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信息化

(科技化,信息化,現代化)

鎖定
教育信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標,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於教學管理與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學手段科技化、教育傳播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發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1] 
中文名
教育信息化
外文名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定    義
運用網絡多媒體等促進教育改革
特    性
科技化,信息化,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簡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徵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教育改革。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巨大沖擊。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育信息化在未來將在教育雲平台上進行展現,隨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發展應用,根據教育部的十二五規劃,教育信息化將為現有的教育網、校園網進行教育信息化升級,新一代教育網必然成為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未來的教育雲平台,將實現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等跨平台使用並且支持移動應用

教育信息化詳細説明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與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
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上述定義均從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內容,如:強調了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的過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域及範圍;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和直接目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體現了信息資源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通過對國內已有教育信息化定義進行整合,並參照國家信息化定義,不妨對教育信息化重新作一界定: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國家及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教育信息化基本含義

一是實現教育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於教育現代化;
二是國家及教育部門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是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要廣泛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過程。這個定義有五個特點:一是強調了教育信息化建設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盲目性,規劃和組織的主體應是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二是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實現教育現代化;三是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範圍——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四是突出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作用——原始動力和直接目的;
五是將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和組織離不開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各個領域的應用必然以“教育資源”的建設作為基礎,其“應用”過程本身並不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因此,在本文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定義中均“隱藏”了這些“必然”的內容,以使該定義的表述更加簡練,也更具概括性;

教育信息化概念溯源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詞最早於20世紀60年代出現在日本的一些學術文獻中,當時對“信息化”這一概念主要是從產業角度進行闡述和界定的。20世紀70年代,德國、歐共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家及國際組織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推動信息技術在社會中應用和發展的規劃,這些規劃都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重要一環。
1993年9月,美國克林頓政府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計劃,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在其帶動之下,許多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從而帶動了全球信息化建設的浪潮。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的。在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中,特別把IT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反應,許多國家的政府相繼制定了推進本國IT在教育中應用的計劃。
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着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整個社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人們越來越關注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社會信息化”的提法開始出現,聯繫到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開始出現了。政府的各種文件已經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並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教育信息化基本特點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術”的屬性,同時也具有“教育”的屬性。
從技術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數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術系統的設備簡單、性能可靠和標準統一,網絡化使得信息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智能化使得系統能夠做到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自然化、繁雜任務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設備一體化、信息表徵多元化、複雜現象虛擬化。
教育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徵是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協作性。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徵,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學習者共享,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教學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至少有四大特徵:
信息傳遞優勢。現代經濟學認為,獲取信息是克服人類“無知”的唯一途徑。信息搜尋要花費代價(即交易費用),其中,信息傳遞成本佔據了相當的份額。傳統教學採用“師傅帶徒弟”式的完全面接方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種社會資源浪費網絡教學高速度的信息傳遞功能,無疑地大大節約了全社會的信息傳導成本。
信息質量優勢。隨着“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學生可以共享優秀教育資源和高質量的教學信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知識傳導者的教師,水平也參差不齊,接受者獲得的信息質量也就大有差異。遠程教學由最優秀的教師製作課件,可以有效保證所傳輸的信息質量。
信息成本優勢。包括接受教育在內的權力平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值之一。但是,由於人們現實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條件差異,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團體和個人如何努力,仍有相當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難圓“大學夢”或“繼續教育夢”。遠程教育學生可在學點或家中利用在線網上教學平台,按照相關專業的教學安排,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工作、生活環境,進行“到課不到堂”的自主學習。遠程教育的低成本運行費用,帶來了新的教育市場變化,大大增加了滿足更多的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以及因謀生而不得閒暇的成人們圓夢的機會。
信息交流優勢。教學方式現代化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單向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方式。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交互式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教學平台隨時點播和下載網上教學資源,利用網上交互功能與教師或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雙向視頻等系統共享優秀教師的遠程講授及輔導,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優勢開展學習活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由地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進而成長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本質屬性

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實現教育信息與知識的共享”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論把學校建設成一種充滿信息、方便學習者獲取信息和培養創新人才的環境”等觀點。實際上,在回答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什麼之前。
首先必須弄清楚教育信息化、本質和信息化的本質三個基本概念。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前面已有論述。至於本質,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的現象所表現出的事物的內在規定性;而“信息化的本質就是實現信息與知識共享”。
其次,應該透過個別的、具體的、多變的、易逝的、人們的感官能夠直接感知的教育信息化的外在表象,通過思維來把握深藏於教育信息化現象背後一般的、共同的和相對穩定的內在規定性。第三,對教育信息化本質的表述應具有簡練性和高度概括性。對另有界定的概念,如教育、教育的本質、信息化、信息化的本質、教育信息化等概念可直接引用。綜合以上幾點,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信息化教育”。這一表述的依據主要有四:第一,探討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要回答“教育信息化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本文對教育信息化的定義,教育信息化其實就是在教育接引用了位於其“底層”的另有界定的若干基礎概念。其表述更加簡練,也更具概括性。

教育信息化基本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二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三是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四是促進教育現代化。
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也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以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
當今世界各國,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將長期存在。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人才競爭的實質是教育的競爭。教育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相適應,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的教育體系。因此,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改革的內在動力,一方面來源於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大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技術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為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信息社會的發展不僅對人才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當是,具有全面而堅實的文化基礎(特別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礎),能不斷自我更新知識結構,能與人合作共事,富有創造性和應變能力並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一代新人。為了能夠適應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信息社會的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可見,“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是21世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

教育信息化基本範圍

教育信息化與國家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經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的概念不同。
首先,教育信息化作為行業的信息化,其信息化的範圍僅限於教育領域;
其次,教育信息化是整個教育行業的信息化,其建設、資源開發及應用必然會涉及到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管理等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
第三,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與發展必須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針下進行,同時還應處理好與其他行業信息化之間的關係。
因此,我們既要明確教育信息化的範圍,同時也要避免孤立地看待教育信息化,明確這一點,對開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教育信息化基本層次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應用層次。
首先,從教育信息化的應用領域來分,教育信息化可分為家庭教育信息化、學校教育信息化和社會教育信息化三個層次,在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下,首先實現信息化的將是學校教育。
其次是家庭教育,最後才是整個社會教育的信息化。從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來分,教育信息化可分為教育媒體信息化、教育產業信息化和教育行業信息化三個層次。教育媒體信息化是指教育媒體產品所含各類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質比重日益降低,產品日益由物質產品的特徵向信息產品的特徵邁進,產品具有越來越強的信息處理功能。教育產業信息化是指各類教育媒體中廣泛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形成教育媒體產業鏈。教育行業信息化是指包括教育觀念、教育設施、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等在內的整個教育領域的信息化。
在這三個層次中,教育媒體信息化是教育行業信息化的基礎,教育產業信息化是教育媒體信息化的升級,教育行業信息化是教育媒體信息化和教育產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教育信息化的內容來分,教育信息化可分為教育設施信息化、教育資源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中,教育設施信息化是基礎,教育資源信息化是核心,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保障。

教育信息化基本要素

教育信息化網絡

信息網絡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並啓用的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中國衞星寬帶遠程教育網絡,正在實施的中小學”校校通“工程、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工程中小學遠程教育建設工程,以及應用於學校教學的普通電教室、多媒體綜合電教室、計算機室、微型電教室、CAI教室、網絡教室語言實驗室電子閲覽室、閉路電視系統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既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礎,也為信息化教育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教育信息化資源

教育信息資源是用於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各種信息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關係到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教育信息資源可分為以教育信息載體為核心的教育軟件資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兩大類。其中教育軟件資源主要包括以多媒體素材、各類CAI課件、網絡課程等為主的多媒體教育信息資源,以文獻資料查閲和檢索服務為主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以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為主的各種工具類資源以及浩如煙海的Internet資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資源主要是指為實施現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以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資源及其支持服務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各類數據庫資源等。

教育信息化應用

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直接目的。有了信息網絡和信息資源這些基礎條件之後,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便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可以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效益主要體現在應用這一環節。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主要應做好四件事:一是做好與思想理論、方法密切相關的潛件建設,它決定着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方向,直接關係到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質量和效果;二是建立與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環境、教育對象以及教育內容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三是必須提高人們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基本技能;四是在不同層次上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並將其作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主要任務。

教育信息化產業

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2)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對各種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信息技術就是由信息媒體和信息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所組成的。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信息的數字化、信息傳輸的網絡化。信息技術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是教育信息化的驅動力。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開展信息技術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內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態化技術和智能形態的技術應用於信息化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信息技術產業主要指信息技術設備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由於信息技術設備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優勢作後盾,因此,在中國的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應由不同的社會部門分工協作來完成。其中教育信息技術產品的製造業應動員教育系統、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等互補性較強的部門共同參與,以便將教育系統從教育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中解脱出來,集中精力做好以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的服務業。

教育信息化人才

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先行。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需要培養大量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作為一個行業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人才有兩層含義:一是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這是對在教育領域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及其他服務的各類人員而言的,是對該領域全體人員信息技術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共同要求;二是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專門從事教育信息物態化技術和智能形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應用和維護的專門人才。一般來説,對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是應具備基本的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對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更高,分工更細,可以是高級軟件人才、網絡工程師或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等。另外,作為信息化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等學校,一方面要關注教育行業的信息化,為教育信息化培養通識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和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還要擔負起為整個社會培養信息化人才的任務。
教育信息化人才應該分為兩個層面,管理層與執行層。管理層,是開展效能頂層設計的部門(機構)主分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規劃、實施提供戰略層面的決策主導,明確教育信息化對本單位發展起到的變革性作用,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執行層,具體承辦實施相關項目的計算機、互聯網方面專業人才,一是對上層決策進行具體戰術層面落實,並將執行情況形成有效數據依據,供管理層參考;二是對本單位師生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培養,使之掌握相關技能,服務教育教學與學習。

教育信息化政策規劃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需要黨和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制定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策,還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或在相關的文件中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內容涉及現代遠程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發展綱要、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及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扶貧示範工程、西部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建設工程、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高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管理、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點)的管理、軟件學院等教育信息化的各個方面。
在教育信息化的規劃方面,在21世紀頭10年,中國教育信息化總體規劃將從三個層面推進:第一個層面是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第二個層面是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使學生學會充分利用網上資源;第三個層面是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特別要重點扶持和發展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另外,中國還及時制定了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戰略重點及主要任務等。
教育改革的政策
對於教育改革的支持政策一直在推進,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上,明確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手段和方向,提出要破解擇校難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全國統考減少客户、部分文理科;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的學分轉換,並拓寬終生學習通道等。這些優化教育資源、增加學習機會的改革途徑都需要IT系統支撐。
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
時間
政策和部署
內容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決定》
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等等
2013年7月
《關於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明確建設目標:建設覆蓋全國教育的學生、教師、經費、資產等管理信息系統,建成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兩級建設,推動五級應用;加大推進力度,保證經費投入。
2012年11月
教育部正式公佈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名單
56個地區教育部門或政府部門成為區域信息化試點單位,360餘所中小學、170餘所職業院校成為信息化試點單位,70餘所高校成為本科院校信息化試點單位,30家單位成為專項試點信息化試點單位,32家單位成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規模化應用專項試點
2012年4月
《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
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進農村中小學寬帶接入與網絡條件下的教學環境建設;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普遍應用;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加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力度
2012年4月
劉延東委員關於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確定基於“三通兩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導向,即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台的建設
2012年3月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
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機制
2012年9月5日
劉延東出席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創新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2] 
2015年11月19日
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創新創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3] 
2018年4月13日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為引領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1]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18張)
從2012年以來,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政策集中出台,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和總體方向,而2012年4月劉延東關於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確定了“三通兩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導向,即“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台的建設”。
主管部門對於教育信息化建設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確了未來方向,就是在現在電教館、寬帶以及機房的基礎上,建設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教務內容、管理教學資源、加強個人學習的針對性,同時建立管理平台和資源平台。
為了落實相關政策,2012年11月教育部公佈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名單,其中56個地區教育部門或政府部門成為區域信息化試點單位。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批試點覆蓋範圍廣、設計面寬,以為這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真正的黃金髮展期,這些試點區域的項目逐漸落實,將帶動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4] 

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

美國:政府資助中小學上網
美國聯邦電訊委員會不久前宣佈,該委員會優先幫助全美所有中小學校實現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標。準備拿出22.5億美元,為中小學、圖書館和社區購置上網設備及支付上網費用。聯邦電訊委員會主席威廉·肯納德説,全美共有3.6萬個單位提出申請,要求得到上網設備和費用,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將優先幫助全美所有中小學校。據悉,該計劃將為100萬個中小學教室配備電腦及相關上網設備。據美國教育部發表的一份報告透露,到1999年底,美國已有95%的中小學上網,平均每9名中小學生擁有一台上網電腦。報告説,在中小學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電腦改變了學校過去單純依靠教材和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書本知識與各種社會知識相結合、教師傳授與學生自我探索相結合的現代教學觀念和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育空間
日本:信息教育的實施狀況
小學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由於現行學習指導要領中尚未明確信息教育的內容,各學校之間產生了很大差距。有些學校從培養學生“信息運用能力”的觀點出發,統一性地、綜合性地開展了信息教育活動;而有些學校則停滯在數學的反覆練習或國語的漢字練習等單純地提供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更有一少部分學校甚至連一台計算機還沒配置(1997年3月的統計結果為9.3%)。
初中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在初中階段,信息教育的核心是“技術·家庭科”中的《信息基礎》內容。1996年的調查表明開設這一選修內容的學校高達94%,但在第三學年(最後學年)開設的學校佔83%,所以,《信息基礎》的學習成果,不能應用到其它學科。另外,平均學時數也只有25學時,幾乎都用在了設備操作和軟件利用的學習上。
高中階段的信息教育實施狀況:在高中階段,許多學校通過數學、理科各科展開了計算機運用的教學活動,但尚未達到通過整體學校教育活動來展開的程度。此外,較多的普通科高中開設了與職業有關的商業科的《信息處理》;也有的學校開設了數學、理科等學科以外的與信息有關的科目。另外,職業學科綜合學科高中一般將有關信息基礎的科目定為原則選課科目。
意大利:銀行放貸助學生置電腦
意大利總理府日前和意大利銀行聯合會共同決定,將向入學的高中三年級學生提供無息貸款,使大約60萬學生能以較便宜的價格每人購買一台個人電腦。意大利總理府發佈的公報説,凡2000年9月開學時註冊登記進入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均可在父母陪同下,憑入學登記證明在指定銀行領取144萬里拉(約合700美元)的專用支票,憑支票在指定商店購買個人電腦。這筆貸款為無息貸款,分24個月還清。公報説,開展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幫助青年學生熟悉電腦,使他們能更方便地上網,在國際互聯網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捷克:校園普及互聯網
捷克政府日前決定,加快學校上網普及速度,讓國際互聯網進入每所學校。捷克內閣全體會議日前通過了國家加快信息網絡技術培訓規劃。規劃要求,到2001年底,全國各類中小學、大專院校都要開設計算機課程,並普及國際互聯網。為此,在今後5年內國家將撥專款70億克朗(約36克朗兑1美元)用於此項計劃。捷教育部長澤曼日前向新聞界解釋這項政策出台的背景時説,捷克信息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信息網絡技術培訓工作嚴重滯後,整個信息事業發展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影響網絡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缺乏資金,二是缺乏人才。不少學校還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更支付不起昂貴的電話費和上網費,多數教師也不懂計算機。
中國蕪湖:引領當地及周邊智慧教育升級
為滿足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安徽省蕪湖市作為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區域試點城市,始終堅持硬件、軟件、隊伍和機制“四位一體”整體協調的方式,推進當地教育信息化落實。如今,蕪湖市中小學寬帶接入率、校園網建有率、班級多媒體設備配備覆蓋率均達到100%,實現教學點在線課堂全覆蓋,並在全省率先利用網絡同步視頻技術開設“在線課堂”,已有144個教學點運用“在線課堂”開展教學。 [5] 

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

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學校信息化進入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階段。在高校的正規教育裏,信息化使以教師為中心、面對面、“黑板+粉筆”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衝擊。 [6] 
首先,信息技術進入傳統的課堂,多媒體、網絡等新技術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筆”,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還帶來大量網絡數字教學的新模式,這些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模式相比,不僅形式新穎,還引進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更加註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個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從各個方面影響了高校的教育,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逐漸緊密圍繞“智慧”的理念,打造信息時代的“智慧校園”。通過基於智慧校園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學校的信息服務和應用的質量與水平,建立一個開放的、協作的和智能的信息服務平台 [6] 
教育行業的信息化不僅承載了教育行業自身的需求,還承載了整個社會進步對教育資源高效利用的深層次需求。因此,其整體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具體到教育行業用户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中,用户對先進性的、性能突出並易於管理維護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有着較為明確的需求。眾所周知,無論是雲計算、物聯網,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其中網絡基礎設施應用始終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構如果沒有可靠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不斷擴大的系統應用、不斷增加的IT負載,也帶來了系統複雜性以及對基礎設施可用性要求的提升。 [6] 
第一個方面是,無論從硬件系統軟件系統,還是從教育資源方面來看,都要從重視教,重視管理轉到重視學生學。以前我們搞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統或教育資源庫,軟件建設都大量集中在支持老師管理,支持老師教學,逐步要支持學生學習,從教師教到學生學,這是我們教育界的普遍規律。
第二個方面,要從IT(信息技術)向教育迴歸。教育信息化的產業價值鏈還要逐步上移,而不應該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形式。
第三個方面,要以硬件建設為主向以應用建設為主方面發展。
第四個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統、教育軟件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帶有一些決策支持,帶有一些推斷、推理、知識重構的智能性輔助決策系統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教育信息化其他信息

因特網發展
因特網(internet):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而興起的一種新的信息傳播環境。它應國防、科研的需要起源於美國,又因商業的介入而在全球範圍得以推廣,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它是由遍及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各種網絡按照統一的通信協議組成的一個全球信息傳輸網
Intranet:Intranet是採用因特網技術所建立的一個較小地域中的網絡,該網絡運行於自己的高速網絡介質上,它的服務對象是自己。
可以利用現有的內部網絡硬件、軟件和服務器,採用因特網技術和標準來建立自己的Intranet。當前業界權威人士公認的Intranet所包括的八項服務是:Web電子出版目錄服務電子郵件、安全性管理、廣域網絡互連、文件傳輸、打印和網絡管理
WWW:World Wide Web的簡稱,又稱為3W或Web,它是因特網上的多媒體頁面呈現環境。
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是處於同一建築,同一學校或方圓幾公里遠地域內的專用網絡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或者稱WAN,是一種跨地域的網絡,通常包含一個國家或省市。
中國教育科研網:簡稱CERNET(China Education &Reserch Net)主要由全國各大學、科研機構、教育機構連接而成的網絡。
北京教育信息網:覆蓋北京市所有區縣的教育教學單位,提供多種可選的接入方式,向學校、老師、學生提供一個共享的、可實時交流和溝通的信息平台。與因特網、中國互聯網、中國教育科研網、首都信息化平台、北京科教信息網高速互聯;它面向全市教育系統及社會,形成易於管理和維護的、安全可靠的、開放的多媒體信息網絡系統;使用統一標準域名,可實現北京市教育系統辦公信息的傳遞,教育信息的發佈和共享,進行教育資源的建設和檢索,可實現校園網絡互連和開展現代遠程教學、網上教育等。
骨幹網:北京教育信息網骨幹網採用當代先進、成熟、可靠、標準化的計算機技術和高帶寬的通訊線路,支持多種應用服務系統,為首都教育系統提供一個高質量信息服務的寬帶多媒體廣域網,為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提供網絡接入和信息服務。以骨幹網中心節點為核心,連接市教委職能機構、主要直屬單位、大學和區縣中心節點組成高速網絡。
區縣區域網:以區縣中心節點為核心,連接區縣教委職能機構、由主要直屬單位、校園網組成的網絡。
校園網:指校園內信息裝置互聯運行的局域網絡。是由計算機網絡技術設備和軟件等構成的為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服務的集成應用系統,並可通過廣域網的互聯實現遠距離信息交流資源共享
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現代化工具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存儲、檢索、下載等)的技術。
現代遠程教育: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和國際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教學手段,進行跨時空教學。
遠程教學站點:具備計算機終端、電子白板,聲像輸入輸出設備等條件,與北京教育信息網連通,並實現實時雙向式交互教學的教學點。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EmlS):教育應用管理軟件,具備學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學管理、安全管理財產管理等多種功能。通過公共接口使學校、區縣、市教委的管理信息得以流通、交換,構成統一的、規範化的學校管理網絡系統,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資料庫
教學課件:又稱CAI課件,指為教學需要而設計的幫助學生學習的計算機軟件。
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的輔助教學軟件。
共享: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同類人員共同擁有同等訪問網絡信息資源權限的過程。
信息技術教育:以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的課程教育或培訓。
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中通過使用個人計算機網絡終端為學習提供支撐環境的手段或方式。
網絡教學資源庫:便於使用者從網上直接存取教學信息的數據庫。
電子白板:用於遠程教學,它是網絡中的交流界面,相當於傳統教室裏的黑板,可使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各個教室的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相互間討論問題。對教學用圖表講解並加註,方便進行實時雙向式交互式教學
電子學籍智能lC卡:作為MIS的組成部分,是應用MIS的重要工具。之所以稱電子學籍,是因為在卡的只讀存儲器和學籍管理數據庫服務器中存儲了完整的學籍信息。智能是指IC卡本身帶有中央處理器,可以實現多種智能化操作。
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15日下發《關於公佈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的通知》,正式批覆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首批試點單位名單。
據悉,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是在新形勢下推動教育信息化深入開展的新舉措。教育部要求,試點必須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堅持應用導向,探索機制與模式創新,着重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部批覆的第一批試點包括區域試點、專項試點及中小學、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試點多種類型。
區域試點強調側重信息化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途徑和機制、跨區域網絡協同教研等方面進行探索;專項試點強調側重省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機制、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創新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中小學試點強調側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模式、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優質資源應用模式、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探索;職業院校試點強調側重信息化環境下校企合作新型教學模式、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模式、仿真實訓資源應用模式、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本科院校試點強調側重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智慧校園建設機制、信息化條件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
教育部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加強對本地試點單位的組織領導監督檢查,並提供必要支持;要求各試點單位要在申請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確定的試點工作重點內容和專家建議,結合本單位實際,進一步細化試點內容、試點目標,形成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教育部將會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展抽查、中期評估和交流等活動,並根據檢查評估結果對試點單位進行動態調整。 [7] 
教育部:要以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3日教育部在其網站公佈了2013年工作要點。文件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要完成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啓動實施“寬帶網絡校校通”,加快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推進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8]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初步建成教育機構與學生基礎數據庫並提供服務。建立教育信息化專家諮詢機制,完善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教育信息化督導機制。總結推廣首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活動優秀成果。
制訂中小學教學信息化指導綱要。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水平。
加快建設高等學校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加快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強教育裝備和條件建設。 [9]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設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對傳統教育產生了巨大沖擊,直接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同時也為學習型城市的構建創造了物質條件基礎。未來十年,我市將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加強服務、提升效益”的原則,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一是優化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完善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化基礎建設,進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環境,加強數字校園建設。加強數據、資源與服務的規範化建設與管理,形成覆蓋城鄉,滿足學校、社會、家庭需求遠程教育網絡。二是完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充分利用現代新技術和豐富的數字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與學模式,探索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融合校內外學習,支持個性化與開放式數字化學習與服務平台。完善北京學習型城市網建設,搭建服務全社會的開放式網絡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為市民提供豐富多樣的終身學習服務。三是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搭建服務首都市民的教育政務服務平台,提升首都教育管理水平。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