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羣理論

鎖定
項羣理論是我國著名學者田麥久先生以及他的同事在競技體育領域所建立的重要的基礎理論。項羣訓練理論是競技體育的一般訓練理論和專項訓練理論之間的一個層次,它是以不同項目的本質屬性所引起的項目之間的異同點為依據,將一組具有相似競技特徵及訓練要求的運動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項羣理論認為由於訓練活動的基本任務在於提高和發展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在體能類中又有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個項羣;在技能類中有表現難美性、表現準確性、隔網對抗性、同場對抗性、格鬥對抗性五個項羣。
中文名
項羣理論
建立者
田麥久
所屬領域
競技體育的領域
依    據
不同項目本質所引起項目之間異同

目錄

  1. 1 簡介

項羣理論簡介

一、項羣訓練理論的建立及其科學意義
(一)項羣訓練理論的構思與命名
運動訓練的理論源於運動訓練的實踐。在專項運動訓練實踐的過程中發展起來了各個專項的訓練理論,繼而以其為基本,又發展和建立了一般訓練理論。
一般和專項這兩個層次的訓練理論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領域和適用範疇。一般訓練理論研究普遍適用於眾多運動項目的共同規律,是在高層次上指導運動訓練實踐活動的理論體系;專項訓練理論密切結合專項訓練實踐,研究適用於專項訓練活動需要的指導性的理論問題以及具體的可應用的訓練方法。但隨着運動訓練實踐的發展,這一體系已日益表現出其明顯的不足,即一般訓練學在力求概括適宜於所有項目的共同規律時遇到巨大的困難;同時專項訓練學受到視野的侷限而難脱狹窄並難以深化和提高;以及這兩個層次中間所出現的明顯斷裂。
人們在探討研究眾多競技運動項目共同規律的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在許多方面常常難以甚至不可能將不同項目所具有的多種風格和特點簡單地作出單一的概括和歸納。而如果將某幾個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它們之間的許多共同的特點便會立即清晰在顯現出來。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進攻和防守戰術;馬拉松跑、長距離游泳和公路自行車運動員對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肌肉耐力的高度要求;藝術體操、技巧和花樣游泳的動作創新與編排技巧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的發球和接發球技術等等。
由不同項目的本質屬性所引起的項目之間的異同點是我們劃分項目類屬的基本依據。不同競技項目的異同源於競技運動發展的歷史、比賽的規則等方面。這些異同點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項目的類屬特點進行深入的探討,既可比一般訓練理論更加準確而深入地提示同類項目的規律,又可在專項訓練理論的基礎上有所昇華和提高;並能有機地加強這兩個層次理論之間的聯繫。這無疑地將會大大地充實運動訓練的理論體系,進而推動運動訓練實踐的迅速發展。
田麥久和他的同事將運動項目的類屬聚合命名為“項羣”,揭示項羣訓練基本規律的理論命名為“項羣訓練理論”(1983)。
(二)項羣訓練理論的基本內容
可以把項羣訓練訓練理論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各項羣的形成與發展;
2、各項羣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的系統分析;
3、各項羣運動成績決定因素的系統分析;
4、各項羣訓練的基本特點(負荷內容與量度,訓練的組織與控制)。
(三)項羣訓練理論的科學意義
1.鮮明地概括了同一項羣不同項目的共同規律;
2.加強了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的聯繫;
3.實現了訓練學理論原有兩個層次之間的有機過渡。
二、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及項羣體系的構成
對眾多的競技運動項目予以科學的分類,是構築項羣體系、進行項羣理論研究的重要先決條件
(一)競技運動項目分類標準的擇定
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標準:
1、按運動項目的主導因素;
2、按運動項目的動作結構;
3、按動作技術的確定性特點;
4、按人與器材的關係;
5、按比賽場地的不同特點;
6、按參賽人數的多少;
7、按比賽成績的評分方法等等。
按不同分類標準建立的分類體系, 各有其自己的適用範圍, 各有其理論與實踐價值。應根據不同分類體系在運動訓練理論研究和訓練實踐中的適用範圍和應用價值進行綜合評價,選擇最重要、最為實用的分類標準,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
(二)競技運動項目主要分類體系的建立
競技運動項目的三個主要分類標準:
1.依決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分類
以運動項目所需運動能力的主導因素,可將所有的運動項目首先分為體能主導類和技能主導類兩大類。 繼而以各項目體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現形式或特徵作為二級分類標準,把體能主導類項目分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個亞類,把技能主導類項目分為表現難美性、表現準確性、同場對抗性、隔網對抗性及格鬥對抗性五大類。
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羣包括田徑中的跳躍、 投擲、 舉重等要求運動員具有高度爆發力的項目;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目則包括一切短距離的競速運動項目,即短距離跑、遊、賽場自行車、速度滑冰等;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是個大家族,包括中長距離及超長距離的走、跑、騎、遊、滑、劃所有的項目(P36表2—8)。
技能主導類中,運動員在比賽中力求完成高難度的精彩動作,並同時着力展示運動美、人體美的所有項目,包括在水、陸、空、冰等不同場地競技的項目,包括徒手和持器械的項目,集束為表現難美性項羣。而表現運動員準確完成專項技術能力的射擊、射箭和弓弩則被集束為表現準確性項羣。
技能主導類中的對抗性項目被分別歸入三個項羣。比賽時用網將雙方選手隔開,各據一方徒手或持器械擊球競技者稱為隔網對抗性項目;雙方選手在同一塊場地上追逐爭奪,以將球射投入對方特定網區中得分的項目稱為同場對抗性項目;而以對手的軀體為攻擊對象,雙人進行格鬥的項目則稱為格鬥對抗性項目。
2.依運動項目的動作結構分類
吸取馬特維耶夫(蘇)按動作結構分類基本思想的內核,我們首先把所有的競技項目劃分為單一動作結構、多元動作結構及多項組合結構三大類,然後以各類動作的組合形式為二級分類標準,將單一動作結構類再分為週期性、非週期性混合性三個亞類,將多元動作結構類再分為固定組合和變異組合兩個亞類,將多項組合結構類再分為同屬多項組合和異屬多項組合兩個亞類。
單一動作結構類的混合性亞類兼有周期性與非週期性的特點。各種跳躍及標槍的助跑為週期性動作,而最後的跳躍及擲標槍則為非週期性動作。
多元動作結構類中,固定組合亞類項目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完整地“再現”訓練千百次重複練習的動作組合,而變異組合亞類項目運動員則要在比賽中根據對手所採取的技、戰術情況,將平素訓練中所掌握的技、戰術“元件”即時地組合成相應的技術動作或戰術配合。
多項組合結構中,有些多項比賽的各個單項屬同一個運動大項,如體操男子六項全能、田徑女子七項全能等,稱為同屬多項組合;而也有些多項比賽的單項分屬不同的運動大項,則稱為異屬多項組合,如近代五項、冬季兩項鐵人三項等。
3.依運動成績的評定方法分類
按照各項比賽成績的評定方法,可將眾多競技項目分為測量類、評分類、命中類勝類及得分類五大類。
測量類項目的運動成績可由對高度、遠度、重量或通過一定距離所需時間的測量予以確定。評分類項目比賽中,裁判員按特定的規則和評分辦法,對運動員所完成的動作質量給予評分。命中類中的無防型項目(射擊等)由在沒有防守的情況下,命中某一目標的次數多少而決定比賽的成績;設防型項目選手則必須突破對方的防守命中特定目標而力求取勝。得分類項目均按局(盤)進行比賽,一方得分達到規定數目時即為獲勝,得分的途徑既有本方運動員進攻命中,也包括對方的失誤“送分”。 制勝類項目比賽中,運動員可以通過取得絕對勝利而結束比賽,而在沒有出現絕對勝利的情況時,則仍需按命中得分的情況判別勝負。
(三)三個主要分類體系的對應聯繫
以上三個分類體系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競技運動項目總體的內部結構。由於三個體系的分類標準之間有着密切的相互聯繫,因此,各個體系中所劃分的項羣之間也很自然地存在着一定的對應關係。例如,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同時都屬固定組合多元動作結構,又都是通過由裁判員給分的方式而評定其運動成績高低的。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目都屬週期性單一動作結構,又都通過準確的計時判定其運動成績。因此,在組織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其中一個體係為,劃分不同的項羣,進行相應的研究。
由於一切運動訓練活動都必須圍繞着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展予以科學地規劃和組織實施,所以以決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為主要的分類標準,將以奧運會項目為主的眾多競技項目分八個項羣,並進而對各項羣的訓練理論進行專門的研究。
三、項羣訓練理論的應用
(一)項羣訓練理論與競技體育發展戰略的制定
(二)項羣訓練理論與競技運動項目的宏觀管理
(三)同羣項目訓練規律的探討和揭示
(四)項羣訓練理論與競技人才的流動
(五)項羣訓練理論與運動訓練方法的移植、創新與發展
第二節 各項羣訓練基本特徵概述
一、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羣包括跳水、體操、藝術體操、花樣滑冰、花樣游泳和技巧、武術套路等競技項目。
(一)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體能特徵
身體形態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求運動員具有優美的形體,表現出動作敏捷而靈巧。難美性項羣運動員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高,視、聽、觸覺及本體感覺準確、靈敏。在素質方面,力量、柔韌、靈敏、動作速度和專項耐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技能與戰術能力特徵
技能主要表現為時空判斷準確,對身體姿態控制的能力強,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門器械,以及與同伴的協調配合。而在戰術運用上,主要體現在動作編排上的揚長避短、動作的合理佈局等方面。
3.心理和智能特徵
感知覺靈敏度高,善於自我調節,具有果敢精神。在智能上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善於分析和判斷動作。
(二)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難美項羣運動員比賽成績是由裁判員根據運動員臨場發揮的技術水平進行評分,再與眾多對手得分相比較後判斷名次而決定的。因此,運動員的成績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效應,有運動員技術水平發揮的主觀因素,也有競賽條件、裁判員評分,以及對手狀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對手得分的高低會直接影響運動員排名成績,競賽規則的不斷修改、評分標準的變化,以及裁判員的公正、準確與否都會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產生重要影響。
(三)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運動員注重採用非專項的運動項目練習促進健康水平,同時十分重視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如在進行一定的長跑短跑、游泳和球類活動的基礎上,採用在技術結構上近似於基本運動技能的動作和能提高運動素質新水平的專門動作作為專項素質訓練的手段。
技術訓練是難美項羣訓練的核心組成部分,佔有很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基本動作和高難動作的訓練。其中基本動作訓練貫穿於運動員多年訓練及各年度訓練的全過程,基本動作內容要選準、選精和照顧全面。而難新動作的教學訓練過程也更加精細並分階段依次實施;規定性動作又具有很強的時間特點,需運動員儘快掌握;在自選動作的訓練中,要注重揚長避短。
技術創新是難美項羣技術發展的生命。應大力組織前瞻性的研究,設計創新高難動作,加大運動員難度動作儲備,保持技術發展的前沿地位。
3.心理訓練
由於專項競爭的特殊性, 心理訓練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 主要目的是調節運動員心理狀態,為取得優異成績而進行各種必要的心理準備。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念動訓練法、模擬訓練法和自我調節法等。
4.藝術表現能力訓練
多以舞蹈訓練為主培養形體表現力,有音樂伴奏的項目還要讓運動員按不同節奏完成動作和根據音樂內容即興表演和小品表演,以培養動作節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羣主要包括射箭、射擊和弓弩三個競賽項目。
(一)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體能特徵
要求身體勻稱,生理機能發展良好。在運動素質方面,運動員的靜力耐力、平衡能力和穩定性要好,動作協調能力強,並具有良好的視覺和本體感覺能力。
2.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射箭、射擊和弓弩三個項目的技術動作均屬單一動作結構。技術要求可概括為“固勢要穩,瞄靶要準,擊發、撒放要正確”。在比賽中選手們的技戰術表現,相互間不產生明顯的影響,在戰術運用上也較為穩定。
3.心理和智能特徵
在心理方面對運動員注意力集中與穩定、自我控制、感知覺和運動表象再現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穩定性、有恆性、實驗性、獨立性和自律性都是運動員重要的個性特徵。在智能上,除要求運動員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項理論知識外,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和發展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取得, 主要靠自身技術的發揮和心理狀態的控制, 主要內容包括:確立辯證的比賽指導思想,全面作好賽前準備,以及教練員與運動員正確的參賽行為等。另外,槍彈、弓箭質量的優劣,以及對其性能的熟悉程度,對比賽成績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三)技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技術訓練
非常注重基本功訓練,如射擊的穩定功、擊發功和運槍功,以及射箭的穩定功、撒放功和舉功。另外,巧妙地組織與安排空射與實射,可以靈活地引申出多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法。
2.心理訓練
射擊、射箭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側重於意志品質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一般心理訓練的內容包括培養運動員意志品質,提高競技心理素質和調節、控制能力,特別是通過念動訓練發展正確運動表象再現的能力。準備定向比賽的心理訓練的內容包括做好心理定向工作、認真抓好意象練習等。
主要包括掌握風天射擊的特點和規律、加強決賽能力的訓練,以及通過各種複雜條件下的訓練,提高抗干擾的能力和應變能力
4.身體訓練
主要採用各種距離的跑步、各種姿勢的游泳等練習發展速度和耐力;採用各種信號刺激手段提高反應能力; 採用推舉、 卧推等負重練習提高以上肢、腰腹為主的肌肉力量、靜力性和動力性力量耐力;採用徒手和多種器械的基本體操練習及球類運動發展柔韌性、靈活性和協調能力。
三、技能主導類格鬥對抗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技能主導類格鬥對抗性項羣包括摔跤、拳擊、擊劍,柔道、跆拳道等項目。具有一對一競技、按體重分級別比賽、以絕對勝利或得分取勝等競技特點。
(一)技能主導類格鬥對抗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體能特徵
在形態方面要求運動員有較高的身材與較長的四肢,身高和體重保持恰當的比例。在身體機能上要求內臟器官的抗震性能好、適應能力強、觸覺加強和痛覺減退,以及前庭分析器的穩定性高等。要求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是格鬥項目的共性,速度、力量、靈敏和耐力都很重要。另外,還要從個體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取得最佳整體效益。
2.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技術與戰術能力是格鬥項目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是制勝的武器,對提高運動成績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格鬥項目技術包括進攻、 防守和反攻三部分,並具有主動性全面性、重點性、連續性和實用性等多方面特點。在戰術特徵上,主要採用因人而異、先發制人、真假結合、引誘和借力、消耗戰和游擊戰,以及反邊線戰術等戰術思想和戰術技巧。
3.心理和智能特徵
心理特徵主要表現在對陣時的敢鬥性、 堅毅性和對待抽籤機遇的穩定心態等。 而在智能方面則要求運動員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理解力記憶力分析判斷能力等。
(二)技能主導類格鬥對抗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格鬥項目比賽場地是具有一定高度的賽台,其設施質量對於運動員發揮自身水平具有直接影響。比賽方式都是一對一的對抗,賽制分為淘汰制循環制兩大類。一般情況下,運動員要靠實力取勝,但在許多情況下,機遇也會影響成績。比賽的勝負評定也有得分和制服兩類,因而裁判因素對運動員發揮成績具有較大影響,裁判過程和犯規處理對裁判員水平要求較高。
(三)技能主導類格鬥對抗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的內容包括基本動作、基本功、進攻、防守和反攻的各種方法以及連貫技術。技術訓練根據各專項的特點,常採用整體法分解法、限制法和誘導法以及配對訓練法,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內容
2.戰術訓練
包括進攻、防守和反攻戰術訓練。依運動員競技水平的不同和訓練安排的階段性特點,分別採用假想敵訓練、配對訓練及實戰訓練等方法提高運動員的戰術能力。
3.身體訓練
格鬥項目的身體訓練主要分為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常採用短距離衝刺跑發展速度,中和距離和越野跑發展耐力。另外,還採用墊上技巧、球類活動培養靈敏性,用輕槓鈴和啞鈴練習發展力量等。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都是根據各項目所要求的重點素質和技術特點的需要而安排的,具有很強的專項性。
四、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羣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軟式網球、排球、沙灘排球藤球毽球等項目。
(一)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主要表現在基本功熟練、 紮實、全面、 準確,特點突出,並在技術發展中不斷創新、形式絕招等方面。戰術能力則主要反映在個人戰術與集體戰術結合、注重戰術創新和戰術理論研究等方面。
2.體能特徵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掌握各項技術的基本,同時也是比賽中運用技術和完善戰術的前提。本項羣的重點素質包括移動速度、揮臂速度、靈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運動員有很好的彈跳力。在身體形態上要求運動員符合移動快、靈活性高、揮臂動作快的要求,身高、體重適當,腰短、骨盆小、臀肌上收、手臂長、跟腱長、足弓高。在機能上以發展心肺功能來滿足專項速度耐力的需要為主。
3.心理和智能特徵
本項羣各種技術動作失誤就要失分的特點,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敢鬥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根據球速快、變化多的特點,又要求具備良好的時空知覺、反應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智能方面的要求也較高,運動員需要靈活善變,應付和處理場上各種複雜情況,為此,需要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臨場經驗。
(二)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本項羣的比賽成績除受到運動員自身競技能力水平的影響外,還受到比賽的時間安排、比賽地點、對手水平、觀眾,以及比賽的評定行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三)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隔網對抗性項羣的訓練既要遵循競技運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一般訓練原則,同時又要充分考慮本項羣各項目的特點組織實施。 如乒乓球訓練中, 我國的成功經驗包括:理論認識領先,正確指導訓練實踐;百花齊放,以我為主,採諸家之長,走自己的路;不斷創新保持優勢;特長突出,技術全面;以及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練員隊伍和科研、情報系統等。
我國羽毛球訓練的基本經驗反映了本項羣運動員訓練的特點: 以快為主, 以攻為主,以我為主,走自己發展道路;在技術全面的基礎上發揮特長;步法和手法的創新,保證快速特點的充分發揮;反應速度、靈活性、爆發力和耐久力為主的身體素質訓練;實行多週期訓練,適應日益頻繁的比賽任務等。
我國排球訓練的基本經驗包括:樹立良好的訓練作風,培養團結拼搏精神;明確的技戰術指導思想;結合自己的特點,博採眾長和敢於創新,走自己發展的道路;形成競爭格局,發揮競爭機制等。
五、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羣主要包括足球、籃球、手球、曲棍球、冰球和水球等項目。
(一)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技戰術在本項羣各個項目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要求運動員技術全面又有特長;技術熟練、準確而實用。戰術特徵表現為戰術方法、比賽陣形和比賽意識有機結合,整體攻防戰術協調發展,個人、組合與全隊戰術協調發展。
2.體能特徵
本項羣運動員具有身體健壯、肌肉細長並且富於彈性、脂肪層薄、臀部肌肉緊縮上收,以及踝關節圍度小、跟腱清晰、足弓高等形態學特徵,以滿足快速、靈活、激烈對抗等比賽特點的需要。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所反映的機能能力在體能中佔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血液循環呼吸系統功能是運動員在長時間比賽中持續運動的體能基礎。本項羣的運動特點要求運動員具備全面的身體素質,主要有力量、速度、靈敏與柔韌、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等。
3.心理和智能特徵
本項羣運動員心理特徵主要包括球感、情緒、注意力和意志品質等,而智能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觀察記憶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及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技術問題的能力。
(二)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決定本項羣比賽成績的主觀因素,是本隊的競技水平和教練員的臨場指揮水平;其客觀因素,則包括對手水平、競賽辦法、比賽環境、比賽時間、裁判行為等。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是以上眾多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技術訓練
全隊技術訓練強調提高整體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訓練內容的同步化。在個人技術訓練中重視訓練內容的專門化,使個體特長更為突出。同時,還特別強調技術動作的動力性,提高對抗能力及在激烈對抗條件下技術的準確性。
2.戰術訓練
由於攻守的配合速度明顯加快, 快速反擊戰術在進攻打法的訓練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注重發展運動員的聰明才智,以求有目的地訓練運動員比賽中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在時間短促、情況複雜的條件下隨機應變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應加強以多攻少、以少防多的戰術訓練。
3.身體訓練
發展速度和耐力等素質是身體訓練的重要任務。要提高完成動作的速度,即反應速度、移動速度和完成技戰術行為的速度,強調訓練的負荷強度和加速疲勞後的恢復,注重訓練內容的全面化和內容組合的最佳化。
4.心理訓練
圍繞保持運動員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穩定的情緒,以及正確對待比賽勝負和得失的心理品質組織相應的訓練。
六、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羣包括跳躍、投擲和舉重等項目。
(一)體能主導快速力量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分析特徵
1.體能特徵
本項羣運動員的形態, 受專項技術需要和競賽規則規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表現出明顯的多樣性特徵。由於運動員快速力量水平在其競技能力構成因素中佔決定性地位,因而在機能上表現出磷酸原系統供能能力強;神經過程靈活性高、強度大、興奮過程中佔優勢;感官機能高度發展等。在素質特徵上,各項目均把速度、力量和專項爆發力作力典型素質予以發展。同時,良好的協調性和柔韌性對於跳躍和投擲運動員加大肌肉用力距離和完成技術也很重要。
2.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本項羣運動員的技術特徵主要表現為技術動作高度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可控性;技術動作明確的經濟性和實效性,以及技術原理與個人技術特點的完美結合。技術上,努力實現預定參賽計劃;力爭首賽成功;巧妙利用競賽規則,運用多種暗示激發運動員戰鬥意志和拼搏精神等。
3.心理和智能特徵
由於專項競技的特殊需要, 運動員在心理特徵上表現為專項感知覺高度靈敏和清晰;運動員自信、頑強並具有強烈征服欲;性格的獨立性和自我開發性,以及情緒狀態的高度自控性等。在智能特徵方面,要求運動員具備一定的語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水平,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複雜多變的賽場上需要較強的自控、概括和推理能力,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和機體多種機能的和諧配合。
(二)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羣比賽成績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在本項羣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獨立完成運動技術動作,較少受到其他選手和裁判員的影響場地、 器材及裝備相對固定。 所以運動員自身的競技能力及在比賽中的發揮情況,是決定運動員比賽成績諸因素中首要的決定因素。
(三)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體能訓練
在體能訓練中,先進有效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在本項羣內迅速地傳播與應用,相互借鑑、移植與融合,並不斷演化出新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如舉重項目中的最大力量練習方法、快速力量對照訓練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投擲和跳躍運動員力量訓練。並不斷髮展成各項目的專門力量訓練方法。 在體能訓練過程中, 不斷尋求訓練方法與手段的最佳組合,非常注重訓練的整體效益,也是本項羣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突出特點。
2.技能和戰術能力訓練
在技術訓練方法和手段的運用上表現出全面的綜合化特點。並通過建立技術模型,以及運用多種技術診斷方法和手段為科學訓練提供依據。另外,在技術訓練中也注重強化精細技術動作感知覺的訓練。在戰術訓練中,主要是努力實現預定參賽計劃、力爭首賽成功,以及巧妙利用規則和運用多種心理暗示,以培養運動員充分發揮訓練水平的能力。
3.心理和智能訓練
通過對意志品質的培養,以及在訓練和比賽中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和控制進行心理訓練。心理訓練與體能和技能戰術能力訓練高度結合和諧統一。智能訓練體現在運動員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高上。
七、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羣包括短跑、跨欄跑、短距離游泳、短程速度滑冰、短程速度滑雪、短程自行車和短程划船等競技項目。
(一)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體能特徵
由於本項羣包括眾多專項,運動員的身體形態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在生理機能方面,運動員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較高,神經衝動傳導速度快、強度大;心血管系統的功能較強,具有較強的抗缺氧能力,機體無氧代謝水平高。而身體素質的特點則表現為以良好的身體全面發展為基礎,保證速度素質的不斷提高。另外,良好的柔韌必靈活性和一般耐力,對於運動員也非常重要。
2.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本項羣選手的技能特徵主要包括:完整的技術動作由若干個相同的動作週期構成;運動中人體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的直線與平穩性;保持移動過程中合理的動作節奏位移速度直接決定運動效果。 而戰術的制定與應用, 是建立在運動技術高水平發展基礎之上的。科學地分配及運用體力,是保證選手體能與技能充分發揮的重要戰術指導思想。
3.心理和智能特徵
速度性項羣的競技,要求運動員反應迅速、思維敏捷、行動果斷、講求實效、樸實直率,這需要以良好的智能和心理調節能力作為基礎。此外,堅強的意志品質、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也是本項羣運動員重要的心理和智能特徵。
(二)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羣比賽成績的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本項羣運動員比賽成績的獲得,是主客觀多種因素的綜合效應。其中,運動員自身的體能水平,特別是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是比賽成績的決定性因素。相對來説,本項羣的比賽裁決公正、賽次機會均等、時間計量準確、運動員間相互干擾較少,這就為運動員集中精力參賽創造了相對客觀和均等的條件。但對手比賽成績和裁判行為也會對運動成績帶來一定影響,也需要運動員制定正確的戰術方案和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
(三)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體能訓練
由於技術動作相簡單,並表現為週期性的多次重得復,因此,體能訓練的關鍵在於精選有效的方法迅速提高體能水平。 這就決定了訓練中力求使訓練內容、 訓練手段簡練、集中,力求實效,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從而使各種訓練手段的最佳組合成為提高訓練效果的關鍵環節,例如,賽跑運動員多采用跑——跳、跳——跑的組合;游泳選手也採用陸上練習加水練習的組合等。訓練手段的選擇也主要集中於發展爆發力、提高動作速率、改善反應能力、提高動作幅度,以及提高無氧代謝能力。同時,把不斷提高訓練負荷強度作為訓練的核心。
2.技能訓練
在技術訓練中,強調技術動作的實際效果,而不去過分追求動作的外形。技術訓練重視完整技術和動作節奏的連貫性;重視關鍵技術環節的實效性;強調體能與關鍵技術的緊密結合。由於運動技術多屬於週期性運動,技術訓練中,改進一個動作週期的技術對全程都有明顯作用。因此,提高和完善動作週期的經濟性和實效性,是技術訓練的關鍵。
3.心理和智能訓練
主要集中於培養運動員心理調節能力和頑強的意志品質,以及速度感、節奏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滿足比賽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另外,運動員不斷提高的思想和文化水平,也對他們樹立正確世界觀、科學訓練,以及處理比賽中各種突發情況具有重要作用。
八、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訓練特徵概述
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包括競走、中長距離跑、中長距離游泳、中長距離自行車、賽艇、皮划艇越野滑雪,以及中長距離速度滑冰等眾多項目。
(一)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優秀選手競技能力決定因素特徵分析
1.體能特徵
耐力性項目運動員在形態學方面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如以中長跑為代表的克服自身體重向前位移的項目,要求運動員相對較輕的體重;而當運動員位移的速度受到水、車或舟運動的力學條件的影響時,運動員具有相應的肌肉質量則會有利於取得更快的前進速度。比賽中連續運動時間長是耐力性項羣競技的基本特徵之一,這就要求對運動員機體進行適應性改造,包括改善機體能源物質的存儲狀況、提高機體的物質代謝功能、提高運動器官的運動功能,以及提高心理耐受度。耐力性項目運動員的各種基本運動素質都會綜合地反映在運動員通過特定距離的平均速度上, 運動員的“多種競速能力”取決於以下多方面的身體素質狀況,即最大速度、相對速度、專項耐力,以及基礎耐力水平。此外,力量素質對取得優異成績出很重要。
2.技能和戰術能力特徵
耐力性項目的技術結構屬週期性活動,動作技術的完善、經濟性的實效性的提高,對於取得優異成績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 運動員出色的動作節奏也是突出的技術特徵。在耐力性項目的比賽中,人們按戰術行為的目的,將比賽戰術分為創紀錄戰術和奪冠軍戰術;按照比賽時場地條件的不同,分為同道競速戰術與分道競速戰術;而依比賽中運動員所處位置,又分為領先者的戰術與跟隨者的戰術等類型。
3.心理特徵
本項羣比賽要求運動員具有高度發展的心理耐力,能夠以超強的耐心忍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極度疲勞,最大限度地動員體能的潛力。只有具備頑強的意志品質,才能滿足比賽競技的需要。
(二)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
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競技水平,除主要取決於其自身所具有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發揮的狀況外,在同道競賽中,對手發揮狀況對比賽結果也有着重要影響。運動員通過訓練所獲得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發揮的程度受到競技狀態以及客觀的比賽條件的影響。其中, 運動員的訓練安排與自身的機體生物節律會直接影響競技狀態。 而比賽場地、器材、地點、氣候,以及裁判員和觀眾等因素,都構成了客觀的比賽條件,對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取得造成一定影響。
(三)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羣運動員的訓練特點
1.耐力性項羣訓練的主要內容
耐力性項羣訓練內容主要包括: 發展以體能為主導的多種競技能力、 發展以專項耐力為核心的多種競速能力、發展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為主渠道的多種代謝能力。
(1)以體能為主導的多種競技能力的訓練
耐力性項羣運動員在全面提高和發展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心理能力的過程中,把發展體能放在首位,而在反映運動員體能發展水平的力量、速度與耐力的各種運動素質中,又特別着重發展運動員的耐力素質
(2)以專項耐力為核心的多種競速能力的訓練
競速是耐力性項目競技的核心,發展和提高以最高的平均速度通過專項競技距離的能力,是耐力性項羣選手訓練的主要目標。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運動員的多種競速能力,並綜合地表現於專項賽距之中是本項羣訓練的重要特點。
(3)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為主渠道的多種代謝能力的訓練
根據本項羣運動中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為主的代謝特點,安排訓練內容、選擇訓練方法和手段,確定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變化。
2.耐力性項羣的主要訓練方法
圍繞着訓練負荷的控制、氧代謝能力的提高、肌肉力量耐力的發展、負荷後的迅速恢復,以及在不同地域組織訓練的特點,發展並形成了多種有效的訓練方法羣組。
(1)負荷結構訓練方法羣組
包括有計劃地控制負荷的各個構成要素,依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訓練,以發展相應的競技能力的各種訓練方法。常用方法有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重複訓練法比賽訓練法等。
(2)代謝能力訓練方法羣組
依不同速度的競技運動對氧代謝能力的不同要求,分別構成了有氧訓練、無氧訓練和有氧無氧混合代謝訓練等多種訓練方法。
(3)骨骼肌力訓練方法羣組
依持續競技時間的長短,分為中等時間(1.5~8分鐘)的力量耐力訓練和長時間(8分鐘以上)的力量耐力訓練。
(4)地域效應訓練方法羣組
利用不同地域條件,發展起法特萊克訓練法高原訓練法、沙灘訓練法等各具特色的地域效應訓練方法。
(5)恢復能力訓練方法羣組
包括訓練學方法、生理生化及醫學方法、物理學方法和心理學方法促進運動員競技能力在疲勞後的儘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