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美洲

(地球七大洲之一)

鎖定
南美洲(South America)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北部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為界,南部和南極洲德雷克海峽相望。
南美洲是陸地面積第四大的大洲,陸地面積1784萬平方千米。安第斯山脈幾乎縱貫整個南美洲西部,擁有美洲最高的山峯——阿空加瓜山。安第斯山脈東部就是面積廣大的亞馬孫河盆地,佔地超過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雨林 [1] 
中文名
南美洲
外文名
South America
別    名
南亞美利加洲
行政區類別
大洲
所屬地區
美洲南部
地理位置
西半球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
面    積
17840000 km²
氣候條件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434,189,442人(2019年)
著名景點
巴西利亞大教堂安第斯山脈、印加博物館、亞馬遜河
人口密度
21.4人/平方公里(2011年)
語    種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主要國家
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
所處板塊
美洲板塊

南美洲地理環境

南美洲位置

南美洲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面積約1784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圭亞那蘇里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一個地區為法屬圭亞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一個地區為福克蘭羣島(又名“馬爾維納斯羣島”,阿根廷、英國爭議)。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2] 

南美洲地形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東西兩個縱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脈,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
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峯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峯。南美洲東部呈平原高原相間分佈。由北至南,分別是奧裏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潘帕斯草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蕩,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 [2] 

南美洲地質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28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佈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2] 

南美洲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温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温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温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佈的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温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温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温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温帶大陸性氣候 [3] 

南美洲水系

伊瓜蘇瀑布 伊瓜蘇瀑布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以及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支流超過1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主要的河流有亞馬遜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內格羅河烏拉圭河等,長度分別是6440千米、4700千米、2550千米、2000千米、1500千米。
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佈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
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2] 

南美洲災害

南美洲主要受到三大災害的侵襲,分別是地震,火山爆發和厄爾尼諾現象。 [2] 
地震災害
南美洲的造山運動是由南美洲板塊和那茲卡海板塊相互擠壓而成,形成安第斯山脈,屬新褶曲山脈,其上又分佈許多活火山。近一百五十年來發生四次重大地震,第一次為1868年發生在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的大地震,死傷人數約7000人;第二次發生在瓦爾帕萊索(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8.6,死傷人數約2萬人,發生在1906年,第三次發生在奇廉(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8,死傷約3萬人,發生在1939年,第四次發生在欽博特秘魯),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7,死傷約6.6萬人,發生在1970年。主要火山仍存有數座。 [4] 
主要火山
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於阿根廷,海拔6960米,為死火山。另有尤耶亞科火山,位於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23米,為死火山。印加瓦西峯,位於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09米。青坡拉索山,位於厄瓜多爾,海拔6310米,屬休火山
哥多伯西峯(科多帕希火山),位於厄瓜多爾境內,海拔5896米,屬活火山魯伊斯火山,位於哥倫比亞境內,海拔5399米,為活火山;桑蓋火山,位於厄瓜多爾,海拔5230米,屬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爾境內,海拔5016米,屬休火山;皮欽查火山,在厄瓜多爾,海拔4794米,屬活火山。 [2] 
厄爾尼諾
1997年12月厄爾尼諾現象觀測到的海面温度分佈圖,可以看出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因信風減弱,而強風將熱帶暖流擠向南美沿岸,水温升高,南美西岸湧升流減弱甚至消失,鯷魚向南覓食,魚羣減少,於漁場中覓食的海鳥減少,作為磷肥重要原料的鳥糞層亦減少,對當地居民造成經濟損失。南美洲西岸由乾燥轉為潮濕,秘魯及智利皆曾因此出現罕見的大洪水,造成許多人傷亡,財物損失難以估計。環境改變後,許多蚊蟲,老鼠等病媒增加,散佈登革熱鼠疫瘧疾等傳染病。 [2] 

南美洲歷史

南美洲名稱由來

南美洲歷史由來 南美洲歷史由來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這個詞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説法是為紀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
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着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做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
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敍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佈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5] 

南美洲中古時代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最早的開拓者。安第斯山脈中段高原地帶是南美大陸古文明發原地。早在公元10世紀前後,居住在這一帶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魯南部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帝國的國力在君主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期間達到頂峯。
1526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發現印加帝國。
1529年,印加帝國爆發了爭奪王位的內戰,實力大大削弱。
1533年,皮薩羅率軍入侵印加帝國,設計殺害了帝國末代君主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滅亡,淪為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
到15世紀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爾北部,南達智利塔爾卡,人口約900~1200萬。當時農業已相當發達,栽培玉米、豆類、馬鈴薯、木薯昆諾阿藜等作物,馴養駱馬羊駝,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驛道、建築、手工業等方面也達到較高水平。光輝的印加文化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哥倫比亞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國以外人口較集中的地區。 [6] 

南美洲近代以後

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 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
16世紀初,來自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葡萄牙侵佔了巴西,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廣大地區。
16世紀末,英國、法國和荷蘭殖民者經過激烈爭奪,分割了圭亞那地區和近海一些島嶼。從此,全洲進入了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先後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魯(包括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三個總督轄區,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總督區。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強迫印第安人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殖民者通過強暴的破壞,將輝煌的美洲文明毀於一旦。 [7] 
印第安人的家園被破壞,古文明遭摧毀,人口鋭減。為補充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又從非洲販入大量黑奴宗主國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強迫殖民地人民專門生產一、二種能在國際市場牟取暴利的農礦產品,形成單一產品制,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湧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逐漸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
到18世紀後半期,宗主國所竭力維護的殖民制度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個主要矛盾的發展,推動着南美洲人民走上獨立戰爭的道路。
1810年,武裝起義烈火燃遍整個南美洲。經過十多年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西、葡殖民統治。
南美洲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進行了長期英勇的鬥爭。其中以西蒙·玻利瓦爾解放委內瑞拉、建立共和國最具代表。
1819年2月15日,玻利瓦爾建立安戈斯圖拉議會,並發表了著名的演説。他被選為委內瑞拉總統,立即發動解放新格拉納達的戰役。8月7日,博亞卡戰役。12月17日,玻利瓦爾創建哥倫比亞共和國,並把它分為三個省:委內瑞拉、昆迪納馬卡和基多。議會選舉他為哥倫比亞總統。在之後玻利瓦爾解放利馬,整個西班牙美洲徹底解放。
到1826年,相繼建立起10個民族獨立國家,只有圭亞那等少數地區尚處於英、法、荷殖民統治之下。獨立後,名義上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權為土生白人地主階級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所掌握,實行獨裁統治,維護大莊園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經濟發展緩慢。英、美等國乘虛而入,將各國變成他們的原料供應地,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場所。 [6] 
19世紀初,整個歐洲經歷了拿破崙戰爭。葡萄牙更在1808年被法國所佔領。因此,葡萄牙的布拉幹薩王朝(Dinastia de Bragança)逃亡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更遷都里約熱內盧
1815年,巴西得以成為王國。而後巴西分別被佩德羅一世和二世統治,1870年代以後,廢奴主義的呼聲愈來愈大。1879年,主張廢奴的人士開展了廢奴運動,各省議員隨即開展了省議會,投票表決廢奴運動。1883年,“廢奴聯盟”成立,廢奴運動蔓延全國,1889年佩德羅二世逃亡至法國,巴西帝國正式瓦解。
19世紀末崛起的美國,憑藉其經濟實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擠其他國家的勢力,成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維護國家主權的長期鬥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鬥爭日益深入和廣泛。南美國家帶頭髮起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鬥爭,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國有化浪潮,積極推行地區經濟一體化,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英屬圭亞那荷屬圭亞那蘇里南)先後擺脱殖民統治取得獨立。今南美洲除法屬圭亞那和英國、阿根廷的爭議地馬爾維納斯羣島(英國稱福克蘭羣島)外,共有12個獨立國家。除阿根廷曾屬發達國家外(後來由於經濟危機而經濟倒退),它們均屬發展中國家 [8] 

南美洲自然資源

南美洲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4年,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南美洲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主要分佈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佈在蘇里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銀、硝石硫黃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2] 

南美洲森林資源

南美洲森林面積約92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2] 

南美洲水力資源

水力藴藏量估計為46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藴藏量的16.9%;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2] 

南美洲漁業資源

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2] 

南美洲人口

截至2011年南美洲共有387489196人。南美洲人口分佈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佈的另一特點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複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其次是白人,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9]  [9] 

南美洲政治

南美洲國家和地區

國家
人口密度(/k㎡)
首都
面積(k㎡)
人口
官方語言
47
基多
283,560
1693.8萬(2022年) [17] 
36
聖菲波哥大
1,138,910
5216萬(2023年) [18] 
西班牙語
27
加拉加斯
912,050
約2830萬(2022年,世界銀行數據) [19] 
西班牙語
22
利馬
1,285,220
3339.67萬(2022年) [20] 
西班牙語
21
巴西利亞
8,511,965
2.03億 [21] 
葡萄牙語
20
聖地亞哥
756,950
1996萬 [22] 
西班牙語
19
蒙得維的亞
176,220
353.1萬(2020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 [23] 
西班牙語
14
亞松森
406,750
611萬(2023年) [24] 
西班牙語、瓜拉尼語
14
布宜諾斯艾利斯
2,766,890
4604萬(2022年) [25] 
西班牙語
7.7
拉巴斯、蘇克雷
1,098,580
1183.2萬 [26] 
西班牙語
3.2
喬治敦
214,970
77.6萬(2022年) [27] 
英語
2.7
163,270
60.7萬(2023年) [28] 
2.0

83,850
182,333
法語
福克蘭羣島(一般稱馬爾維納斯羣島
0.26
斯坦利港(阿方稱阿根廷港)
12,200
2932
英語
0.005

3,903
30
英語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8]  [6] 

南美洲合作

南美洲國家聯盟
南美洲國家聯盟前身為南美國家共同體(SouthAmericanCommunityofNations—CSN,南共體)。它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和委內瑞拉5個安第斯共同體成員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4個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以及智利、圭亞那和蘇里南組成。該組織另有2個觀察員國。南美洲國家聯盟的宗旨是實現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全方位一體化,優先促進政治對話並深化在社會政策、教育、能源、基礎設施、金融和環境領域的合作。
美洲開發銀行
美洲開發銀行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該行是美洲國家組織的專門機構,其他地區的國家也可加入,但非拉美國家不能利用該行資金,只可參加該行組織的項目投標。
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 IADB)也叫泛美開發銀行。其宗旨是“集中各成員國的力量,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並協助它們“單獨地和集體地為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行長伊蘭·戈德法恩(Ilan Goldfajn,巴西人),2022年11月當選,12月任職。 [15] 
拉丁美洲經濟體系
1974年7月,墨西哥總統埃切維里亞提出建立拉美經濟合作和協調機構的設想。1975年3月,埃切維里亞總統和委內瑞拉總統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羅德里格斯發表聯合公報並致函拉美各國首腦,正式倡議成立“拉丁美洲經濟體系”。1975年10月17日,拉美23國政府代表簽署《巴拿馬協議》,宣告成立拉丁美洲經濟體系。1976年6月7日協議正式生效。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英語、法語和葡萄牙語。 [10] 
美洲國家組織
美洲國家組織由美國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組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其前身是美洲共和國國際聯盟。成立於1890年4月14日,1948年在波哥大舉行的第9次泛美大會上改稱現名。現有34個成員國,並先後有58個歐美及亞非的國家或地區在該組織派有常駐觀察員。
美洲國家組織的宗旨是加強美洲大陸的和平與安全;確保成員國之間和平解決爭端;成員國遭到侵略時,組織聲援行動;謀求解決成員國間的政治、經濟、法律問題,消除貧困,促進各國經濟、社會、文化合作;控制常規武器;加速美洲國家一體化進程。 [16] 

南美洲經濟

南美洲概況

南美洲擁有多樣的環境資源,但受殖民地式經濟與大地主制影響,獨立後並未出現經濟起飛的現象,都為發展中國家。大地主制因大地主生產規模大,收入多;競爭力弱的小農户則生活貧困。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同時為避免與殖民母國利益相牴觸,南美洲工業發展受限,僅能輸出廉價的農、牧、礦等原料,且高價的工業產品由於受到殖民地式經濟影響,南美洲仍以出口第一級產品為主,單一化的產品,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使南美洲經濟不穩定,且為因應國際市場需求,多種植經濟作物,許多國家須進口糧食,導致農業發展失衡。 [9] 
南美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巴西和阿根廷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加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全洲的90%以上。各國現代經濟都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或沿海地區,山區和邊遠地區經濟落後。2010年南美GDP35783.24億美元僅佔世界649112.53億美元的5.69%。從2000~2005年間南美洲經濟出現負增長2010年南美洲許多國家經濟名次還比2000年還低。
南美洲的2018年GDP約為3.6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總量的4.25%。其中,巴西的GDP在南美各國中最高,約為1.87萬億美元,超過南美經濟總量的一半。

南美洲工業

工業以採礦業製造業最為重要。採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爾、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圭亞那、蘇里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制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9] 

南美洲農業

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佔據絕對優勢。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佔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9] 

南美洲服務業

南美洲的第三產業發展情況要依各國情況而定,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等國的第三產業發展總體在發展中國家屬於中等,南美的巴西,金磚四國之一,是中上等收入的國家,第三產業發展的較好,環境質量優於同樣是金磚四國的中國和印度(巴西政府重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發展程度較高的南美國家還有阿根廷、烏拉圭、智利、委內瑞拉等。

南美洲社會

南美洲教育

南美的教育水平和識字率發展極不均衡。比如,玻利維亞有20%的人是文盲,而阿根廷只有5%。多數國家推行強制的免費基礎教育。而中等教育則集中在城市。所有國家都有公立大學,但入學率各不相同。阿根廷有80萬大學生,而巴西人口雖五倍於阿根廷,卻只有50萬大學生。 [11] 

南美洲衞生

南美洲地區各國由於其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不同,對醫療衞生方面的投入也不同,因此各國的醫療衞生條件和醫療水平存在很大差異。一些比較貧窮的國家用於公共醫療衞生方面的支出佔國民收入的不到2%,而較發達的國家則超過5%。富國和窮國之間人均醫療支出的比例為10:1。富國和窮國之間病牀的擁有量為10:1,醫生的擁有量為20:1。由於收入和投入的不同,各國的醫療衞生指標也明顯不同。就是在同一國家,不同地區也不一樣。不同收入階層之間在醫療衞生條件方面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據報道,本地區占人口總數40%的窮人的患病機會比占人口總數20%的富人高4倍。除衞生指標上的差距以外,總的醫療衞生狀況差別也很大。這大致可分為3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南錐體國家的醫療衞生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7%,其醫療衞生水平與收入水平相稱;第二種,巴西的投入較大,但其效果並不盡如人意;第三種,其餘國家就其收入水平而言,在醫療衞生方面的成就比預想得要差,衞生方面的投入比地區平均水平低50%。
南美國家的醫療衞生體制可分為3種:
(1)私人醫療衞生系統。本地區大多數國家的私人醫療部門都比較龐大,其就診量佔地區就診總量的一半,住院病人佔地區的1/4。其資金主要來源於患者的醫藥費。醫院根據病人的支付能力提供不同水平的醫療服務。其服務對象基本上是富有階層。
(2)公立醫療衞生系統。公立醫療衞生部門由國家通過税收提供資金。病人免費就醫。其服務對象大多是沒有公職的和貧困階層的人。
(3)社會保險衞生系統。社會保險衞生系統的醫療資金來源於入保人的醫療保險税。即入保人只要將其月工資收入按一定比例存入社會保險機構,就可在本系統下的醫療衞生機構免費就醫。本系統的服務對象基本上是在公共部門和正規經濟部門就職的工薪階層。

南美洲文化

南美洲的文化原以印第安人的文化為主,歐洲殖民者於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後引進黑奴以補充勞力,使本區血統複雜。因西班牙及葡萄牙帶來的拉丁文化長期居主導地位,故南美洲常被稱拉丁美洲,但印第安文化並未消失,且融入非洲黑人文化,文化間彼此衝突與融合,形成合成文化,使南美洲的文化更加豐富。

南美洲語言

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圭亞那官方語言為法語,圭亞那官方語言為英語,蘇里南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其他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9] 

南美洲宗教

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9] 

南美洲禮儀

巴西
從民族性格來講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歡直來直去,有什麼就説什麼。巴西人在社交場合通常都以擁抱或者親吻作為見面禮節。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動中,他們才相互握手為禮。在正式場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他們不僅講究穿戴整齊,而且主張在不同的場合裏,人們的着裝應當有所區別。在重要的政務、商務活動中,巴西人主張一定要穿西裝或套羣。在一般的公共場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襯衫、長西褲,女士則最好穿高領帶袖的長裙。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歐式西餐。因為畜牧業發達,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類所佔的比重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產黑豆佔有一席之地。巴西人喜歡飲咖啡、紅茶和葡萄酒。 [12] 
適合談論的話題:足球、笑話、趣文等等。
特別注意:與巴西人打交道時,不宜向其贈送手帕或刀子。英美人所採用的表示“OK”的手勢,在巴西看來是非常下流的。 [9] 
智利
智利人1天吃飯多達4次。早餐他們喝的是咖啡,吃的是吐司(Toast),以簡便為原則。下午1時左右,是正午的午餐,量多質佳。下午4時,再喝咖啡,吃數片吐司。晚上9時,吃正式的夜餐。到智利,自然是“入鄉隨俗”了,一天4餐,您可以照吃不誤。
商務方面,隨時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公私訪問均需先訂約會。持用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對照之名片最佳,當地可印英、西文名片,兩天取件。與銷售有關之文最好用西班牙文。姿態宜低而謙虛,最忌盛氣凌人。聖地亞哥商人對此事甚敏感。許多當地商人的英語、德語流利。智利商人對第一次訪智的外國人常感可笑,因為這些外國人往以為智利也是個熱帶、濕潤、叢林密佈的南美洲國家,實際上,智利的景觀與歐洲相似。故你的注意一切採用歐洲方式就沒有錯。
智利人十分重視見面時的問候禮節,他們同外來客人第一次見面時,多要握手致意,熟悉的朋友,還要熱情擁抱和親吻。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見面,還習慣行舉手禮或脱帽禮。智利人最常用的稱呼是先生和夫人或太太,對未婚青年男女分別稱為少爺和小姐。在正式場合要在稱呼前加行政職務或學術頭銜。智利人應邀參加宴會或舞會,總是帶上一點禮物。人們有婦女優先的習慣,在公共場合年輕人總是將方便讓給老人、婦女和孩子。
智利人的禁忌和西方几乎一樣。智利人還認為“五”這個數字不吉利。 [9]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採用的禮儀與歐美其他國家大體上是一致的,並以受西班牙影響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禮儀也經常見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際中,普遍採取的握手禮。在與交往對象相見時,阿根廷人認為與對方握手的次數是多多益善。在交際場合,對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稱。
阿根廷人普遍喜歡吃歐式西餐,以牛、羊、豬肉為喜食之物。人們喜歡的飲料有紅茶、咖啡與葡萄酒。有一種名為“馬黛茶”的飲料,最具有阿根廷特色。
在阿根廷足球及其他體育項目、烹飪技巧、家庭陳設等等是適當的談論話題,拜訪阿根廷人時,可贈送一些小禮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領帶、襯衫等是不適當的。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人喜愛鮮花,首都聖菲波哥大人更是愛花成癖,鮮花把這座號稱“南美的雅典”的大城市裝扮得像座大花園。哥倫比亞人舉止安詳,不急不躁,凡事喜歡慢慢來,請當地人做一次飯,常常需要等上個把小時。他們召喚人時,流行的手勢是掌心向下,手指與整隻手一同擺動。交了好運則用食指與小拇指伸直做牛角狀。
哥倫比亞人與客人相見,常施握手禮。男子在見面或離開時,習慣與在場的每一個握手。哥倫比亞考卡省山區的印第安人與客人見面時,從不把身邊的孩子攆到一邊,為的是讓他們從小就長見識,學習與外人相處的本領。
到哥倫比亞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時間是每年3~11月。名片可用中文與西班牙文印製。產品銷售説明書也須印有西班牙文加以對照。哥倫比亞商人辦事節奏較慢,但有着很強的自尊心。因此在商務活動中要有耐心,送禮最好的時間是商務談判結束後的一個輕鬆的社交場合。 [9] 
哥倫比亞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當地人最忌諱13和星期五,也不喜歡紫色。

南美洲交通

南美洲陸地交通

截止到2013年,南美洲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較發達,圭亞那、蘇里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等國擁有較稠密的公路網。南美洲公路總長約2000000千米,鐵路總長約85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100000千米。

南美洲海上交通

南美洲四面環海,海岸線綿長,西南部智利海岸尤為曲折,多良港,南美洲最北部的巴拿馬運河是世界海洋交通要衝,南端的德雷克海峽是巴拿馬運河建成前自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如今仍為許多噸位較大的船舶航行的理想中轉站。南美洲海港水深且大,品質優良,是各種船舶理想的停靠之地。
(南美洲各國港口,加粗者為重要港口)
法屬圭亞那:卡宴庫魯聖洛朗

南美洲體育

南美洲體育事業比較發達,特別是足球,這裏有傳統的足球強國: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等。
籃球賽事:南美洲男子籃球錦標賽 [13-14] 

南美洲旅遊

南美洲綜述

南美洲旅遊最主要的是海濱度假旅遊,而其中以巴西最為突出。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國家,8000公里的海岸線上分佈着眾多風景絢麗的海灘。該國充分發揮多姿多彩的熱帶風光、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優勢,發展海濱度假旅遊。旅遊業成為近年來巴西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1年接待外國遊客480萬人次,佔南美地區接待總量的33.14%,旅遊創匯37億美元,佔南美地區旅遊創匯的32.74%,解決了600萬人的就業。

南美洲城市

巴西的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阿根廷的布宜洛斯艾利斯、烏斯懷亞,智利的聖地亞哥,秘魯的利馬,哥倫比亞的波哥大、麥德林,厄瓜多爾的基多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

南美洲特色

美容旅遊: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不僅貨幣匯率較低,還聚集了一批整形界權威醫師。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顧客預約整形。阿根廷2002年遭遇經濟危機,導致貨幣貶值。相對低廉的物價吸引來了一批國外遊客。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颳起一陣隆胸風,精明的商家開始整合旅遊產業和美容產業,形成了整形、旅遊、食宿一條龍服務。而對於發達國家的顧客來説,手術費用也比在國內接受同等手術便宜。例如,在美國做一個除皺手術需要約1.5萬美元,而在阿根廷只需5000美元,隆胸和吸脂的套餐服務也只需3700美元。

南美洲季節

1月~次年4月是南美洲的最佳旅遊時節。巴西位於南半球,其冬夏與北半球相反,每年12月底到3月底為夏季,6月底到9月底為冬季。當地夏季是旅遊旺季,如果想避開人潮和攝氏37度以上高温的話,4到10月是比較好的時間。到智利旅遊最好安排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之間,此時南半球正處於夏秋交替時期,氣候宜人,景色秀麗。至於阿根廷,1月和2月非常炎熱,而北方的亞熱帶地區則非常潮濕(包括伊瓜蘇瀑布)。不過這卻是訪問安第斯高原和南部巴塔哥尼亞的最好季節——不過仍然需要準備保暖的衣物。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最好季節是春季和秋季。滑雪者當然會選擇在冬季(6月到9月)前往安第斯山脈。 [5] 

南美洲南美洲之最

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亞馬孫河——世界水量和流域面積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
南美洲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脈——世界最長的山脈
阿空加瓜山——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尤耶亞科火山——世界最高的休眠火山
安赫爾瀑布——世界落差第一大的瀑布
秘魯——釩的儲量世界最多
智利——銅的儲量世界最多;硝石的儲量世界最多
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世界最多
希帕基臘鹽巖礦山(哥倫比亞)——世界最大的鹽巖礦山
厄瓜多爾比爾卡班巴村——世界第一長壽村 [2] 
參考資料
  • 1.    李霓.DK兒童地理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年
  • 2.    王騫.南美洲風情:2010年,浙江大學出版社
  • 3.    南美洲氣候特徵  .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網[引用日期2015-07-01]
  • 4.    VanD, JC, 馮詩齊. 南美洲大陸下古地幔熱柱報地震顯示及其對板塊驅動力的意義[J]. 地質科學譯叢, 1997, (3):60-64.
  • 5.    普魯簡,沙因克因.走近南美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
  • 6.    周敏.南美洲各國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12年
  • 7.    [英]尼爾·麥格雷戈.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 8.    董銀果. 中國與拉丁美洲貿易回顧與展望[J]. 國際商務研究, 2008, 29(2):65-70. DOI:10.3969/j.issn.1006-1894.2008.02.012.
  • 9.    Lonely Planet公司 .南美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 10.    拉丁美洲經濟體系  .中國外交部官網[引用日期2019-06-13]
  • 11.    孫玉昆. 南美洲訪問記(三)[J]. 生命的化學, 1981, (3).
  • 12.    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公司.南美洲:中國地圖出版社,2014年
  • 13.    哥熱夫.南美洲:商務印書館,1960年
  • 14.    Carl Proujan.南美洲: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年
  • 15.    組織(會議)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4-22]
  • 16.    組織(會議)概況  .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04-22]
  • 17.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2]
  • 18.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2]
  • 19.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2]
  • 20.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2]
  • 21.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2.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3.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4.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5.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6.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7.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 28.    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23-12-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