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昌府

鎖定
武昌府位於湖北省,府治江夏縣(今武漢市武昌區)。原為武昌路,元至正二十四年二月乙卯(1364.3.24)朱元璋改武昌路為武昌府。
在民國之前,本府有兩座武昌城:即武昌府城(今武昌區),為湖北省省會;武昌縣城,民國初年因與府城重名而改名鄂城縣,即今鄂州市區,是三國吳都。
轄境相當於今鄂州市,黃石市、咸寧市,以及武漢市的江夏區、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面積約為18704平方公里
中文名
武昌府
地理位置
湖北武漢市
命名於
1364.3.24
命名人
朱元璋
廢止於
1913年
原    名
武昌路
面    積
18704 km²

武昌府武昌府介紹

武昌府明朝時期

《清史稿 地理志 》:要,衝,難。隸鹽法武昌道。元至正二十四年二月乙卯(1364.3.24)朱元璋改武昌路為武昌府,仍定為湖廣省省會。明末領縣七:江夏(附郭)、咸寧、嘉魚、蒲圻、崇陽、通城、武昌;州一:興國(領大冶、通山二縣)。

武昌府清朝時期

康熙三年為湖北布政司治。湖廣總督及湖北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督糧道駐。 廣五百三十二里,袤四百七十二里。北極高三十度三十三分,京師偏西二度十四分。領州一,縣九。江夏 要,衝,繁,難。倚。其名山:荊山、內方、大別。城內黃鵠山,亦名黃鶴山。與城北隅鳳凰山,俱置炮台。東有洪山,一名東山,百戰地也。西臨大江,雄據東南上游,有險無蔽。大江自嘉魚,逕城西北入武昌,光緒中,沿江岸建紡紗、織布、繅絲、制麻各局。西南:淦(gàn)水,自咸寧來,匯為斧頭湖,北至金口入江。有金口鎮巡司。南:南湖,通大江,今為軍屯重地。西南:鮎魚套、南山坡二巡司。東北:滸黃洲廢司。西:長江關。有將台、東湖、山坡、土橋四驛。 武昌, 難。府東一百八十里。南:黃龍。西:樊山。東:石門。有長港,即樊港,納縣南諸湖水,逕樊口入江。大江自江夏來,東北流,逕縣北入大冶。西:蘆洲。東:安樂磯。西南:金牛鎮,縣東金子磯巡司移駐此。西:白湖鎮巡司,後移葛仙鎮。有華容驛。 嘉魚 簡,難。府西南一百五十里。城西魚嶽山。東南:陰山。東北:赤壁。南:白雲。大江自湖南臨湘入,右逕陸口入江夏。陸水自南來會,逕嘉魚口,有太平、嶽公諸湖水流合焉。簰洲、石頭口二鎮,有巡司。有驛。 蒲圻 衝,難。府西南三百六十里。城內疊秀山。西:茅山。東:黃葛。西北:竹山、茗山。西南:羊樓洞。白鹿山,荊港水出焉。南:陸水,一曰蒲圻河。東:赤馬港,與荊港俱入焉。西南:新店。古大嶓水通黃蓋湖,下流至嘉魚石頭港入江。有港口巡司。羊樓洞廢司。港口、官塘二驛。鳳山廢驛。鐵路。 咸寧 衝。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東:東高山。西:鈷鉧。東南:相山。南:桃花尖山。塗水出其西桃花泉,曰白枵港,與西源浚水嶺減河會,又西北逕城南金鐙山,始為塗水,西北合諸湖港水,入江夏。其北麓東水出,下流入武昌之樊港。又東楊埠橋水,源出石川畈,流合東水,即東水別源也。西有咸寧驛。雍正六年徙入。 崇陽 繁,疲,難。府南三百六十里。西:巖頭。北:葛仙。東:雨山。西南:龍泉山。陸水自通城縣流入,曰崇陽河,右合梓木港,左合桂口港,至莎塘鋪,流逕花山。至城南,又東折,西北逕仰蓮山,又西北至壺頭山,為崇陽洪,入蒲圻。有桂口巡司。 通城 難。府西南五百里。九嶺。西南:白麪。東南:幕府山,陸水所出,一曰俊水,納秀水入崇陽。南:黃龍山,新安港水出。東有鯉港,源出蓑荷洞,流合新安港,西入之。 興國州 繁。府東南三百八十里。南:闔閭。東:大坡。西:黃姑。北:大銀山。西南:龍山。東北:大江自大冶入,又東入江西瑞昌境。富水自西流入,謂之富池口。有富池鎮巡司。西南:龍港,北與富水合,移州東北黃顙口巡司駐之。有驛。 大冶 難。府東南一百五十里。順治二年自興國州改隸。東:圍爐。北:鐵山。西南:銅綠。北:白雉山。光緒間鑛政大興,鐵冶之利甲於全省。東北:磁湖山,產磁石。東:西塞山,下有道士洑,磯臨大江。舊設巡司,後移縣北。大江,西北自武昌入,為黃石港,東南流入興國州。有驛。 通山 難。府南一百八十里。順治二年自興國州改隸。南:九宮山。順治初,李自成為鄉人擊斃於此。東:瀋水。西南:白羊,古青湓山,窩水出,亦曰通羊港,合湄港,自南流入。東南:黃梨山,寶石河出,合桐港,自西流入,東北至興國州合流,謂之富水。東有黃泥壠舊司,後裁。

武昌府民國時期

1913年,民國廢武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