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踝關節

鎖定
踝關節(ankle joint),由脛骨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蹠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
中文名
踝關節
外文名
ankle joint
別    名
距骨小腿關節
拼    音
huái guān jié
注    音
ㄏㄨㄞˊ ㄍㄨㄢ ㄐㄧㄝˊ
組    成
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
特    點
前後較薄,兩側較厚

踝關節特點介紹

關節囊前後較薄,兩側較厚,並有韌帶加強。脛側副韌帶為一強韌的三角形韌帶,又名三角韌帶,位於關節的內側。起自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距、跟、舟三骨。由於附着部不同,由後向前可分為四部:距脛後韌帶、跟脛韌帶、脛舟韌帶和位於其內側的距脛前韌帶。三角韌帶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前部纖維則限制足的蹠屈。腓側副韌帶位於關節的外側,由從前往後排列有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三條獨立的韌帶組成,連結於外踝與距、跟骨之間。距腓後韌帶可防止小腿骨向前脱位。當足過度蹠屈內翻時,易損傷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
踝關節屬滑車關節,可沿通過橫貫距骨體冠狀軸做背屈及蹠屈運動。足尖向上,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小於90°叫背屈,反之,足尖向下,足與小腿間的角度大於直角叫做蹠屈。在蹠屈時,足可做一定範圍的側方運動。
踝關節的解剖結構: [2-3]  [7] 
踝關節

踝關節踝關節結核

踝關節治療

1.單純滑膜結核 除總的治療原則外,可自關節前方脛前肌和𧿹長伸肌腱之間做局部注射抗結核藥物。用石膏託固定踝90°位。 [4] 
滑膜切除術也是常用的方法,切口可在踝關節外側,圍繞外踝弧形切口,以便同時切除關節前方和後方的滑膜組織,並能對整個踝關節的軟骨面及其邊緣骨板進行探查,防止遺漏小的隱匿病灶。術後用小腿石膏託固定3周,後進行功能鍛鍊
2.單純骨結核 根據病變的不同部位選用合適的手術切口,顯露病灶並清除,注意勿進入病變尚未侵犯的關節內,病灶清除後,如骨洞過大,可取自體髂骨植入。
3.早期全關節結核 及時做病灶清除,保留關節的功能,顯露關節後,先切除水腫肥厚的滑膜,再刮除所有隱匿的骨病灶。應徹底刮除軟骨關節面邊緣的肉芽和被破壞的軟骨面。術後處理同滑膜切除術。
4.晚期全關節結核 多需做病灶清除,對15歲以上的病人同時做踝關節融合,將踝關節融合於90°~95°位。 [4]  [5]  [6] 

踝關節手術方法

1.腓骨固定法
踝關節 踝關節
採用腓骨下端直切口,遠端向前轉彎。於外踝上6~8cm、處截斷腓骨,將遠段骨的前面脛腓之間切開,保留其外側及後側軟組織,並將此段骨向後翻開,將其內側面鑿成粗糙面,待病灶清除和殘留軟骨面切除後,將脛骨下端和距骨體外側鑿成粗糙面。將後翻的腓骨復位,用3枚螺絲釘固定於脛骨下端和距骨體外側。固定時注意距骨應在內外翻中立位,術後用小腿石膏託固定,拆線後改用行走小腿石膏靴固定3個月。
2.脛骨片滑動植骨法
經踝前方途徑顯露出踝關節,將足儘量蹠屈,顯出整個脛骨下端和距骨體的關節面。病灶清除後,切除殘餘軟骨面,在脛骨下端鑿一長5~6cm、寬2.5cm的骨皮質。在距骨背面相應位置鑿出寬2.5cm、深1.5cm的骨槽。將脛骨片下滑置入距骨的骨槽內,並使脛骨下端與距骨體緊密對合,脛骨片用2枚螺絲釘內固定。術後處理同上。
3.加壓融合法
取外側或前側途徑手術。清除病灶,切除殘餘的軟骨面,骨粗糙面對合後在脛骨下端和跟骨穿骨圓針,安放關節加壓器,進行加壓融合。
以上三種融合術中,加壓融合法效果好,操作簡單,融合時間短,骨性融合率高。 [4]  [5]  [6] 

踝關節扭傷處理方法

1、冷敷: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患處,每3分鐘左右更換一次,也可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一30分鐘。如果踝關節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可改用熱敷療法。因為此時熱敷可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患處瘀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2、熱敷: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患處,5—10分鐘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鐘即可。還可採用自我按摩。在踝關節周圍痛點上用手掌或手指揉摩10分鐘左右。然後左右搖動踝關節10一15遍。範圍由小到大,每日1—2次。按摩治療應在傷後24小時以後應用,以免增加皮下出血
3、剛扭傷時,切忌用酒精、紅花油或者膏藥,因為這些都會使患處變熱,功效相當於熱敷,其主要作用是血管擴張,增加局部血流,改善微循環,並且提高痛閾從而降低疼痛,因此此時熱敷顯然是不對的。
4、在休息時要注意抬高肢體輕輕活動踝關節,促進靜脈迴流利於消腫。 [1] 

踝關節注意事項

扭傷後,應及早看醫生,以防有骨折或者脱位現象。
參考資料
  • 1.    裸關節扭傷後該如何處理  .百度經驗[引用日期2015-10-15]
  • 2.    9.6 Anatomy of Selected Synovial Joint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 OpenStax[引用日期2021-09-07]
  • 3.    丁文龍,劉學政. 系統解剖學[M]. 第9版.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 4.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 下[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1624-1625.
  • 5.    李紅專. 骨科常見病外科診療 下[M]. 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555-556.
  • 6.    張文義. 疼痛病臨牀指南[M].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14:341-343.
  • 7.    姜國華. 局部解剖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