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君集

鎖定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縣(今陝西旬邑縣)人,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孫。唐朝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  [25]  [27] 
侯君集少入秦王李世民幕府,累從征伐。武德九年(626年),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與長孫無忌等五人並論功第一。授右衞大將軍,封潞國公。魏徵薦其有宰相材。貞觀四年(630年)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貞觀九年(635年),從李靖吐谷渾。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陳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任吏部尚書。貞觀十三年(639年),以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出兵擊高昌國,次年平。 [23]  [26] 
侯君集因貪取金寶下獄,旋被釋。心懷不滿,貞觀十七年(643年),乃約張亮同反,張亮密奏,太宗以無旁證而不問。同年,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旋即被指控與太子李承乾謀反,處斬。太宗流涕訣別,命凌煙閣保留其圖像。 [23]  [26] 
全    名
侯君集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
逝世日期
643年
主要成就
開國將領 玄武門之變 滅突厥 平高昌
官    職
右衞大將軍 兵部吏部尚書 交河道大總管
爵    位
全椒縣子 潞國公 陳國公

侯君集人物生平

侯君集早期經歷

侯君集畫像 侯君集畫像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較浮誇,學弓箭學不會,還號稱自己有勇武。後來加入秦王府,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軍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得以參與各項事務的謀劃,受封為左虞候、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 [1] 
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太子李建成拉攏尉遲恭不成,於是派人刺殺。尉遲恭與侯君集勸諫李世民早下決心,與李建成了斷, [5]  支持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侯君集率軍控制唐高祖和朝臣,尉遲恭等人誅殺李建成及李元吉全家。李世民即位後,封為左衞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户,遷右衞大將軍 [6] 
貞觀四年(630年),拜兵部尚書,參與朝政。

侯君集討吐谷渾

李世民打算討伐吐谷渾伏允,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侯君集與李道宗為李靖的副手。 [7] 
吐谷渾之戰 吐谷渾之戰
貞觀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滅東突厥後,率領侯君集開始討伐吐谷渾,大軍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議下,挑選精鋭,長驅直入。伏允庫山被擊敗後,輕軍奔走沙漠。李靖與薛萬鈞李大亮從北,侯君集與李道宗從南分兩路長途奔襲,追擊伏允。當時夏天卻有霜降,山裏有很多積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里地,先後於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侯君集一路追擊到積玉山,見到河水的源頭,才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班師回朝。 [8]  (詳見唐擊吐谷渾之戰
貞觀十一年(637年),封陳州刺史、陳國公。十二年(638年),拜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侯君集出身行伍,沒有讀過什麼書,獲得高官厚祿以後開始讀書學習,參與官員的選拔,定製考核題目。侯君集出為武將征伐,入為大夫參與朝政,一時間享有美譽。 [9] 

侯君集攻滅高昌

《貞觀之治》的侯君集
《貞觀之治》的侯君集(16張)
貞觀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麴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往來,於是李世民徵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稱病不去,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葱山道副大總管,率領大軍前往討伐。麴文泰聽到這個消息後對國人説:“唐朝距離高昌有七千餘里,中間有沙漠兩千裏,冬冷夏熱,沒有水草,大軍難以前行。若唐軍強行軍至高昌二十天內糧草必然吃完,那時候與唐軍接戰一定打敗他們,所以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然而侯君集率領大軍行至磧口,麴文泰卻已經病死,其子麴智盛繼承王位。 [2] 
貞觀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等率兵行至柳谷,探馬稟報説麴文泰將要安葬,高昌國人到時候聚集一處,可趁機襲擊。但侯君集卻認為趁其墓葬時偷襲不是問罪之師,而拒絕這麼做。侯君集於是領大軍敲着鼓前進,攻略高昌國的田地。高昌人據城堅守,侯君集勸降但沒有成功。當初大軍出發前,李世民徵召山東擅長製作工程器械的工人全部隨軍。侯君集於是砍木填充城壕,用推車撞擊矮牆,撞開的穴口有數丈之寬,又用拋車往城中砸石頭,阻擋的敵人都被砸得碎爛,有的人披着氈子,用來遮擋落石,城上的守軍都沒有立足之地。於是唐軍攻克城池,擄獲男女七千餘人。侯君集乘勝進兵,包圍高昌國都城。 [10] 
高昌新王麴智盛窮途末路,於是致書給侯君集説是先王對唐天子無禮,而自己剛剛繼位沒有什麼過錯,希望侯君集能手下留情。侯君集回書給麴智盛説如果是真心悔過,就在軍門束手投降。但麴智盛還是沒有出降。侯君集命士兵填平城壕,用拋車以攻城。又修建十丈高樓,俯視城內,落石砸中的地方或被砸中的行人,都大聲高呼,城內的人都躲入室內了。當初,麴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約定,如果高昌被攻,則西突厥就來援助。等到西突厥聽聞侯君集到了,欲谷設害怕向西逃走千餘里,麴智盛失去援助,無計可施,開城投降。侯君集於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國滅亡。侯君集俘虜麴智盛及其百官,刻石紀功班師回朝。 [11] 
侯君集滅高昌後,在未奏請李世民的情況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配,又私自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手下將士們知道後也開始盜取金銀珠寶,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醜事被揭發,於是不敢治將士們的罪。班師回朝後,司法官將侯君集下獄,但中書郎岑文本以為侯君集是功臣大將,不能輕加屈辱,於是上書李世民請求將侯君集釋放。 [12]  而侯君集自以為立下大功卻因為貪財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 [13] 
貞觀十七年(643年),張亮被派往洛陽都督,侯君集問張亮:“怎麼會遭到排擠?”張亮説:“如果因為公務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擠,那麼誰才是最冤枉的?”侯君集又説:“我平定一個國家,回朝後惹得皇上大怒,怎麼不是排擠?”侯君集説着還挽起袖子説道:“這樣子活不下去,你能造反嗎,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造反。” [14]  張亮將侯君集的話告訴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對張亮説:“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這些話侯君集只告訴給了你一個人,到時候他死不認賬,你也拿他沒辦法。”於是李世民將這件暫且放下,對待侯君集還是和以前一樣。而後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侯君集等二十四人的畫像置於凌煙閣,侯君集位列第十七名。 [15] 

侯君集謀反被殺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擔心自己被廢,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又在東宮任職,於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東宮。侯君集覺得李承乾無能,擔心重演李建成的悲劇,於是勸李承乾謀反。侯君集與李承乾謀劃好之後,擔心計劃泄漏,心中不安,常常晚上睡不着,妻子非常奇怪,對侯君集説:“你是國家大臣,每天晚上這樣,一定是有什麼事。如果你做了什麼對不起國家的事,應該自己到皇上面前去領罪,這樣才能保全自己。”但侯君集沒有聽妻子的話。 [16] 
而後李承乾謀反的事情敗露,坐罪被廢,賀蘭楚石又將侯君集與李承乾一起謀劃的事告訴李世民。李世民覺得侯君集有安定國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羣臣進諫説侯君集的罪天地難容。李世民非常難過,將侯君集處死。臨死前,侯君集請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好為自己守喪。李世民同意後,將其妻兒流放嶺南。 [3-4] 

侯君集人物評價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雖奉國威靈,亦其才力所致。” [18] 
劉昫:“侯君集摧兇克敵,效用居多;恃寵矜功,粗率無檢,棄前功而罹後患,貪愚之將明矣。張亮聽公穎之妖言,恃弓長之邪讖,義兒斯畜,惡跡遂彰,雖道裕雲反狀未形,而詭詐之性,於斯驗矣。萬徹籌深行陣,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領,以至誅戮。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終也。”贊曰:“君子立功,守以謙沖。小人得位,足為身害。侯、張兇險,望窺聖代。雄若韓彭,難逃菹醢。” [19] 
宋祁:“侯君集位將相,私謁太子,張亮養子五百人,薛萬徹與狂豎謀,皆死有餘辜,又何咎哉?” [4] 
蘇洵:“漢之衞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賢將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20] 
朱元璋:“侯君集有功於唐,犯法當誅。唐太宗欲宥之,而執法者不可,卒以見誅。非唐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勞也,由其恃功驕恣,自冒於法耳。” [21] 

侯君集軼事典故

唐太宗曾讓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後來,侯君集上奏唐太宗,預告李靖謀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唐太宗聽後,責備李靖。李靖回答説:“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學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此時,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跡,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後回尚書省,侯君集騎馬越過省門數步尚未發覺。李靖見到這種情況,便對人説:“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將謀反。” [22] 

侯君集親屬成員

高祖:侯恕,北魏北地郡守;
杜志國飾演的侯君集 杜志國飾演的侯君集
曾祖:侯欣,北魏泰州刺史、奉義縣公;
祖父:侯植,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
父親:侯定遠,追贈車騎大將軍、潞國公;
母親:竇娘子,潞國太夫人。

侯君集後世紀念

據《三水縣誌》記載,侯君集墓在三水縣雞阜山巔,現已被毀。 [17] 

侯君集藝術形象

1993年《唐太宗李世民》,朱廣紀飾演侯君集。
2001年《程咬金》,鍾衞華飾演侯君集。
2005年《貞觀長歌》,杜志國飾演侯君集。
2012年《隋唐英雄》,孟松飾演侯君集。
2018年《唐磚》,王永泉飾演侯君集。 [24]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侯君集傳》: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太宗在籓,引入幕府,數從征伐,累除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漸蒙恩遇,參預謀議。
  • 2.    《舊唐書·侯君集傳》:高昌王麴文泰時遏絕西域商賈,太宗徵文泰入朝,而稱疾不至,詔以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之。文泰聞王師將起,謂其國人曰:“唐國去此七千裏,涉磧闊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軍乎?若頓兵於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足憂也!”及軍至磧口,而文泰卒,其子智盛襲位。
  • 3.    《舊唐書·侯君集傳》:及承乾事發,君集被收,楚石又詣闕告其事。太宗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君集辭窮。太宗謂百僚曰:“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羣臣爭進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太宗謂君集曰:“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因歔欷下泣。遂斬於四達之衢,籍沒其家。君集臨刑,容色不改,謂監刑將軍曰:“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由是特原其妻及一子,徙於嶺南。
  • 4.    新唐書 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3]
  • 5.    《舊唐書·尉遲恭傳》:敬德又與侯君集日夜進勸,然後計定。
  • 6.    《舊唐書·侯君集傳》: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遷左衞將軍,以功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户,尋拜右衞大將軍。
  • 7.    《舊唐書·侯君集傳》: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參議朝政。時將討吐谷渾伏允,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併為之副。
  • 8.    《舊唐書·侯君集傳》:九年三月,師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大軍已至,賊虜尚未走險,宜簡精鋭,長驅疾進,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潛遁必遠,山障為阻,討之實難。”靖然其計,乃簡精鋭,輕齎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眾於庫山,破之。伏允輕兵入磧,以避官軍。靖乃中分士馬為兩道併入,靖與薛萬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歷破邏真谷,逾漢哭山,經途二千餘里,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山多積雪,轉戰過星宿川,至於柏海,頻與虜遇,皆大克獲。北望積玉山,觀河源之所出焉。乃旋師,與李靖會於大非川,平吐谷渾而還。
  • 9.    《舊唐書·侯君集傳》:十一年,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明年,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君集出自行伍,素無學術,及被任遇,方始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入參朝政,並有時譽。
  • 10.    《舊唐書·侯君集傳》:君集率兵至柳谷,候騎言文泰克日將葬,國人鹹集。諸將請襲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於是鼓行而前,攻其田地。賊嬰城自守,君集諭之,不行。先是,大軍之發也,上召山東善為攻城器械者,悉遣從軍。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車撞其睥睨,數丈頹穴,拋車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不糜碎,或張氈被,用障拋石,城上守陴者不復得立。遂拔之,虜其男女七千餘口,仍進兵圍其都城。
  • 11.    《舊唐書·侯君集傳》:智盛窮蹙,致書於君集曰:“有罪於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君集報曰:“若能悔禍,宜束手軍門。”智盛猶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塹,發拋車以攻之。又為十丈高樓,俯視城內,有行人及飛石所中處,皆唱言之,人多入室避石。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約,有兵至,共為表裏。及聞君集至,欲谷設懼而西走千餘里,智盛失援,計無所出,遂開門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國,俘智盛及其將吏,刻石紀功而還。
  • 12.    《舊唐書·侯君集傳》: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請,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將士知之,亦競來盜竊,君集恐發其事,不敢制。及京師,有司請推其罪,詔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以為,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
  • 13.    《舊唐書·侯君集傳》:君集自以有功於西域,而以貪冒被囚,志殊怏怏。
  • 14.    《舊唐書·侯君集傳》:十七年,張亮以太子詹事出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為見排?”亮曰:“是公見排,更欲誰冤!”君集曰:“我平一國,還觸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鬱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
  • 15.    《舊唐書·侯君集傳》:亮密以聞,太宗謂亮曰:“卿與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獨以語卿,無人聞見,若以屬吏,君集必言無此。兩人相證,事未可知。”遂寢其事,待君集如初。尋與諸功臣同畫像於凌煙閣。
  • 16.    《舊唐書·侯君集傳》: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有廢立,又知君集怨望,遂與通謀。君集子婿賀蘭楚石時為東宮千牛,承乾令數引君集入內,問以自安之術。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釁以圖之,遂贊承乾陰圖不軌,嘗舉手謂承乾曰:“此好手,當為用之。”君集或慮謀泄,心不自安,每中夜蹶然而起,嘆吒久之。其妻怪而謂之曰:“公,國之大臣,何為乃爾?必當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負國家,宜自歸罪,首領可全。”君集不能用。
  • 17.    《三水縣誌》:唐侯君集墓在縣東北雞阜山巔,為唐勳臣,遺墟猶存。
  • 18.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19.    舊唐書 列傳第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3]
  • 20.    《嘉祐集卷四》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6-19]
  • 21.    《明太祖寶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6-19]
  • 22.    《大唐新語》:侯君集得幸於太宗,命李靖教其兵法。既而奏曰:“李靖將反,至隱微之際,輒不以示臣。”太宗以讓靖,靖對曰:“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盡臣之術者,是將有異志焉!”時靖為左僕射,君集為兵部尚書,俱自朝還省。君集馬過門數步而不覺,靖謂人曰:“君集意不在人,必將反矣。”至十七年四月,大理囚紇幹承基告太子承乾、漢王元昌與侯君集反。太宗大驚,亟命召之,以出期不鞠問,且將貰其死。羣臣固爭,遽請斬之,以明大法。謂之曰:“與公長訣矣!”遂歔欷下泣。君集亦自投於地,遂戮於四達之衢。
  • 23.    侯君集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1-23]
  • 24.    唐磚-電視劇 片尾字幕第37分39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06-09]
  • 25.    侯君集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7]
  • 26.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229頁
  • 27.    張曉政:從凌煙閣功臣譜看李世民用人胸懷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9-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