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州

鎖定
邢州,今邢台市在隋、唐、宋、金時的舊稱,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設邢州,元、明、清改稱順德府
中文名
邢州
外文名
Xing Zhou
別    名
邢襄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西路、河北道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中南部
下轄地區
邢州九縣,順德府九縣,襄國郡七縣
政府駐地
襄都區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順德府十二景,邢台市歷史博物館
機    場
邢台機場
火車站
邢台站、邢台東站、清河城站
車牌代碼
冀E
方    言
冀魯官話-邢衡小片
物    產
白瓷、宿鐵刀、織錦
代表人物
柴榮、魏徵、劉秉忠、郭守敬
存在時間
596年-1262年
書 院
紫金山書院
今    名
邢台市

邢州邢州歷史

邢字古通“井”,上古時期軒轅黃帝曾躬耕於邢州堯山幹言崗,《詩經·國風》記曰:“出宿於幹,飲餞於言”。《史記》《竹書紀年》記載,商王祖乙九年(前十五世紀)曾遷都於邢。歷祖乙、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再遷,邢為商代國都129年。
商紂王在邢地沙丘(邢台市中部)建離宮,有酒池肉林,,《帝王世紀》説“邢侯為紂三公,以忠諫被誅。
西周初期(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為邢侯,封邢國為周朝53個姬姓國之一。

邢州秦漢鉅鹿

秦漢時期,分設為鉅鹿郡(平鄉西)、清河郡、趙郡(邯鄲郡)。

邢州東晉襄國

羯族石勒建立後趙,建襄國城(今橋東)為都,石虎改置襄國郡,後趙滅亡,改屬鉅鹿郡(邢州)。

邢州隋代邢州

隋代設置地方二級政區邢州,轄九縣:堯山(隆堯)、內丘、青山(內丘)、龍岡(邢台)、平鄉、鉅鹿、任縣、南和、沙河。按: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龍岡縣復歸邢州,隋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並省州縣,青山縣併入龍岡縣,任縣併入南和縣,旋即復襄國郡轄七縣:龍岡、南和、沙河、柏仁、平鄉、鉅鹿、內丘。
邢州上 隋襄國郡,州所治也。武德元年,改為邢州總管府,管邢、温、和、封、蓬、東、龍六州。邢州領龍崗、堯山、內丘三縣。四年,平竇建德,罷總管府。割內丘屬趙州,仍省和、温、封三州,以其所領南和、沙河、平縣三縣來屬。又立任縣。五年,割趙州之內丘、柏仁來屬。天寶元年,改為鉅鹿郡。乾元元年,復為邢州。舊領縣 九,户二萬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萬九百六十。天寶,户七萬一百八十九,口三 十八萬二千七百九十八。在京師東北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至東都八百五十七里。
鉅鹿 隋於漢南涘故城置鉅鹿縣。武德元年,置起州並白起縣。四年,廢起州,鉅鹿屬趙州。仍省白起,併入鉅鹿。貞觀元年,屬邢州。舊治東府亭城。嗣聖元年, 移於今所。
龍岡 漢襄國縣,隋設置龍岡縣。
堯山 漢柏仁縣,至隋不改。武德元年,置東龍州,領柏仁縣。四年,平竇建德,縣屬趙州。貞觀初,屬邢州。天寶元年,改為堯山。
內丘 漢中丘縣。隋改為內丘縣,屬趙州。貞觀初,還屬邢州。
平鄉 漢鉅鹿郡,故郡城在今縣北十一里。古鉅鹿城,即今治也。隋改平鄉縣。
任 漢南 地。晉置任縣,後廢。武德四年,復置。舊治苑鄉城。
南和 漢縣,後周置南和郡,隋廢州為縣。武德元年,置和州。四年州廢,縣屬邢州
沙河 隋分襄國縣置。武德元年,置温州。四年,州廢,屬邢州。

邢州唐代邢州

唐武德元年,改為邢州總管府,轄邢州、温州、和州、封州、蓬州、東龍州。
唐武德五年罷邢州總管府,旋即復邢州,並析設任縣,邢州轄八縣:龍岡、青山、內丘、柏仁、任縣、南和、平鄉、沙河。
李世民並省州縣,唐貞觀元年(627年)鉅鹿縣復歸邢州,邢州至此仍轄九縣:鉅鹿、龍岡、內丘、青山、柏仁、任縣、南和、平鄉、沙河,隸屬於河北道。

邢州五代邢州

五代邢州 五代邢州
後梁設保義軍節度,後唐設安國軍節度,軍政長官為邢州節度使,除邢州九縣,還轄洺州6縣和磁州4縣。
五代時期
邢州轄域
邢州九縣
洺州
永年、平恩、臨洺、雞澤、肥鄉、曲周
磁州
滏陽、邯鄲、武安、昭義

邢州宋代邢州

北宋邢州屬河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改信德府,轄域不變。
宋代邢州 宋代邢州
信德府,次府,鉅鹿郡。後唐安國軍節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為府。崇寧户五萬三千六百一十三,口九萬五千五百五十二。貢絹、白磁盞、解玉砂。縣八:
邢台,上。宣和二年,改龍岡縣為邢台縣。
內丘,上。熙寧六年,省堯山縣入焉,元祐元年復。
鉅鹿。上。
平鄉,上。熙寧六年,省平鄉縣為鎮入鉅鹿。元祐元年復。
沙河,上。
堯山,中。
南和,中。熙寧五年,省任縣為鎮入焉。元祐元年復。
任,中。

邢州金代邢州

金天會七年,信德府復邢州,沿襲北宋信德府建置,設安國軍節度,轄八縣四鎮。八縣為:唐山、內丘、邢台、平鄉、任縣、沙河、南和、鉅鹿;四鎮為:平鄉境內道武鎮、任縣境內新店鎮、沙河境內綦村鎮、鉅鹿境內團城鎮。金代邢州的政治、軍事、經濟地位在河北西路僅次於三府,而在其他八州之上。
邢州,上,安國軍節度。宋信德府鉅鹿郡安國軍節度,天會七年復為邢州,
仍置安國軍節度。(產玄精石。)户八萬二百九十二。縣八、鎮四:
鉅鹿(有大陸澤、漳河、落漠水。)鎮一(團城。)
邢台(有石門山、百巖山、蓼水、渦水。)
內丘(有幹言山、內丘山、泜水、渚水。)
唐山(有堯山、泜水。)
沙河(有湯水、湡水。)鎮一(綦村。)
任(有溹水、任水。)鎮一(新店。)
南和(有任水、泜水。)
平鄉 鎮一(道武。)

邢州元代順德路

順德府 順德府
公元1238年,蒙古窩闊台汗十年,元軍進駐邢州(今邢台市),當時邢州帥府諸公“擇時務所急者”在邢州進行了有名的“邢州大治。這項新政是元初政治的重要成就,具有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元朝的治國方略。
為此,忽必烈特取《易經·坤卦》“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之意,升邢州為順德府,至元二年升順德路,隸屬於中書省

邢州明代順德府

順德市 順德市
明覆順德府,轄唐山、內丘、邢台、平鄉、鉅鹿、任縣、南和、沙河、廣宗。隸屬北直隸。

邢州清代順德府

清代順德府,所轄邢州九縣:唐山(堯山)、內丘、邢台(龍岡)、平鄉、鉅鹿、任縣、南和、沙河、廣宗。

邢州近代邢台

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德府,1925年切府城廂(橋東)設順德市,1928年廢市,屬邢台縣;1945年邢台解放後設立邢台市,1949年設邢台專區,轄邢台市、邢台縣1市15縣等。1983年邢台市升省轄市,1986年邢台縣劃歸邢台市,邢台地區轄14縣,1993年邢台市與邢台地區合併為邢台市,邢台市轄2市2區15縣。2020年邢台市轄4區2市12縣。

邢州邢州九縣

唐山(堯山縣)
[府東北。西北有堯山。西有汦水。]
簡。府東北八十里。有宣務山泜河、李陽河、柳林河,並自內丘入。有驛。
內丘
衝。府北六十里。鵲山一曰龍騰山,龍騰水出焉,匯西山九龍水,東流為柳林河。其西麓姑腦,泜河南源
出焉,錯出復入,其泜河第二川、第三川合為野河。有中丘驛。
[府北。東南有汦水。]
邢台(龍岡縣)
衝,繁,難,倚。西:封山。野河出西北馬嶺口,淤。今自內丘入,會稻畦、漿水、路羅三川為洪河。
北有達活河,合沙應河。
[倚。西北有夷儀山,又有封山,一曰西山。又有黃榆嶺,上有黃榆關。又漳水在東南,自河南臨漳縣流入,下流為葫蘆河,至交河縣合滹沱河,此為漳水經流也。又東南有百泉水,其下流為灃河,一名渦水,又名鴛鴦水。西有西王社巡檢司。]
平鄉
疲,難。府東八十里。東:滏陽河自雞澤入。西:劉壘河自南和入。縣驛一。
[府東,少南。西南有漳河,西有沙河,又有洺河。東有滏陽河。萬曆三十年,漳挾滏陽河北出,會於沙、洺名諸河,而漳水之舊流益亂。]
鉅鹿
疲,難。府東百十里。鉅鹿藪即大陸澤滏陽河自任入。老漳河,康熙中徙,廢。縣驛一。
[府東北。漳水舊在縣東,有大小二河,亦謂之新舊二河,其後北徙,不復至縣境,而二河遂成平陸。北有鉅鹿澤,即隆平縣之大陸澤也,澤畔舊有鹽泉。]
任縣
簡。府東北四十里。滏陽河平鄉入。有大陸澤,納九河八水,東溢為雞爪河來會。澤舊亙鉅鹿、隆平、
寧晉境,滹、漳、滏湊焉。今滹北,漳南,滏亦東徙。大陸在任者南泊,即張家泊,在寧晉者北泊,即
寧晉泊。縣驛一。
[府東北。東北有汦水。東有灃水。]
南和
繁,疲。府東南四十里。西:百泉河自邢台入。沙河支津亦自其縣入,合東狼溝。其正渠曰乾河。又東洺河、劉壘河,自雞澤入。有驛。
[府東,少南。南有漳河,合縣西之灃河,又縣西北有汦水,蓋伏流而旁出者。]
沙河
衝。府南三十五里。沙河自河南武安入,會邢台之洪河。右出支津,逕城南而東,納西狼溝水,其東即東狼溝。縣驛一。鐵路。
[府南。弘治四年以沙壅遷縣於西山小屯。十八年六月復還舊治。西南有磬口山,產鐵。南有沙河,亦名湡水。]
廣宗
疲。府東百二十里。漳河故道二,康熙二十六年溢,知縣吳存禮增築東西堤萬九千餘丈。縣驛一。
[府東,少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鄉、鉅鹿二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漳水舊在西。又東有枯洚河。]

邢州邢州文化

邢州邢州學派

邢州學派是元代眾多的學派中成就最為輝煌的一個學派。學派成員們始終政治上互相關心,而更重要的是為人類獻身精神將他們連結在一起,如邢州學派的閃光點之一《授時歷》,就凝結着邢州學派眾多成員的心血。
代表人物劉秉忠、張易、張文謙、王恂郭守敬劉肅、李惟簡、馬亨劉秉恕都曾經在紫金山學習。

邢州邢州白瓷

邢窯遺址博物館(內丘縣) 邢窯遺址博物館(內丘縣)
邢窯白瓷興盛於中國唐朝時期,以邢窯越窯為制瓷中心,享有盛名。晚唐詩人皮日休,賦詩讚美邢州白瓷:“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陸羽《茶經》中所贊“邢瓷類銀”,“邢瓷類雪”,當時“邢州貢瓷於朝”,因此邢州白瓷有“天下貴賤通用之”之稱,而且遠銷朝鮮、印度、埃及等十幾個國家 [1]  。中國高等院校硅酸鹽教材裏,介紹唐代陶瓷的鼎盛之作時例舉的便是邢州白瓷。

邢州邢州詩詞

《南鄉子· 邢州道上作》
清 陳維崧
邢州詩詞 邢州詩詞
秋色冷並刀,一派酸風捲怒濤。
並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
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邢州詩
明朝·顧炎武
太行從西來,勢如常山蛇。
邢洺在其間,控壓連九河。
唐人守昭義,桀驁不敢過。
憑此制山東,腹心實非他。
事已遡悲風,芒然吹黃沙。
乞食向野人,從之問桑麻。
過邢州詩
南宋·洪邁
蕞爾邢侯國,巍然昭義軍
未能為晉重,忽已被梁分。
壤沃連三郡,時移出四君。
蒼茫懷古意,羣醜漫紛紜。
過邢州
南宋·李壁
北地霜重九月寒,馳裘破曉上徵鞍。
也知骨相非麟鳳,慚愧州人向掌看。
邢台驛
南宋· 范成大
太行東麓照邢州, 萬疊煙螺紫翠浮。
誰解登臨管風物? 枯荷老柳替人愁。

邢州邢州民俗

地薄人眾,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漢書·地理志》)
性多敦厚,務在農桑,好尚儒學,傷於遲重。(《隋書·地理志》)
質厚少文,氣勇尚義。(《宋史·地理志》)
邢州土厚水甘,人物產於其間者多實少浮,民俗淳厚,人心古樸。質厚少文,氣勇尚義。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男勤耕稼,女修織紉,急公後私,尚於周恤,燕趙慷慨之風猶存。(《順德府志》)
土厚民淳,俗勤而儉。(《堯山縣誌》)
邢俗純厚。(《邢台縣志》)
古邢州之地,其地沃饒,其俗樸厚,其人尚義。(《平鄉縣誌》)
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禮,物厚而阜安。(《南和縣誌》)

邢州邢襄十二景

出於明代萬曆本《順德府志》,清代李京增補
太行疊巘
太行萬里也,自龍門至醫無閭,綿亙萬里,皆太行也。中條、王屋、玄嶽、五台,福地洞天,不可勝數。大河北之幹龍,東西界之襟帶,控燕、韓、晉、趙、鄭、衞、齊、梁。在順德則屏障西北,近入几案,視他郡為密邇。支頤麗矚,以供朝夕。詩曰:
迎眸爽氣自西來,紫翠重重次第開。
不盡雲霞時隱見,無窮歲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灩澦堆。
但得紙驢張果贈,太行朝去暮邢台。
大陸澄波
大陸既作,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夏禹疏九河,分九州舊跡也。今舊跡雖遷移,澤尚在任縣。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氵虒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匯於此。一名小東湖,一名張家泊。八月,水平萬頃,茫然涵虛混太清矣。詩曰:
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
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
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
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
堯山聖蹟
堯山唐山縣之北八里,一名虛無,又名巏山務,又名宣霧。帝堯受封於此,後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崗、幹言山、卧牛山,堯山內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堯廟,尼父祠存焉。京師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徵車召登陟,馬首翠微自堯山始。詩曰:
平原東陸結山崗,靈秀飛來接太行。
日聳豐碑霄漢回,雨收廢寺碧雲涼。
帝堯封邑名還在,尼父停車道未荒。
斗大孤城人世變,時雍非復舊陶唐
鵲廟仙蹟
鵲廟,內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鵲,有首有尾。春秋時,趙簡子病,秦越人診脈,知七日而悟。簡子神其術,賜越人扁鵲田四萬畝。宋仁宗疾,夢人予藥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問履歷,建廟於鵲山,祀封靈應王。歲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滿巖谷。廟之西龍騰山太子巖,神僧咒龍,虢太子出家處。詩曰:
巍峨宮闕已千年,劫火曾滅世幾遷。
古柏雖沾新雨露,殘碑猶峙舊山川。
人聲響徹驚三月,神貺通靈落九天。
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
百泉鴛水
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經》雲:出襄國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兩泓,中有徑如鴛鴦背,兩泓如鴛鴦翼,又名鴛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開浚溝渠,築之堤閘,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畝。鹼滷田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賦。詩曰:
泉湧碧沙坑漾深,淨明潤物作甘霖。
雙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萬畝金。
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無地不風林。
從來疏鑿歸溝洫,澤被邢襄自古今。
達活龍湫
氵虒水。《水經》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湧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氵虒水湧出者,禱雨即應。潭面僅一、二畝,歲大旱不涸,流入城壕衞城,亦可分流灌兩三村田。詩曰:
七十二河涵水靈,廣源流伏湧郊垌。
潭開五畝玻璃鏡,林繞千山翡翠萍。
日麗杏桃花散錦,風吹楊柳絮為平。
有時雷雨黃昏夜,夜驚蟄龍出野汀。
郡樓遠眺
郡城內有樓焉,高十餘丈,俯視城內外,望十五里遠。西山爽氣,入窗牖欄楯間,日夕萬家煙火,如縷如織。城南七里河如帶,百泉、達活泉如雨落星灣。鼓鍾其上報晨昏,為郡譙樓。進府署由樓下行。建自唐宋。詩曰:
百尺麗譙不記年,千家燈火夕陽天。
登臨平訝乾坤合,盪漾低看日月懸。
簾卷行山來暮景,窗開陸澤起寒煙。
鐘聲報漏仍高望,夜氣蒼茫北斗邊。
古剎春遊
東開元寺,創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器者雲集成市。合邑之鄉民之力農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遊,竟日而罷。詩曰:
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
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
鍾閣雲深龍護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宮牆柏影
順德府儒學,南北長二百三十一步,東西廣一百一十一步,殿廡弘敞,宮牆崇峻。古柏數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參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間物。形勝甲天下,日月麗影,印拂階墀,如篩金瀝玉,風動聲清遠,嫋嫋似鸞鳳鳴經,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肅,爽朗暢悦。詩曰:
宮牆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
泮水滋成蒼秀色,芹香薰老歲寒心。
講堂照日雲流砌,書閣凌空月滿林。
天際笙簧風細細,諸生弦誦和歌吟。
雉堞荷香
郡城高堅,池復深闊,女牆分列,箭樓威壯。四門門四重,左出右入,他郡無也。池種蓮,東北最多。開時如散妙蓮花,如眾香國,池如香水海。北門外舊時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間修後,改曰柳溪亭。為遊憩玩賞勝地。今廢址仍存,蓮香尚在人心目。詩曰:
四圍楊柳繞城堤,池內荷花開放齊。
露滴珍珠擎翠盎,風飄絳縞落青泥。
人遊洛浦情偏蕩,酒載蘭陵醉欲迷。
玩賞流連歸去晚,戍樓角動月明西。
龍崗霜月
龍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長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許,土龍也。如繩如帶,如龍如蛇,後周以此名縣。無林木蔽,少農牧踐。八、九月,霜月凝空,城頭下瞰,蜿蜒蠕蠕,似動似走,似起似卧,有五色雲護之。元儒董樸結廬其傍,講周、程、張、朱之學教士,隱居五十年,號龍崗先生。詩曰:
鬱鬱葱葱五里長,城頭遠眺小平崗。
曉風浮動黃如霧,夜月輕微淡似霜。
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護金湯。
迴旋龍脈饒形勝,北拱皇都控大荒。
檀台煙雨
邢台,信都也,為卧牛城。首西南昂然,尾東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數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棗,蒙密蓊蔚,雜果樹更夥。巋然土丘,相傳戰國時,趙成侯都信都,魏獻“榮椽”,因築檀台,以朝諸侯。今煙雨之朝,林莽中猶見台也。詩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見榮椽空土丘。
衰草悽悽迷故址,荒林莽莽盡耕疇。
淡雲疏雨流霜月,穴免棲狐卧喘牛。
感慨西風憑弔者,誰人能説趙成侯。

邢州非遺名錄

今邢台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3項。
邢台市國家級非遺名錄
梅花拳(威縣)
-

邢州文保單位

今邢台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邢台新發現文物有1677處。其中,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64處):清風樓、隆堯碑刻羣、南良舍造像碑、北柴村造像碑、南和造像碑、澧水石橋碑、宋君碑、賈母貞節碑、重修南宮縣學碑、曹演莊遺址、鉅鹿故城遺址、張霍村寺廟遺址、冢子村古墓、吳村古墓、塔底村古墓等。市文物保護單位(131處):封巒寺遺址、孔莊聖母宮舊址、綦陽冶鐵遺址、五指靈山媧皇宮舊址、且停寺遺址、青龍寺遺址、天仙觀遺址、堯台遺址、雲台寺遺址、臨邑古城遺址、北小霍遺址、桃源洞遺址、小磁窯溝遺址、南磐石遺址、天梯山徘徊洞遺址、象氏城址、聖井、張賓墓等。

邢州風景名勝

今邢台市有國家4A級景區7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水利風景區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形成了山水風光遊、休閒農業遊、歷史文化遊、古村名鎮遊等四條特色線路,
西部太行山的長城和東部的京杭大運河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崆山白雲洞和邢台峽谷羣,天河山、雲夢山、九龍峽、紫金山、北武當山、凌霄山等自然景觀風光旖旎,扁鵲廟、漢牡丹、普彤塔、邢窯遺址、開元寺、天寧寺、清風樓、火神廟、府文廟、郭守敬紀念館等人文名勝璀璨多姿,邢台縣還是革命老區,是太行根據地的中心,南宮市素有冀南紅都之稱,抗日軍政大學、冀南烈士陵園、八路軍129師司令部駐地(道溝村)、冀南革命紀念館、董振堂紀念館、呂玉蘭紀念館等紅色革命遺址永豐碑。

邢州邢州長官

邢州隋代太守

618年--626年,邢州刺史,陳君賓,隋代為襄國郡(邢州)太守

邢州唐代刺史

約641年-649年,邢州刺史,李寬,貞觀十二年,在今邢台隆堯縣住持修建大唐祖陵
約644-649年,邢州刺史, 權懷恩,萬年人,賞罰分明。
約650-656年,邢州刺史,李乾祜,長安人。
約657-674年,邢州刺史,李懷遠,邢州柏人(今邢台隆堯)人,爵至趙郡公。
約674-683年,邢州刺史,李靈夔,唐高祖李淵第19子,封魯王。
約684-689年,邢州刺史,李慎,唐太宗李世民子,封紀王。
約690年-693年,邢州刺史,李孝通,武則天臨朝時為鉅鹿(邢州)太守。
約695年-697年,邢州刺史,竇□之,名字前一字不詳。
698-701年,邢州刺史,黃文軌,聖曆元年,突厥侵邢州,乃請服喪在家的宋璟至邢州城幫助防禦,突厥畏宋璟威,乃退。

邢州五代節度使

李存孝、孟方立、劉清

邢州宋代刺史

郭進

邢州金代節度使

安金俊

邢州元代安撫使

劉秉恕

邢州邢州名人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1、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649年),邢州任縣人(今任縣),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從軍,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後,被立為太子。不久即位,年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羣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虛心納諫,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2、貞觀名相—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邢州鉅鹿人,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徵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3、開元名相—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歲中進士。歷任義昌令,上黨尉、監察御史,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黃門監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經武周、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朝,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4、天文學家—僧一行
僧一行(673-727) ,邢州鉅鹿人,原名張遂,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佛學家,精通佛學、道學和天文學。一行早年學道,精通太乙遁甲,被道家尊為六通國師。一行作為高僧,撰寫了著作《大日經疏》,確立了唐代密教的理論體系,被佛家尊為中國密宗二祖。一行作為天文學家,組織領導了世界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測量,編制了《大衍曆》,創造了水運渾天儀、黃道遊儀等,為紀念他的功績國際小行星組織將小行星1972命名為“一行小行星”。
5、五代明君—柴榮
柴榮(921年-959年),邢州堯山(今隆堯縣),生於邢州龍崗(今邢台縣),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廟號世宗,在位期間,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目標為己任,勵精圖治,鋭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文治武功,震懾夷夏,是結束中唐以來中國200多年割據動盪的決定性人物,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
6、大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邢州邢台縣人,元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和儀器製造專家,是十三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官至都水監、太史院令。郭守敬不僅主持了西夏治水、大都治水、開鑿通惠河和黃河探源的壯舉。還主持了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四海測驗,編制出中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歷法《授時歷》,創制和改進了簡儀、渾天儀、立運儀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國際天文學會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7、元朝設計師—劉秉忠
劉秉忠(1216年—1274年),邢州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學者,自號藏春散人,作為元初重臣,他”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是元上都、元大都(北京城)和元朝政治體制、國號的設計者,被譽為“大元帝國的設計師”,官至太保、太傅、太師,封趙國公、常山王,諡號文貞、文正。劉秉忠貫通三家,早在明代就被尊為儒家聖賢,早年學道,精通易學,奇門遁甲之術天下第一,為道教六丁神祠開壇闡教的第一代宗師,劉秉忠曾出家為僧,法號子聰,是佛教劉太保宗的開創者。
1、中醫聖祖—扁鵲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 戰國神醫,原名秦越人,晉國大夫趙簡子為了答謝扁鵲治病之恩,將邢地中丘(今邢台內丘)蓬山4萬畝土地賜封予扁鵲,秦越人接受了這份賜封,在此居住下來,上山採藥,入鄉巡醫。邢人尊稱其為神醫扁鵲(上古黃帝時代的神醫)。扁鵲醫術高超,擅長各科,名聞天下。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內丘扁鵲廟早在漢代便已建立,宋嘉佑初年,宋仁宗患疾,遣使至邢州內丘扁鵲廟求醫,病癒賜封扁鵲“神應王”之號。2、戰國名將—李牧李牧(?-前229年),柏人(今邢台隆堯)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為趙國後期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封爵武安君。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3、大賢良師—張角張角(?-184年),鉅鹿(今邢台平鄉)人,黃巾起義的發起者,太平道的創始人。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太平道,以 善道 教化天下,被尊為"大賢良師"。他精通符咒治病之術,深切影響了中醫學祝由科的發展。經過十餘年的創教活動,建立了一個擁有幾十萬教徒,遍及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州府的龐大的道教組織。 由於當時社會腐敗,民不聊生,張角就順勢而起,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羣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4、後趙右侯—張賓張賓(?—322年),一説南和人,一説內丘人,後趙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官至右侯、大執法,曾自比張良,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史稱“機不虛發,算無遺策”。他輔助石勒建立後趙,並訂立各種國家制度,被任命為大執法,專總朝政,位冠僚首。但能為官清廉,謙虛謹慎,深受石勒和羣臣的尊重。石勒追封其為“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書曾記載:張賓、崔浩,曾施神國之謀,可謂天下之菁英。《順德府志》、《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沙河有磬山,漢魏舊鐵官也”。北朝東魏時,邢州的冶煉專家綦毋懷文成功發明灌鋼技術,並煉造出十分鋒利的“宿鐵刀”,灌鋼技術是17世紀以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鍊鋼方法。宋宣和四年刻制的《大宋重修冶神廟碑記》曰,“順德之在河朔,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據當時統計,順德府綦村鐵冶司元豐元年(1078年)每年向國家交税原額達217萬多斤。為北宋時期全國最大的冶煉中心,年產鐵量全國第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