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丁語

(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語言)

鎖定
拉丁語(拉丁語:Lingua Latīna;英語:Latin language),屬於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起源於拉丁姆地區(今意大利拉齊奧大區),為羅馬帝國使用。雖然拉丁語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死語言,但有少數基督宗教神職人員及學者可流利使用拉丁語。此外,許多西方國家的大學提供有關拉丁語的課程。
在英語和其他西方語言創造新詞的過程中,拉丁語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語是意大利語族中僅存的一支。通過對早期意大利遺留文獻的研究,可以證實其他意大利語族分支的存在,之後這些分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逐步被拉丁語同化。拉丁語的親屬語言包括法利斯克語奧斯坎語翁布里亞語。但是,威尼託語可能是一個例外。在羅馬時代,作為威尼斯居民的語言,威尼託語得以和拉丁語並列使用。隨着拉丁語的演化,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拉丁語是一種高度屈折的語言。名詞形容詞有三個語法範疇:數、性、格,有兩個數、三個性、六個格。形容詞須與所修飾的名詞保持語法範疇的一致。動詞分為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兩大類。動詞限定形式有五個語法範疇:數、人稱、式、語態、時態;根據動詞的現在時詞幹結尾分四種變位法、六個時態、三種人稱、三種語式、兩種語態、兩個數。位格在拉丁語中已無此語法範疇,僅殘存少數古位格形式,故不將位格另列為拉丁語的格。呼格除第二變格的陽性單數外均與主格相同,因此拉丁語一般只有五個不同的格。拉丁語無冠詞
中文名
拉丁語
外文名
Lingua Latīna(拉丁語)
Latin language(英語)
系    屬
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
書寫系統
拉丁字母
使用國家地區
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梵蒂岡等
作為官方語言
梵蒂岡

拉丁語名稱

拉丁語的中文名稱在明、清朝的文獻中曾有40多種異譯,如“大西字”、“紅毛字”、“番字”、“喇提諾”、“臘底諾”、“辣第諾”、“拉替努”、“賴丁”、“羅典”等。

拉丁語發展歷史

拉提姆地方
拉提姆地方(3張)
拉丁語屬於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拉丁-法利希語支,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意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語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以拉丁語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雖然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時期使用的文言文稱為“古典拉丁語”(Classic Latin),而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白話文則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
不是拉丁語的歐洲獨立語言中,有一些“羅曼語族”(Romance),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French)、意大利語(Italian)、撒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語(Catalonia);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Romanian)。16世紀後西班牙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美洲加勒比海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羅曼語和拉丁語的區別在於,羅曼語都失去了很多單詞的語法變化詞尾。特別是名詞的變格詞尾,已經完全喪失。(名詞變格在羅馬尼亞語中仍然有所保留)。

拉丁語起源

《拉丁語語法新編》顧枝鷹、楊志城譯 《拉丁語語法新編》顧枝鷹、楊志城譯 [1]
拉丁語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希臘語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可能反映了羅馬人講求實際的民族性格。比起文學創作的多樣和靈活,羅馬人更關心政府和帝國的發展與擴張,對推測和詩意的想象不感興趣。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眾多古典時期大師們的筆下,拉丁語依然是堪與世界上其他任何內涵豐富語言媲美的文學、詩歌的語言。 [2] 
拉丁語與希臘語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語言。在中世紀,拉丁語是當時歐洲不同國家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研究科學、哲學和神學所必須的語言。直到近代,通曉拉丁語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學科教育的前提條件;直到20世紀,拉丁語的研究才逐漸衰落下去,重點轉移到對當今語言的研究。 [3] 
拉丁語(Latinitas)最初是意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和奧斯克·翁布利語同屬古代印歐語系意大利克語族。由於羅馬的強盛,羅馬人的拉丁語逐漸在並存的諸方言中取得了優勢。公元前5世紀初成為羅馬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隨着羅馬人軍事和政治勢力的擴張,拉丁語作為行政語言傳播到西地中海的島嶼、伊比利亞半島高盧(今法國),直至多瑙河流域的達齊亞(今羅馬尼亞),成為當時帝國核心地區使用的語言。拉丁語是教會的官方語言,4世紀的接近民間語的《聖經》拉丁文譯本是最具權威的教科書,因此5~15世紀,拉丁語是教會統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的語言,又是西歐各民族間的交際語言,稱為中古拉丁語。同時,書面拉丁語和民間通俗拉丁語的差別越來越大。由於中古拉丁語在一定程度上已脱離了古典拉丁語,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語作家看來不夠規範和純潔。後者的拉丁語以古典拉丁作家為範式,稱作新拉丁語
古羅馬的語言拉丁語,是現代羅曼語的祖先。拉丁語開始是台伯河岸的一個小村莊的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區。在中世紀,拉丁語是國際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科學、哲學和神學的語言。直到近代,通曉拉丁語,還曾是任何文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只有到了本世紀,拉丁語的研究才衰落下去,重點挪到對活着的語言的研究。羅馬天主教傳統上用拉丁語作為正式語言和禮拜儀式用的語言。

拉丁語傳播

埃特魯斯坎字母 埃特魯斯坎字母
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從北方不斷湧來的移民把拉丁語帶到意大利半島。在以後的幾百年中,羅馬出現了,並居於突出地位,羅馬的拉丁語成為新興的羅馬帝國的標準語。和古典拉丁語同時存在的,有一種口語方言,羅馬軍隊把這種方言帶到整個帝國。它完全取代了意大利在羅馬帝國出現前就有了的語言以及高盧語和西班牙語,並且,在五世紀瓜分羅馬帝國的野蠻人也樂於接受這種語言。進一步分化的結果,導致現代羅曼語諸語言的出現,它們是: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
拉丁語(或稱羅馬語)的字母表,是在公元前七世紀創制的,它以埃特魯斯坎(Etruscan)字母為基礎,埃特魯斯坎字母又來源於希臘字母。在原來的二十六個埃特魯斯坎字母中,羅馬人採用了二十一個。原來的拉丁語字母是:A、B、C(代表/g/和/k/)、D、E、F、Ζ(希臘語的zeta)、H、I(代表I和J)、K、L、M、N、O、P、Q、R(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寫成P)、S、T、V(代表U、V和W)、X。後來,希臘字母x廢棄不用,代之以一個新字母G。在公元前一世紀希臘被征服後,採用了當時通行的希臘字母Y和Z,把它們放在字母表的末尾。這樣,新的拉丁語字母包含二十三個字母。直到中世紀才加上J(區別於I)和字母U和W(區別於V)。

拉丁語發展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後,各民族語言代替了拉丁語,但在學術領域裏拉丁語仍有它的地位。現代天主教會沿用拉丁語為第一官方語言,在教堂儀式中使用拉丁語一直到1963年。古代拉丁文化是直接繼承希臘文化的。通過拉丁語,希臘語中的豐富藴藏歐洲,澤及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語言。

拉丁語發音

凱撒
凱撒(2張)
拉丁語是一種日常口語已經消亡的西方古典語言,今天一般只作為文獻語言供研究,或由其他語言借入部分詞彙使用,因而所謂拉丁語發音實際是指拉丁文讀音,即今人根據拉丁文書面材料誦讀時的發音。按照個別音位實際發音的不同,可以將拉丁語發音大體分為通用式和仿古式兩種風格。無論採用哪種方式,基本都可以按照“一字母一音”來拼讀,因而大部分拉丁語詞典不會標註國際音標。另外,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喜歡按照英文的規則拼讀拉丁文,比如將Caesar(凱撒)讀成SEE-zar(北約拼音)。這種英語式的發音風格對元音字母的拼讀相當離譜,嚴肅的學習者正常情況下不會採用。拉丁語的元音有長短之分。在前後其他發音相同的條件下,同一位置上相同音素長元音短元音能夠區別意義。大部分元音都是短元音。長元音的出現及其位置,有時有一定規律,但大多數仍需在學習時個別記憶。現代的拉丁語詞典採用兩種變音符號予以標記,即長音符號和短音符號——後者只在有必要特別標明的元音上使用。古代文獻和現代普通讀物一般不使用變音符號。
拉丁語的詞重音不區別意義,但位置是固定的。單音節詞內部無所謂輕重音。多音節詞的重音位置通常不外乎倒數第二或第三個音節上,而且與音節的長短有關。音節的長短則既與元音的長短有關——含有長元音的音節一定是長音節,又與音節的構成有關——閉音節無論元音長短都是長音節。在一個包含三個或三個音節以上的詞中,倒數第二個音節如果是長音節就讀重音,如果是短音節,重音就移動到倒數第三個音節上。
拉丁語還存在大量語流音變現象,但在現今能看到的文獻中,大部分音變已經反映在了文字拼寫上,只有少數例外。這種正字法雖然方便了誦讀,但也為掌握拉丁語語法制造了不小的困難。

拉丁語字母

拉丁字母,也作羅馬字母,為西歐語言(包括英語)所採用的字母系統,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由於早期的歐洲殖民主義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有些使用其它文字的語言如越南語土耳其語也改用了拉丁字母。很多之前沒有自己文字的語言如馬來語印尼語和很多原住民語言也使用拉丁字母來記錄自己的語言。拉丁字母主要有以下26個字母:

拉丁語大寫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拉丁語小寫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古典拉丁語只有其中的23個字母(J,U及W並不包括在內)。
字母K只見於極少數詞中的A前,且皆可以以C代替。

拉丁語字母演變歷史

拉丁字母約在公元前六世紀由埃特魯里亞(Etruria,意大利西北部古國)字母發展而來。其淵源可通過希臘字母腓尼基字母追溯至公元前1100年在敍利亞巴勒斯坦一帶通行的北閃米特字母。
伊特魯里亞字母 伊特魯里亞字母
沒有爭議的是這些字母主要源自埃特魯里亞字母。字母“C”的讀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使用拉丁字母的國家,深綠色表示為官方文字“F”字源自(digamma),在原來的埃特魯里亞字母及拉丁字母被用來表示/w/音,而“FH”才是本來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後來羅馬人簡化了“FH”成為“F”,而這個字母從此就用來表示/f/音。
半元音/w/與/u/、/u:/及/j/與元音/i/、/i:/都採用同一個字母來表示,分別為“V”及“I”。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0個(ABCDEFHIKLMNOPQRSTVX),無“G”、“J”、“U”、“W”、“Y”、“Z”。字母G增加於公元前3世紀中葉,其形式為C加一橫。原並無字母“U”及“J”,只有一個半元音字母“V”及“I”;11世紀時從“I”中分化出“J”,又從“V”分化出“U”,再從“V”分化出“W”(字母W形式即為雙V);在16世紀時明確分工為I、U表示元音/i/和/u/,當在元音字母前表示輔音/j/和/w/(或/v/)時用J和V(或W)。“Y”和“Z”是共和後期為拼寫希臘與藉詞而專門增加,Y起初照希臘語Υ讀圓唇高前元音/y/,後讀/i/。

拉丁語語法

拉丁語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時期:標準語形成以前的拉丁語(Pre literary Latin,公元前250以前)、古體拉丁語(Archaic Latin,公元前250~公元前90)、古典拉丁語(Classical Latin,公元前80~公元1世紀)、古典後拉丁語(公元14~200)、晚期拉丁語(公元200~600)和通俗拉丁語。古典拉丁語是古羅馬官方語言,在愷撒(GaiusIulius Caesar)和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ō)的時代成熟。拉丁語後來逐漸化分為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但同時對沒有聯繫的英語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通俗拉丁語以及拉丁語的語言後裔對古典拉丁語做了很多的修改和簡化,比如古典拉丁語的中性詞在拉丁語的後裔語言中僅在羅馬尼亞語中保留。本頁介紹的是古典拉丁語語法

拉丁語名詞

拉丁語名詞形容詞有六個格:主、屬、與、賓、奪、呼
“主格”(nominativus,表示主語或表語
屬格”(genitivus,表示所有關係,同英語的所有格
與格”(dativus,表示間接賓語或者其他間接語法意義
“賓格”(accusativus,表示直接賓語,也叫受格或對格)
“奪格”(ablativus,與一些前置詞連用,或者獨用以表示工具、手段)
呼格”(vocativus,用於對某人稱呼)
方位格(Iocativus)在拉丁語中已無此語法範疇,但仍殘存少數古方位格形式,以地名及個別常用名次為主,故不將方位格另列為拉丁語的格之一。
奪格亦譯作離格,由奪格、工具格和方位格合併而成。
因為格變化已經表達了拉丁語的名詞與動詞之間的語法關係,所以拉丁語的詞序高度自由,不遵守主-謂-賓的格式。例如:父親愛兒子,這句話在中文、英文、法文裏,都只能有一種語序,即主語-謂語-賓語。但在拉丁文裏,有六種語序,分別是:
Pater amat fīlium.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amat pater.
Fī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pater.
以上六句話意思一樣。如果要表達“兒子愛父親”,則需要進行格變化。同樣有6種語序表達這句話:“Filius patrem amat.”,其他語序從略。
拉丁語名詞有五種變格法,形容詞有兩種變格法,每種變格法用不同的變格方式來區別上述六個格。名詞以單數屬格詞尾確定變格法。
以下列表列示拉丁文的名詞五種變格法:
第一變格法(-ā):
puella, -ae(女孩)
單數
複數
主格
puella
puellae
屬格
puellae
puellārum
與格
puellae
puellīs
賓格
puellam
puellās
奪格
puellā
puellīs
呼格
puella
puellae
第二變格法(-ǒ):
陽性
中性
例詞
servus, -ī(奴隸)
bellum, -ī(戰爭)
格 \ 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servus
servī
bellum
bellǎ
屬格
servī
servōrum
bellī
bellōrum
與格
servō
servīs
bellō
bellīs
賓格
servum
servōs
bellum
bellǎ
奪格
servō
servīs
bellō
bellīs
呼格
serve
servī
bellum
bellǎ
第三變格法(細分兩類,輔音詞幹及-ǐ詞幹):
陰性
陽性
中性
例詞
urbs, urbis(城市)
pater, patris(父親)
flūmen, flūminis(河流)
格 \ 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urbs
urbēs
pater
patrēs
flūmen
flūmina
屬格
urbis
urbium
patris
patrum
flūminis
flūminum
與格
urbī
urbibus
patrī
patribus
flūminī
flūminibus
賓格
urbem
urbēs
patrem
patrēs
flūmen
flūmina
奪格
urbe
urbibus
patre
patribus
flūmine
flūminibus
呼格
urbs
urbēs
pater
patrēs
flūmen
flūmina
第四變格法(-ǔ):
陰性
中性
例詞
manus, -ūs(手)
cornū, -ūs(角)
格 \ 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manus
manūs
cornū
cornua
屬格
manūs
manuum
cornūs
cornuum
與格
manuī
manibus
cornū
cornibus
賓格
manum
manūs
cornū
cornua
奪格
manū
manibus
cornū
cornibus
呼格
manus
manūs
cornū
cornua
第五變格法(-ē):
例詞
diēs, -ēī(天)
格 \ 數
單數
複數
主格
diēs
diēs
屬格
diēī
diērum
與格
diēī
diēbus
賓格
diem
diēs
奪格
diē
diebus
呼格
diēs
diēs

拉丁語動詞

拉丁語動詞分為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兩大類。動詞非限定(非人稱)形式包括:不定式、分詞動名詞、動形詞、目的分詞。限定形式(即按人稱變位的形式)有五個語法範疇:數、人稱、式、語態、時態;根據動詞的現在時詞幹結尾分為四個基本類型(四種變位法),六個時態:現在時、未完成時、將來時、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將來完成時,有第一、二、三人稱,三種語式:直陳式、虛擬式、命令式,兩種語態:主動態被動態(其中只有及物動詞才有被動態;異態動詞:形式為被動態但表主動意義的動詞),兩個數:單數、複數。
此處列舉第一變位法動詞amō(愛),此類動詞詞幹以-ā-結尾:
amō, -āre, -āvī, -ātum
現在時
完成時
未完成時
過去完成時
將來時
將來完成時
一稱
amō
amāvī
amābam
amāveram
amābō
amāverō
二稱
amās
amāvistī
amābas
amāverās
amābis
amāveris
三稱
amat
amāvit
amābat
amāverat
amābit
amāverit
一稱
amāmus
amāvimus
amābāmus
amāverāmus
amābimus
amāverimus
二稱
amātis
amāvistis
amābātis
amāverātis
amābitis
amāveritis
三稱
amant
amāvērunt
amābant
amāverant
amābunt
amāverint
一稱
amem
amāverim
amārem
amāvissem
-
-
二稱
amēs
amāveris
amārēs
amāvissēs
-
-
三稱
amet
amāverit
amāret
amāvisset
-
-
一稱
amēmus
amāverimus
amārēmus
amāvissēmus
-
-
二稱
amētis
amāveritis
amārētis
amāvissētis
-
-
三稱
ament
amāverint
amārent
amāvissent
-
-
一稱
amor
amātus sum
amābar
amātus eram
amābor
amātus erō
二稱
amāris
~ es
amābāris
~ erās
amāberis
~ eris
三稱
amātur
~ est
amābātur
~ erat
amābitur
~ erit
一稱
amāmur
~ sumus
amābāmur
~ erāmus
amābimur
~ erimus
二稱
amāminī
~ estis
amābāminī
~ erātis
amābinimī
~ eritis
三稱
amantur
~ sunt
amābantur
~ erant
amābuntur
~ erunt
一稱
amer
amātus sim
amārer
amātus essem
-
-
二稱
amēris
~ sīs
amārēris
~ essēs
-
-
三稱
amētur
~ sit
amārētur
~ esset
-
-
一稱
amēmur
~ sīmus
amārēmur
~ essēmus
-
-
二稱
amēminī
~ sītis
amārēminī
~ essētis
-
-
三稱
amentur
~ sint
amārentur
~ essent
-
-
命令式
I
II
二稱
amā
amāto
三稱
-
amāto
二稱
amāte
amātōte
三稱
-
amanto
不定式
主動
被動
一般
amāre
amārī
完成
amāvisse
amāminī
分詞
主動
被動
現在
amāns
-
完成
-
amātus
將來
amātūrus
amandus
動名詞:amandum

拉丁語語言特點

拉丁文字 拉丁文字
拉丁文字和拉丁詞彙是人類共有的語言資源。語言學家把印歐語系中的拉丁語歸為K類語言。拉丁語的重音有一定的規則:如果倒數第二個音節是長音,重音就落在這個音節上,否則落在倒數第三個音節上。語法上不用冠詞,名詞有豐富的形態變化,保留了印歐語呼格,但把印歐語真正的離格工具格和大部分方位格歸併成一個離格。動詞的形態變化複雜,但比希臘語簡單。由於動詞有人稱的變化,句子中的人稱代詞主語往往省略。還有異相動詞,如loquor(我講),形式上是被動語態,意義上卻是主動的;有獨特的動形詞,可作為分詞和形容詞使用。句子的詞序比較自由、靈活。詞彙上基本是來自印歐語的直接繼承詞,但也有許多來自其他語言的藉詞
拉丁語是個綜合語,複雜的屈折變化體系構成了拉丁語語法的主要部分。這些變化通常使用在詞尾添加後綴構成(外部屈折)或者變化詞幹的輔音或元音(內部屈折)。對於名詞、形容詞和代詞,這種變化叫做“變格”(declinatio),對於動詞,叫做“變位”(coniugatio)。

拉丁語與英語的關係

拉丁文聖經 拉丁文聖經
英語與拉丁語屬於同語系(印歐語系)不同語族(英語屬於日耳曼語族,而拉丁語屬於意大利語族),因此文法上不盡相同。英國近代文學家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用於英語,例如強行規定禁止在to和動詞之間使用副詞的法則,並不能成功地應用於日常用語中。雖然如此,還是有超過一半的英語詞彙來源自於拉丁語。很多英語詞彙演變自羅曼諸語,如法語或意大利語等。而這些羅曼諸語又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拉丁語:mercēs→法語:merci→英語:mercy),有些則是直接由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拉丁語:serēnus→英語:serene),有些則是未經變化而直接採用(例如:拉丁語:lārva→英語:larva)。由此可見,相當多數的英語詞彙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另外,有些拉丁語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例如:希臘語:schǒlē→拉丁語:schǒla→古英語:scōl→現代英語:school)。英語採用如此多數的外來語後,確實豐富了原本單調的英語詞彙。
很多人習慣將A-Z稱為“英文字母”,事實上,應該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因為英語的A-Z二十六個字母是採自於拉丁語的拉丁字母。
以下是拉丁語和英語的一些專用名詞的比較列表,展示拉丁語對英語的影響:
英文
英文翻譯
拉丁文
拉丁文翻譯
January
一月
Iānus
象徵結束和開始的神
February
二月
febris
adj. 發燒的,(二月是容易感冒的季節)
March
三月
Mars
瑪爾斯,戰神
May
五月
Māia
春天之神
June
六月
Iūnō
神後朱諾;生育和婦女之神
July
七月
Iūlius
愷撒的名字(G. Iulius Caesar)
August
八月
Augustus
adj. 偉大的,augustus 奧古斯都,古羅馬王
September
九月
septem
“七”
October
十月
octō
“八”
November
十一月
novem
“九”
December
十二月
decem
“十”
英文
英文翻譯
拉丁文
拉丁文翻譯
Saturday
星期六
Sāturnus
薩圖恩,農神
Mercury
Mercurius
墨邱利,使者(水星繞太陽最快)
Venus
Venus
維納斯,愛和美麗之神(金色象徵美麗)
Mars
Mars
瑪爾斯,戰神(紅色象徵血液,血液象徵戰爭)
Jupiter
Iuppiter
朱庇特,眾神之王(木星最大)
Saturn
Sāturnus
薩圖恩,朱庇特的父親(朱庇特擊敗了薩圖恩;木星比土星大)
Uranus
Uranum
古希臘神話中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朱庇特的祖父
Neptune
Neptūnus
尼普頓,海神(藍色象徵海洋)
Pluto
Plūtō
普魯託,冥王(冥王星最遠最黑暗)
英文
英文翻譯
拉丁文
拉丁文翻譯
Aries
Ariēs
公羊
Taurus
Taurus
公牛
Gemini
Geminī
雙胞胎
Cancer
Cancer
螃蟹
Leo
Leō
獅子
Virgo
Virgō
處女
Libra
Lībra
Scorpio
Scorpiō
蠍子
Sagittarius
Sagittārius
弓箭手
Capricorn
Capricornus
上身羊、下身魚的怪物
Aquarius
Aquārius
裝水的容器
Pisces
Piscēs
魚[複數]
注:四月“April”和天王星“Uranus”來自希臘神話

拉丁語地位

在英語中,“I”(我[主格])、“me”(我[賓格])、“is”(是)、“mother”(母親)、“brother”(兄弟)、“ten”(十)這些詞實際上是以某種方式被歐洲人和亞洲人已經説了上千年的詞。目前為止,並不清楚這些詞到底有多麼古老。雖然它們的拼寫和發音因時空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這些人類思想符號的基本要素卻能夠越過這樣的時空跨度,一直留存到現今。從下面這個簡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希臘語
拉丁語
盎格魯-
撒克遜語
古愛爾蘭語
俄語
英語
中文對照
aham
egō
ego
ic
-
я (ja)
I
我(主格)
me
manè
меня (menja)
me
我(賓格)
asti
esti
est
is
is
esti
есть (jest')
is(第三人稱單數)
mātar-
mētēr
māter
mōdor
máthir
motė
мать (mat')
mother
母親
bhrātar-
phrātēr
frāter
brōðor
bráthir
broterėlis
брат (brat)
brother
兄弟
daśam
deka
decem
tīen
deich
dešimitis
десять (desjat')
ten
表中的這些“同源語”相互之間是有關聯的。然而在它們當中,除英語是從盎格魯-撒克遜語派生出來的以外,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是直接從另一種語言派生出來的。其他語言都可以回溯到一種共同的祖語。這種語言現已消亡,但根據留存下來的語言證據,可以推斷它的存在。所有這些“親戚語言”或同源語的源始語(現已消亡)一般稱為原始印歐語,因為它的派生語既出現今印度附近(梵語伊朗語),也出現今歐洲(希臘語、拉丁語、日耳曼語凱爾特語斯拉夫語、波羅的語)。據文獻考證,這些語言中最古老的是梵語、伊朗語、希臘語和拉丁語,這些文獻均可追溯到公元前。
英語是從與拉丁語同源的盎格魯撒克遜語中派生出來的。盎格魯撒克遜語早先從拉丁語中借用過一些詞彙。公元7世紀時,又有更多的拉丁詞被吸收進來,這主要是由於坎特伯雷的聖奧古斯丁(不是那個著名的希波的聖奧古斯丁)著作的影響,他曾受教皇格列高利差遣,力圖使盎格魯人皈依基督教。在征服者威廉於1066年統治英格蘭之後,諾曼法語成為上流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被看作是戰敗者和農奴講的劣等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不再是文學語言,而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土話。然而,又過了大約兩個世紀,隨着諾曼人的後裔最終與當地英國人融合,盎格魯-撒克遜語又重新得到了肯定。但是由於自身的貧乏,它在成為文學語言之前,不得不在文學、思想和文化上借用數百個法語詞。到了13、14世紀,隨着這種借用的不斷增多,中古英語慢慢發展出來,其代表人物便是於1400年去世的傑弗裏·喬叟。除了這些含有拉丁詞根的法語詞被吸收進來,還有一些詞是直接從拉丁語借過來的。到了16、17世紀,文藝復興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古典作品的興趣,從而使這一過程得到加強。從那以後,拉丁語一直是許多新詞特別是科學語彙的來源。
英語中由拉丁語派生詞彙舉例
英語
中文對照
拉丁語同源詞
英語派生詞
中文對照
mother
母親
māter
maternal
母親的;母性的
two
duo
dual,duel
雙的;雙倍的;雙重的
tooth
牙齒
dēns,詞幹dent-
dental
牙齒的;牙科的
foot
腳(單數)
pēs,詞幹ped-
pedal
踏板
heart
心臟
cor,詞幹cord-
cordial
衷心的;真摯的
bear
負擔、生(小孩)
ferō
fertile
肥沃的、多產的
既然英語經由盎格魯-撒克遜語而與拉丁語同源而且英語從拉丁語中直接或間接地借用了許多詞彙,所以很容易用英語的詞彙來説明同源和派生現象。例如,“brother”(兄弟)一詞與拉丁詞“frāter”(兄弟)同源,而“fraternal”(兄弟的)顯然是由“frāter”派生出來的。 [4] 

拉丁語常用語與名言

拉丁語常用語

  • Salvēte! 你好!
  • Valēte! 再見!
  • Bonum vesperum! 午安!
  • Bonam noctem! 晚安!
  • Quis es tū? 你是誰?
  • Loquerisne linguam Latīnam? 你會講拉丁語嗎?
  • Quid est nōmen tibi? 你叫什麼名字?
  • Nōmen mihi est "Mark". 我叫馬克。(Mark一般對應拉丁語中的Mārcus,即Nōmen mihi est "Mārcus".)
  • Quaesō 請。
  • Amābō tē
  • Quid agis hodiē? 今天,你好嗎?
  • Bene valeō! 很好!
  • Libenter feci! 不客氣!
  • Optimē! 非常好!
  • Pessimus! 很糟糕!
  • Pessimē! 非常糟糕!
  • Bene! 還不錯!
  • Satis bene. 馬馬虎虎了。
  • Nōn bene. 不太好。
  • Et tū? 你呢?
  • Veniō ex terra xxx. 我來自xxx。
  • Beneficiō tuō! 謝謝你!
  • Certē.(Sīc est) 確實如此。
  • Nōn est. 不是的。
  • Nunc. 現在。
  • Hodiē. 今天。
  • Herī. 昨天。
  • Crās. 明天。
  • Semper. 一直。
  • Hīc. 這裏。
  • Mox tē vidēbō. 下次再見。
  • Bene tibi ēveniat. 祝您好運。
  • Si valetis gaudeō, ego valeō. 如果你很好,我就高興了,我很好。(這是古羅馬人寫信時常用的問安套語,並只用縮寫“S.V.G.E.V” [5] 

拉丁語名言

  • Jus est ars boni et aequi:“法律就是善良和正義的藝術。”
  • Nec hostium timete, nec amicum reusate:“不要怕敵人,也不要拒絕朋友。”
  • 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征服。”——尤利烏斯·愷撒
  • Fortiter in rē, suāviter in modō:“行動要堅決,態度要温和。”
  • Sī vīs pācem, parā bellum.:“如果你想要和平,先備戰。”——韋格蒂烏斯(Flavius Vegetius Renatus)
  • Nil desperandum:“永遠不要絕望。”
  • Nemo mē impune lacessit:“誰也不可以欺我而不受懲罰。”
  • Tempus fugit:“光陰似箭。”(對應英語的:Time Flies)——維吉爾
  • Vox populi, vox Dei:“民意就是天意。”
  • Salus populi suprema lex esto:“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直譯為:人民的利益是最高法律)——維吉爾
  • Non sibi, sed omnibus:“不為了自己,而為了所有人。”
  • cōgitō ergō sum:“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 annus mirabilis:“奇蹟迭出的一年”或“令人驚異的一年。”——源自英國詩人德萊頓紀念1666年倫敦大火的詩篇
  • annus horribilis:“可怕的一年”或“多災多難的一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稱1992年
  • 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美國國徽上的格言之一
  • Qui tacet consentit:“沉默即默認。”
  • Carpe diem:“及時行樂。”——出自賀拉斯詩經
  • Unus pro omnibus, omnes pro uno:“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對應英語的:One for all, all for one)——瑞士國家格言、大仲馬的座右銘
  • Veritas:“真理。”——哈佛大學校訓
  • Mens et Manus:“手腦並用。”——麻省理工學院校訓
  • Sidere mens eadem mutato:“繁星縱變,智慧永恆。”——悉尼大學校訓
  • Dei sub numine viget:“讓她以上帝的名義繁榮。”——普林斯頓大學校訓
  • Lux et veritas:“光明與真知。”——耶魯大學校訓
  • Novus ordo seclorum:“時代新秩序。”——耶魯商學院校訓
  • Tempus omnia revelat:“時間會揭露一切。”
  •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乃啓蒙之所,智識之源。”——劍橋大學校訓
  • 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我。”——牛津大學校訓
  • Sapientia Et Virtus:“智慧和品德(字面直譯)”(官方中文校訓為“明德格物”,語出《大學》)——香港大學校訓
  • Via Veritas Vita:“方法、真理、生命。”——據傳為耶穌基督格拉斯哥大學校訓
  • Draco dormiens nunquam titillandus:“眠龍勿擾”——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訓
參考資料
  • 1.    拉丁語語法新編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7-07-06]
  • 2.    Hu, Winnie. A Dead Language That's Very Much Alive. Nytimes.com. October 6, 2008.
  • 3.    (美)F. M . 韋洛克,《韋洛克拉丁語教程》(第六版)世界圖書出版社,第8頁
  • 4.    (美)F. M . 韋洛克 《韋洛克拉丁語教程》(第六版),世界圖書出版社
  • 5.    《內戰記》,1980,商務印書館,P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