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國公

鎖定
邢國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公爵爵位,因封地在邢州而得名。歷史上最出名的邢國公有14人,李氏2人,房氏1人,蘇氏1人,劉氏2人,王氏2人,程氏1人,文氏1人,趙氏1人,宋氏1人,完顏氏1人。
中文名
邢國公
性    質
中國古代的一種公爵爵位

邢國公歷史資料

邢國公即依封地在邢州而得名。邢州西周時期為邢國,今為邢台市
國公作為封爵名,自隋代始置。自唐至明皆因之。隋封爵有國公,位次郡王,高於郡公,沿襲至明。《隋書·百官志下》:“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階崇金紫,爵極國公”。宋《宋史·職官志三》:“列九等:曰,曰郡王,曰國公,曰郡公,曰縣公,曰侯,曰伯,曰子,曰男。”國公作為封爵,與封地明確規範的聯繫到一起則始於唐貞觀年間。

邢國公北周邢國公

李曜,北周開府,封邢國公。 [1] 
李曜是北周魏國公李弼的長子,本來李弼一死,這魏國公的帽子應該戴在李曜的頭上,可順理成章的事情並不一定水到渠成,因為李弼次子李暉娶了周明帝的姐姐義安長公主,所以李暉藉着這層關係世襲了魏國公。
可能周家皇帝覺着過意不去,於是另外加封李曜為邢國公。等到李曜的兒子李寬成名的時候,天下已經從宇文家族易手到楊家,李家人沒有選擇做忠臣為宇文家陪葬,而是繼續為新朝效力,李寬在大隋混的不錯,被封為柱國、蒲山郡公。

邢國公唐朝邢國公

邢國公李密

祖孫邢國公:李曜、李密
唐高祖封李密為邢國公,任他為光祿卿,李曜是李密的祖父,祖孫兩個都曾被封為邢國公。
李密出生於四世三公的貴族家庭,同李淵家族一樣,其曾祖李弼也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北周統治核心關隴集團的著名家族。祖父李曜,北周開府,為邢國公;父李寬,隋柱國。隋末天下大亂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稱魏公,率軍屢破隋軍,威震天下。後因殺瓦崗寨舊主翟讓,引發內部不穩,又因與宇文化及的拼殺中損失慘重,不久被王世充擊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率殘部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唐高祖李淵封其為邢國公,任為光祿卿,後感覺被猜疑,又叛唐自立,最終被唐將盛彥師斬殺於熊耳山

邢國公房玄齡

房玄齡,本清河縣人,自八世祖遷居淄博,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貞觀元年,官拜中書令論功行賞,太宗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羣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勳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謀杜斷”。晚唐詩人李賀在詩《南園》中感嘆:“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玄齡公去世後,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

邢國公蘇定方

唐高宗封蘇定方為邢國公,任右武衞大將軍,唐代著名軍事家。
蘇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後人通稱為蘇定方。歷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將、左衞中郎將、左驍衞大將軍、左衞大將軍之職,封邢國公,加食邢州、鉅鹿三百户。他從一員普通戰將,靠戰功累遷為禁軍高級將領,並以其先後滅三國、擒三主的非凡戰績和正直的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員得力干將。作為唐朝強盛時期的優秀人物代表,蘇定方是漢民族反擊侵略,開拓進取精神的象徵!徵突厥,定葱嶺,滅百濟,名標青史,滅三國、擒三主,光照千秋,馬蹄踏處,即為大唐!蘇定方卒於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時年76歲。 [2] 

邢國公劉政會

劉政會,滑州胙城人。祖劉環雋,曾任北齊中書侍郎。政會於隋大業年間為太原鷹揚府司馬,後率兵投靠李淵麾下。李世民派劉政會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斬之。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經營後方。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後獲救。入唐後,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635年)卒,諡曰襄。太宗手敕曰:“舉義之日,實有殊功,所葬並宜優厚。”邢州古稱襄國,劉政會諡號曰“襄”,當源於此。

邢國公王君愕

王君愕,唐初大將。沉毅有謀。隋末天下方亂,王君廓邯鄲,君愕勸其撫納遺亡,待觀時變。及高祖李淵入關,與君廓同歸唐,拜為大將軍,頻以戰功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衞將軍。從太宗徵遼東,兼領左屯營兵馬。與高句麗戰於駐蹕山,君愕先鋒陷陣,力戰而死。太宗深痛悼之,贈左衞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

邢國公王及善

父子邢國公,王君愕、王及善
王及善(618—699),武則天春官尚書文昌左相洺州邯鄲人。唐初大將王君愕之子。年十四,授朝散大夫,襲父爵邢國公。後為唐高宗所賞識,除右千牛衞將軍,高宗對其言道:“以爾忠謹,故擢三品要職。羣臣非搜闢,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在朕側,亦知此官貴乎?”武后稱制,任春官尚書、內史等職,曾力主處死酷吏來俊臣,策立廬陵王為太子。又數度抑壓張易之諸人。後拜文昌左相,旬日而卒。
王及善在《羅通掃北》中被演繹為王君可之子王永安。

邢國公程權

程權(?-819年),原名程執恭,定州安喜縣人。唐朝中期將領,橫海節度使程懷信之子。 程權初為橫海節度副使,在貞元二十一年(805年)程懷信死後,以知留後事代掌橫海鎮,獲朝廷允准。次年,被正授為橫海節度使。其後累官至檢校兵部尚書,封邢國公。次年改封韓國公,元和六年(811年),程權入朝,加尚書左僕射。淮西之亂平定後,他憂懼不已,遂舉族入朝,辭去節度使之職,受到唐憲宗禮遇。旋即出任檢校司空、邠寧節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年),程權逝世,獲贈司徒。

邢國公後周邢國公

武行德(908-979),幷州榆次人。家貧,樵採自給。體偉力大,石敬瑭召入帳內。後晉天福初,授奉國都頭,改控鶴指揮使,寧國軍虞候劉知遠起兵太原,即稱河陽都部署,奉表勸進。廣順初,加兼侍中,遷河南尹西京留守周世宗即位,封邢國公,柴宗訓即位封宋國公。入宋,加中書令,進封韓國公,改封魏國公。為太子太傅,卒贈太師 [3] 

邢國公宋朝邢國公

邢國公文安世

文安世,字顯道,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因為有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丞相好曾孫文天祥,所以死後被朝廷贈為太保、邢國公;其妻劉氏,是富田錦溪人劉泳明(曾任大理寺評事)的女兒,被贈為邢國夫人。

邢國公趙世永

趙世永,冀王趙惟吉孫,丹陽郡趙守節子。襲邢國公,官至鎮南軍留後熙寧元年薨,贈昭信軍節度使南康郡王,諡修孝。

邢國公宋偓

宋偓(926—989),河南洛陽人。謙恭下士。祖瑤,唐天德軍節度兼中書令。父廷浩,尚後唐莊宗女義寧公主,生偓。廷浩歷石、原、房三州刺史;晉初,為汜水關使,張從賓之叛,力戰死之。偓年十一,以父死事補殿直,遷供奉官。
漢祖在晉陽,遣其子承訓至洛,奉書偓母,與偓結昏,即永寧公主也。累授北京皇城使。漢乾祐初,拜右金吾衞大將軍、駙馬都尉。隱帝即位,授昭武軍節度,移鎮滑州。
周祖(郭威)舉兵向闕,時偓在鎮,開門迎謁,周祖深德之。廣順初,授左監門衞上將軍。
世宗(柴榮)徵淮南,令偓與左龍武統軍趙贊、右神武統軍張彥超、前景州刺史劉建於壽州四面巡檢。師還,以偓為右神武統軍,充行營右廂都排陣使,又為廬州城下副部署。恭帝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
宋初,加檢校太師,平李重進叛後,以功改保信軍節度。來朝,徙鎮華州。五年,改忠武軍節度。
開寶初,太祖納偓長女為後。三年,徙邠州太平興國初,加同平章事。二年,移定國軍節度。四年,從平太原,又從徵幽州。詔偓與尚食使侯昭願領兵萬餘,攻城南面。師還歸鎮。
五年冬,車駕大名,召偓詣行在,詔知滄州。六年,封邢國公。俄遷同州。九年,又為右衞上將軍。雍熙中,曹彬北伐班師,命偓知霸州歸闕端拱二年,卒,年六十四。廢朝,贈侍中,諡莊惠,中使護葬。 [4] 

邢國公金國邢國公

完顏希尹(?~1140),金朝大臣,女真文字的創制者。女真穀神,又譯作兀室、悟室、骨舍等。女真完顏部人。貴族歡都之子。隨金太祖完顏旻興兵,參預攻遼、建國等重大事件。女真原無文字,他受命創制女真字,依據契丹字、漢字製造新字,以拼寫女真語言。天輔三年(1119)製成,被定為金國官方通用的文字。後被稱為“女真大字”。
天輔五年,隨金軍大舉滅遼。
完顏希尹可是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他任金國宰相時,親自策劃俘虜了北宋倆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漢史稱“靖康恥”。他不僅是善於謀略的軍事將領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改革家,還是一位造詣深厚的文化人。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後,完顏希尹受命創造了女真文字。史書載:“金人無文字,國勢日強,與鄰國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備制度。希尹乃依仿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真字。天輔3年(公元1119年)8月字書成,太祖大悦,命頒行之。”女真字從頒行起,到明萬曆27年(公元1599年)創制滿文頒行國中止,通行了400多年。
天會3年(1125)10月,金建立元帥府,大舉侵宋,希尹任元帥右監軍,與左副元帥宗翰率西路軍自西京取太原,趨開封。翌年,再伐宋,擄宋徽宗、欽宗二帝以歸。天會7年,宗翰、宗輔受命追擊宋高宗趙構,希尹率軍攻至揚州,屯兵江北,以接應在江南作戰的宗弼等軍。天會10年(1132年),希尹隨宗翰入朝。議及立儲嗣,天會13年(1135年)完顏亶即位,是為金熙宗。任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由西京返回上京(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參與金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工作。
天眷元年(1138年)希尹乞致仕,不許,罷相降任興中府尹。天眷2年 (1139年)正月,熙宗重新起用足智多謀的希尹為左丞相兼侍中,封陳王。天眷3年(1140年)9月,希尹隨熙宗南巡至燕京。完顏宗弼攻克河南陝西地亦至燕京朝見熙宗。宗弼欲還元帥府(駐祁州)時的餞行宴會上,希尹與宗弼言語相忤,宗弼大怒。次日向皇后裴滿氏辭行時,詳述其事,言希尹有不軌言行。宗弼走後,皇后向熙宗奏明,熙宗派人追回宗弼,許宗弼誅希尹。希尹即被以“奸狀已萌,心在無君”的罪名被處死,這裏的這個完顏宗弼就是《岳飛傳》裏的金兀朮
皇統3年(1143年),金熙宗察希尹實無奸狀,死非其罪,恢復其名譽,贈以開府儀同三司、邢國公。世宗時追諡貞憲。 [5] 

邢國公元朝邢國公

劉肅(1188—1263),字才卿,威州洺水(今邢台威縣)人,邢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邢州大治的主持人。金興定二年詞賦進士。嘗為省令史。 金亡,依嚴實,闢行尚書省左司,又改行軍萬户府經歷。1251年,受封邢州的答剌罕(蒙古貴族稱號)上表忽必烈,陳述情況説,邢州連年天災人禍,百姓逃散,沒有多少户人家了,快派有能力的官員來治理吧。時邢州學派領袖人物劉秉忠張文謙聯袂向忽必烈推薦熟悉邢州情況的燕趙名士張耕和劉肅,忽必烈採納了他們的意見,在邢州設立安撫司,派近侍脱兀脱帶張耕和劉肅前往。劉肅為邢州安撫使,劉肅興鐵冶及行楮幣,公私賴焉,邢州百業俱興。
邢州大治,是忽必烈潛邸中漢臣的初步貢獻,也是邢州學派中劉秉忠、劉肅、張文謙等向事業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標誌着邢州學派正式登上大元的歷史舞台,是邢州學派“經世致用”思想的成功實踐。
在邢州大治過程中,劉秉忠的學生郭守敬開始展露鋒芒,登上歷史舞台。
在治理邢州過程中,張耕、劉肅看到城北潦水達活泉、野孤泉三水因戰亂破壞,多年失修,河道淤塞,河水漫流,原位於三水上的石橋沒入泥沙之中,行人只好涉水或架木以過二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決心治理三水,為民造福。治水中,他們大膽啓用劉秉忠的學生、年僅21歲的郭守敬,讓他協助鎮撫李質治理三水。郭守敬接受任務後,多次深入現場調查測量,並對三水治理進行了規劃,劃定了三水河道,定立了河道路線的水平樁,確定了河堤寬高尺度,準確核算了工時。施工中,民工們在郭守敬確立建橋的地方,挖出了沉沒地下三十餘年的達活泉舊石橋基,並在他指揮下,在舊石橋基處建立了一座新石橋。由於郭守敬規劃設計合理,測算準確,使這一治水工程,僅動用民工四百餘人,經過四十多天的努力,就順利完工了。治理後的三水各順其道,百姓得到了灌溉之利,行路之便。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曾為達活泉新建石橋題記一篇,其中記述了郭守敬在邢州治水中嶄露頭角,造福鄉里的感人事蹟。
在邢州大治中,劉肅的學生劉秉恕也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劉秉恕初任邢州安撫副使,輔助劉肅工作,邢州升順德府,劉肅調任他處後,忽必烈賜其劉秉恕金虎符,委任其為順德府(邢州)安撫使接替劉肅的工作,任職期間,勤於民事,發展生產,使邢州百業俱興;至元元年改任嘉議大夫(執法官),歷彰德、懷盂、淄萊、順天、太原五路總管。又出任淮西宣慰使,會省宣慰司,歷湖州平陽兩路總管,最後升為禮部尚書,為政期間,廉潔,實行惠政,大得人心,60歲卒,葬於邢台西賈村。
劉肅性舒緩,有執守,同劉秉忠一樣,也愛讀易經之學,嘗集諸家《易》説,曰《讀易備忘》,後劉肅累贈推忠贊治功臣、榮祿大夫上柱國大司徒、邢國公,諡文獻。 [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