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國(捷克語:Česká republika;英語:The Czech Republic),簡稱“捷克”,國土面積78866平方公里,與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四國接壤,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
[1]
捷克的國際通用稱呼雖然習慣上是捷克共和國(Czech Republic),但事實上1993年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國在地理用途上提及捷克時,應該用捷克(Czechia;捷克語:Česko)這個名稱,而捷克共和國則保留用於官方文件,國際代碼為CZ。
[1]
目錄
捷克歷史沿革
編輯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
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
12世紀後半葉,公國改稱波希米亞王國。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為德國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1945年4月,以共產黨為主要領導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眾起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哥特瓦爾當選為總統。
1960年7月11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並開始一系列改革。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離蘇聯控制傾向。蘇軍決定武裝干涉;6月下旬,華約在捷境內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遲遲不撤;7月之後,局勢有所緩和;8月3日晚華約在捷簽署聯合聲明,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了。
8月20日晚11時,布拉格機場接到一架蘇聯民航客機信號:“機械事故,要求迫降”,未予拒絕。客機一降落,數十名蘇軍突擊隊員衝出機艙迅速佔領機場。幾分鐘後,蘇第24空軍集團軍巨型運輸機開始降落,一分鐘一架。1小時後,一輛蘇聯大使館的汽車引路,蘇軍空降師直撲布拉格。
與此同時,蘇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將指揮4個蘇軍裝甲師,1個空降師,1個東德師從波蘭直搗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軍〕駐德4個蘇軍師,1個東德師切斷捷西部邊界。(西方向第二方面軍〕駐匈蘇軍8個師,匈軍2個師,保加利亞軍一部從南部進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軍〕蘇波合成軍4個師進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軍)同時蘇軍對北約與捷軍開始全面電子壓制。
1968年8月21日,華沙條約組織成員蘇、波、匈、保、民主德國5國出動50萬大軍侵入捷克斯洛伐克
[14]
。
1969年4月,胡薩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1975年任總統。
1989年11月捷政局發生劇變;12月29日公民論壇取得政權,“天鵝絨革命”領導人、作家瓦茨拉夫·哈韋爾當選臨時總統,捷共失去執政黨地位;1990年3月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4月改稱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1996年6月,捷克舉行獨立後首次議會選舉,克勞斯繼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主席澤曼擔任議會眾議院主席。
2004年5月1日,捷克加入歐盟成為正式會員國;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3]
2020年4月30日,捷克當局宣佈2月3日為全國哀悼日,悼念雅羅斯拉夫·庫貝拉。
[4]
捷克地理環境
編輯捷克位置境域
捷克地形地貌
捷克處在三面隆起的四邊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爾科諾謝山,南有舒瑪瓦山,東部和東南部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維亞高原。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貝河平原,比爾森盆地、厄爾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帶。伏爾塔瓦河最長,流經布拉格。易北河發源於捷克的拉貝河,可以通航。
國土分為兩大地理區,一為位於西半部的波希米亞高地,另一為位於東半部的喀爾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東西走向山脈組成。最高點是海拔為2655米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峯。境內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間。邊境多山,蘇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內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
捷克氣候特徵
捷克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温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熱,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氣温7月份為19.5℃,1月份為-0.5℃。
捷克時區
捷克自然資源
編輯在伏爾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電站。
捷克行政區劃
編輯捷克區劃
捷克全國共分為14個州級行政區,其中包括首都布拉格直轄市與13個州:
- 中波希米亞州(Středočeský kraj)
- 南波希米亞州(Jihočeský kraj)
- 比爾森州(Plzeňsky kraj)
- 卡羅維發利州(Karlovarsky kraj)
- 烏斯季州(ústecky kraj)
- 利貝雷茨州(Liberecky kraj)
- 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州(Královéhradecky kraj)
- 帕爾杜比採州(Pardubicky kraj)
- 維索基納州(Kraj Vysočina)
- 南摩拉維亞州(Jihomoravsky kraj)
- 奧洛穆茨州(Olomoucky kraj)
- 茲林州(Zlínsky kraj)
- 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州(Moravskoslezsky kraj)
捷克首都
布拉格(Prague)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交通樞紐,與周邊國家的聯繫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此外還有比爾森、布爾諾、俄斯特拉發等)。面積496平方公里。人口129萬(2018年)。地形波狀起伏,最低點海拔190米,最高點海拔380米。氣候為典型的温帶大陸性氣候。7月平均氣温19.5℃, 1月-0.5℃,年平均氣温9.5℃。年降水量約500毫米。
[1]
捷克國旗
捷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旗面由藍、白、紅三色組成。左側為藍色等腰三角形。右側是兩個相等的梯形,上白下紅。藍、白、紅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歡的傳統顏色。捷克人的故鄉是古老的波希米亞王國,這個王國的顏色為紅、白兩色。白色代表神聖和純潔,象徵着人民對和平與光明的追求;紅色象徵勇敢和不畏困難的精神,象徵人民為國家的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而奉獻的鮮血與取得的勝利。藍色來自原來的摩拉維亞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顏色。
捷克國徽
捷克國徽分大小兩種。大國徽為方形盾徽,盾面分四部分:左上方和右下方為紅地上白色的雙尾獅,獅子頭戴金冠,爪為金黃色,前爪騰起,代表波希米亞;右上方為藍地上紅白色相間的鷹,代表摩拉維亞;左下方為黃地上頭戴金冠的黑鷹,爪為紅色,胸前繪有白色月牙,十字形和三葉形飾物分別位於月牙中央和兩端,代表西里西亞。
捷克國歌
《我的家鄉在哪裏》
歌詞大意:何處是我家,何處是我家?牧草地上河水洶洶,峭壁之間松濤蕭蕭,鮮花綻放的花園!勝似人間的天堂,那就是美麗的祖國,捷克大地,我的家!捷克大地,我的家?何處是我家,何處是我家,在這天堂般的土地,我們精神剛正不屈,聰慧、創新又好客!蔑視挫折有力量,那就是捷克的血統,在我們間,在我家。在我們間,在我家
捷克國慶
捷克人口民族
編輯捷克人口
捷克民族
民族構成
捷克的民族構成隨着歷史的變遷而在發生變化。如今,捷克人為捷克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占人口總數的94.2%。捷克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為三個分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波希米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90.4%,摩拉維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3.7%,西里西亞分支占人口總數的0.1%。斯洛伐克人占人口總數的1.9%,波蘭人佔0.5%,德意志人佔0.4%,匈牙利人佔0.1%,羅姆人佔0.1%,其他少數民族佔2.8%。
[6]
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問題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作為一個民主、統一的民族國家於1918年成立,但少數民族問題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給捷克斯洛伐克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問題。一方面,大部分斯洛伐克人一直拒絕接受由總統馬薩里克提出的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觀點,並要求斯洛伐克被理解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尤其是德意志族,也不願意接受統一民族國家的構想。300多萬名德意志人在奧匈帝國解體後被迫留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即使他們有自己的教育體系(包括高等院校)、政治和文化機構,而且從1926年起,德意志人蔘與了政府工作,但仍然不願意接受少數民族的地位和待遇。匈牙利人、波蘭人和羅塞尼亞人也不希望成為受到些微差別對待的少數民族。出於上述原因,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捷德邊境地區——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人與納粹德國聯合搞獨立,1938年的“慕尼黑協議”將德意志人居住的捷“蘇台德地區”割讓給了德國。接着,斯洛伐克人也提出了自治的要求,1939年3月4日,斯洛伐克議會宣佈成立獨立的國家。
[6]
民族問題的處理與遺存
二戰後,為了國家的穩定,捷克斯洛伐克當局開始處理種族雜居的問題,採取了清除非斯拉夫少數民族的措施:200多萬德意志人被驅逐出境;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之間也進行了一次人口互換,約7.3萬斯族人從匈牙利遷回到斯洛伐克,大約7.4萬人從斯洛伐克遷出到匈牙利。加之,隨着居住地的割讓,70萬居住在喀爾巴阡山脈附近的羅塞尼亞人劃歸到蘇聯。結果,捷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少數民族問題也隨之弱化,但並沒有完全解決。如現居住在德國的德意志人被驅逐者及其後代不斷地向捷克當局提出抗議,關於遣返德意志人的“貝奈斯總統令”仍然是影響捷德關係的敏感問題。
[6]
羅姆人問題
“羅姆人問題”是捷克獨立後一個突出的少數民族問題。羅姆人源自印度的遊牧民族,他們沒有統一的書面語,分散在全國各地,大部分羅姆人集中在捷克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他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與眾不同,文化水平低,素質差,失業率高,生活在與其他民族相隔絕的狀態中。在捷克,申報的羅姆人不足1.2萬人,而實際生活在捷克境內的羅姆人數遠遠不止這些。儘管只有少數捷克人願意寬容地對待羅姆人,願意與他們為鄰或進行合作,但大部分公民譴責“光頭黨”成員對羅姆人採取的侵略性攻擊活動。劇變後,羅姆人自己成立了一些政治組織,但影響不大。捷克政府未通過任何一項將羅姆人融入社會的政策。
[6]
捷克政治
編輯捷克政局
2017年10月,捷克舉行議會眾議院選舉,ANO2011運動在選舉中獲勝。12月13日,捷克新一屆政府成立,ANO2011運動主席、上屆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牽頭組成少數政府,巴比什擔任總理。2018年1月,議會眾議院未能通過政府信任案表決,新政府遞交辭呈。6月,由ANO2011運動和社民黨組成的少數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巴比什再次出任總理。7月,議會眾議院通過政府信任案投票,新政府正式履行職能。11月,反對黨發起政府不信任案投票,最終未能通過,新政府繼續執政。
[1]
2021年11月28日,捷克總統澤曼已任命公民民主黨主席彼得·菲亞拉為新一屆政府總理。菲亞拉將領導一個由五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澤曼此前因感染新冠入院,於27日出院,28日的任命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進行。
[12]
捷克政體
捷克採多黨議會民主制,政府首腦為總理。捷克國會(Parlament České republiky)是兩院制:下議院(Poslanecká sněmovna,200人)和上議院(Senát,81人)。
國會聯合推選的總統5年一任,可連任一次。總統為名義上首腦只有有限權力,多數決策由國會認可,但是極特殊狀態下可以解散國會。他也負責提名總理和內閣成員。自2013年1月開始,總統將通過直選兩輪選舉產生。
大的政黨有偏右的公民民主黨和左派的捷克社會民主黨,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和綠黨是小黨。2010年議會大選雖然社會民主黨獲得最多議席,但是議席第二的公民民主黨與基民盟組成執政聯盟在執政。
2013年1月首次直選總統,米洛甚·澤曼(Miloš Zeman)獲得54.8%選票當選為新總統。
捷克憲法
1960年7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8年10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法律,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兩個平等民族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89年11月,聯邦議會取消憲法中關於捷共在社會中領導作用的條款。1990年4月,聯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名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並修改了國徽。1992年11月25日,聯邦議會通過了“聯邦解體法”。12月15日,捷克民族議會決定接管聯邦議會的職能,並於16日通過了新憲法,改國名為捷克共和國,修改了國徽,確定了多黨議會民主制和平等、自由、法制的原則。新憲法於1993年1月1日生效。
[1]
捷克議會
本屆眾議院於2017年10月選舉產生,有9個政黨進入議會:ANO2011運動78席、公民民主黨25席、海盜黨22席、自由和直接民主黨22席、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15席、社會民主黨15席、另有3個右翼小黨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TOP09黨、市長聯盟進入議會。主席拉德克·馮德拉切克(Radek Vondráček)。
1996年11月,捷舉行了戰後首次議會參議院選舉。2018年10月舉行了1/3參議員換屆選舉後,議席主要分佈情況如下:市長聯盟18席、公民民主黨18席、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15席、社會民主黨13席、ANO2011運動8席、自由民主—參議員21佔6席、無黨派人士3席。主席雅羅斯拉夫·庫貝拉(Jaroslav Kubera)。
[1]
捷克政府
現政府於2018年6月27日正式就職。主要成員有:總理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長揚·哈馬切克(Jan Hamáček)、副總理兼環境部長裏哈德·布拉貝茨(Richard Brabec)、外交部長托馬什·佩特日切克(Tomáš Petříček)、國防部長盧博米爾·梅特納爾(Lubomír Metnar)、財政部長阿萊娜·習萊羅娃(Alena Schillerová)、工貿部長瑪爾塔·諾瓦科娃(Marta Nováková)、司法部長揚·克涅日內克(Jan Kněžínek)、勞動和社會事務部長雅娜·瑪拉喬娃(Jana Maláčová)、交通部長丹·焦克(Dan Ťok)、農業部長米羅斯拉夫·託曼(Miroslav Toman)、衞生部長亞當·沃伊捷赫(Adam Vojtěch)、教青體部長羅伯特·普拉加(Robert Plaga)、地方發展部長克拉拉·多斯塔洛娃(Klára Dostálová)、文化部長安託寧·斯塔涅克(Antonín Staněk)。 6月,由ANO2011運動和社民黨組成的少數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巴比什再次出任總理,ANO2011運動人士出任財政、國防、司法等9個部長職務;社民黨主席哈馬切克出任政府第一副總理兼內務部長,該黨人士出任文化等另外3個部長職務。7月,捷眾議院通過政府信任案投票。
[1]
捷克司法
全國設憲法法院、最高法院和最高監察院,院長均由總統任命。憲法法院院長帕維爾·裏赫茨基(Pavel RYCHETSKÝ),最高法院院長帕維爾·沙馬爾(Pavel Šámal),最高監察院院長帕維爾·澤曼(Pavel ZEMAN)。縣(區)均設法院、檢察院、公證機關和經濟仲裁機關。
[1]
捷克政黨
全國目前共有定期開展活動的政黨、運動、聯盟等政治組織30餘個。主要有:
- ANO2011運動:2011年由捷克億萬富豪、食品製造業巨頭巴比什創建。主張增加就業、支持企業經營及降低增值税。2012年,該黨曾參加參議院和地方選舉,未有斬獲。2013年眾議院選舉中異軍突起,一舉成為眾議院第二大黨。上屆政府執政聯盟成員,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以較大優勢獲勝,獲得牽頭組閣的權利。黨主席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S)。
- 公民民主黨(簡稱公民黨,Občanská demokratická strana):約有黨員2.3萬人。成立於1991年4月,其前身為1989年11月成立的“公民論壇”。該黨屬右翼保守政黨,推崇民主、自由,強調繼承歐洲基督教傳統、捷第一共和國的人道和民主傳統,反對馬列主義意識形態和任何形式的集體化傾向,主張實行徹底的私有化和市場經濟。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二。黨主席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
- 捷克海盜黨(České pirátské strany ):成立於2009年6月,成員約500人,系國際與歐洲海盜聯盟(PPEU)成員。該黨成員多是20—35歲的IT界精英,熱衷“網絡問政”,主張共享信息、直接民主、通訊自由、保護隱私、電子政務等,反對網絡審查,要求由公民直選各級政府和管理機構,被稱為捷克的“變革力量”,其政策主張具有鮮明的反傳統和民粹主義色彩。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一舉躋身議會第三大黨。黨主席伊萬·巴爾託什(Ivan Bartos)。
- 自由與直接民主運動(Svoboda a přímá demokracie):約有黨員7000人,成立於2015年6月,由上屆議會第六大黨曙光黨分裂而來,系“歐洲民族與自由運動”組織成員。主張捷克實行“直接民主”,變革現有政治和管理體制,由全民公投決定所有重要事項,擴大民眾政治自決權,徹底清除政治腐敗。反對《里斯本條約》,抵制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捷退出歐盟和北約,反對加入歐元區,反對接收難民,被視為“極右民粹政黨”。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並列第三大黨。黨主席岡村富雄(Tomio OKAMURA),日捷混血,為前曙光黨主席。
- 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簡稱捷摩共,Komunistická strana Čech a Moravy):約有黨員9萬人,實際參加活動的黨員約3萬人。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演變而來,成立於1990年3月31日。該黨在歷屆議會中一直佔有一定席位。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五。黨主席沃伊傑赫·菲利普(Vojtěch FILIP)。
- 捷克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Česká strana sociálně demokratická):約有黨員1.9萬人。最早成立於1878年,1938年解散,1945年恢復活動,1948年6月27日與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合併,1989年11月19日開始獨立活動。自稱中左黨,政治上主張維護工人和其他勞動者的利益,經濟上主張實行社會市場經濟。1998年6月首次成為執政黨。在2002年議會眾議院大選中再次獲勝並組建以該黨為首的聯合政府,2006年淪為在野黨。2013年在眾議院大選中獲勝並與ANO2011運動、人民黨聯合執政至2017年底。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大敗,位列第六。黨主席揚·哈馬切克(Jan HAMAČEK)。
- 基督教民主聯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黨(簡稱人民黨,Křesťanská a demokratická unie - Československá strana lidová):約有黨員8萬人。成立於1918年,1945年加入捷共的民族陣線,1989年11月恢復原黨的“非社會主義傳統”。自稱為中右黨,強調基督教傳統。上屆政府執政聯盟成員,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七。黨主席帕維爾·別洛布拉代克(Pavel BĚLOBRÁDEK)。
- TOP09黨:成立於2009年6月,右翼政黨。T、O、P三字母分別為捷克語中傳統、責任和繁榮三個單詞的首字母,09代表成立時間為2009年。該黨崇尚民主和保守主義,反對民粹主義,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八。黨主席伊日·波斯皮希爾(Jiří Pospíšil),名譽主席卡雷爾·施瓦岑貝格(Karel SCHWARZENBERG)。
- 市長與獨立者聯盟運動(簡稱市長聯盟運動,Starostové a nezávislí):2004年成立,因其成員大多為全國各地市、鎮長而得名。現有成員100餘名。政治立場偏右,屬歐洲人民黨黨團成員,2017年眾議院選舉中位列第九。黨主席彼得·卡茲季克(Petr Gazdík)。 [1]
捷克政要
米洛什·澤曼:總統。1944年9月出生於科林市。1968年加入捷共。1969年畢業於布拉格經濟大學,後留校執教。1985-198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1989年劇變後,加入“公民論壇”。1990年到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預測研究所工作。同年,加入社會民主黨,並當選為聯邦議會民族院議員。1990-1991年出任聯邦議會主席團委員。從1990年6月起,任聯邦議會民族院計劃和預算委員會主任。1993年2月當選社會民主黨主席。1996年出任眾議院主席。1998-2002年任總理。2013年1月當選總統,3月就職。2018年1月成功連任。
安德烈·巴比什:總理。1954年9月出生於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市。畢業於布拉迪斯拉發經濟大學外貿專業。1980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1985-1991年擔任捷克斯洛伐克駐摩洛哥貿易代表。1993年在捷創建愛格富公司(Agrofert),現已連續五年位列捷克第二大富豪。2012年5月成立ANO2011運動並擔任主席。2013年至2017年5月任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2017年10月領導ANO2011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獲得組閣權力。2017年12月出任政府總理。2018年1月,因議會眾議院未能通過對新政府的信任案,巴比什遞交辭呈並任看守政府總理。6月,巴比什再次被任命為總理並組成聯合政府。
[1]
捷克經濟
編輯捷克概況
捷克主要有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製鞋,木材加工,玻璃製造和啤酒釀造等工業部門。
捷克的出口對象是歐盟成員,尤其是德國。目前該國經濟大多已經私有化,包括銀行和電信業。目前中央政府正計劃要繼續私有化能源業和布拉格機場。2009年捷克經濟協會針對捷克經濟學家的一項調查證明,大多數經濟學家願意捷克大多數經濟部門實現更多自由化。東歐和中歐的新興民主國家其中最為發達的。自奧匈帝國時期起,捷克就是東歐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捷克擁有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
捷克為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雄厚。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下滑,2010年和2011年實現恢復性增長,2012年和2013年經濟再次下滑。2014年以來實現緩慢復甦,近兩年增長勢頭強勁。2016年GDP為19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人均GDP18250美元。2017年GDP同比增長4.5%,通脹率2.5%,失業率4%。2018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2.4%。截至2018年10月底,通脹率2.2%,失業率2.1%。2019年GDP為2465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進出口總額3716億美元,其中出口1990億美元,進口1771億美元,通脹率2.8%,失業率2%。
[1]
捷克工業
捷克原為奧匈帝國的工業區,70%的工業集中在此。它以機械製造、各種機牀、動力設備、船舶、汽車、電力機車、軋鋼設備、軍工、輕紡為主,化學、玻璃工業也較發達。紡織、製鞋、啤酒釀造均聞名於世。工業基礎厚,二戰後,改變了原來的工業結構,重點發展鋼鐵、重型機械工業。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40%(1999年)。
捷克是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其出口的主要對象是斯洛伐克、波蘭、德國、奧地利和美國。1996年啤酒總產量達18.3億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到161.1升,比啤酒消費大國德國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費量計,捷克連續7年位居世界榜首。
通訊業發展迅速,1998年底移動電話普及率接近10%,移動電話用户達93萬,趕超了某些西方發達國家。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
電(億度) | 870 | 862 | 838 |
淨煤(萬噸) | 489.8 | 432.7 | 356.7 |
鋼板(萬噸) | 15.5 | 13.8 | 10.4 |
捷克農業
2015年糧食產值74744百萬克朗,畜牧業產值46007百萬克朗。農業用地面積245.7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0.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農業人口14.8萬,佔全國勞動人口的3.0%。2015年糧食總產818.4萬噸。近幾年主要農牧產品產量如下。
[1]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
甜菜(萬噸) | 374.4 | 442.5 | 342.1 |
馬鈴薯(萬噸) | 53.6 | 69.8 | 50.5 |
牛肉(萬噸) | 16.4 | 17.0 | 17.5 |
豬肉(萬噸) | 29.9 | 30.2 | 29.8 |
禽肉(萬噸) | 22.8 | 24.4 | 24.9 |
奶(百萬升) | 2775 | 2856 | 2946 |
蛋(百萬個) | 1233 | 1294 | 1246 |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
牛 | 135.3 | 137.4 | 140.7 |
豬 | 158.7 | 161.7 | 156 |
羊 | 22.1 | 22.5 | 23.2 |
馬 | 3.4 | 3.3 | 3.4 |
家禽 | 2326.5 | 2146.4 | 2250.8 |
捷克旅遊業
旅遊(5張)
捷克對外貿易
1.捷克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取消了外貿的國有壟斷,放開外貿經營權,取消進出口商品限制。根據捷克《貿易法典》只要在法院和工商局註冊的企業,都有外貿經營權。
2.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亦自由化,進口關税較低,對歐盟和與捷簽署貿易協定國家提供最惠國待遇。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提供普惠制待遇,對最不發達國家提供零關税進口待遇,出口不徵税。只有對極少數產品(如武器,藥品和麻醉藥品等)實行非關税的進口限制,即許可證制度。對國家承擔國際義務限制出口的商品(如紡織品,鋼材等)要求出口許可證。
3.捷克積極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自由化進程,並與歐盟簽署了聯繫國協定,與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簽署了中歐自由貿易協定(CEFTA),在這些協定中,對成員國彼此間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都有更具體的規定。
4.捷克政府為了扭轉過去過度依賴原經互會國家、特別是原蘇聯的狀況,積極與世界各地區發展經貿關係。捷貿易政策的中心是“面向世界,開展多樣化貿易,重點在歐洲”。自經濟轉軌開始以來,捷克逐漸完成了貿易的地區結構的轉變,即從東方市場轉向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對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的貿易已在捷克對外貿易總額中佔有極大份額,2003年向歐盟出口佔捷克當年出口總額的69.8%,從歐盟國家進口則佔到捷克當年進口總額的59%。此外,經過多年的談判和努力,捷克等十國已於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在對外經貿政策方面,將執行歐盟的共同貿易政策,併成為歐盟統一市場的一部分。
外貿在捷克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國內生產總值85%依靠出口實現。2015年,捷對外貿易總額為2992億美元,其中捷方出口1579億美元,進口1413億美元。
進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計算機、轎車及配件、電信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產品和器械、鐵礦石、載重汽車和家用電器等。出口商品主要有:轎車及配件、電力、鋼材、機械設備、玻璃製品、木材、化工產品、輪胎、傢俱等。主要貿易對象為:德國、斯洛伐克、波蘭、中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英國和荷蘭。
[1]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
出口額 | 1619 | 1745 | 1579 |
進口額 | 1440 | 1538 | 1413 |
差額 | 179 | 208 | 166 |
捷克財政金融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
財政收入 | 10942 | 11338 | 12345 |
財政支出 | 11635 | 12116 | 12973 |
盈餘或赤字 | -693 | -778 | -628 |
捷克外國資本
捷克文化
編輯談及捷克文化,必須提到捷克文學,因為這裏誕生了卡夫卡、哈謝克、塞弗爾特、昆德拉等世界級文學巨匠。
捷克在20世紀曾有過兩次文學藝術的繁榮,第一次繁榮是20世紀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後,捷克出現了許多文學大家。比如人們熟知的雅洛斯拉夫·哈謝克(1883-1923)、弗拉迪斯拉夫·萬楚拉(1891-1942)、卡·恰佩克(1890-1938),還有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捷克詩人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這一批捷克文學家一下子將捷克文學提升到了歐洲文學的高度,可惜這個文學進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斷了。”
1938年,德、意、英、法四國首腦簽訂慕尼黑協定,命捷克斯洛伐克將蘇台德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又進入了被佔領時期。“但即便在被佔領時期,捷克亦有出色的作家和作品。”紅色經典《絞刑架下的報告》作者尤利烏斯· 伏契克(1903-1943),還有恰佩克、萬楚拉,“他們都被德國法西斯殺害了,但他們的作品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捷克文學的存在。
第二次繁榮則源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有瓦茨拉夫·哈維爾(1936-2011)、米蘭·昆德拉(1929-)、伊凡·克里瑪(1931-)這三位並稱為“捷克文壇三駕馬車”的大家。“這些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比如我們現在會提到的‘布拉格之春’中以作家的身份發揮了特別積極的作用。昆德拉的代表作《玩笑》就是在60年代初出現在捷克讀者的視野中的。”
1968年8月,捷克“布拉格之春”被鎮壓告終。“這時捷克文學重新跌落低谷。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時候,捷克作家還是用他們的方式讓作品發出聲音。”
[7]
捷克語言
捷克語:以中捷方言為基礎的標準語,也是官方語言。捷克語使用人數近1100萬人,屬西斯拉夫語支的南分支。早期捷克境內通行教會斯拉夫語、拉丁語或德語,13世紀下半葉時開始出現真正的捷克語文獻。15世紀初胡斯發起宗教改革運動的同時,也奠定了捷克語的拼音規則,對其他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斯拉夫語都產生重大影響。捷克語曾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官方語言,與斯洛伐克語可互通。
捷克禮儀
服飾禮儀:捷克人在穿着上比較講究,正式場合都是西裝或長大衣,天氣寒冷時還戴帽,圍較長較寬的漂亮的圍巾,婦女愛穿具有傳統風格的黑色或深紅色裙,一旦結婚,男子就把羽毛從帽子上摘下來。
儀態禮儀:捷克人認為可以沒有好衣服,不可沒有好風度。他們不但在與別人打交道時談吐文雅,彬彬有禮,而且獨處時也不隨便,對舉止輕浮的人非常討厭,對公眾場合摟肩搭背的現象也沒有好感。在家裏,對長輩恭敬,在室外,扶老攜幼者隨處可見。
相見禮儀:現代捷克人絕大多數只有一個姓和一個名,即姓,名各一詞或一節,為了與自己同名同姓而且身份又相近者相區別,有人還要加一箇中間名。稱呼時,一般稱呼先生小姐。見面行握手禮。
餐飲禮儀:捷克人習慣吃西餐,也愛吃中國菜,尤其喜愛廣東菜餚。在家裏宴請客人時,往往在請柬上註明請自帶餐具,因此,客人須自帶餐具赴宴。捷克居民每人每年要消費160升左右的啤酒,居世界前列。
喜喪禮儀:每年新年開始,這裏都要舉行迎接新生兒的傳統儀式。元月3日選出新年裏的第一批嬰兒公民,選中的將得到衣服和搖籃車等獎品。當地人的婚禮在教堂舉行。這一天,新娘家門緊閉,等待由新郎及媒人所率領的迎親隊伍前來迎娶。
商務禮儀:捷克對外貿易發展很快,它同世界上一百多家和地區有經濟貿易聯繫,其具體外貿進出口業務由外貿企業負責。在當地進行商業會晤時,一般要提前多日約定。談判前應有足夠準備,談判過程中應有耐心。
旅遊禮儀:捷克千方百計地發展旅遊業,幾乎所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都對旅遊者開放,而且特別重視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他們待客彬彬有禮,喜歡不厭其煩地介紹這裏的山川景物,名勝特色,歷史掌故和風土人情,一般情況下可付給小費,或事先打聽後再作決定是否付小費。
主要禁忌:捷克民族將玫瑰花視為國花,人們普遍忌諱紅三角圖案。受歡迎的談話內容是體育運動等,不受歡迎的話題是政治問題和家庭瑣事等。
捷克飲食
捷克人的飲食以豬肉為主,日常民族飯菜是豬肉排、甜酸菜和饅頭片,捷克人喜飲啤酒,人均消費量160升,據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別錯過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麪皮包肉餡的洋水餃,但是配上東歐人特愛的酸白菜(Zeli)及沾醬,相當美味。
捷克人嗜食肉類,水果蔬菜很少。捷克的國菜,可以説就是烤豬肉了(Knedliky及Zeli),燉煮的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捷克人嗜酒,當地釀製的皮爾森啤酒(PlzenskyPrazdroj)相當知名,皮爾森啤工廠開放參觀,愛酒人士不可錯過。另外,摩拉維亞地區的葡萄酒也相當不錯。捷克各地的Pub提供各式酒類,除了啤酒,還有梅子白蘭地(slivovice)、草藥苦酒(becherovka)等,都算得上口味特殊。
捷克和斯洛代表客人在食上習慣吃西餐。他們吃早餐時,要有麥粥。而在晚餐時,一般都要有湯。但是,他們愛吃清湯,同時也特別愛吃用奶油做的各種點心。一般説來,他們在口味上與法國人相似,喜食以炸、燜烹的菜餚。
捷克最有名的美食是gulas是一種燉牛肉。而這種燉牛肉的方法也很複雜,他要按照時間添加23種不同的調味料。整個製作過程要大約四個小時。
捷克軍事
編輯捷克和斯洛伐克於1993年1月1日各自獨立後,原聯邦國家軍隊和武器裝備按2:1分割,總統是軍隊最高統帥。1996年總兵力為6.5萬人,2011年減至3.2萬人。捷加入北約後,為滿足北約提出的在軍隊和裝備方面與締約國接軌的要求,按北約各國模式改建了軍隊。2015年,軍費開支為19.2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
[1]
捷克交通
編輯捷克鐵路
捷克公路
捷克水運
捷克航空
捷克的主要國際機場有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布拉格盧津(RUZYNE)機場、布爾諾土拉尼(TURANY)機場、奧斯特拉發莫斯諾夫(MOSNOV)機場和卡羅維伐利(KARLOVYVARY)機場等。除此之外,捷克還有由不同機構運營的6個機場、58個用於國內公共運輸的機場、5個非公用機場和15個用於救援的直升機機場。
捷克社會
編輯捷克教育
捷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大學實行自費和獎學金制,但國家對學生住宿費給予補貼。根據1990年頒佈的有關法律,允許成立私立和教會學校。著名大學有查理大學、捷克技術大學、馬薩里克大學、布拉格經濟大學和帕拉茨基大學等。
[1]
學校(所) | 學生(萬人) | 老師(萬人) | |
幼兒園 | 5209 | 36.7 | 3.0 |
九年制小學 | 4115 | 88.0 | 6.0 |
高中(含技校) | 1304 | 42.7 | 3.8 |
2015年,捷克共有69所大學,其中28所公立大學,41所私立大學。大學在校生32.7萬,其中外國留學生4.2萬。位於首都的查理大學是中歐最古老的學府,創辦於1348年,現有17個院系(其中3個在外地)。創辦於1707年的捷克技術大學,在中歐同類大學中也擁有最悠久的歷史。
[1]
捷克傳媒
捷克通訊社(捷通社)為國家商業性通訊社,在國外有12個分社,與20多個國家的通訊社有業務聯繫。捷克廣播電台:2015年,公共電台播音約15.7萬小時,私人電台播音約64.5萬小時。捷克國家電視台於1953年5月1日開始試播,1954年正式開播。2015年,捷克國家電視台播放時間約44260小時。私人電視台播放時間約116.8萬小時。
[1]
捷克電影迄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且一直不缺佳作。《青青校樹》《科瑞亞》《好兵帥克》和《消防員舞會》等著名作品都出自捷克導演之手。而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中國的動畫片《鼴鼠的故事》更是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回憶。在捷克社會政治和經濟變革的浪潮中,捷克電影也受到衝擊和洗禮,但在中東歐仍然有很大影響,並深受捷克國內觀眾的喜愛。
捷克科技
Avast起先是捷克一家軟件公司(ALWIL Software)的產品。
捷克體育
捷克運動員:艾米勒·讓託培克,亞諾米爾·雅格爾,帕維爾·內德維德,讓·熱勒日尼,冰球隊的成就——1998年長野冬奧會的大贏家以及眾多的世界冠軍——滑雪、足球,和射擊等讓全世界的體育愛好者為之而瘋狂。捷克人熱愛運動,幾乎全民都投入其中。在捷克差不多每一項集體運動都有許許多多的業餘組織以及熱心的組織者,在他們的空餘時間組織眾多賽事。同時,捷克的男女運動員也在他們的職業領域內也取得相當非凡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運動員們迎來了最好的時機。
捷克體育歷史發展沿革和捷克體育組織從16世紀開始,雪橇和滑冰成為大眾普及的運動,但是滑冰的發明遠可早到13世紀。
到了15 到16世紀之交,室內運動開始出現,而今天的布拉格城堡內也可以尋找到當時的室內運動場館。貴族在室內打網球以及其他球類,同時也熱愛其他的運動比如説箭術。九柱遊戲比賽也開始流行起來。
到17世紀,擊劍運動也誕生了。
索科爾(雄鷹)體育協會成立於1862年,當時的領導人是米羅斯拉夫·蒂爾(Miroslav Tyrs)和因德里赫·福格納(Jindrich Fugner),同時其他的索科爾組織也在捷克境內各地區逐步建立,1904年統一形成捷克索科爾社團,這是世界上同類組織中歷史最悠久的。
捷克斯洛伐克歷史上的所有集權政體都對其發出過禁令。第一次對索科爾(Sokol)的禁令,發生在一戰期間的1915年;第二次發生在納粹佔領捷克領土的時候;第三次是1948年。
1990年索科爾(Sokol)再度復活。捷克承辦的體育賽事 金鞋大獎賽這個在奧斯特羅瓦舉辦的運動會被列為超級大獎賽,總是明星雲集。布拉格國際馬拉松比賽—布拉格國際馬拉松的舉辦地點正是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中心,除五月的捷克馬拉松錦標賽,其他的賽事也接連不斷,像家庭賽,半程馬拉松賽,女子賽,公司賽等等。賽程穿越整個城市中心區域——這個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地方——圍繞着查理大橋兩端展開,在布拉格城堡的背景下,來自全世界6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馬拉松選手開始他們的競程。布拉格國際馬拉松比賽是全歐洲最流行的賽事,同時也是一項文化盛事,在2004年就吸引了超過170,000名觀眾,同時也讓競跑好手們來這裏一決高下。摩托車賽—捷克摩托車賽有着廣泛而悠久的歷史。不僅擁有像斯柯達摩托隊(欁漀攙愀 Motorsport factory team),巴努車隊(Barum rally),而且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布爾諾的馬薩日科環形道就是天然的最好的賽道,2005年吸引了120,000名觀眾前往觀看捷克大獎賽。而東波希米亞城市巴杜比採(Pardubice)也是因為天然的地形條件每年也舉辦金頭盔賽。賽馬—巴杜比採也是舉辦賽馬的城市,其賽場據説為是歐洲大陸最難的賽道。
2009年,阿爾派妮成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奧運代表團3年的官方合作伙伴直至到2012年。2010年温哥華冬季奧運會上,阿爾派妮準備了獨創的奧運系列,不僅在運動員而且在公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捷克奧委會主席授予了阿爾派妮迄今最佳系列。阿爾派妮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奧運代表團開發了全新的奧運系列,使用特殊面料和新設計。系列正在準備與第30屆奧運會運動員合作。“參與的運動員在發展中對系列的成功非常重要。衣服的特徵影響誰將穿上它。”捷克奧委會副主席德沃夏克説。
划艇:捷克河網稠密,水量充足,但流程較短促。因此特別適合水上短途運動項目。冬日河水冰凍起來則形成最天然的露天滑冰場,夏日則是划艇愛好者的天堂。捷克的各個小鎮都有河流環繞,幾乎家家都有划艇。
捷克名人
文學科學政治界人士 | |
尤里烏斯·伏契克 | 偉大的反法西斯運動領袖: |
瓦茲拉夫·哈維爾 | 捷克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兼著名作家 |
原出生並生活在蘇台德地區的人道主義傑出代表 | |
哈謝克 | 《好兵帥克》的作者,“捷克散文之父” |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人 |
作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生活在別處》) | |
幾乎終生生活在布拉格的奧地利作家 | |
發明和發展‘極譜法’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 |
近代教育學奠基人,著名大教育家 | |
音樂、電影界著名人士 | |
貝多依齊·斯美塔那 | “新捷克音樂之父”,捷克民族樂派奠基人 |
19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 |
萊奧什·亞納切克 | 作曲家 |
茲德內克·米萊爾 | 創作卡通《鼴鼠的故事》 |
體育界人士 | |
超模 | |
2003年獲得金球獎。其踢球風格硬朗,體力充沛,一頭金髮,球迷稱之為鐵人 | |
由於傳送和盤球技術華麗、勝任前場多個位置的多才多藝,以及能夠適當地指揮球隊的進攻節奏,因此被冠以“小莫扎特”的稱呼 | |
弗拉基米爾·斯米切爾司職中場,曾效力於英超豪門利物浦隊 | |
14歲時就參加了甲級隊Banik的訓練營,被認為是當地的馬拉多納 | |
費寧在捷克聯賽的特普利採足球俱樂部效力了5年,16歲就有了職業聯賽首秀 | |
彼得·伊拉切克是一名中場,效力於德甲漢堡足球俱樂部 | |
21世紀以來,世界女子網壇第一位“90後”女子大滿貫冠軍 |
捷克民生
2015年,捷人均月工資為1131美元。2015年,平均每百家有全自動洗衣機101台,電冰箱111台,彩色電視機144台,個人電腦120台,手機205部,小汽車117輛,摩托車10輛,每256人擁有1名醫生。
[1]
捷克外交
編輯捷克外交政策
捷克系北約、歐盟成員國,奉行經濟靠歐盟、安全靠美國的對外政策,積極參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約行動並將“經濟外交”和“人權外交”作為重點。捷與斯洛伐克保持“超常”關係,重視與德國、奧地利開展睦鄰合作。積極倡導次區域合作,努力加強維謝格拉德集團(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擔任維謝格拉德集團輪值主席國。捷克與19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加入了聯合國、歐安合作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1]
捷克對外關係
捷克系北約、歐盟成員國,奉行經濟靠歐盟、安全靠美國的對外政策,積極參與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北約行動並將“經濟外交”和“人權外交”作為重點。捷與斯洛伐克保持“超常”關係,重視與德國、奧地利開展睦鄰合作。積極倡導次區域合作,努力加強維謝格拉德集團(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地區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捷現已與19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加入了聯合國、歐安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
同中國的關係
2004年4月,捷克總統克勞斯訪華。
同歐洲國家關係
2017年主要交往有:2月,捷外長扎奧拉萊克訪問塞爾維亞,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總理武契奇、外長達契奇等分別舉行會見。3月,捷總統澤曼向勝選連任的匈牙利總統阿戴爾什致賀電。捷總統澤曼對克羅地亞進行國事訪問,同克羅地亞總統基塔諾維奇等舉行會見。4月,捷總理索博特卡訪問德國,分別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會見;6月,捷總統澤曼就倫敦恐襲事件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致慰問電;捷總理索博特卡就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議會大選中獲勝致賀電;7月,捷總統澤曼就巴伐利亞車禍向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致慰問電;捷外長扎奧拉萊克會見英國“脱歐”部長戴維斯。8月,捷總統澤曼就巴塞羅那恐怖襲擊事件向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致慰問電。
[1]
同俄羅斯關係
捷加入北約後,與傳統夥伴國俄羅斯的政治關係日漸疏遠。2006年,捷調整對俄政策,積極發展雙邊互利的經貿關係和開展兩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2006年9月,捷總統克勞斯訪俄。
同美國的關係
2017年主要交往有: 3月,捷克外長扎奧拉萊克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舉行會見。7月,捷總統澤曼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國慶賀電。9月,捷總統澤曼就美國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颶風和洪水向特朗普總統致慰問電;捷總統澤曼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並出席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第72屆會議。10月,捷總統澤曼就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向美國總統特朗普致慰問電。11月,捷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紐約恐襲行為。
[1]
捷克旅遊
編輯捷克簽證政策
2016年4月,捷克在四川成都開設簽證中心,4天左右將完成個人旅遊簽證審理,方便西部地區遊客辦籤。
東航2016年下半年開通上海往返布拉格的直飛航線,業內預計未來前往捷克一地遊、深度遊的遊客將有明顯增加。
旅遊也是捷克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2001年,旅遊業的總收入達到1181.3億捷克克朗,佔GNP的5.5%。旅遊業僱用職員超過11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2008年,來到布拉格的遊客人數有所下降,可能是由於強勁的捷克克朗使捷克對於遊客過於昂貴,相對於可得到的服務水平。該國的出租車司機索價過高和扒手問題也遭到旅遊指南和遊客的批評。2005年,布拉格市長Pavel Bém,努力通過撲滅小型犯罪來改善該市的名聲。
2015年赴捷克旅遊的中國遊客達到28.2萬,同比增長較快達到14%,在所有入境遊客中攀升至第八位,前三位分別被德國、斯洛伐克和美國佔據。
[8]
在捷克有好幾個旅遊業中心。古老的布拉格城是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也是遊客們訪問該國其他地區的主要入口。捷克其他許多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卡羅維發利、瑪麗亞温泉市和Františkovy Lázně等温泉城鎮,都是特別受歡迎的度假勝地。其他的熱門旅遊目的地有許多城堡,例如卡爾什特因城堡、捷克克魯姆洛夫和Lednice–Valtice地區。在這些城鎮以外,波西米亞天堂、波西米亞森林和Krkonoše山等地區也吸引了尋求户外消遣的遊客。
捷克著名景點
- 卡羅維拉利
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曆史,60多年來歷屆總統辦公室均設在堡內,所以又稱“總統府”,城堡包括以下部分。布拉格城堡畫廊新近重新整建完畢的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 Prazskeho Hradu)必須另外付費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到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有4,000餘幅。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的過程中,發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聖女教堂,部分遺蹟存放在城堡畫廊中。
- 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
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聖温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的哥德式建築,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畫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温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教堂 內有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聖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聖温塞斯拉斯禮拜堂位於聖約翰墓之後,壁畫和聖禮尖塔均有金彩裝飾。
- 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
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分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房間在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分是後來重建的遺蹟。
位於聖維塔大教堂(Bazilika sv. Jiri)後方,紅色外牆,有雙塔。聖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完好的仿羅馬式建築。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
這裏的火藥塔(Prasna 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 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衞的要塞,後來則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於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後改為聖維塔大教堂儲藏聖器的地方,現為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鍊金術文物的博物館。
- 黃金巷(Zlata Ulicka)
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景點之一。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現為一家書店。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鍊金的術士,因而得名。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店鋪,出售各類紀念品和手工藝品。
捷克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捷克共有12處世界遺產,如下:
- 文化遺產
- 布拉格古城 (布拉格)
- 聖巴巴教堂、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中波希米亞州)
- 利托米什爾堡 (帕爾杜比採州)
- 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 (維索基納州)
- 三位一體聖柱 (奧洛穆克州)
- 霍拉索維採古村保護區 (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州)
-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及城堡 (茲林州)
- 圖根哈特別墅 (南摩拉維亞州)
- 猶太人居住區、聖普羅烏皮科斯教堂 (維索基納州)
- 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 (南波希米亞州)
- 泰爾奇歷史中心 (維索基納州)
- 採德尼采-瓦爾季採文化風景區 (維索基納州)
- 參考資料
-
- 1. 捷克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17]
- 2. 中國同捷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17]
- 3. 中國移民網.捷克[EB/OL].[2014-12-12]. http://www.zgym365.com/details-43134.html.
- 4. 捷克設全國哀悼日 悼念去世的參議院主席庫貝拉 .中新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4-30]
- 5. 捷克國家基本注意事項 .中國簽證網[引用日期2014-12-12]
- 6. 捷克民族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引用日期2014-08-28]
- 7. 捷克為何有那麼多大作家? .澎湃[引用日期2016-04-03]
- 8. 業內:預計中國赴捷克遊客將大增,文藝女青年是絕對主力 .澎湃[引用日期2016-03-31]
- 9.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圖冊編輯部.世界地圖冊: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8年:86
- 10.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引用日期2021-06-02]
- 11. 捷克五黨簽署聯合執政協議 .央視新聞[引用日期2021-11-09]
- 12. 外媒:捷克總統任命新一屆政府總理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1-11-29]
- 13. 菲亞拉被任命為新一屆捷克政府總理 .百家號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1-12-11]
- 14. 5月14日:華沙條約組織建立--俄羅斯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3-10]
- 15. 全球連線|聯合國大會補選捷克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5-1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