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峯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21世紀學術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中俄交通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
[125]
、亞洲校園
[124]
成員。
- 中文名
- 吉林大學
- 外文名
- Jilin University
- 簡 稱
- 吉大(JLU) [2]
- 創辦時間
- 1946年
- 辦學性質
- 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114]
985工程
211工程
21世紀學術聯盟
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展開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姜治瑩(黨委書記)
張希(校長) - 專職院士數
- 11人 [1]
- 高職專業
- 16個
- 本科專業
- 140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98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3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6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1]
- 博士後
- 科研流動站44個
- 國家重點學科
-
一級學科4個
二級學科15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 院系設置
- 52個教學單位
- 校 訓
- 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
- 校 歌
- 《吉林大學校歌》
- 校慶日
- 9月16日
- 地 址
-
前衞南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前進大街2699號(130012)
前衞北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解放大路2519號(130021)
南嶺校區: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人民大街5988號(130025)
朝陽校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6號(130026)
新民校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新民大街828號(130021) 展開- 地址
-
前衞南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前進大街2699號(130012)
前衞北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解放大路2519號(130021)
南嶺校區: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人民大街5988號(130025)
朝陽校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6號(130026)
新民校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新民大街828號(130021)
南湖校區: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南湖大路5372號(130012)
和平校區: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西安大路5333號(130012) [120] 收起
- 院校代碼
- 10183
- 知名教師
-
匡亞明
[106]
唐敖慶 [107]
王惠巖 [109]
高清海 [110]
李四光 [108] 展開
吉林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吉林大學追根溯源
- 原吉林大學
吉大老照片圖冊(2張)
1948年5月,東北行政學院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
1948年11月,東北科學院南遷至瀋陽,複名為東北行政學院。
194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班。
1950年3月,東北行政學院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同年6月,學校遷至長春。
1952年,開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58年,東北人民大學更名為吉林大學。
1960年,吉林大學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唐敖慶出任校長。1979年,唐敖慶校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全面論述把重點大學建設成為教育與科研“兩個中心”,成為新時期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4]
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吉林大學成為首批試辦的研究生院的全國22所重點大學之一。
198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之一。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6-9]
- 原吉林工業大學
1958年,更名為吉林工業大學。
1960年,學校被中共中央批准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11月,國家正式批准學校“211工程”建設可行性報告,吉林工業大學成為首批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9月,由原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
1938年,晉察冀軍區衞生部決定在晉察冀軍區醫務訓練隊基礎上籌建衞生學校。諾爾曼·白求恩同志直接參與了學校的創建工作。1939年9月18日,晉察冀軍區衞生學校在河北省唐縣正式成立。首任校長江一真。
1940年1月,為了學習和紀念白求恩,學校更名為白求恩學校。
1945年10月,學校奉命遷至張家口。1946年6月,白求恩學校與張家口醫學院合併,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
1948年,學校移駐石家莊,與北方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
1949年,學校遷至天津市,與天津陸軍總醫院合組為天津軍醫大學。
1954年2月,第一、第三軍醫大學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後遷往長春。1958年,定名為長春醫學院。
1959年6月,學校更名為吉林醫科大學。
1960年,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放射醫學專業。
1978年,恢復校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
1981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原長春科技大學
原長春科技大學隸屬國土資源部,其前身是1951年創建的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1951年8月30日,中央批准在長春建立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校長由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四光兼任。1951年12月1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正式成立。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為基礎,由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東北工學院長春分院地質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併組成東北地質學院。
1957年1月,東北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12月,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
1979年2月,教育部決定長春地質學院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4年5月,學院召開第八屆黨代會,提出了建設以地學為中心,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發展邊緣新興學科的綜合性地質大學的發展目標。
1996年12月,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
- 原長春郵電學院
原長春郵電學院隸屬信息產業部(原郵電部),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其前身是1947年創建的東北郵電學校。
1947年3月10日,東北郵電管理總局根據中央指示,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創建了東北郵電學校。首任校長由東北郵電管理總局局長陳先舟兼任。1947年冬,學校遷到哈爾濱。1948年10月,又奉命遷至長春。
1951年4月,又改為東北郵電學校。1953年4月,更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55年4月,改名為郵電部長春電信學校。
1960年4月,郵電部決定在長春電信學校的基礎上成立長春郵電學院。
1963年9月,複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69年7月,改名為吉林省郵電學校。
1973年3月,再次更名為長春電信學校。1973年7月,複名為長春郵電學校。
-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隸屬於總後勤部,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幾經改建而來,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開辦的北洋馬醫學堂。
1904年12月1日,北洋馬醫學堂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1912年,由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陸軍獸醫學校,後遷至北平。“九·一八”事變後,學校幾經輾轉,於1938年遷至貴州安順。
1949年秋,學校師生審時度勢,拒不執行南京方面搬遷命令,保護學校財產未受損失。11月,安順解放,學校改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獸醫學校。中央軍委確定安順獸醫學校員工為起義人員。1951年10月,學校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1952年1月,學校由貴州安順遷至長春。
195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與解放軍第一、第三、第四獸醫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首任校長由總後獸醫局副局長任摶九兼任。
1956年7月,學校移交農墾部,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1958年5月,改名為長春農學院。1958年至1959年期間,長春農學院、北安農學院和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相繼併入。1959年6月,改名為吉林農業大學。
1962年1月,學校交還軍隊,複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
1992年8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
1999年4月,學校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3年11月,學校移交地方。
吉林大學世紀騰飛
2000年6月12日,根據國務院關於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局部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學與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
2001年12月,成為首批獲准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高等學校。
[14]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與吉林大學簽訂《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學合作建設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協議書》,建立吉林大學珠海校區。
2004年5月20日,經教育部同意,在吉林大學珠海校區試辦獨立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今珠海科技學院)。
2005年1月7日,根據《關於軍需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後管理模式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軍需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後,成為吉林大學的一個校區(和平校區),改稱農學部。學校對學部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按學校授權,學部相對獨立管理校區事務”。
2011年3月,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簽署《華為網絡技術學院合作協議》,在吉林大學成立全國首家“華為網絡技術學院”。
[19]
2013年1月,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月,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5月,成為首批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6所高校之一。
[22-24]
2015年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訪吉林大學,視察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稱讚吉林大學為國家和區域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並祝願吉大未來更美好。7月31日,吉林大學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6-27]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8]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吉林大學成為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5月26日,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吉林大學與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員會簽署合作共建協議書;學校同新華三集團、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或戰略合作備忘錄。6月20日,學校整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成立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成立“吉林大學--故宮博物院張忠培考古研究中心”。7月6日,吉林大學主辦21世紀學術聯盟第9屆總會。8月,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應用研究型高校A類,12月,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31-38]
2019年4月,學校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學校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首批入選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9月,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10月,吉林大學上榜智能駕駛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的公司/機構。12月18日,吉林大學紀念白求恩逝世80週年暨毛澤東發表《紀念白求恩》80週年大會在長春召開。
[39-44]
2022年11月5日,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揭牌儀式暨第一屆黨史黨建學長白山高端論壇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舉辦。活動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
[123]
2023年3月30日,由吉林大學聯合發起組建的吉林省鄉村振興高校聯盟成立。
[127]
4月9日,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入駐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
[128]
4月14日,吉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130]
4月26日,牽頭組建的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識產權聯盟成立。
[131]
吉林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吉林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7299人,有專任教師6435人,其中教授2443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外聘傑出教授4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專家7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4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入選專家152人。
[1]
[126]
專職院士 | ||
雙聘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廷棟、滕吉文、王立鼎、任詠華、董韞美、毛河光、周其鳳、劉嘉麒、歐陽自遠、沙慶林、李京文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香美、郎景和、夏鹹柱、蘇義腦 |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 ||||
- | - | - | - |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 ||||
周其鳳 | 張文顯 | - | - | -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 ||||
王勝今 | 張文顯 | 宋連勝 | 張富貴 | 吳振武 |
尹景學 | 崔田 | 馮守華 | 徐學純 | 任露泉 |
杜國同 | 歐陽丹彤 | 孫建國 | 劉寒冰 | 佟金 |
韓文瑜 | 李玉林 | 孫宏晨 | - | - |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 ||||
王勝今 | 劉中樹 | 孫正聿 | 孫利天 | 宋連勝 |
張文顯 | 林沄 | - | - | - |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 ||||
趙繼 | 鄒廣田 | - | - | - |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 | ||||
鄒廣田 | 楊柏 | 張興洲 | 蔣青 | 董德明 |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 ||||
孫正聿 | 宋天佑 | 姚建宗 | 孫利天 | 李 勇 |
滕利榮 | 張福貴 | 李玉林 | 周光輝 | - |
法學理論 | 國家哲學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 化學專業 | 數據結構與離散數學 |
考古學專業 | 國家數學人才培養基地 | 政治學基礎理論課程 | 物理實驗 |
病理學課程 |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 | 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 | 化學實驗 |
儀器專業系列課程與創新實踐 | 應用地球物理 | - |
吉林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設有52個教學單位,開設本科專業140個,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大學科門類。
[1]
[99]
專業名稱 | 學院 |
---|---|
哲學 | |
社會學 | |
社會工作 | |
應用心理學 |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漢語言文學 | |
歷史學 | |
新聞學 | |
廣告學 |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
廣播電視編導 | |
考古學 |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
古文字學 | |
英語 | |
日語 | |
俄語 | |
朝鮮語 | |
西班牙語 | |
產品設計 | |
繪畫 | |
環境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
音樂學 | |
音樂表演 |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
運動訓練 | |
財政學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
金融學 | |
經濟學 |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商學與管理學院、東北亞學院 |
法學 | |
國際政治 | |
行政管理 | |
政治學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工商管理 | |
市場營銷 | |
會計學 | |
財務管理 | |
人力資源管理 | |
信用管理 | |
工程管理 |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
檔案學 | |
物流管理 | |
思想政治教育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外交學 |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金融數學 | |
統計學 | |
物理學 | |
應用物理學 | |
核物理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
材料化學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
化學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
應用化學 | |
生物工程 | |
生物技術 | |
生物科學 | |
生物製藥 | |
藥物製劑 | |
工程力學 | 吉林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 |
工業工程 | |
機械工程 | |
智能製造工程 | |
車輛工程 | |
工業設計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材料物理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金屬材料工程 | |
物流工程 | |
汽車服務工程 |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
交通運輸 | |
交通工程 | |
包裝工程 | |
仿生科學與工程 | |
農林經濟管理 |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生物醫學工程 | |
電子信息工程 | |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 | |
信息工程 | |
自動化 | |
通信工程 | |
機器人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網絡空間安全 | |
物聯網工程 | |
軟件工程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地質學 | |
資源勘查工程 | |
地理科學 | |
土地資源管理 | |
地球物理學 | |
地理信息科學 | |
測繪工程 |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
土木工程 | |
地質工程 | |
環境科學 | |
環境工程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
智能感知工程 | |
生物醫學科學 | |
預防醫學 | |
放射醫學 | |
藥學 | |
臨牀藥學 | |
護理學 | |
康復治療學 | |
臨牀醫學 | 吉林大學臨牀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
動物醫學 | |
動物科學 | |
農學 | |
園藝 | |
植物保護 |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
人工智能 |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129]
|
吉林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4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臨牀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地球科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農業科學、動物學與植物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等18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97]
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4個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ESI綜合排名中國大陸第13位。
[1]
[52-55]
[116]
吉林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吉林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2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8 門,省級精品課程9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0個。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15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4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
[1]
[67]
法學 | 朝鮮語 | 新聞學 | 資源勘查工程 |
植物保護 | 臨牀醫學 | 哲學 | 化學 |
車輛工程 | 放射醫學 | 經濟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物理學 | 漢語言文學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製藥工程(生物製藥)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考古學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財務管理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地質學 | 車輛工程 |
哲學通論 | 法理學 | 無機化學 | 數據結構 | 田野考古學 |
高等數學 | 高等代數 | 物理化學 | 離散數學 | 汽車運用工程 |
常微分方程 | 生物基礎實驗 | 化學基礎和綜合實驗 | 病理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政治學原理 | 數學物理方程 | 領導科學 | 半導體器件物理與實驗 | 鑽井地球物理勘探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商法學 | 普通化學 | 近代物理實驗 | 國際關係史 |
日語精讀 | 力學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計算機網絡 | 智能儀器 |
動物寄生蟲病學 | 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婦產科護理學 | 神經病學 |
口腔組織病理學 | 礦牀學 | 食品營養學 |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 英語泛讀 | 民法學 | 形式與政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有機化學實驗(非化學專業) | 材料成型技術基礎 | 數字信號處理 | 岩土鑽鑿設備 | 病理生理學 |
局部解剖學 | 醫學信息檢索 | 外科學進展 | 耳鼻咽喉科學 | 診斷學 |
眼科學 | 應用內科學 | 動物病理解剖學 | 作物育種學 | 儀器分析實驗 |
試驗設計 | 工程力學 | 材料科學基礎 | 遙感信息科學 | 固體地球物理學 |
環境化學 | 岩土鑽鑿工藝學 | 礦產勘查學 | 電工學 | 數據庫系統原理 |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複製 | 腫瘤學 | 急救醫學 | 普通植物病理學 | 外科學 |
服裝設計學 | 內科學進展 | 歐美文學史 | 中國近代史綱要 |
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動物科技實驗教學中心 |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應用地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化學·生命科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
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 | - |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地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現代傳媒與應用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
工程訓練中心 | 商學實驗教學中心 | 汽車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儀器電氣實驗教學中心 | 測繪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 法學實驗教學中心 |
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 | 資源勘查實踐教學中心 | 汽車車身實驗教學中心 | 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
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 勘查技術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力學實驗中心 | 多功能語言教學實驗中心 |
物流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 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臨牀實踐技能培訓教學中心 | 水利工程與地下水實驗教學中心 |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生物工程(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金屬材料實驗教學中心 | 道路與橋樑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服裝設計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微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實驗教學中心 |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 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 |
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 | 光電工能超分子組裝體系研究 |
- 國家級學校試驗培養計劃
吉林大學根據教育部在全國頂尖大學實施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峯計劃”)成立唐敖慶試驗班,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理科專業,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還有一批專業納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醫生”、“卓越農林人才”等教育培養計劃。又自主開辦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以及信息科學等試驗班。
吉林大學 |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考古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吉林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吉林大學研究機構
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 | 微結構化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工程仿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表觀遺傳與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國家基礎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 |
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歷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 數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
物理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 化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
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
東北亞研究中心 | |
數量經濟研究中心 | 理論法學研究中心 |
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 | 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 |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 |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
- |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 |
體質人類學與分子考古學科研基地 | - |
吉林省協同創新中心 | |
東北亞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 - |
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 | |
東北亞國際語言文化研究基地 | 高校外語教育研究基地 |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
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 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
中俄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 日本侵華史研究中心 |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 中國文化研究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 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 |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
犯罪治理研究中心 | 東北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
勞動關係研究中心 |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 |
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 | |
創新創業研究院 | 中國文化研究所 |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中國與俄羅斯及周邊國家合作智庫 |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 東北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 |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 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立項培育) |
“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 |
物質製備科學 | 汽車工程 |
高壓科學與技術 | 整合生物學 |
工程仿生 | 集成光電子學 |
東北資源與環境 | 計算與軟件科學 |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 |
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 | 中國邊疆史地 |
經濟分析與預測 | 法律與經濟全球化 |
社會發展理論 | -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
工程仿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中草藥育種與栽培 | ||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 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術 | ||
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與鑽採技術 | 石油化工污染場地控制與修復技術 | ||
國家級動物實驗中心 | |||
長春市國家實驗動物中心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
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 |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
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人獸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相干光與原子分子光譜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 地下水資源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新型電池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自然資源部開放/重點實驗室 | ||||
不變質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 應用地球物理綜合解釋理論開放實驗室 | |||
水資源評價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 | 複雜條件鑽進技術開發研究實驗室 | |||
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開放研究實驗室 | 複雜條件鑽採技術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
功能礦物材料應用基礎與物化性能檢測方法開放研究實驗室 | 應用地球物理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
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東北亞礦產資源評價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子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 中藥化學三級實驗室 | |||
中藥藥代動力學三級實驗室 | 中藥生物工程三級實驗室 | |||
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 | 中藥藥劑三級實驗室 | |||
免疫與分子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 腫瘤生物學三級實驗室 | |||
國家衞生健康育委員會重點實驗室 | ||||
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 | |||
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 | ||||
原信息產業部計算機通信重點實驗室 | 通信軟科學重點實驗室 | |||
通信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 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 | |||
國家級研究院 | ||||
吉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科技部、教育部) | - |
部級工程中心 | |
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汽車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網絡技術及應用軟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地熱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自然資源部地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
長白山火山綜合地球物理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 |
吉林省重點實驗室 | |
吉林省車輛零部件先進製造技術及系統重點實驗室 | 吉林省工程仿生重點實驗室 |
生物識別新技術 | 道路交通創新 |
重大疾病分子與化學遺傳學 | 分子病毒學 |
酵母表達重組蛋白質藥物研發 | 水資源與水環境 |
牙發育及頜骨重塑與再生 | 生物醫學材料 |
應用原子分子光譜 | 外科轉化醫學 |
油頁岩與共生能源礦產 | 營養與功能食品 |
組織修復重建與再生 | 先進氣體傳感器 |
組織工程與人類疾病動物模型 | - |
吉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吉林省高壓技術與功能材料工程技術中心 | 測控智能化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
金網絡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 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
汽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
智能信號識別和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醫學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通信軟件產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東北保護性耕作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
吉林省科技創新中心 | |
吉林省特種工程塑料科技創新中心 | 網絡通信軟件科技創新中心 |
納米孔材料科技創新中心 | 地球探測儀器裝備科技創新中心 |
工程仿生科技創新中心 | 幹細胞組織工程科技創新中心 |
生物納米分子臨牀診斷創新平台 | 生物治療科技創新中心 |
先進控制與自主系統科技創新中心 | 新藥臨牀前藥理評價科技創新中心 |
胸部疾病診療三維模擬應用科技創新中心 | - |
吉林省工程實驗室 | |
吉林省整車開發與底盤匹配工程實驗室 | 仿生工程工程實驗室 |
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工程實驗室 | 納米纖維工程實驗室 |
汽車傳動工程實驗室 | 有機白光照明工程實驗室 |
中草藥道地性保護研究工程實驗室 | 社區人羣健康護理工程實驗室 |
光通信用聚合物波導器件工程實驗室 | 基因工程藥物工程實驗室 |
職能化農產品生產裝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 汽車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室 |
地下空間探測工程實驗室 | 腫瘤組織芯片工程實驗室 |
糖尿病併發症工程實驗室 | 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工程實驗室 |
生物藥物研發與評價工程實驗室 | 消化內鏡醫學微創工程實驗室 |
呼吸疾病分子診療工程實驗室 | 給藥系統技術工程實驗室 |
甲狀腺疾病防治工程實驗室 | 納米醫學工程實驗室 |
智能化口腔治療技術工程實驗室 | 電子商務關鍵支撐技術工程實驗室 |
環境岩土工程實驗室 | 油頁岩勘探開發利用工程實驗室 |
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 抗腫瘤藥物工程實驗室 |
潔淨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 | 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工程實驗室 |
內皮功能及基因診斷工程實驗室 | 肝膽胰疾病轉化醫學工程實驗室 |
肝癌早期診斷技術工程實驗室 |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診療技術工程實驗室 |
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 | |
吉林省汽車零部件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現代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
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 網絡技術及應用軟件工程研究中心 |
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天然藥物藥理藥效與應用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
醫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
腫瘤疫苗工程研究中心 | 通信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動物重大疫情診斷與防控中心 | 人蔘創新藥物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
現代檢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資源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質資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車輛運用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
激光器驅動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幹細胞研究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
靈芝規範化種植及新產品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重離子放射治療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獸用生物製品工程研究中心 |
汽車新能源與節能熱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高性能計算工程研究中心 |
機電裝備可靠性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模式動物工程研究中心 |
紅外氣體傳感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金屬材料及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汽車摩擦材料生產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 - |
省級研究機構(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管) | |
吉林省糖尿病中醫病機辯證與中藥研發重點研究室 | 心血管中藥作用機制及臨牀觀察重點研究室 |
中醫藥免疫效應重點研究室 | 中藥藥理重點研究室 |
免疫疾病研究室 | 腎病研究室 |
藥理研究室 | 腦腫瘤疾病研究室 |
耳鼻咽喉疾病二級實驗室 | 肝病二級實驗室 |
腦病二級實驗室 | 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二級實驗室 |
中藥毒理二級實驗室 | 病理生理二級實驗室 |
病理二級實驗室 | 基因工程製藥二級實驗室 |
病原微生物二級實驗室 | 中藥生物工程二級實驗室 |
中藥藥理二級實驗室 | 組織與細胞化學二級實驗室 |
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分析二級實驗室 | 生物藥學二級實驗室 |
中藥製劑二級實驗室 | - |
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教育廳主管) | |
應用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 生物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 |
軟件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 表面與界面化學重點實驗室 |
汽車能源與動力重點實驗室 | 智能化農業裝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
工程裝備先進設計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 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 |
動物胚胎工程重點實驗室 | 神經病學和神經病科學重點實驗室 |
油頁岩與共生礦產成礦及勘查開發重點實驗室 | 組織修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 |
數量化科學計算重點實驗室 | 作物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 |
血液病和腫瘤學重點實驗室 | - |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
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與評價工程研究中心 | - |
吉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科技廳主管) | |
吉林省轉化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現代農業推廣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地下新能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修復國際科學合作基地 | 重大心血管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工程仿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吉林省空腔生物醫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肝膽胰外科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幹細胞轉化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計算系統生物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食源性寄生蟲病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
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 創新創業研究院 |
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 | 東北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中俄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中日經濟共同研究中心 | 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 |
其他科研機構、實驗室(部分) | |
東北亞研究院 | 古籍研究所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國際關係研究所 |
南方研究院 | 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研究中心 |
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 | 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
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 |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東北歷史與疆域研究中心 | 知識經濟研究中心 |
信息資源研究中心 | 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中心 |
婦女研究中心 | 中國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研究中心 |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
民族研究所 | 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
農村金融研究中心 | 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 |
粵港澳台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 | 中國科技政策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 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研究中心 |
吉林大學-加州州立大學中美比較管理聯合研究中心 | 俄羅斯現代化研究中心 |
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 | 日本研究所 |
俄羅斯研究所 | 朝鮮研究所 |
韓國研究所 | 蒙古研究所 |
歐洲研究所 | 美國研究所 |
中國區域社會史研究中心 | 體育與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
中國企業社會風險與責任研究中心 | 認知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
教育與現代產業發展研究院 | 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
吉林大學(中國)—西蒙菲莎大學(加拿大)生物考古學聯合實驗室 | 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 |
日本侵華史研究中心 | 北極研究所 |
東北亞國際語言文化研究中心 | 高校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
勞動關係研究中心 | 吉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政策定量研究中心 |
理論化學研究所 |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 |
輥鍛工藝研究所 | 鏈傳動研究所 |
再生醫學研究所 | 超塑性與塑性研究所 |
數學研究所 | 實驗動物中心 |
古生物與地層學研究中心 | 人獸共患病研究所 |
吉林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理論科學聯合研究院 | 汽車研究院 |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 | |
吉林大學“國家潛在油氣資源(油頁岩勘探開發利用)”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基地辦公室 | |
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農業機械工程研究院 |
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 吉林省地面機械仿生技術與仿生功能材料中試基地 |
組合化學與創新藥物研究中心 | 東北亞國際地學教學與研究中心 |
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研究所 | - |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 光譜分析研究中心 |
礦產資源研究院 | 油頁岩合作創新基地 |
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 吉林大學組合化學研究中心 |
吉林大學車輛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 | 吉林大學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 |
吉林大學理論物理中心 | 吉林大學汽車運輸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儀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 | 吉林大學地下能源與廢物處置研究所 |
吉林省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 | 吉林大學JLU-UPV多孔材料分子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 |
吉林大學科研成果
2013年,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全校教師自然科學研究到校財務經費11.03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4項,其中一等獎15項。SCI論文2309篇(收錄文獻2504篇),排名第11位;EI論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論文進入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排行榜。專利申請1116項,授權764項,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發明創業獎1項。
2013年,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學校教師社會科學研究到賬經費突破7000萬元;獲立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42項,立項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一位;11項成果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打破了連續兩屆沒有一等獎的局面。3部書稿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二位。1430篇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被收錄論文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六位。
[80]
2022年5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吉林大學等多家單位組成的中國科學家團隊研製完成的世界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117]
吉林大學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3月,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802.62萬冊,其中古籍40萬冊,古籍中6000餘部為善本。地方誌與譜牒、金石拓片與古文字文獻的收藏在高校圖書館中名列前茅,這些珍貴文獻與亞細亞文庫、滿鐵資料一起成為吉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收藏。截至2013年底,訂閲外文期刊1268種、中文報刊4914種,購買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內的48種西文文獻數據庫,中國知網等14種中文數據庫,超星、書生等電子圖書120萬冊,自建了東北亞研究、地學、汽車、滿鐵資料等12個數據庫。
[1]
[81-82]
學術期刊
人文社會科學 | ||
當代法學 | 經濟視角 | |
自然科學 | ||
高等學校化學研究(英文版) | ||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 | ||
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 | 東北亞地學研究 | 世界地質 |
東北數學 | 臨牀肝膽病雜誌 | 中國實驗診斷學 |
中國郵電高校學報(英文) | 中國獸醫學報 |
吉林大學對外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29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日本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早稻田大學,東北大學,筑波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成均館大學,高麗大學,光雲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諾丁漢大學,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佛羅里達大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女王大學,曼尼託巴大學等。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5所,前200的64所。學校與12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了38箇中外合作平台。
[73]
吉林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吉林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吉林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內圓中間部分為吉林大學英譯文縮寫“JLU”組成的天鵝飛翔圖案,上方有“1946”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
[101]
;外環上方是“中國·吉林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吉林大學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國旗旗坐落成典禮,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週年慶典的時候在前衞校區南區舉行的。以後每週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時間是每週一早晨6點30分。徽志、校旗是在建校50週年時確定的,於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
[84]
- 校歌
《吉林大學校歌》是1996年建校50週年的時候創作的,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詞作者是全國著名學者、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學副校長、文學院名譽院長公木先生(張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國著名音樂家、中央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會長王世光先生。
校歌歌詞:
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
我們崛起在祖國的北疆。
吉林大學啊吉林大學,
哺育英才的搖籃,探求知識的殿堂。
攀登科學高峯,我們的目標,
造福人類社會是我們的方向。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艱苦創業,奮發向上,
跨越黃河,跨越長江,跨越太平洋。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 校訓
吉林大學校訓是“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吉林大學校訓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週年慶典的時候舉行的。校訓碑形狀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象徵着學校的事業披荊斬棘,一帆風順,勇往直前!上面鐫刻着由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金義庵書寫的“求實創新 勵志圖強”八個蒼勁有力的紅色大字,這八字校訓集中體現了吉大幾代人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勇於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校訓給予新的詮釋,既要將6校合併的新吉林大學所進行的改革實踐沉澱進去,也要將吉林大學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進程中必須吸納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與管理風格凝練其中,賦予新的內容與時代特徵。新吉林大學於2003年啓動現代大學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併的原5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辦學理念、校風學風和價值觀念,並對“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進行了與時俱進的詮釋,在此基礎上提出21世紀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學章程》中進一步凝鍊出以求真務實、自由民主、開放兼容、隆法明德、與時俱進為核心的大學精神。
吉林大學吉大精神
唐敖慶老師的精神已經成為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林大學通過命名唐敖慶樓、豎立唐敖慶雕塑、編演《唐敖慶》話劇,緬懷先生,教育後人;通過成立唐敖慶基金會、聘任唐敖慶學者、組建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唐敖慶班,弘揚先生治學精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85]
吉林大學社團組織
- 學生天地
- 學生期刊
《研究生報》 《吉大青年》
- 教工天地
- 離退休天地
吉林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吉林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務副書記 | |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吉林大學歷任領導
劉中樹 | 2000.06—2002.12 |
吳博達 | 2002.12—2004.07 |
周其鳳 | 2004.07—2008.11 |
展 濤 | 2008.11—2011.02 |
李元元 | 2011.09—2018.10 |
【歷任黨委書記】 | |
吳博達 | 2000.06—2002.12 |
張文顯 | 2002.12—2008.03 |
陳德文 | 2008.03—2014.10 |
楊振斌 | 2014.11—2020.03 |
東北行政學院 | 院長 | 林 楓 | 1946.10—1950.03 |
東北人民大學 | 校長 | 王一夫 | 1950.03—1951.10 |
東北人民大學 | 校長 | 呂振羽 | 1951.10—1955.05 |
東北人民大學 | 校長 | 匡亞明 | 1955.05—1958.08 |
吉林大學 | 校長 | 匡亞明 | 1958.08—1963.05 |
吉林大學 | 代校長 | 劉 靖 | 1963.05—1968.11 |
吉林大學 | 革委會主任 | 王貴德 | 1968.11—1973.05 |
吉林大學 | 革委會主任 | 宮維楨 | 1973.05—1975.11 |
吉林大學 | 革委會主任 | 楊國風 | 1975.12—1978.07 |
吉林大學 | 校長 | 唐敖慶 | 1978.07—1986.01 |
吉林大學 | 校長 | 伍卓羣 | 1986.01—1995.12 |
吉林大學 | 校長 | 劉中樹 | 1995.12—2000.06 |
【歷任黨委書記】 | |||
東北人民大學 | 黨委書記 | 呂振羽 | 1952.11—1953.12 |
東北人民大學 | 代黨委書記 | 佟 冬 | 1954.05—1954.11 |
東北人民大學 | 代黨委書記 | 江劍秋 | 1954.11—1955.05 |
東北人民大學 | 黨委書記 | 匡亞明 | 1955.05—1958.08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匡亞明 | 1958.08—1963.05 |
吉林大學 | 黨委第二書記 | 陳靜波 | 1963.05—1968.11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王貴德 | 1970.12—1974.12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宮維楨 | 1974.12—1975.11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楊國風 | 1975.12—1977.11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胡紹祖 | 1978.07—1984.02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温希凡 | 1984.02—1988.03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胡德寶 | 1988.03—1989.10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樊萬清 | 1989.10—1993.04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劉中樹 | 1993.04—1996.01 |
吉林大學 | 黨委書記 | 王文金 | 1996.01—2000.06 |
吉林大學校園環境
編輯截至2013年底,吉林大學有6個校區8個校園,分佈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
前衞校區
共有兩個校園。前衞南區位於長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吉林大學校部機關所在地,主要分佈文科和理科。主要建築物有行政樓、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理化綜合樓、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數學樓、東榮大廈、新圖書館、逸夫教學樓、逸夫圖書館、萃文樓、外語樓、體育館、商貿樓、文科實驗樓和友誼會館、計算機大樓,李四光樓等。前衞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其主要建築物有理化樓、設備樓、圖書館、科技樓、鳴放宮和文科樓等。
[86]
南嶺校區
原吉林工業大學所在地,現主要為工學所在地。校區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校園佔地面積廣,配套設施齊全,其主要建築物為:逸夫教育大樓、一、二、三、五教、逸夫機械材料館、鏈條所、交通樓、俊民樓、繼教樓、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館等。
位於新民大街828號,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校區,現為醫學部所在地,有4所附屬醫院。校園內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建築物為:基礎樓、護理學院、校部樓、預防醫學院樓等。
朝陽校區
位於長春市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現主要為地學部所在地。校園內的地質宮是溥儀時建立的偽皇宮,但當時因復辟計劃失敗而停工。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修建。郭沫若為其題詞為“地質宮”。
南湖校區
和平校區
位於西安大路5333號,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為農學部所在地。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各種建築錯落有致,辦學和生活設施齊全。主要建築物有機關辦公大樓、植物科學樓、基礎教學樓、軍需科技樓、畜牧獸醫教學科研樓等。
珠海校區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圖冊(1張)
清湖晏湖
吉林大學中心校區(俗稱“吉大南校”)內的東西兩側也有兩汪遙相呼應的水系,被學子們親切喚作“東湖”“西湖”。吉大正式將兩湖命名為“晏湖”“清湖”。“清”“晏”二字取自成語“河清海晏”。
晏湖(原“東湖”)水面面積1.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含水面面積),並設計了湖心島、荷花和睡蓮種植區、淺水植物種植區、 涼亭及廣場、環湖路、景觀石等多處景觀,對湖周邊進行綠化美化,水趣盎然。
校內“西湖”改建工程,經多次論證,最終形成了以現代簡約風格為主,以美觀、經濟為原則,重點突出微景觀及親水特點的設計方案。 竣工後,清湖(原“西湖”)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水面增至1.3萬平方米,增加了人文廣場、人行步道,錯落佈置草坪燈、景觀燈和個性座椅,顯得精緻而不繁冗。
[92]
兩湖命名取自成語“河清海晏”,寓意吉大校園“風清氣正、寧靜致遠,嚴謹治學、祥和進步”。
[93]
吉林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吉林大學科學屆校友
兩院院士 | ||||||||
- | - | - | - | - | - | - | - | |
戰略科學家 | ||||||||
吉林大學政界校友
- |
吉林大學商界校友
王戰斌 | 李志岷 | 龐勇 |
吉林大學軍界校友
閔振範 | 奉國全 | 耿正望 | ||||||
高兵羣 | 尉國敏 | 樊鐵琦 |
吉林大學所獲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吉大簡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2-05-11]
- 2. 吉林大學入選國家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單位 .吉林大學新聞中心網站.2019-12-16[引用日期2020-03-24]
- 3. 重磅︱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6]
- 4.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15]
- 5. 研究生院簡介 .吉林大學研究生[引用日期2019-07-24]
- 6.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6-11]
- 7. 歷史上的今天:國務院批准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2-22]
- 8. 研究生院簡介 .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6-09]
- 9.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11]
- 10. 江蘇大學校史沿革 .江蘇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0-09-15]
- 11. 學 部 簡 介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引用日期2019-07-16]
- 12. 放射醫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情況簡介 .吉林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引用日期2019-07-16]
- 13. 原長春郵電學院歷任主要校領導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12]
- 14. 首批試辦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高等學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2-25]
- 15. 首批立項的26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7-13]
- 16.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第一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7-09-25[引用日期2019-06-26]
- 17. 足跡向峯行——吉林大學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6-22]
- 18. 教育部關於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師 教育培養計劃”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06-13[引用日期2019-06-21]
- 19. 吉林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牽手成立全國首家“華為網絡技術學院” .吉林大學.2011-03-18[引用日期2019-07-23]
- 20. 教育部衞生部關於批准第一批卓越醫生 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7-12]
- 21. 教育部辦公廳 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室 關於公佈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培養基地名單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7-12]
- 22. 我校入選首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16]
- 23. 關於公佈2012年度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 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3-01-29[引用日期2019-06-26]
- 24. 教育部公佈14所入選“2011計劃”高校名單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9-07-13]
- 25. 教育部 農業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批准第一批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7-12]
- 26. 權威發佈:“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佈 .鳳凰網資訊 [引用日期2017-09-21]
- 27. 首批50家“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受牌 .中國政府網.2015-07-31[引用日期2019-06-26]
- 28.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16年度全國創新創業 典型經驗高校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6-07-03[引用日期2019-07-15]
- 29. 吉林大學與中國商飛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4]
- 30.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用日期2019-07-10]
- 3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所高校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05]
- 32. 吉林大學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吉林大學.2018-12-21[引用日期2019-07-23]
- 33.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21]
- 34. 歷屆會議 .21世紀學術聯盟[引用日期2019-05-25]
- 35. 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 .鳳凰[引用日期2018-05-27]
- 36. 重磅︱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成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6-12]
- 37. 吉林大學成立考古學院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8-06-20]
- 38.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特色高水平學科專業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14]
- 39. 吉林大學紀念白求恩逝世80週年 著書還原真實白求恩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12-21]
- 40. 5712件!百度又一次位列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第一 .百家號.2019-12-05[引用日期2019-12-06]
- 41. 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成立大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人工智能信息網[引用日期2019-10-02]
- 42. 吉林大學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4]
- 43. 吉林大學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4]
- 44. 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立 .中國科學院[引用日期2019-07-05]
- 45. 吉林大學入選國家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單位 .吉林大學新聞中心網站.2019-03-16[引用日期2020-03-24]
- 46. 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 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1-17]
- 47.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關於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01]
- 48. 師資隊伍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3-23]
- 49. 國際及教學團隊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4-01]
- 50. 2009國家級教學團隊 .中國教育網[引用日期2014-08-07]
- 51. 國家級教學團隊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4-08-07]
- 52. 吉大新增一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吉林大學.2019-11-18[引用日期2019-12-20]
- 53. 吉大數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5-17]
- 54. 吉林大學新增一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5]
- 55. 2019年5月ESI中國大學綜合排名(百強高校)_ .青塔網[引用日期2019-07-25]
- 56.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 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9-21]
- 57. 重點學科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3-23]
- 58. 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5]
- 59. 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1]
- 60. 博士後流動站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4-04]
- 6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2017年審核增列的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2-27]
- 62. 吉林大學2019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專業目錄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1]
- 63.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下達工程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對應調整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05-06[引用日期2019-12-21]
- 64. 博士碩士授權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3-29]
- 65. 吉林大學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1]
- 66. 吉林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專業目錄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1]
- 67.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出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15]
- 68.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8-17]
- 69. 吉林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一覽表(38門) .吉林大學教務處 .2016-09-28[引用日期2020-01-19]
- 70. 吉林大學19門課程獲評省級精品課程 .吉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4-06]
- 71. 吉林大學有21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吉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4-06]
- 72.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8-17]
- 73. 吉大簡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5]
- 74. 研究機構 .吉林大型[引用日期2019-07-25]
- 75.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聯合研究中心)4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07-25]
- 76.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認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 協同創新中心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0-01]
- 77. 納微構築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引用日期2019-07-26]
- 78. 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教育部野外 科學觀測研究站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9-12-12]
- 79. ESI排名 .搜狐[引用日期2014-03-25]
- 80. 轉發關於編制發佈2013-2014學年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的通知 .吉林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4-12-02]
- 81. 吉大簡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26]
- 82. 古籍收藏概況 .吉林大學圖書館[引用日期2019-12-26]
- 83.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4-03-23]
- 84. 吉林大學學校標誌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8-08-23]
- 85.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唐敖慶星”命名儀式上的致辭 —吉林站—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0-11-24]
- 86. 您的位置: 校園文化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2-11-26]
- 87. 吉林大學歷任主要校領導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0-08-12]
- 88. 原吉林大學歷任主要校領導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0-08-15]
- 89. 歷任領導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19-12-12]
- 90. 吉林大學學科設置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2013-01-12]
- 91. 學校簡介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引用日期2019-07-25]
- 92. 吉大南校“東湖”“西湖”改為“晏湖”“清湖” .長春城市網_北國之春_吉林省重點新聞網站[引用日期2014-11-20]
- 93. 我校召開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 中心校區兩人工湖正式命名“清湖”“晏湖” .吉林大學報[引用日期2014-11-20]
- 94. 以身許國終不悔———追記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6-05]
- 95. 領導機構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1-02-28]
- 96.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97. 吉林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至18個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4-06]
- 98. 吉林大學成立東北亞學院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中新網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4-27]
- 99. 院系設置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1-05-06]
- 100. 現任領導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1-05-18]
- 101. 學校章程(第九章第八十八條)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1-06-08]
- 102. 安徽大學名列其中 .安徽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103. 吉林大學、吉林省公安廳、長春市公安局舉行共建法醫人類學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中國教育在線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1-10-11]
- 104. 四連金!吉林大學代表隊“Jilin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1-11-25]
- 105. 教育部公示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公佈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包含吉林這些學校!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1-12-08]
- 106. 吉大校史-吉林大學檔案館 .吉林大學校史館[引用日期2021-12-12]
- 107. 吉大校史-吉林大學檔案館 .吉林大學校史館[引用日期2021-12-12]
- 108. 吉大校史-吉林大學檔案館 .吉林大學校史館[引用日期2021-12-12]
- 109.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吉林大學檔案館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引用日期2021-12-12]
- 110.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吉林大學檔案館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引用日期2021-12-12]
- 111. 兩院院士-吉林大學檔案館 .兩院院士[引用日期2021-12-12]
- 112. 兩院院士-吉林大學檔案館 .兩院院士[引用日期2021-12-12]
- 113. 表彰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14]
- 114.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02-14[引用日期2022-02-17]
- 115.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3-18]
- 116. 吉林大學新增2個學科進入ESI前1‰ .吉林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2-05-15]
- 117. 世界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完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7]
- 118. 東北三省一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聯盟成立 .其他.2022-09-10
- 119. 吉林大學拔尖計劃2.0基地名單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2-10-01]
- 120. 吉林大學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吉林大學招生網[引用日期2022-05-23]
- 121. 吉林大學舉行2022年“金秋勞動周”啓動暨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百家號.2022-10-04
- 122. 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岩石類型分佈圖發佈 .新華網.2022-11-05
- 123. 吉林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揭牌儀式暨第一屆黨史黨建學長白山高端論壇舉辦 .吉林大學新聞中心[引用日期2022-11-05]
- 124. 吉林大學“亞洲校園”計劃交換留學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2-11-19]
- 125. 中南大學新入選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理事單位 .中南大學[引用日期2022-11-25]
- 126. 教職工人數 .吉林大學[引用日期2022-12-27]
- 127. 吉林省鄉村振興高校聯盟在長春成立 .北青網[引用日期2023-03-31]
- 128. 讓科創項目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 .百家號.2023-04-09
- 129. 吉林大學本科專業設置一覽表(2022年) .吉林大學信息公開網[引用日期2023-04-12]
- 130. 吉林大學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 .其他.2023-04-15
- 131. 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識產權聯盟成立 .中國新聞網.2023-04-28
- 收起