘陵和山谷地帶,分佈在海拔1000米至1800米的範圍內。草甸土,是方山縣重要的農業土壤,分佈在北川河兩岸及神堂溝谷底。 [7] 
雲頂山 雲頂山

方山縣自然資源

方山縣水資源

方山縣水資源豐富,北川河年均徑流量9000萬立方米,山西省大型水利工程橫泉水庫位於北川河上游,總庫容8123萬立方米,能為下游的大武工業園區和離石、柳林、中陽3個縣區充足供水。 [6] 

方山縣土地資源

方山縣森林面積74.9萬畝(包括國有林52萬畝),天然和人工草地43.4萬畝,耕地面積41萬畝,其中基本農田23萬畝,共有四荒面積26萬畝。 [6] 

方山縣植物資源

根據1996年呂梁市林木種質資源普查結果和掌握的資料記載,方山縣野生植物資源分屬129科945種,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屬294種,草本植物72科651種。 [8] 

方山縣動物資源

根據資料記載和1988年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方山縣野生動物分屬4綱24目213種,資源比較豐富,其中鳥類有14目16科160,獸類有6目16科36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褐馬雞、金雕黑鸛金錢豹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蒼鷹、大鳶、雀鷹烏雕草原雕白尾鷂、獵隼、紅腳隼、紅隼、鴛鴦、原麝、獐、黃羊等20種。 [8] 

方山縣礦產資源

方山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到2013年發現各種成因類型的礦產40種,產地40處,其中大型礦產地4處,中型礦產地6處,小型礦產地30處,礦點及礦化點274處。方山縣突出的資源是煤、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白雲岩、石棉、硅石和含鉀岩石等,已探明一定儲量。
方山縣含煤面積1140平方千米,保有儲量39億噸,焦煤保有儲量15億噸。
方山縣鐵礦分佈廣,藴藏量大。已知的礦牀13處,礦點及礦化點6處,已探明儲量1.81億噸。
方山縣鋁土礦儲量大,質量好,大部分可露天開採,有礦點38處,其中大型4處,中型14處,探明保有儲量1.4億噸,遠景儲量4.7億噸。 [8] 

方山縣人口

一、常住人口
截至2021年末,方山縣常住人口為11.2692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4.3809萬人相比,十年間減少了31117人,減少21.64%,年平均增長率—2.41%。
二、户別人口
2021年,方山縣共有家庭户47162户,集體户1419户,家庭户人口為10.764萬人,集體户人口為50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2.28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8人減少1.1人。
三、性別構成
2021年,方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0749人,佔53.91%;女性人口為51943人,佔46.0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6.9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4.54相比上升了2.41。
四、年齡構成
2021年,方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0929人,佔18.57%;15—59歲人口為71722人,佔63.64%;60歲及以上人口為20041人,佔17.7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894人,佔12.3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25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61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8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86個百分點。
五、城鄉人口
2021年,方山縣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5018人,佔39.95%(2020年方山縣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29.8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674人,佔60.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了8905人,鄉村人口減少了40022人,城鎮人口比重增加了14.84個百分點。
六、流動人口
2021年,方山縣常住人口中,人户分離人口為19726人。流動人口中,省內流動人口為17047人;省外流入人口為2679人。 [25] 

方山縣政治

方山縣縣委

縣委書記:周小雲 [9] 
縣委副書記:
縣委副書記:吳月貴
縣委常委:閆建新
縣委常委:任志勇
縣委常委:高文祥
縣委常委:雒雪梅
縣委常委:秦鑫
縣委常委:張培軍 [10] 

方山縣縣人大

人大主任:賀新眾
人大副主任:劉林梅
人大副主任:白子亮
人大副主任:常雲錄 [10] 

方山縣縣政府

縣長: [9] 
副縣長:穆天民
副縣長:崔凱
副縣長:高雲林
副縣長:任海濤
副縣長:張改玲
副縣長:王顥
副縣長:張瑞雪(掛職)
副縣長:趙汐(掛職)
辦公室主任:王強 [10] 

方山縣縣政協

政協主席:劉月順
政協副主席:李補奎
政協副主席:任恩亮
政協副主席:李海林
政協副主席:任三元 [10] 
(截至2020年3月)

方山縣經濟

方山縣綜述

2022年,方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147億元。 [23] 
方山縣2022年1—12月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方山縣2022年1—12月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方山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73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 [3] 
財税收支
2019年,方山縣財政總收入14.28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8%;税收收入12.85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財政系統1.43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0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1%;税收收入3.66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4%。 [3] 
人民生活
2019年,方山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 [3] 

方山縣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9年,方山縣糧食總產量48626.3噸,比上年同期增加-6.68%;玉米總產量35186.7噸,比上年同期增加0.33%;土豆總產量42068.2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32%;蔬菜總產量18528.3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4.72%。 [3] 
畜牧業
2019年,方山縣豬肉總產量1580.24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99%;禽肉總產量1792.74噸,比上年同期增加-9.23%;禽蛋總產量9251.39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0.37%;牛奶總產量728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4%。 [3] 

方山縣第二產業

2019年,方山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59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45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8.32%,比上年同期增加1.84%。其中,原煤707.33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76%;精煤553.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1.19%;鋁土礦8.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9.9%;發電量26693.99萬度,比上年同期增加71.46%。 [3] 

方山縣第三產業

2019年,方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6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5%。 [3] 

方山縣交通運輸

方山縣境內209國道縱貫南北,省道苛大線、太佳高速橫貫東西,呂梁環城高速、臨離高速、呂臨鐵路均途經大武鎮,呂梁大武機場現執行航線5條,可飛往北京、上海(浦東)、西安、廣州、蘭州、成都、天津、重慶、大連等9個城市,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 [1] 

方山縣社會事業

方山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方山縣有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1832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350人,初中6所(含民辦初中1所),在校生3383人,小學及教學點44所(含民辦小學3所),在校生8311人,幼兒園66所(含民辦幼兒園24所),在園幼兒4894名。 [11] 

方山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方山縣有圖書館1座,面積2700平方米。全縣有7鄉鎮文化站。164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各類文體協會和組織21個,文化研究會2個,民俗館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採用“PPP”模式,投資2500萬元,實施了4項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新建和維修文化活動室100個、文體廣場103個,新建文化宣傳欄169個、文化牆1.5萬平方米,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實現了達標全覆蓋。圖書館、美術館、體育場等免費向羣眾開放。半小時文體服務圈基本形成。為163個村配送了閲覽桌椅、書報架、圖書櫃等圖書借閲實施和信息平台電腦、電視、投影機。為130個村補充配備了體育器材。給169個村配備了樂器。為農村書屋補充圖書9000冊。送文化進村84場次,縣文化局送戲下鄉和脱貧攻堅文藝宣傳進村82場次,送科技普及、知識教育型電影2028場次,其他黨政機關組織文藝演出進扶貧幫扶村46場次。行政村廣播電視實現了村户通。 [11] 

方山縣衞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方山縣共有縣、鄉兩級衞生計生機構16個,其中縣直衞生單位6個,分別是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衞生監督所均為科級事業單位,縣婦幼計生服務中心、衞校均有獨立的事業編制,為股級單位;鄉鎮中心衞生院3個,一般衞生院4個,分院2個,個體診所42個。全縣醫療衞生機構實有從業人員559人,在編注冊執業(助理)醫師176人,註冊在編執業護士111人,擁有牀位數471張,每千人擁有3.2張。全科醫生15名,每萬人擁有1名。 [11] 
方山縣 方山縣

方山縣歷史文化

方山縣地名由來

據《元和郡縣誌》方山縣以城在方山之下,故名。

方山縣民間藝術

傘頭秧歌
傘頭秧歌 傘頭秧歌
傘頭秧歌是一種漢族民間歌舞藝術。中國北方眾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種。因以手執花傘者領頭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稱“傘頭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黃河流域的晉西和陝北黃土高原,具體指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離石區柳林縣、方山縣、中陽縣石樓縣,和陝西省榆林市吳堡縣綏德縣佳縣榆陽區米脂縣子洲縣清澗縣等十幾個縣、市,以及延安市。秧歌,又稱“陽歌”,在當地俗稱“鬧會子”、“鬧陽歌”,2008年傘頭秧歌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傘頭秧歌是古代臘日帷祭活動、春社活動、以及漢代興盛起來的元宵節活動的複合,是原始宗教儀式在漢族民間的遺存。
傘頭秧歌是一種大型的漢族民間歌舞活動,小則百八十人,多則數百人在傘頭的帶領指揮下,各自施展自己歌、舞、吹、奏才能且井然有序,是羣眾性歌舞活動的藝術大展示。這種藝術性,一是指組織工作的藝術性,二是指表演的藝術性,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集體藝術性。
傘頭秧歌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兩個方面,特點是扭時不唱,唱時不扭,扭唱結合,交替進行。扭秧歌主要集中在“過街”、“ 掏場子”和“ 小會子”在場內的表演三個方面。
唱秧歌主要是傘頭的事。傘頭肩負着指揮全局,調動情緒,編派節目,評論演出以及秧歌隊與外界交往、答謝、祝賀等一系列職責,而這一切都得通過唱秧歌來進行。
傘頭秧歌的內容豐富廣泛,形式活潑多樣,氣勢粗狂豪放,規模宏偉壯觀。一支秧歌隊(俗稱一班秧歌),除了樂隊和儀仗隊外,其餘皆扮各種角色。大致順序為:①儀仗隊;②樂隊;③龍舞;④傘頭,即手執花傘的秧歌藝人,是秧歌隊的頭領;⑤架鼓子;⑥小會子,即民間小演唱;⑦雜會子,即傳統摺子戲;⑧民間傳統舞蹈;⑨旱船,也叫“水船”;⑩獅子舞收尾,至少是一對獅子。 [12] 

方山縣風景名勝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
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位於呂梁山脈中段,南距離石區32千米,東北離太原 216千米。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72峯、36崖、24澗組成,主峯香爐峯,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千米。山腳下現保存有明、清時期修建的真武行宮、龍王廟等多處建築和石碑、石刻、道教壁畫等文物。據對現存的《永寧州志》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以後隨着歲月嬗遞,多數廟觀都經過多次毀壞和修葺。其主要建築有:對萬神廟、靈宮廟、山神土地廟、二龍廟、喬松室、三官廟、火神廟、龍王廟、黑虎廟、玄天大殿和太和宮等。為國家第三批風景名勝區。 [13] 
太和宮 太和宮
太和宮
位於曹家溝村東,座西北向東南,前後兩院,有山門二門,9眼磚窯洞及其真武大殿構成軸線,兩廂由鐘鼓樓及磚窯牆環峙。殿內存壁畫50平方米,維修碑刻10餘通。
大武木樓 大武木樓
大武木樓
位於大武鎮街中心,創建於明代景泰四年(1453年),樓高3層,18.5米,三檐十字歇山頂,黑色玻璃瓦剪邊,布瓦覆頂,樓體呈四角形,有三間寬敞的木屋相連,二層設平座,四面通徹;一層矗立十六根精雕細刻的木柱,其中四柱通天,四面敞開,成為十字通道。大武木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樓檐下斗拱七踩,平座斗拱五踩,單翹雙昂、內有塑像十七尊。整個木樓建築由大小三千二百個木件構成,重170噸,頂部有黑琉璃部件,底層頂部飾有八卦形如意斗拱藻井。1986年至1988年,有關部門對木樓進行了維修,並整體提升了1.5米。 [14] 

方山縣榮譽稱號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15]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6]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 [17]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9]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1] 
2022年6月,被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擬認定為2022年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市縣。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